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 【收藏】。
观看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相信每个人看了中国机长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其实最好的观看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中国机长的观后感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高中生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中生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一】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在观看了为影片《中国机长》后,我真正明白了信念的含义。
这部电影是根据20xx年川航3U8836航班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讲述了三位机长靠着心中不轻言败的信念,在飞机前挡风玻璃完全碎掉,飞机一度失压、极度缺氧的情况下,机长刘长健非常冷静地一只手死死拉住被吸出的副驾驶员,另一只手单手操作驾驶系统冲出积雨云,将机内119名乘客及9名机组人员无一死亡地带回地面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险情接踵而至,机长在面对单手操作飞行系统、天气状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仍然一直抱着那个坚定的信念,“飞机上除了我,还有119名乘客和8个机组成员,我一定会把他们都带回地面!”
就是靠着心中这一永不改变的信念,机长在零下几十度的温度下,冷静驾驶,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本领,将飞机成功备降到了成都机场,把机上128个人,包括他自己,安全地带回了地面。支撑机长坚持的信念,就是安全地带着乘客、同事回家,敬畏生命,挂念家人。其根本是敬畏责任。
看完电影,回想自己一个月前,那时我初入海外,曾经有过不适,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在天使苏对我的一次次劝慰,与爸爸妈妈和我一次次深入交流,同学们对我的一次次鼓励,逐渐让我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好好承担起自己应该担负的那份责任,不能辜负远在他乡拼命工作的爸爸,不能辜负苦口婆心每天关心我的天使苏,不能辜负一次次给予关心爱护的同学们,还有无论何时何地都牵挂惦念我的妈妈。
影片所表现的敬畏责任,不正是改变我一个多月以来状态所抱着的那份信念。那么我敬畏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呢?不就是身为女儿、学生、同学的我所应担负的那份责任嘛。这份责任不为任何人、不为任何事,只为自己更好的前行。就如影片结尾所说,“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职业”。而我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敬畏生命,敬畏责任,让它成为我拼搏的支柱,也正是它让我不断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
高中生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二】
《中国机长》拍得十分精彩。张涵予、欧豪、杜江在驾驶舱临危不惧,乘务组袁泉、张天爱、李沁、雅玫、杨祺如、高戈各司其职,安抚全体乘客,而西部战区空军、中国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双流机场各单位均众志成城,为3U8633航班的成功备降通力协作。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现实中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这部电影是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拉萨,当飞机来到9800米高度巡航时,机组发现飞机右侧内挡玻璃出现裂纹,立即申请下降高度并返航。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机组成员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险情发生时,驾驶舱失压,巨大风力袭击,仪器毁坏,噪音干扰,温度骤降数十度,机长刘传健的手都冻得紫青,但他仍然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坚定信念,驾驶飞机成功备降,完成了一次伟大的生命返航。
高中生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三】
国庆期间去看了《中国机长》,在这之前,我是做了一些功课的,豆瓣的评价不错,另外又是国庆档热映的三部电影之一。
自然是值得一去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不得不说,他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所以,在观影完后,我的观后感便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敬畏,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还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人的生命在自然界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脆弱、无助和渺小。在二个小时左右的观影过程中,随着电影故事的情况的跌宕起伏而心也有在不断的起伏。明知道会战胜,却依然免不了担心和害怕。也许,这就像人生,总不会一直是平平淡淡的,难免会有波澜壮阔的时候。当遇到低俗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力挽狂澜,而并非坐以待毙!
