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孤观后感800字

关于失孤观后感800字。

电影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功能和影响,从一个好的作品可以看出,我们在作品中能够看到一些与我们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我们应当把这些心得体会一起写进我们的观后感里。经常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文笔和思维能力。如何针对作品写出优秀的观后感呢?也许以下内容“失孤观后感”合你胃口!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失孤观后感(篇1)

公路电影很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寻找”,主人公因为“寻找”而上路,他们寻找的可能是精神上的自由,可能是物质上的财富,也有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东西。无论如何,寻找,是公路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本片中,雷泽宽和曾帅寻找的则是阔别已久的至亲。雷泽宽不远万里踏上寻子的道路,虽然他很清楚,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如同大海捞针,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唯有不断的“寻找”,他才觉得对得起被拐的儿子。如同硬币的正反面,雷泽宽寻找的是被拐的儿子,而曾经被拐的曾帅,寻找的则是失散多年的父母,两个同样在“寻找”的人,自然在路途中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甚至也因为彼此对错失的亲情渴望,一种神似父子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融入在了两人的相处中,雷泽宽找到了对儿子的关怀与呵护的感觉,而曾帅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其中两人在澡堂共浴的片段,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儿子》,同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一段特别的父子情,此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表达出饱满的情绪。当雷泽宽看到曾帅与亲人重聚,他老泪纵横,在他眼里不仅是看到了自己找到孩子的希望,也仿佛是一个父亲在注视着自己的儿子,眼中充满爱意。

二、

失孤观后感(篇2)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失孤观后感(篇3)

一边是因为孩子被拐而日夜寻找的父母,一边是被拐卖的孩子因为无法提供出生证明等原因而成了黑户,连一张证明自己是谁的身份证都没能得到。一个家庭就这样活生生地被毁了,可悲的是这不是因为生老病死,而是人贩子的贪欲,还有其背后的另一个家庭的无知与迂腐。对家庭的重视在中国是那样地坚韧,这也就是为什么丢了孩子的家庭会那么坚持一定要找回自己的孩子,甚至为此倾家荡产颠沛流离也在所不惜,而买了拐来儿童的家庭也把孩子当成亲生孩子对待,愿意给孩子最好的只是希望孩子能陪在他们身边,养儿以防老。所以当孩子的亲生父母试图接近找回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们百般阻挠就是不愿意把孩子送回去。而对于孩子来说呢,他们被强行脱离父母的怀抱,被卖到几千几百公里远的地方,叫着完全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以为他们就是家人。试想一个最美满的结局,孩子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在相聚的那一刻,或者也是极为痛苦和矛盾的,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养育之恩的陪伴。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身上,最无辜的是他们,伤害得最深的也是他们。

影片最后,刘德华问师父,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

无论是谁的孩子,对那个家庭都是莫大的伤害。凭什么孩子以及父母要为人贩子和养父母的欲望买单。没有人有权利这么满足自己的欲望,也没有人有义务为了这份欲望买单。相反,欲望者应该要为这份欲望付出代价,而且,必须是惨痛的。

失孤观后感(篇4)

有了《亲爱的》的前车之鉴,看《失孤》时我也带了些许拭纸,以备情感涌泻擦去眼泪,但事实证明,拭纸是多余的,因为相比于《亲爱的》,《失孤》并没有大段大段能激发人眼泪奔泻的桥段,取而代之的则是自然流露的父子亲情,失孤悲情。虽看似小桥流水,却能在心里掀起波澜,让我于内心深处恸哭、默泣、控诉、悲悯,却又适可而止,随即就跟着刘德华的滚滚车轮,再次踏上寻子之路。虽然总是在绝望中前行,但绝望却一次次被前进的脚步、坚持的信念碾碎,温暖旋即涌尽心头,黑暗中的些许微光让我也情不自禁地又复与刘德华一起,扎进“失孤”路。

近年来,“打拐、寻子”渐成社会热点,全民关注的同时网友也自发加入到这一社会公益事业中。随着《亲爱的》热映、大卖,普通观众关注、参与“打拐、寻子”热情更高。《失孤》此时此刻应景而生,在全景复现失子家庭、寻子父母挣扎于绝望、希望之间的同时,还剑走偏锋地从被拐孩子,买卖被拐孩子家庭的角度,深掘了这一社会陋象。同时对全民打拐,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社会正能亦有机穿插,从而让整部影片不那么黑暗、残酷。即使有黑暗,却也透着屡屡微光;虽然很残酷,但也能让人感受到汩汩温暖,而这恰恰成了我笃爱《失孤》的最大动因,也是《失孤》最有别于《亲爱的》的最显现的地方。

《失孤》让人情感生发共鸣,心里产现共振的除了其敏感且容易催泪的内容、主题外,更离不开天王刘德华的颠覆性出演。可以说,这是刘德华出演的“最脏”的一部影片。破衣败絮,蓬头垢面;时而露宿街头,时而与垃圾为伍;眼神呆滞,情表僵硬;瞬即而来的绝望,片刻倾尽的希望......刘天王将“失孤”15年,寻子15载的失子父亲雷泽宽拿捏得让人痛彻心髓,如利锥剜肉,锋刃蚀骨。但雷泽宽还在坚持,在努力,在继续,因此,痛过之后又会让人生出些许微微的暖意,毕竟,希望还在......有人说颜值爆表的刘德华不适合这个角色,但我认为,初为人父的刘德华在体验了做父亲的甜蜜与快乐之后,更有感觉传神递送出雷泽宽的心绪来。

只有有过做爸爸的经历,才能将失子之痛,得子之兴,往复穿梭于失望、绝望中的失孤父亲这个角色诠释的声色动人,甘苦夺魂。刘德华做到了,他几近干涸的泪眼,几乎麻木的情态,他因点点希望而不时扬起的疯狂,因汩汩绝望而顿抑于内心留现于面表的纠结、挣扎、委屈、愤懑等等等等,都全然浸透出一个失子15年寻子15载的父亲的真实心境。《失孤》对刘德华的挑战不仅囿限于外表妆容的大胆颠覆,更呈现于臻熟演技的极致发挥。刘德华凭《失孤》雷泽宽拿奖拿到手软,应该不是问题。

《失孤》还极尽刻画了一位被拐卖十数载后,经过几番挣扎与艰辛,终于找到亲生父母的被拐孩子的角色——曾帅。虽与雷泽宽不是父子,却在一起寻子、寻母的过程中建立起感情,不是父子胜似父子,丝丝感动亦油然而生。《亲爱的》单单讲述了失子父母的艰难寻子过程,《失孤》不仅如此,还聚焦了被拐孩子的多舛命运,因此,更符合当下打拐、寻子(父、母)的主题。

曾帅角色的设置既是为了体现社会现实存在的需求(最早被拐卖的那批孩子已长大成人,他们也都开启了自己的寻父寻母旅程),也升扬了影片的调性,令影片色彩不再那么灰暗、阴靡、郁结。片中的笑点大多都是在曾帅与雷泽宽的互动中产生的,雷泽宽的内心世界也更多是通过与曾帅的邂逅、交流、沟通而呈现出来的,曾帅的存在让雷泽宽的“失孤”之旅不再如此悲戚戚,殇兮兮,也让雷泽宽有了继续找下去的理由与勇气。正是有了这对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真情再现,影片才拥有了丰腴的温暖与感动。而这不仅弱化了失孤父母与人贩子的对立、矛盾,更强化了影片的主体与宗旨,从而更好地释放出了化悲痛为力量,化绝望为希望的原动力。

《失孤》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就“失孤”论“失孤”。片中,雷泽宽曾问法师“为什么是我丢了孩子?”“(已经找了15年)还要继续找吗?”“还能找到吗?”等一些列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解的,也不可能有具体答案,但从雷泽宽的实际行动不难看出,只要坚持、努力,绝望就会少一点,希望就会多一些。失孤家庭在"寻子、寻父寻母"道路上历经坎坷,绝望中伴生着希望,但他们始终不放弃......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不该)这样?!

失孤观后感(篇5)

《失孤》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井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今天通过看《失孤》这部电影,整个人就像在剧情中,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以下几种感悟和大家分享:

1、在雷泽宽的寻子路上,经受了种种心酸和在渔村惨遭农妇的殴打,想象到父亲是多么的想把孩子找到。所以作为我们现在父母健在的所有儿女们要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体贴他们,爱他们。

2、当井柏然饰演的孤儿帮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也的道理吧,只要我们行善,我们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3、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做有德行的中国人。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片中的父亲为寻其子,历经15年……尽管依旧没有丝毫线索,可他却从未一刻想要放弃。他可能会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不会也不敢忘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寻子之路。

《失孤》虽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但通过主人公,更加深刻的向我们诠释了父母对子女纯朴而又伟大的爱,这种爱,让人心疼。

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健康平安的长大,希望每个家庭能和谐幸福,但无奈的是,我们没办法杜较这种现象再度发生,但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去避免。

失孤观后感(篇6)

好的电影不需要炫目的场景,好像更不太需要华丽的对白。

周五晚上在孩子安静的入眠后,得空在家里走心的看完了一部用心走下去的寻子题材电影—《失孤》,主演:刘德华,井柏然。看完有些失眠了,于是就有了想写点东西记录此刻心情的想法,不同于《肖申克救赎》里坚持中浸淫的自由与豁朗,《失孤》中父亲15年的寻子坚持滴灌的全是酸楚与悲伤,有人说人的财富不是指你有没有财富,而是指你有没有灵魂,对于那些被人贩子失去亲身骨肉的父母来说,孩子得以回归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是呀,一些垂垂暮年的失孤父母,看着别家厅堂屋檐下长辈或是儿慈女孝,亦或是含饴弄孙的场景,想来也只能蜷缩在摇椅上的毯子下面,露出不易被察觉的艳羡之情了。从心里喜欢这样的电影,刘德华的演绎也当然无可挑剔,不夸张的说,我是泪在眼眶里打着转看完的这部电影。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我相信父母与子女的一生盘缠之可敬,可贵,可珍惜,是这部电影宣传的一个普世价值。希望身边的朋友们也有时间去看看这部电影。后续也会去关注一些失孤寻子的网站,比如: 宝贝回家。希望那些失孤的家庭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祝福那些父亲,母亲们。末了,我只想说一句心里话:寻子之路,万里不遥。

失孤观后感(篇7)

当打拐从连年成为热词时,良多人材入手下手存眷这一社会问题。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抵触凸显的即是当下人们的性情运限。若何是说艺术来自于生产,那末生产就为艺术的创作供应了素材的鲜活。片子利用光影,向人们传诉这一问题,无非是想唤起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存眷。且不管这部片子若何,就以他当初的起程点,也是好意的一种人间间反射。

刘德华以他自始自终的勤劳以及致力,专心的注释着一个寻子父亲的崎岖潦倒脚色。这是最普通的中国农人正在失落去自身儿子后最真正的豪情表明。光一看剧照,那神似农人的着装以及脸色,像极了,也浑然天成为了农人最本真的一壁。这是本性吗?兴许是吧,主演刘德华原本就身世于喷鼻香港屯子,永劫间深耕于中国际地,对于沿海的社会也有自身的相识。以是演起来也肯贴切,更由于他已荣升爸爸脚色,更能体味那一份父子之情吧。或者许十年之前,刘德华演起来其实不会如而今这么好。

导演编剧身世,很好的把控了片子的情节张力以及戏剧抵触,李屏宾的照相作风很好的吻合了影片的基调。交织若干个重生代演员,总体款式没有失落活气。

看好!心愿片子错过了两014的上映,正在两015取得一个社会的存眷,并再次叫醒社会对于打拐这一事变的普及存眷!

失孤观后感(篇8)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影片,名字叫《失孤》。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个正处于绝望中的家庭。

电影开始,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了,她叫周天意,仿佛真是天意,她与自己的妈妈总是擦肩而过。她的妈妈为了寻找她,总是疯了似的发寻人启事,结果却总是让她绝望。就这样,她每天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不断寻找着,寻找着……小女孩才一岁六个月,就被狠心的人贩子绑架了。孩子在爸爸妈妈手中是无价之宝,掌上明珠,在人贩子手中却只是价值6000元的商品,让人感觉愤恨而又心酸。幸好小女孩被人贩子抱上车的时候,被好心人发现了,报了警,救了回来。只是,令人心痛的是,小女孩的妈妈由于受不了长期的精神折磨,跳河自杀了。看到这,我的心情不觉心痛起来,为这个妈妈,为这个孩子。

而刘德华饰演的是雷泽宽,他的儿子丢了15年,他就骑着摩托车找了15年。一次偶然,雷泽宽遇到了曾帅,一个被拐卖的男孩。就这样,相似经历的两人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曾帅无数次想要放弃,雷泽宽总是鼓励他,说:“我儿子丢了15年,我找了15年,从未想过放弃,你才找了几天,怎么就知道找不到?”最后,曾帅在雷泽宽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只是,在影片的最后,这位善良的父亲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不过,我相信,好人有好报,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孩子!

