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心得热门

曾国藩读书心得热门。

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相同的事件和相同的人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总结心得和体会,我们可以将其中有趣或有意义的部分记录下来。在工作团队中,交流工作的反馈和心得体会常常能够帮助团队做出更有价值的决策。下面是我们分享给您的"曾国藩读书心得",如果您喜欢这个网页,请在浏览器中收藏它!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

学校提倡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教师提高个人的阅读素养,对此我深表赞同和受益。寒假其间难得有大块时间,读了几本“闲书”,试想让自己即充实一下,又能找到些许感悟或是灵感。其中《曾国藩胡雪岩》一书让我感慨颇多。

曾国藩、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两位。他们都是普通的农家子弟,但是什么让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看完此书不禁一番感叹……

曾国藩起势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起义之时,他正因母丧归乡。他深知清朝的颓废和无力,依靠师徒、亲友的复杂人际关系,在家乡建立了湘军。

后来,他以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因此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己牢记锋芒之害,始终把“不为人先”的教训当作做人的一大策略。

他曾在父亲居丧期间向朝廷要巡抚之位遭到拒绝,几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为了保护起家资本,他四次违抗朝廷圣旨,甚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吴文镕被击败而见死不救。正因为吃过亏,曾国藩开始藏锋克己,不让自己张扬,并把**脾气称作降龙伏虎,去掉了自负和自傲这两大弱点。曾国藩也常说“天道忌巧”,即凡事都要下笨功夫,所以,他的读书不二法则是: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富贵之后,他将自己的俸禄长年供给家乡的三百多户人家,对自己的子孙却要求自食其力,不使佣人。

胡雪岩小时候很穷。他以帮人放牛为生,在杭州银行当过街边小贩。历经努力,他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他经营的药店——胡庆馀堂的资本一度发展到高达280万两银子之巨,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被美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更鲜为人知的是,杨乃武与白菜昭雪案是胡雪岩的侠义仁义之作。他的义声善名因此深入人心。他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他**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体现了拳拳爱国之心。

他们之所以能在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他们处世及经商的“绝学”,这些绝学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总结。它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智慧的独特运用和对生活现实的深刻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个人原则与坚持的结果吧。

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学习总结,反思探索,感悟启迪,是帮助人们提高和升华自我的有效方法和良好习惯!

字数:965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2

曾国藩,动荡历史中被忽视的人。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使时代潮流掩盖了近代中国最突出的人物。然而于其人,实乃不容忽视。这是我读了《曾国藩》最直观的感受。

对于曾国藩,蒋介石则多次告诫子弟僚属“曾文正公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毛泽东“独服曾文正”。那么,作为封建王朝的官official,他身上有哪些突出之处,值得三大名流尊敬?

一是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曾国藩在京参加朝考进入庶常馆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勤于求教,不耻下问,在很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文化方面,他推崇程朱理学,学术造诣颇深,著有《经史百家杂钞》,尤以《曾文正公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发展经济方面,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要以重农为第一要务”等。这些思想大多为当时统治者所采纳,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写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这何尝不是曾国藩所具备的呢?

二是重视人才,知人善任。曾国藩认为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官吏的腐败,而官吏的腐败则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他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把选拔、培养人才作为挽救清王朝危机的重要措施。

它实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和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权利。正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 它基于人类的解放以及他们的自由和平等权利的获得。 它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

曾国藩知道,只有平等,才能更加合理地利用人才,为国家做出更好的贡献。我们不得不说,曾国藩的思想是先进的。

三是百折不挠、临危不惧。曾国藩到北京参加会议,两次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但他更加努力,终于第三次再试。他从29岁起开始记日记,持之以恒,直到在直隶总督位上去世的前一天。

作为一介书生,他本不具备武将的优势,但却凭着顽强的意志,以“屡败屡战”的不屈精神,统领湘军,以少胜多,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在兵败岳州、九江受挫、祁门被困等多次战役中,兵将士气不振,几乎是身陷绝地,但他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终于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斗志,转危为安。这又何尝不是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有共通之处呢,都是需要千千万万的领导人与人民群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形成如此成熟与完善的先进理论。