高中生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四】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中国机长》,我感觉这部电影超级的棒,《中国机长》这部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飞行事故的事件改编的影片,讲述的正是新时代中国英雄的故事。川航3U8633在重庆飞往拉萨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
千钧一发之际,机组人员合理的操作,使飞机紧急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机上人员除几位轻伤外均平安落地。驾驶飞机成功迫降的机长刘传健运用自己娴熟的飞行技术赢得一片赞誉,川航8633创造了万米高空的‘幸存奇迹’。通过此次川航事件,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到:
1、我要好好学习才能像机长刘传建一样懂得更多的知识。
2、我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不容易受伤。
3、我要乐于助人,在别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我能去帮助别人。
4、我要提高写作业的速度,不能因为我的掉队而影响到其他的同学。
5、我要做一个活泼开朗的新一代少先队员,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成为一名优秀的像刘传建机长一样的英雄。
高中生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五】
《中国机长》作为中国首部大制作的空中灾难救援电影,我们都知道,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拉萨,当飞机来到9800米高度巡航时,机组发现飞机右侧内挡玻璃出现裂纹,立即申请下降高度并返航。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机组成员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
通过这件事情,作为航空人我觉得要从以下方面完善自我:
精湛的技术:相信每个人都惊讶,刘传建机长凭借手动飞行安全着陆,没有了自动驾驶,自动油门,手动飞行要求飞行员对飞机的性能非常熟悉,还有横滚,俯仰,油门的掌握,绕飞天气,颠簸,风切变不可预知的处变能力等等,就这一项,就够学一辈子。
心理素质:飞行这个职业,是锻炼心理素质的,只有冷静下来,才能不错不漏不忘的把飞行程序完成,但光靠飞行锻炼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压力和困难作斗争,建立自己坚韧的品质,临危不乱的果敢,只有这样才能安全飞行,胜任机长,同时给人生也带来诸多好处。
身体素质:相信很多业内人士,都会感叹,面对如此极端的飞行环境,刘传建机长还能掌握飞行,释压,低温,氧气稀薄这些致命的条件,仿佛在告诉我们,没有身体的飞行,只会是纸上谈兵,这也警告我们,飞行员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身体锻炼的必要性,和拒绝不良嗜好,戒掉伤害身体习惯的重要性。
团结协作:任何一次飞行,都不是机长个人能完成的事,包括了太多太多,驾驶舱,客舱,安保,机务,签派,管制,餐食,排污,现场,拖车,机组车等等,飞行圈仿佛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或者小社会,它需要一环扣一环的合作,少了任何一环都不行,这就需要机长对运控的掌握能力,机组在飞机上的协同能力,而这次刘传建机长领导,从风挡玻璃损坏到飞机安全着陆,乘务,管制,地面都是完美的配合,完美处理,不得不佩服。
态度作风:飞行是一个严肃的工作,好比军人一般,保卫国家安全,不敢丝毫懈怠,但就飞行态度和作风而言,却是非常难以坚持的,就像刘传建机长,在航前依旧对熟悉的航线,机场天气,航路天气,油量,飞行通告,身体状况等都做到了具体了解,没有丝毫松懈,我想这是飞行一辈子需要坚持的品格,也是人生需要坚持的。
最后,感谢《中国机长》,让我感悟学习到很多,非常感谢!
