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99句

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99句。

在今天。但更适合当律师。你看他舌战群儒。。名言警句教育我们如何与人为善实现人类和谐发展,名人格言是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综合你的需求和目标栏目小编给你推荐了适合的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只要你持续关注本网站就能发现更多有关信息!

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1--20条)

1、保卫家园命诠释,全力以赴命捍卫!

2、觑神佛如蝼蚁寄厚味于淡泊

3、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4、作者:岛津义和转贴自:一统三国历史文化社区

5、"志当存高远,慎勿轻浮妄行。" 这句话鼓励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同时避免浮躁和盲目行动。

6、洋洋2浩浩荡荡3郁郁葱葱4没想出来5支支6没想出来7吞吞吐吐8没想出来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渚,日暮客愁新。

7、完整版:娶妻娶德不娶色,嫁汉嫁心不嫁财,交友交心不交利。

8、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三十六计·反客为主》

9、文化情感炼台题,不懈奋斗百年敬!

10、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足智多谋、胸怀坦荡、谨慎小心、忠诚。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足智多谋的代表,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更是“多智近妖”,是一个完美无缺、智慧超群的人物。诸葛亮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都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第二个特点就是忠诚,前后《出师表》中更是展现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和尽职尽责。

11、四、读诸葛武侯传·李白

12、鞠躬尽瘁死后已,出师一表真名世!

13、这里引用“隆中对”,主要为本文作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会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原本“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据查资料,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之襄阳后,叔父去世后,与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已经隐居十年了。已是毫无出仕之心了,徐庶走马荐诸葛时,诸葛亮闻言,做色道“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呼”,因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随许先帝以驰骋”。可见,诸葛亮原本不愿入仕,因被刘备三顾赤诚感动而出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三回请,两行泪,一张嘴,赚的诸葛把命赔”。

14、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 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 成(诸葛亮《治国第一》)。

15、昨为共和国护航,今共和国为护航!

16、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17、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18、【拼音】:zhōngchényìshì

19、为国献身英雄姿,毕生精力奉献国!

20、解析:诸葛亮最著名的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描述诸葛亮一生的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21--40条)

21、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22、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 宜十六策》)。

23、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言。这里,就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谈一下自己的管窥之见。

24、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表现在临终杀魏延上。有的人说,魏延又大才,诸葛亮杀之无理,莫须有。我觉得诸葛亮是宁可错杀,也不漏杀。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志,诸葛亮死后必然会威胁到昏庸的刘禅的统治地位,为刘禅好,诸葛亮只好借口杀了魏延完事。

25、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26、占卜预测。这更是诸葛亮的强项,诸葛亮善长九宫八卦,精通易理,作八阵图。刘备夷陵大败,东吴陆逊率大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击到白帝城附近的鱼腹浦,但见前方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陆逊害怕中埋伏,就传令退军十里扎住阵脚,差哨马前去打探。哨马回报说,前边并无军队屯扎,陆逊不信,登高再望,依然杀气冲天,就再派人细探。结果仍回报说前方并无一人一骑,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陆逊大疑,就找来当地人询问,当地人就说:“此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

27、创造不凡好成就,堂堂中华天地耀!

28、在今天。但更适合当律师。你看他舌战群儒。。

29、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30、一琴一鹤[yīqínyīhè]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

31、视今日之事,当思其未始有也。

32、位于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相传是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这里景色幽雅,建筑别致。武侯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从这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33、陕西省勉县定军山有“武乡侯”诸葛亮的陵墓,当年诸葛亮出川伐魏病死五丈原后就埋葬于此,这里的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可谓对诸葛亮一生盖棺论定了。该联曰:“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摘自《大众科技报》作者:吴学安)

34、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35、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

36、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37、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8、足够能力捍国土,足够底气护儿女!

39、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深谋远虑、心胸开阔、谨言慎行、忠心耿耿。

40、诸葛亮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41--60条)

41、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诸葛亮《兵要》)。

4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为人坦荡豁达,不要像小人那样心胸狭窄。

43、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44、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

45、一廉如水[yīliánrúshuǐ]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46、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47、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诸葛 亮《治军第九》)。

48、其贡献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也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9、语言:1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

50、这六句名言源自于《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形象的描写和刻画,其中既包含了对于治国理政的思考和总结,也涉及到对于个人信仰和格言的反思和表达。

51、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此外,“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52、九、司马温公挽诗·孔武仲

