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读后感10篇

《中国震撼》读后感10篇。

阅读一本好书后,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这本书让很多人心情复杂。那么,如何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呢?不要错过“《中国震撼》读后感”这篇文章,它会给你带来不少启示。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结束了革命与狂飙的年代,走上了理性与和平的全新道路,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历史,不胜唏嘘,历史的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前人的努力与局限,经验与教训,如今都已经成为一笔历史的财富,让人深深的回味。

最近读了张维为写的《中国震撼》这本书,写的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何运用大国的韬略和智慧、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丰富的传统、如何在前行的道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改变,以独特的观察力和理性的分析,丰富和诠释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通过本书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其有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都是作者对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崛起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其中高铁的出现可谓是体现了中国发展模式背后的基本思路,书中也专门提到了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的种种联系。高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在中国逐步推广并且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及热烈讨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是建设高铁的指导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先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通过谈判让世界四大公司转让部分高铁技术,然后组织自己十多万的科研人员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整合、创新,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这也是中国模式的战略思路: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发挥自己优势;在对别人之长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标准的超越,并最终影响世界。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率就相对变大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缺、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各种不良现象如城乡差距、腐败问题、房价问题等也一直存在,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组织,那么想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多做事都是不可想象的,想要保稳定、促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年,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成了世界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依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不自信,特别是谈到中国的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时会显得尤为突出,觉得还是“西方的月亮更圆”。但是书中却客观的给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西方国家的制度是有一些优点,但是却并不像他们所标榜的那么好,所谓的民主其实也是少部分人,那些选民的民主,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注重民意,为生民立命,为人民服务。而且一种制度并不是看好不好,而是适不适合,照搬西方制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欧一些国家和印度,对比一下他们现在的情况就很明了了。自然,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而且,现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国家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改革,制定规范法律等解决这些问题,环境污染在逐步治理,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反腐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短时间可能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未来一定是会实现的。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一个从事教育的育人工作者,要大力发扬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好份内的工作,为幼儿教育的的发展升级献计献策,为九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国的崛起努力奋斗。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2

省委书记罗志军的推荐,使我有机会看到了张维为的新作《中国震撼》。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崛起,中国崛起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印度、东欧国家、东亚国家在经济、民主等上分析,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及价值观。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可能我们感受不深,甚至我们怀疑是否是媒体的误导,让人民沉醉在虚幻的海市蜃楼。数字是真实的,20xx年,我国的GDP超越了日本,也许有人说,我们的人均还在世界排名的多少名之后,这也是事实。但我国的GDP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高速增长,这也是事实。就城市对比,我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其新、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在世界上引以自豪的建设,比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任何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肯定中国的巨大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正为全体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源于她独特的文化、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源于她的悠久历史、语言,她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是推动这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她是仅存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她能够历经劫难而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与她的文化密不可分,她强调和谐、她重视家庭、家族,每一次外敌的入侵,不是她文明的消失,而是文明的包容与再生。她广阔的地域,东方日出西方雨,她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资源,保证她的发展需要,也使任何一个入侵者无法将她彻底消灭。人口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包袱,巨大的人口基数将使任何发展的平均数缩小,换个角度,人口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论外面风云变幻,中国自身的需要都可以消化一切生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最正确的选择,这条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作者到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也曾经担任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广博的阅历和深邃的眼界,使他有机会、有能力将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进行对比研究。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近年来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亮眼的国家。印度的领导人、舆论都在讲要超越中国,西方世界也越来越看好印度,其重要原因是印度的民主制度。印度究竟如何?作者从直观视角,既看到了这些年印度软件产业、医药产业的较快发展,也指出了印度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的种姓差别、政治制度的软弱、家族化等问题,印度与中国的差别不是一、二年,差别是明显的,民主的印度不能解决印度的发展。

东欧巨变以后,民主同样没有使她们与西方坐在同一条凳上,她们是欧洲的二等公民,民主化以来,这些国家有的分裂了,有的经历了战争,民主没有带来玫瑰,是斗争、是痛苦、是经济下降、是生活困难,一句话,没有他们想象的美好。

东亚是我们的周边国家,许多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在不同时期走上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菲律宾有了近百年历史,日本在二战后也走上了这条路,韩国、台湾地区在经济现代化以后也走上了西方民主之路,事实证明,民主没有消灭腐败,民主只是政客斗争的工具,政客们将精力用在了如何赢得选举,而不是如何治理好国家。

中国要有自信、要有信心,我们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尽管这条路还有艰难险阻,我们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但我们要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我们要与世界接轨,但我们发展了,作为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发展了,世界也应该与我们正确的标准、经验、做法接轨。世界上决不是只有一条发展道路,只有一个价值标准,我们要探索,西方也应该探索。

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中国理念对世界的可能影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3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4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5

“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谈到“崛起”,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另外一个词“衰落”,那么中国的衰落源于“何时”、“何故”呢?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衰落是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开始的;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样是发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可见,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近代中国衰落的本质是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落后,更深一步挖掘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

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步伐: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出口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腾飞是中国崛起所被世人所关注的,然而我们在建国至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崛起,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发展的惊人速度又隐含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我们从中国发展道路上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震撼中国一书提及了几个中国崛起的特有关键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良政善治”、“选贤任能”、“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等。结合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崛起是否真正有效地兼容了这些要素。首先来看“实事求是”,毛泽东把这个理念定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思想精髓,邓小平也讲其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关键点,即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检验的标准应该为国家的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但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国家政策往往都趋向了少数集体的利益,使得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发展中又越少了“实事求是”的另一个方面即“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时刻坚持三个原则,即政府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按照群众的意见来决定政府的方针和政策;根据群众的意见来检验政府的对错与得失。而要做到这些,靠的就是感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我党与时俱进应该时刻坚持的古训与内在动力源泉!再谈“民生为大”,中国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箴言,这也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的确我们在改善民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若把民生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上来看,当中的不足和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先列出几个数据:三峡项目总投资2000亿;世博会直接间接投资近4000亿;背景奥运会直接间接投资近1。5万亿;高铁总投资近1。8万亿。这些中国崛起中的重大活动、项目的耗资之巨大,很难让我们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有一个明确而公平的交代。确实,我们在民生工作中的还要注意很多问题:1、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2、物价上涨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3、矛盾十分激化的住房问题;4、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5、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等等。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表现和其说法的体现在哪?最简单的一个句话,即为“经济的腾飞与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但我们自己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仅仅看经济因素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一味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社会法制、道德、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是会存在很大的隐患的,这种隐患如同慢性毒药,虽然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矛盾,但是却伤害了国家发展的根本,会让我国的崛起没后劲、无可持续性,甚至产生诸多恶性循环的负面社会效应。再看“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体现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购买力;这恰恰反应出中国发展中的畸形模式所带来的严重贫富差距。当然城乡差距加大、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应该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社会大背景下的浮躁风气亦无所不在,高速低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校的学术造假与行政官僚主义、比“豆腐渣工程”更可怕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和社会诸多不安因素。我们应该警惕了!再看看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们把欲望当做理想,把麻木当做深沉,把怯懦当做稳健,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老人摔倒不能扶、红十字会丑闻,太多的社会道德与价值底线被击穿。再看媒体舆论的不作为与错误引导,从才华横溢的“吴中四才子”、到忧国忧民的“民国四公子”再到当今庸俗不堪的“京城四少爷”,中华传统美德何在?中华新的崛起又何在?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有其深刻的底蕴与内涵,在本质上是与西方新的价值体系有差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样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成为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挖掘自己好的传统、学习西方优秀的经验,有古人的古训领路,有西方的经验带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经营这个国家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照顾善良而纯朴的老百姓呢?

天助自助人,中国崛起之前,更应该好好地觉醒!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6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我自己就是最典型和代表性的一个个体,从懂事开始,直到工作了,都以别人为榜样,向别人学习,谦虚再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妈妈和老师,乃至领导都这样讲。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工作、生活方式和自己未来的信心。看了张维为先生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我自信地确认原来这是错的,对于国家,国人,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对个人,对自己同样,必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别人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要逆向考虑、反问个为什么,想起来创新、个性和独立性也是这个道理。这本书好,值得读,我已向身边人推荐。

我本人自改革开放走来,看到许多人都用各种方式描述中国改革的整体画面,从国家报纸、电视、电台、刊物和各研究单位每天都在努力从大道理、特制的画面上说明中国改革的成绩与特色,如此等等,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司空见惯。但是像这样通俗、坦诚、朴实、贴近大众而又不失深度的作品,实在是少的可怜。爱中国还是爱理论,个体强烈的创新型、大众心态在字面上必然显露无遗。看了还想看,翻了一页还不过瘾,深深地被张维为先生自然流露的爱国纯情所感动,作为一个普通基础建设工作者和一名思上进的普通党员,我也早有同感。

张先生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好的文字,除了他本人热爱学习,读万卷书时做了大量笔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他本人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对许多国家做过十分深入的研究。正所谓“行万里路”。相比之下,闭门造车的大块文章,虽然逻辑严谨,但是颇有些作者自娱自乐的感觉。比如,讲中国崛起,不从共产党一次革命时期开始说起,就觉得不过瘾。没有深入实践,没有行万里路,没有市场参与经验,要拼出个名头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拿我们做现场施工监理工作的同志来说,如果不亲自参与到一个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很难感受到一个项目获得什么什么奖,取得什么什么优的份量,就更别说写一份象样的项目监理工作报告出来了,我曾经亲自经历了三亚大隆水利枢纽主体土石坝的建设过程,也经历了2005年积极抗击“达维”台风的抗洪抢险过程中,在得知该项目在2009年、2010年获得大禹奖、鲁班奖两个大奖后,倍感振奋,亲切,虽然过去了几个春秋,当时自己还不是项目负责人,但也自信地说,这个项目该拿奖,也配的上这两个大奖,因为我见证了他的质量形成过程,因为她抵御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验,于是,我把这个过程写了一篇回顾性的探讨文章,在2011年初竟然发表在省部级刊物了,与张先生的大作不能媲美,但同样也能让人产生共鸣。我很享受张先生这种读书与走路相结合的问世态度。

张先生之所以能够用朴素语言说出十分深刻的道理,就是他能够在两种极端思维中发现能够说明和解释中国实践的观点。书中总结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就是张维为先生独创的一种表述体系。这种治学方法是中国哲学的精华——极高明方可道中庸。只有在深刻了解两端之后,人们才能认识到取中的难度、力量与高明。凡是能够用朴素的语言传达深刻观点的,都是达到了“极高明方可道中庸”的境界。张先生的文字十分简朴,却挟带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在我崇敬的同学、朋友和亲人中,有许多是闯南闯北的好汉、商场精英,都具有了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然而,这个时候却容易缺乏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耐心。我本人虽然在国有企业工作十年,但是从来没敢间断过阅读《参考消息》和收看相关新闻报道,并从中受益匪浅,却只停留在表面上了解中国政府和执政党的观点,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改革的成效,读了此书,我才能理解《中国震撼》的深度。

然而,在我国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学习分析国际先进经验的动力却出现了一些降低。对一些明显对中国国家有利的新生事物,由于迫于形势的压力、或政策束缚、或利益纠缠,没有轻装上阵,没有对一件事情、一项制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改变思维、改变做法。如我们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建设工程领域引入的三个制度,第一,建设监理制度快执行20年了,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有上升的苗头,发生的不可思议性和规模也有严重的势头,中央三令五申,严查整顿,从严处治了相关责任人,如从在建工程倒楼、倒桥和大楼失火、脚手架倒塌等事件,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体制上应该改革了,事后控制明显亡羊补牢了,很多鲜活的生命应该在事前、事中得以控制,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故本可以避免的。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7

  这几日有机会拜读到张维为先生的《中国震撼》,着实让我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本书对中国崛起深入研究,通俗易懂,不局限于学术性讨论,以对话性的文体在平等的视野下审视中西文明,通过讲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快速发展来阐述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崛起的。

    在引言里,作者便十分针对性的指出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不看好,并且予以回击,指出中国发展和崛起是不可阻挡的,这并不是空口说大话,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其大国的韬略和智慧以及超大型的体量和超丰富的传统,决定着他必定会走出自己的特色,这不仅是对中国来说,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中国的发展多少年来一直秉持着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的原则,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要适当借鉴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我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这些优势得到了最大发挥。反之,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这个观点张维为教授在走访了100多个国家之后也在书中总结道:“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和之国”,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故中国能取得如今这般的巨大成就,和平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再谈及民生,那么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而值得反思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比如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遏制等,都是我们要去面对的,如何挑起时代的重担,作为新青年,我们值得去思考。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8