Gz85.coM编辑推荐
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 【分享】
一部优秀的作品,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观看完中国机长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观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怎么才能防止将中国机长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一】
国庆档上映的电影各个激动人心,昨日,有幸观影《中国机长》,特此分享此次感受。
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发生在我国航空史上的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中刘机长的冷静我们多多少少通过一些报道也能体会到,可是当我看完电影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认识远远不够,那么对于这件事情发生后引起的思考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在面临生死的那一刻,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飞机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电影对小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是非常的好评。他们是代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人物,从他们的身上,或许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带孩子回家的妈妈,去拉萨看望牺牲战友的老兵,去西藏打工的夫妻。
而演员的表演,也不得不为之震撼,袁泉饰演的乘务长在安抚所有人的情绪后,自己坐在座位上抚摸手上戒指的动作也透漏出她内心充满恐惧,可那句:“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我想是对乘客们最大的安慰。
再说机长,这实在使人不得不为其鼓掌,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保持了极度的冷静,将飞机上119名乘客,9名工作人员安全返回地面,这堪称世界民航史上的一大奇迹。我想,任何的奖励都不过分。
看完整部影片,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思考过去,幻想未来。我想,最好的事情,莫过于珍惜现在,因为下一秒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二】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那就是富有奇迹般的《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有时叫我提心吊胆,有时叫我大吃一惊。
不然,你一听就知道了:一架“川航8633”航班在天空中划过,乘客们兴高采烈,殊不知一场灾难就要悄然而至了,机长轻松地聊天,毫无察觉,就在下一秒,玻璃上突然出了一道裂痕,只听“啪啦啪啦两声”,玻璃完全碎裂副机长被强大气流推出窗外,头被划破了,一只眼肿了,脸上有一道划痕,幸好有安全带,否则他就要飞出去了。客舱里乘客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惊慌失措,机务长和空姐努力劝阻着人们,让他们不要惊慌,不要害怕,相信她们和机长,一定会没事的。可是,过了一会,情况更加恶劣,舱门被吹开,空姐急忙让乘客带上氧气罩,当时在飞机行驶的前方出现了厚厚的积雨云,闪电疯狂地闹着,机长巧妙地从积雨云的缝隙中钻过去了,闯过了这惊险的一截,终于该备降机场了,此时医护、消防、警队也做好了迎接,飞机向下俯冲下去,机长让副机长做放轮等动作,但是因为失重原因,可是飞机着陆后,都快到跑道尽头了还在飞速地行驶着,始终也停不下来,经过机长和副机长的努力,它竟然奇迹般地停了下来,这次航班出人意料的成功了!
这场奇迹般的旅程,处处体现着机长遇事冷静、敬畏生命、重视职责的高尚品质,你们有时间也要看一看哦!
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三】
《中国机长》拍得十分精彩。张涵予、欧豪、杜江在驾驶舱临危不惧,乘务组袁泉、张天爱、李沁、雅玫、杨祺如、高戈各司其职,安抚全体乘客,而西部战区空军、中国民航西南空管局、成都双流机场各单位均众志成城,为3U8633航班的成功备降通力协作。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现实中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这部电影是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前往拉萨,当飞机来到9800米高度巡航时,机组发现飞机右侧内挡玻璃出现裂纹,立即申请下降高度并返航。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机组成员驾驶飞机安全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有乘客平安险情发生时,驾驶舱失压,巨大风力袭击,仪器毁坏,噪音干扰,温度骤降数十度,机长刘传健的手都冻得紫青,但他仍然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坚定信念,驾驶飞机成功备降,完成了一次伟大的生命返航。
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四】
电影《中国机长》为“中国骄傲三部曲”第二部,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一番话“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是英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这是对我们平凡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无形的动力,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期望!民航的各个岗位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章和铁一般的纪律。例如我们围界鸟情巡查,一个民航行业最平凡普通的岗位,日月星辰的巡逻在机场巡场道上,保障着机场飞行区的安全和每架航班的安全出行。作为一名围界鸟情巡查员,确保围界鸟情巡查安全,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落实民航安全隐患零容忍”这是对民航安全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所有行业的要求。我们在机场巡场道上日夜穿梭,为了杜绝安全隐患,我们时刻牢记规章制度,严守“三条红线”,牢记真情服务,每天交接班,叮嘱围界巡查安全责任;交接车辆,保证车辆安全正常运行。为了巡逻时不出差错,每次围界巡查时都要仔细,仔细,再仔细,保证围界安全零差错!
