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读后感集锦5篇

作品这部作品,是作者的一种感情抒发。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你知道一份标准的作品读后感需要有哪些方面吗?以下是由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你整理的《《金锁记》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金锁记》读后感 篇1

有人说,没有面包的爱情是寒酸的,没有爱情的面包是索然无味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面包。在她们的眼里,爱情是卑微的,所谓“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是也。民国才女张爱玲的《金锁记》,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演绎到了极致。

姜公馆的二少奶奶曹七巧,原是开麻油店的女儿,嫁给了姜公馆残废的二少爷。为了等着公婆和丈夫死后分家产,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苦熬时光。常年的性压抑,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先是说话不分轻重,随口乱说。比如早上去向老太太请安,她因为抽烟去晚了,倒说:“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叫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看到未出嫁的小姑,也不放过:“大嫂你来看看,云妹妹的确瘦多了,小姐莫不是有了心事了?”然后窜托“老太太写信,叫他们早早把云妹妹娶过去吧”。满口无遮拦的抱怨,不当的言辞,家里上上下下都不喜欢她。

即便如此,那时她的性格还没有完全被扭曲,性情中还有柔软的一面。她爱着三少爷季泽,在他面前毫不掩饰地流泪,那是真情流露。见了她哥哥,“嘴里虽然硬着,熬不住那呜咽的声音,一声响似一声,憋了一上午的满腔幽恨,借着这因由尽情发泄了出来。”一方面恨哥哥为了高攀,把自己嫁给了这么一个废人,另一方面又金的银的接济娘家人。

好容易熬到了公婆谢世,丈夫也死了,可以分家自己支配财产。她知道这份家私来得不容易,是她拿青春换来的,所以特别看重,对谁都提防,曹七巧,自己给自己用金子造了一副枷锁。尽管深爱季泽,因为疑心他贪图自己的家产,她不惜又一次牺牲自己的“爱情”,把季泽赶出门去。不仅如此,她的行为更加变本加厉,干涉起孩子的生活和婚姻来。为了限制女儿长安的行动,她给长安裹脚。当时已经是民国,不时兴裹脚了,她仍然反其道而行之。后来为了面子,送女儿进学堂,“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是,上学堂之事,因为她的无理取闹,结果不了了之。长期不正常的生活,使长安越来越来像她了——“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学会了挑事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单叉着裤子,岔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了对面的人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七巧因为害怕别人图谋她的钱,长安的婚事被高不成低不就地耽误了下来,到了近三十岁时,好容易有人看上了她,七巧从中百般干扰,骂出极难听的话,最后使女儿长安的婚事告吹了;她的儿子呢?在外面赌钱、捧戏子,后来竟逛起窑子来,只好手忙脚乱地替他娶亲。刚娶回来的新媳妇,七巧竟当面挖苦,说出的话极是难听:“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当着姑娘们,我也不便多说——但愿咱们白哥儿这条命别送在她手里。”言下之意,说新娘子性欲强。作为婆婆,竟能说出如此不堪的话?她还到处向人诉说着新媳妇如何如何笨,百般侮辱。为了折磨新媳妇,她让儿子整夜给自己烧烟,当着丫头、老妈子的面,盘问儿子和媳妇之间的秘事,再说给别人听。好好的儿媳妇,忍受不了这样不正常的生活,很快就死了,之后,她把儿子的妾扶了正,不上一年也自杀了。从此,儿子长白不敢再娶了,女儿也断了结婚的念头。

七巧“三十年来带着黄金的伽,她用那沉重的伽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我们在恨她的同时,也会为她流下眼泪。这是金钱统治下的又一个牺牲品,曾经是那么一个活生生的、天真泼辣的女人,“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一步一步被变成了“鬼”,无情的社会,给我们开了一个真实的玩笑。

如果说,曹七巧为了金钱嫁入“豪门”,是被逼无奈的,那么今天,在金钱成了女孩择偶的首要条件下,有多少女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尊严?当年只有二十多岁的张爱玲,用细腻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相信这个形象,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泯灭,因为,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造就着越来越物质化的女人。

《金锁记》读后感 篇2

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金锁记》是她的早期作品,发表时她不过只有二十三岁,但作品已经是相当成熟,从取材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突破,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篇小说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叫“金锁”呢,我认为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为自己带上了黄金的枷锁,别个爱她,她爱钱,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就连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腐败。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烟消雾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从先前的无理取闹而厌恶,到后面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金锁记》读后感 篇3

对于张爱玲老师,我是久闻大名的,但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东西。读《金锁记》也是因为在上课时老师的讲解下对它产生了兴趣,所以才决定去看一看,起初读觉得有点空洞,枯燥且乏味,但是我还是坚持读下去了。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

