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读后感分享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读后感分享。

在阅读作品之后,相信很多人对书中的内容感触很多。 以分析总结的形式,写下读书笔记,编辑特意收集并为您呈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读后感”相关内容,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读后感【篇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这首诗中,我们足以看出,毅力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一开始,我只是模模糊糊懂得了它的意思,但自从读了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我的理解更透彻了,更加懂得了只要坚持一下,就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绅士和船长的一对儿女,漂洋过海,环绕地球一周,去寻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在这次营救中,同行的人性格截然不同:刚毅的孟格尔船长,热忱的水手们,沉稳的麦克那布斯少校,豪爽的海伦夫人,勇敢的小罗伯尔,见多识广的巴家内尔……其中,我最敬佩的,还是坚持不懈、怀着必胜信念的格里那凡爵士。每次遇到危险,他总是第一个安慰大家,并且坚毅地继续走下去。

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沿着南纬三十七度绕地球走了一圈,可以说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途中有过失望,有过退缩,但最终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他们凭着强大的毅力安全地回到了家。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一次暑假,妈妈没和我商量就让我去参加古筝比赛。我一开始十分抗拒,在妈妈鼓励下才坚持了下来,虽然几近崩溃,但还是咬牙坚持练习。当我自信地走上舞台弹奏时,紧张在所难免,但更多的是兴奋与激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进入了半决赛。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心情。再看看格里那凡爵士他们,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无数险境:火山喷发、地震、暴雨、洪水、雷火、被狼群攻击、被土著部落绑架……这些可比比赛可怕多了。要是我参加了这次冒险,一定会半途而废。他们是那么坚持不懈,硬是没喊一句放弃。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坚持感动了上天,他们的运气出奇的好,先是遇到了助人为乐的塔卡夫,又误打误撞到了新西兰,救出了格兰特船长。一句话,途中要是没有坚持的力量,格兰特船长不会被救出来!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挫折,轻言放弃是如此之简单,但如果你坚持一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它讲述的是:有一艘船叫“邓肯号”,属于爱德华·格雷凡爵士,他是16位苏格兰贵族之一。爵士和他年轻的妻子以及他的表兄麦克少校此刻正在“邓肯号”上,“邓肯号”是一艘新近建成的船,正在尝试启航,在归航途中,了望台上的水手突然发现一条大鲨鱼,那种鲨鱼叫铁锤鲨,铁锤鲨是海上恶霸,爵士派人去扑捉铁锤鲨,并刨开他的肚子,发现铁锤鲨的肚子里发现有一个酒瓶,里面放着几张残缺的纸张,分别用英语、德语和法语写成的三张纸条,爵士开始研究起来,最后,确定他是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

“邓肯号”回到苏格兰,格雷凡爵士要求英国政府组织救援队去解救格兰特船长,他让海伦(爵士的妻子)留在家里,格雷凡爵士去伦敦不久,有一位少女和一个男童来求见格雷凡爵士。海伦太太见到姐弟俩,她(他)们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女孩名叫玛丽·格兰特,男孩叫罗伯尔·格兰特。

因为英国政府不肯出兵救援,所以,格雷凡爵士决定自己组织远征队,去寻找格兰特船长。远征队的成员有:格雷凡夫妇、孟格船长、麦克少校、玛丽、罗伯尔、雅各博士、水手威尔逊、水手莫拉迪、大副奥斯汀和其他水手。她(他)们历经了千辛万苦,最后终于找到了格兰特船长,让他和他的儿女们团聚了。

我很喜欢雅各博士,因为他糊里糊涂上错了船,而且,关于他还发生了许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他觉得晚餐应该加上点水果,他走进森林,一会儿就抱来了一大堆像橘子一样的果子,他吃了一口,使劲不让自己叫出来。我给雅各博士起了几个外号,分别叫:“搞笑博士”、“运气博士”、“活地图博士”和“晚宴大厨”。他为什么叫“运气博士”呢?因为,他本来是法国人,结果错上到了“邓肯号”上,参加远征队,回到英国后,还娶了麦克少校的表妹,并带有嫁妆100万法郎。哎,他再也不能回到英国了。他为什么叫“活地图博士”呢?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是博学多才的一位博士呀!而且他说航线的时候都不用地图,就像地图就在眼前一样。他为什么叫“搞笑博士”呢?因为他辛辛苦苦以为自己在学西班牙语,结果却学成了葡萄牙语,哎,真是糊涂呀!

罗伯尔年纪才12岁,是远征队里最小的一个队员,他很英勇、坚强、好学。他的老师就是雅各博士。我很喜欢他在“血战群狼”中很英勇的表现,他为了报答格雷凡爵士和塔卡夫就骑上塔卡夫的坐骑引走了围困他们的近百条红狼,这使格雷凡爵士对他刮目相看。

塔卡夫是一个巴塔戈尼亚人,他是一名向导,他是一名勇敢的向导,遇到危险不会抛弃他的顾客。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读后感【篇3】

一本好书,相伴一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别人的优点,你将成为一个精品;学习别人的缺点,你将成为一个废品,有为才有位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书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次我读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个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贵族格里那凡爵士是邓肯号游船的船主,他从海上漂流物里获得了一份文件,从中得知两年前在海上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尚在人间,于是毅然带着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特等人,驾驶着自己的游船“邓肯号”去寻找和营救。

他们到达南美洲并横穿美洲大陆,竟然发现船长遇难地点其实在澳大利亚海岸。他们又经过千辛万苦到达澳大利亚。之后又遇见穿上原来的水手艾尔顿,上了这海盗头子的当,穿越澳洲大陆时,被土人俘获陷入绝境。接下来险象丛生,奇遇不断。他们逃脱后决定把艾尔顿丢弃在太平洋荒凉的塔博尔岛上,不断在岛上巧遇格兰船长,于是排除万难,终于一起胜利回到故乡苏格兰。