通过学习对英雄机组讲话,我们要检讨,要避免因对工作流程熟悉所产生的懈怠,避免为安全埋下隐患。随时绷紧空防安全这根弦,认真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隐患扼杀在萌芽期,随时检查车辆,确保巡视工作安全运行。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认真严肃总结发现的安全隐患,通过分析和学习,时刻牢记安全这一重要责任。
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五】
最近,爸爸带我去看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它是根据20xx年发生的一场有惊无险的空难改编而成的,让我感受良多。
“四川8633,飞机可以起飞了。”塔台对机长说道,“请走一号助跑道”。“收到。”机长刘长健回答道!于是,飞机一个助跑,飞上了天空。
突然,前档玻璃在9000多米的高空破裂,瞬间失压,副驾驶大半身子飞出了窗外。“四川8633请求备降”机长对成都机场的工作人员说。可是,前面却有一团乌云挡着路,让机长不知所措,飞机在天空中盘旋着。不好了,飞机冲进了乌云,机长和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失去了联系。乌云里风雨交加,再加上一道道闪电一闪而过,为飞机的行驶增添了不少的难度。机长沉着冷静,心里想:我一定要把这139名乘客安全地送到地面。经过21分钟的紧张气氛,机长终于克服种种困难,驶出了云团。成功降落在成都机场……139名乘客竖起了大拇指。看到这里,我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电影中,刘机长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展示出惊人的冷静和高超的驾驶技术,完全靠目视人工操作,将飞机安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乘客生命安全,成功化解了一场飞行灾难。
我不仅钦佩机长,还很钦佩所有的机组人员。任何一次飞行,都不是机长个人能完成的事,包括了太多太多,驾驶舱,客舱,安保,机务,签派,管制,餐食,排污,现场,拖车,机组车等等,飞行圈仿佛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或者小社会,它需要一环扣一环的合作,少了任何一环都不行,这就需要机长对运控的掌握能力,机组在飞机上的协同能力,而这次刘传建机长领导,从风挡玻璃损坏到飞机安全着陆,乘务,管制,地面都是完美配合,完美处理。向机长和所有机组人员致敬!
预备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六】
知道什么是奇迹吗?四川8633就是奇迹!全中国,全世界不可思议的事件!
10月1日,我和飞飞一起去看了国庆档的其中之一的影片一一《中国机长》,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中国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过,而这部《中国机长》就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佳作。它表现了中国机长在灾难面前奋战到底,勇敢应对,永不放弃的精神!进场时,我和飞飞脸上贴着我们中国的五星红旗,感觉特别自豪!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中国机长》改编自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的真实经历,真实展现了中国民航精神。《中国机长》被称之为“世界级民航史奇迹”,危急关头,张涵予饰演的机长拼全力控制飞机,欧豪饰演的副机长因风挡裂被吸出窗外,瞬间心跳加快。乘客们也纷纷陷入恐慌当中。杜江,袁泉,张天爱,李沁等演员饰演的空姐及机组人员,则负责帮助乘客稳定情绪。
在观看中,座舱施压、温度骤降、大风、缺氧等惊心动魄的场面,不禁让人心跳加速,屏住呼吸,咬紧牙关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而机组人员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确保了飞机上119名乘客平安落地。看完电影不禁大呼“机长万岁”,也不禁伸出了大拇指!为机长点赞!虽然期间遇到强风、低温、恶劣天气等多重考验,但最终成功降落,真是奇迹呀!