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

三、民生为大,稳定发展

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四、对外开放,经济增长

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我们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历史上是这样的情况,今天还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只有这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崛起不可阻挡。

品读完此书,我由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9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以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性质而崛起的莫属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中国崛起的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其总体的成功令那些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中国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激荡和竞争之中,所以这个模式不会走向崩溃,只会进一步完善而走向更大的辉煌。从更为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这种“文明型国家”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它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过去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这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就像《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就像孔夫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储来认可。但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也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就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维系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至少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中华文明是一个主体文明,不是一个次生文明。小国经不起风浪,而大国遇到风浪,东方不亮西方亮,回旋余地大得多。我国辽阔的疆土也是绝大多数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强势政府的传统和现代国家的体制建设,使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强大的国防能力,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挨打”问题。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我们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领域内都有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东西。这种传统的丰富性、内源性、原创性和连续性都是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 我们愿意学习别人的一切长处,但我们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意味着中国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可以融多样为一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人目光比较远大,思维方式更注重整体效果。中国人历来把国家长治久安、国运昌盛放在一个极为突出的地位。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特点是“百国之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的社会,而西方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所以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不能处理好大灾大难,就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终被人民推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我们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放弃中国模式,转而采用西方模式,那么我们“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可能很快就变为我们的最大劣势:“百国之和”变成“百国之异”,强调和谐的政治变成强调对抗的政治。我们“百国之和”的人口将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中华民族崛起的梦想将被彻底断送。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0

中国模式主要有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最大秘密就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县际竞争”,因为土地所有权的决策主要在县一级政府,“通过承包责任合约的扩展……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约安排,佃农分成于层层承包的串联”,产生了“令人敬畏的经济力量”。经济学家史正富也认为,中国的“三元主题”(中央领袖,部门科层,地方政府)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避免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

政府是必要的善。在一个游戏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世界上,不通过强势政府来推动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恐怕最多也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

学者潘维有一个很好的论述: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明的皇帝代表一个朝代,具体做事的是一个儒家执政集团,好的朝代延续数百年之久,远远超过美国的整个历史,一个朝代及其儒家执政集团代表的是“天命”,其跨度一般都是上百年。

关于政党的合法性,努力克服各种危机的本身就是政绩合法性的一部分,甚至是巩固政权合法性的最好时机。

现代花完成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几个特点:一是政治与经济已基本分开,谁上台都不大会影响经济,不大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二是这些国家享有了比发展中国家多几十倍的人均资源,作文也就是说国家有资本去承受政治内耗;三是中产阶级已成了社会主体,中产阶级倾向稳定;四是西方精英阶层通过数百年的政治历练,已经获得了掌控国家主要资源和权力(如国会、金融、媒体等)的能力。这些条件满足后,西方国家才开始搞一人一票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实现所有的人权,所以一定有轻重缓急。中国人没有按照西方的逻辑去做,我们把消除贫困作为核心人权,实现了近四亿人脱贫。

GZ85.Com扩展阅读

中国震撼读后感14篇


图书就像美食,有的只需品味一口,有的可以直接吃下,而少数则需要细细品尝,慢慢咀嚼。当我们阅读了作者创作的作品,其中的剧情和角色,至今我们依然记忆犹新。您是否在为撰写对书籍的读后感而烦恼呢?按照您的需求,小编为您精心策划了一篇关于“中国震撼读后感”的文章。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以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性质而崛起的莫属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中国的崛起模式并不完美,但其整体成功是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中国模式是在全球风云变幻和竞争中形成的,所以这种模式不会崩溃,而是会进一步完善和更加辉煌。从更为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这种“文明型国家”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它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过去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这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就像《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就像孔夫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储来认可。

但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也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至少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中华文明是一个主体文明,不是一个次生文明。小国经不起风浪,大国遇风浪,东不亮西不亮,所以有很大得回旋余地。

中国幅员辽阔,也是大多数国家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和战略深度。强势**的传统和现代国家的体制建设,使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和强大的国防能力,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挨打”问题。五千年的历史长和实中国在人类知识的几乎所有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

我们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体系。这一传统的丰富性、内生性、独创性和延续性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我们愿意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但我们不放弃自己的优点。

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意味着中国具有包容一切河流的文化包容性,能够将多样性融为一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人目光比较远大,思维方式更注重整体效果。

中国人始终把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特点是“百国之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由家庭、家庭和宗族关系构成的社会,而西方则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所以一个**如果不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不能处理好大灾大难,就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终被人民推翻。

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我们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放弃中国模式,转而采用西方模式,那么我们“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可能很快就变为我们的最大劣势:“百国之和”变成“百国之异”,强调和谐的政治变成强调对抗的政治。

我们“百国之和”的人口将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中华民族崛起的梦想将被彻底断送。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对美国说,我们有五个方面值得你们学习。这五个方面是:

一。明确的发展目标。投资教育,注重人才战略培养。

3.尊老养老的文化使得中国社会有很强的凝聚力。4.

健康的储蓄习惯。5.民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

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应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激励自己,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中国的崛起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2

在《中国震撼》里,作者总结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及其背后的八个理念。八大中国理念是: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p>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对此,我深以为然。

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以往中国各朝代的制度有的曾经辉煌闪耀过,但最终都化为了尘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任务,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汲取了其它文明的一切长处为我所用而又保持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通过自己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中国这只雄鹰再次鲲鹏展翅,鹰击长空,飞向西方文明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震撼了西方所谓民主国家,震撼了整个世界。

我们坚信,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将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着,在崛起的道路上她可能继续经历着磕磕碰碰,但其崛起的势头已不可阻挡,其崛起的方向已不可逆转,她必将以其独有的发展模式和成效带给世界更多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3

在国际饭店读书月活动中,读了张维为先生著作《中国震撼》一书。本书的作者亲身走访过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在书中将“中国模式”的与国外的情况作了比较。全书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对“文明型”中国崛起的无比自信。

《中国震撼》一书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事实论据、精辟的理论总结,对拓宽读者视野,促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国现状和启发对“中国模式”的思考有很大作用。

《中国震撼》的基本立论是,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作者将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的特征总结为有“四超”和“四特”。

“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该书以大量篇幅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稳定优先、民生优先、渐进改革、序列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

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性以及中国模式的所有特征。据作者的深一步探究,过去30多年中,中国也有人尝试着跳出这八个特点,但最后在实践中又总是被拉回来,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文明型国家”的超强基因带来了某种规范:一旦我们不照这个基因图谱生长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

作者的分析是深刻的。目前,中外知识界关于中国模式的概括存在不少歧见,书中观点属于有见地的一家之言,其所言特征的内容均能成立。但是,要全面厘清和科学解读中国模式的特征和内涵,可能需要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定义和抽象。

以中国的经济模式为例。首先,要区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方式也要按领域和部门进行总结,如新型工业化模式、新农村发展模式、外向型发展模式等。经济体制模式也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

二是要区分经济发展目标模式和经济发展过程模式、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具体还可以细化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书中所说的混合经济)、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等;而书中所说的稳定优先、渐进改革、顺序差异等,则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

《中国震撼》这部想著作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然而,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读者可能会觉得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一些问题。作者在书的开端就搁置一些问题,如:物价房价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包围着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

作者仅仅用四页文字将这些问题一一驳斥,观点无非是这些问题外国也有云云。

我们可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如作者所说,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人们100年后和1000年后的判断。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做好工作,把一项研究做扎实、把一个公司做强、把一亩地种好、把一辆车做好、把书读好等等。

我不愿意做伟大时代里整天仰望星空而空感叹于星空璀璨的人,我愿意做一个对伟大时代有所贡献或促进的小国民。从小做起,从本职做起。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4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还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一种政治价值观念的崛起。通过实践也表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以人为本’上才行,无论是什么制度,最终都必须体现在人民的满意和认同上,这才是民主的实质。

感谢这本书带给我足够的震撼,这种震撼会不断鞭策我努力前进,做好新一代**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中国人,坚持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是我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也需要我们。

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大力发扬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好份内的工作,为中国的崛起努力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5

中国的崛起,模式的魅力

——读《中国震撼》有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瑞士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张维为教授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 “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自己的心灵受到一次极大的“震撼”。本书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同时,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展现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

一是提出“两大板块”概念。作者认为中国存在“准发达国家”板块与“新兴经济体”板块,这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前者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胶东半岛以及一些内陆城市。

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在人均预期寿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荣和生活便利程度、人均购买力平价、人均教育水平、住房拥有率等方面,已经普遍达到或超过发达国价和发达城市,等。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都是充满活力和优势的特大型新兴经济体。这一描述有新意,因为从区域角度划分与西方学者习惯于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不同。

二是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作者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三是分析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全书用大量篇幅阐述实践理性、强势**、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创新经济、对外开放这些发展模式特征,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性,以及中国工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所有特征。

四是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作者提出,虽然中国理念有很多,但如果能够把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这些理念阐述清楚,就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是揭示民主和人权的真谛。作者关于民主和人权的分析最为精彩,最值得品味,认为:民主是普世价值,但西方的民主不是普世价值;光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是不够的,应该说“优质民主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西方**民主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游戏民主”,使许多国家的民主品质迅速走向平庸化和劣质化;西方主流话语一般把民主界定为“程序民主”,并进一步界定为**选举制度,但人们发现这些“民主国家”的民主品质普遍低劣,选来选去,选出来的几乎都是投机政客,没有优秀政治家;美国民主的商业化(铺天盖地的广告)、庸俗化(一味讨好选民)和金钱化(竞选之昂贵,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震撼》一书,作者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较强的逻辑,亲和的解疑,阐明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中国创新”的崛起。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6

上世纪80年代,作者曾为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担任英语翻译,访问了100个国家,以国际关系学者深厚的学术背景和独特的观察与理性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和奇迹。这些都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

通过阅读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我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党的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坚持人民民主**;第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我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政治合作与参与下,形成了和谐的政党关系。它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和**制相互拆台、相互制约等诸多弊端,形成了同心同德的良好政治局面。

人民民主**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由人民选举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

2· 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种分配制度不仅保证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而且广泛、充分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兼顾公平,有利于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的迸发。现阶段,针对我国社会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现象,“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保证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上,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事实充分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避免了走上私有化的歧路,又避免了“一大二公”体制下效率低下的弊端,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经济活力,而且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多样的价值追求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今天,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先进思想文化的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追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观念和价值观日益活跃。

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我们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我们既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又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既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又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渗透,增强中华文化的批判性。近年来,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展了中国文化年、文化周、文化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了影响力和向心力中国文化的力量。

四。坚持社会安定和谐的发展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对国家和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全民共识。党和中国共产党倡导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经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使人民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到更加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建立健全和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物质利益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创造力。同时,我们紧紧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进的和谐社会建设,不仅增强了社会创造的活力,而且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形成全力以赴、各取所需、和谐相处的局面。

读完这本书,我从张维为教授那里学到了关于中国强大的八个概念。正是中国的大理观念带来了中国的戏剧性崛起。这里概述一下八个中国理念:实事求是。

民生为大。整体思维。 **是必要的善。

良政比民主化更为重要。政绩合法性。有选择的学习、适应。

和而不同。这八个思想是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思想。

通过《****》我们看到了中国发展令人骄傲的一面,同时想张维为教授在书中所说“中国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做一个又红又专的知识青年,为国家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7

从中国模式看央企发展

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丹华主任向我们推荐了由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张维为教授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该书将中国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八个显著特征,即实践理性、强烈**、稳定优先、民生、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对比这些特点,我不禁感慨,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特点,也是**企业发展的特点?理性实践,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一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中国的发展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自然没有基础可循。央企的发展同样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照搬西方企业的发展道路,必然会脱离公有制的社会制度和企业的性质。

按照计划经济,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偏离市场经济,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因此,只有从实践出发,不断总结和借鉴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稳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企业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的央

。只有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支撑发展,真正造福人民。央企的发展同样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核心。

