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心得。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期我参观了几家博物馆,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在这些博物馆里,我不仅仅看到了珍贵的历史遗物和展品,还收获了很多关于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启示。
首先我去了国家博物馆,这是我在国内参观的第一家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的西长安街上,是中国文化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地方。在参观博物馆前,我先了解了一些它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结构。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超过了5万平方米,展示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其中包括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文化的文物;以及古代玉器、器物、书法、绘画、民间工艺等,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展厅内,还有模型、多媒体、与观众互动等展示形式,让参观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展品背后的含义。
除了国家博物馆,我还参观了北京传统文化展览馆。这个小巧而精致的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了北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在展馆里,我看到了很多展品、模型等,包括古代建筑、传统技艺、名人故居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泰蓝,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金属雕刻工艺品,它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形态和精湛的技巧。
最后,我参观了故宫博物院。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东方文明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历朝历代的文物和珍宝,例如乾隆皇帝的《六十寿诞庆典册》、康熙皇帝的《康熙字典》、以及各种瓷器、玉器、金器等。我也进一步了解了明清宫廷的历史和文化成就,同样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总而言之,参观博物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从这些博物馆中,我不仅仅看到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还理解到了生活的历程,若干个世纪的土地所承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化身份。无论是对于历史的关注,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博物馆都提供了更多的广度和深度。我认为,这些博物馆会持续地推广文化,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公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gz85.COm小编推荐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探究历史的丰富
随着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博物馆参观。走进博物馆,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美妙而又未知的世界。它以珍奇古玩、文物古迹、文化艺术品、自然科学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是增长知识、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也让我们不断感受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作为一名学生,我每次参观博物馆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下面就让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一、博物馆开阔思维
博物馆是一个适合开阔思维和拓展眼界的场所,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真实、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历史和文化。在博物馆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形式的文物和陈列品,有的是历史悠久的器具、家居用品,有的是绘画、雕塑、书法、织锦,还有各种史实、文化文献等等。这些珍贵的展品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更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例如,我曾经去参观过北京故宫博物院。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历史的、文化的和艺术的珍品,如日本彩绘《纳兰性德词谱》、大明官服、精美的花园绘画和独特的皇家建筑风格等等。那些展品一张张地讲述着不同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历史与文化的魅力,从而拓展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认识,也让我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博物馆提供互动体验
博物馆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文化艺术的瑰宝,还可以提供各种互动体验的机会。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参观、观察、模拟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文物历史和文化背景。比如,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仿古的展示,其目的是让我们通过模拟和互动,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有巧谈者说得有趣,有慧心者闻得云深。”在故宫博物院中,我们可以去参观“江南造园艺术展”,这里有一张羊皮地图,以及新安江瓷砖图解、中堂寿桃园等等,我们可以尝试切身体验到崇明泥人、昆曲表演、茶道品鉴等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时期的文化和生活,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类历史的文化和艺术。而这些互动体验不仅让我们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更让我们体验到了黄唐都、金陵市井等等的传统气息,从而增长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感悟。