四是虚怀若谷、心胸坦荡。左宗棠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因两人政见不和,多年不通问讯,外人传闻他们之间有矛盾,但当李鸿章问曾国藩“谁是当今第一人?”时,曾国藩却说左宗棠雄才大略、为人耿直、清正廉洁,第一人非他莫属。

李鸿章大惑不解,曾国藩称左宗棠“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人之间争的是国家大事,不是个人私情。后来,左宗棠得知后感到惭愧。正因为他襟怀坦荡,易于合作共事,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五是严于律己、勤俭廉明。曾国藩对自己和家人都很严格。30岁时,他做了一件青缎马褂,只有遇庆贺及新年时才穿一次,30年后,衣犹如新;在南京总督府,他要求妻子和儿daughter每天晚上纺纱和织布做饭。他的诸位弟弟同在军中,在承担职责方面,他总是督促他们身先士卒,**行赏时则让他们排在后面,并嘱咐他们: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不得不说,曾国藩那样的重臣所有的品德都似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所涵盖的,而且曾国藩确实也是以身作则的在践行着,所以历史对他的赞扬才会如此之多,这似乎又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性与重要性。

以上几点,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我想我们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更要向曾国藩学习,向历史学习,更要结合当今的先进理论更好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3

《曾国藩传》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一起来看看曾国藩传读后感吧!

曾国藩传读后感1《曾国藩传》这本书,在上高中的时候已经读过了,大一时又看了一遍。这本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功过。

里面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与作用;同时又历史地科学地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在阅读了《曾国藩传》之后,我首先感觉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中国人,他身上有着典型中国读书人的特质,那就是修身,齐家和治国。他虽然为腐朽的满清王朝服务,但他抛开了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对国家、国家和家庭的爱仍然值得我们尊敬。

曾国藩是个真正的学者,从他二十三岁考取秀才,到三十二岁致力于朱理学,再到三十八岁编成《曾氏家训》,贯穿了其不断拜师不断学***流派的前半生。下半辈子,他虽然一直在奋斗,经历着坎坷,但仍然不忘自律和学习。每天,我都坚持写读书笔记,回顾自己的行为,坚持到生命的尽头。

曾家虽屡次封侯,但曾国藩对子女要求很严,教育子女更是中国近现代的典范,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曾国藩在教育上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人才。攻占金陵后,他首先组织修复江南贡院,招募人才。他在人才选拔上不坚持一格标准,先后提拔了赵烈文、黄翼开、薛福成等一批为今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工作人员。

不仅如此,曾国藩也是识才的伯乐。他的许多**,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都是后来的名人。他重新创建了金陵书局,不仅翻译和出版国内经典典籍,还翻译了一大批国外的科技著作以及文化、政治思想书籍,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4

在攻打和打败天国之前,他就知道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不能靠**那些懒惰无能的绿营和八旗兵。于是就立即另起炉灶,在湖南筹办湘军。他十分重视军队的训练,毫不犹豫地投入巨资加强军备。

由于湘军没有任何军费,曾国藩克服重重困难,集资建军。在军还未训练完毕时。离开军队打仗是不容易的,这也为他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他与太平军作战时,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毫不畏惧,多次写下遗嘱。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曾国藩另一个可敬之处是,在国难当头之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方学***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他购买外国仪器设备,聘请外国专家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他发起的洋务运动虽然未能突破封建统治的障碍,达到自强不息的目的,但也为探索救亡之路提供了经验。

有这样一句话,叫“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中国有多少包括毛泽东、蒋介石在内的政治家、政客都把《曾国藩》作为官场的圣经,同时也把曾国藩本人当作中国官场的教父。的确,从一个普通的湘乡子弟,走到官居一品的大学士,曾国藩是一个仕途上的成功者。他的挺,他的忠,他的严,他的谨,的确为中国封建社会官僚之极,也正因此他才能坐到中国封建官位之极。

纵观曾国藩一生,我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最后,我想用四个词来形容他:智慧、毅力、严谨和忠诚。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5