因为大部分央企都是关系民生的。**企业之所以一定存在,是为了保障民生。**企业之所以要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因此,国资委在成立之初就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考核指标。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国资委响应国家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要求,果断向**企业提出“减薪不裁员”,不仅保证了**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还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房价高企,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下,国资委要求非主业的**企业有序退出房地产市场,不当“地王”,保持与**宏观调控政策一致。在我国发生重大灾害事,**企业将始终站在第一线,不计回报,不计得失,竭尽所能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渐进改革,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中国的改革是渐进的,改革往往是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证明,**企业的改革必须是渐进的。

改革之初,我们也经历过类似“休克疗法”式的改革,虽然短期内确实起到了作用,但后期的影响也远超我们的预期。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国有资产重组和企业下岗职工的分配,虽然一些国有企业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改善,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下岗职工大量下岗。即使是现在,仍然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国资委成立以后,**企业的改革总体思路是渐进式的,从 eva 考核、到董事会试点,从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到企业重组合并,国资委推行的每一项改革,都审慎细致的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在循序渐进、不断纠错中积累改革的经验,并逐步推广。

而且改革一旦确定了方向,就坚定不移,高效实施。随着实践的积累和实验的成功,我国**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稳步推进,改革效果可以不断显现。

顺序差异,是中国模式的重要方法。中国的改革不需要一步到位,而是要先易后难。**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按照优先的原则启动和推进。

国资委成立之初,根据**企业长期出资人不到位的实际情况,首先在理顺关系、建立制度、摸清底数上下功夫,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制定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明确了出资人的职责定位,为国资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此后,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开始业绩考核的改革探索,确定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逐步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规模,实行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逐步理清了央企的发展思路和改革思路,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混合经济,是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中国的经济是“计划”与“市场”的混合体,因此我们能够发挥计划经济中的管理高效的优势,也能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市场的双重引导作用。**企业同样也是一个混合的经济体。

一方面是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其运作和发展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是**参与市场管理的重要载体。同时,它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市场化程度很高。其经营和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国资委正是通过“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董事会制度等现代企业制度,协调**和市场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使两者科学有效的发挥作用,成为在企业发展中的发动机。

对外开放,是中国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回顾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无疑是中国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正是因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我们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才能在更加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8

目录键入章标题(第 1 级)1

键入章标题(第 2 级)2

键入章标题(第 3 级)3

空间4键入章标题(第 2 级)5

键入章标题(第 3 级)6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五千年的国家,它拥有世界上最充沛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个“百合之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迅猛,“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但事实是,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成长,在世界东部崛起。

《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空间哦i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实客观的现实。该书的鲜明特色酒酿机那就好首创“文明型国家”崛起命题。

中国的崛起不是一解决hi计划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张维为教授认为,今天的中国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一个5000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国家的崛起,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对此,教授通过大量事实陈述了一个事实——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能够成功地模仿西方模式。这不仅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说法,更是一种充分认识自我、。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它几乎是血、泪、骨构筑的。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

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

张维为教授在书中提到,我们不仅要思考发达国家的好模式,还要看到他们的弊端。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是否适合中国的发展,而不是照搬照搬。我们应该形成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俗话说得好:

“大厦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我们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着一点点的摸索得来的,其中积累了无数代人的智慧。张维为教授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中国模式。他认为,中国人的观念可能会影响世界。这是多么的自信。信心建立在力量的基础上。中国虽然不是发达国家,但无疑是20世纪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来举例吧,二十年前,各个小城市里连高楼都很少,家里的电视是有很大“肚子”的那一种,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几百元钱。二十年后呢,今天,城市里高楼林立,电视都是带机顶盒的那种液晶电视,每个月的工资都翻了近十倍。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未来更有前途,它同时存在着“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两者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毕业的高材生就有几千万,相当于欧洲一个小国的人口,中国人又有着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这让我们之间沟通很顺畅,再加上现在交通的发展飞速,高铁在全国横纵,连起整个中国,让中国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稳步崛起。这一时期,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的发达行业,如北京、上海和大连,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纽约。

在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没有成功的例子,特别是以中国的扶贫和现代化等标准来衡量。这时候,我们不得不震撼,不得不反思许多问题。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整体效应不那么明显,而中国经历了香港的回归,金融危机仍在高速发展?

相比之下,从民主发源地希腊到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的西方则面临着政治和金融问题。然而,国内一些学者继续宣扬唱衰“中国模式”。相反,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展现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

由此看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强势文明,又在过去上百年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别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对这些东西进行了消化、转化、再创造,我们国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做法和标准,这样的发展模式和话语是一定会影响世界秩序演变的。专家预言:待中国整体实力超越美国之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版图都可能随着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西方话语主宰世界的局面将消失,各种旧的指标体系将得到修正,各种新的指标体系将应运而生,中国模式和话语体系将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读完此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尤其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效力感到无比荣耀.中国之崛起,势不可挡,就如老虎猛兽般迅猛而疯狂。我们希望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激烈的现代斗争中,以不可阻挡的斗志,迅速发展成为富强的国家。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9

近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感觉读来震耳发聩。作者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审视国人,给我们这些只知埋头苦读的学子推开了一扇新窗户,用一个新视角来观察中国,观察中国人。

作者走访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接触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再回过头冷眼观察自己的祖国、同胞,会有些什么感想,这让我很感兴趣。

书中,在“重新认识中国”一节中,作者劈头第一句就引人入胜:与西方相比,中华文明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西方的传统更多的却是“三人行,我必为师”。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永远是抬头看人,对待他人,也是一副谦恭的态度。而西方人却是高高在上,胜气凌人,低头俯视他人,上天入地,唯我独尊,就算是到了今天,黑种人和黄种人仍然是他们歧视的对象。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间的差距也反映在这些文化身份上。

例如,普通中国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房子”问题,在西方国家就没有这么看重。中国人最看重房子,认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算有一个“家”,而地球另一端的许多国家,对这却看得很淡。中国人太多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住房竞争激烈是正常的。

但事实上,中国人的住房拥有率绝对高于许多人羡慕的西方国家。中国人的生活比他们想象的要好。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中国稳步发展,gdp不断上升,事至今日中国的经济指标已经赶超日本,仅位居美国之下。一个被欺负了100多年的大国,已经从贫穷走向繁荣。但在许多国人看来,中国似乎还是不堪一击,有着种种的不如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阴暗面。

所有总有一部分国人削尖脑袋,利用种种途径,想方设法跑去国外生活。其中,既有富有的投资移民,也有一些罕见的人才。不可否认,这些人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但在我看来,采埃孚做得还不够。采埃孚应该努力吸引人才,比如创造宽松的环境,改善福利待遇,把人才用得上,而不是把他们送走。

我认为中国人是重视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物质更重要,但是,这种关系正在慢慢变浅,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冷漠,从以前赛家人的亲邻近睦,变成互不相见的陌生人。中国正一步步改变着自己原来的面貌。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5000多年。

从各国悠久的文明史来看,中国绝对是最好的国家之一。然而,历史不等于现实。过去不再辉煌,但在现阶段,国力还不够,是没有用的。

就算我们有再多的文明积淀,也无法得到其他人的尊敬。中国最需要的是强大的综合实力。只有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完善的人才资源,别人才能从平等的角度与你沟通。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仍然需要传承给我们。

中国崛起的关键是立足国情的发展模式。中国许多先民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的发展筑起了一条发展之路。中国人的梦想沿着这条路飞驰。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但中国人不能被吓倒。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和自豪感。中国正在崛起。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这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愿意为中国的崛起鼓掌!

中国的尊严不容侵犯,中国人的地盘也不是谁都可以插一脚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的崛起,让世界各国都来关注。中国,加油!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0

中国,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5000年文明历史的大国,一个被欺凌百余年的大国,终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以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外汇储备第一,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4000多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甚至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这种奇迹般的变化,魔力在哪里、奥秘在哪里?这是个“时代之谜”,揭示谜底就像魔法一样吸引着所有关注和瞩目中国的人。

最近,我有幸读了张维教授的《中国**》一书,对中国崛起的奥秘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在书的开头,我用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叙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首先告诉国人“不再误读自己”,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高房价,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比较分析,告诉我们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但也存在许多发达国家尚未解决的普遍矛盾。

国人对中国的崛起应当自信,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接着,进一步解读了什么是“文明型国家”? 就是摆脱了西方学者把“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对立起来的思维方法,能够把这两类国家融为一体,将二者的长处结合在一起的国家。

该书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在此基础上,书中又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中国应放弃中国模式,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继续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由于“文明型国家”的特性,我们只能走中国道路采用中国模式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成功崛起。下面大体总结一下我的感悟.

一是中国的崛起之路,即文明国家的崛起。文明国家的崛起之路是怎样的?是一种和平发展的崛起。这是产生中国震撼的第一个冲击波。

正如作者所讲:“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该书在阅览古今中外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之后写道: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是一部动荡和战争的历史。”史实确实如此。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

其他国家的崛起,不是充满侵略、战争、征服、奴役的,是一段鲜血和烈火崛起的耻辱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则完全不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振兴,都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对外就是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对内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当代文明最重要的内涵和标志!

二,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 /,党带领人民总结教训,励精图治,奋发努力,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和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到**的作用,作者说:“中国的超大型的规模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每年一个短短的春运就有超过20亿的人次上路。

2010年春运的客运流达到25亿人次。”“这意味着把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一个月内挪动了一下。除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相对高效的体系外,没有任何体系能够应对这一挑战。

”这样的论证应该说是有力有理,令人信服的。其实,春节并不是最大、最难的事情。中国基础薄弱,基础差,资源短缺,发展不平衡,人口超过13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吃、穿、住、吃、米、油、盐都不难!抗击汶川、玉树、舟曲泥石流、水旱灾害,备战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更具挑战性。

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要办大事、难事、喜事、急事是不可想象的,其结果也是难以预料的。

读完此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尤其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中共共产党员,能够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效力感到无比荣耀.中国之崛起,势不可挡,就如老虎猛兽般迅猛而疯狂。愿我们伟大的中华名族在现代激烈的争流中,以不可阻挡的士气,快速发展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p>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1

我的感受

一。中国的崛起速度令人震惊:自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长了18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人有一个gdp**。显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在100左右。因此,用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不正确的。举个例子:

2008年,几内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万美元,而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万美元。几内亚比北京发达吗?当时,几内亚首都大部分地区没有自来水,没有污水处理系统,也没有疟疾频发的地方。

因此,用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坑。

2.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西方的崛起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大片)。

我的思考

过去30年来,美国一直在错误估计中国,认为中国将落入他们设计的陷阱。但是现在中国还是成了老二,所以不得不强力打压。从最近的中美战争和最发达国家对一家企业的制裁,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很着急。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2

外国震动读后感(一)

外国远30年开展发明的经济奇观,长短常伟年夜的。外国房天产是外国经济最重要的果艳之一,总结归纳外国形式离没有谢房天产,停止外中比照也离没有谢房天产。

外国人背去出格谦卑,老是爱用外洋的言语系统去掂量外国的状况。那样一掂量,便费事了,出自疑了,出话语权了,出本人的形式了,也出了对将来的自信心。那是错的,咱们不克不及彻底套用外洋的实践系统,失总结归纳经历造成本人的评估系统。

即使要用外洋的,也要把它的本质状况弄分明,而后再停止比力。

外国的“均匀暖度”出有意思

2010年外国经济总质位居世界第两,一跃成为寰球第两年夜经济体,然而按人均计较,却只能排到一百名当前,实是一下子收缩,一下子难熬痛苦。为何会堕入那么费事且说没有分明的境天呢?是果为咱们对外国自身出有停止细分,那是有答***,咱们不克不及用一种规范去判断齐外国的状况。

挨个比喻,拿气暖去说。日原、韩国战台湾地域能够说均匀气暖几多几多,具备必然的参考意思;但便齐外国说均匀气暖,是出有意思的,果为从外国最南的漠河,到最北的北沙群岛,有时气暖相差孬几十度。以是,若是老是用国际通用的言语或规范去形容外国的状况,便有否能总也形容没有浑,甚至越描越治。

外国的事失分片儿去说。说均匀气暖,若是分红西南、珠江三角洲、少江三角洲、东南、青匿下本,便会相对于比力精确了。剖析外国经济、外国房天产也同样。

“准兴旺板块”取“开展外板块”