三、博物馆需要尊重与保护
如今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我们也需要在参观过程中保持敬畏、爱护和保护的态度。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博物馆的规定,还应该爱护、保护展品和文物。因为文物、历史遗产等珍贵的东西都是需要人类共同保护和珍视的,在博物馆的此岸之境,我们既可以参观文物珍宝的魅力,也需要尊重和保护文物珍品的宝贵资产。
例如,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需要遵守规定,如不攀爬、不摸、不靠近展品,不能用闪光灯拍照等等。这些规定的制定都是为了保护展品,避免文物受到损坏和危害。同时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积极善待这些展品,让它们更好地保存下来,为后代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总之,博物馆是一片文化的海洋,是我们深入了解历史、探究文化和丰富内心感受的重要场所。每次参观博物馆,我们都可以从中收获不一样的知识和感悟,每一件展品都让我们更了解历史、人类的文化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希望我们在参观博物馆时,能够保持敬畏、尊重与欣赏之心,真正地享受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同时也更加珍视我们所拥有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
你是否在苦恼怎么写好心得体会?当我们获得了新的体会和启发时,把这些经验启迪记录下来后就能成为一篇非常不错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实习或工作中经历的一种反思,您可能需要《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是由编辑为您整理,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1)
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竟然有同学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喊着茄子拍照留念,难道那些同学就没有感到不协调吗?在象征国耻的历史博物馆前留下那么灿烂的笑容当作纪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说:同学,20岁了就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吧,期望这样的闹剧不好再重演了
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刚进入博物馆内,我就被馆内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看着眼前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9月18日晚上10时许,日军自己炸毁了沈阳郊区柳条附近的一段铁路,诬指是中国人破坏的,于是日本军队开始炮轰东北军驻地大营以及兵工厂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也向各处进攻,由于中国军队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演讲中还继续说:此刻务必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抗强权,以和平对野蛮………。由于不抵抗政策,仅仅3个多月,美丽富饶的东北之省就全部沦陷了,东北人们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累累白骨鉴证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后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头发梳得干净整洁,戴着眼镜,看上去年轻精干的中国检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语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发问:你可承认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前曾持有作战计划……应对超多的事实材料,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对坂征坦征四郎处以绞刑,对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债,这只但是算上是偿还了一滴而已。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这天,日本首相竟然公开参拜巾帼神社,难道他不认为这个参拜太耻辱,甚至破坏了中日友好关联吗?我认为他务必向中国13亿人们道歉………
我认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导致这场杯具的重要原因,我坚信日益强大的中国能够和这样的杯具说再见了,我也会祈祷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2)
星期一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坐车到伊犁州博物馆参观。那里的展品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参观以后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从学校乘车到博物馆的途中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我们走进博物馆,不禁惊呆了,在展览柜前,我们看到了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不少草原文物精品,比如大型的草原青铜器、鹿石,以及草原石人、铜币等。听馆内讲解员介绍,这里的一些文物珍品还参加过国外展览。