真的很佩服凡尔纳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读这本小说时仿佛自己也入深其中了,他们是多么勇敢和乐于助人。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换了别人,我想没人会去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生死未卜的人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不会去卖力去救素不相识的人。对他们的敬佩油然而生。

这种精神也无时无刻地激励着我,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这本书,从而坚强的向前走去,是它给了我勇气。

书籍陶冶了我的思想感情。我在书籍的熏陶下渐渐成长.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读后感【篇4】

我有幸拜读了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一书,给繁闹的生活注入了几分激情和充实。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心随着主人公的群情激昂而振奋,为他们的善良举动而感动,最让我感慨和佩服的,是他们那种为了目标而坚持不懈的信念,和面对困难时的机智勇敢。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而且激励人心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拾获的鲨鱼腹中那神秘的漂流瓶中,有三张分别用英法德文写出的求救信,这三张被海水侵蚀得残缺不全的求救信,引起了航海者们极大的探索兴趣。他们分别把信上所能看清的词汇连猜带想地翻译了出来,组合成了一封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机智正义的格里那凡爵士,温柔善良的海伦夫人,沉着稳重的麦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却精通地理学的巴加内尔地理学家,还有格兰特船长两个坚强的儿女坚毅自强的格兰特小姐和机智勇敢的小罗伯尔等人,在共同信念的感召下乘坐着邓肯号游船,踏上了拯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旅

他们一路上险象环生,奇遇不断,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营救了同样是为了民族的目标而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格兰特船长,并胜利回到故乡。很佩服作者那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他丰富的学识,他把我们读者的心拽得紧紧的,使你不由得深入其中,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紧张或轻松一笑。我觉得这本书里始终在传递一种精神:坚定信念、机智勇敢、团结协作,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故事所传递的精神却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直在追求和证实了的。回想自己的过去,哪件成功了的事情都是通过努力奋斗而争取来的,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做事时的机智勇敢和沉着稳重,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行为,就不会品尝到收获的喜悦!感谢本书的作者凡尔纳和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感谢他们给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

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

Gz85.coM编辑推荐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书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当我们因为看作者写的作品,获得了一些新奇想法时。相信大家对读后感这种文体并不陌生。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1】

暑假期间,我有幸读了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笔下的三部曲之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部小说描写了“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哈利·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于是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队去寻找。可英国政府一向歧视苏格兰人,就拒绝了爵士的请求。格里那凡爵士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感到气愤。就自己组织了一个小型旅行队,还带着格兰特的一双儿女,去完成寻找船长的任务。他们沿着南纬37度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小说中,最令人敬畏的是格里那凡爵士和伙伴们那无比的毅力和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也正是文中所体现出的坚强的毅力震撼着我的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朝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所言足以表现毅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故事,让我对毅力这个词有了新的体会,不禁让我想起那些站在运动场上、领奖台上的长跑冠军,使我对他们有了百倍的敬意。为什么敬佩长跑冠军?答案很简单,在我眼中,他们都是人生竞技场上的强者!

其实,我们人生就如长跑,从长跑中我们可以感悟人生!

你别小看了开始起跑的那一两圈,别以为那是多么轻松、容易,它可关系着你以后的跑速,这正如我们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好的习惯,将来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必定抱憾终生。

中间的那几圈,有点吃力了。脚上像被灌了铅似的,每跨越一步,都在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与意志,望望前面还有那么几圈。此时,你后面的人追了上来,甚至超越了你。这正如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有的人放弃了与困难斗争,一头躲进了“避风港”;有的人不愿向困难低头,凭着意志往前冲。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这几圈就是胜败的分水岭。

最难熬的,最辛苦的要数最后几圈,也就是冲刺的那几圈,那时,坚持下来的人已经体力耗尽,唯一支持他们的是信念和毅力!这使得他们,非但没有松懈,反而坚持下去。并且,凭着一股顽强的毅力!惊人的毅力!强悍的毅力!超越平常人的毅力冲向了终点,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自己四年级在篆刻培训班的故事:那年,我们学校的篆刻培训班又开始招生了,有许多人都入选了,我也是其中之一。篆刻培训非常辛苦,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都要培训,下午放学都要培训到5点6点,回家还要赶紧吃完饭做作业,刻一枚章子。干完都已经7点8点了,我的中指一个地方都磨出茧子了!结果有许多人在半途退出了,但我凭着兴趣努力坚持下来,结果获得了县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回过头来看,看小说中的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他们为了拯救格兰特船长,不顾自身安危,在茫茫大海上前进,种种困难考验着他们,但都不能成为一行人的绊脚石,最终在荒岛上找到船长。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树亦能再逢春。”只要你能用自己的毅力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2】

人们对以游历的冒险为主题的作品似乎特别情有独钟,究其原因,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渴望自己走的更远,力量更强。

在这假期里我无意间读了一本叫《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经典文学名著,这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神秘的故事: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格兰贵族格力那蕃爵士从一条鲨鱼肚子里发现一支酒瓶,瓶中有三封字迹模糊的求救信。根据这些信件可以推测出,发信的主人格兰特船长被困于南纬37度线的某个地方,为了营救格兰特船长,格力那蕃爵士毅然决定带着格兰特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博尔等人,驾驶着自己的邓肯号,踏上了拯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一路上险象环生,奇遇不断。他们遭遇地震、洪水、风暴等困难,多次陷入绝境,但他们凭借坚毅的信念和无比的勇气,与困难做着顽强抗争,终于他们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并成功返回苏格兰,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书,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当放弃阅读,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思考,也能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和发自内心的快乐,保持阅读的习惯,可以为我们的智慧插上翅膀,和我们心灵一同旅行。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3】