咱们一提到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便说下失离谱,彻底能够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外国人均支出活着界排名很低,那个悖论让外国房天产人皆很纠结。若是懂失“外国即世界”,咱们便能知叙,外国即便是房天产止业,也要分块儿去讲。我们不能把零个外国和一个欧洲国家相比。

事真上,外国光姑苏一个都会的人心便跟瑞士差未几,以是拿姑苏跟瑞士比便比力适宜,若是拿零个外国跟瑞士比,这人均便出法比,便比如拿年夜海比小湖,容难比照没答***。

外国的房天产也能够大略分红二个板块,一个以西北内地及一线都会为主,以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那个板块鸣“准兴旺板块”。另外一个鸣作“开展外板块”,便是外西部地域,那个板块更年夜。

比的应该是野庭脏资产

用购置力仄价(注解睹文章终首)去说,能够以为“准兴旺板块”人均gdp大略濒临外等兴旺国度程度。这么外国零个兴旺板块经济总质有多年夜?大略是30个外等欧洲国度之战。

双双一个上海的经济总质,便濒临芬兰一个国度的质,至关于二个希腊了。国外多个一线城市的私人投资,如天铁、下铁、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按照国际一流的规范停止设计和维修,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南京的尾格机场3号航站楼等。那样看去,上海、南京在跟纽约、东京那些世界上最兴旺的都会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同样,对准的是世界最兴旺的都会。

再去看人均状况。若是依照征税支出去比,外国人均支出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后进于阿我巴僧亚、罗马僧亚、菲律宾、泰国那些国度。但外国的状况真际上是报酬偏偏低,果为外国人的不少支出是出有计进征税支出的,咱们战其余国度没有正在一个划一否比力的范畴内。

深圳农人便是一个很孬的例子。外表上看,他们简直出有支出,但正在深圳人人皆知叙本地农人十分富有,有孬几套屋子正在没租,那些却皆出归入支出统计。那样比便隐然不合错误了。

应该比甚么呢?应该比野庭脏资产,即野庭总资产减来欠债。那么一比,咱们能够领现外国内地板块的野庭脏资产没有比美国度庭差。

来年的统计,美国外位野庭脏资产约折60——70万钱,而外国内地板块野庭比那下多了,甚至乡镇也跟那差未几。当然,美国有一个适度的生产和还债活动,而外国人努力工作和节省人民币。但即使那样,也是否比的。

美国次贷,便是信誉低、借债才能低也给您贷款,而正在外国则续对没有给您贷,当尾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皆没有跌,那是诠释为何外国内地房价下的起因之一。那此中不少信答须要解谢,不然房天产从业者皆出有自疑了。

二个板块间的互通取活动

外国异时存正在着一个“准兴旺板块”战“开展外板块”,那使失外国的将来更有出路,果为“准兴旺板块”战“开展外板块”之间有人心活动。外国每一年新加入事情的人心外,仅囊括年夜教战下外结业的常识青年便快要1300万人,那至关于一个欧洲外等国度好比捷克的人心。因为外国人有独特的文明战争的词汇,所以他们减少了这种活动的障碍。

再添上下铁的四竖四擒,连起零个外国,使失外国的将来有不少否能性。

若是是一个小国度,例如瑞士以脚表为次要财产,若是脚表售没有动,国度便有否能呈现答习题。而外国有很年夜的要地本地,像是如今“准兴旺板块”的消费老本下了,即可背“开展外板块”转移,富士康、tcl那类企业在停止那种转移。外国的内地“兴旺板块”带动内陆“开展外板块”,二个板块之间的互动鞭策外国都会化入一步增强,决议了外国的将来。

那便是外国的状况,不克不及简略天来跟其余国度作比力,要否则无奈搞懂外国房天产市场。钻研外国答***有国际望家,但又不克不及简略套用东方的言语形式战话语系统,那无利于今朝外国处理本身答习题。

外国震动读后感(两)

省委书模板忘罗志军的举荐,使尔无机会看到了弛维为的新做《外国震动》。那是一原引见外国兴起,外国兴起的起因剖析,经由过程对印度、东欧国度、东亚国度正在经济、平易近主等上剖析,若何对待东方的平易近主及价值**。

外国的兴起是一个没有争的事真,那一点否能咱们感想没有深,甚至咱们狐疑能否是**的误导,让人平易近陶醉正在空幻的空中楼阁。数字是实真的,2010年,尔国的gdp逾越了日原,兴许有人说,咱们的人均借活着界排名的几多名之后,那也是事真。但尔国的gdp正在变革谢搁以去不断正在下速删少,那也是事真。

便都会比照,咱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咱们的根底设备,其新、其建立速率之快,也是世所难得的。如今,咱们曾经有许多活着界上引以骄傲的建立,好比下铁、新动力、航空航地等等。任何一个真事供是的人皆应该看到、必定外国的宏大开展。

并且,那种开展邪为齐体人平易近带去史无前例的自信心,给人平易近带去真际的利损并鞭策那个国度一反常态的开展。

外国的开展,源于她共同的文明、广大的地区、复杂的人心,源于她的久长汗青、言语,她的政乱、经济、社会造度是鞭策那个文化型国度兴起的重要力气。正在那个世界上,她是仅存四年夜文化今国之一,为何她可以历经劫易而耸立活着界西方,那取她的文明稀不成分,她弱调谐和、她器重野庭、野族,每一一次内奸的进侵,没有是她文化的消散,而是文化的容纳取再熟。她广大的地区,西方日没东方雨,她有广大的保存空间,丰盛的资源,包管她的开展须要,也使任何一个进侵者无奈将她完全祛除。

人心是一个国度行进的包袱,宏大的人心基数将使任何开展的均匀数放大,换个角度,人心也是一个宏大的生产市场,不管里面风云幻化,外国本身的须要皆能够消化所有消费。外国特征的社会主义路线无信是外国人平易近两十世纪最邪确的选择,那条路线使外国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阳关大道。

做者到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度,也已经担当过邓小仄等国度指导人的翻译,博识的阅历战高深的眼界,使他无机会、有才能将外国取世界其它国度停止比照钻研。

印度是外国的远邻,也是文化今国之一,远年去开展速率活着界上也是明眼的国度。印度的指导人、言论皆正在讲要逾越外国,东方世界也愈来愈看孬印度,其重要起因是印度的平易近主造度。印度终究若何?

做者从曲**望角,既看到了那些年印度硬件财产、医药财产的较快开展,也指没了印度存正在的答习题,根深蒂固的种姓不同、政乱造度的薄弱虚弱、野族化等答习题,印度取外国的不同没有是1、两年,不同是鲜明的,平易近主的印度不克不及处理印度的开展。

东欧剧变当前,平易近主异样出有使她们取东方立正在异一条凳上,她们是欧洲的两等私平易近,平易近主化以去,那些国度有的决裂了,有的经验了和平,平易近主出有带去玫瑰,是奋斗、是疾苦、是经济降落、是糊口艰难,一句话,出有他们念象的美妙。

东亚是咱们的周边国度,许多国度深蒙外汉文化的影响,但他们正在差别时代走上了东方的平易近主造度,菲律宾有了远百年汗青,日原正在两和后也走上了那条路,韩国、台湾地域正在经济古代化当前也走上了东方平易近主之路,事真证实,平易近主出有祛除糜烂,平易近主只是政客奋斗的东西,政客们将精神用正在了若何博得选举,而没有是若何乱理孬国度。

外国要有自疑、要有自信心,咱们选择了一条合乎外国开展的邪确路线,只管那条路另有困难险阻,咱们另有许多的没有完擅,但咱们要教***所有文化结果,但决不克不及照搬东方的一套。咱们要取世界接轨,但咱们开展了,做为占人类四分之一的外国开展了,世界也应该取咱们邪确的规范、经历、作法接轨。世界上决没有是只要一条开展路线,只要一个价值规范,咱们要摸索,东方也应该摸索。

外国形式的八年夜特性:理论感性、弱势当局、不变劣先、平易近熟为年夜、渐入变革、逆序差距、混折经济、对中谢搁。

外国理想对世界的否能影响:真事供是、平易近熟为年夜、零体思想、当局是必要的擅、良政擅乱、失民意者失全国取选贤任能、兼支并蓄取拉鲜没新、谐和外叙取战而差别。

附件附件附件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国际事务,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新闻事件种类繁多,但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令人沮丧和悲伤的事件,如煤矿事故、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腐败、强拆强占、警察冲突依次发生,总会有一些人对**不满。人们总会拿中国目前的各种问题去跟西方国家作对比,总会期望中国比西方发达国家做的更好,期望**在发现问题后就立刻出台新的政策效仿发达国家从而做出改变,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禁让一些人对国家对**充满悲观情绪,对国家是去信心。

张维为教授以自己亲历一百多个国家的经历,结合对中国现实的观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通俗的语言在《中国震撼》一书中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事实以及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在书中,张教授通过各种实例和数据对比,向我们展示了中国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呼吁大家正视中国崛起的不正视实。正如书中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作的估算:

如果说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他自己的生命周期中翻了一番,那么在中国目前的现代化浪潮中,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他自己的生命周期中可以翻七番。具体翻多少倍或许大家都没有概念,但是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不难发现这是事实。

中国的发展源于其独特的文化、辽阔的国土、庞大的人口、悠久的历史和语言。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是推动这个文明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她是仅有的四个文明古国之一。灾后她为什么能站在世界的东方,与她的文化息息相关。她强调和谐,重视家庭和家庭。外敌的每一次入侵,不是她的文明的消失,而是文明的包容与再生。她幅员辽阔,东升西雨,她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资源,保证了她的发展需要,也使得任何入侵者都无法完全消灭她。

人口是一个国家前进的负担。庞大的人口基数将减少任何发展的平均数量。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口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中国自己的需求都能消化所有的生产。

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文化传承带来的民族凝聚力以及独特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形态创造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同时造成了对全世界强力的“震撼”。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5000年,延续至今,实现了现代化。这一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张教授称之为“文明型国家”,并归纳出其八个特质,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我们有上千年的传统,是我们基因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不会照搬西方或者任何的模式。相反,它汲取各大文明的优点,又可以继续保持自我,同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人视国家为文明的守护者、管理者和体现者,其职责是维护统一。中国国家的合法性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之中,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在经济方面,历史传承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织在一起的一种混合经济。这是由“文明型国家”的基因决定的,是“中国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但大的趋势不能改变。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致力于在全世界推行自己的民主制度,但这种民主制度在非西方国家极难成功。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文明和历史传统决定了非西方国家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成功率较低。但是西方国家为什么还要不断地推行他们的民主制度呢?