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又看见了展示有旧石器、细石器、青铜器、骨器、陶器以及锄耕农具等珍贵文物,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见识了伊犁州的地貌沙盘。在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下我们还了解到了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的手工艺品、哈萨克族的饮食、哈萨克族的服饰、哈萨克族的毡房等。
最后,属于自由活动,我们来到博物馆三楼,发现了一个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的地震仪。大家还做了测试,震动哪个方向的龙头,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就会吐出来。通过大屏幕中讲的防震知识,我知道了,如果其中一个方向的龙口中吐珠,就预示着那个方向会发生地震了,这应该就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太神奇了!
最后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希望下次还能来这里参观。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3)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是黑龙江省内地(市)级最大、设施较为完备的博物馆之一。馆内收集馆藏文物5252件,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104件。大部分藏品是新石器时代细石器生产工具及细石器文化独有的复合工具。这里上演着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和认识。
参观一层大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些领导到我市考察的照片。可以看出我市的科技发展;第二、三层是一些历史文物:有化石、有古代人用过的兵器、凳子、手榴弹壳、过去人的药店、穿过的鞋……可以看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坚强。
原始人类真的很聪明。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发现敲击石块有时会迸出火花,钻木、锯木、刮木时木头会发热,甚至产生烟火。这些现象重复无数次,他们便逐渐受到启示,懂得了摩擦和起火的因果关系,从而发明了摩擦取火的技术。
参观博物馆,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如果没有古代人民的汗水,如果没有古代人民流的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希望多有机会去参观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历史发展的车轮在不断变化,博物馆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保护好历史文物,不让它们遭到破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看到我们社会的发展。我还想到博物馆去做一次志愿者,为没来过博物馆的同学们讲解历史,告诉他们要保护文物,让历史永远都不消失。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4)
二年级张铭瑞。今天是11月16日,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校小记者团参观了东平县博物馆!去的同学很多,心情都无比的激动。
走进博物馆我就被奇形怪状的展物吸引了,有古代的钱币,宝剑和各种青铜器,还有野人在原始时代生活的样子,很逼真!老师说他们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真的很了不起啊。
我今天很开心,在博物馆收获了很多知识,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讲给妹妹听!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5)
为了弥补我因当时年龄小而未能前往世博会参展的遗憾,也为了满足我对世博会的兴趣与莫大的好奇心,我在8月11日那天前往位于浦江西岸的世博会博物馆。
我用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看遍了所有展区,总体令我感受到极大的震撼,也学到了很多。现在我就总结一下我的收获与观点。
世博会最重要的一点是反映科技与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可以结合普遍的社会问题,呼吁世界共同关注问题、解决问题。首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英国志在展示工业革命后本国的发达工业品,其卓越成果普惠了教育、农业及多种传统行业。此后的几届世博会,“机械”成为关键词,各国将本国的优秀工业产品带往世博会,满足了人们对于现代工业的好奇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工业来往。“它们发出的震耳欲聋的隆隆声正是进步和发展之声”,在那个民用工业与军用工业迅速发展的年代,诞生了许多新的科技产品:用于代替马车的电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众多农业机器。
但世界并非一成不变,世博会的主题经常会发生变化。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苏两国为首的冷战开始。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口号是“太空时代的人类”,那届世博会顾名思义,美国意在展现自己在太空探索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与巨大突破,同时对苏联进行反击,这反映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之激烈。而那一届世博会,苏联并未参加……
世博会这个大型盛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世界格局的改变,时常在更新着它所包含的理念与表现方式,如何从过去汲取经验,又如何展望未来,这是世博会带给人类与世界的瑰宝,也是它最核心的价值。
抛开世界,让我们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视角来看待世博会,我们会发现,世博会是一个充满友好氛围的大型展览,人们有机会体验最新科技,还有很多娱乐设施可供人们玩耍。但更多的,世博会真正给当地人带来的,可能是未来的蓝图与城市的改变,这些城市伴随着世博会的筹备进行了优化与新建。譬如1970年大阪世博会,大阪为了解决人口稠密的问题,在世博园区与大阪市区间规划并建起了一块人造居民区——吹田市。其设计理念集绿地、紧凑住宅区与往返城市的交通设施于一体,机场也得到了扩建。同时,连接东京的特快铁路也修葺完毕。上海世博会也有类似的例子:世博专线在世博会闭幕后成为了轨交13号线的区间。
我用世博会博物馆中的两句话,来作为本文感悟部分的结束语:“世博会孕育的文化精神将是不朽的”;“世博会的故事会经久流传”。