53、发明创造。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载:“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荀子曰:“圣人善假于物也。”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为蜀汉事业尽心尽力。在南征北伐中,为了弥补蜀汉兵少军弱的不足,在军事方面,不但有很多军事著述,还做了很多军事发明。如我们熟知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八阵图、孔明灯、孔明锁、蒲元刀、木兽、地雷、孔明棋等等。木牛流马就是到今天我们也很难仿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至今仍是个迷。诸葛亮如果到了今天,但就木牛流马的发明创造,就可申请个专利什么的,如果再根据当今需要,再发明些更实用之物,依然不失发明创造家的身份。

54、古人择偶标准挑选妻子要注重品德才干,不能光看着美貌,因为娶回来是过日子的,不是当花瓶看的。嫁汉要看对方的是否真心,是否有责任心,不能光看着对方的财产。黄帝和诸葛亮都是娶妻娶德不娶色的典范,而武大郎等就是反面的例子

55、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56、┃阿佩丶CA:你好。诸葛亮名言名句:

57、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58、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59、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60、但也要看到,正是他不断发动北伐,国力日衰,最终失败。正如毛泽东所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61--80条)

61、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诸葛亮《兵要》)。

62、诸葛亮的节俭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 亮前《出师表》)。

64、诸葛亮的性格适合什么职业?

65、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贪而无厌;二、妒贤嫉能;三、信谗好佞;四、料彼不自料;五、犹豫不自决;六、荒淫于酒色;七、奸诈而自怯;八、狡言而不以礼。

66、民放心头高举起,崇尚英雄英雄出!

67、天地英雄气纵横,千秋凛然永留芳!

6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自我评价和人生目标。不能真正表达其功过是非。笔者认为对诸葛亮的评价应功过参半。

69、【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

70、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忠益者莫大于进人.

71、"寡人甘愿倾心相许,与明君同舟共济。" 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和愿望,表达了他与明君紧密合作的意愿。

72、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还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鞠躬报国的典范。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位贤与能浑然一体的偶像身上,也并非没有人生败笔可寻,比如他的连年北伐。诸葛亮自27岁隆中决策走出卧龙岗,全面主持刘汉集团27年,其中在最后8年中,他工作的重心就是北伐曹魏,先后五度出兵,直至公元234年征战途中病逝五丈原。尽管《三国演义》对“六出祁山”不吝笔墨予以描绘、褒赞,但无情的事实告诉我们,诸葛亮的北伐行动一无所获,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其实,诸葛亮北伐注定是不能成功的。主观方面,诸葛亮天才地设计了立足荆州、西图巴蜀的战略蓝图,蜀汉才能以最弱的力量,周旋于吴魏之间,鼎足之势方成。

73、非常感谢大圣悟空邀答。用来形容诸葛亮奉献一生之名言是武侯自己所献《后出师表》末尾的八个字“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后世改动一字多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应该写于第二和第三次北伐之间,通篇多为陈述历史上初始前景渺茫却终成大事的例子,以及坐而待毙的事例。以“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结尾。表明了诸葛亮为了复兴汉室,不管能否实现,但即使受累而死也无怨无悔的追求理想精神。

74、诸葛亮一生中说过的名言名句很多,本人认为相比最优秀的名言名句有如下几条,是对我们具有很大启发意义的:

75、龙卧南阳久,天回北斗高。庙堂更政化,岩谷起英髦。

76、后人就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自己那句名言即:"鞠躬尽瘁,死而后巳"来形容诸葛亮为蜀汉竞竞业业的奉献精神。

77、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诸葛亮《杂言》)。

78、此句出自诸葛亮的四论之《论交》。意思是说建立在权势和名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持久的。

79、这是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80、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有关诸葛亮的名言警句(81--100条)

81、这些名言不仅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熟知的名言警句,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82、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3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3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83、真本事呈现精华,震撼心经典魅力!

84、"这些名言都是通过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85、俭以养德,意思是用勤俭节约来培养美好的品德。

86、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87、诸葛亮的性格特点用四词语表述为:足智多谋、胸怀坦荡、忠贞不渝、善于计谋、精通兵法、运筹帷幄、济世爱民。

88、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亡于蜀汉后主建立十二年(公元234年),享年54岁。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是年27岁,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鼎足三分,联孙抗曹,进而统一天下之路,即著名的“隆中对”:

89、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未出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对天下的局势了若指掌,只待遇到明主,所以才能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对刘备说出对天下局势的分析,赢得刘备的重用。

90、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

91、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92、社会和谐盛世景,汗水鲜血拼奉献!

9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说尽了了诸葛亮一生的句子。

94、——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俗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吊孝---假的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95、反观整个蜀国: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刘备的德行像伪善,诸葛亮的智商像妖孽一样。所以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96、妙用排比式开篇(记事)我即将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告别亲我昵我的亲人,告别亲切善良的乡亲,踏向南下的列车,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我的灿烂明天

97、诸葛亮和弟弟在隆中务农。

98、史诗成熟更绚烂,祖国繁荣更昌盛!

