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心得合集

家书心得合集。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家书心得合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家书心得(篇1)

记得初次接触巴金老先生写的《家》,是在初中。那天晚自习回家,躺床上无聊,就打开收音机,正好听到音频里在读《家》里的一个片段。

当时第一个感觉,描述的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故事。已过去六年了已不记得那一段是讲什么了,只记得好像是过年,公馆里的气氛。事后,又听老师讲课涉及到一些些。这就为我以后读这本书的兴趣打下了基础。

第一印象书中人物刻画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间的描写真实得让我觉得身临其境。于是泡书店时,就让我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我读书耐心不足,所以看书时,走马观花般读完。在这期间,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读完之后,心情依旧沉重,气愤那个社会,那个家庭。同时,我又庆幸,这样的社会已成为历史。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

给我最沉的心情,就是其中包含血泪的女子命运。温顺驯良的梅表姐与觉新,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被儿戏般拆散。终究没能和真心相爱的觉新一起。后嫁到赵家受气,不满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在痛苦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去。

觉新的妻子瑞钰,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哀命,这个善良贞静的女子,在难产的呻吟最后,都没能见上自己的丈夫一面。这是多么悲伤。

这些青年女性的不辛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都只能流着泪形容憔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家书心得(篇2)

自记事起,便是摸着厚厚的族谱,皱黄的纸页,有些边角上墨色已经晕染开来了。那时会觉着,这恐怕是我见过“最老”的文字记录了吧。但古老厚重的气息是当时的我不可体味的。

直到前些年我再从长辈手中瞧见它,我开始有些明白,那不仅仅是留下一些名字,苍淼的笔触下,记载的是一段岁月,可凝望的是一人一生的精神。

文字本身是不具备力量基础的,它并不似灵动的生物,可以宣泄活跃之美,也不像山川树木,体现静默的伟岸,但它,作为传承,交流的载体,随着历史的推移,一次又一次地记录了那些力量爆炸,思想喷发的阶段。

前些日子,借由五・四之际,和伙伴一同参与了上级组织的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初来或觉仅是场单纯的朗诵活动罢了,可随着对家书的行行解读,句句揣摩,字字诠释,越发觉得,这完完全全的是一场精神洗礼,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似乎是自己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

篇篇家书,大凡在百八字,多则上千。文虽短,情确长。

牢锁、深墙。

我仿佛能够看见,漆黑的夜晚,寂静阴森的地牢,风阴冷地嚎叫着,树叶的沙沙声像是死神逼近的脚步。午夜时分,执笔从容,外面寂静的可怕,仿佛黑暗要吞噬一切,可期待黎明到来的炙热却始终盘旋、闪耀、跳跃在他们的双眸!

刚骨、柔情。

他们绝不知道,此刻,他们为后世镌刻出多少贯穿时空的力量。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胜利的无比坚定,对父母爱人的万千不舍。

王孝锡“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吉鸿昌“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史砚芬“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

满腔热血,浩然正气,慷慨赴死,气节永存。

翻看家书,一纸空白入帘,先是一楞,随即倒是不觉泪目了。陈毅安,一封无字信,一生未了情。

“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别离的悲哀。”

放在如今,这或许便是一位感春伤怀的“诗人”生出的哀愁。可这条从上世纪传递过来的情愫,却承载着战火的记忆,也饱含着理性的纯情。身处那样的年度,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极好时代到来,他放下了。谁人无父母,谁人无爱慕,此刻便犹显心酸痛楚,却更令人心生敬畏。

一个人的家书,承载着写信人的真情实感;一群人的家书,则承载着一个时代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生逢盛世,我们更要缅怀先烈,居安思危。

诵读红色家书,追忆历史烟云,传承红色力量。理想之火不灭,信念之光不熄!

家书心得(篇3)

《红色家书》既是老一辈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时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誓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也代表了近百年来中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初心。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时时刻刻,我都深深体会着老一辈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矢志不渝、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节和初心信仰。国家危亡之时,无数满怀热血与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别父母妻儿,义无反顾走向战场,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映照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宁死不屈的共产党人的身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是他们的伟大领袖,他们身后还有为共和国的建立而光荣牺牲的370多万共产党人。是他们的铮铮铁骨筑成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实路基,这不仅是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的生命赞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长城,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定基础。

社稷苍生念,拳拳赤子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回首来时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舍身为国、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正蕴含着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前进道路上所不能忘记的初心和方向。让我们传承《红色家书》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红色革命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在当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将学习阅读《红色家书》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密结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满腔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初心使命,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家书心得(篇4)

读《傅雷家书》有感想(一)

“待人诚恳,做事认真”是傅雷对傅聪教育的精髓。在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傅雷夫妇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谈艺术感受,谈日常琐事,发自肺腑的关心汇成了一句句教导,而句句教导汇成了封封家书,从而成就了《傅雷家书》这本永恒的经典。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合眼,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

"当儿子远走异国他乡,做父母的自是免不了伤感。读到这段话时,那六十多年前月台送别的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双亲眼里掩不掉的离别愁绪,儿子心中藏不住的雄心壮志,随着月光的流泻蔓延开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

"以演奏而言,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又是一段让人感触颇多的文字,这是父母为孩子取得成就发自肺腑的高兴,也是衷心的鼓励。很多父母不懂得鼓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时又打又骂,在孩子取得成就时却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失去对成功的期待与渴望,很容易走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得不说,傅聪真的有一对好父母。

最让我记忆尤深的是,傅雷要求孩子对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心怀感恩,时常对别人表示问候,不能因为工作忙为借口,就不和别人联络交流。是啊!有人帮了你,你应该心存感激吗?

如果不和别人保持联系,在那一面看来,你岂不是一去便杳无音讯的白眼狼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常怀感恩之心,将别人的帮助牢记心底。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生活准则成就了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应将这八个字镌进脑海,时刻提醒自己呢?

读《傅雷家书》有感想(二)

傅雷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近40种,较具代表性的有丹纳的《艺术哲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他为中法文化学术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傅雷先生还是一名优秀的父亲。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很关心儿子的成长。在近200封家书中,他多次教导儿子:礼节要得体,工作要严谨,待人要谦虚

因为长子傅聪远离故土,对祖国日益陌生,傅雷先生坚持给爱子邮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三百首》《元曲集》。在信中,他和儿子* *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哲学一再纠正了儿子的信中不适当的次与。“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的祖先的财富是不能丧失的。

“他对孩子的爱不是单纯的温柔,而是始终把道德和艺术放在第一位。

当傅聪在信中抱怨自己忙于演出、练习,时常熬夜时,傅雷先生劝道,"精力有限,人寿亦有限,要从长远着眼、劳逸结合,马拉松才能跑得好。"除此之外,傅雷先生还多次在信中谈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他告诫儿子:"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他还鼓励儿子多学习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提高艺术修养。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1966年9月3日,傅雷先生因不堪忍受,在家服毒自杀。他的妻子朱梅馥也上吊自杀。

傅雷先生平反后,傅聪回到家里,开始在全国高校讲学。如果傅雷先生和夫人能看到它,也许他们会有些放心。

合上书,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写下的话:艺术、人格的尊严都没丢掉,民族、国家的荣辱之心都没有愧对的人,才称得上是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先生在他的一生中完美地诠释了这段话。

读《傅雷家书》有感想(三)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这是,傅雷在书信中对孩子的艺术方面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傅雷家书》,它被称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这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一封封的家书,除了生活琐事之外,谈论更多的是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两位"典范家长",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而作为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对儿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傅雷不仅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好老师和好朋友。多少次的人生故事不仅教育了傅聪和傅敏,也教育了我们。

亲信是真情的表达。父爱流淌在简单的话语背后,深沉而温暖。特别是当我读到傅雷想在孩子离开后的第二天写信时,我深受感动。天下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大多如此吧!

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他们每周回家,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漫长的一周,他们肯定会来看我一次在中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知道,他们的爱永远陪伴着我,给我勇气和冲锋陷阵,即使世界老了,大海干了,岩石烂了。

读《傅雷家书》有感想(四)

即使傅聪是这样的天才,他也是在傅雷夫妇的“唠叨”和“说教”中长大的。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责任就是这样传递的。

——题记

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体会父母的痛苦和期望。品读《傅雷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批评家。一生译著宏富,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

傅雷先生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谨、负责、有爱心的父亲。傅雷在家书中的家风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

“给你的长信不是空谈,不是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语,而是有几个功能。首先,我认为你是讨论艺术和讨论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是傅雷先生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不仅可以从做人的道理中学到很多,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

读《傅雷家书》有感想(五)

书信,作为维系相隔千里的亲人情感的一种方式,从古至今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最近,我拜读了《傅雷家书》,感受更深了。

爱是书的核心,书中处处充满爱。"孩子,你为什么老叫人牵肠挂肚呢?预算你的信该到的时期,一天不到,我精神就上下不安定,""以我们的感情来说,你一定懂得我们想见你的心,不下于你想见我们的心,尤其我恨不得与你日夜长谈。

可我们不能只顾感情,不能不硬压着个人的愿望,而为你更远大的问题打算。"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这样,无比矛盾,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阻碍了我们成长,守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挡伤害,不停地在长与近间徘徊,想必我们渐长时,大力争取"自由"时,他们一定苦恼吧!

全书有一段,甚为精妙。“我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我想写封信。恐怕你不觉得无聊,仅此而已。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就好像克利斯托夫的母亲独自一人在家里,想起了她孩子童年的情景。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这段文字是如此微妙的情感。它来自一个严谨残酷、固执甚至有点暴躁的学者。

谁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与亲人相处日夜,天天矛盾不断,一月不见,如蜂见蜜。就像我爸一样,小时记忆中无比暴躁,但当我与他一别七日再相见,便变得冷静、和善了许多。

也许我的父母没有傅雷夫妇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有艺术修养,但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生活经验,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像每一个幸福的孩子一样快乐地长大!