其实还有很多是我在博物馆中学到但未能跟大家一一介绍的。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世博会,一定要去博物馆实地考察。无论是各界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还是馆内的众多藏品或是模型,都会让你感到震撼。甚至各场馆的bgm,都是那么地自然、恰到好处。当我看完关于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影像资料,眼里泛起了泪花,我也不知道彼时的我是什么情感。
总之,眼见为实。欢迎去到,世博盛宴。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6)
在北京住惯的我,来到苏州学习生活,感觉一切那么新鲜。紧张的学习之余,我十分喜欢到苏州各处游玩。
前几天,我和姥姥参观了苏州革命博物馆。拾级而上,“苏州革命博物馆”几个金色的大字闪闪发光,令人肃然起敬。沿着参观路线的指引,我参观了序厅、“近代苏州社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六个展厅。这里真实记载了苏州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留下了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艰难曲折革命斗争的串串脚印,歌颂了苏州人民为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丰功伟绩。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活跃在江南,看着展柜中简陋的武器,再看到缴获的日军的战刀,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看到老百姓纷纷捐出的布鞋、棉衣和写有“杀尽倭奴”字样的报纸……想到去过的沙家浜,眼前仿佛看到日军陷在人民的海洋战中,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展厅的一块课桌面大小、黑黝黝的钢板,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是什么呢?带着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介绍,原来这是渡船钢板,“1949年4月下旬,军人在渡长江的战斗中,为了保护艄公,在渡船艄公的前方安放钢板,用来阻挡敌人的子弹。”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一块生命之板呀。军人一心为老百姓,钢板上那么多窟窿眼,足见敌人的火力多么强,战斗多么激烈呀,可他们找了一块钢板挡在艄公前面,而不挡在自己的面前。而当时艄公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帮助士兵顺利渡过了长江,同样了不起。他们互帮互助,顺利渡过长江,把天堑变通途,把不可能变可能。一件件真实的物品、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咱们的党与群众,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体现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夕阳西沉,我和姥姥走出革命博物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不禁喜爱上了这座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我想趁着到苏州后的第一个暑假,再好好领略这座魅力城市的迷人风采。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7)
西安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里面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碑林博物馆则更加有名。碑林博物馆内有许多书法佳作,正因如此,我们专门参观了碑林博物馆。
刚进入碑林博物馆,就见一座看上去十分宏伟壮观的房子矗立在眼前。上面写着“碑林”两个金色的大字。门口立着两个八九米高的大碑。果然这碑林里的好东西还是多呀。只见那碑上刻着许多宏伟大气、端庄雍容的隶书,只有唐玄宗才能写得这么漂亮的开元体了。走进碑林博物馆内部,一进门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只见的展览室里每个方位都陈列着密密麻麻的石碑,置身其中好像真的在森林之中。这些碑上大都刻着左传、春秋等典籍。全部都由正楷写成,看上去十分正规,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穿过这密密麻麻的碑海,我们很快就来到第二展览室。这个展览室的好东西可就多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看上去龙飞凤舞的诗碑。碑上的草书如龙蛇游走,腾云驾雾,气势非凡。与MAO的书法作品极为相似。尤其是那个“飘”字,十分轻灵又流露出,好像真得要随风飘走一般。但每个笔画却又显得那么有劲儿。一看下面的解释,“呀!”这可是一幅名家珍品,乃是怀素的《千字文》。一手草书写得令人拍手叫好。目光向别处寻去,竟又是一幅草书佳作。这字相比怀素写得更加狂放,筋骨俱到,龙飞凤舞。最后三个楷书落款却看得清楚,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张旭书。这原来就是“草圣”的大手笔了。
再往后走,欧阳询、智勇等人的大作一一呈现在眼前。忽然,见到了一个上面端端正正写着正楷的石碑。它吸引我,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字都写得十分宽大、四四方方,每笔看上去都有千斤之力,但却又显得极有弹性。书法造诣能达到如此的,再加上观察他的字形,我立刻猜到了他是谁。原来正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怪不得这字显得一身正气。而此碑正是颜真卿一生中的最后一篇作品《颜氏家庙碑》。这个碑旁边的就是颜真卿年轻时的传世佳作《多宝塔碑》。此碑看上去字形比《颜氏家庙碑》小了一些,看上去写得规规矩矩,但也不失其神韵风采。后面,则是颜真卿又一传世名作,名曰《勤礼碑》。此碑上的字可谓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力透纸背、遒劲有力、开阔壮观,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旁边颜真卿的“竞争对手”柳公权所书的《玄秘塔碑》也赫然在列。它与《多宝塔碑》互相对望,好像在比谁更具神韵,笔法更老道。而最令我惊讶的是一个看上去十分高大的石碑,它是我们赵家皇帝宋徽宗的手笔。一首瘦金体无人能敌,风采依旧。
越往后看,越令人惊讶,黄庭坚、赵孟頫、苏东坡等这些名家的作品令人应接不暇。再到后来,我们还欣赏了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佳作。最令我惊喜的是我看到了拓印字帖的全过程。拓印必须得要高手来执行,这可是个技术活,弄不好反而浪费了一幅作品。只见师傅手持一个类似锤头的东西,用布包着,涂上墨水,把宣纸贴在石碑上使之显出石碑上的字。再把沾满墨水的“锤头”往宣纸上涂抹,涂匀之后,用电扇吹干。一幅珍贵的字帖就出世了。
西安碑林真不愧是学习书法,修养身心、陶冶性情的好地方!