我认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以民主为幌子掠夺发展资源的目的。如果说“一战”“二战”是通过占领领土,扩大疆域来达到获取更多资源的目的的,那么先进西方各国以推行民主制度的名义而不惜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就是另一种模式的资源掠夺。从美国、日本等国过去针对中国稀土政策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中,不难看出这些国家的不良意图。

因此,我们要充分警惕,为了祖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合理规划,而不是为了**家庭的长远利益。

在确立“中国崛起”自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能被西方国家所描绘的美好民主假象欺骗,实事求是求发展,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4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的房地产是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的模式离不开房地产,比较中外房地产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一向很谦虚,总是喜欢用外语系统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完全适用国外的理论体系。我们要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这是因为我们不细分中国本身,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判断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可以说平均气温是多少,这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最北端的漠河到最南沙群岛,有时温差是几十度。因此,如果我们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我们可能就不能总是把它描述的情楚,甚至描述得越来越无序。

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如果将平均气温分为东北、珠三角、长三角、西北和青藏高原,将相对准确。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当我们谈论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价时,我们可以说,它们的价格非常高,可以与纽约、东京和香港进行比较。然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上排名很低。这一悖论让中国房地产界人士十分困惑。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

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

仅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相当于两个希腊人的经济总量。中国多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资,如地铁、高速铁路、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设计和建设的,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在税收方面,中国的人均收入很低,在世界上排名很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等国。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的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不包括在税收中,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可比范围也不一样。

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深圳的每个人都知道当地农民很富裕,还有好几套房子要出租,这些都不在收入统计中。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值并不比美国差。

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也有过度消费和过度借贷的问题,而中国人非常勤勉,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

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很多都需要解决,否则房地产从业者信心不足。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由于中国人的共同文化和语言,这种流动的障碍减少了。

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接着整个中国,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

如果是一个小国,比如以手表为主业的瑞士,如果手表卖不出去,这个国家可能会有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我们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国家相比,也不能了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需要有国际视野,但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自身的问题。

中国震撼读后感模板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中国震撼读后感模板,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1

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

三、民生为大,稳定发展

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四、对外开放,经济增长

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我们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历史上是这样的情况,今天还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只有这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崛起不可阻挡。

品读完此书,我由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2

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想先声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我是以一个稍有受教育经历的普通社会青年的立场和身份来欣赏和评述此书的。相比起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和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身份和地位,我似乎没有资格和阅历去评判此书,但作为中国人,作为书中普通百姓的原形,既然要写观后感,那我也就斗胆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积淀尚浅,不足狭隘之处在所难免,还望阅者海涵。

现在来说一说这本书,此书我只读了个开头,甚至可以说只看了几页。并不是书不精彩,也非是观念不合而不愿再读,只是时间仓促而已,只匆匆一瞥目录及开篇引言,以求对全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好在中国人写书,而且是写上了档次的书,基本都还是有开门见山的好习惯,文章的开头都讲究阐明主体,要求言简意赅,所以依稀还是能对作者的思想有个大致的了解。

扯了这么多,现在引出我的观点,就像韩寒说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却有贵贱之分。韩寒是何许人,或者这话是不是韩寒第一个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觉得他的话比较符合国情,也符合现代人的追求。写这类书时,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立足的根本,所以依稀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追求。因此,这话来衡量此书倒也勉强有据可依。当然,无所谓贵贱之分,只是应归结为不同的观点由不同的背景经历和立足点所支撑!所以,含蓄地说,作者和我们普通百姓活的,似乎不是一个世界。

让我们来看一看着书的内容,既然我只看了目录和引言,那自然也就只有谈这些的权利,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这点似乎社科院的院长是有足够的发言权的,他们手头有研究人员提供的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统计数据”,他们能够引经据典,他们的格局显然更高,阅历显然更广……一句话,他们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们目光的焦距。就此而言,他们的依据、他们的立场便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的阐述肯定是客观而公正的,所谓的质疑,大概顶多只能执着于所谓的权威数据而已了吧。

引言中提到了西方预测1989年中国崩溃,苏联解体后中国要离析,邓小平辞世后中国要大乱……以此来描绘出西方就是个笑话。可我不禁要问,这西方究竟是谁?多少人?是否主流?有多少真正存有严谨和真意?用大家都一笑置之的笑话来论证中国的强盛与西方的愚昧,是否妥当?难道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么?

而就“国内种种原因,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心存疑虑”的问题,简单地把一些人只认同西方模式作为典型,还藉此来引出有国际事业的人都有“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的论据,是否有混淆视听,避重就轻的嫌疑?稍微受点教育的人都知道事务的两面性,美中文化观念,每种社会形态都依托时代的局限有其优点与缺点,西方固然有其好,也自然有其坏。过分的夸大某个面都只能引起误读。然而事物之间又确实存在比较性,简单通过片面的放大对手不足和强调自身的无懈可击,都是掩耳盗铃的作法。其实坦然地说,我们不需要和西方比,如果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如果人民能安静乐业,社会能和谐发展,其乐融融,谁又会分心在意西方怎么样呢?从作者的引言及后面的一些话,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似乎笔墨较多地都是在围绕西方模式的不足,中国的各种神奇数据作文章。关于百姓的生活和幸福,社会的各种现象,作者却只言片语,避而不谈。我觉得这种思路很有趣,难道这些问题不需要我们正视吗?我不会简单粗俗地用“国进民退”的观点来表达此类现象,但我觉得,确实需要有人来认真而慎重地正视这些问题,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考解决之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与作者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致的,作者引经据典,附带生活经历的论证也为广大爱国青年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读书,要信,也要质疑;能举一反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我坦然地表达观点,藉此汲取养分而成长,并力求自我完善。有此文,自己也颇决意外,心中点点温暖,依稀证明着自己不灭的爱国热情。

生活需要不断感悟、积累与沉淀。此文在我看来也该行至尾声了,最后,想借用最近在郎咸平博客里的话来结束,准确地记不得了,只是记得大致意思是:社会越来越冷,“愤青”几乎消亡,而“淡定”之人却越来越多。社会各阶层的人都不快乐,政府不快乐,房地产商不快乐,老百姓不快乐……而他所看到的解决之法是沟通,真诚地沟通!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3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以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性质而崛起的莫属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中国崛起的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其总体的成功令那些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望尘莫及。中国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激荡和竞争之中,所以这个模式不会走向崩溃,只会进一步完善而走向更大的辉煌。从更为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是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给世界带来的可能是新一轮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环顾今日之世界,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这种“文明型国家”不需要别人认可也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它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过去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这就像汉语扩大自己的影响,不需要英语的认可;就像《孙子兵法》不需要克劳塞维茨来认可;就像孔夫子不需要柏拉图来认可;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不需要美联储来认可。但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也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就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维系并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其相对完整的国家形态至少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中华文明是一个主体文明,不是一个次生文明。小国经不起风浪,而大国遇到风浪,东方不亮西方亮,回旋余地大得多。我国辽阔的疆土也是绝大多数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强势政府的传统和现代国家的体制建设,使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强大的国防能力,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挨打”问题。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使中国在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传统。我们在政治、哲学、宗教、语言、教育、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军事、体育、医学、饮食等领域内都有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东西。这种传统的丰富性、内源性、原创性和连续性都是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 我们愿意学习别人的一切长处,但我们不放弃自己的优势。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也意味着中国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可以融多样为一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观。中国人目光比较远大,思维方式更注重整体效果。中国人历来把国家长治久安、国运昌盛放在一个极为突出的地位。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特点是“百国之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宗族纽带而形成的社会,而西方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所以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不能处理好大灾大难,就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终被人民推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我们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放弃中国模式,转而采用西方模式,那么我们“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可能很快就变为我们的最大劣势:“百国之和”变成“百国之异”,强调和谐的政治变成强调对抗的政治。我们“百国之和”的人口将成为中国混乱动荡的温床。中华民族崛起的梦想将被彻底断送。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4

省委书记罗志军的推荐,使我有机会看到了张维为的新作《中国震撼》。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崛起,中国崛起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印度、东欧国家、东亚国家在经济、民主等上分析,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及价值观。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可能我们感受不深,甚至我们怀疑是否是媒体的误导,让人民沉醉在虚幻的海市蜃楼。数字是真实的,20xx年,我国的GDP超越了日本,也许有人说,我们的人均还在世界排名的多少名之后,这也是事实。但我国的GDP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高速增长,这也是事实。就城市对比,我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其新、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在世界上引以自豪的建设,比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任何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肯定中国的巨大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正为全体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源于她独特的文化、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源于她的悠久历史、语言,她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是推动这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她是仅存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她能够历经劫难而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与她的文化密不可分,她强调和谐、她重视家庭、家族,每一次外敌的入侵,不是她文明的消失,而是文明的包容与再生。她广阔的地域,东方日出西方雨,她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资源,保证她的发展需要,也使任何一个入侵者无法将她彻底消灭。人口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包袱,巨大的人口基数将使任何发展的平均数缩小,换个角度,人口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论外面风云变幻,中国自身的需要都可以消化一切生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最正确的选择,这条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作者到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也曾经担任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广博的阅历和深邃的眼界,使他有机会、有能力将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进行对比研究。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近年来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亮眼的国家。印度的领导人、舆论都在讲要超越中国,西方世界也越来越看好印度,其重要原因是印度的民主制度。印度究竟如何?作者从直观视角,既看到了这些年印度软件产业、医药产业的较快发展,也指出了印度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的种姓差别、政治制度的软弱、家族化等问题,印度与中国的差别不是一、二年,差别是明显的,民主的印度不能解决印度的发展。

东欧巨变以后,民主同样没有使她们与西方坐在同一条凳上,她们是欧洲的二等公民,民主化以来,这些国家有的分裂了,有的经历了战争,民主没有带来玫瑰,是斗争、是痛苦、是经济下降、是生活困难,一句话,没有他们想象的美好。

东亚是我们的周边国家,许多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在不同时期走上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菲律宾有了近百年历史,日本在二战后也走上了这条路,韩国、台湾地区在经济现代化以后也走上了西方民主之路,事实证明,民主没有消灭腐败,民主只是政客斗争的工具,政客们将精力用在了如何赢得选举,而不是如何治理好国家。

中国要有自信、要有信心,我们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尽管这条路还有艰难险阻,我们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但我们要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我们要与世界接轨,但我们发展了,作为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发展了,世界也应该与我们正确的标准、经验、做法接轨。世界上决不是只有一条发展道路,只有一个价值标准,我们要探索,西方也应该探索。

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中国理念对世界的可能影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5

在光电研究院读书月活动中,读了张维为先生著作《中国震撼》一书。本书的作者亲身走访过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在书中将“中国模式”的与国外的情况作了比较。全书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对“文明型”中国崛起的无比自信。《中国震撼》一书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事实论据、精辟的理论总结,对拓宽读者视野,促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国现状和启发对“中国模式”的思考有很大作用。

《中国震撼》的基本立论是,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作者将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的特征总结为有“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全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征,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据作者的深一步探究,过去30多年中,中国也有人尝试着跳出这八个特点,但最后在实践中又总是被拉回来,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文明型国家”的超强基因带来了某种规范:一旦我们不照这个基因图谱生长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作者的分析是深刻的。目前,中外知识界关于中国模式的概括存在不少歧见,书中观点属于有见地的一家之言,其所言特征的内容均能成立。但倘若要完全廓清和科学诠释中国模式的特征和内涵,可能还要作多层面和多视角的界定和抽象。以中国经济模式为例,一是要区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模式还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如新型工业化模式、新农村发展模式、出口创汇导向型发展模式等。经济体制模式也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二是要区分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与经济发展过程模式、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具体还可以细化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书中所说的混合经济)、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等;而书中所说的稳定优先、渐进改革、顺序差异等,则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

《中国震撼》这部想著作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但是,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读者多少会感觉作者在有意或无意的回避一些问题。作者在书的开端就搁置一些问题,如:物价房价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包围着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者仅仅用四页文字将这些问题一一驳斥,观点无非是这些问题外国也有云云。

我们可能如作者所说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百年以后、一千年以后的人做出的判断。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做好工作,把一项研究做扎实、把一个公司做强、把一亩地种好、把一辆车做好、把书读好等等。

我不愿意做伟大时代里整天仰望星空而空感叹于星空璀璨的人,我愿意做一个对伟大时代有所贡献或促进的小国民。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6

今年看的第一本书,充满了正能量,抵消掉之前许多因为看了太多负面报道负面评论而产生的负能量,效果大概相当于连看30天新闻联播。

同意书中的几个观点:

一、如果中国真能崛起的话,不光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国家即代表一个文明,文明的主体即一个国家。与中华文明同样久远的文明要么消亡,要么四分五裂,作为一个统一了的文明型国家当今世界只此“拆呐”一家,别无分店。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大型人口,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担心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文明复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标准的过程。有些方面,我们应该主动与别人接轨,有些方面则是需要别人最终与我们接轨,中国人需要逐渐摆脱掉弱国小民心态,建立培养此种自信。

二、判断一个国家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套用民主还是专制这个标准,而是应该用良政和劣政来评判。程序正确不会必然带来美好的现实,而是要从实际效果去检验政策有效性。民主的形态应结合各国各文明内在特点,遵从其内在逻辑,因此民主形式应是多种多样,不能一味地套用西方标准。迄今为止西方民主制度从未在一个非西方文明的国度中获得真正的成功。西方文明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而中华文明甚至东亚文明强调的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而形成的秩序,因此西方讲究的是不同个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博弈而带来的相互制约和平衡,而中华文明则更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统一的基础上前进。因此强势单一的政府的领导比西方式的多党竞争更复合中国乃至东亚各国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模式有可能超越西方模式,成为各国追求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指南针。所谓中国模式即没有固定死板的模式,无招胜有招,在大胆学习他人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以及混合经济和对外开放几个原则。作文中国的崛起可以启发各国,让其认识到在决定国家前进方向上必须摆脱掉西方强势的话语权,认认真真地从本国本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中寻找方法和答案。