曾国藩的廉政观

曾国藩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大儒,他5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志向,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不朽事业,在腐败的晚清官场不入浊流,不陷卑污,对我们今天如何廉洁做人,防贪惩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值得我们深思。

自律方面,日三省吾身。曾国藩对日常个人行为修养的反省,除了师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监督外,主要依靠日记写作和自学来加强。有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早上起来想起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了好处,心里很羡慕”。

于是他就开始进行自我批判,“每天讲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灵魂深处却那么羡慕金钱,这很卑鄙”。一天,他到朋友家去拜访,知道这个朋友得了一笔别敬,心里很羡慕。回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上午刚刚进行了自我批评,下午又犯这个毛病,真可谓下流”。

翰林院清闲,给了他读书的好机会。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发愤苦读先辈大家之作,如诸子百家,二十三史,韩、欧、李、杜等人的文集。他还读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实用之学,如兵书、荒政、水利等方面的书籍,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不贪财,不苟取”信念,为做大事做好了准备。

治家方面,勤俭为要。曾国藩认为历代官宦之家破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奢侈腐化,所以提出勤俭持家,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更好地做道德君子,是为了行孝友之德,而不是为了做官才读书。如果你为了当官而学习,即使你做得更多,赚得更多,也只是暂时的。

如果是为了道德提升去读书,那么不求做官,官运自然而来,而且做官就能做清官,子孙福荫绵远。曾国藩并非口头说说而已,“勤俭”二字,曾国藩一生奉行不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一再叮嘱家人:

无论老少男女, 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 谦谨为第二义,要求家人出外不得坐轿子, 女儿、儿媳每年得亲手做一双布鞋、布袜寄给他使用。曾国藩之“勤”,人人都能看见,他一生为官,早起晚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官方面,廉以服众。入仕伊始,便以“廉”律己,“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立誓 “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并以此为律终身奉行。《国史本传》这样描述曾国藩:

“清俭如寒素,廉俸尽充官中用,未尝置屋一廛,田一区。食不过四,男女婚嫁不过二百金;垂为家训。”为官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要求出行无须下属迎送、办席,力戒**吃喝,能省则省。

以侍郎回其湘乡故宅,不带仆人, 一如寒素书生之旧。后成为湘军统帅, 仍坚守勤俭之风, 未闻其侵吞军饷以自肥, 或肥其亲族之事。

执政方面,严惩腐败。曾国藩认为,**工作要廉洁,严惩腐败。他曾制定《劝诫浅语十六》、《直隶清讼事宜十条》、《直隶清讼限期功过章程》,严格约束下属及幕僚,痛下狠手整改各级**惰于公事、拖沓敷衍的败坏风气。

1869年,他一年**19人,其《特参庐县知县吴燮和贪劣科派请予革职折》,将五品衔**安徽庐县候补知县吴燮和革职查办,永不再用,在处理**问题上决不手软。他认为,吏治腐败让人心变坏,由于**欲壑难填,必然剥削和压迫,因而引起民变。要从根本上改变民变四起的现状,仅仅凭借军事镇压,只能是治标; 必须从整饬吏治入手,才能唤回民心,才能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达到治本的目的。

因而力倡“若不从吏治人心痛下功夫,涤肠荡胃,断无挽回之理”。

曾国藩一生拜将封候,位极人臣,无**治武功,都光彩夺目。为官清廉自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6

曾国藩是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的思想对后人影响很大。对其思想总结以下九点认识:

一、曾国藩每天必修《课程十二条》: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反躬自省。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购藏《二十三史》,每日阅读圈点十页,从不间断,以史为鉴,知天下兴替。

(六)谨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获知:每天读书时把新知记录下来。

(十)温故:每日作诗文数首,温故而知新。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小时。

(十二)宿家:夜不出门,旷功疲神,无功补身。

二、曾国藩为官的办事方法以五到做为重要标准,五到即为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1、身到,就是作为官吏对**,盗案必须亲自勘察现场,并亲自到乡村巡视民情,作为统军的将领,就必须亲自巡视军营,亲自察看敌情。

2、心到。就是说对事情要用心揣摩、苦心剖析,力求获得透彻的理解。众所周知,辩证地说,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深入的分析,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事物。