参观博物馆心得收藏7篇
生活是充满着温暖的,我们会因一些事情产生新的理解或感触而进行反思,此时我们可能会想把自己的所想写成一篇心得。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你是否在苦恼怎么写好心得体会?以下是由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1
今天是1月6日,我们三六班全体同学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自然博物馆。
到了自然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了二层的展厅。展厅里有逼真的动物模型、绿色的‘植物世界’、动物奥妙、神奇的非洲,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动物的模型,逼真的猎豹、犀牛、长颈鹿……进去的时候,那些大型动物差点儿把我吓一跳。
随后,我们来到了地下一层,地下一层有一个恐龙公园和水生生物馆,我最喜欢的是恐龙公园。虽然里面的龙都是模型,按理说它应该是不会动的,但里面不知装了什么东西,那些龙时而动,时而不动,真像活了一样。
最后,我们到了一层,一层的馆都跟动物有关,有无脊椎的、有爬行的、还有哺乳的,而且,我们还看见了恐龙的化石呢!那些骨头不知是真是假,反正都用支架支着,免得掉下来。虽然没有太多时间看名字,但那些骨头还是给了我不少乐趣。
这次参观不仅仅带给我乐趣,还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2
武汉是一个人历史悠久的城市。暑假,妈妈带我坐飞机去了这个古老的城市。一下飞机,还没来得及坐一下酒店的床,我们就马不停蹄去了湖北省博物馆,
一下出租车,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屹立在我的眼前,好大的博物馆啊!一走近博物馆一楼,古人用的剑、茅、戟……还有古代军人的铠甲、头盔陈列在各个角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古代的战场。
最光彩夺目的无疑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顾名思义,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小国越国国君勾践的剑。走近一看,这把青铜剑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可却仍然不损当年的威风。走近仔细观察,整把剑比大厅的剑都要长,把手之上镶嵌着蓝色宝石,十分耀眼,美轮美奂。
看着这把剑在橱窗里的灯光下闪闪发光,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越王勾践紧握着这把青铜剑,一马当先,率领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展开激烈的战斗。只见他杀入敌阵,运剑如飞,手中的青铜剑顿时削铁如泥,只要寒光一闪,一个敌军就轰然倒地,那是何等威风呀!
除了越王勾践剑,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展览品!有古代的、有民国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那南昌起义时用的大炮和我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越王勾践到抗日英雄,我在湖北省博物馆深受历史的洗礼!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3
今天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今天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节日——春游。也是我小学生涯最后一次的春游,所以今天非常重要,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中国茶叶博物馆,刚下车,就闻到一股茶香。路旁都是一排排的茶树,苍翠欲滴,真使人心旷神怡。
我进了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个硕大的字——“茶”的石碑,水在石碑上“哗,哗”的流,让人立刻进入了幻想,多美啊!接着,我们进入了展厅。我们先走进了茶史厅,这里各种各样古代精致的茶具,还知道了许多关于茶的介绍,我们还在这里玩有奖竞猜活动,可惜我没得奖。之后,导游告诉我们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使我感到莫大的自豪。
然后,我们又来到茶萃厅,这里陈列了好多茶叶,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还知道了茶总体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如花茶、紧压茶等。最有趣的是紧压茶,紧压茶是用许多干茶压成的各种形状制成,可以存放长时间。我都忍不住摸一摸。
后来,我们又参加了茶事厅、茶缘厅、茶具厅、茶俗厅这四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的特点,让人看了还想再看一遍。
我们休息下来,我和同学去了茶园,看见有人在采茶叶,我们也要求加入,这样,我就当了一回小茶农。老茶农告诉我采茶叶要采“两叶一芯”的茶叶才行,叶要大,淡绿色才是最好。老茶农让我亲自尝试摘,还说我摘得好。我采了一大把茶叶,虽然有点累,但是看眼前的收获心里还是甜甜的。
今天我不但看到了许多中国茶叶传统文化,而且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了更多亲身体会,还当了一回茶农,这次春游可畏是满载而归啊!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4
开学典礼上,我参观了自然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很多东西。
我走进了一个学习的世界。里面有地球的生命,有昆虫,还有蝴蝶。有很多很多的动物。动物有两类:一类是生活在水里,一类是生活在陆地上。
三楼有很多东西,比一楼和二楼还要多,让我感受到了学习是多么有趣。
二楼让我感到很好奇。我走着走着,进入了一个门。发现了人类史前时代的动物,最早出现的是猛犸象。猛犸象灭绝后,是鱼类。随后进化到鱼一样的蜥蜴,然后慢慢地变成了人。
一楼让我看到了国宝。在海里面的国宝——珊瑚。最值钱的是红珊瑚。我看到了玻璃盒内的小鱼和飘来飘去的活的珊瑚。我还看到了一种虫子。这些虫子每天吃掉大量的珊瑚,人类每天也摘掉了大量的珊瑚。珊瑚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我很喜欢这里。我很希望带爸爸一起看。我非常喜欢自然博物馆。我第一次来这里,我很开心。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5
寒假中,我去参观了香港历史博物馆。在馆内,我在设有“香港故事”常设展的展厅内,看到了香港在清末时代被英军占领,昏庸无能的道光皇帝与英军签下了不公平的《南京条约》。后来,想干沟被日本占领了三年零八个月。还看到了香港被占领和回归的影片。