写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什么五毛粪倾,而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曾遍访100多个国家,也算见多识广。偶把这些发出来也是希望那些天天在网上骂骂咧咧怨气冲天的人兼听则明一下。先说哈,可以骂,但最好不要打脸,实在要打,也请看完本书后再打。

中国震撼读后感 篇7

“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谈到“崛起”,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另外一个词“衰落”,那么中国的衰落源于“何时”、“何故”呢?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衰落是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开始的;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样是发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可见,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近代中国衰落的本质是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落后,更深一步挖掘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

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步伐: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出口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腾飞是中国崛起所被世人所关注的,然而我们在建国至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崛起,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发展的惊人速度又隐含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我们从中国发展道路上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震撼中国一书提及了几个中国崛起的特有关键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良政善治”、“选贤任能”、“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等。结合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崛起是否真正有效地兼容了这些要素。首先来看“实事求是”,毛泽东把这个理念定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思想精髓,邓小平也讲其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关键点,即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检验的标准应该为国家的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但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国家政策往往都趋向了少数集体的利益,使得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发展中又越少了“实事求是”的另一个方面即“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时刻坚持三个原则,即政府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按照群众的意见来决定政府的方针和政策;根据群众的意见来检验政府的对错与得失。而要做到这些,靠的就是感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我党与时俱进应该时刻坚持的古训与内在动力源泉!再谈“民生为大”,中国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箴言,这也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的确我们在改善民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若把民生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上来看,当中的不足和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先列出几个数据:三峡项目总投资2000亿;世博会直接间接投资近4000亿;背景奥运会直接间接投资近1。5万亿;高铁总投资近1。8万亿。这些中国崛起中的重大活动、项目的耗资之巨大,很难让我们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有一个明确而公平的交代。确实,我们在民生工作中的还要注意很多问题:1、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2、物价上涨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3、矛盾十分激化的住房问题;4、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5、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等等。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表现和其说法的体现在哪?最简单的一个句话,即为“经济的腾飞与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但我们自己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仅仅看经济因素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一味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社会法制、道德、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是会存在很大的隐患的,这种隐患如同慢性毒药,虽然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矛盾,但是却伤害了国家发展的根本,会让我国的崛起没后劲、无可持续性,甚至产生诸多恶性循环的负面社会效应。再看“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体现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购买力;这恰恰反应出中国发展中的畸形模式所带来的严重贫富差距。当然城乡差距加大、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应该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社会大背景下的浮躁风气亦无所不在,高速低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校的学术造假与行政官僚主义、比“豆腐渣工程”更可怕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和社会诸多不安因素。我们应该警惕了!再看看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们把欲望当做理想,把麻木当做深沉,把怯懦当做稳健,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老人摔倒不能扶、红十字会丑闻,太多的社会道德与价值底线被击穿。再看媒体舆论的不作为与错误引导,从才华横溢的“吴中四才子”、到忧国忧民的“民国四公子”再到当今庸俗不堪的“京城四少爷”,中华传统美德何在?中华新的崛起又何在?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有其深刻的底蕴与内涵,在本质上是与西方新的价值体系有差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样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成为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挖掘自己好的传统、学习西方优秀的经验,有古人的古训领路,有西方的经验带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经营这个国家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照顾善良而纯朴的老百姓呢?

天助自助人,中国崛起之前,更应该好好地觉醒!

中国震撼读后感汇总12篇


读后感书名是文学历史上一部耀眼的著作,由{作者人名}撰写的。我们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亮出自己对作品的观点,不容错过的“中国震撼读后感”绝妙文章呈上,欢迎品味这篇令人震撼的文章!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1)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2)

读《中国震撼》有感近一段时间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每天忙于连队的工作,只得利用平日空闲时间每天翻上几页,最近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份报纸看到过专家学者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文章,这本书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带着这个是问题我不由多看了几页,发现作者张维为作为走过100多个国家、专注研究现实政治的作者,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深刻的理论总结,对中国道路的发展模式有着独特的见解,文字通俗易懂,叙述清晰,许多论断不乏精辟独到之处,我是边读过联想我身边的事实,联想最多的是身边现实物质生活进步发展,以及部队的这几年条件改善,让我倍感自豪,透过这本书让我理解了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民族崛起的艰苦历程。

我平时比较关心国家的发展,私下里也曾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外国的发展对比了一下,但只是自己的浅肤的认识而已,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有的很多认识太肤浅了,还有不少错误的认识,由其是里面有很多新视角、新思维、新观念的值得我们去关注,特别是开卷第一章就从“不再误读自己”说起,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作者是深谙中国人谦虚谨慎、韬光养晦的秉性的,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

心。树立强大的信心是我们发展的思想基础,做为一名军人,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我们目前周边安全环境并不乐观,像**、钩鱼岛争端、黄岩岛冲突等时刻提醒我们,军人的使命还很重,军人的责任重大。随着这些年祖国的发展,我们要对祖国充满信心,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去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我们平时看新闻读报对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比较关注敏感,就我们连队来讲很多战友平时比较喜欢谈论这些问题,对此,我通过看阅读这本书之后,我自己不但明白了这些矛盾产生的问题由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我的学习,可以给战士讲课时引用其中,做好官兵的思想引导工作,让官兵们明白这些现象在是发展中存在矛盾必然性,通过引用书中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官兵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寻找心理的平衡。

当我读到作者说“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时我体会是,目前,社会出现各种不安定的因素很多,大多是来自自己的不自信,在我们连队也是一样,很多战友谈英国如何的好、美国的如何强、政府如何忍让等等问题时,这就说明我们官兵中多少存在对自己国家的不自信,就像面对

“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殊不知,中国才发展多少年,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展了多少年,中国发展这么快的速度完全证明了我们的发展模式是正确的,因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要告诉我身边的战友、朋友 你们应该对我们国家要留有足够的信心。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做一些未雨绸缪的长线思考,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法国学者高大伟2009年2月在《亚洲时报》曾发表一篇评论文章写到:“中国公民正在向世界公民转变。”当我看到这么一段时,我非常激动认为,中国军人也正在向世界军人转变,你看看中国派出的多国维和部队、世界反恐部队、中国走出国门参加的索马里护航海军等等事件,充分表现了我们军队一步步向向世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无不在展示出我们中国军人向世界的转变,体出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自信,也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自豪。

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

线,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崛起已不可阻挡,中国发展的道路虽然还会有曲折坎坷、充满风险,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利用好自身优势前景依然一片光明。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3)

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4)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前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结束了革命与狂飙的年代,走上了理性与和平的全新道路,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历史,不胜唏嘘,历史的道路是曲折的,也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前人的努力与局限,经验与教训,如今都已经成为一笔历史的财富,让人深深的回味。

最近读了张维为写的《中国震撼》这本书,写的是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如何运用大国的韬略和智慧、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和丰富的传统、如何在前行的道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如何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改变,以独特的观察力和理性的分析,丰富和诠释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通过本书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其有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都是作者对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崛起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其中高铁的出现可谓是体现了中国发展模式背后的基本思路,书中也专门提到了高铁奇迹与中国标准的种种联系。高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在中国逐步推广并且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及热烈讨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是建设高铁的指导方针,具体来说,就是先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通过谈判让世界四大公司转让部分高铁技术,然后组织自己十多万的科研人员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整合、创新,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高铁技术,这也是中国模式的战略思路: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发挥自己优势;在对别人之长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标准的超越,并最终影响世界。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率就相对变大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缺、人口多、发展不平衡,各种不良现象如城乡差距、腐败问题、房价问题等也一直存在,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组织,那么想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多做事都是不可想象的,想要保稳定、促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年,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成了世界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依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不自信,特别是谈到中国的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时会显得尤为突出,觉得还是“西方的月亮更圆”。但是书中却客观的给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西方国家的制度是有一些优点,但是却并不像他们所标榜的那么好,所谓的民主其实也是少部分人,那些选民的民主,并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注重民意,为生民立命,为人民服务。而且一种制度并不是看好不好,而是适不适合,照搬西方制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欧一些国家和印度,对比一下他们现在的情况就很明了了。自然,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而且,现阶段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国家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改革,制定规范法律等解决这些问题,环境污染在逐步治理,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反腐活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短时间可能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未来一定是会实现的。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共和国公民,一个从事教育的育人工作者,要大力发扬勤奋工作、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好份内的工作,为幼儿教育的的发展升级献计献策,为九幼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为中国的崛起努力奋斗。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5)

在光电研究院读书月活动中,读了张维为先生著作《中国震撼》一书。本书的作者亲身走访过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在书中将“中国模式”的与国外的情况作了比较。全书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对“文明型”中国崛起的无比自信。《中国震撼》一书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事实论据、精辟的理论总结,对拓宽读者视野,促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国现状和启发对“中国模式”的思考有很大作用。

《中国震撼》的基本立论是,中国今天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种“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作者将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的特征总结为有“四超”和“四特”。“四超”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此四超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全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八个特征,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据作者的深一步探究,过去30多年中,中国也有人尝试着跳出这八个特点,但最后在实践中又总是被拉回来,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文明型国家”的超强基因带来了某种规范:一旦我们不照这个基因图谱生长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作者的分析是深刻的。目前,中外知识界关于中国模式的概括存在不少歧见,书中观点属于有见地的一家之言,其所言特征的内容均能成立。但倘若要完全廓清和科学诠释中国模式的特征和内涵,可能还要作多层面和多视角的界定和抽象。以中国经济模式为例,一是要区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模式还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如新型工业化模式、新农村发展模式、出口创汇导向型发展模式等。经济体制模式也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二是要区分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与经济发展过程模式、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具体还可以细化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书中所说的混合经济)、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等;而书中所说的稳定优先、渐进改革、顺序差异等,则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

《中国震撼》这部想著作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道理就是“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要继续坚持走下去。

但是,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读者多少会感觉作者在有意或无意的回避一些问题。作者在书的开端就搁置一些问题,如:物价房价问题、环境问题、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包围着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者仅仅用四页文字将这些问题一一驳斥,观点无非是这些问题外国也有云云。

我们可能如作者所说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百年以后、一千年以后的人做出的判断。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做好工作,把一项研究做扎实、把一个公司做强、把一亩地种好、把一辆车做好、把书读好等等。

我不愿意做伟大时代里整天仰望星空而空感叹于星空璀璨的人,我愿意做一个对伟大时代有所贡献或促进的小国民。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6)

“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谈到“崛起”,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另外一个词“衰落”,那么中国的衰落源于“何时”、“何故”呢?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衰落是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突然开始的;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宣仁之治也同样是发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可见,把中国近代的衰落完全归结于封建专制是不全面的。近代中国衰落的本质是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落后,更深一步挖掘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

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步伐: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出口国,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的腾飞是中国崛起所被世人所关注的,然而我们在建国至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崛起,还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发展的惊人速度又隐含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我们从中国发展道路上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震撼中国一书提及了几个中国崛起的特有关键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良政善治”、“选贤任能”、“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等。结合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中国崛起是否真正有效地兼容了这些要素。首先来看“实事求是”,毛泽东把这个理念定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思想精髓,邓小平也讲其确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关键点,即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检验的标准应该为国家的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但实际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国家政策往往都趋向了少数集体的利益,使得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发展中又越少了“实事求是”的另一个方面即“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该时刻坚持三个原则,即政府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按照群众的意见来决定政府的方针和政策;根据群众的意见来检验政府的对错与得失。而要做到这些,靠的就是感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勇于承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我党与时俱进应该时刻坚持的古训与内在动力源泉!再谈“民生为大”,中国人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箴言,这也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的确我们在改善民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若把民生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上来看,当中的不足和问题还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先列出几个数据:三峡项目总投资2000亿;世博会直接间接投资近4000亿;背景奥运会直接间接投资近1。5万亿;高铁总投资近1。8万亿。这些中国崛起中的重大活动、项目的耗资之巨大,很难让我们对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有一个明确而公平的交代。确实,我们在民生工作中的还要注意很多问题:1、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2、物价上涨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3、矛盾十分激化的住房问题;4、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5、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等等。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崛起的表现和其说法的体现在哪?最简单的一个句话,即为“经济的腾飞与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但我们自己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仅仅看经济因素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一味的强调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对社会法制、道德、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是会存在很大的隐患的,这种隐患如同慢性毒药,虽然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矛盾,但是却伤害了国家发展的根本,会让我国的崛起没后劲、无可持续性,甚至产生诸多恶性循环的负面社会效应。再看“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主要体现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强大的购买力;这恰恰反应出中国发展中的畸形模式所带来的严重贫富差距。当然城乡差距加大、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应该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社会大背景下的浮躁风气亦无所不在,高速低质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严重的产能过剩、高校的学术造假与行政官僚主义、比“豆腐渣工程”更可怕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政府的公信力严重下降和社会诸多不安因素。我们应该警惕了!再看看社会价值观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们把欲望当做理想,把麻木当做深沉,把怯懦当做稳健,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老人摔倒不能扶、红十字会丑闻,太多的社会道德与价值底线被击穿。再看媒体舆论的不作为与错误引导,从才华横溢的“吴中四才子”、到忧国忧民的“民国四公子”再到当今庸俗不堪的“京城四少爷”,中华传统美德何在?中华新的崛起又何在?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古国,有其深刻的底蕴与内涵,在本质上是与西方新的价值体系有差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样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成为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挖掘自己好的传统、学习西方优秀的经验,有古人的古训领路,有西方的经验带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经营这个国家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照顾善良而纯朴的老百姓呢?