家书心得(篇5)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读这部小说了,记得初二的时候老师布置阅读作业的时候便读过,可惜那时候并未深读,只是大概翻阅一遍,大概了解是批评封建社会的黑暗的吧。这一次总算有些时间来细读一遍了。

真的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在巴金先生的笔下,每一个人物那么真切,真切的让人窒息,他们哭着,喊着,吼着他们对这个黑暗社会的不满,泣着他们如何悲哀而又无可奈何的人生……当然,在这片遍步黑暗的大地中,也不是全无希望的,一丝黎明的曙光照射下来,那些热血沸腾的青年们,尽着他们最大的努力,冲天怒吼,这即将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星星之火即将成燎原之势。

或许那真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至少是从现代意义来看,在如今自由恋爱的年代,无法理解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何物,儿女的幸福不应该是父母最大的欣慰么?那为何父母却如此逼迫子女呢?一代压一代,果真如此,记得刚刚学《孔雀东南飞》的时候很郁闷,仲卿之母当年也是受尽为人儿媳之苦,既然知其苦,又为何恶性循环,把这种痛苦施加给兰芝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我们统统开骂,这老婆子忒不厚道!

瞧,又说哪儿去了,没关系,咱们绕回来说,既然说到《家》,不得不谈谈巴金老人及其巧妙的人物构造了。

似乎贯穿整部小说的人物是觉慧,他是一个进步青年的代表罢,但暂且不谈他,倒想说说他的大哥——觉新。

觉新是整部小说中最为悲情的人物之一,处于封建思想与新思想的矛盾之间,处于长辈与晚辈的代沟之间,只能放弃自己从小的理想,自己所憧憬的爱情,许多人看过《家》会觉得觉新的悲剧都是他自己酿成的,他的“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种下无尽祸根,而命运对它也是格外的不公平,毁了他的理想、爱情……一切他心爱的东西,但这一切却都被他忍下来了,因为他脑子里深深植入了一种思想,一种封建社会是无法推翻的思想,一种什么抵抗都无用的思想,他甚至根本不敢想到抵抗……

再来便是梅表姐,算是悲情女一号吧,或许是性情影响,她如此多愁善感,倒让我想起了林黛玉,乍一比较,梅表姐似乎与林黛玉真有几番相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不说,遭遇也不尽相同,与心爱的人被迫分开,忧郁致死,死不瞑目。

《家》中的悲情人物数不胜数,在那种有脸有面的封建礼教家庭中,竟然都藏着那么多的悲哀,他们有足够的金钱,无食宿之忧,却有思想上的种种束缚,更何况那些社会底层的人民呢?在无情的战争中,衣食住行大概都成问题吧,又如何去顾及思想的落后呢?

鸣凤是下人中的代表,从小被卖到封建家庭中做丫头,整天靠主子的打骂过活来的,对于那丝爱情,她并不存有丝毫的奢望,只是希望能在觉慧身边当丫头,仅此而已,可是这点希望也无法被满足,大概只有那潭死水知道她的悲哀……

说了那么多的悲剧人物,总该谈谈一些积极面的东西。

前两天同学聚会的时候正巧与一个朋友讨论到《家》中的女主角,说真的,我说不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女主角,按照出场时间来看,应该是琴,至少我很欣赏她这个角色。她在小说中基本上等同于完美女神,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有勇气,有思想,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她跟梅表姐的家庭背景其实差不多,不过她们两个的运气可是差太多了,先是琴的母亲相对开明,再来便是觉新和觉明的差距,于是造就了琴这个不放弃,勇于追求自己爱情与理想的女性形象。

家书心得(篇6)

《傅雷家书》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傅雷先生对人生、艺术、文学的精辟的分析,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傅雷先生贯穿一生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感受到他平时严厉却不失慈祥的父爱。其中傅雷先生认为的凡事懂得取舍更是令我敬佩。

在给傅聪的一封信中,傅雷这样写道:“为了国家,为了广大人民,为了你自己的一生,为了你自己的艺术,是不是应该把事情看得远一些,为了将来的幸福而忍受一下眼前的苦闷呢!”用一时的苦闷去换取未来的幸福,我们应该放弃当下的悠闲,才能有所成就。

书中的傅聪之所以事业有成,离不开自己私下不断地努力付出和鲜为人知的刻苦,只有牺牲了欢愉的时间,才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在他人放松时,傅聪与父母通过书信讨论艺术;在他人清闲时,傅聪翻阅着父亲寄来的书籍;在他人欢乐时,傅聪参加着各种比赛……他收获的是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

越王勾践,十年来卧薪尝胆,忍受屈辱。他放弃了作为一个国家国王的尊严,换取了一个生活的机会,但他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吴复越并复仇。十年来,他日夜不忘国耻,不断反省自己。他经历了一段艰难得十期,但最终成功了。

勾践是一个懂得选择的人,是一个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赢得胜利的人。如果他想成功,他必须首先知道如何选择。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先生不仅是闻名遐迩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听说梅兰芳先生京剧造诣很高,我请他为他们表演。为了表达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和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指责和愤慨,梅兰芳先生坚决不给侵略者表演。日本人用武力威胁他,但他无所畏惧。他留着长胡子,表达了坚定的决心。

梅兰芳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京剧,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成就,但他赢得了尊严,同时,她也为当时成千上万的中国同胞而奋斗。我们中国人不会向日本人屈服!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小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唱歌。当时,帕瓦罗蒂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目标。他想成为一名教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歌手。最后,他在父亲的劝诫下选择了唱歌。经过七年的努力,他继续坚持,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歌手。

帕瓦罗蒂做出了明智而正确的选择,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有懂得取舍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数的前辈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学会取舍。而如今的我们,是不是也要做出一些取舍呢?

我们是否应该像傅雷先生教傅聪的那样,放弃现在的一些幸福,忍受苦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这是我们作为学生必须要经历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也许你希望你的学***是无忧无虑的,你的未来是幸福美满的。但,你有没有想过,连傅聪那样有成就的人都要舍弃现在的欢愉,而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二者得兼呢?

放过今天的享受,我们应该在**时代用辛勤的劳动书写青春,换来未来的幸福!(李雪琳)

家书心得(篇7)

这个寒假不寂寞,因为有《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这本书的相伴。很感谢园里给我们提供这么优秀的书籍,让我们这群年轻的教师能在处处雾霾的天气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将诸多的教育大家累积在一起,好像是对教育大家的索引,又仿佛看到这些教育大家正研究并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此刻,真想穿越时空与他们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聆听他们的教诲。的确,这算得上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教育著作。

这本书囊括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大家,是他们在其实践中所折射出来的博大的教育精神和理想。

抱着对话、学习、思考、研究、实践的态度,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寻找我们最需要的,对我们具有启发性的理念。

我最熟悉的便是苏霍姆林斯基了。大学时曾阅读过中国苏式教师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对苏式教育有一定了解。这本书让我对苏式的“精致化”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之所以说他的教育是精致化的,是因为它所有的教育教学思索与行为都精确地对准了“每个人的心灵”。

“他希望每一个从自己身边走过的人,都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教过的学生,而是每一位从自己身边走过的人,这是何等宏大的教育情怀?“让每个人都拥有智慧与幸福”都是他精致化教育的体现。

而这些理想都源于他对“人性化”的教育思考。践行人性化教育,苏氏认为“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在他眼里,不存在“差生”,只有“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最终都是能被教好的。关于精致化教育,他提出了三条简单的道理。

第一条:深入了解孩子。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问题环境”存在。要想解决问题,必须从“问题环境”着手。因此,苏式每周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为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和家长交流,还从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群体交流。苏说:“没有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有精致化的教育。”想想我们的教育现状,班容量的庞大,班级事务繁多,家长工作繁忙,幼儿居住地较远等等原因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的家园沟通,更多是被硬性的打着完成任务旗号的“家访”所代替。如今,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沟通手段逐渐增多,比如QQ、邮箱、飞信、电话等。家园沟通的便捷度提高,但总觉得少了些人情味,我带了两年的上届孩子在毕业时竟还有一些家长未曾见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家长对孩子不重视,我也没办法。何况班容量较大,普遍在40个左右,很难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很难做到。但苏的道理告诉我,为了教育孩子,我必须做到深入了解孩子,尽力而为。

第二条: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问题孩子”总会出现这样那样别样的行为,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找到问题的所在,发现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洞察孩子的精神世界,析出思维的症结,然后才能解决问题。高里亚是因为人们对他失去信心,故意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才做出那样的行为。那么我们的孩子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当我们生气某些孩子的捣蛋行为时;当我们被某些孩子折磨得头疼时;当我们一味地批评孩子时,是否关注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寻找孩子异常的原因。我想我们已经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第三条:站在儿童的立场。新课程的理念便是“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确实,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教育家们也正是从儿童的视角来研究教育。苏式的“对准每个人的心灵”也正是从儿童立场思考和实践的最好证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问题,他总能找到最合适的语言,以最恰当的方式展开最合适的教育。我不是大家,所以我做不到他那样。但我们会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最佳的教育契机和教育办法,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是最了解儿童的教育家,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他提出的三条道理,那么我们的孩子都会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

家书心得(篇8)

我读了汤素兰阿姨写的《笨狼一家人》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小笨狼天真可爱,笨狼爸爸幽默风趣,笨狼妈妈温柔可亲,它们一家人和我们一家人一样,过得很幸福。

我最爱小笨狼了。虽然它表面上看上去很笨,读不懂山羊先生的意思,想诚心帮助山羊先生却把山羊先生气昏;到手的梦想号吉普车又由于说了真话而丢失了;连最容易的智力题都答不出来,弄得笑话百出;想帮助笨狼爸爸实现梦想,却弄砸了演出……但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它奇妙的`想象力,捉摸不透的行动,天真可爱的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笨狼,你真是太可爱了,我非常喜欢你,你带给了我欢笑,带给了我快乐,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赶快来读《笨狼一家人》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笨狼的可爱和带给我们的快了吧!