震撼、激动、刺激,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四川8633、机长、空姐、机组人员,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大学生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 (通用5篇)
我们在一生的观看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在观看了中国机长后,作品的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中国机长观后感写好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一】
说实话,平时的我是很少看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的,因为父辈们看的各种各样的奇葩抗日神剧,让我对这些题材避而远之。
因为父亲的硬性要求,我迫不得已到电影院,看国庆档上映的几部爱国题材影片。我挑选了许久,终于找到了这一部中国机长,开始选它的原因,也仅仅只是因为里面有我挺喜欢的青年演员欧豪。
看简介,中国机长讲的是,一架名为四川8633的飞机在飞行途中,挡风玻璃破裂,差点造成坠机,中国机长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超强的能力勇气,拯救一客舱乘客的故事,据说还是真实事件改编。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而我也越来越专注起来。当飞机的挡风玻璃破裂,欧豪的身子一半被风挂到了窗外时,我的心还是紧紧地揪了起来,那样的画面,打破了我一向对爱国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认识。刘传健机长在面对飞机迫降,穿过乌云层,遭遇气流等等严峻形式的情况下,面对一整个机舱乘客的压力,最终克服困难,将飞机降落在成都机场,无一伤亡。
为了解闷买的爆米花不知什么时候被我放到了一边,虽然知道是好的结局,却依然为着机长提心吊胆着。这部片子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它的情感拍的很细腻,把一些乘客登机前与经历过生死后的表现全部拍了下来,体会到了令人温暖的人心。因为工作忙不回家的老板,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回去陪母亲;离家出走的少女,在飞机降落的第一时间给母亲打了电话;不敢表白的男孩子,在最危险的时候,对着自己喜欢的盲人女孩儿表白:“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
而剧中机长家人的举动也让人心酸且温暖,他们不吵不闹,只是静静地等着父亲回来参加女儿的生日派对。
这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离开电影院时我是这样想的。
大学生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二】
2018年5月14日早,从重庆飞往拉萨的民航3U8633。
在9800米的高度巡航飞行的时候,风,以960千米每小时吹打在高速运动的飞机上,突然一声炸响,飞机副驾驶席右侧的挡风玻璃突然炸裂。玻璃碎渣卷进了飞机的动力吸气口,不幸中的万幸,并无大碍。
副机长的半个身子直接漏到了飞机的外面,还好安全带紧紧地勒着他的腿,他幸免于难。但这个意想不到的灾难,使得整个控制室气温骤降,严重施压。空气直降零下40度。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我们的中国机长刘长健。不惧困难,他带着他的“战友”抵抗着风雨。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他在开飞机的时候,想把半个身子在外面的副机长拉回来,但那强烈的压力,把他牢牢地钉在座位上动弹不得。我们伟大的机组人员,凭借着娴熟的操纵技术,和临危不惧的勇气。在20分钟内紧急迫降,保全了车上119人的性命。中国机长,我真想坐坐你的飞机!我相信。你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大学生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三】
《中国机长》是前几天看过的一部热映大片,惊叹我们国家的电影业进步,拍摄技巧等各方面都很有大片既视感,机长的技术更是让人敬佩,能够在那么多挑战前顺利通过,为机长喝彩!
1、空姐们每天都说着那句,“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最专业的训练”。在上飞机前,她们还在开玩笑说每天都说这句话,但从没用到过的镜头。这句闲聊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总觉得很多时候的一些口号是没有用的,到真正用的时候才感受到它的威力。就像空姐们的这句话,在她们真的遇到空难时,这句话很好的安抚了受惊的乘客,也增进了乘客和空乘人员之间的信任。
2、影片中机舱玻璃破裂,副机长半个身体在机身外,机长一手往回捞副机长,一手操作飞机,需要时刻关注前方环境状况,随时做出决策和应对。看完之后,只觉得这个机长太厉害了,在那种情况下能够做到沉着冷静的处理,但是对航空不太了解,说不出什么更多的内容。
3、影片中也有一些地方看的有点让人稀里糊涂。
第一个镜头是杜江饰演的机长,在上飞机之前跟他老婆秀恩爱,在飞机上又撩后排的女乘客,不知道制片方想要表达什么,也许只是为了增加一些剧情。
第二个镜头是关晓彤那几个人,没明白要起什么作用,只看到他们持续追踪飞机的最新状况,然后跟着飞机跑,乱哄哄的感觉。
第三个镜头是飞机降落后,管理局的人检查,在机舱看了一遍之后,出来只说了一句“你牛”,为什么牛,要是在他们检查的时候解释一下,我想对不了解飞机的观影者来说可能更完美。
总之,这部影片是非常棒的,将这件航空事件描绘的淋漓尽致,期望未来看到更多精彩的影片。