3、眼到。也就是说,要注意人和公文。这条看起来很简单,其实,“眼到”关键是练眼。

曾国藩看人,一眼就能把人的长处缺点,今后的前途发展看个**不离十,这是什么样的“眼功”!看公文、看书,也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仅仅看见字面的意思,有人则看到了字里行间的深意。眼力不同,看到的也决不一样。

4、手到。就是要勤写。比如,可以随意记录人的优缺点和事物的关键点,避免遗忘。

曾国藩在这方面极为用心。他的日记就有若干种,有的用来反省自己一天的过错,有的用来记录读书的心得,有的用来品评人物曾国藩从自我修身养性的功夫到识人办事的水准再到诗文方面的成就,无不得益于这些笔记。

5、口到。就是对于下属,除了用公文提醒他们该做的事外,还要时时用口告诫他们。我们都有体会,用笔和用嘴谈,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

特别是在军队,如果仅仅用公文来告诉士兵该怎么办,而不是用嘴来鼓舞士气,那肯定是一个大错误。

三、曾国藩选取用人的方法:应以有操守而没有官气,条理性要强而少说大话最为重要。

4、 曾国藩有三种培养人才的途径:1。课堂阅读。2、历练。3、言传身教。

5、 曾国藩的人生信条与经历:威严与谦虚

1、办事赴公,则当强矫

2、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3、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

4、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

5、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推。

六、凡事不可追求尽善尽美,因为过于圆满就必然会走向反面。

原因:1。过度的美丽会导致嫉妒和攻击他人。

2、过分的美好会导致心中增长狂傲之气。

3.过多的美丽会导致铺张浪费。

4.太多的善良会导致道的堕落。

七、人与人和平相处的秘诀在于一个“忍”字。适可而止,不求极端,这是人间世事的处理原则之一。

名利地位竞争中的忍,就是要不贪权力,不仗势欺人,不妒嫉他人的成功,不挑剔别人的不足,严以待己,宽以待人,成功了不自傲,失意了也不妄加菲薄,得宠不得意洋洋,受辱也不惊慌失措,对于权势不可过贪,应该克制占有权力的欲望,不让它盲目膨胀,日日反省自己的行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而战胜艰难困苦,立于不败之地。

八、为人处世,要善用刚柔,才能长久挺立,自立自强。用柔来控制刚度,用柔来克服刚度,运用到自立更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中,往往会产生特殊的效果。办事让一步为高,退一步海阔天空。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为根基。

九、古代思想家庄子识人九法:远使之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能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一酒而观其态,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7

曾国藩、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两位。他们都是普通的农家子弟,但是什么让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看完此书不禁一番感叹……

曾国藩起势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起义之时,他正因母丧归乡。他深知清朝的颓废和无力,依靠师徒、亲友的复杂人际关系,在家乡建立了湘军。

后来,他以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因此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己牢记锋芒之害,始终把“不为人先”的教训当作做人的一大策略。

他曾在父亲居丧期间向朝廷要巡抚之位遭到拒绝,几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为了保护起家资本,他四次违抗朝廷圣旨,甚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吴文镕被击败而见死不救。正因为吃过亏,曾国藩开始藏锋克己,不让自己张扬,并把**脾气称作降龙伏虎,去掉了自负和自傲这两大弱点。曾国藩也常说“天道忌巧”,即凡事都要下笨功夫,所以,他的读书不二法则是: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富贵之后,他将自己的俸禄长年供给家乡的三百多户人家,对自己的子孙却要求自食其力,不使佣人。

胡雪岩小时候很穷。他以帮人放牛为生,在杭州银行当过街边小贩。历经努力,他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他经营的药店——胡庆馀堂的资本一度发展到高达280万两银子之巨,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被美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馀堂”,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更鲜为人知的是,杨乃武与白菜昭雪案是胡雪岩的侠义仁义之作。他的义声善名因此深入人心。他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他**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体现了拳拳爱国之心。

他们之所以能在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他们处世及经商的“绝学”,这些绝学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总结。它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智慧的独特运用和对生活现实的深刻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个人原则与坚持的结果吧。

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学习他人,反思探索,感悟启迪,是帮助人们提高修养、升华修养的有效方法和良好途径!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8

前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模!他是乡下一个小地主家庭的儿子。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勤奋工作,积极加入世贸组织,忠于皇帝,爱国主义。长大后,他在遵守封建礼教、学习修身养性的同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仕途上, 也是秉公执法,敢于得罪权贵,他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官之典范,人之楷模了!