失孤观后感(篇9)

“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黝黑的面颊上,深深刻着饱经沧桑后所特有的苦涩与坚韧。农民雷泽宽驾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继续奔走在祖国广阔而荒凉的土地……

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儿子,他寻了十五年,走遍千山万水,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十五年的漫长旅程,早已不敢猜测何时是个尽头。

片中的父亲为寻子,历经了整整十五年!尽管依旧没有一点儿线索,可他却从未要放弃,一路上他帮助很多寻子或寻家的人。他可能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记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苦的寻子之路……我边看边想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书读,有父母疼爱,所以我更要珍惜我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我们又是多么的幸福。电影让我明白了,珍惜现在。

不过,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把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人,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失孤观后感(篇10)

今天忙中偷闲,观看了正在热映的电影《失孤》,为自己刚刚结束的繁忙北京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失孤》20xx年由华谊兄弟制作,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等主演,讲述的是农民工雷泽宽(刘德华饰)在寻子路上与自小被拐卖的青年曾帅(井柏然饰)相遇、二人最终形同父子的感人故事。雷泽宽的儿子雷达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卖的儿子,十五年间他骑着摩托车走遍了半个中国,同时还热心地帮助其他失子的父母寻找孩子;在寻子途中,不断有好心人对他相助,其中有偷偷给他塞钱的交警,有来来往往的路人,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网友;半途摩托车发生故障,年青小伙儿曾帅免费为他修理,二人结下了情谊;在福建了解一位被拐卖的男孩是否是他丢失的儿子时,雷泽宽被孩子的养父母及其他渔民一顿痛打,摩托车也因此损坏;曾帅以自己的摩托车对雷泽宽免费相助,并且与他一同踏上了寻子、寻父之路;寻找途中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情之深形同父子;历经千辛万苦,雷泽宽终于帮助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此后,雷泽宽继续踏上自己未竟的寻子之路。

这部电影出现的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演员的演技表现不错。“华仔”之敬业精神令人敬佩,破旧的农民工衣服穿在身上,竟然和他融为了一体;井柏然的帅气特别吸引人,他渴望回归亲生父母身边的迫切心情表达非常到位,他的摩托车车技同样令人拍手叫绝;二人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小亭子下相偎而睡、形同父子的场面更是特别感人。另外,最赚取人们眼泪的,恐怕还是剧中曾帅的父母听到儿子找到时的激动话语和一家三口相见时的痛哭失声场面,既让人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深刻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无形之间也使观众对人贩子给他人带来家破人亡罪行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另外,剧情中出现的一些对白,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寻子途中晚上出家人对雷泽宽开导、宽慰的极具哲理的话语:“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使人对父子之间绵延不绝的亲情再次有了痛彻心菲的感悟。再如,雷泽宽所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使人对他的朴实无华充满了敬意。

本次看电影,我首次从片头开始看到了全剧完全结束。看完之后的感觉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是特别的离奇,但是在不经意之间,使人感受到了一种父爱如山、不离不弃的高大形象,同时向全社会传递出了“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正能量。同时,我们在为剧中一家三口重新团圆喜极而泣的时候,也能够忽然想到对于自己父母应有的感恩之心与子女行孝之无限可贵。总体而言,即使不能说是上等的佳作,应该说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能够在使我们偷偷洒泪对片中人物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

在我看来,在百忙之中于电影院用心品味一部影片,不仅是一种经典的小资情调,同时也是最好的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之一。最后,希望在日后能够观赏到更多类似的影片佳作,既为国人升华精神和放松神经提供可能,同时也以之为媒介多多向外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在全世界不断锻造我们的文化较实力。

失孤观后感(篇11)

看完电影《失孤》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情绪万千,不知从何而言。电影充满正能量,感人至深。音乐、图画,拍摄都非常唯美。尤其是最后佛家的师父关于本部影片的`几句禅语,更是将影片中的情感进行了解读,起到了提升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我,感悟最深的有三点:

1、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人心向善,多做一些善事,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看寻子路中,寻子父亲帮助别人寻子,而自己也被修车的年轻人帮助,被高速警察帮助,这些都是使我们感动不已的地方。

2、成为一名志愿者。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帮助别人。举手之劳就会温暖一个人心,就会帮助别人对社会充满希望。影片中,那个新潮姑娘的举动,让毛雪松找到了自己的家。

3、关于禅语。多做善事,累积因果。缘起缘灭,缘聚缘散。看开、放下、自由!

最后感谢好喝的“埃宝”矿泉水赞助商,更希望品聚书吧、百丽宫、华谊片方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爱、向善、正能量充满社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心有所属,有所爱,有所希望!

失孤观后感(篇12)

去看《失孤》的时候,已经抱着了会被煽情的心情。但是没有,看完之后突然觉得心里一暖。影片最后看着雷泽宽骑着摩托车再度启程,画面褪去,就想起了刘德华在春晚上唱的《回家的路》。这首由刘德华自己填词的歌,或多或少的诠释了他对雷泽宽的理解。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

数一数起起落落的旅途多少的笑多少的哭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三百六十五

数一数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

在《失孤》里,有着丝丝悲凉酸楚的诉说,也有着挣扎呐喊的发泄,更有向天讨要公理的怒泣。剧情的推进从雷泽宽的一个线索开始,根据网友的提示在泉州有一个孩子和他的儿子情况很像,今年17岁,腿上有伤疤。一路波折雷泽宽最终来到了泉州,在这一段导演在叙述上略显不足,作为自己的荧屏处女作,在影片开头同时处理三条线索,让观众难以迅速带入,很多次疑问谁是谁的孩子?另一个女的又是谁?但是刘德华的演绎弥补了这一点,看到自己苦心寻找的孩子就在眼前,雷泽宽更多是犹豫,害怕,越想得到,越怕失去。相认之后知道并不是自己的孩子仍坚持让自己回去,想做一次亲子鉴定。很难想象这对坚持了15年的父亲是怎么样的打击。

通过影像,观众能时时体会到主人公撕心裂肺的悲痛与煎熬,还好,这时候曾帅出现了。这个4岁时被拐卖的年轻人,投出了试探雷泽宽那些欲解之谜的问路石。殊途同归的遭遇,让两颗受伤的心如父子般开始相互依靠、相互包容,也相互给予。

“曾帅!曾帅!”

“你要停下来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两人走在路上,曾帅被街边的小店吸引,雷泽宽发现身边的曾帅不见了之后,着急的在街上寻找,那一刻雷泽宽真的害怕了,害怕再一次失去,感同身受的明白到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在看到我们调皮之后,严厉的`责骂,爱其实就是那份对你的小心翼翼。

在那个凉夜的街巷,曾帅在雷泽宽的怀里睡着了,雷泽宽细心地往曾帅的身上添加衣服。此刻,曾帅的眼角滑落泪水,他看似无意地往里面翻转了身子,把头深深地埋进老雷的臂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个如默片般的镜头,看得令人心碎,也让我顿悟电影所释放的主题:失孤,既可以理解为失去了孩子,自己变得孤独,更可以理解为失掉孤独。主人公都曾被罪恶剥夺了完整的人生,如今彼此却在不同的生命缺口处得到了圆满的咬合,并谨慎地掩埋起心照不宣的那份孤寂之困。

GZ85.cOm延伸阅读

电影失孤观后感1200字


失孤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儿子,父亲雷泽宽踏上寻找儿子道路的故事,看完后非常的感人,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观后感,那么失孤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失孤观后感12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失孤观后感1200字【一】

今天通过看《失孤》这部电影,整个人就像在剧情中,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以下几种感悟和大家分享:

1.在雷振宽的寻子路上,经受了种种心酸和在渔村惨遭农妇的殴打,想象到父亲是多么的想把孩子找到。所以做为我们现在父母健在的所有儿女们要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体贴他们,爱他们。

2.当井博然饰演的孤儿帮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吧,只要我们行善,我们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3.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做有德行的中国人。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片中的父亲为寻其子,历经15年…尽管依旧没有丝毫线索,可他却从未一刻想要放弃…他可能会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寻子之路…

《失孤》虽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但通过主人公,更加深刻的向我们诠释了父母对子女纯朴而又伟大的爱,这种爱,让人心疼…

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健康平安的长大,希望每个家庭能和谐幸福,但无奈的是,我们没办法杜绝这种现象再度发生…但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去避免…

电影失孤观后感1200字【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影片,名字叫《失孤》。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个正处于绝望中的家庭。

电影开始,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了,她叫周天意,仿佛真是天意,她与自己的妈妈总是擦肩而过。她的妈妈为了寻找她,总是疯了似的发寻人启事,结果却总是让她绝望。就这样,她每天失魂落魄地走在路上不断寻找着,寻找着……小女孩才一岁六个月,就被狠心的人贩子绑架了。孩子在爸爸妈妈手中是无价之宝,掌上明珠,在人贩子手中却只是价值6000元的商品,让人感觉愤恨而又心酸。幸好小女孩被人贩子抱上车的时候,被好心人发现了,报了警,救了回来。只是,令人心痛的是,小女孩的妈妈由于受不了长期的精神折磨,跳河自杀了。看到这,我的心情不觉心痛起来,为这个妈妈,为这个孩子。

而刘德华饰演的是雷泽宽,他的儿子丢了15年,他就骑着摩托车找了15年。一次偶然,雷泽宽遇到了曾帅,一个被拐卖的男孩。就这样,相似经历的两人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曾帅无数次想要放弃,雷泽宽总是鼓励他,说:“我儿子丢了15年,我找了15年,从未想过放弃,你才找了几天,怎么就知道找不到?”最后,曾帅在雷泽宽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只是,在影片的最后,这位善良的父亲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不过,我相信,好人有好报,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孩子!

电影失孤观后感1200字【三】

上周我和妈妈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失孤》,看完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人们常说,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我想:对于父母来说,我们就是爸妈的宝。有了我们在身边,这才组成一个家。如果父母失去了孩子,那就像天塌下来一样。电视中经常有父母在失去孩子的那一瞬间,一下子白了头,有的傻了,有的疯了。更有许多父母就像影片里的妈妈一样,不分日夜的在失去孩子的地方等着,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在那突然出现……影片中的警察让她回去等,她声嘶力竭:“孩子都没了,还有家吗?”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受不了这种打击,跳海自杀了……看到这,我已泪流满面。

电影中的这位平凡的父亲十五年如一日地寻找被拐卖的儿子。在这15年中历经千辛万苦——被人嘲笑,在渔村被人毒打、被大卡车撞,被人冤枉为小偷……这15年中,他没有放弃,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管经历多少困难,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孩子。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令人震撼,同时也让我更加憎恨那些唯利是图的人贩子。试问:如果你们的孩子突然没了,你会怎样?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就被毁了,你又会怎样?当你拿着那些昧着良心、拆散人家家庭的缺德钱时,你又会作何感想?我希望国家修订刑法时,要让人贩子在监狱里度过一生,让他们在监狱里忏悔。

看到最后,我紧紧地抱着我的妈妈。我们一直快快乐乐的在父母身边,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电影中被拐走的孩子相比,我是幸福的!看了这部电影,我更加觉得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电影失孤观后感1200字【四】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基督教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2024失孤的观后感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2024失孤的观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失孤的观后感 篇1

“成长”不光是公路电影这一特定的类型片,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成长即是改变,唯有改变才是永恒。在本片中,雷泽宽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寻找自己的儿子是他出发的唯一目的,在路途中,一路得到好心人的各种帮助,让他倍感温暖,当他看到了其他被拐孩子的家庭的寻亲信息,无私的担负起了帮忙寻亲的重任,当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让曾帅成功找到自己家人的时候,他的喜悦不亚于找到了自己的亲身骨肉,雷泽宽的.成长是从“为己”到“为人”。另一方面的成长,则体现在片尾雷泽宽偶遇僧人的片段,当他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知僧人时,僧人用“缘来缘”、“缘起缘灭”作为解答,雷泽宽明白了继续寻找的意义,哪怕前路漫漫,哪怕千山阻隔,雷泽宽都更加坦然与从容了。对于曾帅,同样也有成长。他对雷泽宽说,小的时候,我害怕自己死了,没机会见到亲生父母,而现在我长大了,害怕他们死了,对于寻亲这件事,曾帅期待中却充满了疑惑,直到他遇到了雷泽宽这样一位坚定信念寻找孩子的父亲,在与雷泽宽的相处中,曾帅也更深切的理解了被拐孩子父母的心情。当铁索桥消失,竹林没了,妈妈的麻花辫也剪断了,曾帅还是鼓起了勇气回归到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庭之中,他终于可以与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三、