读后感范文: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历尽风雨终见彩虹——《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

最近我阅读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部小说描写了苏格兰籍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兰特爵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而到了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哈里·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队去寻找,却受到阻挠,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玛丽和罗伯特的请求下,他毅然决定驾自己的邓肯号出航寻找。他们沿着南纬37度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登高山,爬冰川,过沼泽,遇到过地震、洪水和野兽,最后还同匪徒进行殊死的斗争,终于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次探险,充满了神奇、也充满了危险。他们看到了火山喷发,经历了地震、干渴、暴雨、洪水、雷火,还曾被狼群攻击、鳄鱼包围,罗伯尔甚至从兀鹰爪下得以逃生,幸好大家都安然无恙。这次探险途中,他们结识了巴塔戈尼亚人塔夫卡,正是他救了罗伯尔的命,也正是因为他做向导,一行人才逢凶化吉。

当巴加内尔醒悟大不列颠号应该是在澳大利亚后。邓肯号又从大西洋出发,经过透利斯探达昆雅群岛、好望角、阿姆斯特丹群岛、开普敦、灾难角,到达百奴衣角。在百奴衣角一个庄园主家里,他们遇见了大不列颠号的水手长艾尔通,此人声称格兰特船长应该是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4】

暑假期间,我读了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笔下的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苏格兰籍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哈利.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队去寻找。可英国政府一直很歧视苏格兰人,拒绝了爵士的请求。于是,格里那凡爵士毅然组织了一支小型旅行队,亲自带队去完成寻找格兰特船长的任务。他带着格兰特的儿女,沿着南纬37度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一个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这本书里所讲的故事,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总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它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是一定能够收获些什么的。

大家对林肯一定很熟悉吧?对,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但是他的创业之路却是十分坎坷。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这是林肯的故事,而在生活中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你想一想,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却因为一些外界的原因而放弃了,这是多么可惜啊,也许,成功就在我们的眼前。有一次,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观察并记录一颗绿豆芽发芽的过程。于是,我便种起了绿豆,并每天坚持观察记录,把这份观察记录写的十分详细,交给老师看后,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我非常高兴。

坚持与毅力促使着我们走向成功的未来。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5】

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幻想小说家。《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则是他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一部。小说描写了格里那凡爵士一伙人寻找被漂流荒岛的格兰特船长所经历的冒险故事。苏格兰籍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两年前因海上事故而遇难的苏格兰航海家哈利·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队去找。

可英国政府一直对苏格兰人很歧视,所以拒绝了爵士的请求。爵士感到很气愤,觉得英国政府见死不救,便自行组织了小型旅行队,亲自去营救格兰特船长。他带着旅行队和格兰特船长的一对儿女,沿着格兰特船长留下的“南纬37度线”线索,穿过南美洲的高山和平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地球一周,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所有的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格里那凡爵士一伙人遭遇了安第斯山地震,又险些被艾尔通或野蛮人杀害,格兰特船长和他的伙伴们也孤孤单单的呆在荒岛上,用辛苦劳动维持着生命。本不相干的两伙人,都以超常的毅力和默契,完成了营救活动——格里那凡爵士克服了困难,营救出了格兰特船长,格兰特船长也坚持等待,终于等来了好心人的营救。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他们的故事也会长久流传下去。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博爱的格里那凡爵士,冷静的麦克那布斯少校,博学却又粗心的巴加内尔,航海技术高超的孟格尔船长以及慈祥的格兰特船长。

其中我比较喜欢麦克那布斯少校,因为他一直保持着冷静的状态,多次帮助格里那凡爵士度过险境。还有一个角色不得不提,那就是塔卡夫。这个勇敢,仗义的印第安人帮了格里那凡爵士一伙人不少忙。在一次洪水中,他为了救自己的马桃迦,与格里那凡爵士一伙人分别。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不但情节引人入胜,里面也有很多精彩、优美的语句:“他们原以为迷失在迷宫里,永远都不能出来,现在又找到了离开迷宫的路径。现在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离开美洲大陆了,他们的心已经飞到澳洲的那片土地去了。”“经历了洪水的颠沛流离,又遭受毒辣太阳的暴烤,所有的人都感到体力不支,现在大家都只想好好睡上一大觉来结束这惊心动魄的一天。而且树顶那些长翅膀的伙伴已经率先休息了,连号称‘潘帕斯夜莺’的喜格罗鸟也已经停止了他们甜美的歌唱,所以大家分头去找可以睡觉的地方。”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格里那凡一行人的乐于助人深深感动着我们。也正是这千辛万苦的跋山涉水换回了格兰特船长的生命和格兰特船长一家人的团聚,这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6】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四年。爱德华·格利纳凡爵士和一些水手在鲨鱼的肚子中发现一个漂流瓶,原来瓶里装着一封两年前在海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发出的求救信,机智的格利纳凡爵士、慈祥温柔的海伦夫人、沉稳的麦克那布斯少校地理学家巴加内尔,还有格兰特船长的两个坚强的儿女、精通航线的孟格尔船长以及老水手们,他们乘坐者“邓肯”号,踏上了营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

其中,有自然界的种种奇遇,地震、飓风、狼群,还有几百头牛一起陷入泥潭,滔滔的洪水使平原变成了海洋,他们刚逃离被闪电击中的大树,又碰上潜伏在水里的鳄鱼,真可谓千难万险,让我提心吊胆。

书中,让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塔波岛和玛丽亚泰勒萨岛竟然是同一座岛,而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却忘了一岛两名的事实;让我觉得最恐慌的是爵士他们在逃离新西兰土人的围剿的种种困难和危险;让我觉得最感动的是罗伯特和玛丽在一个孤岛上和自己的父亲重逢的情景……