天助自助人,中国崛起之前,更应该好好地觉醒!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7)

中国模式主要有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最大秘密就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县际竞争”,因为土地所有权的决策主要在县一级政府,“通过承包责任合约的扩展……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约安排,佃农分成于层层承包的串联”,产生了“令人敬畏的经济力量”。经济学家史正富也认为,中国的“三元主题”(中央领袖,部门科层,地方政府)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互动的产物,避免了过去西方理性主义所包含的种族主义和唯我独尊等历史局限,强调了一切理性活动都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而检验的标准是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整体利益。

政府是必要的善。在一个游戏规则完全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世界上,不通过强势政府来推动经济,参与国际竞争,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恐怕最多也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爬行。

学者潘维有一个很好的论述: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明的皇帝代表一个朝代,具体做事的是一个儒家执政集团,好的朝代延续数百年之久,远远超过美国的整个历史,一个朝代及其儒家执政集团代表的是“天命”,其跨度一般都是上百年。

关于政党的合法性,努力克服各种危机的本身就是政绩合法性的一部分,甚至是巩固政权合法性的最好时机。

现代花完成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几个特点:一是政治与经济已基本分开,谁上台都不大会影响经济,不大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二是这些国家享有了比发展中国家多几十倍的人均资源,作文也就是说国家有资本去承受政治内耗;三是中产阶级已成了社会主体,中产阶级倾向稳定;四是西方精英阶层通过数百年的政治历练,已经获得了掌控国家主要资源和权力(如国会、金融、媒体等)的能力。这些条件满足后,西方国家才开始搞一人一票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实现所有的人权,所以一定有轻重缓急。中国人没有按照西方的逻辑去做,我们把消除贫困作为核心人权,实现了近四亿人脱贫。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8)

省委书记罗志军的推荐,使我有机会看到了张维为的新作《中国震撼》。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崛起,中国崛起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印度、东欧国家、东亚国家在经济、民主等上分析,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及价值观。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可能我们感受不深,甚至我们怀疑是否是媒体的误导,让人民沉醉在虚幻的海市蜃楼。数字是真实的,20xx年,我国的GDP超越了日本,也许有人说,我们的人均还在世界排名的多少名之后,这也是事实。但我国的GDP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高速增长,这也是事实。就城市对比,我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其新、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在世界上引以自豪的建设,比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任何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肯定中国的巨大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正为全体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源于她独特的文化、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源于她的悠久历史、语言,她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是推动这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重要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她是仅存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她能够历经劫难而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与她的文化密不可分,她强调和谐、她重视家庭、家族,每一次外敌的入侵,不是她文明的消失,而是文明的包容与再生。她广阔的地域,东方日出西方雨,她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资源,保证她的发展需要,也使任何一个入侵者无法将她彻底消灭。人口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包袱,巨大的人口基数将使任何发展的平均数缩小,换个角度,人口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不论外面风云变幻,中国自身的需要都可以消化一切生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中国人民二十世纪最正确的选择,这条道路使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作者到过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也曾经担任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广博的阅历和深邃的眼界,使他有机会、有能力将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进行对比研究。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近年来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亮眼的国家。印度的领导人、舆论都在讲要超越中国,西方世界也越来越看好印度,其重要原因是印度的民主制度。印度究竟如何?作者从直观视角,既看到了这些年印度软件产业、医药产业的较快发展,也指出了印度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的种姓差别、政治制度的软弱、家族化等问题,印度与中国的差别不是一、二年,差别是明显的,民主的印度不能解决印度的发展。

东欧巨变以后,民主同样没有使她们与西方坐在同一条凳上,她们是欧洲的二等公民,民主化以来,这些国家有的分裂了,有的经历了战争,民主没有带来玫瑰,是斗争、是痛苦、是经济下降、是生活困难,一句话,没有他们想象的美好。

东亚是我们的周边国家,许多国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在不同时期走上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菲律宾有了近百年历史,日本在二战后也走上了这条路,韩国、台湾地区在经济现代化以后也走上了西方民主之路,事实证明,民主没有消灭腐败,民主只是政客斗争的工具,政客们将精力用在了如何赢得选举,而不是如何治理好国家。

中国要有自信、要有信心,我们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尽管这条路还有艰难险阻,我们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但我们要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我们要与世界接轨,但我们发展了,作为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发展了,世界也应该与我们正确的标准、经验、做法接轨。世界上决不是只有一条发展道路,只有一个价值标准,我们要探索,西方也应该探索。

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中国理念对世界的可能影响: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9)

研讨“中国模式”的书和文章很常见,但近段时间多家媒体报纸都不约而同刊登了大量关于《中国震撼》的评论性文章,不由得让我对这本书有些好奇,借此机会,仔细阅读,收获颇丰。

本书对中国的崛起作研究,通俗易懂,不局限于学术性讨论,以对话性的文体在平等的视野下审视中西文明,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提出了“两大板块”的概念,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在分析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的同时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并揭示民主和人权的真谛。作者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正确的逻辑,深刻的剖析,亲和的解疑,充分的说理,总结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让人们的看到了一幅全面的中国崛起的图景,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文化传承带来的民族凝聚力以及独特的政治、社会、经济形态所创造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激发大家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心为之震撼。

文明型国家的震撼

本书首次提出我国是将“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文明型国家”的概念。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中国的发展,固然有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但中国在快速变化中,同时也在吸纳世界文明的成果。我们善于学习别国经验,同时能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无论是选拔和选举结合的选贤任能制度,社会和国家大规模互动的.社会模式还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都证明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的创新。中国是不断产生自己模式的内源型主体文明。过去30年,我们实际上就在不断创造自己的模式。奥运会、世博会、高铁建设、城市化、新能源革命等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经验。

新的发展模式的震撼

正是“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所以“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展现了“中国模式”的独特魅力。这种“对外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对内是倾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和平发展模式,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书中作者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应该讲,经过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和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积累和凝聚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创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民族自信心的震撼

文章首节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身处时至今日的中国,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在肯定的同时,作者直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强调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就像面对“半杯水”,很多人只看到空的一半,而看不到满的那一半。殊不知,困难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不肯定这一点,下一步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更加理性从容的国民心态。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信心,对中国的发展有信心,对我们的未来有信心。

为了崛起,中国走了一条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路,在这条路上,无数烈士献出了青春和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让我们秉承“文明型国家”和“中国模式”,坚定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国家的进一步腾飞扎实学习,踏实工作,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这个‘文明型国家’的持续良性健康发展。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10)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宣传部部长xx在部机关工作会议上多次指出,要关注青年干部的成长,带好队伍是领导干部一项重要的能力,这就要从青年干部抓起。

省委统战部第一期青年干部读书会开展后反响良好,时隔两月,读书会再次与大家见面。

这期主要围绕xx主编的《震撼世界的中国》谈感悟体会,该书以详实的依据、全面的视野、客观的立场,科学分析、证实了中国震撼世界__,故事与道理相互融合印证,呈现中国奇迹、昭示光明未来。

面对世界__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震撼着世界、面对利比亚海外危机局势中国救援的速度之快震撼着世界、今年纪念建军xx周年的朱日和阅兵仪式上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撼着世界等,中国之所以震撼世界原因很多,我认为制度是最根本的。习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讲话中说过“__社会主义制度是__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第一,能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制度设计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调动群众积极性来共同管理众人之事。第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__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第三,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正是得益于__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都取得显著成就,我国才能保持着社会安全和稳定。第四,能自我创新。

__社会主义制度从不拒斥他国长处,自我变革、创新,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崛起必然会遭遇霸权围堵。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和平崛起,但美好的愿望并不等于现实。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对于当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最大的受益者西方来说,中国发展就是对其秩序的威胁,因此中国很难获取西方世界对“和平崛起”的认同。中国崛起的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__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累积起多方面的雄厚实力,对外影响力也在持续增大,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文化底蕴优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大文明古国里,中国是唯一一个能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成为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家园。我们不仅有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在革命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更有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彰显着中国的文化优势。科技后发优势,中国在科技领域开始全面发力,局部极少数领域已经实现了世界领先并且可以迅速集中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在某个领域进行攻关。从整体上看,我们产业还处在中低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空间还很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员呕心沥血,接续奋斗。把广大__团结在党周围,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是我们统战工作者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和平发展的环境来之不易,我们这个民族,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多苦难。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更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践行文化自信,当好对外文化交流使者。“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之所以令世界惊叹,《震撼世界的中国》一书告诉我们:中国具备独特的政党优势,明显的制度优势,指导思想的引领优势,杰出的组织优势,突出的后发经济优势,厚重的文化优势,独有的政治协商民主优势,鲜明的各民族一体多元优势等。习近平_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基础。当下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代红色革命文化、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果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综合体。作为统一战线一员,坚定文化自信:一是要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__生活,近几年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二是要争当中国文化自信的践行者。要充分宣传和利用好我们的文化资源,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发自内心地为中国灿烂文化感到自豪,使世界各国都__文化充满向往和敬意,用文化的力量展示中国崛起的魅力,努力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者、研究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三是要立足本职当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作为文化统战团体,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好海外统战工作,既是职能所在,也确具有独特优势。我们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以书法为纽带的对外文化交流,努力在促进祖国统一和对外友好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11)

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

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少了“和”那是万万不可的。

三、民生为大,稳定发展

何为民生?民生就是一个国家推动政治改革,解决了人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后,再着眼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升民生的品质,政府能为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能让人民过上更安全、更自由、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安稳呢?而西方推动“民主化”压倒一切,结果造成了政治改革与民生改善完全脱节,造成了非西方国家无穷的动荡和战乱。

四、对外开放,经济增长

开放、互动、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我们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历史上是这样的情况,今天还是这样,今后还会是这样。只有这样,“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之崛起不可阻挡。

品读完此书,我由心底产生一种震撼,一种对自己日益强大祖国的敬佩和自豪!通读全书,我更加相信,依靠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发扬光大,加上我们每一名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中国一定会不断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后感(篇12)

今年看的第一本书,充满了正能量,抵消掉之前许多因为看了太多负面报道负面评论而产生的负能量,效果大概相当于连看30天新闻联播。

同意书中的几个观点:

一、如果中国真能崛起的话,不光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国家即代表一个文明,文明的主体即一个国家。与中华文明同样久远的文明要么消亡,要么四分五裂,作为一个统一了的文明型国家当今世界只此“拆呐”一家,别无分店。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大型人口,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担心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问题,文明复兴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标准的过程。有些方面,我们应该主动与别人接轨,有些方面则是需要别人最终与我们接轨,中国人需要逐渐摆脱掉弱国小民心态,建立培养此种自信。

二、判断一个国家成功与否,不能简单地套用民主还是专制这个标准,而是应该用良政和劣政来评判。程序正确不会必然带来美好的现实,而是要从实际效果去检验政策有效性。民主的形态应结合各国各文明内在特点,遵从其内在逻辑,因此民主形式应是多种多样,不能一味地套用西方标准。迄今为止西方民主制度从未在一个非西方文明的国度中获得真正的成功。西方文明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而中华文明甚至东亚文明强调的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上而形成的秩序,因此西方讲究的是不同个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博弈而带来的相互制约和平衡,而中华文明则更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统一的基础上前进。因此强势单一的政府的领导比西方式的多党竞争更复合中国乃至东亚各国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模式有可能超越西方模式,成为各国追求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指南针。所谓中国模式即没有固定死板的模式,无招胜有招,在大胆学习他人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调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以及混合经济和对外开放几个原则。作文中国的崛起可以启发各国,让其认识到在决定国家前进方向上必须摆脱掉西方强势的话语权,认认真真地从本国本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中寻找方法和答案。