今天我读了《笨狼一家人》的故事,这本书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这本书是著名作家素汤兰写的,我非常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笨狼。

小笨狼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妈妈温柔可亲,他的爸爸幽默风趣,他的家庭充满了欢喜和温馨。笨狼有一群关心他的小伙伴。例如:伶牙俐齿的小白兔,漂亮娇气的小猫,善良胆小的小浣熊。笨狼和朋友们在一起,总是那么开心。

读完《笨狼一家人》后,我想自己和笨狼相比真是相差很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经常爱发小脾气,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我有时候很自私,所以总是抱怨别人,而自己不开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笨狼学习对待朋友要宽容、友善、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做事要有信心,对人要诚实善良,让我们周围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微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家书心得(篇9)

在这一篇篇的家书中,我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担心,在傅聪出国留学波兰的第一天,傅雷是这样写的: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的不像样了,干的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在母亲朱梅馥的身上体现了,它也在天下每一位母亲的身上体现着。有的时候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会担心我们自己出去,甚至还会不耐烦,跟他们吵。但其实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他们的苦心,没有了解到他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牵挂。

我从这些家书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语重心长的教诲,而只是父母的关切和叮咛,那一封封的家书,与其说是教导,更不如说是谈心,巧妙的帮傅聪化解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书信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人们与它也渐行渐远,但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却似乎越来越大了,遇事不愿与他们分享,宁可与同学们出去玩一天都不愿跟父母坐下来聊一会。

我和妈妈共同阅读了这本书,对此她同样深有感悟,她说:“现在的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我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所以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但是这样真的有效果吗?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慢慢的孩子不愿与我们探讨问题,不愿与我们交流,我们也不知道青春期时孩子懵懂的感情,不知道除了学习之外孩子的爱好与兴趣,只是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压力和恐惧,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的典范,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世纪之遥,但是今天的我们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这本书,我认为不管是对家长和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从不同方面和角度,都能进一步与对方换位思考,从而理解对方的用心与想法,是一本值得细品和学习的好书。

GZ85.cOm延伸阅读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合集


我们会在学习中积累很多经验和感悟,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试着写一篇心得体会,常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技能。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下面由工作总结之家编辑帮大家编辑的《家风家教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1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美满、万事兴旺,社会稳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勤恳恳、恪守组训传承下来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小小”家风,作用巨大,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风是党员干部应当担负起的责任和义务。

做好“领头羊”,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者。“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党员干部既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头羊”,也是推进社会和谐风气的“领头雁”,应当自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良好家风作为作风表率。坚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立场;牢记初心使命,在大风大浪中不断拼搏,奋勇向前;奋勇担当责任,在困难挫折面前敢于冲锋在前,守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修身律己,内外一致,主动为子女、家人树立起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爱国奉献、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风习气,立起一面优良家风的旗帜,从一面小小“家风旗”做起,到巍巍的“国风谱”形成,让良好家风在中华大地蓬勃生长。

做好“持规者”,严立家规,当好建设者。“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社会稳定、国家富有、人民幸福的国家一定离不开完善的法治、优良的国风,一个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的家庭也离不开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规。党员干部作为优良家风建设的“持规者”,应重视家教,加强对家人的责任教育,重视家人道德观念、家庭美德,更要重视家人的权力观、利益观。要严立家规,制定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弘扬社会传统美德以及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家规家训,约束家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为建设良好的家风国风贡献力量。要严以持家,加强子女教育、培养子女良好品质,及时纠正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好的行为习惯,时时耳提面命,从严治家,只有做好一个小家家风的“持规者”,才能当好一个大国国风的建设者。

做好“传经人”,继承创新,当好传承者。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家风建设上,党员干部不仅要做“领头羊”“持规者”,更要做“传经人”“传薪者”。在家风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优良家风、优秀家训的继承与创新,积极借鉴吸取优秀文化、社会传统家风中营养元素。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优良的家风、旧训融入家风建设中,将党的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敢于牺牲的精神传承下来,将共产党人甘于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传承下来,让古人旧训、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每一个小家庭做好优良家风的传承者,社会就能充盈着慢慢的“正能量”。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2

有这样一张照片,习近平总书记和母亲手牵手在公园里散步,儿子孝顺、母亲慈祥,流露出和寻常人家一样的温馨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回忆,去陕北插队时母亲曾寄给自己一个亲手缝制的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小的针线包,寄托着母亲深深的牵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有“家书抵万金”的深厚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最为贵重的行囊便是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展现出来的良好家风,能帮助我们更好融入社会大家庭,不轻易放弃、不曲意逢迎、不骄奢淫逸,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在遭遇困难与挑战时,“行囊”中有“不要放弃的鼓励”。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都会伴随着父母不停的鼓励,“自己站起来”是我们经历的人生第一道难关,这股初生的力量也伴随我们战胜人生中接踵而来的挑战。奔跑在风雨中的外卖小哥,即使跌倒,也不会忘记守时的约定;奋战在抗疫中的白衣战士,不分昼夜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行走在基层里的党员干部,放弃了个人的小家,为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爬山渡河。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打开肩上的“行囊”,里面有来自家人温暖的鼓励,再次起身、奔向远方。

在经历迷茫与诱惑时,“行囊”中有“为人正直的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我们都听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也听过“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良好的家教家风,让辨别是非、遵纪守法成为本能,是打破迷茫、抵抗诱惑的锐利武器。如果一名领导干部没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在小事小节上利用手中的权力图方便、走捷径,乐于与不法商人为伍、享受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势必会掉进贪腐的堕落深渊。面对迷茫和诱惑的时候,要及时打开“行囊”,想一想父母的教诲,守住心、管住手,做一名正直的领导干部。

在获得认同与成功时,“行囊”中有“戒骄戒躁的叮嘱”。小时候,不论是考了高分,还是拿了奖状,父母都会告诉我们不要骄傲、继续努力。长大以后,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同样需要做到的是戒骄戒躁,不能在一时的成绩中迷失了自我。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获得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快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进入“十四五”,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去攻克,还有更大的胜利需要我们去争取。“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在过去的成绩中止步不前,要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继续前进。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3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成语辞典中也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词条,这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当官为人更要遵守道德规范,做到守住底线,不踏红线,不碰高压线,做一个为民务实清廉、领导满意、百姓拥戴的好官。

作为本人及其家属,一个是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个是单位副职干部,多年来,约定俗成夫妻共同遵守的家规,家风,就是: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权私,不留话柄。

我认为,正家风、立家规不是形式,不是做表面文章,重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头为家为人树立清白做人,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敬畏纪律的榜样。到民政局工作五年多,局里的招投标事项,我没干预过一次,也没背地里让亲友同事参与过一次,都是由局物品采购及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进行阳光操作;优抚安置,调残评残、城乡低保工作中,没为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对象打过招呼、发过话。

我认为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更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品德必须高尚。

我认为立家规、正家风还是一种责任担当,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权高位重。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重要,但要管好,必须有责任担当意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是句老话,但从这句老话中我也悟出了新的道理,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常态。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必须视那个部门、那个单位为自己的家,这个“家”的好家风、好家规更为重要、更应立好。诸如大到人、财、物规范管理制度,为民服务承诺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软环境建设评优制度,小到上下班纪律、机关作风建设、年度考核等制度,都应不断建立,不断完善,因为这样的“家风”、“家规”,直接关系到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党风行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及其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兴衰。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民政干部。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4

说起家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这感受的由来还要从父辈们的事情说起。

我爸爸兄弟三个。由于家庭贫穷,我爸老大,必须回农村老家照顾弟弟们上学,放弃了在南海舰队留员(当年全军只有一个名额)。我的叔叔们比较争气,都考学出去了,大叔在潍坊电厂,小叔在河口区政府。叔叔们参加工作后,条件都逐渐的好了起来,可是家里从来不给他们添麻烦,要求不做违背原则上的事情,家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

小时候,家里种苹果园,叔叔想通过单位给帮忙处理一些苹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绝了。因为他的原则是——违背原则的事不要做,挣钱要赚踏实钱。

后来,我和我哥逐渐长大,一直没有享受到"有关系"的好处。我大叔当时在潍坊电厂电校当校长,上完电校即可安排在电厂上班。能有到电厂上班的机会在那时别人都很羡慕,说我家以后孩子上班没有问题了,但是我爸不让我们去,说别人谁去不管,你们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后的几年里,我度过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参加工作以后,我起初也想通过长辈的关系,能够给找个好点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绝了,自己出去闯荡吧,不然早晚就吃亏的。

当时我还非常的生气,很羡慕别人的亲戚朋友给找的"捷径",感觉比别人高人一头样子,特别是在我们村里也有个在电厂上班的同姓叔叔,给老家兄弟们又是找工作,又是帮忙做生意什么的。就在前年的时候,那个同姓的.叔(正处级干部)被检察院带走了。这时才深刻的体会到,父辈们坚持不照顾、不走捷径,而是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方乃顺利走好人生之路。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5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一个人为人处世、待人及物的原则和干事创业的态度,都受到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家风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对社会风气也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由古至今流传下来很多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故事,不少好的家风也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成了一个家族兴盛的基石,成了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好家风润物无声,似涓涓细流,汇聚成了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时期,太守羊续带头抵制奢靡之风,以“悬鱼”之举告诫前来阿谀奉承的人,“悬鱼太守”的故事流传开来后,人们常在建筑装饰构件用“悬鱼”图案以示清廉之意,“户户悬鱼”更成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写照。由此可见,好的家风是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能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袭,更能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导向。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6

良好的家风,历代相传,它承载着一份历史的厚重,一份文化的传承。当我们翻开历史文化的史册,从司马光的《训诫示康》一直说到名垂千古的《朱子家训》,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说到被誉为为官之典范的《曾国藩家书》。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打上了深深的家庭文化烙印,一份份的家风、家训、家规也被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所重视,所传承,所发扬。

近期读《傅雷家书》,也许只是一份份家长里短的书信,而饱含的却是一份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是由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也是一本苦心造诣的教育名篇,它也为我们展现了良好家风的养成。

家风家训在一个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抓好家风建设,对孩子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在这本书中有句话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起起伏伏,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会如死水一般。”傅雷也正是用这样鼓励和训诫的话语,提醒着自己的儿子,也提醒着每一个书的读者,努力做一个经得起挫折和磨砺人。尤其是在文中傅雷多次的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例子来教育孩子,这个罗曼罗兰笔下倔强的天才少年,也似乎就这样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吧。

透过一本书,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感动,我想应是那份浓浓的情感吧。就像文中所说的家的意义,远远不会是一所房子所能概括的,它是一份精神,凝聚着每一位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对生活,对家庭那份深深的热爱。它是一种文化,代表了那些悠久的,优良的家风家训的传承。

优良的传统,星火相传,良好的家风是份宝贵的财产,读读《傅雷家书》,感悟良好的家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启迪人生的智慧。转眼间,自己从20xx年年底到xx这个大家庭已有一年半了,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走,从一名新入职的职工转眼成为了老职工,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更多的是“厚德文化家风”的耳目熏陶,在这份宝贵的“家风”影响下,感悟的是“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的高尚情怀。

感谢我的家,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了服务的境界,也让我学会了太多太多。这就是家风,我爱这个家。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篇7

孩子撒谎了,家长如何正确对待?

