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观后感

《走近科学》观后感 共49份

《走近科学》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2024《走近科学》观后感、《走近科学》观后感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走近科学》观后感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走近科学观后感分享600字(精选4篇)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走近科学观后感分享600字(精选4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走近科学观后感分享【篇1】

科技馆位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共有四层楼,十五个主题展区。每个展区都有让我们瞠目结舌的地方,不信,我们就出发吧。

一楼大厅展示的是我国的航天模型,三峡二滩水电站、奇丽的九寨风光模型,这些模型个个栩栩如生,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而最让我回味的还是神舟五号,这个模型像真的一样,由黑色和白色组成,顶部尖尖的,像带了个帽子,它的身体长长的,我站在它旁边,感到自己真渺小啊。神舟五号于20xx年10月15日9时升空,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它圆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行梦,让我们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看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憾了,这一刻我感到了一个民族凝聚的伟大力量,一个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二楼展厅的内容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有信息科学展区,自然环境展区,汽车机械展区,机器人等展区。机器人乐队可真有趣,因为这些机器人有些会打鼓、奏乐、吹萨克斯,有些会唱歌,伴奏,有些甚至还会川剧中的变脸。准备表演变脸的机器人身穿一袭火红披风、脚踏金色长靴、脸上描画着或蓝或黑的戏剧脸谱。一手横叉腰间,双目神采奕奕眺望远处,出台亮相的动作摆得有模有样。它们的精彩表演不时博得人们的赞叹和鼓掌。它们不仅让我们欣赏乐趣,还让我们懂得现代机器人的神奇魅力呢!这里还有火车和汽车制动的原理和模型,让我明白了火车是靠什么奔驰,汽车是靠什么前进。

到了三楼,好象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里有声与光的展区,有天地万象,还有数学和物理等科学运用展区。我最喜欢数学力学中的九连环,有解开这个九连环可真让人要动动脑筋啊。我在那里解了半天也没解开,我以后可要多学点数学。在声学光学展区的宇宙隧道也很好玩,从外面看它只是一个隧道,走进隧道才感到它的奇妙,只感到隧道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在旋转,让我们晕头转向,不小心的话,还会摔跤呢。可出来才知道,这就是光的作用。在星球系展区,有太空中运行的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星球,站在不同的星球上,就知道每个星球的特点,更有趣的是,当我站在不同的星球上我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四楼是青

查看更多>>
走近科学观后感
《走近科学》观后感范文800字汇总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走近科学》观后感范文800字汇总。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近科学》观后感范文 篇1

节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迹。最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奇的是恒山上的悬空寺。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庙宇。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其进行过修缮。悬空寺距地面约50米,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一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一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先生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仅仅是为了这座奇特的寺庙,就值得到中国来一趟。

悬空寺经历千年依然几近完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我们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和智慧。我想我们在感慨之余,多少也应该有所思考。思考为什么在1400多年前建筑的庙宇在风吹雨打、烈日骄一陽一,甚至山崩地裂中依旧能够屹立不倒,而今天的很多建筑却脆弱到经不起一丝考验?不是今天的技术比不上魏朝,我想,或许是因为面对今天的喧嚣,我们太多地关注背后的东西,却独独忽略了眼前的责任。或许我们在研究古人的建筑方法,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伟大的文化骄傲之余,也应该继承他们朴素、纯净、认真、踏实的心态。

悬空寺集自然美和人工美为一体,又将美学、力学和宗教融合为一处,

查看更多>>
《走近科学》观后感
2023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经过精心筛选编辑向大家推荐了名为“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的文章。好的影视作品不缺,但能让人深有体会的却异常宝贵,在观看电影的同时,我们的脑中会多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观后感不但是对一部作品的评价,观后感要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觉写深,写透。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感谢浏览!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走近毛泽东》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继1983年毛泽东诞辰90周年摄制的《毛泽东》、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摄制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后,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多种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又一部纪念毛泽东的影片。    尽管多年来,在我国的影视屏幕和舞台上已有很多反映毛泽东题材的作品,而这部《走近毛泽东》则以其珍贵翔实的文献资料和独特巧妙的叙事角度的成功结合成为吸引观众视线的焦点。    自1938年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及其前身延安电影团的新闻工作者们跟随毛泽东的足迹整整65年,拍摄和珍藏了一大批宝贵的文献资料。为了能充分地挖掘历史资料画面,撰稿人、导演在调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之后再进行创作。影片选用的许许多多从未公诸于世的画面,将带给我们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审评《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时,专家们使用最多的词语是:“新颖”、“精彩”、“好看”、“很感人”、“独具匠心”、“构思巧妙”、“使人感悟”、“冲击力强”、“很成功”、“导向好”、“时代感强”等等。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特色不仅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该影片减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字即是领袖对人民的情,也是人民对领袖的情。影片中运用的细节都非常具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使用了多年的竹杖、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和亚非拉朋友们的关系、毛主席和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等等。观众看了该影片后,会用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视角去解读毛泽东的个性、解读毛泽东的伟大、解读毛泽东的普通、解读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对该片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    本片的导演艾辛说,《走近毛泽东》既发挥了中央新影厂珍贵的历史资料的优势,又充分地发挥了

查看更多>>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优选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优选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11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10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必备
走进科学观后感经典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范例8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范例8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范本六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分享六篇)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集锦14篇
走进科学观后感700字集锦
走进科学观后感700字集锦
2023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模板11篇)
最新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合集9篇
最新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合集9篇
走进科学观后感700字(精选12篇)
走进科学观后感700字(精选12篇)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7篇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7篇
最新近代史观后感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精选9篇)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精选9篇)
走近毛泽东读后感合集11篇
走近毛泽东读后感合集11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河西走廊观后感范文
河西走廊观后感范文
河西走廊观后感推荐
河西走廊观后感推荐
走向海洋观后感精选
走向海洋观后感精选
河西走廊观后感精选
河西走廊观后感精选
2023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科比观后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5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5篇
最新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cctv河西走廊观后感(4篇)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
科学观后感精选五篇
2023平语近人观后感(汇集八篇)
河西走廊观后感500字分享
永远跟党走观后感十二篇
河西走廊观后感(必备九篇)
科技参观观后感锦集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汇总七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系列13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系列13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经典10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集合11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集合11篇)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集合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集合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精选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汇集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优选9篇)
河西走廊的观后感汇编6篇
河西走廊的观后感汇编6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经典7篇)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模板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精华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