失孤的观后感 篇2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仅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电影《失孤》从头到尾看完之后,感受颇深,非常催泪的一部电影。特别能体现现在社会热门话题,人贩子。《失孤》和电影《亲爱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都是走亲情路线,讲述父母对自己孩子那份爱。影片中有很多片段都很感人,苏琴一周半的女儿周天意被拐卖后天天以泪洗面,精神几乎蹦贵,最后无法接受现实,选择跳海自杀。每一个有孩子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宜,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电影看过之后我眼圈顿时红了,心里不是很好受。当我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也可能会这么做。最后愿天下父母平安、健康。

失孤的观后感 篇3

公路电影很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寻找”,主人公因为“寻找”而上路,他们寻找的可能是精神上的自由,可能是物质上的财富,也有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东西。无论如何,寻找,是公路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本片中,雷泽宽和曾帅寻找的则是阔别已久的至亲。雷泽宽不远万里踏上寻子的道路,虽然他很清楚,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如同大海捞针,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唯有不断的“寻找”,他才觉得对得起被拐的儿子。如同硬币的正反面,雷泽宽寻找的是被拐的儿子,而曾经被拐的曾帅,寻找的则是失散多年的父母,两个同样在“寻找”的人,自然在路途中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甚至也因为彼此对错失的亲情渴望,一种神似父子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融入在了两人的相处中,雷泽宽找到了对儿子的关怀与呵护的感觉,而曾帅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其中两人在澡堂共浴的片段,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儿子》,同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一段特别的父子情,此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表达出饱满的情绪。当雷泽宽看到曾帅与亲人重聚,他老泪纵横,在他眼里不仅是看到了自己找到孩子的希望,也仿佛是一个父亲在注视着自己的儿子,眼中充满爱意。

二、

失孤的观后感 篇4

看完电影《失孤》,很多人和《亲爱的》等寻子影片对比,对比之下有优点有缺点。我一开始看到海报上刘天王的造型时,感觉到天啊,这简直就像是从安徽农村来的千里迢迢寻找孩子的父亲。所以看完以后,结合原型故事和电影写个短篇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9月21日,郭刚堂两岁幼子郭振走失,从此踏上漫漫寻子路。十几年中,为了寻找郭振,他骑摩托车找遍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行程逾40万公里。过去,儿子郭振至今仍未找到。

《失孤》的主角雷泽宽的现实人物原型郭刚堂有典型的70后烙印,不直呼刘德华,叫“天王”。除了口音不像,郭刚堂觉得,“天王”把他心里的悲苦都演出来了。

乞讨、流浪,为了省钱找寺庙道观借宿。饭馆老板、街头混混、桥洞里占地盘的流浪汉,怕跟人起冲突误事儿,所有挑衅、嘲笑、刁难都不去理会。明明笑不出来,也要硬挤出张笑脸,求这一路上的人行个方便。

,二儿子郭伟出生。产房外听到孩子第一声啼哭时,郭刚堂短暂地进入了现实生活。 如果能陪二儿子身边,会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就这么阴差阳错十几年,让他缺席了两个孩子的童年。如果可以,郭刚堂希望能把自己劈成两个。一个在路上继续寻找大儿子,另一个留在老家,陪伴父母妻儿。“天王演得好是好,但电影里只是我的一部分。”郭刚堂说,“我心里的纠结,天王没有演出来。”

看完影片客观的讲,除了一口的港话,天王在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可以说是逼真和感动。脸上呆滞而近乎绝望的眼神望着远方,找寻失去的孤儿。和井柏然一起嬉耍时,我感觉他像一个孩子,许久没有亲人温暖的孩子,就这样两人在一起寻找的日子互相得到了慰藉。

电影中雷泽宽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这句话一直在心里念叨。不能绝望,绝望就什么都没有了。找一个坚持下去的信念,相信孩子还活着,相信只要在路上,就会与孩子越来越近。

现实中,郭刚堂却面临着抉择,是继续找孩子,还是回家照顾生活艰难的妻儿。有次郭刚堂从外地回来。张革命和他去学校看住校的儿子。学校是市重点,大部分子弟非富即贵。正是午饭时间,孩子们的午餐自然都很丰盛。在人群中找到郭伟时,他拿着两个干巴的烧饼,正在往上面挤一包类似辣条的东西。别人的孩子吃排骨鸡蛋,自己儿子吃烧饼。那一瞬间,郭刚堂问自己,“我做的真的对吗?”

电影中,雷泽宽风餐露宿,一心一意找自己的孩子,而且也帮别人找。最终虽然自己的孩子没有找到,却帮助了井柏然找到了自己的生父。

现实中,郭刚堂帮助了许多家庭找到了孩子,但也害怕,全国那么多丢孩子的家长,都来让他帮忙找孩子,他有心无力。“再有就是,那些养父养母们都恨死我了,觉得我破坏了他们的平静。”他说。

影片中,我看到了全国好心人和志愿者的正能量,他们都怀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情心,为失去孩子的父母做点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转帖,随手一塞的两百元钱,都能带来莫大的希望。

现实中,令人慰藉的是,郭父遇到过好心人多于滋事者, 唯一一次大冲突是有年在河北,路边吃饭时碰到几个醉汉,原本挨了几下可以忍过去,但对方把旗子从摩托车上扯下,在孩子的照片上跺了几脚。

影片中,雷泽宽都会默默的记录帮助过他的那些人,留着以后感谢他们。

现实中,天涯寻亲协会成立,郭刚堂计划建一个寻亲网站,他希望每一个与亲人失散的人,都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尽早团聚。

也许岁月的洗刷磨平了孩子的记忆,希望孩子还活着还记得,希望不管目前身处的家庭贫富如何,养父母待你如何。不要让亲生父母为你担心,让他们知道你过的怎么样,开不开心,吃不吃得饱。希望孩子看到这部电影,找到亲生父母。

十几年来唯一让郭父感到轻松的一件事是,第一次坐飞机从广西到北京,参加节目录制。他自己是坐不起飞机的。当飞机离开地面的一刹那,他是轻松的。地上的路看不到了,云层慢慢出现,在机翼两侧,形状像山,但感觉又特别的软乎。那时候就想,如果地上的路,也这么好走,该有多好。

影片中雷泽宽继续骑着摩托上路去寻找儿子,路漫漫,亲子难觅,孤零零,父母心碎。

我在想,以后科技发达了,给每一个新生儿都采一个DNA或脸型数据库,这些样本伴随着着每一个人的的户口、身份证改名、升学、婚姻等都要在数据库中确认,那么只要丢了娃,在DNA或脸型数据库中搜索,就能找到孩子。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那些养父母抱子心切,错就错在人贩子,可是人贩子只能用拐孩子的方法,现在虽然已经有试管婴儿等“造人”的新技术,只是还未普及,但科技发达了又怎么样呢,肯定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这种局面应该是社会整体发挥功能才能解决,并不只能依靠科技,人贩子为什么会冒险去拐卖孩子?为什么会有人贩子?这应该才是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回到电影和现实,有人早已放弃,有人却依旧坚持,放弃的显然放弃了自己,坚持的虽然看不到终点,但是依旧朝着希望进发,我认为他一定能看到希望。对于雷泽宽的人生就是不停地去寻找,只是这一找,已经找了十八年,只要活着,就一定还有时间。

《失孤》结尾,刘德华骑着摩托车继续上路,画外音是禅师开导他的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郭刚堂喜欢这个结尾,很多次借宿禅院的夜晚,同样的话,他听过很多遍。这么多年,重新审视,郭刚堂跟自己说,也许该换个方式了。那一路,郭刚堂目睹了100多起车祸,10多起当场死亡,其中骑摩托车的6个,都死掉了。郭刚堂决定,不出去了。回家的路,他走了18年。

失孤的观后感 篇5

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环境中,父子是一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会高于众生、高于世界,甚至高于自己,变成一种超脱自然的爱,可以具象出一个“孝”字,拆分开来便是老与子。电影《失孤》便是将这种关系演绎到极致,讲述了一老、一子的故事。这是一部以“打拐”为题材,以寻子为主线,以父爱动人心的温情公路片。由已为人父的刘德华,人气小生井柏然主演,梁家辉、吴君如助阵,相信随着3月20日上映时间的临近,应该会为时下乌烟瘴气的电影市场乱象,带来一缕清风。

这部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八个字便可概括: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影片开篇,便是一张婴儿的照片,清澈纯真的眼神与将要上演的世间丑恶形成鲜明的反差。之后,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一副民工打扮出场,明明可以靠脸生存的他,就是这样任性到偏偏要靠才华。接下来的5分钟,他没有一句台词,只通过眼神的变化、肢体语言的表现,来展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选择这样的开头表述,让处于喧嚣世界的观众很快静下心来,来看“失孤”的刘天王如何踏上“寻孤”旅程。

《失孤》并没有夸大这个人物的苦情,而是通过一张地图、一辆临近报废的摩托、衣衫褴褛包裹下那黝黑干裂的皮肤,来让观众理解他这20__年里,为寻子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后来,井柏然饰演的孤儿曾帅闯入了他的生活,影片进入“遇孤”的情节。故事发展到这里,其实曾帅已不是一个孤儿,因为他知道自己太多身世,相反雷泽宽成了孤儿。曾帅寻找父母的过程并没有很曲折,他的出现更像是为雷泽宽编织了一场梦,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但这对老与子的关系,已经达到的“爱”的层次,也成为影片中最精华的部分。

曾帅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庭。雷泽宽开始梦醒,发现原来自己才是真正的孤儿,他踏遍祖国各地,表面是寻子,其实更是像一个游魂在跟着一盏明灯在踱步,用寻子的行为来麻痹自己冰冷的内心。于是,《红楼梦》一样的结尾来了。影片中段,有雷泽宽烧香拜佛的情节,这样的伏笔也预示了结局最终是来佛理来化解。执拗,称为痴,与其找不到,不如放下,所谓缘起、缘灭,缘聚、缘散。这样的编排,又将影片上升到一种哲学与禅意的高度,令人回味。

影片中还有一位寻找儿子的母亲作为辅线,她在自己儿子获救的同时,并没有耐心得等来那一刻,最后绝望得选择了跳水自杀,同类型影片《亲爱的》也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这个桥段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其实是雷泽宽的另一面人性的体现,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母女团聚可能就在后天,但大多数人往往绝望得死在了明天。此外,影片运用大量自然风景,甚至让人有点看“请您欣赏”的即视感,但这种镜头与主题绿色彩的运用,恰恰是导演的用心之处,因为绿色恰恰代表着生命、生机和希望,并时刻向观众传递着这种力量,足见这部电影并非打着明星的旗号消费苦情,而是一部真正的诚意之作,催泪大片,值得一看。

失孤的观后感 篇6

可怜天下父母心。挺喜欢这样的题材的电影的,像《亲爱的》,很现实,也很有公益作用。

我们很难去理解那些父母的心情,不知道他们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看到别人的孩子幸福地生活着的时候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只是觉得他们好可怜,很憎恨那些人贩子。有时候真的感觉人类变的很可怕,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出这样泯灭良心的事情,到底是有多没有人性?