大学生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四】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中国机长》,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四川航空的一驾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突发意外,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脱落,冷风涌进客舱,气温极速下降,顿时,乘客们惊惶失措,乱作一团。这时,乘务长安慰大家说:“我们的飞行人员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家不要慌张,请配合我们,我们一定会安全地把大家送回地面!”生死关头,机长首先想到只有沉着冷静才能脱离险境,守护飞机上的119条生命,并且家里还有等待他回去过六岁生日的深爱的女儿和家人。凭着这份信念,临危不乱的机长用他的职业素养和冷静,克服了种种困难,把飞机安全降落在成都机场,确保了所有人员的安全,创造了奇迹。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飞机备降成功后,机长刘长健说的话:“我只是做了一个机长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一定要从小认真学习,掌握扎实本领,长大成为时刻把“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则”放在心上的机长一样的人。
大学生党员看电影《中国机长》有感【篇五】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20xx年5月14日,该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下转2版)(上接1版)机长刘传健和机组全体成员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最终平安备降,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而由此事件改编创作的电影《中国机长》也将作为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献礼电影在9月30日全国上映。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副驾驶徐瑞辰在驾驶舱玻璃破碎后,整个身体都被强风“吸”了出去,他现场回忆说,当时情况危险紧迫,但更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不放弃,那就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只要最坏的情况没有出现,就要尽全部力量保障机上人员安全。”
演员李沁说,她扮演的角色原型是乘务员周雅文,在与周雅文交流中得知,危急关头,周雅文在腰部骨折的情况下,仍忍痛爬回到工作岗位坚守。因为她坚守的是“生命之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守住。李沁感叹,“因为塑造周雅文这个角色,让我对乘务员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敬佩。”
这些真实故事,让现场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民航英雄”点赞。市民杨永河说,“重庆这座英雄城市,孕育了许多英雄,让我们每个重庆人为之自豪。”
活动最后,电影主创人员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依次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现场观众也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高唱《歌唱祖国》,用嘹亮歌声向民航英雄致敬、向伟大祖国致敬。
2024观看电影《中国医生》有感(4篇)
在2020年新年将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全国人民上上下下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以下就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篇为大家整理的观看《中国医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医生》观后感(一)
这个片子最大的困难就是认人,好多演员都是因为戴着口罩,我都认不出来了。如果单纯评价电影要素,无论是故事、镜头语言、剪辑,《中国医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过从观看后的感觉上上,我们会发现,看完《中国医生》后,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因为整部影片都在燃烧你的情绪。是的,这部电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绪,不用考虑啥电影剧情,啥镜头。观众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观察镜头、剧本、表演到不到位,他们想要的是一种情绪的扩大化,无论是喜感的,还是悲情的。在这一点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想通过情绪的渲染来吸引观众。
这个片就是能让你哭,从片头哭到片尾,从一开始的伤心和无奈,到最后的激动和自豪。前半部分的泪水来自于悲伤。影片并没有为疫情的到来做铺垫,而是直接就看到一个个患者被送进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们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们能看到竭尽全力想让病人活下去,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的医护工作者。
影片中的抢救治疗镜头都较为专业,会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影片并没有渲染病毒多么恐怖,而是突出一种人面对未知疾病的无力感。竭尽全力,但是病人仍旧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这种无力感恰恰是医生最能够感受到的,这也是最打击他们内心和意志的东西,所以我们能看到,有退缩,有放弃,有抱怨。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亲人也被感染,自己却无可奈何,帮不上忙。我们看到因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经从他们留下的求助变成了最后的遗书。我们看到拿到父母遗物后无所适从的女孩子。影片里的新冠病毒就像飘荡在城市上空的坠天使一样,肆意的嘲弄众生。本片的表演很有难度,大家都带着口罩,更多的还是需要肢体语言。
人因为无力,人因为事与愿违,人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人面对病毒,从无可奈何,转变到了一种恐惧感,这种对无可奈何的恐惧,与我们之前接受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会让观众更震撼!