我想到了今年寒假的一天早上,我在做寒假作业本,当时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无论我怎么想都没有想出来。那时的我正要放弃,忽然,我看见了放在身边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不妨想起了那一行人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我算得了什么?我想道。是呀,比起我来,这点困难是多么的渺小,我怎么可以放弃呢?想到这里,我又重新开始思考起来,经过我努力的思考,终于,做出来了!真高兴啊!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不论在多么艰难的困境里,都要勇敢地面对,绝对不能屈服,就算在敌人面前也一样。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7】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也是部惊险有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46年,苏格兰贵族格利那凡爵士,即“邓肯号”的船长,他从海里的一条鲨鱼的肚子里发现了一只粗糙的酒瓶,里面有三封字迹模糊的求救信,分别是用英文、德文和法文来描述的。根据这些文件推算出:在两年前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被困于南纬37°线的某个地方。为了营救格兰特船长,格利那凡爵士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还有海伦夫人,麦那布斯少校、地理学家巴加内尔等人,驾驶着“邓肯号”,踏上了拯救格兰特船长的冒险之路。

他们到达美洲以后横穿美洲大陆,最后发现格兰特船长的遇难地并不在南美洲,而是在澳大利亚海岸。他们乘着“邓肯号”到达了澳大利亚后,遇见了船长原来的水手艾伦顿,没想到上了那个海盗头子的当,又横穿澳洲大陆被土人俘获后陷入绝境。他们逃脱后决定把艾伦顿丢在太平洋里荒凉的玛利亚泰勒萨岛上,不料在岛上遇到了格兰特船长。于是一起回到了苏格兰。

书中描写了他们在大自然中的'种种奇遇,其中有地震,有飓风,有狼群,有几百头牛一起陷入泥潭,有滔滔的洪水使平原变成海洋,有他们逃离被闪电击中的大树,又碰上潜伏在水里的鳄鱼……真可谓千难万险,扣人心弦。更为动人的是,格兰特船长为了反对英格兰对苏格兰的奴役,到太平洋里去为苏格兰侨居寻找移民的岛屿而遇难,而格利那凡爵士为了他的同胞而不惜一切。他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体现了坚强的信念、无比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显示出维护社会正义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他们拥有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后感【篇8】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你想知道它写的是什么吗?如果想知道就和我读下去吧!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名爵士和他的朋友们从酒瓶中得到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格兰特船长用三种语言写的求救信,爵士见了,就带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朋友一块去解救格兰特。经过一次次挑战,他们最终找到了格兰特船长,格兰特船长被成功解救。

在这本书中,我最有印象的是第八章《印第安人的小屋》,里面写着爵士为了救格兰特船长,自己被印第安人抓到小屋。爵士没有害怕,而是从口袋中找到一根针开了锁,跑了出去,和大家重逢,继续踏上征途。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爵士真是个遇事不急,慎重选择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希望,因此我想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放学,我没看到爷爷,于是我就在校门口等,等着,盼着,可等了好久,爷爷都没来,我开始着急了,想爷爷会不会忘记我今天上学?想来想去,爷爷怎么会忘记我今天上学呢?要不要我自己走回去?可太远了。要不要给妈妈打电话?那时我很着急,想了无数种可能。正当我绝望的时候,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啊!那不就是我亲爱的爷爷嘛,顿时我心里的失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于是我唱着小曲儿回家了。

现在我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冷静,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就是我从爵士身上学到的。

[热门]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优秀的书籍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慰藉,读完书后,我们不妨写一篇有条理性的读后感。您觉得写作品的读后感最应该注意什么?以下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带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1

假期里我阅读了儒勒·凡尔纳写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篇小说让我深深地着迷。每当看到开心的地方我会为他们高兴,看到难过的地方我会为他们伤心,当他们最后成功地找到了格兰特船长,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这篇小说主要讲了格里那凡爵士在航行时发现在鲨鱼的肚子里有一个求救漂流,决定寻找发出求救信号的格兰特船长,后来船长的一双儿女看到报导也加入了这次冒险。他们围绕地球转了一圈,经过无数磨难考验,最后终于找到了落难的格兰特船长以及两个水手。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有值得令人学习的精神品格,而其中令我最感动、佩服的就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了。在一章中罗伯特一行人遇到了狼群,我仿佛看到狼张开血盆大口,锋利的牙齿露了出来,让人心惊胆战,它们好像在说“好不容易遇到了这么多猎物,我可不会轻易放过这送到嘴边的肉。”

就在这时罗伯特自告奋勇地说自己去把狼群引走,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他快马加鞭,掉转方向,把狼群引到了别的地方,最后又凭借机智安全地回到了爵士身边。

我感动于罗伯特的行为,也很佩服他的勇气。遇到狼群也许他开始也是害怕的,但是他知道害怕是没有用的,只有鼓起勇气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也必须要有勇气积极面对挑战,而不是消极地逃避。

记得我小时候很害羞,有次骑滑板车到广场去玩,到了后我就把车停在旁边自己去玩了。当要回家时我发现有个小朋友正在骑我的滑板车,我不敢上前去要,就向妈妈求助想让妈妈帮我要回来。妈妈和蔼地对我说:“你是不是怕别人会拒绝把车还给你?”我点了点头,妈妈说:“可是你还没有和她说,怎么知道她会拒绝呢?你可以试试和她沟通一下,妈妈相信你一定行的。”在妈妈不断地鼓励下我跑过去和小朋友说,结果她马上就还给我了。

这只是我成长道路上很小很普通的一件事,但是它让我知道了勇气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拥有它你就多了一份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主要讲了格雷那凡爵士夫妇捡到了漂流瓶中模糊不清的求援信,说格兰特船长在南纬37度11分附近遇难。于是,他们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踏上了救援之旅,但未能找到格兰特。正当大家决心返航,却听到了呼救声找到了格兰特。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有奇迹。