99、古立大事超世材,必有坚忍不拨志!

gz85.COm小编推荐

诸葛亮的名言42句


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诸葛亮 《马前课》。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应该都接触过名人名言吧,名人格言可以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那么,好的名人格言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诸葛亮的名言 ” 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诸葛亮的名言 (1--21条)

1、危生於安,亡生於存,乱生於治(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2、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3、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

7、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

8、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论交》)。

9、中益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所尚(诸葛亮《称姚迪教》)。

10、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诸葛亮《将苑·逐恶》)。

11、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赏罚第十》)。

12、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不纵可戮之士,怒不可犯无罪之人;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诸葛亮《喜怒第十一》)。

13、私不乱公,邪不干政,此治国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14、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诸葛亮《答法正书》)。

15、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诸葛亮《治军第九》)。

16、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17、庙 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生灵涂炭!汝等既登堂宇,理合匡政辅国,安民兴 邦:何期鱼肉百姓,祸国殃民!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生食汝等之肉!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睽睽众目之下,妄言人性耶? 此等逆贼听真!汝不日当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汝之先祖并枉死之良善乎!

18、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19、清浊太明,善恶太分(诸葛亮《论张温被废》)。

20、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诸葛亮《纳言第四》)。

21、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诸葛亮《视听第三》)。

诸葛亮的名言 (22--42条)

22、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

23、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诸葛亮《治国第一》)。

24、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25、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

26、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诸葛亮《答杜微书》)。

27、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8、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29、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诸葛亮《将苑·善将》)。

30、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诸葛亮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2、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33、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诸葛亮《将苑·机形》)。

34、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诸葛亮

35、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诸葛亮《将诫》)。

3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7、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诸葛亮《又称蒋琬》)》。

3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

39、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

40、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叶),贯(能)四时面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诸葛亮 《论交》

41、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诸葛亮 《马前课》

42、帷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

诸葛亮说的名言200句


“住口!无耻老贼,你可知天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诸葛亮的俗语。”你见过哪些让人难忘的名人格言吗?名人的名言可以提醒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定和勇气,优秀的名人格言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克服自我。为了获取关于诸葛亮说的名言的资料工作总结之家采集了相关素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诸葛亮说的名言(1--20条)

1、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

2、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诸葛亮形容吕布的,可以看出诸葛亮非常欣赏吕布,将其视为人中龙凤,你不也是当初会打英雄,只可惜之前投靠了董卓,政治立场不鲜明,最终命运也是比较凄惨。

3、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 《诫子书》

5、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

6、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

7、红紫杂乱的红颜色,卖淫的声音怀疑是幸福的。混沌生远,疑惑生迷茫。

8、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9、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而曹操也有类似的家训摘抄诸儿令。

10、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11、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12、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13、圣贤之整治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4、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诸葛亮

15、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16、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将苑·将器》)。

17、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18、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19、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20、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诸葛亮说的名言(21--40条)

21、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2、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其之事而观其性。

23、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

2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诸葛亮《视听第三》)。

25、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诸葛亮

26、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

27、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8、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又与李严书》)。

29、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30、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31、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32、为不存在的东西高兴,不要为不存在的东西生气。不为骄傲而骄傲,不为骄傲而骄傲。

33、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诸葛亮《治人第六》)

34、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成功的保证。

35、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36、劝农牧业,无夺那时候。 诸葛亮

37、懈怠则不得不开精,险躁则不可以客观。诸葛亮

38、诸儿令是记载于御览四二九中的曹操家训摘抄,反映了曹操对儿子们敢于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养锻炼选拔的教育思想。

39、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40、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诸葛亮说的名言(41--60条)

41、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4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43、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诸葛亮

44、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将苑·腹心》)。

45、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46、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47、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48、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49、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诸葛亮《治乱第十二》)。

50、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5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裏,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2、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不教而战,是谓弃之。

53、国以大务,莫在于防备。诸葛亮

54、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三国·蜀)

55、政府的方法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寻找普通人,所有的事物都将成为他的眼睛,所有的声音都将成为他的耳朵。

56、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57、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8、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59、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诸葛亮《喜怒第十一》)。

60、喜欢职位,职位便宜;随宠而去,宠穷尽才慢,从而弄虚作假。

诸葛亮说的名言(61--80条)