人唯有之时方能勇敢。
是的,当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当病人和银幕前的我们在最绝望的时刻,那些医护工作者所爆发出的勇气就显得如此耀眼,以至于我们的眼泪会不自觉地流出来。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婆娑起皱的手,看惯了布满勒痕和汗渍的脸,要知道,这些护士们还是二十几岁的年华。
电影中的脸,要比海报上的触目惊心得多。
他们同时承受着身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身为一名母亲、一名丈夫的双重压力,他们救人,但是却对亲人的境遇爱莫能助。
影片中没有从天而降的救星、没有绝世武功的顿悟、没有干掉总Boss后的逆转,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再次站起来,然后再失败再起来的过程中,实现的胜利。
没有超级英雄,只是一群哭过、退缩过、迷茫过的普通人。
他们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罢了,他们的眼前是病毒和绝望的患者们。
也许是因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遗憾还是挺多的。
我曾经畅想,能够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就在那里,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过电影的镜头,我们能看到比那张照片更美的一幕。
这张照片其实是最适合放到大银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汉夜晚的大合唱,歌声从一个阳台到一幢楼,再到一个小区,然后是整个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遗珠。
当然,我们不否认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线的缺乏,以及缺少一个作为灾难性电影需要贯穿始终的核心戏剧冲突,同时人物支线上也是过于繁复,因为人物视角过多造成了每个人物多给予的笔墨有些少,如果没有演员功底的支撑,很难体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站立在这个历史时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个人认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点,就只有朱亚文了,这个张狂、鲁莽、毒舌的专家,同时也具备着顽强、干练、高度的责任感等特点,是影片中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张子枫的角色,短短几分钟,但是说出了最催人泪下的一句话:“没有爸妈的孩子怎么活?”
张子枫客串的那几分钟,很精彩,请注意她的手,握着拳头,并不想去接父母的遗物。
很遗憾,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张涵予的张院长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玺扮演的杨小羊等,虽然戏份很多,但是并没有给到我们特别多的亮眼之处。
瑕不掩瑜,这部影片的卖点本就不是演员,本就不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灯光、声效、特效,真正感染观众的,让观众流泪的是那隐藏在死亡、绝望、未知后面的勇气和医者仁心。
当医院的院长无法为自己的妻子找到床位的时候,当护士把自己的长发剪掉的时候,当一个城市能够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医院的时候,当一座城市迎来了两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者时……
吾国!吾民!
《中国医生》观后感(二)
我们在过年,而每个省市的“白衣天使”却在过关。他们不顾家人反对,逆向而行,冲在抗病毒路上的最前锋!
这个本该普天同庆,锣鼓喧天的春节,却因为冠状病毒的到来发生了意外。人们不能出去游玩,不能赏花灯,猜灯谜,欣赏民俗表演。还有许多人不能阖家团圆,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守阵地,他们这些人就是在这个春节中最美的逆行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们坚守阵地,冲锋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用行动守护着万灯火。当情报响起,他们毅然决然地勇往直前,放弃了体假,放弃了安逸,放弃了团圆,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与病魔对抗。因为,他们是不怕困难,不惧挑战、不畏艰险的,最可爱的战士。
全国各地数不清的医护人员纷纷挺身而出!
钟南山爷爷已经84岁了!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xx",但他却在第一时间乘坐高铁冲往xx防疫第一线。
xx医院院长张定宇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托起信心与希望,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战斗在xx医院的医护人员,被口罩磨破了脸颊,汗水温透了他们的衣服,每天只睡2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连水也不敢喝,怕水滴到衣服上,在接受采访时嗓子都哑了,这让亿万人感动,也让亿万人心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所有为防控病情而努力的人都是负重前行的人。请接受我真诚的感谢与崇高的敬礼!
《中国医生》观后感(三)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30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xx服役17年,xx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在危难中,总是有这样善良的人来温暖我们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国一线战士们奋力前行,一方受难,八方支援,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的希望与阳光,让所有人都相信,这样的中国,一定能赢,致敬,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