写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什么五毛粪倾,而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曾遍访100多个国家,也算见多识广。偶把这些发出来也是希望那些天天在网上骂骂咧咧怨气冲天的人兼听则明一下。先说哈,可以骂,但最好不要打脸,实在要打,也请看完本书后再打。

中国名著读后感10篇


卓越的图书能够让我们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阅读完毕后,我们需要仔细概括和整理书中给予我们的思考和心灵震撼。关于“中国名著读后感”,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参考!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xx年详尽宏大的历史。作者罗贯中以大胆的艺术创作完成了这部历史名著。《三国演义》流传到至今,家喻户晓,无不称赞这美丽的历史画卷。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奸诈无比的曹操,仁德谦逊的刘备,神机妙算的孔明,心胸狭窄的周瑜,生性多疑的司马懿,各式各样的历史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真让人难以忘目。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足智多谋的孔明先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蜀国军师,许多人都把他当作智慧的化身。

每次捧起手中那本《三国演义》,脑子总是浮现孔明先生的身影。.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在他一生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孔明先生立下军令状,草船借箭,三天完成10万支箭;赤壁大战中,孔明巧用火攻,使曹军大败而归;他洞悉司马懿,大敌之前摆空城计,成功让曹军退兵,免去了全军覆灭的战局;出兵南方,七擒孟获,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这些都离不开孔明先生的智慧,而智慧的来源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小要立志,不断学习,才能增加才干,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有了智慧,就有可能像孔明先生一样,在工作中,生活中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是啊,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祖国的花朵,将来,我们要有孔明先生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去建设美丽的中国。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的坎坷经历。途中,他们多次遇到了妖怪的阻拦,而每次总能化险为夷,最终拿到了真经。其中,心地善良的唐僧,古灵精怪的孙悟空,豪爽正义的猪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和尚,慈祥和蔼的观音菩萨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的心也跟着悸动,仿佛身临其境。当师徒四人安全时,我的心也很踏实;当他们遇到妖怪,有人被抓走时,我的心里很着急;当他们被救出,妖怪被收了之后,我的心里也很高兴;当他们取到真经之后,我也为他们喝彩……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道理。从中,我明白了人的一生要敢于去拼搏,去抗争,不能为一点小事就放弃,要像书中的唐僧和他的徒弟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遇到困难时,要镇定下来想办法,如果第一次失败,还要尝试第二次。只有多次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例如,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坐稳以后左脚用力一踩,重心偏了,我摔了下来。第二次又骑了上去,刚踩两脚由于太紧张,龙头一歪,又摔了一跤。正当我想放弃时,我想起了《西游记》,于是,我又重新骑了上去,双手放松,平衡重心,我终于成功了。

《西游记》是一部好书,它令我受益终生,真不愧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啊。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魏蜀吴在争分天下,其中有我最喜欢的几个故事,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桃园结义…

在三国演义中有上百个人物,主要描写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 、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有“心胸狭窄、忌才好胜”的周瑜,“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威风凛凛,智勇双全”的关羽,还有赵云他赤胆忠心,骁勇善战。

我有两个最喜欢的英雄一个是关羽另一个是赵云,赵云对刘备十分忠心在“单骑救阿斗”中,赵云自己一个人杀了魏国好几个猛将,为自己和小阿斗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他们都回到了刘备身边了,关羽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有很多英雄事迹比如他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伤、单刀赴会等英雄事迹。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问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明智,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读的书多了,对事物的理解也就更全面,更深刻了,在共读中孩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心得体会,有时,孩子和我们也会为各自的观点争论不已,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去读好书,让孩子和我们共同去感悟书中的知识和哲理。

总之,我深深体会到,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可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并且对家长也是一种提高,让我们和孩子们在共同读书中一起成长吧!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4

利用暑假阅读经典著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暑假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这本著作共有3册,描写了从夏商周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十七个朝代一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情。包含了科技、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内容,共计106。8万字,从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看到了华夏文明的璀璨,体会到了民族精神的可贵。

书中共有372个故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戚继光练兵和打仗。戚继光是一个非常“古怪”的将军,他训练士兵不走寻常路,通过士兵之间的相互打架来激发士兵的斗志,打败的士兵不仅要被胜利者打还要被将军打,这种看似残忍的训练却磨练了士兵的意志力,他每时每刻都在告知士兵:战场只有你死我活,社会只承认强者。戚继光不仅重视士兵的基本素质,同时也勤于研究兵法,他自制研究了“鸳鸯阵”,在台州之战中将倭寇杀伤200余人自己的士兵却一个没死,之后这支军队也成了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军队——“戚家军”。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仔细阅读戚继光的故事,让我深刻懂得:男儿当自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保护国家保护人民,同时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做到有勇有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光靠肉体是保护不了国家的,需要靠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器,我们只有研制出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才能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5

这几天,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后,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内容讲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人物有: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是诸葛亮那样足智多谋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过他。

在书中,我觉得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这使的周瑜非常的嫉妒,小心眼,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第一大敌人,就想方设法地想害他,终于在一次谈论军事时,周瑜找借口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重惩法。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三天之内向曹军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要学习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足智多谋,学习他的各方面的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6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我也很佩服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而感到佩服,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四人的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这本书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当官人的不称职,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根金箍棒,这可以看出玉皇大帝的不称职。

这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苦难、斩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中午的四个人物:诚心向佛的唐僧、正义大胆的孙悟空、纯真善良的猪八戒、心地善良的沙僧。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不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艺技的高超,也许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到那烂陀寺取得真经。而且在他身上,我还发现他有一种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精神。

师徒四人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再想想之前自己的半途而废,这就是我的缺点。我要去弥补它,我要努力去做,只有努力才能得到回报我们要发扬《西游记》里师徒四人那种勇敢、执着的精神,不断奋斗,为了最后的胜利不断前进。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7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本《故乡》是鲁迅先生写的。在这里,每一个灵动的文字都是一节美妙的音符,每一篇动人的文章都是一道永驻心底的风景。

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后改名周树人,自豫山、豫亭,然后改名鲁迅。我们知道,毛主席对他有很高的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

此书中,有很多文章。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阿长与《山海经》了。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儿时和长妈妈相处的七 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保姆形象,我觉得鲁迅先生对她充满了尊敬、感激和还念之情。

还有鲁迅与儿时闰土的喜爱,可真有趣!但中年闰土可不一样了,闰土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老爷!……”我们就知道,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变化真大。

在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文章:琐记、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仿徨……

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有了许多感想,现在我把它们阐述如下: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一场农民起义从发生至失败的全过程。它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了百姓有苦无处伸张,官逼民反的社会状况,宣扬了忠义思想,并表现了梁山好汉忠心为国和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读完它后,我想到了:我们在校园生活中应该互相平等,不能以强欺弱。要努力学习,还要帮助同学。班内同学之间应该搞好关系,因为连普通农民联合起来都可以产生那么大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要多锻炼身体,因为只有锻炼好身体才能搞好学习和帮助别人,如果身体不好什么都不能干,学习也不会好。

我以后要多看书,书中的人物,我要多学习。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9

寒假里,我读了吴承恩先生的一本的小说《西游记》。那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话语,都使我记忆犹新,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小说讲述了唐僧、孙悟空、沙僧、小龙马和猪八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降妖伏魔的故事。故事以生动和形象的话语巧妙地写出了他们师徒四人的不同性格特点,也为了下文做铺垫。

我依旧忘不了孙悟空的聪明与他的火眼金睛。在“三打白骨精”那个片段中,唐僧多次误会悟空,但是孙悟空并没有因此而迁怒师父,而是耐心地等待时机,从而揭开白骨精的真面目,从中我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一颗包容、忠贞的心。

这不由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我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常常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没有头绪。我记得有一次在整理图书的时候,我随手拿了一支笔在登记图书,可是由于我放书时的不注意,而导致我的笔落在了地上,正巧我要用笔记录页码。“咦?笔呢?”我一边找一边问妈妈。妈妈一边翻着书本一边说,我这里也没有呐。“那可真奇怪呀?”我有点着急了。于是便起身再次去寻找。刚往前迈了一步,就发觉脚下像踩了什么东西似的,我低头一看,正是我要寻找的那支笔。我赶紧把它捡起,想想我刚才那着急的样,不由叹了一口气。我遇事应该多思考,不应该急于下定论。

西游记里的唐僧可不也是这样吗?他肉眼凡胎,不能识破妖精,并且还常常误会孙悟空的好心。我觉得唐僧虽然一心向善,拥有佛的大度和宽容,却也应该更加信任孙悟空,因为有那么个顽皮、忠诚的徒弟,不仅需要缘分,还需要互相信任。

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我对每个人物都颇有感想,正是因为人无完人,吴承恩这部小说里的各种并不十全十美的人物组合在了一起,互相互补,才会让人读起来更加生动、真实。

中国名著读后感 篇10

西游记是我从小就常常听到的名字,那时的我还很小,只知道里面有只猴子叫“孙悟空”。

这猴子生性顽皮,可是脑子却机灵得很。顽皮也难怪,他从石头里蹦出来没多久,就当上了“猴王”。除了机灵,他神奇的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也在去西天取经路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江湖上悟空有两点著称于人间,一是“能打”,二是“会跑”。说他能打,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要不是有他这个大师兄在,唐僧早已经被煮过N次了。可是“会跑”这点,很多人可能就不清楚了。但你想想看:整个西游取经的打怪途中,悟空上了几次天去求得帮助?这其中有几次是带着师父和师弟一起跑了?有时候啊,人就是要能会跑。这连跑都不会,还怎么能降妖伏魔呢?你要去作斗争,有时就得先学会放下身段离开战场,否则很有可能白白送死或受伤。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你放弃或逃避事情,而是要量力而为,不做无用的功。

悟空还有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注意,不是勇敢,而是会求助于别人。当他遇到自己打不过的妖怪,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会去求助观音菩萨,而不是等着被妖怪制服。这就好比你在学习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不是等着被困难制服。如果你不问,如果你不求助老师,只会让这个问题一直留着。除了老师,还可以求助于同学,同学同学共同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学会求助于别人,从别人处不断学习。

这是读了三四遍西游记之后感悟出的东西,可能也是人们不为熟知的悟空的另一面。

夏日玩水的说说(精选118条)
2023.06.16 夏天玩水的句子 夏天游泳玩水说说 夏天小朋友戏水句子 炎热夏天玩水的句子
个人简历工作自我评价
2023.06.16 简历工作自我评价 简历自我评价
亲人去世伤心的句子(精选149条)
2023.06.16 亲人去世的伤感文案 关于亲人去世的句子 亲人去世的悲伤短句 亲人离世难过的句子 悼念亲人去世的句子
狗狗去世的伤心文案(精选82句)
2023.06.16 狗狗去世的伤心文案 狗狗去世了心痛的句子 失去爱犬心碎的句子
拾金不昧的说说(精选126句)
2023.06.16 拾金不昧的句子 关于拾金不昧的句子 拾金不昧的短句 拾金不昧的说说 拾金不昧的文案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祝福通用(157条)
2023.06.16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祝福语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长祝福语 高考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祝福语
中国的大转型读后感【荐】
2022.03.01 鲍叔牙荐管仲读后感 学校转型读后感 步长制药转型读后感
祝考上大学金榜题名的句子80句
2023.06.16 恭喜考入大学祝福语 庆祝考上大学的祝福语 考上大学的经典祝福语
2024读后感:《华为内训》读后感模板
2022.07.02 华为往事读后感 华为不上市读后感 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
漂流游玩心情说说分享95句
2023.06.16 夏季去漂流的文案 夏季漂流的心情说说 夏季漂流朋友圈文案
生男孩的吉祥话汇总80句
2023.06.16 恭喜生男孩的祝福语 恭喜生男孩的句子 恭喜生儿子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