而后期, 多年的官宦生活终于把曾国藩给同化了,他不再盲目模仿古代的忠臣直言死谏,虽然没有与那些**污吏同流合污,但对一些官场恶俗也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不仅对曾国藩,而且对时代。

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成就有两个:消灭太平军和建立洋务。在这两件事里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创新.爱国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在扑灭打平天国之前, 他深知,要打败强大的太平军,靠**那些懒散无能的绿营、八旗兵是不行的,就立即另起炉灶,在湖南筹办湘军.他又非常重视对军队的训练,不惜重金加强军备。因为湘军属于团训,相当于民兵,又没有军费,曾国藩克服了许多困难,集资建军。

在军队完成训练之前,走出省区作战是不容易的,这也为他赢得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为后来的军事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与太平军作战,在军情紧急时也毫无畏惧,数次抱定必死之心写下遗嘱。

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曾国藩另一个可敬之处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以及他的学生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他很有创新精神。他购买外国仪器设备,聘请外国专家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最终,他发起的洋务运动未能突破封建统治的障碍,达到自强不息的目的,也为探索救亡之路提供了经验。

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往向不是一时半刻所能形成的。

那种无法控制的欲望,只有曾国藩这样勇敢的人才能获得。曾国藩一直以成国家栋梁为宿愿,便投以完善自我的诸方面努力,从“勤”以治身到“畏”天命,无一不是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努力。对于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曾国藩来说,他唯一的选择就是维护阶级利益。

曾国藩所得道德一切教益,都是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国王、臣民、父子的仁义道德。

纵观曾国藩一生,我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最后,我想用四个词来形容他:智慧、毅力、严谨和忠诚。

由一介书生成为官居一品,汉人中最**位大学士,与其为人处事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修身律己。曾国藩治学以修身,他尊崇且钻研程朱理学,早年拜镜海先生门下,学习儒家思想,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他崇拜高位,但他的生活很简单。他坚持喝家乡的绿茶,用简单的木箱。湘军攻占金陵,掠夺财物。作为湘军司令员,他一点也不收钱,一点也不抢。

二、善于用人。曾国藩深知天下之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所能维持,必须举天下之才会于一,乃可平天下兴国家的道理,因而他把发现人才,奖掖人才,培育人才,重用人才作为自己分内的任务。作为一个文人,他对战争知之甚少。他发现,他利用鲍超、罗泽南、彭雪麟、杨载福等一批人,帮助他攻城略地,与他一起铸就辉煌。

曾国藩身边有许多幕僚出身卑微,大多是在毛遂自荐时被曾国藩相中,许多人年纪轻轻,而曾国藩都以礼相待,平等相见。曾国藩在于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时,许多方略、计谋都**于普通的幕僚,在屡次官场上险象环生时,这些门客出谋划策,渡曾国藩于危难之中。

三、谨言慎行。曾国藩行事谨慎,懂得审时度势,遇事总会上下琢磨,前后思量。他深知皇上对汉人猜忌甚多,如要建立一支曾家军,从皇上到朝野满人都不会放心,他通过深思熟虑保奏塔齐布,摆在自己之上,来消除皇上及朝野满人的顾虑。

在立下平定太平天国大功后,曾国藩手握二十万湘军,且位高权重,他恐皇上与满朝猜忌,一再要求归回以完晚节,在未获准以后又大裁湘军,借以消除皇上的猜忌。在对待肃顺上,他深知权臣手腕,虽皇室肃顺对曾国藩爱惜有加,并多次提携,但他也意识到肃顺虽大权在握,却树敌太多,以后会遭不测,顾私下不予忘来,正是他的妥善处置,后来肃顺虽被扳倒,但曾国藩依然受到重用。