平时在网上,走在街上的时候,也会看到一些类似这样的寻人启事,很多时候都是看看就忘了,网上的消息也很少会去转发,确实,看得多了也变得麻木,觉得即使转发了,成功把人找回的机会也是非常渺茫,有太多消极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是的,我们的善良也在这些多见不怪的消息中渐渐地消失。

回归电影,所以我觉得这些题材的电影是很好的,它唤醒我们沉睡中的良知,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认真面对了并且参与了,成功的可能性还是会大大提高的,至少,这两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和影响还是很大的,以后再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一定会顺手转发一下,留心观察一下。

希望那些父母坚持住,相信孩子一定会找回来的,千万不能像电影中那个被拐走的女孩周天意的母亲那样轻易放弃,放弃了寻找,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那样,即便最后孩子找回来了,却已经是个孤儿。

想起了《亲爱的》里面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希望如此。

失孤的观后感 篇7

《失孤》讲的是刘德华寻子的故事。

刘德华骑着摩托车跑过整个城市,寻找着失散多年的儿子到处发传单,这样找已经找了20多年了,途中遇见了被抛弃的孤儿,这样他们展开了寻子和寻母之旅,路程艰难阻,但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他不惜自己孤身一人去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看完整部电影我心中百感交集的,身为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美满的家庭的我,更应该要理解爸妈的辛苦劳动,与此同时,我们应做到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不应该在与父母相处的生活里无理取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做一个懂得知足的好孩子,比起大山深处那些每天吃不上肉喝不上水的小孩子,还有那无父无母的孤儿,和被人贩子坏人拐走的那些可怜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懂得知足。

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为同学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失孤的观后感 篇8

看《失孤》,因为抱着打拐题材的预期,难免有心理落差,但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可一篇标题为“如果看过《亲爱的》就没必要再看《失孤》了”让我觉得过于偏颇。时至今日,《失孤》票房冲过两亿,对于一部没有追求戏剧效果,注重真实生活和内心表达的电影,已算成功,下面谈一下我对电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给打算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提个醒。

同样都是打拐题材,很多人会和《亲爱的》比,我自己也是抱着这样的心理预期进的影院。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亲爱的》以事件为主,通过黄渤和赵薇两个人的一得一失,带出强大的戏剧张力,很轻易的就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失孤》则刚好相反。导演用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方向,把打拐题材硬生生掰成了公路片,刘德华在影片中一直是“在路上”的状态,距离寻子的目的地越来越远,这是一场没有结果,也没有终点的旅程,和井柏然偶遇,两人共同走完一段路,就是最大的波澜起伏。《失孤》没有情绪上的大开大合,甚至没有高潮也没有结果。

那《失孤》好看吗?好看!

平淡、平凡,不等于平庸,《失孤》有它独具的魅力,影片的画面和人物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好电影。

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是导演从千万寻子的父母中信手拈来的一个,没有什么特别,这样一个最寻常的角色,才能真实反映出失孤者的真正状态。中国电影碰到这样的题材,总是习惯于拍成悲剧,但我相信失孤的真实状态,就是刘德华这样,漫漫旅途上有笑有泪,苦中作乐,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特别是悲伤。

虽然导演没有刻意的在电影中安插催泪弹,可还是有不少让人感动的瞬间,比如刘德华告别梁家辉,翻开地图后掉落的200块钱,以及他的小记事本,他对世界的善意,得到了善意的回报。平淡中的感动更加真切;再比如刘德华和井柏然在车站闹分手,他表现出的是最深的孤独和无助,很想拉住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也许只是觉得踏实。

电影想表达什么?

《失孤》拍的很含蓄,只呈现了刘德华在路上的状态,没有观点,也没有隐喻,但我想观众总能通过电影读懂点什么。

我最先看到的,是救赎。雷泽宽说,“我在路上,才觉得对得起儿子。”孩子被拐,愧疚感要比失去亲人的伤心更深、更长,雷泽宽寻子十五年,还是走不出去,他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亲人。因此寻子的目标日渐模糊,已经没有希望,但却慢慢变成一种信念,他只有这样,才算活着。

其实影片也算给了一个Happyending,刘德华在摩托后插了三面旗,一面属于自己,另外两面属于其他人,他一直在找寻救赎的方法,哪怕是帮助别人找到孩子。结尾在他的帮助下井柏然回了家,电影至此结束,我相信雷泽宽可以回家了。

另外,我看到的是依靠。导演拍的不是打拐,而是失孤者的精神状态。孤独、无助,漂泊太久,需要找个港口停泊靠岸,需要找一个平等的人倾诉。他和井柏然的相遇,让我想到了徐志摩的那首情诗《偶然》,“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情形好接近,两个人互相依靠,互相倾诉,这才有了夜市上焦急寻找对方的一幕,刘德华和井柏然之间不是如父如子的亲情,而是两个境遇相近的人的平等对话,只有这样的两个人,才能互相倾诉,没有障碍。

一直觉得,演员去表演一个角色并不难,难的是演活一种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德华就是雷泽宽,这个角色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如此让人难忘,看好刘德华能拿影帝。

失孤的观后感 篇9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er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er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失孤的观后感 篇10

路漫漫,前方的路还有很远。骑在破旧的摩托车上,载着三面旗帜,只身一人在蜿蜒小道上奔驰、前行,走在这条茫茫寻亲路上。他,胡子拉扎,发里掺着些灰白,脸色黝黑,历经多年沧桑。他,雷泽宽,一个丢失了孩子的父亲,在这风雨兼程的寻亲路上整整寻了xx年。

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那样天真浪漫的一个孩子,与自己有着血脉之亲的孩子,就这么莫名地不见了,被人贩子拐走了,这若发生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也都是难以接受的。而这么一件不幸的事,恰恰发生在了雷泽宽的身上。xx年了,整整xx年了!这十五年里的每个日日夜夜,雷泽宽在外奔波,风餐露宿,真的难以想象雷泽宽是怎样艰辛度过的。孩子被拐了,家就不快乐了,人都是精神不振的了,仿佛失去了一切似的,雷泽宽的家因为孩子的丢失,不再像样。

揣在雷泽宽口袋里的一张小小地图,上面点满了红色标记,那都是他走过的地方,都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么一个个小小的标记,已然不只是一个标记了,而是雷泽宽的足迹,是他一步一步踏出来的脚印。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构成一个个面,而这路途里,包含着雷泽宽对自己儿子最最朴实的爱。雷泽宽看似是在路上寻子,实则是在把那份爱传到路上,把那份情带到了每个角落。

在雷泽宽寻子的路上,他还不忘帮助别人,让曾帅找到了他的父母,终于如愿团聚。雷泽宽本可以不去寻子的,本可以不用这么拼命的;本可以在家好好享受的,可是为了孩子,为了找回那个只在生命中留下一点印象的亲生儿子,他愿意!他愿意与饥饿搏斗,与挨冻博斗,与风雨搏斗,是为了寻找儿子,为了找回那段缘分。

尽管路途无比艰难,尽管前方有再多艰险,尽管找到你如同大海捞针一样希望渺茫,但我也一定会继续寻找你的踪迹。不为什么,只为了你,为了弥补我未好好照看你,为了我可以对得起你!风雨兼程,只为寻你!

寻找,缘起;放弃,缘灭。雷泽宽抓住最后一点希望,愿缘这种东西可以牵起他与儿子。他的背影又一次消失在天际风雨兼程,只为寻你

失孤的观后感 篇11

新闻频道的记者曾采访过《失孤》的原型郭刚堂,我当时记得那个看起来沧桑而朴实农民模样的父亲在记者的追问下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上面密密麻麻记得都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字迹不细看已经无从分辨了,但那一串串数字却格外醒目而清晰,那已经演变成为一份能支撑起这个父亲继续向前的责任。

电影《失孤》在今年初春的季节把这样一个父亲寻子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并且在众多以商业娱乐见长的影片中脱颖认出,引发了观众对儿童社会安全问题这样的社会话题的热议。刘德华卸下光环变身犀利哥,首次挑战这样一个普通乡村里的农民父亲的形象,除了是对自身演技方面的考量外,还有一份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如果我们只是因为他在片中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形象牺牲而大加褒奖,恐怕刘德华本人也不会接受的。

伤感可能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全部感受,没有音乐,极少的交流,导演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觉用镜头安静的记录着这个父亲所做的一切。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公路上,在常人眼里的这些既危险又枯燥的盘山公路在父亲雷泽宽心里则是条希望之路,这条路没有终点,但却是唯一能通向幸福的路,就像雷泽宽所说,“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自己是个父亲”。这是一种现实的伤感,这种伤感默默的如影随形的就在你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成了一种陪伴。相信大多数为人父母的观众,都会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失孤”这个词从父亲的角度意味着是失去快乐,走向孤单,从孩子的角度意味着同样是失去快乐,成了孤儿。这部处处散发着伤感的电影,并没有被导演处理得悲伤过度。影片对情感的拿捏还是比较克制,这与许多偏向于赚取观众的眼泪影片不同,导演偏重于更写实陈述,让观众在不借用任何外力的作用情感油然而生,这样其实更加能打动说服人,而不是让人哭过无痕,笑过就忘。

影片巧妙的运用两条线索分别从一个父亲和一个孩子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是父亲寻找孩子,另一方面是孩子寻找亲生父母。起先,各自站在不同角度的人沟通起来是有障碍的,喜剧的冲突让情节更加丰富,在建立了互相信任的感情之后,睡觉搭腿、夜市寻人的几出戏看似导演在营造笑点,实则是在用轻松的手法煽情,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了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相对来看,吴君如扮演的人贩子这条线索就显得薄弱很多,情节上的一笔带过或许也正是暗含导演对此法盲群体深深的鄙夷与不屑,这群把孩子当做利益交换的商品的法盲不值得得到关注。

其实,与其讨论《失孤》作为一部电影在光影、表演上的艺术性,不如探讨它所引发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因为这也是这部电影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从而要向观众转达的意图之一,那就是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儿童安全问题。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保护是一个国家责任感的体现。也曾听闺蜜讲述她家小区因家长的疏忽大意小孩被人抱走的案件,比起那些入室抢劫杀人什么的,这种事情似乎更容易发生在我们身边。随着电影《失孤》的上映,伊利方舟(百度了下,是一个目前国内最大的专注儿童安全的公益项目)结合影片作为现场教学素材,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以儿童安全为主题的《失孤》观影交流会,有幸与专家、《失孤》演员刘雅瑟、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防拐应对方法,也希望可以加入到伊利方舟今年以“防拐”、“防溺水”、“交通安全”、“防性侵”为重点的儿童安全教育活动中,为孩子的安全尽一份绵薄之力。当然,防患于未然,除了企业首当其冲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有才能让郭刚堂这样的父亲不再孤单。

最后,说一句刘德华最想说的话,与其在影院里为一个艺术形象动容,不如向被拐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丢失的孩子需要寻找,失去孩子的父母更需要关爱,最后祝愿每一个父母都不会失去,每一个孩子都不孤单。

电影失孤观后感


以“电影失孤观后感”为题目的作品呈现给您后,您对于这个题目的印象如何?是否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如果您在搜索关于这个作品题目的观后感范文,为了避免遗漏重要信息,请记得收藏此页面!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

在看失孤之前是准备了纸巾的,但是其实整个故事中,并没有太多故意煽情的细节,在很多细节的地方其实看过的人感觉都是一样的,眼泪含在眼眶,但是却没有掉下来,因为下一个镜头总会变得温暖或者搞笑,这与之前井宝在采访中说的是一样的,导演告诉他你不能哭,要忍着。事实的确也做到了,失孤和其他公益片不一样的是,他没有一昧的煽情和博取观众的眼泪,在观影过程中,时而能听到大家的笑声。

电影的线路其实也很明确,周天意是一条线,她是被拐卖的孩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她被找回来了,但是可惜的是,她的母亲却没有等到那一刻就崩溃了。这其实也是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如果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那些被拐卖的孩子,他们回家指日可待,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更多的心理上的帮助,这样周天意的妈妈也不会走向绝望。

第二条线是华仔饰演的雷泽宽的寻子之路,这是电影的主线,他寻子15年,一直在路上,面临挫折和阻拦却从不放弃,走过中国许多城市,因为他想让他的孩子知道他一直在找他。电影在江边的那一幕两个人对话,其实也代表着雷泽宽内心的纠结,找,也许没有结果,不找,但是那是他自己的孩子,怎么可以放弃自己的亲生孩子。这是故事中的失。

面对他们的争吵,雷泽宽心里其实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他选择了继续前行,途中被大货车撞伤,带到了由井柏然饰演的修车小伙曾帅那里,这是电影的第三条线,这条线与雷泽宽的这条线是相互依存的,修车小伙曾帅其实是孤儿,他知道自己是孤儿,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记忆中那些场景,铁索桥、竹林、妈妈的长辫子,曾帅便是孤。