61、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诸葛亮《为皇帝伐魏诏》)。

6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63、夫君让自己清净无暇,关于自己的百姓,孝敬于前王,普仁信于世,提倡隐逸,进入贤德良善,筛出奸诈污蔑,至厚习俗。

6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65、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66、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诸葛亮《察疑第五》)。

67、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

68、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诸葛亮《喜怒第十一》)。

69、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诸葛亮

70、人君悬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诸葛亮《举措第七》)。

71、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72、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将苑·习练》)。

73、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74、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诸葛亮

75、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诸葛亮《治人第六》)。

76、三国·诸葛亮——志当存高远

77、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诸葛亮《将苑·谨候》),

78、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忍。——诸葛亮名言

79、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80、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八、他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诸葛亮说的名言(81--100条)

81、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诸葛亮《将苑·将弊》)。

82、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83、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诸葛亮《将苑·智用》)。

84、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诸葛亮

85、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隆中对》)。

8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的名言。——诸葛亮

88、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8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90、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91、用政治防奸,用节俭铺张。

92、但是军队不打仗,人民不工作,世界已经决定了。

93、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诸葛亮《将苑·不陈》)。

94、他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95、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诸葛亮《纳言第四》)。

96、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97、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诸葛亮《纳言第四》)。

98、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诸葛亮的俗语

99、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

100、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合外,万物昭然(诸葛亮《视听第三》)。

诸葛亮说的名言(101--120条)

101、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诸葛亮

102、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诸葛亮《将苑·将才》)。

103、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

104、《诫子书》不是曹操所作,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诸葛瞻的家书。

105、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106、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后《出师表》)。

107、善将者,必有博闻强记多聪明人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特情,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08、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诸葛亮

109、羊之乱群,犹能为害(诸葛亮《弹廖立表》)。

110、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呜呼公瑾!生死永别,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

111、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羽钨,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112、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113、创伤里孤独,迷茫里彷徨;怀疑的不是亲人,迷茫的是对损失的看法;误判导致混乱,混乱导致国家危险,国家危险导致不安全。

11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115、红紫乱朱色,一一婬一一声疑正乐。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116、三分筹策基荆楚;两表精成泣鬼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生瑜,何生亮。

117、不是所有的人都好,不是所有的马都好,不是所有的武器都强,但仅此而已。

118、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诸葛亮

119、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诸葛亮《为刘琦谋自安术》)。

120、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见《将苑·将骄吝》)。

诸葛亮说的名言(121--140条)

121、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诸葛亮《治军第九》)。

122、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123、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诸葛亮《将苑·智用》)。

124、纳言之政,为之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诸葛亮《纳言第四》)。

125、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126、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诸葛亮

127、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128、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诸葛亮《又诫子书》)。

129、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130、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诸葛亮《将苑·将诫》)。

131、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诸葛亮《将苑·不陈》)。

132、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2、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133、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诸葛亮

134、高尚不是傲慢,对别人忠诚不是排他,对别人不隐瞒,对别人不怕死。

135、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

136、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137、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诸葛亮

138、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诸葛亮《治乱第十二》)。

139、执政者务必具有柔中带刚的气场。诸葛亮

140、天之一陰一一陽一,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诸葛亮说的名言(141--160条)

141、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142、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43、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44、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诸葛亮《治军第九》)。

145、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诸葛亮《治人第六》)。

14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147、当然有意义了,诸葛亮的话对今天的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148、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诸葛亮《答惜赦》)。

149、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诸葛亮《治人第六》)。

150、知有所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诸葛亮《兵法》)。

151、丈夫参与办公室,聚集公众思想,广泛的忠诚也有好处。

152、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诸葛亮《隆中对》)。

153、言行不同,竖私枉公,外相连诬,内相谤讪,有此不去,是谓败乱(诸葛亮《兵要》)。

154、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将苑·知人性》)。

155、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156、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157、事后诸葛亮:〖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158、(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159、谁也不可停止,因为他必受骚扰。

160、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诸葛亮《治军第九》)。

诸葛亮说的名言(161--180条)

161、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诸葛亮《治军第九》)。

162、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诸葛亮《治军第九》)。

163、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泣答皇帝托孤》)。

164、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165、君子取其所取,待其所取;伟大的事情必须忍耐。

166、武力和让它,利润和诱惑它,混乱和采取它,谦虚和傲慢,关闭和离开它,强大和脆弱。

167、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16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69、住口!无耻老贼,你可知天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诸葛亮的俗语

170、诸葛亮《戒子书》中志存高远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1、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诸葛亮《自表后主》)。

172、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诸葛亮《与群下教》)。

173、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此文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74、以至弱当之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