1、拒绝高控,提倡民主的家庭氛围

民主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的氛围。如果家长高控,孩子为了获得表扬或者逃避惩罚,就会容易养成说谎的习惯。面对“孩子把衣服弄脏了”和“孩子喜欢说谎”两种局面,家长会如何选择呢?下次孩子再弄脏衣服,请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衣服脏了可以再洗,但是如果孩子为了讨好你而养成了说谎的习惯,就得不偿失了。正如哲学家罗素说的那样:”孩子撒谎都是惧怕的结果“。

2、做言而有信的父母

孩子的学习是在模仿中完成的。平时答应孩子的事情,请尽量遵守诺言。也不要为了一时让孩子听话,就欺骗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敏锐的捕捉到。父母如果做错了事情,也要有和小朋友道歉的勇气。让孩子明白,只有真诚的对待别人,才会赢得对方的信赖。

3、谨慎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

在电影《看上去很美》里面,幼儿园老师用五角星去奖惩每个孩子的行为。“乖”的孩子会得到多的五角星,如果有”不乖“的行为,就会扣除一个五角星。主人公方枪枪在电影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小孩,但是老师并没有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想法,而是一味的打压。方枪枪一颗五角星都没有,即使是最皮的孩子,也依然希望自己是被集体认同的,他也很渴望得到一颗五角星,于是有一天他在地下捡了一颗五角星,悄悄的贴在了自己的名字旁边。

盲目的奖惩,会让孩子觉得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奖励,撒谎是为了避免惩罚,孩子的目的不再是行为本身,反而丧失了奖惩的意义。

一本书心得合集


每个人每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这时我们就有必要为自己写一份详细的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一本书心得”这部作品,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本书心得【篇1】

如今当老师,特别是初中班主任,有谁不是从早到晚整天忙的团团转,一个头两个大?所以一提到读书,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

我很怀念以前在留固四中的日子,那时候经常夜晚独坐灯下,翻开心爱的书刊,《教育时报》、《班主任》、《魏书生教育经验》,一篇篇读下去,边读边思索,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哪些收获哪些启示,随手在书上圈点勾画,将喜欢或有价值的一笔一划抄写下来,还不忘再画上波浪线强调一下。夜深人静,站起伸个懒腰,窗外梧桐秋雨,滴滴答答格外清脆,凉意拂来睡意顿去。我也常常将自己的教学记录下来,写成随笔。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多,厚厚的十几本,我曾经敝帚自珍,视若珍宝,其中一本不幸丢失,我为此好几年念念不忘。调到留固一中后,这习惯延续了好多年。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忙还是闲,我始终生活在这样诗意的世界里。既投入到了火热的教学之中,又始终与之拉开距离,冷静和理性的思考着,记录着。一天下来,躺到床上不想动弹,却感到十分充实和愉悦。

而今,工作越来越忙,好久没有静下心读一本书了,即使读也是读一些豆腐块之类的。以前我多么渴盼得到苏霍姆里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经常从各种教育报刊上看到引用该书,可怎么也买不到。前些时候学校突然给每位教师都配发了这本书,我当时欣喜若狂——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完整的读完这本书,仅仅读了其中一部分。

到底是什么导致自己静不下心,坐不到书桌前?我扪心自问,难道真的是因为忙?其实我清楚,不是!是因为自己没了思索和追求,没了进取心而已。要说忙只是借口罢了,否则怎么解释自己每天总有时间上网玩微信?经常熬到深夜有几次是因为看书?还不是用所谓的忙来掩饰,用身体的忙忙碌碌来掩饰思想的懒惰退化?没有了阅读思考,再忙的生活感到的都是空虚。

由此我想到了王保民老师,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繁重的教学中仍坚持着阅读和写作,和她一个办公室,经常见到她伏案读读写写,换了一本又一本,晚上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大多是她。偶尔经过她的身旁,隽永清秀的字迹带给人的岂止是美,于是,经常见到她在滑州杏坛等发表的文章。还有张静宇老师,带着两岁的孩子教着课,还手不释卷,经常发表读书感悟,其深刻程度不亚于文章本身。再于是,我懂得了榜样并不遥远。

是的,是该抖掉思想上的蜘蛛网,拭去书上的灰尘了,燃起曾经的激情,从明天——不,从今天起,读一本书,爱一种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附记:

写完此文不久,我就在王保民老师介绍下,加入了滑县优秀教师读书会和河南省教师读书会,每天都能获得不少有价值的读书感悟和教育理念,收获很大。我同时也积极发言,参与各项活动,虽然忙,快乐着,我仿佛找到了曾经的感觉。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是我一个人在走,而是和很多志同道合的优秀同行一起前行。我会加快追赶的脚步,走的更稳、更远!

一本书心得【篇2】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我知道许多。比如陈寿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在马老师的阅读课上,我又认识了一个关于读书的新词——“煮书”

“书不是读的吗?怎么可以煮呢?把书放在锅里煮,不是煮烂了吗?”我和文中的小作者有同样的问题。读完了《煮书》,我懂了,原来“煮书”是个形容词。“书是人的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就可以煮着吃啊,而且煮熟了再吃下去,才会消化吸收啊!”文中的爷爷这样回答。

“煮书”的含义真是太深刻了。这让我想起这学期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窃读记》写的是女作家林海音小时候,街道上的锅勺敲打声,炒菜的香味从没让她停下读书的脚步,而紧邻饭店的一家书店每天都吸引着她,在那里,她常常饿得饥肠辘辘,却每天坚持在书店窃读两个多钟头,脚站得麻木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每当这时,她总会想到国文老师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告诉我们,人不仅需要身体食粮,还需要精神食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书要做到“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把书“煮”透了吧?

《走遍天下书为侣》中作者说了,无论走到哪里,书都是她的伴侣,书是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也是把书“煮”熟了吧?

《我的“长生果”》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这如同是“煮书”过程的烹饪技巧,让这精神食粮更加有味道,并且能熟中生巧,把它“煮”得香飘万里。

“煮书”十分贴切地告诉我们,你想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富有,更充实吗?那就在读书时认真“煮一煮”,把书“煮透”、“煮熟”、“煮香”,再仔细品味一番,那你何愁自己不是一个“烹饪”高手?一个人读书能达到“煮书”的程度,那人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一本书心得【篇3】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许多的课外书,有《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等,《八十天环游地球后感。其中《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是我最喜爱的书之一。

书中主要讲述费利斯.福克先生环游地球八十天的故事。福克先生是一位儒雅的绅士,出生于英国伦敦。他不喜欢与外界打交道,不参加与议会,不经商,不开农场,可他却是改良俱乐部的会员。有一次,他和朋友聊天,大家议论坏蛋怎能在短时间内逃到别的国家,读后感《八十天环游地球后感》。福克先生为了证明自己能用八十天环游地球就跟朋友打了赌。当时,他马上收好东西与仆人“路路通”一起做好了上路的准备。他跨欧洲,过印度洋,骑大象穿越了印度丛林,与中国海上的惊滔骇浪搏斗,最后他获得了胜利,而且得到了一笔丰富的奖金。为此他创造当时一个伟大的纪录——十九世纪环游地球比十八世纪环游地球快十倍。

看着书,我内心感觉福克先生太厉害了,他以坚定的意志克服了千难万险,完成了当时世纪人眼中纯书属是疯狂的一个壮举。从书中我感悟到:在遇到危险、困难的情况下,人要沉着,冷静地想方设法攻克服那些种种难关,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你的!

一本书心得【篇4】

有人说,这是一个急躁冒进的年代、一个物质至上的年代、一个讲求“效率第一”的年代、一个精神生活萎靡的年代。是的,在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人们刚刚摆脱贫困的束缚,昂首阔步地踏进小康的时候,人们停不下快速前进的脚步,任何精神大餐都不能让人驻足欣赏,人们变得焦躁不堪。我不明白这些步履匆匆的人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人说,中国人经受了太多的穷苦、太多的悲欢离合,把那种唐人的洒脱、出世、飘逸,宋人的才思、婉转的词藻都留给了历史。一个曾经的文化大国,一个潇洒了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的古国,正在经受着新一次“文化沙漠化”的进攻。不必太悲观,历史上多少次挫折都被伟大的中国人民克服了,我们文化中强大的根基与包容性,使这“文化沙漠化”只能是短暂的,古老的根基只要能给予甘霖也一样能够焕发朝气,催生新芽。

我们先不妨参照一下其他国家的经验。就拿我们的近邻日本来说吧,日本本是一个文化与历史都缺乏的国家,但日本人瘦弱矮小的身子骨中总是充斥着一种秉性,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即使他们的经济状况优于我们、生活中的压力大于我们、前进的步伐快于我们,可举国上下,从小孩到八九旬的老人,都在阅读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真谛。这就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一个民族正在阅读,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不会匮乏,“生命之源”也不会中断。公园的长椅上,嘈杂的地铁中,便捷的社区图书馆里,巷口的书铺中,到处可以看到这些在精神世界里如饥似渴的人们。二战中这个几乎被打垮的民族,如今正优雅地闻着书香气、听着交响乐,绅士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相比较而言,现在的中国人显然缺少那样一份精神追求,一个充满精神慰藉的朋友。如今,有些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先导的世界中,我们的生活中需要阅读,我们匆忙前进的步伐也需要它来支持。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阅读必将成为一阵新的风潮,我相信我们这个优秀的民族。

有人可能对阅读的方式过于苛求,认为一定要像古代贤人般正襟危坐,细细品读,推脱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读书。其实完全可以简单地把生活变成一门艺术,把读书当成一种调料。幸福的、有意义的生活需要拿来滋润和调味,这看似小资般的生活方式其实可以应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就像日本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在茶余饭后、工作闲暇时,甚至奔波于两地的途中,都可以拿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心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随时能与大师对话,与自然科学对话,把真正的自己、无暇的心灵从现实生活的麻木之中暂时解放、拯救出来。这时的你必然会发现,阅读其实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享受,是一次超脱世俗的心灵对话,而现实中的苦闷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让我们放慢那匆忙而又迷惘的脚步,翻开那充满油墨味的书页,静品人生。让我们品味阅读、品味生活、品味精神的高贵。

飞鸟集读书心得合集


我们会因生活中的某些小事改变我们自身的一些看法,这时候写一个详细的心得体会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自己的的写作能力水平,你会写心得体会吗?栏目小编为您量身打造一篇有关“飞鸟集读书心得”的文章希望您满意,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路!