当遇到雷泽宽的时候,所以他有了一种亲切感,说修车不收钱,但是雷泽宽却坚持记在账本上,雷泽宽虽然贫穷,但是他却一直心存善念,自己在寻子的时候,也在帮助其他寻找孩子的人。后来,曾帅对雷泽宽大声说,我也是被拐的孩子,雷泽宽动容了,因为其实他们很相似。后来他们便一起踏上了寻亲之路,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可以满世界的喊,我不可以喊。因为雷泽宽失去了孩子,曾帅却是被拐卖的孩子,他有养父母。在四川街头的那一幕,他们将害怕失去对方的那种感觉展现的淋漓尽致,先是雷泽宽害怕与曾帅与自己走丢,后又是曾帅怪雷泽宽不跟紧自己,本来在这个时候应该有煽情的对话,但是导演却将煽情转换为逗乐,他们的对话让观众都笑了。铁索桥上老雷和曾帅争吵了,曾帅说他只想见一位妈妈,听到这话时,鼻子很酸,愿望多么单纯,只想见一位妈妈,即使不是自己亲生母亲,也许他只想看看这位妈妈有没有留着长辫子。

最后,曾帅在要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时,他说他们是来接我的吗?内心的兴奋和紧张展露无遗。当他站在桥上说他是毛雪松时,当母亲和父亲拥抱他时,很多观众都哭了,也许大家都心疼那些被离开家的孩子,庆幸还有像曾帅这样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曾帅终于回家,只是曾经的铁索桥没有了,竹林没有了,妈妈的长辫子也没有了。这也预示着寻亲之路的艰难吧。曾帅最终找到了家,但是雷泽宽却继续着他的寻子之路。故事结束,雷泽宽问为什么偏偏是我丢了孩子,禅的那句,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也许雷泽宽心中有了答案,所以他继续独自一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他的孩子。

寻亲之路,艰难坎坷,但却还是要继续。希望大家能够在看到那些可疑的人抱着孩子时,拨打电话,也许,你的行为就可以拯救一个家庭。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2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3

看完电影《失孤》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情绪万千,不知从何而言。电影充满正能量,感人至深。音乐、图画,拍摄都非常唯美。尤其是最后佛家的师父关于本部影片的`几句禅语,更是将影片中的情感进行了解读,起到了提升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我,感悟最深的有三点:

1、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人心向善,多做一些善事,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看寻子路中,寻子父亲帮助别人寻子,而自己也被修车的年轻人帮助,被高速警察帮助,这些都是使我们感动不已的地方。

2、成为一名志愿者。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多帮助别人。举手之劳就会温暖一个人心,就会帮助别人对社会充满希望。影片中,那个新潮姑娘的举动,让毛雪松找到了自己的家。

3、关于禅语。多做善事,累积因果。缘起缘灭,缘聚缘散。看开、放下、自由!

最后感谢好喝的“埃宝”矿泉水赞助商,更希望品聚书吧、百丽宫、华谊片方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爱、向善、正能量充满社会,让我们每一个人心有所属,有所爱,有所希望!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4

如果非要用类型片的标准来定义,那《失孤》必然是一部公路电影。

《失孤》以打拐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故事主线,讲诉了一位父亲长达十四年的寻子故事。除了热点社会话题本身与影片所传达的亲情的主题,该片处处展现出公路电影明晰的特质,无论是外在或是内核,都能看到导演彭三源对公路电影的探索与尝试,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井然有序,这里就浅谈一下《失孤》中所表现的公路电影的`经典主题元素。

一、寻找

公路电影很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寻找,主人公因为寻找而上路,他们寻找的可能是精神上的自由,可能是物质上的财富,也有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东西。无论如何,寻找,是公路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本片中,雷泽宽和曾帅寻找的则是阔别已久的至亲。雷泽宽不远万里踏上寻子的道路,虽然他很清楚,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如同大海捞针,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唯有不断的寻找,他才觉得对得起被拐的儿子。如同硬币的正反面,雷泽宽寻找的是被拐的儿子,而曾经被拐的曾帅,寻找的则是失散多年的父母,两个同样在寻找的人,自然在路途中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甚至也因为彼此对错失的亲情渴望,一种神似父子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融入在了两人的相处中,雷泽宽找到了对儿子的关怀与呵护的感觉,而曾帅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其中两人在澡堂共浴的片段,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儿子》,同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一段特别的父子情,此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表达出饱满的情绪。当雷泽宽看到曾帅与亲人重聚,他老泪纵横,在他眼里不仅是看到了自己找到孩子的希望,也仿佛是一个父亲在注视着自己的儿子,眼中充满爱意。

二、成长

成长不光是公路电影这一特定的类型片,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成长即是改变,唯有改变才是永恒。在本片中,雷泽宽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寻找自己的儿子是他出发的唯一目的,在路途中,一路得到好心人的各种帮助,让他倍感温暖,当他看到了其他被拐孩子的家庭的寻亲信息,无私的担负起了帮忙寻亲的重任,当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让曾帅成功找到自己家人的时候,他的喜悦不亚于找到了自己的亲身骨肉,雷泽宽的成长是从为己到为人。另一方面的成长,则体现在片尾雷泽宽偶遇僧人的片段, 当他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知僧人时,僧人用缘来缘、缘起缘灭作为解答,雷泽宽明白了继续寻找的意义,哪怕前路漫漫,哪怕千山阻隔,雷泽宽都更加坦然与从容了。对于曾帅,同样也有成长。他对雷泽宽说,小的时候,我害怕自己死了,没机会见到亲生父母,而现在我长大了,害怕他们死了,对于寻亲这件事,曾帅期待中却充满了疑惑,直到他遇到了雷泽宽这样一位坚定信念寻找孩子的父亲,在与雷泽宽的相处中,曾帅也更深切的理解了被拐孩子父母的心情。当铁索桥消失,竹林没了,妈妈的麻花辫也剪断了,曾帅还是鼓起了勇气回归到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庭之中,他终于可以与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三、在路上

在路上可谓是公路片最直接的诠释,故事的结尾往往如同我们的人生,一直在路上。在《后会无期》中,马浩汉依旧在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而在《失孤》中,雷泽宽也仍然在路上。这条路也许没有尽头,可能穷尽一生,而其中又不知要经过多少风雨,多少考验,然而就如片尾那广袤而美丽的田园景色,只要心中怀揣着希望,这一路将会鲜花遍野生机盎然。对于雷泽宽这样万里寻亲的父母来说,在路上,是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是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一路前行,有的家庭幸运如《亲爱的》中的田文军,而更多的家庭仍然在寻找至亲骨肉的漫漫路上,而打拐这件事,则更是需要大家不断坚持,永不停歇。

导演彭三源用公路电影的框架讲诉了《失孤》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表达不到位、剪辑混乱等诸多问题,但是立意明确,主题先行的《失孤》在当下无脑横行的国产电影市场实属难能可贵,也让观众不仅期待更多有深度的国产电影作品。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5

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环境中,父子是一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会高于众生、高于世界,甚至高于自己,变成一种超脱自然的爱,可以具象出一个“孝”字,拆分开来便是老与子。电影《失孤》便是将这种关系演绎到极致,讲述了一老、一子的故事。这是一部以“打拐”为题材,以寻子为主线,以父爱动人心的温情公路片。由已为人父的刘德华,人气小生井柏然主演,梁家辉、吴君如助阵,相信随着3月20日上映时间的临近,应该会为时下乌烟瘴气的电影市场乱象,带来一缕清风。

这部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八个字便可概括: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影片开篇,便是一张婴儿的照片,清澈纯真的眼神与将要上演的世间丑恶形成鲜明的反差。之后,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一副民工打扮出场,明明可以靠脸生存的他,就是这样任性到偏偏要靠才华。接下来的5分钟,他没有一句台词,只通过眼神的变化、肢体语言的表现,来展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选择这样的开头表述,让处于喧嚣世界的观众很快静下心来,来看“失孤”的刘天王如何踏上“寻孤”旅程。

《失孤》并没有夸大这个人物的苦情,而是通过一张地图、一辆临近报废的摩托、衣衫褴褛包裹下那黝黑干裂的皮肤,来让观众理解他这20__年里,为寻子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后来,井柏然饰演的孤儿曾帅闯入了他的生活,影片进入“遇孤”的情节。故事发展到这里,其实曾帅已不是一个孤儿,因为他知道自己太多身世,相反雷泽宽成了孤儿。曾帅寻找父母的过程并没有很曲折,他的出现更像是为雷泽宽编织了一场梦,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但这对老与子的关系,已经达到的“爱”的层次,也成为影片中最精华的部分。

曾帅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庭。雷泽宽开始梦醒,发现原来自己才是真正的孤儿,他踏遍祖国各地,表面是寻子,其实更是像一个游魂在跟着一盏明灯在踱步,用寻子的行为来麻痹自己冰冷的内心。于是,《红楼梦》一样的结尾来了。影片中段,有雷泽宽烧香拜佛的情节,这样的伏笔也预示了结局最终是来佛理来化解。执拗,称为痴,与其找不到,不如放下,所谓缘起、缘灭,缘聚、缘散。这样的编排,又将影片上升到一种哲学与禅意的高度,令人回味。

影片中还有一位寻找儿子的母亲作为辅线,她在自己儿子获救的同时,并没有耐心得等来那一刻,最后绝望得选择了跳水自杀,同类型影片《亲爱的》也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这个桥段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其实是雷泽宽的另一面人性的体现,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母女团聚可能就在后天,但大多数人往往绝望得死在了明天。此外,影片运用大量自然风景,甚至让人有点看“请您欣赏”的即视感,但这种镜头与主题绿色彩的运用,恰恰是导演的用心之处,因为绿色恰恰代表着生命、生机和希望,并时刻向观众传递着这种力量,足见这部电影并非打着明星的旗号消费苦情,而是一部真正的诚意之作,催泪大片,值得一看。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6

看《失孤》,因为抱着打拐题材的预期,难免有心理落差,但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可一篇标题为“如果看过《亲爱的》就没必要再看《失孤》了”让我觉得过于偏颇。时至今日,《失孤》票房冲过两亿,对于一部没有追求戏剧效果,注重真实生活和内心表达的电影,已算成功,下面谈一下我对电影的几点看法,希望能给打算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提个醒。

同样都是打拐题材,很多人会和《亲爱的》比,我自己也是抱着这样的心理预期进的影院。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亲爱的》以事件为主,通过黄渤和赵薇两个人的一得一失,带出强大的戏剧张力,很轻易的就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失孤》则刚好相反。导演用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方向,把打拐题材硬生生掰成了公路片,刘德华在影片中一直是“在路上”的状态,距离寻子的目的地越来越远,这是一场没有结果,也没有终点的旅程,和井柏然偶遇,两人共同走完一段路,就是最大的波澜起伏。《失孤》没有情绪上的大开大合,甚至没有高潮也没有结果。

那《失孤》好看吗?好看!

平淡、平凡,不等于平庸,《失孤》有它独具的魅力,影片的画面和人物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好电影。

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是导演从千万寻子的父母中信手拈来的一个,没有什么特别,这样一个最寻常的角色,才能真实反映出失孤者的真正状态。中国电影碰到这样的题材,总是习惯于拍成悲剧,但我相信失孤的真实状态,就是刘德华这样,漫漫旅途上有笑有泪,苦中作乐,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特别是悲伤。

虽然导演没有刻意的在电影中安插催泪弹,可还是有不少让人感动的瞬间,比如刘德华告别梁家辉,翻开地图后掉落的200块钱,以及他的小记事本,他对世界的善意,得到了善意的回报。平淡中的感动更加真切;再比如刘德华和井柏然在车站闹分手,他表现出的是最深的孤独和无助,很想拉住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也许只是觉得踏实。

电影想表达什么?