在这本书中,格雷那凡爵士一行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么没有惊慌,勇敢地和坏人进行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在途中,格雷那凡爵士认识了一个水手艾尔通,他说自己是格兰特船上的水手,大家却不知,他是匪首彭觉斯。他真正的目的是爵士的船,大家知道他的真面目已经为时已晚,大家只好到新西兰去。读到这儿,我真恨彭觉斯,也为爵士感到惋惜。之后,爵士的船又来到新西兰,这是为什么呢?来在写信的时候,爵士一行的少校把他所在的澳洲,写成了新西兰,所以才来了。怪不得人们常说正义总是能战胜邪恶。

这本书让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收获是:做什么事如果做了就不要放弃,哪怕只有一点点希望,也要做下去!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3

今年寒假,我读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博物学家,一生共创作了80多部作品,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书中讲述了格雷凡爵士偶然在鲨鱼的腹中发现了一个漂流瓶,瓶中有格兰特船长留下的求救信。由于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的歧视,竟然拒绝出海搜救。于是,爵士决定偕同妻子海伦、表兄麦克少校、船长约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波尔以及船员们,驾驶着“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巴黎地理学会秘书雅格因为粗心搭错了船,成了船上的新成员。这只救援队在无法完全解读求救信的情况下,他们乘坐着“邓肯”号,开始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冒险旅行。

救援队沿着南纬37度线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地球一周。一路上的经历充满着荆棘与危险:火山喷发、地震、群狼、暴雨、洪水、劫匪、食人族……一个个困难,一道道阻碍,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他们以无比的坚毅和勇气,战胜艰难。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所有人员都成功返回苏格兰,约翰和玛丽在古老的圣孟哥教堂里结婚;麦克少校的表妹阿若贝拉小姐爱上了雅克,两人举行了婚礼;格兰特船长重回祖国后,全苏格兰人都庆祝他,他的儿子罗伯尔后来和他一样做了海员,并且在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

合上书本,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本书的名字叫做《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为什么通篇的重要描写并不在女儿玛丽和儿子罗波尔身上而是格雷凡爵士、麦克少校、地理学家雅格这些人物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浏览了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从苏格兰当时的国情和国家局势来看,苏格兰人民需要为祖国去寻找一处完全属于苏格兰的移民区,让苏格兰人民获得独立和解放。一路上苏格兰人民骁勇善战、不畏艰险,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勇敢和顽强的精神正是苏格兰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原来,他们所有人都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他们是继承了格兰特精神的苏格兰人。

心中的疑问被解开,再次回忆着那一幕幕的惊险,我想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勇于克服苦难和艰难险阻的态度,这种态度应该传递给我的孩子们,我想象着他们讲着这个动人的故事,想象着他们会有怎样的的深刻体验,想象着他们也能打开书细细的品读……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4

放暑假了,终于有很多时间可以看妈妈给我买的课外书了。这两天我看的是一本科幻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主要内容是讲一位叫格兰特的船长,他曾带着他的儿女去远航,后来在一次航行中格兰特的船遇上了风浪后失去了消息。一位航海家——”邓肯号“的船长格里那凡先生,在一条鲨鱼的肚子里得到了一个漂流瓶,里面有格兰特写的信,可是信已被海水泡得不完整了。格里那凡先生决定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一起去寻找失踪的船长。

他们的航程很长,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走过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到过毛利人和印地安人的部落,见到了许多奇怪的事,还遇上了最恐怖的食人族,整整环绕了地球一周。船上的人们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这本书开始看起来挺费劲的,妈妈以为我读不下去,可我还是坚持看完了,因为我喜欢书里的人物,从勇敢的格里那凡爵士,聪明机敏的玛丽与罗伯特、像妈妈一样温柔的海伦夫人,到粗心大意的地理学家雅克·巴加内尔,每个人都很有意思,吸引我一直读下去。我要向书中这些人学习,做一件事就要有始有终。今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事情上,都要这样去要求自己,不管有多困难,都要努力地去完成。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5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不是游记是科幻:读这部书的一个感觉就是,陌生的词语太多太多。如果把这本书里的名词都能看懂,那已经是一个“专家”了。比如:

【地名】喀里多尼亚,巴塔戈尼亚,加那利群岛,一千一百童女峡,勒梅尔海峡,格里高里角等等太多太多。我都是拿着地图看小说,边看边找,也挺有意思。【动物名】犹太鱼,没角羚,骆马,大耳龈鼠,鸸鹋,虺蛇,鲁虱,雎鸡,红狼,磷虫等等。【植物名】笃耨香树,沙纳尔树,帕佳布拉法草,破斧树,滨藜,艾莫菲拉树等等。【其他】九尾猫,勒加驮,麻茶,腾薄拉尔,奔北落,跳坑,墨刻等等。

而且,这些陌生的词汇真真假假,有些词百度也查不出来,要么是作者杜撰(估计不会),要么是不同语言音译的差别(澳洲地图多是英语音译,而凡尔纳的原著可能是法语音译),要么是在历史发展中名称发生了变化。比如:大洪水里的翁比树就查不到。比如:澳洲的灾难角,百努依角,桑达斯特,肯顿,卡斯尔门,杜福湾等等地图上根本没找到。

这部书不是游记,因为作者未曾亲自走过,只是一部“读着科学文献写出来的幻想小说”,也就是“科幻”小说。所以,读这部书不能不较真,也不能太较真。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6