在另一个“河南夏、商、周文化展”中,我看到夏、商、周时代的玉佩、头饰、蒸煮用具、各国的钱币……还在馆内的“互动游戏区”将古人的动物动物纹饰品绘在《教育小册子》上。
通过这次参观,对于茫茫宇宙来说,人活一生犹如“沧海一粟”,对于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来说,也不过是“弹指的一瞬间”正因为历史是活生生的一面镜子——可以给我们借鉴;一本好书——可以给我们知识;一座舞台——我们的前辈都在这块土地上演过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6
今天下午一点,我们学校三年级全体师生一起去参观了位于吴淞的海军博物馆。
行了一刻钟,我们到达了海军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一排导弹和大炮,让大家惊讶不已,很快解说员阿姨把我们领到第一个馆“古代航海历史陈列馆”。一到展厅,许多同学就激动得一头冲了进去。围着这个又看那个。只见许多人围住了一个陈列品,这是一个古代楼船的模型。我发现这船分好几层,十分精致。接下来我们又去了贝壳馆~不知不觉下午的参观结束了,通过这次短暂的参观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参观博物馆心得 篇7
星期一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坐车到伊犁州博物馆参观。那里的展品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参观以后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从学校乘车到博物馆的途中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我们走进博物馆,不禁惊呆了,在展览柜前,我们看到了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中有不少草原文物精品,比如大型的草原青铜器、鹿石,以及草原石人、铜币等。听馆内讲解员介绍,这里的一些文物珍品还参加过国外展览。
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又看见了展示有旧石器、细石器、青铜器、骨器、陶器以及锄耕农具等珍贵文物,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见识了伊犁州的地貌沙盘。在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下我们还了解到了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的手工艺品、哈萨克族的饮食、哈萨克族的服饰、哈萨克族的毡房等。
最后,属于自由活动,我们来到博物馆三楼,发现了一个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的地震仪。大家还做了测试,震动哪个方向的龙头,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就会吐出来。通过大屏幕中讲的防震知识,我知道了,如果其中一个方向的龙口中吐珠,就预示着那个方向会发生地震了,这应该就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太神奇了!
最后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希望下次还能来这里参观。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集锦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集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1)
12月6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分院计算机系学生党支部,网络系学生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孙恬恬老师和林晓影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前往温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学生党员们参观了温州博物馆的历史厅、工艺馆、陶瓷馆、书画馆、自然馆等几个展厅。在参观过程中,党员们了解了"温州人"五千年历史足迹,体会到了温州人勤劳务实、百折不挠的.开拓创新精神。
温州博物馆经数代人艰辛努力,通过考古发掘、接收拨交、接受捐赠、征集收购等方式,为我市收集保藏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的馆藏不但时间跨度上下几千年、种类比较齐全,而且具有两宋文物突出的特点。
参加此次温州市博物馆之行的学生党员们表示,"作为党员,参加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活动本身是对我们自己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2)
凉风习习,清晨的空气清新而舒畅。4月的一个上午,我和几个同学一同参观了位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坐落在雄伟的_广场东侧,是原历史博物馆向四周扩建后重新命名的。我站在国家博物馆的门前,一种宏伟、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与整个_广场周围的建筑和谐辉映着,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
走进国家博物馆,一进门的中国通史雕塑还是挺让人震撼的,或者说古代中国的辉煌会瞬间吸引人的眼球。四大发明、后母戊鼎、兵马俑、九层楼,古代中国的科技、力量、灿烂的艺术就如同那优美的飞天一样让人神往,对比近代的痛苦和艰辛才会更觉得重新崛起的路的不易,虽然这条路上满布荆棘,但是总还是希望他的是最终通向光明的。
首先参观的便是复兴之路主题馆。国家博物馆于国庆六十周年前夕开放,展出“复兴之路”大型图片、雕塑展览,结合声光电,借助珍贵历史文物,向人们阐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才真正走向独立,改革开放走向世界,成为大国、强国。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在《复兴之路》展览中,认真观看每一个阶段的陈列,认真阅读展览中流动的沉重而恢弘的历史。我仔细阅读着每一件珍贵文物背后的含义,仔细聆听着每一个讲解背后的深远意义。从鸦片战争到党的成立,从党的成立,到_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到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筚路蓝缕,终于取得现在的伟大的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复兴的伟大、艰苦而豪迈的过程。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前无古人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是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正如哥德所言:“民族的生命,正在与蓬勃的创造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更应有创造精神。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3)