《失孤》拍的很含蓄,只呈现了刘德华在路上的状态,没有观点,也没有隐喻,但我想观众总能通过电影读懂点什么。

我最先看到的,是救赎。雷泽宽说,“我在路上,才觉得对得起儿子。”孩子被拐,愧疚感要比失去亲人的伤心更深、更长,雷泽宽寻子十五年,还是走不出去,他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面对自己的亲人。因此寻子的目标日渐模糊,已经没有希望,但却慢慢变成一种信念,他只有这样,才算活着。

其实影片也算给了一个Happyending,刘德华在摩托后插了三面旗,一面属于自己,另外两面属于其他人,他一直在找寻救赎的方法,哪怕是帮助别人找到孩子。结尾在他的帮助下井柏然回了家,电影至此结束,我相信雷泽宽可以回家了。

另外,我看到的是依靠。导演拍的不是打拐,而是失孤者的精神状态。孤独、无助,漂泊太久,需要找个港口停泊靠岸,需要找一个平等的人倾诉。他和井柏然的相遇,让我想到了徐志摩的那首情诗《偶然》,“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情形好接近,两个人互相依靠,互相倾诉,这才有了夜市上焦急寻找对方的一幕,刘德华和井柏然之间不是如父如子的亲情,而是两个境遇相近的人的平等对话,只有这样的两个人,才能互相倾诉,没有障碍。

一直觉得,演员去表演一个角色并不难,难的是演活一种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德华就是雷泽宽,这个角色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如此让人难忘,看好刘德华能拿影帝。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7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er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er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我承认,看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达不清,姑且写下留存。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8

看完电影《失孤》,一切的不如意,都变的那么淡然。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波涛汹涌,让人抑制不住的流出眼泪。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失孤》把一个父亲平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展现出来。片尾一阵苍穹中的诵经的禅意,那是生命的救赎,声音飘过千山万水,昭示芸芸众生,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骨肉分离。

想起了去年上映由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让我有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别人吃过的那些苦,别人遭受的那些罪,一个大男人,我竟然无法平静下来。以至于这半年来,每每我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都会到网上搜索节目《等着我》来看,听着别人的故事,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眼泪,与自己的那点挫折对比,这些不如意也就云淡风轻了。

夫得之而无以为念,遂亡矣。生生世世,突然觉得世界上最温暖的瞬间是离别后重逢的那一刻,情感穿透力是那么的强大,强大的摧毁每一颗刚强的内心。寻亲,这一有人类繁衍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社会学行为,从未间断。

想起了老家的一个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六,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庆贺,这一天隆重程度超过了除夕夜。后来,年长的前辈告诉我,传说古代村里人有一大部分人去北方修长城,到了腊月底,全村人都会在村口翘首以盼,期望家人团聚过年。可是,等了很多年,都没有乡亲回来。终于有一年,腊月二十六日,有一个乡亲死里逃生回来,全村人放爆竹来庆贺,这是一份乡情的惦念,一份亲情的寄托。于是,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骨肉被隐匿世界渺渺,栖身人海茫茫怕是唯一选择。当亲人被阻隔在迷茫的天地里,找寻是安放亲情的唯一神龛。爱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爱的全部礼遇。爱是团聚,但没有分离也就无所谓团聚。在爱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结在快乐和赞美之中。然而,倘若没有先前的离别,就不会有眼前的团聚。感谢那些离别,让爱多了一份厚重与期盼。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残酷而戏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感天动地。天地乾坤,温情永存,活着,是最好的信仰。期待世上所有的离散与不幸,都能带来惊喜与相逢。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离散从未停止,但希望和信念也从未消逝,而是愈发澎湃,如同这春潮滚滚,拍打着岸边的孤舟。

电影失孤观后感收藏


写作品名观后感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棘手,怎么办呢?毕竟不同的人对同一部影视作品的感受可能截然不同。观后感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反映出观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写作观后感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文章主旨,才能够写出真实的感想。对于这篇名为“电影失孤观后感”的文章,工作总结之家编辑认为它确实不是一篇普通的作品。读完之后,或许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启迪!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1

可怜天下父母心。挺喜欢这样的题材的电影的,像《亲爱的》,很现实,也很有公益作用。

我们很难去理解那些父母的心情,不知道他们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看到别人的孩子幸福地生活着的时候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只是觉得他们好可怜,很憎恨那些人贩子。有时候真的感觉人类变的很可怕,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出这样泯灭良心的事情,到底是有多没有人性?

平时在网上,走在街上的时候,也会看到一些类似这样的寻人启事,很多时候都是看看就忘了,网上的消息也很少会去转发,确实,看得多了也变得麻木,觉得即使转发了,成功把人找回的机会也是非常渺茫,有太多消极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是的,我们的善良也在这些多见不怪的消息中渐渐地消失。

回归电影,所以我觉得这些题材的电影是很好的,它唤醒我们沉睡中的良知,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认真面对了并且参与了,成功的可能性还是会大大提高的,至少,这两部电影对我的震撼和影响还是很大的,以后再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一定会顺手转发一下,留心观察一下。

希望那些父母坚持住,相信孩子一定会找回来的,千万不能像电影中那个被拐走的女孩周天意的母亲那样轻易放弃,放弃了寻找,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那样,即便最后孩子找回来了,却已经是个孤儿。

想起了《亲爱的》里面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希望如此。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2

“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黝黑的面颊上,深深刻着饱经沧桑后所特有的苦涩与坚韧。农民雷泽宽驾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继续奔走在祖国广阔而荒凉的土地……

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儿子,他寻了十五年,走遍千山万水,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十五年的漫长旅程,早已不敢猜测何时是个尽头。

片中的父亲为寻子,历经了整整十五年!尽管依旧没有一点儿线索,可他却从未要放弃,一路上他帮助很多寻子或寻家的人。他可能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记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苦的寻子之路……我边看边想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书读,有父母疼爱,所以我更要珍惜我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我们又是多么的幸福。电影让我明白了,珍惜现在。

不过,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把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人,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3

《失孤》是由华谊兄弟出品,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主演的首部聚焦“打拐”题材的华语电影,《失孤》讲述了一个丢了自己儿子的父亲雷泽宽(主演:刘德华)的十四年漫漫寻子之路的故事……

在《失孤》戏中,由刘德华主演的父亲将一位丢失儿子的父亲演绎的质朴而又传神,看的人荡气回肠又潸然泪下。刘德华的表演让人称赞。

整部《失孤》影片之中最为点睛之处是饰演父亲雷泽宽的刘德华和一位修禅和尚之间的对话。

怀里抱着一个黑色提兜一身风尘、一脸憔悴的刘德华问盘腿而坐一脸淡定的和尚道:能不能告诉我,我儿子能找回来吗?

和尚: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找不到他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缘。

刘德华:你能不能告诉我,他还活着吗?

和尚望了望外面田地之中勃勃生长的麦浪缓缓抬起手答道: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每一位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施主,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

是啊!缘聚自能相见,只要我们坚持了,你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做了,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4

有了《亲爱的》的前车之鉴,看《失孤》时我也带了些许拭纸,以备情感涌泻擦去眼泪,但事实证明,拭纸是多余的,因为相比于《亲爱的》,《失孤》并没有大段大段能激发人眼泪奔泻的桥段,取而代之的则是自然流露的父子亲情,失孤悲情。虽看似小桥流水,却能在心里掀起波澜,让我于内心深处恸哭、默泣、控诉、悲悯,却又适可而止,随即就跟着刘德华的滚滚车轮,再次踏上寻子之路。虽然总是在绝望中前行,但绝望却一次次被前进的脚步、坚持的信念碾碎,温暖旋即涌尽心头,黑暗中的些许微光让我也情不自禁地又复与刘德华一起,扎进“失孤”路。

近年来,“打拐、寻子”渐成社会热点,全民关注的同时网友也自发加入到这一社会公益事业中。随着《亲爱的》热映、大卖,普通观众关注、参与“打拐、寻子”热情更高。《失孤》此时此刻应景而生,在全景复现失子家庭、寻子父母挣扎于绝望、希望之间的同时,还剑走偏锋地从被拐孩子,买卖被拐孩子家庭的角度,深掘了这一社会陋象。同时对全民打拐,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社会正能亦有机穿插,从而让整部影片不那么黑暗、残酷。即使有黑暗,却也透着屡屡微光;虽然很残酷,但也能让人感受到汩汩温暖,而这恰恰成了我笃爱《失孤》的最大动因,也是《失孤》最有别于《亲爱的》的最显现的地方。

《失孤》让人情感生发共鸣,心里产现共振的除了其敏感且容易催泪的内容、主题外,更离不开天王刘德华的颠覆性出演。可以说,这是刘德华出演的“最脏”的一部影片。破衣败絮,蓬头垢面;时而露宿街头,时而与垃圾为伍;眼神呆滞,情表僵硬;瞬即而来的绝望,片刻倾尽的希望......刘天王将“失孤”15年,寻子15载的失子父亲雷泽宽拿捏得让人痛彻心髓,如利锥剜肉,锋刃蚀骨。但雷泽宽还在坚持,在努力,在继续,因此,痛过之后又会让人生出些许微微的暖意,毕竟,希望还在......有人说颜值爆表的刘德华不适合这个角色,但我认为,初为人父的刘德华在体验了做父亲的甜蜜与快乐之后,更有感觉传神递送出雷泽宽的心绪来。

只有有过做爸爸的经历,才能将失子之痛,得子之兴,往复穿梭于失望、绝望中的失孤父亲这个角色诠释的声色动人,甘苦夺魂。刘德华做到了,他几近干涸的泪眼,几乎麻木的情态,他因点点希望而不时扬起的疯狂,因汩汩绝望而顿抑于内心留现于面表的纠结、挣扎、委屈、愤懑等等等等,都全然浸透出一个失子15年寻子15载的父亲的真实心境。《失孤》对刘德华的挑战不仅囿限于外表妆容的大胆颠覆,更呈现于臻熟演技的极致发挥。刘德华凭《失孤》雷泽宽拿奖拿到手软,应该不是问题。

《失孤》还极尽刻画了一位被拐卖十数载后,经过几番挣扎与艰辛,终于找到亲生父母的被拐孩子的角色——曾帅。虽与雷泽宽不是父子,却在一起寻子、寻母的过程中建立起感情,不是父子胜似父子,丝丝感动亦油然而生。《亲爱的》单单讲述了失子父母的艰难寻子过程,《失孤》不仅如此,还聚焦了被拐孩子的多舛命运,因此,更符合当下打拐、寻子(父、母)的主题。

曾帅角色的设置既是为了体现社会现实存在的需求(最早被拐卖的那批孩子已长大成人,他们也都开启了自己的寻父寻母旅程),也升扬了影片的调性,令影片色彩不再那么灰暗、阴靡、郁结。片中的笑点大多都是在曾帅与雷泽宽的互动中产生的,雷泽宽的内心世界也更多是通过与曾帅的邂逅、交流、沟通而呈现出来的,曾帅的存在让雷泽宽的“失孤”之旅不再如此悲戚戚,殇兮兮,也让雷泽宽有了继续找下去的理由与勇气。正是有了这对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真情再现,影片才拥有了丰腴的温暖与感动。而这不仅弱化了失孤父母与人贩子的对立、矛盾,更强化了影片的主体与宗旨,从而更好地释放出了化悲痛为力量,化绝望为希望的原动力。

《失孤》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简单地就“失孤”论“失孤”。片中,雷泽宽曾问法师“为什么是我丢了孩子?”“(已经找了15年)还要继续找吗?”“还能找到吗?”等一些列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解的,也不可能有具体答案,但从雷泽宽的实际行动不难看出,只要坚持、努力,绝望就会少一点,希望就会多一些。失孤家庭在"寻子、寻父寻母"道路上历经坎坷,绝望中伴生着希望,但他们始终不放弃......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不该)这样?!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5

看完电影《失孤》,一切的不如意,都变的那么淡然。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波涛汹涌,让人抑制不住的流出眼泪。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失孤》把一个父亲平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展现出来。片尾一阵苍穹中的诵经的禅意,那是生命的救赎,声音飘过千山万水,昭示芸芸众生,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骨肉分离。

想起了去年上映由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让我有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别人吃过的那些苦,别人遭受的那些罪,一个大男人,我竟然无法平静下来。以至于这半年来,每每我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都会到网上搜索节目《等着我》来看,听着别人的故事,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眼泪,与自己的那点挫折对比,这些不如意也就云淡风轻了。

夫得之而无以为念,遂亡矣。生生世世,突然觉得世界上最温暖的瞬间是离别后重逢的那一刻,情感穿透力是那么的强大,强大的摧毁每一颗刚强的内心。寻亲,这一有人类繁衍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社会学行为,从未间断。

想起了老家的一个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六,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庆贺,这一天隆重程度超过了除夕夜。后来,年长的前辈告诉我,传说古代村里人有一大部分人去北方修长城,到了腊月底,全村人都会在村口翘首以盼,期望家人团聚过年。可是,等了很多年,都没有乡亲回来。终于有一年,腊月二十六日,有一个乡亲死里逃生回来,全村人放爆竹来庆贺,这是一份乡情的惦念,一份亲情的寄托。于是,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骨肉被隐匿世界渺渺,栖身人海茫茫怕是唯一选择。当亲人被阻隔在迷茫的天地里,找寻是安放亲情的唯一神龛。爱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爱的全部礼遇。爱是团聚,但没有分离也就无所谓团聚。在爱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结在快乐和赞美之中。然而,倘若没有先前的离别,就不会有眼前的团聚。感谢那些离别,让爱多了一份厚重与期盼。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残酷而戏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感天动地。天地乾坤,温情永存,活着,是最好的信仰。期待世上所有的离散与不幸,都能带来惊喜与相逢。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离散从未停止,但希望和信念也从未消逝,而是愈发澎湃,如同这春潮滚滚,拍打着岸边的孤舟。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6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仅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电影《失孤》从头到尾看完之后,感受颇深,非常催泪的一部电影。特别能体现现在社会热门话题,人贩子。《失孤》和电影《亲爱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都是走亲情路线,讲述父母对自己孩子那份爱。影片中有很多片段都很感人,苏琴一周半的女儿周天意被拐卖后天天以泪洗面,精神几乎蹦贵,最后无法接受现实,选择跳海自杀。每一个有孩子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宜,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电影看过之后我眼圈顿时红了,心里不是很好受。当我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也可能会这么做。最后愿天下父母平安、健康。

电影失孤观后感 篇7

这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们的电影也渐渐开始直白的讲述生活中的黑暗面了,虽然暂时只能是这种。

刘德华无论从造型,精神,动作,神态都值得大家走进电影院去支持这部电影。而他所演绎的角色又是那样的真实且发人深省。

这样的电影真的不适合用电影拍得好不好,剪辑好不好,配乐好不好,情节好不好,逻辑好不好这种思路去评价,当这样一个话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想无论是努力诠释角色的演员还是讲述这个现实的导演,应该都更希望看到生而为人的我们去重视去看见社会中存在的这种问题吧。

这部电影出来应该就会被拿来与《亲爱的》进行对比,但几乎一样的社会现实,你要导演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宽容一点,就像雷泽宽对这个世界的宽容一样。他被渔场大妈打后,说这只是他第一次被打;看到被人们丢弃的宣传页,他默默捡起擦净;他寻找自己的孩子,同时尽力帮助别人寻亲......