茨威格曾说过“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而最近,我读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书与这句话相应,让我颇受启发。书中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格莱纳旺爵士在海上行船时,从一个漂流瓶中得知一位叫格兰特的船长在海上遇难,发出的求救信息。格兰特的儿女们得知消息后,立刻一同登上了寻找船长下落的路程,最后经历重重磨难,历尽艰辛,将格兰特船长平安带回英格兰。虽然结局是美好的——全家团圆,但过程万分艰辛。那么他们是凭什么成功营救了格兰特船长的呢?是财富?是运气?是……都不是。一直在无形之中帮助他们的是坚持与勇气。他们在第一站巴塔戈尼亚时就遭遇狼群,恶劣的天气,汹涌的洪水,差点儿丧命于此。可是找了又找却没有发现任何痕迹,但他们并没有灰心放弃,而是继续前往第二站澳大利亚寻找船长。一路上,又遇到了许多困难,其惊险程度简直不输于西天取经,但是勇气与信念支撑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继续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新西兰的一个无名小岛上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格兰特船长。

这让我不禁想到暑假去新疆天池旅游的情景。记得那天去天池游玩时,室外温度接近50℃,而我们需要爬上海拔将近2千米的天山,才能到达天池。爬到一半,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汗如雨下,腿发软,头发晕。抬头一望,距离山顶还有好长的一段距离呢,内心好想放弃。这时,旁边传来一阵“加油!加油”的打气声。我扭头一看,惊呆了,呀,是一个才五六岁的小朋友,边喘着粗气,边给自己打气,看上去应该是从山脚下自己一路爬上来的。他的步伐不快,却很坚定。瞬间,我心中充满了一股力量,迈起步伐朝着山顶的方向前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最终到达了山顶,美如翡翠的天池尽收眼底,让人陶醉。我不禁感叹道:一切美丽的风景都要靠坚持和勇气才能获得。永远不要小瞧勇气的力量,它能带着你击碎困难,勇往直前,到达你想要的前方。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7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科幻作家凡尔纳写的。

里面讲述了游轮“邓肯号”的船长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航行时,偶然在鲨鱼的腹中发现了一个漂流瓶,里面分别装了英文、法文、德文由格兰特发出的三份求救信。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就亲自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去找格兰特。一路上他们非常地坚强勇敢,战胜了重重重困难。他们穿越了南美洲大草原,环绕了地球一圈,从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逆境,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父亲和另两名船员。

书中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子和女儿,虽然他们还是小孩子,但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的险境,表现出的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在恶劣的逆境面前,他们没有被打倒,而是勇敢的面对。看到了这,我就想到了自已,平时面对困难时,就轻易地放弃,不去争取。感觉是多么地惭愧啊!平时老师和爸爸妈妈也经常教育我们,一个人想战胜困难,不要看困难的大小和难易,而是看你面对困难时的那种态度,一定不可以被吓倒或低头,要坚定自已的信心,更要坚定自已的勇气。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不可以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要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已一定会成功的。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8

这几天,我读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真是一本不看你准会后悔的好书。

书中讲了一艘名叫“邓肯号”

的游轮在北海峡航行。船上的水手在捕获的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个漂流瓶,瓶中有三封信件,分别用英、法、德文书写,这是一封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于是,“邓肯号”的主人格里那凡爵士和麦克那布斯少校、海伦夫人、孟格尔船长还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玛丽小姐与罗伯特弟弟,以及一位临时登错船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一起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艰辛旅程。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绕了地球一圈,终于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和两位同样被困于荒岛的水手。

看完了这本书,我最喜欢人物有两个:一个是罗伯特弟弟,他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子。他机灵顽皮、坚定勇敢、临危不惧

虽然年纪与我们相仿,却是一个英勇的小男子汉。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他设法救出了被土著人绑架的格里那凡爵士、海伦夫人和姐姐等人,使他们免遭毒手。我还喜欢巴加内尔,这个身材高挑、额头高高的法国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像一个马戏团的小丑,其实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地理学会秘书。他十分粗心,临时上错了船,把去往美洲的“邓肯号”当做了驶向印度的“苏格提亚号”;本想学西班牙语又因粗心大意而花了六个星期学了葡萄牙语......|

格里那凡爵士的正直、见义勇为;少校的智勇双全;海伦夫人的聪明贤惠;小罗伯特的机灵勇敢。这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团结在一起,才躲避了洪水的肆虐,逃过了红狼的追击,战胜了海盗的阴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最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危机的时候要冷静;朋友之间要团结互助;做好事绝不半途而废;用宽容的心对待别人,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明白的道理。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9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书中的爱德华·格雷那万勋爵和海伦夫人以及他们的伙伴为了拯救格兰特船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邓肯号”在进行第一次航海的时候,捕获一条尾随他们的鲨鱼,从鲨鱼肚子里发现两年前的某天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格雷那万勋爵和伙伴们立即动身,去寻找格兰特船长。他们走过了非洲大草原,穿越了整个美洲大陆,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在一座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读了这本书,我被他们那种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的精神给打动了,换成自己的话,我不一定会像格雷那万勋爵他们那样坚持下来,从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一味地想着退缩,我们要勇敢面对。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以坚韧不拔的心态高挂前进的风帆,逆水行舟,就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10

有这样一本书,它写出了父亲与孩子之间深深的爱;有这样一本书,它写出了一个团队在遇难的时候的团队精神;有这样一本书,它写出了人世间的大慈大爱;有这样一本书,写出了一行人不辞万难,为两个孩子,千里迢迢寻找他们的父亲……

这本书就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本书讲述了个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在一次与妻子出海游玩的时候,从一条鲨鱼的腹中发现了一封格兰特船长发出的求救信,他想寻求政府的帮助,却遭到拒绝。