飞鸟集读书心得 篇1

当我拿起这本书,看到“飞鸟”二字,联想到一只正在翱翔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鸟儿,真是一个富有意境的词语啊!我就开始津津有味的读了下来,《飞鸟集》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这本伟大的杰作是由著名诗人泰戈尔写的,一共由325首小诗组成,每句小诗虽然是简短的两三句,但都蕴藏着一丝童趣和深刻的道理,这些小诗用词精妙,构思奇巧,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每一首小诗都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其中包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作者以抒情的语言和浪漫的风格唤起读者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和希望。

在这本书中,有一些诗启发了我。我喜欢其中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泰戈尔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活着就应该好好珍惜,因为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还有一些句子是警世格言,如,我今晨坐在窗前,时间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飞走过去了。”这句话饱含的哲理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他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激励我们不断进步。争取时间、利用时间、奋战是最重要的。

其实,人也应该像鸟一样,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飞鸟集读书心得 篇2

万年的时光染绿了石缝间的苔藓,千年的岁月斑驳了门口的古树,百年的光辉则沉默于他笔尖的舞蹈。从未见过哪一位作家能够只用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道理、一些思考、一种我从前以为抽象而不可描述的事物用语言急促而富有节奏地刻画出来,直到一个安静的午后,我无意间拂去了埋葬着昔日沉默灵魂的微黄纸张上的灰尘,悄然开始一场无声的对话。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他告诉我星星的光辉再柔弱也是对坚强的一种奖章,不值得为已经失去的事物而再次失去。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他启示我,认识自己本难,认清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影子或许只是一个水中的倒影,恰好与自身相反。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阅读下一首诗,再留恋地用目光抚摸过最后一个字,这种宁静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我看到那首仅有14个字的诗,刹那间,我的心里是溢满了惊喜与悸动的。

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我这是好月还是那里好花。我思与良久却未能解答,知道这个午后与这首小诗邂逅。泰戈尔说: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此岸的触手可及与彼岸的虚幻飘渺都是一种美,也许你在此岸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彼岸眺望此岸的你,正如鸟儿和云,正如花儿与月,距离造就的美好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风姿,因为没有一个定量,所以终究是不能相比。后来,我终于得道了答案:

“雾里看花花似月,水中望月月如花。”泰戈尔把我不知如何表达的答案隐藏在了《飞鸟集》的书页中,给了令我恍然大悟的启示与惊喜。

在阅读中,我惊讶于他不受约束的想象力和思维。他仿佛是草原上奔腾的野马,没有羁绊,没有束缚。耳边风的呼啸给他一灵感,眼前山的跳跃给他以视觉的盛宴。

他的笔触在世间任意一个角落里来回穿插:水中沉默的游鱼,陆上喧闹的兽类,空中歌唱的飞鸟和复杂的人类。他畅所欲言,肆无忌惮地谈论自己的灵魂,在崇拜这个世界的同时,似乎也在鄙视这个世界。

他干净而瑰丽的诗他的世界的纯粹与博大,还有如宇宙般难测的秘密。

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他的作品被放逐在大自然中。

流放思想,也许是我起航的新起点。

飞鸟集读书心得 篇3

泰戈尔是近代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但读了他所写的《飞鸟集》,却觉得他是一个婴孩,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一个将人性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天使,这位天使,是孩子的。

细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发现主要的词汇有几个:永恒、爱、世界这些伟大到令人生畏的词,被诗人平淡地写出,却唤醒了我们心中的美,激发出我们对美的渴望与需求,对人性的认识。

诗人追求着永恒,将遥不可及的永恒化为疑问、沉默、歌吟诗人曾写过海与天空的问答,天以永恒的沉默回应海永恒的疑问。我读的时候对此有种说不出的感触,也许,不言才是最好的,如同天之沉默。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有言: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诗人也追求着美,在现实中找不到,只能将美寄托在“世界”之中。诗集中并不明写美,而是将其融入于诗文之中。光的纯洁,花的沉默,鸟的歌唱,人的笑声都是美丽的。

一切丑恶事物都无法与之接近。美在诗人眼里,不是做作矫情,而是人向善的,无欺诈的天性。

诗不仅写美,也包含一些道理。当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写这些诗时,他们会感到更加美丽。诗人在第23首诗中写道,黄叶在雨中呼喊,花儿则静静地面对。显然,人们更喜欢花。

这似乎表达了一种“无声之美”,与吵嚷的现实相分离,与诗人心中的世界相连;在第26章中,诗人写上帝希望我们更谢他赐予花,并非太阳与大地,它表达诗人一心向美的理想,也是人心中那最根本的爱怜美的心态。

书上评价这本书为“最美的短诗”,这不够。要给这本诗集以形容,似乎已无任何方法。它超越了永恒,超越了美,超越了思想。在这部诗集之前,所有描写美的词语都过于单调和低级。

我把书放在书桌上,仿佛看到封面上的鸟儿,一个接一个地飞走,不见了。也许,是找世间仅存的美了吧!

飞鸟集读书心得 篇4

读完飞鸟集,我坐在窗前,望着天空遐想,或许我就是泰戈尔笔下的“飞鸟”。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我想我就像小草一样,那样渺小甚至不起眼,有些自卑自弃,但当“飞鸟”来过,我仰头张望,你有你的天空,我的有我的土地,原来我有破土而出的力量,也有昂首风中的坚强。

你看不见自己。你只看到你的影子。有时,我不敢面对别人的眼睛,甚至不敢面对自己,因为我知道我还没有准备好,不准备开始,不准备失败,不努力,别人都在埋头苦读,但我甚至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站在同一个地方,梦想着。当“飞鸟”来过,我凝视着它,梦想,一时间破壳而出,我不想走站在别人背后,我要寻找自己的天空。

当我们真的爱这个世界时,我们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总是凝望天空,寻找飞鸟留下的痕迹,然而我却看不见,我想追上去,但却找不到,这时,我明白,我还没有真正热爱上这世界,我总是抱怨着身边的不满,却没有真正去领会这世间的爱与美好,我试着闭上眼睛去感受,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原来,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睁开眼,飞鸟从我眼前飞过,禁不住掩嘴偷笑起来。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飞鸟最初让我走进它的理由,我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的走进,体会生命的真谛,飞鸟张开了翅膀,在阳光下,露出丰满美丽的羽翼,我注视了很久,想,我不能说我的未来会怎样,但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去绽放,我还没有真正绽放出自己的光芒,我要努力的寻找一片属于我的天。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我仰望天空,努力的找寻,不停用手描摹着飞鸟来过的痕迹,并对自己说:“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并沿着那道痕迹,翱翔在自己的天空。”

飞鸟集读书心得 篇5

壮美的风景

“樵夫的斧头向树乞讨斧柄,树给了它。”领略过“赠人玫瑰,留有余香”的美妙,知晓“助人为乐”的快乐,却被这简单的一句震撼了心灵。在这个浮生若梦的年华里,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一直觉得这是鄙人世间最美的风景多一丝魄气,是壮美!即使斧头、树是微乎其微的,但在泰戈尔的笔下却把它们放大了千倍、万倍,放在整个宇宙的角度。

大凡英勇就义,舍己为人都是壮美,可是纵观万物之间,这样一颗小树何尝不是呢?用最纯真的生命诠释爱与美,没有是,没有恐惧,有的只是毫不犹豫。一颗透明的心在黑暗中行走,照亮黑暗。

而泰戈尔真正感受到的是灵魂的美丽,灵魂的升华,渺小而壮丽的风景。

尾声生之灿烂,死亦辉煌。泰戈尔诗一个值得尊敬,值得喜爱的人,不知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重要的是,他不拒绝生命,而是说出了生命之本身。

家书心得体会


在我们从某件事情中受到启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笔记录下这些感触深刻的瞬间和思考。心得体会是一种与自己交流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经过认真挑选,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精心制作了“家书心得体会”,希望这些材料能给你提供参考和使用的帮助!

家书心得体会(篇1)

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个问候都要等上好多天;现在的日子很快,快到许多人都来不及手捧书本静心读,但我还是喜欢在雨后的清晨和万籁寂静的深夜独坐灯下细细品读,阅读为我们创造了与世界相融与自我相处的最佳方式。几天前,无意中读到《红色家书》,让我手不释卷,时时潸然泪下,无法自己,热血沸腾……

一封信笺,倾述无尽思念;纸短情长,诉尽家国情怀。《红色家书》一书精选了百余封家书,时间涵盖了从共产党创建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写这些家书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远离亲人,告别妻儿,义无反顾地走出温暖的小家走向残酷的战场,把对家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爱情、与家国激情的家书。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家人的心灵交流,带着战火的记忆,蕴含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留给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一笔富贵的财富。从一封封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仿佛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弥漫,感触到了家书作者们为实现救国理想的蓬勃心跳,家书中包含亲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文化的精华,作者以朴实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的抒发着他们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不惜英勇牺牲的豪情壮志。从这本书中让我获得的不仅是震憾、铭记、还有永不言败奋进前行的力量。

“我的命运的决定,不是在今日的堂讯,而是在平时,我对于我自己命运的估量,亦早知有今日,我不是时常对你说过吗?这就是乐园,是我最后的归宿,光荣的死,我含笑,我更望你含笑!我快乐,我愿你更快乐!啪啪啪的枪声,是我们决别的标志”!这是共产党人杜永瘦临刑前写给妻子裴韵文的决别信。虽然寥寥数语,却迸发出深邃的光华,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令人动容,面对死亡,选择从容就义。正因为我们有许多这样如杜永瘦一样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才有了我们今天这样和平幸福强大的国家,他们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令人振奋,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后人前仆后继。

“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怨言,更无所惧,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竭诚的信仰者,我们相信共产国际的伟大和他领导世界革命的正确,我们坚决相信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必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全部成功。”读到这段话时我己热血沸腾,情不自己。_,伟大的共产主义殉道者,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面对命运多舛、千疮百孔的祖国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面对反动势力,坚决不低头,用热血和忠诚奏响了励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的三部曲。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时代,信息爆炸,鱼雁传书早己被数字时代取代,过于简单轻易的沟通表达己让人们早己失去拿捏文字珍重的力量。当我们今天捧起这本《红色家书》,让它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书信带给我们的力量。这些家书,带给我们昂扬的斗志。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的进步。我想这本书中就有我们的民魂之所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纵观如今天下,战火依然未止,叙利亚的人们正如百年前的中国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年过去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了。我们幸运的是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党让人们“居有屋、穿有衣”,这一切都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创造的,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净化,更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普通职工,唯有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不忘前辈遗志,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加油!