十五年,一辆破旧的摩托,一面飘扬的寻子旗帜,一个磨损的黑色挎包,陪着他走过了众多中国人口密集的城市。那幅残破的地图上标注着密密麻麻他寻子去到的地方,他说"十五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在这十五年里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对得起他。"

他当然有抱怨,当然有恨,他问"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被拐走",但现实的残忍并没有让他变得十恶不赦,反而在十五年的寻子路上,人情让他更懂感恩,更愿帮助别人。出场时船上摩托车上的人,给他带路偷偷塞钱的警察,帮他修摩托车不收钱的曾帅,网上线下的自愿者等等,他笨拙的将得到的滴水之恩一笔一划纪录在本子上,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的淳朴与善良,认真与执着,也让我们感受到人间之爱,我觉得这是《失孤》与《亲爱的》最大的差别。《亲爱的》里主要是丢掉孩子的人组成一起互助互勉,而《失孤》加入了很多普通人的力量,手机转发,拍照上传,帮助打一个电话,哪怕安慰一句,等等,对这样的家庭这样走在寻亲路上的人来说也许都是莫大的帮助和关怀,让他们不再那么孤单,也能更快找到丢失的亲人。

最后想说,希望人群的温度能逐渐回暖,不要太过冷漠的对待别人和世界,我们常觉人世冰凉,细想一下,不正是深处其中的我们使它冰凉吗?如果常怀感恩与慈悲,常带微笑和热情,这样的社会悲剧也许同时会减少。

2024《失孤》观后感四篇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这是电影《失孤》的结尾,也是雷泽宽对自己的释然,纵然被拐卖的那个孩子依旧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四篇电影《失孤》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失孤》观后感范文(一)

“这些年来,只有在路上,我才真的感觉到: 我,是一个爸爸。”

很多年前,雷泽宽(刘德华 饰) 两岁的儿子丢了,于是,雷泽宽踏上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 一路上,历经艰辛,雷泽宽却始终没有放弃,只为了再次看到那个不小心失落的儿子,再见到那个忘不了的笑容。

偶然间,雷泽宽遇到年轻人曾帅(井柏然 饰)。与雷泽宽相反,曾帅小时候被坏人绑架,从此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天涯相遇的两人,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于是,他们决定一起上路,要天涯海角去找到那个最亲爱的家人……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失孤》观后感范文(二)

与以往的角色不同,这次华仔饰演的是一位寻子15年的`父亲,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见华仔这样邋遢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泛白的胡茬,褴褛的衣衫,饱经风霜的脸,一台破旧的老式摩托车,组成了雷泽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故事叙述的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几个情节还是让我热泪盈眶,不知从哪里来的感动充盈了整个心底。

雷泽宽要去泉州,却走错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车后面插的寻子的海报后主动给他指了路。当他走到泥泞的小路上翻开警察给他指路用过的地图时,从里面掉出了两百块钱,他捡起来,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记录本上歪歪扭扭写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块”,然后合上,装进包里,继续前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善意和温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阳一样把这温暖传递出去,我不知道我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雷泽宽在寻子的途中遇见了同样失去家人的小伙子曾帅,他们相互鼓励,相互陪伴,发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谊。中途他们有争执,曾帅也一度想放弃,是雷泽宽鼓励着他,在机缘巧合下帮助曾帅找到了家人。曾帅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群里,目送着曾帅走过那座桥,走进亲人和村里乡亲包裹里,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虽然他的孩子没有找到,可是他帮别人完成了心愿,他打心底里为曾帅高兴,那是为幸福流的泪。我还记得影片里他说,“那么多丢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还在找,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离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会放弃,因为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希望。

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雷泽宽重新骑着摩托车踏上漫漫寻子路。

《失孤》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心酸的电影,却又和去年的《亲爱的》一样,表达出大家对丢孩子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希望那些丢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愿天下无拐。

其实,看影片之前还跟家里闹了些别扭,可是影片结束后立马就释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爱你的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剪不断,也割不断。

能拥抱就不要争吵,珍惜身边人。

《失孤》观后感范文(三)

看完电影《失孤》,很多人和《亲爱的》等寻子影片对比,对比之下有优点有缺点。我一开始看到海报上刘天王的造型时,感觉到天啊,这简直就像是从安徽农村来的千里迢迢寻找孩子的父亲。所以看完以后,结合原型故事和电影写个短篇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997年9月21日,郭刚堂两岁幼子郭振走失,从此踏上漫漫寻子路。十几年中,为了寻找郭振,他骑摩托车找遍全国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行程逾40万公里。18年过去,儿子郭振至今仍未找到。

《失孤》的主角雷泽宽的现实人物原型郭刚堂有典型的70后烙印,不直呼刘德华,叫“天王”。除了口音不像,郭刚堂觉得,“天王”把他心里的悲苦都演出来了。

乞讨、流浪,为了省钱找寺庙道观借宿。饭馆老板、街头混混、桥洞里占地盘的流浪汉,怕跟人起冲突误事儿,所有挑衅、嘲笑、刁难都不去理会。明明笑不出来,也要硬挤出张笑脸,求这一路上的人行个方便。

1999年,二儿子郭伟出生。产房外听到孩子第一声啼哭时,郭刚堂短暂地进入了现实生活。 如果能陪二儿子身边,会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就这么阴差阳错十几年,让他缺席了两个孩子的童年。如果可以,郭刚堂希望能把自己劈成两个。一个在路上继续寻找大儿子,另一个留在老家,陪伴父母妻儿。“天王演得好是好,但电影里只是我的一部分。”郭刚堂说,“我心里的纠结,天王没有演出来。”

看完影片客观的讲,除了一口的港话,天王在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可以说是逼真和感动。脸上呆滞而近乎绝望的眼神望着远方,找寻失去的孤儿。和井柏然一起嬉耍时,我感觉他像一个孩子,许久没有亲人温暖的孩子,就这样两人在一起寻找的日子互相得到了慰藉。

电影中雷泽宽说“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这句话一直在心里念叨。不能绝望,绝望就什么都没有了。找一个坚持下去的信念,相信孩子还活着,相信只要在路上,就会与孩子越来越近。

现实中,郭刚堂却面临着抉择,是继续找孩子,还是回家照顾生活艰难的妻儿。有次郭刚堂从外地回来。张文革和他去学校看住校的儿子。学校是市重点,大部分子弟非富即贵。正是午饭时间,孩子们的午餐自然都很丰盛。在人群中找到郭伟时,他拿着两个干巴的烧饼,正在往上面挤一包类似辣条的东西。别人的孩子吃排骨鸡蛋,自己儿子吃烧饼。那一瞬间,郭刚堂问自己,“我做的真的对吗?”

电影中,雷泽宽风餐露宿,一心一意找自己的孩子,而且也帮别人找。最终虽然自己的孩子没有找到,却帮助了井柏然找到了自己的生父。

现实中,郭刚堂帮助了许多家庭找到了孩子,但也害怕,全国那么多丢孩子的家长,都来让他帮忙找孩子,他有心无力。“再有就是,那些养父养母们都恨死我了,觉得我破坏了他们的平静。”他说。

影片中,我看到了全国好心人和志愿者的正能量,他们都怀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情心,为失去孩子的父母做点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转帖,随手一塞的两百元钱,都能带来莫大的希望。

现实中,令人慰藉的是,郭父遇到过好心人多于滋事者, 唯一一次大冲突是有年在河北,路边吃饭时碰到几个醉汉,原本挨了几下可以忍过去,但对方把旗子从摩托车上扯下,在孩子的照片上跺了几脚。

影片中,雷泽宽都会默默的记录帮助过他的那些人,留着以后感谢他们。

现实中,天涯寻亲协会成立,郭刚堂计划建一个寻亲网站,他希望每一个与亲人失散的人,都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尽早团聚。

也许岁月的洗刷磨平了孩子的记忆,希望孩子还活着还记得,希望不管目前身处的家庭贫富如何,养父母待你如何。不要让亲生父母为你担心,让他们知道你过的怎么样,开不开心,吃不吃得饱。希望孩子看到这部电影,找到亲生父母。

十几年来唯一让郭父感到轻松的一件事是,第一次坐飞机从广西到北京,参加节目录制。他自己是坐不起飞机的。当飞机离开地面的一刹那,他是轻松的。地上的路看不到了,云层慢慢出现,在机翼两侧,形状像山,但感觉又特别的软乎。那时候就想,如果地上的路,也这么好走,该有多好。

影片中雷泽宽继续骑着摩托上路去寻找儿子,路漫漫,亲子难觅,孤零零,父母心碎。

我在想,以后科技发达了,给每一个新生儿都采一个DNA或脸型数据库,这些样本伴随着着每一个人的的户口、身份证改名、升学、婚姻等都要在数据库中确认,那么只要丢了娃,在DNA或脸型数据库中搜索,就能找到孩子。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那些养父母抱子心切,错就错在人贩子,可是人贩子只能用拐孩子的方法,现在虽然已经有试管婴儿等“造人”的新技术,只是还未普及,但科技发达了又怎么样呢,肯定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这种局面应该是社会整体发挥功能才能解决,并不只能依靠科技,人贩子为什么会冒险去拐卖孩子?为什么会有人贩子?这应该才是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回到电影和现实,有人早已放弃,有人却依旧坚持,放弃的显然放弃了自己,坚持的虽然看不到终点,但是依旧朝着希望进发,我认为他一定能看到希望。对于雷泽宽的人生就是不停地去寻找,只是这一找,已经找了十八年,只要活着,就一定还有时间。

《失孤》结尾,刘德华骑着摩托车继续上路,画外音是禅师开导他的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郭刚堂喜欢这个结尾,很多次借宿禅院的夜晚,同样的话,他听过很多遍。这么多年,重新审视,郭刚堂跟自己说,也许该换个方式了。那一路,郭刚堂目睹了100多起车祸,10多起当场死亡,其中骑摩托车的6个,都死掉了。郭刚堂决定,不出去了。回家的路,他走了18年。

《失孤》观后感范文(四)

人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妻离子散。今天看了电影《失孤》,是一部关于拐卖儿童题材的故事,之前看过同类电影《亲爱的》,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电影观后看。

《失孤》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上映于2015年,由刘德华和井柏然主演。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是一位丢失儿子的父亲。自从儿子丢失以后,雷泽宽一直在全国各地不断地寻找儿子的下落,已经找寻了15年,但是仍然没有结果。

电影开头,雷泽宽在苦苦寻觅无果后,疲惫不堪的他在自己的摩托车上休息。有同样丢失孩子的行人,在感到绝望之后,劝告他,放弃吧,不要再找了,是没有结果的。孩子幼小的时候丢失的,现在孩子长大了,就算碰上面,你们也认不出彼此的。

雷泽宽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割舍的呢?尤其是在孩子丢失以后,父母会因为自己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而深深地自责和悔恨。坐卧不宁,茶饭不思,每日忧心忡忡,渴望再次相聚。这种痛苦,只有相同经历的父母才能深切感受得到。

寻子的过程中,雷泽宽因为在高速上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车不小心与前方的三轮车相撞,造成摩托车受损,无奈之下只得到维修站维修。在那里,他遇到了曾帅,是一位年幼时被拐的孩子。因为同情他的遭遇,曾帅没有收取摩托车维修费。

曾帅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一个被拐的孩子,但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养父母。在私下里他偷偷地想要找回自己的亲身父母,就在网上不断地搜寻相关消息。有热心的网友给他提供很多相关的照片,只是一直没有动身寻找。

看到雷泽宽的坚持,曾帅被深深地触动了,并不动声响地跟随着雷泽宽。作为一个被拐的孩子,因为不懂得丢失孩子的那种心痛,容易误解自己的父母。当雷泽宽在一座神庙祈求好运时,遭到了曾帅的质疑,“连自己的孩子都能丢,您对您的孩子负责吗?”