最后,爵士决定自己组织几个人,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孩子们,通过这封求救信寻找遇难的格兰特船长。在漫长的的探险之旅中,他们遇到过火山喷发、地震、干渴、暴雨、洪水、雷火、被狼群攻击、鳄鱼包围,甚至差点被土人吃掉!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终于找到了流落荒岛的船长。

这本书的人物刻画不仅细腻精彩,而且跌荡起伏的情节也令我感触颇深。

在爵士遭到政府的拒绝后,爵士的妻子,海伦夫人认为上帝已经把船长的命交到自己手中了,应该由自己去救助格兰特船长。读到这里我有些惊讶,因为爵士他们当时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这封信,但是,他们为了让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与他们的父亲团聚,不惜冒着危险去出海探险,为他们寻找父亲。

海伦夫人有一颗大慈大爱的心,她愿意自己经历困难,来帮助这两个孩子。海伦夫人她的那一份爱心和勇气,是可敬的。因为自己跋山涉水去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样的想法对于我来说,是我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当我读到爵士一行人被可怕的红狼群包围了,塔尔夫自告奋勇骑上马引开狼群的时候,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狼,在我从小到大的印象里都是可怕的,无情的吃人的野兽,而塔尔夫却毫不畏惧,为了保证爵士等人能活下去,他骑上了他的爱马,去引开了狼群。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别人的生,自己走上一条危险,甚至是死的路,这样舍己为人的精神令我佩服!

最后,当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经历了千难万险后与他们心心念念的父亲见面时,他们激动极了!以至于小艇还没靠边就立刻蹚水冲了过去,获救的格兰特船长非常感激爵士他们,以至于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忽断忽续了。

大家都被这动人的场面给感动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历困难后与家人团聚的场面也有许多。就在前几天,那一位位令人敬佩的援助武汉医护人员们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的场面,也让人感动的潸然泪下……

这是一个写满爱与勇敢的故事,赞美了人间的美德,读完让人心中充满温暖和力量。

格兰特船长儿女的读后感 篇11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的是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意外得到两年前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请求英国派遣船队去寻找。英国竟拒绝了他的请求。他毅然决定自行组织旅行队,亲自去完成这一事业。他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穿过南美洲的草原,横贯澳洲内地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一路上,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敢,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始终是激动着的,始终处于对故事结果的急不可待的期盼中,并且被他们的故事不断的感动着。这真是一本值得我们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并且具有收藏价值的好书。

故事的主人翁格里那凡爵士是一位地位显赫并且及其富庶的贵族院元老之一。他既慷慨又仁慈,而且他的仁慈还超过他的慷慨,因为慷慨是有限度的,而仁慈可以是无边的。这样一位贵族元老,能如此“慷慨”和“仁慈”,让我佩服,让人肃然起敬。以格里那凡为首的一行人,不论是他妩媚、热情的夫人海伦小姐,还是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船长梦格尔以及饱经风浪的老水手汤姆·奥斯丁大副,还有麦克纳布斯少校和具有渊博地理知识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都是一些热诚、勇敢、善良的人。他们的勇敢、善良、幽默、热诚以及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与恶劣环境作斗争,克服困难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我,鼓舞着我。

玛丽·格兰特小姐的弟弟小罗伯尔,他虽然只有十四岁,但是他却十分地勇敢、坚强,能吃苦,在历险游历中经历了大人们都所不能忍受的磨砺和苦难,但是他却从不叫苦,不把自己当小孩,不把自己当弱者,他的坚强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让我敬佩。

小罗伯尔的姐姐玛丽·格兰特小姐也令我十分感动。她自幼便母亲去世,父亲格兰特船长在海上遇难后,她便坚强地、毅然地担当起照顾弟弟小罗伯尔的'重任。既当爹又当妈,自己吃尽了苦头,经历了常人不可想象的艰难困苦,把全身心的爱都献给了弟弟。而那时她自己也只有十四岁。她们姐弟俩对他们父亲的那份亲情和挚爱,令人感动。多么和谐、美满让人羡慕的一家人啊!

那射中兀鹰搭救小罗伯尔的印第安人神箭手向导塔卡夫,在整个旅途中都表现出勇武、果断、沉着、忠诚、机智,重情重义,在最危险的时候能有不离不弃和舍身救人的精神——在草原上被群狼围攻时能舍己救人,在洪水肆虐之时,对自己的爱马能不离不弃。他们这一行人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可以说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在太平洋沿岸与塔卡夫分别的情景,至今在我脑海中都难以忘怀。一想起那个情景,我心里就十分难受,多么希望他们能不分离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是多么让人羡慕和感动啊!

总之读了该书,我既羡慕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又佩服他们各自的本领特长。他们有的有高超的航海知识和技术,有的有精准的枪法和射术,有的有绝妙精湛的骑术,有的有丰富、渊博的地理知识,有的有丰厚的社会经验。在羡慕与佩服他们的同时,我决心今后要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把各门功课都学好,同时还要让自己有一项特长。今后做一个既全面又专业的人才,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将来在事业上能做出一番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这个目标,从现在就开始努力学习吧!加油!