四、顾全大局。在儒家“义理”思想的影响下,曾国藩忠于皇室。在处理天津教案事件时,为了顾全大局,他做出妥协,使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名声大打折扣。

天津教案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教士的蛮横,国人的抵制,导致国人烧教堂,杀死10余名教士。外国列强,大兵压境,在天津海面陈列战舰,稍处理不慎就会引起战火,而以当时中国的国力,断难与其对抗,唯有委曲求全,曾国藩权衡利弊,最终采取不与列强开战,接受列强提出的,赔礼道歉、惩治**等条件,但这种做法激起了民众和一部分**的抵制,使他苦心经营的声誉毁于一旦。但为了顾全大局,他唯有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五、善思求新。晚清时期,西方列强接踵而至,不断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安全,曾国藩亲眼目睹了“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中国横行无忌。他还希望中国有自己的强大船只和强大的枪支。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强国强民,抵御屈辱。

曾国藩创办江南机械制造局,开始模仿西式枪。当他发现制造器械的设备陈旧,专门派人到国外购置“制器之器”。但他又意识到洋人的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若不系统的接受一整套关于天文历算理化方面的教育,接触到造炮制船的各种现场,就不能学到西洋的学问之精髓,不能造出最先进的船炮。

于是他邀请法院派一批优秀的孩子出国留学,学习后回国报效国家,最终把这些孩子提升为国家的一批人才。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9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饱经沧桑,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奋斗,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读完《曾国藩》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曾国藩》这本书以曾国藩的一生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政治事业。书中揭示了曾国藩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并叙述了他如何通过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一步步走上了仕途的道路。曾国藩在书中被描绘成了一个智勇双全、富有正义感和使命感的人物。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将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牺牲看作是一种荣耀,而不惜抛弃家庭和个人的利益,全心全意为国家的改革尽心竭力。他的一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读完《曾国藩》的第一感觉就是曾国藩的坚持和勇气。在乱世之中,曾国藩毅然选择了坚守初心。他坚信自己有责任拯救国家,于是投身于太平天国运动之中,并且挤出时间刻苦学习军事和政治知识。他深切地理解到,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拯救国家。他身体力行地去农村实地考察,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己的为人和行动,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曾国藩的坚守和勇气激励着我,让我意识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信念,就能迎刃而解。

另一方面,书中也揭示了曾国藩作为一名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识。在面对太平天国这个强大的敌人时,曾国藩对局势的把握和应对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善于用兵,制定了以攻为守的战略,通过分化和残酷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太平天国的统治。他在政治上也善于运用智慧,通过推行变法和改革,有效地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民生水平。曾国藩的智慧和胆识让我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除了有良好的思想和品质外,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去实践和推动改革。

最令我动容的是曾国藩对家庭的爱和挚诚。尽管曾国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推动改革和救国,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庭。在曾国藩的求学期间,他常常寄信给家人,并用自己的文字鼓励和关心他们。尽管家庭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曾国藩的妻子和儿女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给予他无限的鼓励和力量。曾国藩对家人的关爱和忠诚感动着我,让我明白,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也是一个人坚韧前行的力量源泉。

《曾国藩》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告诉我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它也告诉我,作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除了有智慧和胆识外,还要保持对家庭的深情厚爱。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曾国藩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我愿意像曾国藩一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努力奋斗。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0

其次,淡泊自清。“不贪财”是曾国藩的人生信条之一。他自己终身过着清谈的生活,每天早起晚睡,布衣粗食。

吃饭,每餐仅一荤,没有客人来,不再增一荤。30岁生日时,他缝制了一件蓝色缎子夹克,平日不穿,但只在庆祝或庆祝新年时穿。他死的时候和新的一样。他还谆谆教诲,以“勤俭”二字训诫后代。

教育后代居家过日子,将每月的生活费限定上限,另外的就封存起来,本月用完,只准节余,不准亏欠,千万不能寅吃卯粮。他还多次写信给弟弟们,要求他们“无论为官还是持家都要节俭,仆人要少,人情往来份子要少。”贪欲是众恶之源。