175、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倦),可以至醉,无致於乱。——诸葛亮名言

176、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诸葛亮《治人第六》)。

177、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178、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诸葛亮《将苑·出师》)。

179、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180、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诸葛亮说的名言(181--200条)

181、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182、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183、他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184、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环境静,心也要静。

18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186、苟全性命于乱世天下,不求闻达于诸侯国。 诸葛亮

187、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诸葛亮

188、不一爱一尺壁而重一爱一寸一陰一,时难遭而易失也。

189、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190、圆凿不可以方纳,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191、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192、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193、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194、将在军,军令有所不受(诸葛亮《答姜维》)。

195、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诸葛亮

196、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197、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诸葛亮《将苑·将刚》)。

198、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199、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诸葛亮

200、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诸葛亮

诸葛亮名言


假若能察觉到他人的阴谋,耐心等待他们自取灭亡,那就是真正了解战争之道的智者。——出自三国时期著名智谋家诸葛亮之口。针对名人名言,它们不仅能够传承文化,更能够启迪人类心智和感情,进而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文汇总了一系列著名名言,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诸葛亮名言(1--18条)

1、中益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所尚(诸葛亮《称姚迪教》)。

2、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诸葛亮

3、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诸葛亮《察疑第五》)。

4、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5、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6、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诸葛亮《治人第六》)。

7、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诸葛亮

8、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诸葛亮《视听第三》)。

9、私不乱公,邪不干政,此治国之道具矣(诸葛亮《君臣第二》)。

10、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

11、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诸葛亮《治军第九》)。

12、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13、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诸葛亮

14、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5、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16、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17、乱生於远,疑生於惑。

18、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诸葛亮名言(19--36条)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20、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诸葛亮《与群下教》)。

2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22、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诸葛亮

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

2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见《将苑·将骄吝》)。

25、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6、政府的方法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寻找普通人,所有的事物都将成为他的眼睛,所有的声音都将成为他的耳朵。

27、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

28、克食於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

29、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30、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成功的保证。

31、老公酒一套,合礼送情,合身还性,礼终而退,此而至也。想法不是这样的,彬宇(皓)(累了),可以喝醉,不可以乱了。

32、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诸葛亮

33、勇气有很多种,但首要的功绩应该留给那些当他们站在整个社会面前,当整个社会都认为审判是合法和公正的时候,单凭一己之力就有勇气为正义大声疾呼的人。

34、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35、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诸葛亮

最新诸葛亮名言67句


本文为工作总结之家推荐专题“诸葛亮名言”相关内容。

最新诸葛亮名言(篇1)

1、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於所任之将也。

2、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诸葛亮《又诫子书》)。

3、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

4、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诸葛亮

5、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6、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7、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9、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诸葛亮《隆中对》)。

10、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11、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12、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诸葛亮《将苑·将强》)。

13、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诸葛亮《将苑·将诫》)。

14、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15、或有吁嗟之怨而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而不得信(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16、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8、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19、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20、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

21、司马懿在空城计中的策略。

2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最新诸葛亮名言(篇2)

23、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诸葛亮《将苑·将器》)。

24、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诸葛亮《治军第九》)。

25、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6、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27、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28、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29、大事起於难,小事起於易。故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诸葛亮《思虑第十五》)。

30、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诸葛亮《与群下教》)。

31、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2、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 愚者蓄之;枯萎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诸葛亮《察疑第五》)。

33、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诸葛亮

34、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诸葛亮《治军第九》)。

35、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诸葛亮《将苑·将才》)。

36、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诸葛亮 《三国演义之诸葛亮骂死王郎》

37、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又与李严书》)。

38、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将苑·腹心》)。

39、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诸葛亮《治军第九》)。

40、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诸葛亮《答法正书》)。

41、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诸葛亮《赏罚第十》)。

42、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43、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叶),贯(能)四时面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诸葛亮 《论交》

44、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诸葛亮

最新诸葛亮名言(篇3)

45、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46、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47、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诸葛亮

48、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

49、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50、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1、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今日乃我死日也。汝可努力死战。

52、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诸葛亮《视听第三》)。

53、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诸葛亮《阴察第十六》)。

54、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诸葛亮

55、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56、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诸葛亮

57、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隆中对》)。

58、斩断之政,谓不从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轻,二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背,六曰乱,七曰误,此治军之禁也(诸葛亮《斩断第十四》)。

59、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60、臣初奉先帝,资仰凭借依赖於官,不自治生谋生计。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61、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62、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诸葛亮

63、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64、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诸葛亮

65、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诸葛亮《教令第十三》)。

66、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诸葛亮《将苑·智用》)。

67、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诸葛亮《将苑·谨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