《格兰特船长儿女》读后感精选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格兰特船长儿女》读后感精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格兰特船长儿女》读后感 篇1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科幻作家凡尔纳写的。

里面讲述了游轮“邓肯号”的船长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航行时,偶然在鲨鱼的腹中发现了一个漂流瓶,里面分别装了英文、法文、德文由格兰特发出的三份求救信。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就亲自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去找格兰特。一路上他们非常地坚强勇敢,战胜了重重重困难。他们穿越了南美洲大草原,环绕了地球一圈,从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逆境,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父亲和另两名船员。

书中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子和女儿,虽然他们还是小孩子,但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的险境,表现出的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在恶劣的逆境面前,他们没有被打倒,而是勇敢的面对。看到了这,我就想到了自已,平时面对困难时,就轻易地放弃,不去争取。感觉是多么地惭愧啊!平时老师和爸爸妈妈也经常教育我们,一个人想战胜困难,不要看困难的大小和难易,而是看你面对困难时的那种态度,一定不可以被吓倒或低头,要坚定自已的信心,更要坚定自已的勇气。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不可以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要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已一定会成功的。

《格兰特船长儿女》读后感 篇2

寒假,我读了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邓肯号游船的主人哥利纳凡爵士从漂流瓶中意外得到两年前失踪的苏格兰人格兰特船长的信息,毅然决定自己亲自去寻找。他带着格兰持船长的儿女,经历了千辛万苦,以无比顽强的毅力,穿过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战用无数艰险,终于在一个孤岛上找到了格兰持船长。

阅读这本书,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一些人物栩栩如生,在我的脑海中活了起来。格兰特船长机智勇敢,需到困难冷静沉着,他分别用三种文字———英文、法文和德文写了三封求救信。提高了他的获救机率。从船长的身上,我得到如下启示,在平时应该尽可能地学习多种技能,一旦遇到困难,应该思考多种解决的办法。

哥利纳凡爵士是多么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是我捡到了那个瓶子,我可能会看也不看信的内容,直接将那几封被海水腐蚀的信扔在一边说:“这都是哪一年的事了?字迹都被泡模糊,信纸都烂了。那些人肯定早已一命归西了。不用管,不用管。”但哥利纳凡爵士却带着自己勇敢的团队,为了一个从未谋面,素不想识的人放弃一切,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

小罗伯尔和姐姐玛丽·格兰特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不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他们和成年人一样有着不屈服的意志。

最终他们用超群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救出了格兰特船长。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只有依靠机智和勇敢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和危险。我们做什么事情,不可能总是那么轻松或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有勇气,有团结精神,拿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这个故事至今被人们所传颂,让我们大家一起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吧,和书中的人物一起,与生命搏击,与毅力较量!

《格兰特船长儿女》读后感 篇3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使我获得了很多知识。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名叫哈利·格兰特的人当了苏格兰的“不列颠尼亚”号的船长,他们要去澳洲寻找大陆,可是不久失踪啦,人们当时忘记了他。但是过了两年后,一艘苏格兰的“邓肯”号发现了格兰特的求救漂流瓶,理解了错误的信息,按纸上的意思到南美洲找了,结果没有找着。不过途中遇到了一个人,叫巴加内尔,他曾多次帮助他们,他觉得应该还是在澳洲,然后又去了一趟,损失重大,还是没有找着,但随后偶然的机会找到了格兰特,大家开心极了。

我觉得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不要因为失败而放弃,而应该找到失败的原因继续向前。而且我还认为:世界上勇敢可以代替一切,不要因为风浪而退缩。

这个暑假这本书告诉我了好多,这只是一点,我希望我能多读书,这样就能懂得越多了。

《格兰特船长儿女》读后感 篇4

寒假里我打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从第一页往下看……

这真是一个惊险刺激的故事:格里那凡爵士从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个“酒瓶”,里面装着什么?看!是信!是格兰特船长发出的求救信。看完信后,机智的爵士,善良的海伦夫人,沉稳的少校,精通地理又充满智慧的巴加内尔,还有格兰特船长两个坚强的儿女:格兰特小姐和小罗伯尔,以及孟格尔船长和奥斯丁,他们一起坐上“邓肯”号,急切地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沿着南纬37度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

一次又一次面临灾害和事故,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逃脱危机,他们都有些什么表现呢?当在阿根廷的山谷遇到洪水时,他们团结奋战,相互帮助,一起游向大树避难;当在海上迷失方向时,他们临危不乱,毫不气馁,继续寻找营救格兰特船长的方位;当面对凶恶的毛利人时,他们机智勇敢,勇往直前,想尽一切办法逃离险境。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一路寻找老船长,从潘帕斯草原,到毛利人村庄,饱受艰辛,从饥肠辘辘,到被洪水围困在树上,甚至经历毛利人村庄亲眼目睹吃人的血腥场面。但是,尽管遇到了这么多的艰难,他们都一一克服了,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新西兰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当我被书中一个个人物震撼着的同时,不禁问自己,假如我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会参加这个“冒险”的旅程吗?在碰到困难时,我能保持自信,用智慧、勇气和团结的精神去解决问题吗?我不得不承认,我需要向故事的主人公学习。看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后,我更加明白了,我们做什么事情,不可能总是那么轻松或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有勇气,有团结精神,拿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格兰特船长儿女》读后感 篇5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故事是这样的:格里那凡爵士,在鲨鱼肚子里发现了一个漂流瓶,里面有三封残破的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于是,格里那凡爵士和夫人海伦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对儿女,指挥着私家豪华游轮“邓肯号”,踏上了“拯救格兰特船长”的航海历险旅程。

从欧洲的格拉斯哥出发,经过非洲,到美洲,再经过非洲,到澳洲,凡尔纳带着我们环游了世界地图。沿途经过了浩瀚的大西洋,马德拉岛,佛得角,跨过了赤道,冬至线,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又从西向东沿着南纬37度穿越智利和阿根廷,领略了科罗拉多河、潘帕斯大草原和阿根廷平原;再次进入大西洋,由哥连德角出发,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阿姆斯特丹岛。

再从袋鼠岛东部的澳洲大陆上岸,横贯澳大利亚南纬37度大陆,描述了一路的澳洲风土人情,到达新西兰。绕了地球一周,最后返回欧洲。

经历了,地震,火山,干旱,洪水,大火,风暴,沼泽,冰雹,兀鹰,狼群,鳄鱼,吃人族,阴谋等等,最终,有缘人终能相见,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