雷泽宽没有反驳他,连忙解释道,没有父母不想好好地看着孩子,并说出了孩子曾经丢失的过程,以及孩子丢失后的那种悲惨家庭状态。随后,曾帅也说明了自己是一个被拐的孩子,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开始有了更深一步的交流。

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雷泽宽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如高速民警的金钱资助,志愿者的消息提供等。根据志愿者提供的消息,疑似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目前在一户渔民家庭,于是便前往确认。

当他来到这个渔民家庭,并想要进一步确认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时,遭到了孩子父母的拒绝和强烈阻止,愤怒的渔民在船上将他以及所骑的摩托车扔进了水里。作为养父母来说,虽然知道孩子不是亲生的,毕竟已经有了多年的感情,所以不会愿意别人把孩子从身边夺走。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中国传统父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例如,住在沿海的渔民家庭会认为多子多福,以及想从人贩子手中购买孩子的家长,当知道孩子是女娃后并强烈拒绝,都能深刻地体现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且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在现实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寻子失望之后,曾帅来到了他的身边,当曾帅向他提出能不能陪同自己实现愿望,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雷泽宽答应了。

曾帅试图通过儿时记忆中的铁索桥线索寻找自己的父母,却一次又一次地宣告失败。作为一个被拐的孩子,因为是黑户口,不能坐飞机,不能坐火车,也不能结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他对找寻亲生父母的愿望更加强烈一些。

通过网友的帮助,疑似有了亲生父母的线索。曾帅在明知道不是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想要前去确认,雷泽宽却拼命阻止了他,并告诉了他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确定是自己的父母,最好不要前去相认,因为这样会让丢失孩子的父母失望,严重着甚至会让他们放弃生命。

找寻丢失孩子的过程中,有的父母还在找,有的离婚了,有的父母发疯了,有的父母自杀了。影片中,一位丢失女儿的女士,一直都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的女儿,因为没能坚持到找到自己的女儿,在绝望中她选择跳水自杀了。

有的父母是幸运的,因为最后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孩子,例如曾帅,通过努力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和父母相认那一刻的喜悦之情。有的父母却是不幸的,例如,雷泽宽,可能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但他还在一直走在找寻儿子的路上,让人倍感心酸。

电影《失孤》让我们看到了父母丢失孩子的那种心痛,以及孩子想要找回亲生父母的那种渴望。亲情可贵,在拥有时我们要倍加珍惜,守护好孩子,别让缺失的爱成为一种遗憾!

2024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600字


相信大部分有孩子的朋友都是电影院或者电视上看了《失孤》这边电影吧!有孩子的家长看了这部片子大部分人都哭了吧,不能说是身同感受,但是联想到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呢?下面是由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600字(一)

电影《失孤》确实是一部好的电影,没有去电影院看确实有些遗憾,不过在前些天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片子,和《亲爱的》一样,都很感人,看下来以后我却也是泪水充满了眼眶全剧没有过于泛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升华。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会人身份的建构。在同行中,他们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同时,从影片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在看这部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但是,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不论什么年龄,什么地位,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长的乐趣。可是,如果就此放弃,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这15年,他不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基督教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行。

愿天下无失孤,丢失孩子的家长早日找到他们的天使,被拐的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600字(二)

在娱乐至上的中国当下,电影似乎已经沦为了博人一笑、减压放松的工具。这样说来,《失孤》的题材似乎太不讨喜,但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失孤》选择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上映,也许就是为了传递给人们哪怕一丝温暖与希望。

关于故事,看名字和宣传就知道这是一个寻子故事。观影之前,泪点低的我,一度以为自己会哭得天昏地暗。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部电影温情但并不悲情,感人但并不催泪。编剧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这个故事,让一个寻子的父亲(雷泽宽)和一个被拐的青年(曾帅)在寻亲的路上结伴而行,像一对父子一样,有依赖,有争吵。他们的存在填补了对方一直在寻觅的而渴望的亲情,时而温馨的场面让观众忍不住设想:如果他们就是彼此要寻找的那个人,该有多好!但这也仅仅是设想。

关于人物,这位历尽艰辛寻找儿子十五年的沧桑父亲由刘德华饰演,你很难将这样一个人物和满身光环的帅气男神联系起来。可当你看到银幕上:那个满脸胡茬,花白头发,衣衫褴褛,有着饱经风吹日晒的皮肤,粗糙的双手,佝偻的身躯的农民形象时,你还觉得他是刘德华吗?不!他只是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华仔在影片中很多细节刻画都非常到位,在警察面前满脸堆笑的赔小心,用手指头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在键盘上戳着打字,尤其是眼神非常有戏:有困惑,有迷茫,有痛苦,有失望,有不平,有委屈,有执着,有希望。让你对这位隐忍而又坚强的父亲既敬佩又心疼。

关于结局。有人也许会认为结局不够圆满,为什么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而自己的儿子却依然没有找到?原型人物郭钢堂寻子十五年也帮七个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而他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也收获了别人的温暖。正像影片里所展现的那样,记录了一路上陌生人帮助的“好人本”,偷偷塞给雷泽宽200元钱的警察,看到线索随手拍下的路人,在网上帮助转发消息的热心人和志愿者。这些都让我们在残酷而无奈地现实面前获得了前行的力量与勇气。影片的结尾:这位寻找孩子的父亲,又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征程。也许就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失去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而希望也一直就在路上……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600字(三)

与以往的角色不同,这次华仔饰演的是一位寻子15年的父亲,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见华仔这样邋遢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泛白的胡茬,褴褛的衣衫,饱经风霜的脸,一台破旧的老式摩托车,组成了雷泽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故事叙述的平淡,没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几个情节还是让我热泪盈眶,不知从哪里来的感动充盈了整个心底。

雷泽宽要去泉州,却走错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车后面插的寻子的海报后主动给他指了路。当他走到泥泞的小路上翻开警察给他指路用过的地图时,从里面掉出了两百块钱,他捡起来,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记录本上歪歪扭扭写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块”,然后合上,装进包里,继续前行。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善意和温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阳一样把这温暖传递出去,我不知道我还可以再做些什么。

雷泽宽在寻子的途中遇见了同样失去家人的小伙子曾帅,他们相互鼓励,相互陪伴,发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谊。中途他们有争执,曾帅也一度想放弃,是雷泽宽鼓励着他,在机缘巧合下帮助曾帅找到了家人。曾帅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群里,目送着曾帅走过那座桥,走进亲人和村里乡亲包裹里,当他们终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虽然他的'孩子没有找到,可是他帮别人完成了心愿,他打心底里为曾帅高兴,那是为幸福流的泪。我还记得影片里他说,“那么多丢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还在找,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离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会放弃,因为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希望。

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雷泽宽重新骑着摩托车踏上漫漫寻子路。

《失孤》是一部看了让人觉得心酸的电影,却又和去年的《亲爱的》一样,表达出大家对丢孩子这个问题越来越关注,希望那些丢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愿天下无拐。

其实,看影片之前还跟家里闹了些别扭,可是影片结束后立马就释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爱你的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剪不断,也割不断。

能拥抱就不要争吵,珍惜身边人。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600字(四)

昨晚终于把失孤看完了,有很多感触,失子之痛是常人所能理解,却又不能深刻体会的。作为第二部打拐电影,难免会被拿来与《亲爱的》比较。在我看来,各有千秋,失孤欢乐与悲伤交织,告诉我们即便是失孤也应积极向上的生活,同样在寻子的过程中也应乐观。最为感触的是当观众看到警方找到丢失女婴周天意的时候,是多么的欣慰,然而此刻孩子的母亲却轻生了,这不免又让观众难过,孩子虽然回来了,但是却要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当她得知母亲是为何而轻生,她会多么难过呀。。。此片多次出现网络,出现“宝贝回家”这个网站,意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失孤,对于我们来说,转发一条微博、微信都是举手之劳,但是结果或许会增添几分欣慰,而少了些许悲伤。同样,告诉天下寻子的父母要乐观向上,活着或许还有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而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该片更加肯定了井柏然的演技,他把失孤的心理掌握的很好,想寻亲却又顾及养父母;有些许怨亲生父母,但是更迫切的想要找到父母,心中最多的还是对父母的爱;寻亲路上些许任性,想要放弃,但是终究坚持下来;当与父母通话的那一刻,内心波动很大,激动与胆怯,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更怯吧~当他得知铁索桥、竹林、妈妈的长辫子都不在了的时候,他是失落的,连记忆中仅剩的回忆都不复存在了,似乎感觉到没有什么是等着他回家的。。。当井宝说了没有什么等着他回来的台词时,我的心中是酸涩的。。。“失去孩子的父母可以大声喊出来,但我不可以,原先我担心我来不及长大,没找到他们我就死了,现在我长大了我又担心,我来不及找到他们他们就死掉了。”这句也是戳中泪点~

再来说说华仔,华仔本来就是资深演技派,只是没有想到能把农民形象诠释的如此到位,淳朴憨厚都有所体现~寻亲的路上是艰辛的,在华仔转身看不到小井的那一刻,突然明白,雷泽宽已经把曾帅当做儿子来对待,他似乎怕丢失再次上演,虽然此时的曾帅已经是大孩子了,事后,他执意要走在曾帅的身后,看着他的身影,更加凸显了他怕丢失这个半路出来的孩子。导演又紧接着安排一场曾帅找雷泽宽的戏,曾帅对看不到雷泽宽的反应与之前雷泽宽的反应是相似的,他似乎同样怕失去这个半路出现的父亲。最终,在雷泽宽的鼓励、帮助下曾帅找到了家人,而雷泽宽却再次踏上了寻子的路程。。。“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个父亲。”

佛语:“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这似乎只是心理安慰,但是却是寻亲人的精神慰藉。

电影《失孤》观后感范文600字(五)

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我是一位父亲。这位失去儿子15年,骑着摩托车寻找15年的父亲,在《失孤》中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位父亲的殇。这种骨肉亲情被剥离的痛苦,这种生死未卜的渺茫,让这位父亲在寻找的旅程中更像是一种忏悔与赎罪。

而另外等待中被寻找的孩子呢,我们很多的时候视角关注失去孩子的父母,哪些孩子内心的期盼呢,对家庭亲情的期待呢?也许正是因为影片讲述了这样的两个人,同样是缺失人生的两个人,他们的渴望,他们的痛苦与期盼。那些买人子女的父母呢?也许他们也怀着同样的对一份完整家庭的渴盼。他们买来的孩子是为了挽救破碎的婚姻,还是延续可能断掉的香火,所以他们忐忑地守护者这份随时可能失去的爱。

一位行走的父亲,一位寻找父母的少年,他们的结伴,也许都是为了找寻自己的根。

影片的没有华丽的场景,有的是贴近生活的市井人情。影片没有矫情造作的儿女情长,有的只是让人喟叹的真情与找寻。也许这是刘德华最糟糕的造型,但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形象。因为华仔也已为人父了,所以他才这么的真实而又深刻。

最后影片以带有禅意的对话结束。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

这两年,我的修为渐长,当我心不静时,就看看星云大师的《喜舍》,想想我已比别人得到的太多太多。对生活中所有发生的事,都以缘分之心来对待,所以不骄也不躁。对于未来,不担忧也不盲目的乐观,我主宰自己的心情,因此也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红尘俗世中安然活着,悠然自得。

也许人生就是一个行的过程,在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殇,也许来源于失去,也许来源于求不得。也许人生都必经苦痛才会让人顿悟。悟,是的悟到了,也就得以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