家书心得体会(篇2)

最近细细品读红色家书,身临其境感受颇多,家书字字是那么坚强有力,革命者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书写了勉励后代不断前行、永忘本色的青春壮丽篇章。书信读了一次又一次,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源不断被挖掘,对照书信中的革命先辈,对照曾经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从红色家书中吸收营养,补充精神之“钙”,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要明晰读这本书的意义。《红色家书》这些红色书信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我们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谆谆教诲,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通过认真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之粮。在革命战争中,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从这些红色家书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要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应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树立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组织干部新篇章。

家书心得体会(篇3)

最近认真拜读了革命烈士书信选《红色家书》,一封封动人心弦的红色家书,以其感人肺腑的语言,书写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每封家书都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红色家书》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为国为民的炽热情怀。从红色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有思想上的震撼,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更多的是感悟。

读红色家书,坚定理想信念。“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铮铮铁骨的英雄儿女的铿锵誓言,就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生动诠释,在生与死的残酷考验前,表现出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信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党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与党同心、与党同向、与党同步。

读红色家书,牢记初心使命。陈觉烈土在遗书中说,“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革命先烈们面对国民党*的严刑考打、威逼利诱,始终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坚信末来的幸福生活一定会到来。“我们的遗志”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所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党员,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获取信仰的力量,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一名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朝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方向努力奋斗。

读红色家书,坚守责任担当。在实现共产主义道路上,革命先们抛头热血,表现出了责任在肩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冲锋陷阵、英勇献身,而现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就要看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党员干部先进性和示范性的试金石。我们一定要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中。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党员一定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严格执行作风建设新标准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争当教书育人新标杆,为芦溪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贡献力量。

家书心得体会(篇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他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不仅显示出傅雷是个深情的父亲,他却更像是一个理解儿子的知心好友。此书同样是一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从文学到音乐,作者的思想无不独立而又深刻。

这部书不仅适合所有父母读,我认为更适合中学生阅读。它能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能使我们了解到身为父母内心的想法与天下父母对孩子的爱!

家书心得体会(篇5)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我从《傅雷家书》中不仅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更多的是体会到,傅雷对其子女的深切的爱。自从上初中以来,我和母亲就不常谈话了,母亲总是在我临走之前在我书包里放一封书信。里面有母亲对我这一段假期的看法,还有对我的鼓励,对我各方面的教导和关照。

我从《傅雷家书》中,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想到了母亲对我的教导。

闲暇时间看了《傅雷家书》,其实给我最深的感触是傅雷先生其实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但也不是。说他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是因为他和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一样,孩子有关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学业也好,生活也好,都要悉数操心,即使孩子已经成年到国外留学,也依旧紧密关注着孩子的动态,关注孩子有没有积极学习,并时刻关注孩子在学业上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最开始打动我的是傅雷先生在第一篇家书中写与儿子傅聪分离后的情景,“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孩子,你这一次真的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这一句画面感极强,一对夫妇想着远方的孩子,只一句与孩子有关的话就已经泣不成声,也让我想起那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而说傅雷先生不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傅雷先生与孩子的交流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的,他对孩子的演奏做出反馈,告诉他低音区混乱或是与孩子争论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这与大多数只能模糊给出”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家长有所不同,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傅雷先生能够与孩子成为很好的朋友。第二点是傅雷先生其实把他对孩子的感情很完整、且不羞耻地表达出来,他在信里给孩子写”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也让孩子明白家长的想法,让彼此间的关系更紧密。

家书心得体会(篇6)

傅雷夫妇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才气越高,越要提放”;做事要严谨,“大小事要对人家有个交代”;遇困境不气不馁,获大奖不骄不傲,“你别把‘比赛’太放在心上,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要热爱国家和人民,牢记国家的荣辱和人民的安危,“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生活上,注意劳逸结合,还要正确理财。这些,对今天的莘莘学子也是受益无穷的。

再次,傅雷夫妇直言不讳地提出对于年轻人恋爱、婚姻与做学问的关系的看法,让我深思不已。他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青年时期,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无限向往的时候。但傅雷以他个人自身经验告诉儿子,还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学问。“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尽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这些傅雷当初在心中说过的话,相信傅聪学有所成之后一定深有感触。

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是深沉的,是长远的,是伟大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人常歌颂母爱的伟大,而淡忘了那个不善言辞的男人。

父爱是伟大的,他从不向你索取任何的回报,相反,他永远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你,鼓舞着你,帮助着你。朱自清的《背影》描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他放心不下孩子,尽管作者已经长大成人。在他的眼里,作者永远只是个孩子,他总是尽已所能帮助作者,尽管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帮助。父爱是伟大的,它使我惊叹于那渺小的身躯下,竟能爆发如此伟大的力量。

傅雷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经历了人情世故。为人父母的总希望孩子能够少遭些罪,少受些磨难,觉得自己这大半生,多少吸取了些教训。于是乎,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孩子,希望他们不要重蹈覆辙,少走些弯路。傅雷便是这样的人。在傅聪身居国外之时,他时刻不忘与儿子坚持书信往来。在这十二年间,傅聪收到的家信从未中断,最长的一封长达七千多字,谁能说这不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呢?

当傅聪忙于练琴、比赛、演出,顾不得回信之时,傅雷总是焦急万分,恨不得飞到儿子的跟前,这显然不现实。他无法了解儿子的现状,也不知道他是否受到了困难,抑或是心情不畅以致于无心回信,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他只能在心里为儿子着急。写信时便要责备一番。这一举一动,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我们只会嫌他们唠叨,关心的话语也似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古人十分重视“仁、义、礼、智、孝”,但如果我们因为学习,忘记了孝敬父母,那么,结果就得不偿失了。

在礼节方面,傅雷也没忘告诫傅聪: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取别人的长处。对于傅聪的不良习惯,他会指出并说明自己的意见。围巾必须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也不忘提醒儿子加以改正。这样的父爱,该是深沉的吧!

傅聪的行程安排得很满,一天睡不过四五个小时,太过逞强。此时傅雷不免要担心起来,希望儿子不要太过劳累。务必保重身体,看似唠叨的话语实则蕴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与牵挂。

整本书紧扣着一个字:爱。为人父的苦口婆心,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父爱,看似抽象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你尚未发现。

?傅雷家书》是由普通书信融合而成的一本经典名著。这信里藏着的是沉默,是温柔的声音,是父亲对儿子深厚的情感。

这本书到我手里是被老师逼迫的,我好几次因它的书名而对这本书进行处处的嫌弃。直到偶然翻阅,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自己做了错误判断,这确实一本让人深思的好书。

?傅雷家书》看似与其他家书无异,但是里面却藏着独特的爱与教育。洋洋万言,是一篇又一篇。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和傅聪成为了朋友。在我心目中,傅雷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亲切而不失严肃,嘘寒问暖的同时也有蕴含深刻的教育。那真是一个朋友式的父亲形象,在与孩子讨论学习,艺术,人生,爱情等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总能和儿子达到情感共鸣。他们平等和谐,无话不说,意趣相投。

论起傅雷,善于写作和翻译,谦虚而又严格,但有时也会有一丝温存。在儿子的教育中没有丝毫马虎。读到他的每一封家书,那一幕总会自主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傅雷坐在书桌前,佝偻着腰,黑发中夹杂着白发,半夜提笔,倾泻着思念。

“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可以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这句话我工整地抄在了本子上。亦父亦友,这就是傅雷。一笔一划写的是对儿子的希冀,是对儿子未来的信心,是深不见底的父爱。父亲成为了儿子的那面忠实的镜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傅聪成为了有名的钢琴家。这光鲜成绩的背后是傅雷半夜提笔的鼓励,是字里行间的父爱。

或许在这个信息科技发达,时刻可以与父母联络的时代,却也怎么也体会不到那份家书的快乐了。当作为父母在提笔书信,将自己对孩子所有的爱毫无保留地写出来时,信的另一旁是满满的感动,是在挫折前一蹶不振,困境中越跌越低时送来的及时的鼓励。书信让两人虽身隔万里,却仿佛感觉彼此近在咫尺。

起初我对傅聪能有如此一个能给他全方面教育的父亲表示羡慕极了。

而在读完了整本书之后,我意识到或许我们的父母也许不能和傅雷相比,但是父母对子女的心总是相平的。即使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不会教授我们如何演奏成名,不懂得教我们如何爱国。如果说傅雷把爱写成了一本使后人为之惊叹的精神财富的话,我们的父母亦是在书写着自己的“丰功伟绩。”是爱,是责任,是把毕生所学都授予我们。世人皆爱其子,父亲这个角色,好像一直都是一个角落,却不知他在幕后也会期待着我的绽放。

每一次我和父亲坐在车上总会莫名的尴尬,车上载着的好像只有我们的体重和冰冷的空气。其实又想到他会在生活中处处满足我,偷偷地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我就会感到十分温暖。他是一盏不灭的光,虽然不是用言语点亮的,但是我知道他爱我,我也爱他。