今天,风和日丽。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车去参观永安博物馆,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大红色的门,门上有很多的铆钉,在往上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文庙”二字。左边贴着历届高考金榜题名名单,光荣榜单上的名字分别来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学子,看着光荣榜单上的名字,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我必须时刻记住自己的学习任务,努力刻苦学习,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队员。
紧接着,跨入门内,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特别有古代韵味。一座小石桥,桥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鱼儿在池塘里愉快的游着。我想他们和我一样,为在能够在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地方而喜悦。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厅和大成殿。展列着永安历史文物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透过玻璃制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放着抗战时期的武器、钱币、生活用品、瓷器书籍等等。在殿中,还放着一台水轮发电机和手摇踏板印刷机,虽然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没有了昔日模样,但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价值。
但最令我觉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战争时期留下来的武器,看着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战英雄们拿着这些武器保家卫国,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得以解放,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人民才有了现在的辛福生活,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在学校里安心地学着知识。谢谢抗战的英雄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今日的永安博物馆之旅,我们带着永安的历史,满载而归。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对于博物馆,我自认为看得比较多了,可今天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馆,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处复制的地道战的场景,大伙都高兴地前去体验,呵呵,从狭窄的洞口钻出来,居然是一个衣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实际创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敌人包围村庄或进驻村庄时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激昂的游击队队歌。快看,“海娃送鸡毛信,那是我们学过的课文。”我高兴地指着墙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诉妈妈。妈妈说:“这些少年儿童都是当时的抗日英雄,你们要好好学习他们。”墙上的周恩来愤笔急书的题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当时皖南事变的真相。
在正面战场馆前面,门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哀兵”,是一位国军战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胜”。我想,这里用“哀兵”来形容当时面对野蛮日军侵略的国军将士,将奋起反击,必将打败侵略者,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吧。
当导游告诉:“抗战中,伪军有118万时”时,这让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当汉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况背叛的是一个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战进行之中,出了百万人的汉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韩,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让我们牢记历史,千万别忘了切肤之痛。
我们步行了几座博物馆,天色已暗了,我的脚已经走得很痛了,但还有几个馆还没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同学们,大家起来,一起担负天下的兴旺吧!”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4)
秋高气爽的十一月,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了科技馆。那天下午,我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待进入展厅的兴奋时刻。
我在科技博物馆里看了看。我分不清方向。我就像一只蜜蜂,到处吸收科学的花蜜。我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大多数科技博物馆都是实际操作的部分,而不是图书馆。”纸总是浅的。我绝对知道我必须练习这件事。”所以我在游戏中学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科学的道理。
