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人世间观后感(汇总4篇)

[收藏]人世间观后感(汇总4篇)。

工作总结之家精选栏目推选:“人世间观后感”。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引发我们的深思。而观后感可以很好的帮我们表述自己内心的感情,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人世间观后感”,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人世间观后感【篇1】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已经放了有近20集了,从第一集追剧到现在,可以说一集不拉,每集都有令人感动的戏份。目前是讲到1980年初,生为80后的我,更想看后面的集数,因为八十年代开始我出生了,那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年代。

老妈说我是真的老了,不管外表有多年轻,但是毕竟岁数已经四十了,所以特别爱看这样的年代剧,其实我很少看这样的年代剧,但是迄今有三部反映新中国建设的年代剧都是我的最爱,《鸡毛飞上天》《山海情》还有就是这部《人世间》。能把年代剧拍的这么带感,真的很不容易,在过去的20多集中,让我印象最深,最感动的是冬梅和她妈妈吵架那段,太有代入感了,老戏骨宋春丽被女儿气到特别难受,想哭但又要忍住的那个演绎太到位了,冬饰演梅的年轻演员也把这个角色演活了,那些迸流而出的泪水,相信在真实拍摄现场也是如此。这部剧从七十年代开始说起,七十年代这一段边追剧边由老妈在旁讲解,很多那个年代的特色台词我还是不是很懂。

所以强烈安利这部剧给大家,接下来的剧情将进入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相信后面的剧情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人世间观后感【篇2】

最近,电视剧《人世间》正在热播,而我一集也没看,我选择了听书。听书,是为了比电视剧更精细的掌握这篇巨著的细节。是比读书更充分利用时间的方式。

今天,在周秉义去世的遗憾里,在周秉昆和郑娟的憧憬中,我结束了全书136集的收听。

长篇小说《人世间》记录的上世纪东北城市贫民区“光字片”里,以城市小人物作为视角展现50年来百姓生活画卷的故事。故事从个人命运到家庭关系,从柴米油盐到人情世故,无不写满了底层平民在生活中的苦难和遗憾。同时,也写出了一代人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善良正直、有情有义、坚韧担当的中国人形象。

听书听到了最后,有些过不去的怨恨最终都放下了,曾经耿耿于怀的心结也得以释怀。精明世故的人终于醒悟,在失去后懂得了珍惜。而周秉义,周秉昆,周榕,蔡晓光,郑娟,春燕儿,国庆,敢超,周楠周聪弟兄俩……他们都是书中平凡的人物,也是,现实中每一个平凡的我们。

梁晓声曾经说过“自己是最不喜欢出书的人”,然而他的这部巨著却在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读罢这部作品,想法很多,感慨很多,皆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和时代的进程。我认为堪与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媲美。

有句话说:当你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就读读余华的《活着》。我读过,但还没到熬不下去的时候,余外收获的且是满满的动力。这里不针对某一部作品,是泛指!

弱者习惯于依赖,强者鞭挞自己成长。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会泪流满面,有时,发现自己也很厉害,勇敢地走了很长的路,做了很多的事,面对过很多复杂的人……

在读书中感动自己!

在生活中历练自己!

人世间观后感【篇3】

善良是人生最好的护身符。主人公周秉昆郑娟夫妇,虽身处城市最底层,但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品德,其中善良厚道是他们最显著的特征。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也讲不出多少高深的道理,但他们深知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的道理。因为善良,他们遇事总先替别人着想,助人为乐成了他们的人生信条,遇到天大的困难独自扛着,帮助别人从不想获名获利。周秉昆和郑娟的生活轨迹告诫人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善行无痕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因为善良厚道,周秉昆夫妇的工作生活中困难很多,但很少遇到跨不过的沟坎。因为他们的善举已经播撒下了许多回报的种子,每每遇到难事都会有意无意的得到贵人相助。当年周秉昆奋力搭救一位素不相识形神落魄的老头的生命,后来这个名叫马守常的老头官复原职竟是省委副书记,对他喜爱有加帮助不少。他们身边的一帮穷朋友,谁家有困难他们都能两肋插刀出手相助。有求人帮其安排工作的,有无偿借给和赠予住房的,有生意被骗帮其追款的,也有直接经济援助的,等等。特别感人的一幕是,围绕郑娟母亲留下的一间小房子,是留给儿子周聪做婚房还是赠给好友于红,两口子纠结争执的痛哭流涕,最后还是决定赠给失去丈夫的特困户于红。正是这种先人后己的善行,才使周秉昆夫妇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我们是唯物主义者,虽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佛家学说,但从周秉昆夫妇身上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善良是人生最好的护身符。

人世间观后感【篇4】

读完115万字的鸿篇巨作《人世间》,我才感受到前言中所介绍的,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的含义。该书还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而这也是我发现此本宝书的缘由。

同多数茅奖作品一样,梁晓声的《人世间》是一部关注时代关注普通民众生活与生存,向平民的理想,尊严和荣光致敬的长篇小说。作品围绕北方A市(其实就是哈尔滨市)周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展开,翔实地叙述了解放后至今近70年间一户北方普通人家的生活历程,人们在各类政治狂潮下艰难挣扎,又在生活的希望和失望反复交织中慢慢老去,而唯一不变的是周家人朴素的道德情感和执着的平民精神。

正如作者本人所言,这是一部好人史。在政治转换的不同时期,周家人一直恪守着世代相传的不做坏事、尽自己力量帮助国家和他人的德行,一直践行着中国人传统的知遇之恩,这种恩情,包括对亲人、朋友、老师以及所有生命中相识之人的情感。无疑,这是作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这段历史时期形形色色事物和人物的诠释,是对自己一生文学之路的答卷。虽有力道不足之感,却仍旧令人手不释卷。

周家的第一代人周志刚及其妻子,第二代人大哥周秉义及其妻子郝冬梅、二姐周蓉及其丈夫蔡晓光、三弟周秉昆及其妻子郑娟,第三代人秉昆的养子周楠、亲子周聪、周蓉之女周玥,上述人物身上皆被赋予周家人最朴素真挚的道德情感。共和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做官的秉义、做演艺的晓光、靠体力挣钱的秉昆,都坚持原则又不失人情,在十年洗劫中不落井下石,不出卖朋友,不趁火打劫;在改革年代不任人唯亲,不贪赃枉法,不见利忘义。

这种朴素情感,在普通百姓间最难能可贵的。它体现在即使艰难和遭罪,决不欺软怕硬,决不丧失人性,决不使用欺骗和欺压的手段;它体现在哪怕自己吃亏,也积极帮助身边的朋友;它体现在即使不能帮助别人,也要心怀怜悯,保持着梁晓声先生所说的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一文化特质。秉昆、晓光等人,几十年都是那样,为朋友着想,为家人尽心尽力。秉义身居高职,不敢妄为,但是其实于内心和行动中也在想为光字片的老百姓办点实事儿,最后放弃北京的官职,回到故乡,主持包括光字片在内的A市棚户区的拆迁工作。

愿我不会沦为人间恶魔,于浊世保一丝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