再好的言辞也不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很高兴遇见它,一位真实的朋友。读着别人的故事,我终于一步步理解父爱,傅雷的爱也如太阳光一般照彻天空。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傅雷家书》,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它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的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家书心得体会(篇7)

近日,县审计局积极响应省、市、县委组织号召,全局干部职工掀起一股“读《红色家书》”的热潮。捧读《红色家书》,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特别其中的一个革命者的家书让人印象深刻。

刘伯坚,四川平昌人。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红四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与敌作战中负伤,不幸被俘,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英勇就义,时年40岁。他在写给兄嫂的家书中说:“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在写下这封信5天后,刘伯坚壮烈牺牲。从这封遗书中可以看到,刘伯坚为了维护党的声誉,希望自己的亲人不要把自己被捕的事扩散出去,一是反映了他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性格和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二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亲人与革命伙伴的眷恋与不舍,更体现出一种为坚持理想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奋勇向前;三是映衬了他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对党和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被俘期间,刘伯坚怀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在狱中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千古绝唱《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他作为党早期革命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工农齐解放”的理想,献给了所追求和热爱的革命事业。

纸短情长,不尽欲言。看到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张张触人泪目的老照片,切身体会到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有奉献情怀的伟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切换时空,英雄不是只高不可攀地活在故事和历史中,榜样就在身边,你我皆可。“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我们无论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还是行动上都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领袖的带领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为一名审计干部,更应该不畏艰险、不畏困难、不畏辛苦,为审计事业奋斗终身。

家书心得体会(篇8)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只身驰聘国际乐坛五十年,钢琴诗人”之美誉。旬的傅聪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把培养孩子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夫妇关心的不仅仅是儿子所取得的成绩,而更多的是对儿子衣食住行的关心和对儿子性格的培养。当傅聪因音乐会而影响他的学习与休息时,父亲傅雷会让儿子注意身体,当傅聪因儿时的初恋而困扰时,傅雷会给儿子寄一些精神食粮,让他在书中忘掉烦恼;当傅聪将录好的片子寄给父母时,傅雷会听一遍又一遍,寄信给儿子;初看《傅雷家书》的时候,首先感到的是傅雷心切和望子成龙,字里行间句句流露出对子女的严格而深刻的教育,每封家书都映照出他对子女的爱之切和情之深。傅雷对子女的爱是热烈而又深沉的。他把行动上羞于表达的爱,当面说不出来的话经过书信传递给子女。

读《傅雷家书》,不像在读一本本家书,而是脑海中出现一个个场景,每个场景好像都在生活中发生过。

我小学时也练钢琴,爸爸虽然不懂音乐,但他每天会催我练琴;爸爸单位离书店很近,他经常去那里读书,然后给我推荐。当我努力学习时,他会很开心;当我自暴自弃时,他会生气,但又要我坚持。

傅雷的母亲朱梅馥和其他人的母亲一样比较关心孩子的吃穿。《傅雷家书》中母亲给儿子的信不多。读《傅雷家书》,我受到了很多的成长教育。傅雷先生用自我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谦虚待人、谨慎做事、礼仪得体;遇到挫折不气馁,取得成绩不骄傲,做人要有气节、有尊严,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我很庆幸在初三这个暑假读到了这本书。因为我正处于摆脱青涩,走向成熟的人生关键阶段。

我的妈妈也一样,每天辛勤工作,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衣服,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她虽然很累,但为了孩子都心甘情愿。

《傅雷家书》向我们诠释的就是中国父亲对孩子的严爱与母亲对孩子的慈爱,我们一定要像傅聪一样做一个孝顺、上进的人。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合集6篇)


我们每天都在不断进步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总结一些心得体会,以便于记忆。当我们写心得体会时,我们需要学会拓展自己的思维。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介绍了“家访家长心得体会”。我读完这篇文章后觉得很有收获,所以我想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他们也能够获得这些知识!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篇1】

目的:

以前的家长会都是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如果班里出现了大的纪律问题,还要向家长通报。因而,学生都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在校表现,不想让家长来参加家长会,有的家长来了,在家长会上,老师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通,但效果往往不显著。我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以及与同事们的共同研讨下,我发现家长会效果不显著的一个原因就是家长会没有学生的参与。为了提高家长会的效果,我设计了由学生来主持,学生参与的“真诚沟通,从心开始”的家长会。我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次家长会给家长和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把平时想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同时,也让学生听一听父母的心声,从而,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

准备:

每位学生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主题是“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由于时间有限,事先让班委会成员筛选出5~6封信,这些准备工作先不要让家长知道。让每一位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也想好一句最想和孩子说的话。班级为每一位家长准备一个纸杯,在家长会进行过程中,让学生给家长沏茶、献茶。我选择了《一封家书》作为这次家长会的主题曲。在家长会的中间,学生共唱《让爱住我家》。在家长会的结束时,播放孙悦的《感谢》。让班里的板报组成员在前面黑板上写上主题“真诚沟通,从心开始”,在后面黑板上写上“欢迎爸爸妈妈”。

过程:

开家长会时,学生和家长坐在一起。主持人宣布家长会开始,录音机放音乐,学生沏一杯茶水放在父母面前的桌子上。接下来班主任向全体家长汇报班里的情况,各任科教师介绍各科的教学情况。这一切结束后,主持人演唱《一封家书》,紧接着开始家长会的重头戏——学生朗诵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间穿插同学们共同演唱的《让爱住我家》,然后,每位家长说说自己最想给孩子说的话,家长自由发言。开始,家长还有些拘谨,后来,被家长会[:请记住我站域名/]真诚的气氛所感染,逐渐融入了这个临时组成的集体之中,畅所欲言,真情感人,最后在《感谢》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愉快而有意义的家长会。

效果:

会后,许多家长向我反映,这次家长会对自己的触动很大。通过孩子向自己说的心里话,更加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体会到了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从而检讨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家长的良苦用心,由此,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上,而是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家长理解体谅自己的孩子;同时,孩子也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真正做到了心心相连。通过这次家长会,使学生彻底醒悟了如何来回报自己的父母——那就是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

感受:

在整个家长会的过程中,看着学生与家长的真诚沟通与交流,我万分感动。这次家长会开的很成功!家长们用最真诚、最纯朴话语表达了他们对孩子的爱,表达了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从他们的言语中,孩子们读懂了父母头上那几根稀少的白发,读懂了父母那饱经风霜的面孔,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爱,什么叫付出。通过这次家长会,拆掉了阻隔他们心灵之间已久的一堵无形墙,使他们之间彼此心心相连。是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学生、家长、老师之间又何尝不是呢?当《感谢》在教室响起的时候,我的眼圈红了。我感谢这些纯真的学生,感谢这些善良纯朴的家长,感谢他们带给我的这份感动!

真诚沟通,从心开始,愿我们在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爱的天空下,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去奋斗!

附学生感言:

回想起我们用心编排的家长会的全过程,我感触很深.。当听着同学们的心声,听着同学们一口气把心里话说出来,听着父母亲发自内心的声音,我思索着、沉思着``````

多年来的奋斗与拼搏,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的劳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节俭,为的只是儿女们的吃饱穿暖,为的只是儿女们未来的幸福,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举动,多么震撼人心的创举,谁又有什么理由不黯然泪下呢?

家长会以前在我心中是一个可怕的名词,可经过这一次后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

以前开家长会总是怕成绩差,使父母伤心生气,可事实并非如此,在这次家长会中,母亲看到了我的成绩,她脸上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笑容,可我知道母亲心中的苦闷、失望和对我的绝望。但是,母亲并没我想象的那样做,而只是说:“一次的失败,谈不上什么失败。在同一个地方拌倒两次才是真正的失败,希望你能再努力起来。”听到这些话,我很欣慰,很震撼。当时心中感到一股暖流滚滚而来,大脑中闪现出一个念头:一年后的高考,我一定要捧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来报答您。

听到这么多父母的讲话,我终于明白了父母心中的想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期望,他们这了这个目标而督促我们好好学习。而我们呢?是否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了呢?当面对父母的善意的批评,我们是否又理解了呢?当面对父母的关怀和爱护,我们是否又重新振作,向着新目标奋斗了呢?想到这些,我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想到这儿,我不敢再想了,泪水已打湿了双眼。

爸爸妈妈及老师借此我想对您说:“请你们再给我一次机会,再相信我一次,我会尽全力去学习,去拼搏,不会再让你们失望,再让你们伤心;最后再向您道一声您辛苦了。”

我以后会为目标冲刺,并打算在下面的日子里如何去学习:别人吃饭慢,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别人睡觉早,我会抓住熄灯前的每一秒;以前考试抄过,在以后每次考试中绝不抄袭,考出真实的成绩,考出优异的成绩。请父母相信我吧!

家长感言:

12月23日,高二全体对口班召开了家长会,家长会前学校发了邀请函,并且女儿反复叮嘱我:“您一定要去开家长会”,所以,我已经感到这次家长会的重要。

回想起那次家长会,对我的触动还是颇深的。

开会那天,“真诚沟通,从心开始”几个大字赫然写在黑板上,后面黑板上写着“欢迎爸爸妈妈”,顿时有一种温暖的家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家长已经坐在了自己孩子的座位上,孩子坐在旁边。女儿见我进来,笑眯眯的扶我坐下,那天天气很冷,我端起杯子想让坐在身边的女儿喝口水,暖暖手。她笑着摇摇头:“是给您喝的!”,我的心里甜甜的,知道这是老师精心安排的。会议进入“真诚沟通,从心开始”的主题,首先,主持人请大家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和希望,以及对父母的理解。乍一听,想笑——每个孩子都是大人似的,说话挺有意思。后来笑不出来了,有的孩子说:“希望爸爸妈妈忙里偷闲抽出时间陪陪我”;有的孩子说:“考试成绩不好,请爸爸妈妈不要责怪我”;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多注意身体,女儿理解您挣钱的辛苦。”听着孩子的心里话,我开始反省自己。过后,主持人请家长针对孩子们的心里真心地讲句话。起初,家长们有些拘谨,可孩子们的纯真热情感染了家长,家长才开始热烈发言,当时的场面太感人了。

