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网站导航

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共48份

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好的电影能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我们在观赏时,需要仔细地领会,写观后感时不用过分追求文体、格式、长短,但应尽可能的展开来写。写观后感时有什么我们会疏忽的地方吗?以下为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范文,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范文【篇1】

(一)

申亮亮,29岁,生前系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工兵分队战士。

2016年6月1日,中国驻马里共和国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一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汽车,驶入申亮亮所在维和部队的营区。当时,正负责营区2号岗哨警戒执勤任务的申亮亮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引导后方部队隐蔽。在汽车侧翻时,他本可以选择撤离现场,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换回了部队其他人员的平安。因为他的及时处置,500多公斤的炸药袭击,只一人牺牲。

这一人的牺牲把一位农村母亲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悲伤得无法站立,坐着轮椅到机场迎接儿子的遗体回国。追悼会上,哭成泪人的'杨秋花在多人搀扶下走到儿子的灵柩前,摆上一支白花,用河南乡音大声而颤抖地说:“我的儿子,你为国争光了,我谢谢你!”

(二)

吕顺芳,女,64岁,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

吕顺芳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2000年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14年来,吕顺芳帮助300多名寻亲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亲人,使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破镜重圆,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虽然我自己的妹妹还没有找到。可是,想到有那么多的老人不再像我母亲那样抱憾,那么多的家庭能够骨肉团圆,我感到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吕顺芳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会坚定而快乐地走下去。”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范文【篇2】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尽,光照人间;蒲公英随风飘落,化为肥沃的土壤。虽然蜡烛燃尽,但是烛光精神永不磨灭;虽然蒲公英化为一枝秃干,但是下一秒的大地依

查看更多>>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范文5篇

每个人都会有受作品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水准,如何写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范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观后感范文 篇1

田惠萍原是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的高材生,曾于1986-1988年公派赴联邦德国(前西德)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回国后任教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1993年,因儿子被诊断罹患自闭症,田惠萍孤身到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教育及家庭训练指导的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2005年,田惠萍倡导并启动了自闭症服务领域的学习网络“心盟自闭症网络”,希望推广星星雨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众多的自闭症机构带来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

自闭症比原来更流行了?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去年三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表了最新的全美8岁儿童自闭症现状调查。标题宣称“自闭症大流行:每88人中就有1个”。这种制造恐慌的论调让不少激进的民众染上了日渐盛行的“化学恐惧症”,将自闭症和“毒素”或其他无关问题扯到一起。一些研究者认为,实际上,自闭症患者的人数并没有大规模增加,只不过找到了更好更精确的识别方法。这只是对自闭症的认识不断加深,诊断标准和分类不断完善的结果。

56岁的田惠萍站在讲台,瘦瘦的。

作为自闭症人家长,田惠萍的生活似乎不像旁人想的那般“阴暗”,站在台前的她,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像个孩子。讲座过程中不时穿插进去的“故事”带着黑色幽默,让人笑过之后,开始反思。讲台上的她,有四个身份:自闭症人母亲、自闭症机构创始人、自闭症领域领军者。当然,你如果是个“圈外人”,那对她另外一个身份可能更感兴趣,电影《海洋天堂》的故事就来源于她和儿子弢弢的真实生活。

1月16日,受昆明市蒙多贝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的邀请,她从北京来到昆明,开展主题讲座。讲座设在昆明市五华区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讲座开始时,全场座无虚席。“这样的情况,在以往的讲座活动很少见,以前的讲座,大

查看更多>>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中国感动人物观后感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900字(通用12篇)

看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想学习写作品观后感的技巧吗?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篇1】

电焊枪发出的刺眼蓝光晕染着飘散的烟尘,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这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从拿起焊枪到现在,始终不懈地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工人劳模怀抱热爱与执着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焊枪喷射着2300度的烈焰,瞬间将钢铁融化。焊工们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车间里火星四溅,烟雾弥漫;声音刺耳,味道呛鼻。

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李万君和工友们在烟熏火燎中淬炼意志。一年后,当初和他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李万君留了下来。师傅们都说这孩子黏人,问问题问得太细。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总会多焊20个;厂里两年发一套工作服,可他一年得磨破四五套。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1997年,他首次代表长客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虽然是最年轻的选手,三种焊法、三个焊件、三个第一轻松收入囊中。此后,经常与不同单位焊接高手切磋的李万君技艺越来越高,并顺利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能型焊工。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很快,李万君小有名气了,厂里的尖端活、关键活都找他。有一年,工厂水管冻裂了,水一直哗哗地流,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可修理的时候,带压焊接一焊就噗噗冒气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没了主意。车间主任找来了李万君。他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在裂口处焊上了一个带螺纹的管座,让气体从中排出,解决了难题。

直到今天,李万君还是常常提起当年厂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水箱工段的。李万君说,焊工是非常苦非常累的工作,只有感兴趣才能热爱,热爱才能敬业,才能豁出去,让技术在手中升华。

首席技师传承技能

查看更多>>
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
2022中国感动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汇总10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汇总10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8篇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700字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合集6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必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1000字汇总
关于中国感动人物观后感系列
关于中国感动人物观后感系列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精选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集锦
最新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集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4篇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集合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2500字合集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2022
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
202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精品十五篇)
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作文900字集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汇集14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必备四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优选5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大全(6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热门9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优选6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集锦9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600字汇编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500字(6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精选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精选7篇)
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范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汇编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锦集12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范例6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分享9篇)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700字(通用8篇)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范文800字合集
最新感动中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