这是金锁记的开头,故事发生在有着每个人都道不完的传奇的上海。女主人公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她不仅是一个受害者: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也是一个施害者,并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生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长久的压抑中开始疯狂,因而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曹七巧是可怜的,作为一个旧时代女子,她不懂得什么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她最初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美满的归宿,有人真心爱她就知足了。但是她不能自己选择,命运把她带进了一个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更没有爱情的世界,在那里,只有冷漠、欺骗、中伤,只有用绫罗绸缎、黄金珠宝堆砌起来的丑陋的世界。

除了对文章中女主人公曹七巧印象深刻之外,在这篇小说中也对曾多次提到的月亮深有感触。月亮是凄凉的象征,所以它的变化也就影射出人物内心的变迁。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时代的一个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彰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七巧儿媳眼中的月。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做鸟兽散。俗话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记得文中有这么一段,“七巧,一个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自己心爱的男人和钱!”我觉得正是七巧的母亲临死之前说的这句话彻底改变了七巧的下半辈子。也许七巧为了钱,曾经放弃过季泽,但是她到死的那一刻,手里还是紧紧地揣着那个季泽年轻时送给她的兔爷儿,而季泽虽说今生只会有兰仙一个妻子,但是却在长白说“如果我妈还在,该多好”的时候泪流满面。其实早在他们相爱的时候,他们就各自戴上了束缚了他们一辈子的枷锁,锁着七巧的是她到底该选择金钱还是爱情的考验之锁,而锁着季泽的是他爱着七巧却无法跟她在一起的苦闷之锁。他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爱情走到一起,却因为他们的爱情各自做了许多不该做的错事,给自己留下了很多遗憾。

是什么让一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朵盛开的鲜花是不会没有任何理由就变成了一丛刺让人不能亲近,害人又害已的刺的,这里面有风霜的侵蚀,雨雪的相逼。只有无欲无求的人才最不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没有所求,没有期望,也就不会带来失望,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外界诱惑所伤。追求爱情的人,有爱就必有痛,得到爱时阳光灿烂,似乎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幸福,但是爱情正因为美,却往往是因为她的残缺不全,得不到时,或得而又失时,痛彻心扉。追求钱财的人,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百万想千万,富有是没有尽头的,然而贫穷和落迫却是有尽头让一个人丧失希望的。李白说:“千里散尽还复来”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境界罢了!但是无欲无求的人只存在于理论上,连佛祖怕也是做不到。七巧是个凡人,是一个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的女人,她一直都在不懈地追求着自己所认为的成功。

读完全文,我对七巧的感觉不再是初读是的厌恶、憎恨,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有能力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去反抗。

《金锁记》读后感 篇4

家庭,对于常人而言,是温暖的港湾、是可以放松自我的地方,父母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有一种天然的情爱,母爱,则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感情,而这些,曹七巧都没有,都不具备,有的只是歹毒、残酷。

曹七巧的婚姻生活乃至人生都是不幸的,然而她并没有从自身的不幸滋生出同情心,而是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为了保留形式上的儿子,为了不让其它女人快乐,她用残酷的精神折磨法直接导致了儿媳的死亡。甚至,她还把黑手又伸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曹七巧自己从未有过美满的夫妻生活和性经历,使其极其嫉妒儿子和女儿的婚恋。

在长安争取到上学的机会时,长安整个人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然而曹七巧并不甘心长安有健康快乐的生活,一再的羞辱她,使她没脸去见老师同学。终于,长安退学了,退学后的长安渐渐的安分守己起来,虽然不停的和母亲赌气、拌嘴,可是言谈举止越来越象曹七巧了。整日东家长西家短。因一场痢疾,在曹七巧的诱引下吸上了毒品。

长安,这个瘦弱的忧郁女子三十岁才与留洋归国的童世舫恋爱,这是她生命中的惟一火花。然而正当长安为爱情,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力努力改变着一切恶习,曹七巧不愿女儿得到幸福,金钱与情欲扭曲了灵魂的曹七巧却如魔鬼一样,不断的讥讽、挖苦女儿。她要控制她,要折磨她!无端地骂女儿不守妇道,品行不端,以致于弄的沸沸扬扬,长安没了信心,退了亲。可当曹七巧得知童世舫与女儿还有来往时,便假意邀请童世舫吃饭,故意说自己的女儿抽毒品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事实上,曹七巧知道长安为了爱情已戒了烟,可她不愿意女儿拥有美满的婚姻生活,于是她亲手斩断了长安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她的内心才会得到平衡。自己得不到的,儿女也别得到!丧失了母性的母亲只是徒具形式的母亲!曹七巧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曹七巧用自己的手段占有着儿子,从此长白不敢再娶了,长安更是早就断了结婚的念头。

弗洛伊德说:“本我是匹马,自我是骑手,”曹七巧已成了一匹失控的马,她的生活愿望被压抑后的极端变态心理所带来的变态行动是一种没有分寸的疯狂!