贪欲一旦滋生并蔓延,人生终将一事无成。由奢欲联系到节俭,由俭入奢易,易如下水;由奢入俭难,难如登天。曾国藩出生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山村。他年轻时勤俭节约。

但当他权倾天下、显赫一时,仍能居安思危、不忘勤俭,这种远见卓识和坚韧毅力,值得我们学习保持借鉴。

第三,励志自强。曾公一生的成就,可以说是在“修身、治国、平天下”中,在励志发愤中取得的。在他数千封家书中,我们看到生活现实和理性教条的碰撞,看到他在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守“孝悌忠信”,使他内对长辈、平辈、晚辈,上对皇帝、上司、同级、下级都能达到关系和顺,这需要怎样的睿智和气度?

《孟子·告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增益其所不能。

”圣贤将相的成功,除了机遇外,主观上都是因为具有坚韧不拔的心志。对每个人来说,受苦是不受欢迎的,但当它发生时,它只会选择意志坚强的人,消灭意志薄弱的人。我们要想任重道远地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就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极其顽强的品质。

古语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以此自勉,笑对人间不平事,方能成就无悔人生!

第四,守则自警。“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是广为流传的曾国藩八字家训,书,即读书;蔬,即种蔬菜;鱼猪,即养鱼养猪;早,即早起;扫,即打扫庭院;考,即敬奉祖先;宝,即处理好邻里关系。

他归结道,家业凋敝的原因有四个:不讲礼仪,兄弟彼此欺诈不合,妇女淫荡秽乱,子弟傲慢无礼。自身衰败的原因有四个:

骄傲自大、恃才凌物的人必败,糊涂懒惰、偏信下属的人必败,贪婪苛刻、求全责备的人必败,反复无常,不讲信誉的人必败。

读罢《曾国藩谋略全书》,掩卷深思,曾公为人、做官讲求自省、自清、自强、自警,身处乱世,却能成就一代伟相风采。身为一名财政工作人员,我庆幸认识了曾公,获得了为人处事、生活工作的真谛。常自省,保自清,求自强,记自警,做清朗之人,守清明之身,以自强之心,求清白之业。

曾国藩读书心得 篇11

什么是家风?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构成的,对子女的成长及后辈的影响往往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家风的典范中,曾国藩当独树一帜,他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那么,曾家的家风是什么呢?

修身养性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勤奋、谦虚、坚毅、坚韧和反省。注重自我修养,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风范。做人当自强,而不是与人争强好胜,曾国藩在写给兄弟们的信中引经据典,历数从古至今一些强势人物的悲惨结局,告诫家人要加强自身修养而不是与人争强斗狠。

“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者,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炯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不与人争,不是不求上进,而是面对事物时的豁达,避免锋芒毕露;“勿各逞己见”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在为人处世中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

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国藩好读书,也一直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一直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给兄弟们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教育子侄读书要勤勉,坚持早起,对学习要有恒心,以读书养心性。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可以静静地坐下来读书呢?读书不仅是汲取知识,更多的是修养身心,开怀舒心,让这个浮躁的社会少一丝戾气、多一些清新。

家和万事兴

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深谙“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一再嘱托要教弟“以和蔼为第一”。他在一封给父母的书信中写道“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从《曾国藩家书》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家人的生活关怀之致,小到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婚姻、职业前程与家族祠堂修缮,无不一一挂在心上。教育子女和侄子,尊敬师长,忠孝。在曾国藩看来,好的家风必须促进家庭的繁荣,好的家风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兄弟和睦,孝顺节俭。

八交九不交

交友待人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曾国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则,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八交是指与以下八种人交朋友:战胜自己的人;盛德者;去围者;肯吃亏者;直言者;盛趣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

九不交朋友是指避免与以下九种人交朋友:志趣不同的人;谀人者;恩怨颠倒者;性情全无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不孝不悌者;好占便宜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曾国藩的交友原则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帮助。不要交坏朋友,不要亲近恶棍,多交朋友,善待他人。

古语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的,也是写给后世之人的。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读《曾国藩家书》我们当见贤思齐,取其精华,慎独内省,修身养性,树立可薪火相传的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