说来惭愧,我虽然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平时太忙,在孩子教育上有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没有与孩子更多的交流与沟通。“真诚沟通,从心开始”家长会触动了我,我不由得站了起来,面对全班家长由衷地说了句话:“咱也是种地人,都知道为了孩子,辛辛苦苦一辈子也不容易。孩子现在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谅父母了,我感到十分的欣慰。我作为一位父亲也倍感惭愧,给了孩子不少生活上的压力。今后,我会加以改正,希望在座的家长都能改变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和他们心对心的去交流。其实孩子们心里有是非标准,只是有时自觉性有点差,把握不住自己罢了,需要我们耐心对待。”

这次家长会沟通了我与孩子之间的联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健康正确的教育,要多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篇2】

终于,这次的家访活动结束了。初次的家访,给我的收获和体验真的很不一般。有些家庭的反应就如我所想的一般,但是也有部分的家庭超乎我的'想象。但是我能感受到,每位家长爱护孩子,关心孩子的心都是相同的。这让我在家访时略微紧张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

在这次的家访中,我提前坐好了计划,并进行了和家长的沟通和通知。尽管在一开始安排的时候就非常的不轻松,但是总算还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以下是我对这次的家访的心得体会:

一、学生给我的感受

在和学生提出家访的时候,学生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但这也在我的预想之中。作为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老师,我非常的清楚老师说要家访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

确实,学生们不少都害怕,我的到来,以班上比较调皮和成绩较差的同学最为严重。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对我的家访表示欢迎,但确实只有少部分。

当然,在看到学生的不满之后,我也努力的安抚了同学们的情绪,并保证不会说他们的不好,这才让大家的情绪安定了不少。在这次的工作刚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完成和家庭的沟通是多么的不容易。家访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是老师、学生、家长之间三方的交流。

二、家访的体会

在这次的家访中,以XX同学的家访为例,在到达XX同学家前他还是有不少的排斥,但是我在路上也一直在安抚他。当到达了XX同学家后,我受到了XX同学妈妈的热情招待。

在和XX同学妈妈交流后,我感受到她对XX同学的学习非常的看重,同样对他的生活也非常的关心。但是却总是忍不住往糟糕的方向想。如,我在到来之后,她最先问的却是XX同学是不是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我感到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在之后的沟通中,我说服了XX的妈妈,让她试着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到XX同学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将孩子引导向更加开朗的方向。

三、个人的体会

这次的家访,让我见识到了各式各样的家庭,同学们和家长的困扰和关心让我感到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这次的家访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家都是相似的,我们与父母都有很多的问题和不了解。及时是对我自己,我也有这样的感想。

这次的收获让我感受颇丰,对班上的同学以及自己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将学生们教导的更加出色!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篇3】

7月30日,家访的最后一天,又是一对害羞的双胞胎兄妹朱俊和朱红霞,朱红霞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之一。朱红霞的成绩很好,一进家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的奖状,很是气派。朱俊的成绩也相对不错,表现也很好。也许害羞是农村孩子的通病,这俩孩子很害羞,朱红霞要比朱俊要好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孩子去哪里读初中尚未确定。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知道农村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的不易。如果要送孩子去好学校读书,势必会给本来就拮据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虽然说学习是靠自己的,但是环境造就人自古就是一个真理。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讲,我建议孩子还是去好一点的学校读书。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个美好的未来,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愿孩子们天天都有收获。

在家访过程中,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们最喜欢的就是大胆发问的学生,多去老师办公室转转。感觉我们的家访还是很有效果的,这几天,她们一来学校就来找老师问题,很是积极,我也真的是从未有过的欣慰希望孩子们可以坚持这个好的习惯,好好学习。也希望家长可以更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孩子们现在还小,尚处于养成教育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阶段,家长们应该多注意这个问题。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再崎岖,再泥泞都会有路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欣然接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孩子们,加油吧,未来的舞台还在等你们上演精彩的节目。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篇4】

第一、学生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中,父母外出忙于打工,做生意也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学生交由爷爷奶奶管教,有些学生干脆无人看护教育,学生心理放纵,习惯不好,增加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难度。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甚至于溺爱和放纵,让孩子养成了骄惯任性的心理,他们在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缺乏自信心、怕吃苦、自制力不够,这给学校教育、假期学习带来诸多的不利。有的学生早晨九点才起床;有的学生回家两天了,作业竟然一点还没做;有的根本不思学习,频频外出会友、瞎逛。

第三、学生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一致,有的看不清社会形势,给学生错误的引导,与学校的教育努力相冲突,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有借口可找,有台阶课可下,有空子可钻;对老师的要求阳奉阴违,学生个人言行不一。

第四、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学习条件艰苦,而有的学生学习条件过于优越,对学生的假期学习都造成了困扰。学习条件艰苦的学生,学习的房间天寒地冻,伸出手写字写一会儿手就变得僵冷;有的学习环境嘈杂,易受干扰。

学习条件过于优越的学生家里,往往是暖气空调,多媒体设备,要啥有啥,那些无定力、无计划、无时间观念的学生学习时,往往易受干扰,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篇5】

4月29日,班主任刘老师和数学张老师专程到我家进行了家访,我们谈了很久,我收获很多刘老师一方面介绍了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为家长,我对学校的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直以来,学校老师给了黄陈晨亲切的关怀和谆谆的教诲。这次刘老师称赞了她的一些优点,让我为孩子的优秀表现而倍感欣慰。当然,刘老师也说了她的一些不足:比如上课发言不积极,考试时容易犯错误,等等。这些让我意识到平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放松了要求。今后要配合老师,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

刘老师还详细地询问了在家的作息时间,看她是否在家及时做家庭作业、自学、阅读课外有益书籍,是否帮助做家务等等,我都如实相告。我一定配合老师,做好家长应该做的督促和教育工作,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家校联系,全面提高她的成绩和能力。

经过这次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刘老师、张老师关心学生不辞辛劳、乐于奉献不受回报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孩子就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老师们每一次爱的付出,都象春雨一样滋养着他们的心田。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篇6】

迎着风,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走在绿油油的稻田之中,别样的激动,期待着和每个孩子的零距离交流,期待着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

转眼之间,来河包支教的日子已过去了一大半,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已经对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性,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家长们也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开展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家访。我们的家访主要是针对家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孩子,了解西部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了解家长们眼里的西部教育。与其同时,针对每个孩子,向家长们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让孩子们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使孩子们的未来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里,农村的家长都会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历代人的艰辛已经让他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而且每位家长都会希望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异的缘故吧,家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象的情况。每到一家,家长们都以农村特有的方式热情的迎接了我们。一阵寒暄之后,我们便步入正题,开始探讨孩子的教育,这时的气氛就明显不如前面了。经过我的观察,家长们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好,可以负担起孩子的读书开销,而且会为孩子们作出额外投资的;还有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差,心里想着孩子的未来却是没有办法付出太多,而且会让孩子做很多农活。对于前者,家长的付出挺多,但是关注度不够,他们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反会比后者少。他们或许是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就够了,其实不然,孩子还小,重点应该放在养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后者,他们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艰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摆脱艰辛,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只能是在一边瞎操心,因为生活毕竟是生活。

7月26日,我们去了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家,他们都是小学里的佼佼者。一路听着万永莲介绍着旁边的植物,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不一会就到了刘林家,阿姨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她家是属于后者,刘林的妈妈读过中学,很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且家庭也不算很困难,他爸爸在外打工。刘林的爷爷是位眼光高远的老人,听了他的一席话,我们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以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这样的见识着实让人钦佩。针对刘林胆小害羞的性格,我们提了好多建议,也算是我们读书这么多年来的一些经验吧。在我看来,老师总是喜欢那些爱问问题,经常去老师办公室泡的学生。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刘林,并让刘林的妈妈帮忙监督。带着满意的微笑向刘媛媛家走去,她家的条件不错,她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太过年轻吧,哥哥好像对妹妹并没有怎么照顾和关心,在学习方面更是任由其发展。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成绩很好。针对此问题,我们向哥哥提了建议,愿哥哥对她的教育可以有所改观。最后返回到万永莲家,阿姨已经给我们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于是我们便在饭桌前聊了起来。虽然阿姨没有读过书,却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农村妇女,言谈举止之间流露着一种伟大的母爱。有这样的家长,万永莲真的是很幸福,这会是她一辈子的财富。

7月27日,带着病怏怏的杨贞伟,踏上了从未有过的徒步旅行。风里过,雨里淌,从来没有在这么难走的路上走过,到处是石头,随处是峭壁,不禁令人心惊胆颤。那一块块突兀的石头,似乎会没有任何征兆的落下来。从红日当头一直到天色渐暗,终于走完了五六公里山路,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山岗。杨的爸妈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看着奶奶那朴实的脸,一种亲切涌上心头。感觉杨贞伟是个好孩子,工作负责,上课也很积极,但是孩子的性格还是有缺陷的,经不住表扬,最近他渐渐的变了,变得很张扬。就此,我们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可以给爷爷奶奶的教育带来方便。天色已晚,我们不敢久留,毕竟还有五六公里山路要走。我们行色匆匆的下山,向另一座大山走去

7月28日,家访的第三天去了我一直都想去的罗赢家,因为我觉得罗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她的生活,家庭条件等等。可能是性格的差异吧,她的父母显得很平和,并没有像其他家长见了我们以后的那种激动。简单的攀谈后,我觉得情况已经差不多掌握清楚了。相比来说罗赢家条件较好,是典型的第一类家庭,孩子自幼生活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在同龄人中似乎有一些优势。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也使孩子的性格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农村的孩子有着城市孩子的性格,这样来讲不知是否合适。家里为孩子的付出挺多,但似乎关心教育不多。家里要送孩子去遵义的中学读书,而且阿姨可能会去租房子陪读,这在其他孩子是想都不敢想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叔叔阿姨展开了探讨。在我觉得,罗赢的性格真的需要改,似乎是有点偏激,虽然说孩子还小,可能有时是不懂事,但是也不能任由其发展。批评教育还是必须的

7月29日,顶着烈日,向田洪双家进发这俩双胞胎兄弟真的好害羞,甚至比女生都害羞,连老师都不敢正视。我把这几天的心得发现都讲给他们听,而且提了许多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建议。不知他们是否听进去了,又明白了多少。总之,希望这俩孩子可以顺利实现他们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