那天,在参观了科技博物馆后,我意识到科学的力量是神奇的,科学充满了各个角落和领域;科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幸福。我们应该学习,接触科学,理解科学,成为新世纪.领先人。
当我们第一次进入科技博物馆的大门时,我们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科技博物馆很大,里面有很多奇怪的东西,当然,最吸引我的是“屏幕投影”。他是半圆形的。虽然他看起来不大,但当他进去的`时候,他知道里面至少有40个人。在里面,球幕投影会放什么电影成了热门话题,大家都在谈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周围都亮了起来,整个球幕呈现出浩瀚的宇宙,星空向我们铺平了道路。它是如此的神秘和美丽,以至于我们都陶醉在这段时间里。过了一会儿,投影结束了,大家一出球幕,就忍不住去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科技博物馆里的东西真的无穷无尽,无数,累了,只是想休息,被附近的机器人吸引,机器人在跳舞,我在想机器人是如何移动的?它也可以做很多困难的动作,最后机器人跳舞了它的舞蹈,我仍然不明白原则,只能失望地离开。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5)
去年开始陕博的门票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规定的开馆时间来参观。门票免费的政策,不光节省了外地游客的费用,提高了陕西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同时更提高了本地居民参观的热情,从而使得每一个市民都可以见证三秦大地的辉煌历史。
办理好门票,我顺着喷泉径直走入陕博的大门,来到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展览馆面前。从门口的介绍词得知,陕博的展览馆展出面积5051.64平方米,展线长1247米,分三个展厅,集中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
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
第三单元——《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
第四单元——《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
第五单元——《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
第六单元——《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三个小时转眼间过去,陕博也快到闭馆的时间了。虽然这么匆匆一转,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觉就像时空穿梭一样,领略到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发展变迁。正如陕博门票上的宣传语一样“给我一天时间,还你一万年历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西安又作为十三朝古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遗产。我为古人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而惊叹,惊叹古人们在各个领域里的智慧和成果,也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久负盛名的古城而感到自豪。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6)
暑假期间,爸爸带我去中国科技馆,我很激动。
8月4日凌晨,我们乘公共汽车来到科技馆。科技博物馆展示了许多科技产品,包括回收卫星回收舱、现代家庭风格的计算机操作、空气动力机器人音乐指挥、舞蹈机器人等,还有许多科学实验可以自己操作:如球碰撞、钉床、隐形、防弹衣、隐形飞机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机器人舞台、指挥机器人和骑自行车钢丝。
能指挥的'音乐机器人全身都是透明的。会说话,能指挥下面的小机器人独奏和合奏,它指挥什么,什么乐器会发出甜美的声音。音乐停止后,它会自我介绍,它说它不需要电,只用空气作为动力。
机器人舞台上有两个机器人。他们每隔一段时间表演一次。他们开始做健身操,然后表演独特的技能。一个机器人会有太极剑,另一个会转动陀螺仪,把高速陀螺仪放在剑锋上,不会掉下来。
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骑自行车走钢丝。我的身高刚好够,我可以骑。骑在上面,一开始不怕。当我骑到钢丝中央时,我总是觉得我想摔倒。后来,我没有看下面,最后骑了过去。为什么自行车不会掉在细钢丝上?那是因为自行车下面挂着一个重物。
我真的很想玩足够的东西,但时间是不允许的。我不情愿地离开了中国科技博物馆。我想如果我明年暑假来北京,我会去科技博物馆看看。科技博物馆真的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地方!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篇7)
星期四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博物馆去参观。我们在路上行走了二十分钟,便到达了地。
站在博物馆前,发现博物馆的样子像一顶帽子,又似一个粮仓。随着队伍我走进了博物馆,我先看到地底下有许多小人、船、房子……它们个个栩栩如生,让我跨越时间的长河,回到了古代听解员的一番讲解我才知到太仓原本是皇家的粮仓,在古代打仗是来储存食。
令我印象最深的在其它几楼,第一楼我们是站在一条船上参观了全景,里面讲了在当时我们太仓的粮食要运到北京,为了当时的海运竟然选了两名海盗来管理。我想肯定是因为在当时没有什么海路的人才,而他们对海路又很熟悉只好选他们来管。之后我们又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到了第三层。突然,解说员要选四名学生,我看了旁边才知道原来是选他们去按三D影片的按钮,虽然我刚才也举了,但还是没被选中。看完这个影片后,我知道了在那个时候人们没有打谷机,都用一个木盒子在一个面是空没有的,用手抓了一把稻谷用力的在那个盒子上甩,谷子就掉在木盒子里了,之后还要经过晒麦等好多工程,才能为粮食可想而知,一粒粮食得来是多么地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接着我们看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图,才明白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而他们都一一克服了。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对太仓的历史又有了很多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自豪感,我要为太仓明天的美丽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