《金锁记》读后感 篇5

在那个封建的时代,一切都显得如此荒缪。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在姜家衰败后,姜家分了家。七巧带走儿子女儿另租了一栋屋子住下。长白的正房芝寿身体本不好,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的两只手蜷曲着像宰了的鸡的脚爪。帐子吊起了一半。外面传进来说绢姑娘生了个小少爷。丫头丢下热气腾腾的药罐子跑出去凑热闹。……然而芝寿不再抗议了。在那个封建时代,生儿子就奠定了一个女子在夫家的地位。这也反映了一个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那个封建家庭,芝寿自认为已没有资本去抗议了。她的心也死了。绢儿为长白生了儿子,就证明了她的婚姻就也只剩下一张白纸。

那个时代,充斥着是一片死寂。人们在封建制度、封建的礼教压抑下,如同被关进了监狱。被他人支配着自己的行为乃至意志。

而在整部作品中,塑造得最丰满的人物莫过于七巧。七巧的哥哥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也为了省掉一笔嫁奁,将亲妹妹曹七巧送进了姜家瘫痪少爷的新房里。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要遇见姜家三少爷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而嫁到姜家。然而在姜家,七巧受到压抑,不仅在情欲上,而且在精神上。她,一个麻油店的小姐,从市井来到一个充满繁文缛节的大家庭中。首先在行动上,七巧就失去了自由,她的行动受到了身边的人及封建礼教的监视限制。在市井的种.种行为放在姜家,七巧则被身边的人指指点点,甚至连丫环都在心底认为,二奶奶比自己都低等。

在姜家,折磨七巧的不仅是与地主大家庭的格格不入,而是情感的空虚与情欲的压抑。七巧因为爱嫁入姜家,却只能天天面对服侍着一个残废的丈夫。她对丈夫没有感情,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种.种现象,七巧甚至对丈夫嫉恶如仇。她恨自己的青春时光就注定伺候这样一个丈夫。她爱季泽,却只能在同一个屋檐下天天望着他而不能向他表露自己的情感。只能从季泽的玩笑话语中来获取情感上的慰藉。作品正是通过故事研究了一个健康的生命在正常的情欲得不到满足后的形态。这个情欲得不到满足的少妇为了黄金,熬了半辈子,后分得了一大笔遗产。这黄金是以爱欲的禁锢换得的。

为黄金而锁住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折磨了她一生,也折磨了她一家。七巧畸形的爱欲最终导致了她的儿女长安、长白的苍白生命与畸形情感。

七巧的女儿长安,有过幸福,有过一段能让她从堕落生活中苏醒的恋情,让她能明白自己是一个女人,也有被爱的权利。但这段即将步入殿堂的恋情却因为七巧的作梗而夭折。女儿嫁给一位优秀的留洋生,本是一件幸事,况且长安也已三十,在那时已是黄花大闺女。能遇到童世舫,作为母亲本应欢喜。而七巧却不乐意。其实分析来,也不奇怪,七巧可能对女儿有种妒忌心理。七巧在年轻时代因为家里穷,为了钱财嫁到了姜家。她人生最美的时光中得不到向往的爱情,而女儿却可以在优越的环境中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不需要考虑经济上的困难,这些都是七巧年轻时代所不曾拥有的。所以七巧嫉妒,她在心理上想让女儿也去体会自己的苦。最终,她终于做到了。这时的七巧在心理上已经是畸形了。她在心理上获得的快乐是要以女儿幸福的失去为代价。

七巧为儿子取了两房妻子。一个是正房芝寿,一个是姨太太绢儿。然而在长白与芝寿的新婚夜晚,七巧却让儿子为自己烧烟,而让芝寿独守空房。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长白与芝寿婚姻的不和。芝寿死后,绢儿扶了正,但不上一年,绢儿吞了生呀片自杀了。长白不敢在娶了,只在妓院走走。长白在婚姻上的侩子手也是他的母亲七巧。七巧畸形的婚姻也导致了她对儿子婚姻的心理不平衡。最终断送了儿子的幸福。

七巧在整个作品中就是一个悲剧的形象。作品结尾更是将七巧的悲哀描绘得非常凄凉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就连出了嫁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洋绉手帕。十__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试,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七巧的一生在渴求爱情。然而现实的真实让她的爱情变得虚假了。对爱情也逐渐死心了。转而投向对钱财的追逐与守护,乃至用自己儿女的爱情作为她爱情悲剧的陪葬品。

《金锁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了无生气的封建时代与七巧这个悲剧的人物。是时代导致了她的悲剧,同时也是她自己扼杀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