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的心得体会推荐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推荐。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内容丰富的“包饺子的心得体会”网络文章,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激发您的创造力。环境会对人的想法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运用逻辑梳理自己的思绪。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1

本节课原本是一节简单的泥工课《包饺子》。如果按原教材上本节课的话,那么目标和重难点将远远不同,在没有改动的情况下将只是一节简单的手工课,学到团圆、压扁的技能。在我的改动下孩子们不仅仅是学怎样包饺子,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的生活的乐趣。改课之后我也有一些顾虑,担心孩子会搞得一团糟,可是在实践中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不但没有想象的差,比预计还好的多。瞧,我们的宝贝们也不赖,看他们那股认真劲儿,不亚于专业人士。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处向其他人炫耀,快乐得不得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感受生活,乐在其中在活动中孩子用他们开心的笑,告诉我他们太高兴,太喜欢上这样的课了。

本节课孩子们不但收获到的包饺子的技法技能,难能可贵的是用真正的食材让孩子感受到包饺子的全过程。让学习生活化、游戏化,让孩子从生活的经验积累中发现问题,增长知识,从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孩子们从本节课的准备原料,到包饺子、煮饺子、再到左后尝饺子的过程,体验到的是生活的幸福、劳动的快乐。正如《刚要》中要求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我们也要为幼儿提供可以操作的活动环境,例如:面案、操作台、烤箱、电磁炉等硬件设施,因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使我明白上好一节课不在于孩子学到了哪些知识,而在于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快乐。这点应该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重视。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2

每年大年三十,外婆家有一个传统——包饺子吃。今年也不例外,外婆早早就买来许多面粉,还有白菜、韭菜、瘦肉、香葱和生姜,开始动起手来。外婆在饭锅里和好面,又把瘦肉剁成末,再把煮过的菜切成小块放入肉里,继续剁碎,然后加入香油、盐、鸡精、葱花、生姜末和打糊的鸡蛋,最后搅拌成肉馅。

我在一旁看着,对外婆说:“能让我学着包吗?”外婆说:“你还小,学不会。”我着急地说:“不就是包饺子吗?我肯定能学会。”外婆听了只好说:“好,好。”

外婆把面团撮成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然后擀成皮,把面块按成小圆饼,一张张饺子皮就摆在桌上了。外婆让我把手洗干净,准备包饺子啦!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饺子皮,圆圆的面皮,捏在手里软软的。外婆先把面皮放在手心,馅放在面皮中间,再把饺子皮对折一下,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熟练的一捏,把它捏成半圆形,这样,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按照外婆的样子做了一个,外婆笑着说:“你做的饺子就像一个小懒虫。”我一看,呀!我做的饺子“肚子”扁扁的,躺在那里,像在“睡大觉”,而外婆做的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整齐地排着队伍。外婆又拿起一张饺子皮,慢慢地教我包饺子。我认真地看着,再次包了起来。第一个饺子的样子依旧很难看,但总算有点模样!接着就是第二个、第三个,功夫不负有心人,包得一个比一个好。外婆高兴地说:“有进步!”受到外婆的表扬,我又再接再厉,包了好几个。虽然脸上沾满了面粉,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晚上年夜饭我吃得可香啦!

一个简单的包饺子,却含着一个道理,其实第一次就是成功的开头,只要你勇敢地迈出步伐,就会有成功的可能。因此,我要感谢亲爱的外婆,是她教我学做包饺子,也让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3

农历二十八因为快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奶奶家。

奶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等着我们,有油炸蔬菜丸、鱼丸、还要好多海鲜,大伯一家也回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放鞭炮,别提多热闹了。

大年三十的下午,妈妈说今天要包饺子,一听包饺子我第一个赞成,因为我最喜欢吃饺子了,看着大人们切菜,剁肉,和面,我也来了兴致,决定跟妈妈学抱饺子。

我的第一个饺子,真是惨不忍睹,因为捏得不到位,竟然“趴”下去了。第二个呢,因为放多了馅,包好后,竟然把馅露出了一大截……哎,再看看妈妈和奶奶包的,个个圆乎乎的像个小元宝。我不禁更气馁了,奶奶一看我这模样,连忙安慰我说:“莫急,莫急,慢慢来嘛,来奶奶教你”在在奶奶的鼓励下,我重新振奋了起来,再加上奶奶的指导和我非常仔细地观察了妈妈的手法,竟然也掌握了包饺子的技巧,先少放一点馅试着包了几个还真有饺子的样子了,这下我高兴了,开始将馅放到适量了,终于可以包出象样的饺子了,虽然样子还没有奶奶和妈妈包的好看,但我已经很知足了,妈妈也夸奖我,说以后会越包越像的。

饺子包好了,就要开始烧水煮了,我焦急的等待着,好不容易,饺子煮好了,夹起一个自己包的饺子,心里就象吃了蜜一样甜。奶奶说:“饺子,不仅味道令人着迷,还象征着幸福和团圆。”原来饺子还有这样的意思啊,我又学到知识了。

看着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别提多开心了,在这个充满爱的家中,我无比幸福。

大年初一,有亲自从远方来,我们大家全都聚集在外婆家,高高兴兴过大年。中午又像往年一样要吃饺子。

外婆在厨房张罗大鼓:做饺子皮、剁肉馅、包饺……忙得不亦乐乎。我担心外婆累坏了,便主动请求帮忙,外婆心疼我,但经不住我的请求,答应了。

我吃过饺子,看过别人包饺子,却没有亲手动过,这回我可得大显身手了。我随手拿了一张饺子皮,用勺子舀了满满一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上。我心里十分得意:嘿嘿,没学就会,天才啊!正在我得意非凡的时候,那肉馅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让我束手无策:当我把左边的皮捏好,肉馅从右边钻了出来;等我捏好右边的皮,肉馅又从左边逃了出来。这可让我为难了,怎么办才好呢?我左思右想,伤透了脑筋,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正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姐姐看到了我这般模样,无奈的说:“我的小妹妹啊,用脑子想想,少放点馅儿,不就不会多出来了吗?”说得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找姐姐说的,放回一半肉馅,包起了人生的第一个饺子。大功完成,但是不太对劲,因为我根本不会捏饺子的先后顺序,包的就是个“四不像”。外婆在一旁耐心的教我,可是我怎么都学不会,凡是不能强求,这是没有办法的,我包的“四不像”只好自个儿吃了。

我虽然包得是四不像,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嚼着它,这碗“四不像饺子”别提有多好吃了!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4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大家庭的温暖亲情,近日,双沟中心幼儿园大二班的幼儿与家长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场以“亲子同乐促进家园共育”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

整个活动在老师的组织下,家长的配合下井然有序。孩子们个个学得有模有样,有揉面的、有擀皮的、有包饺子的,俨然一个个小厨师。孩子们还创造了很多很特别的饺子:有的像太阳,有的像元宝,有的像月亮……家长们看到后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场其乐融融,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通过本次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的生活服务能力,也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孩子们体验到了自己动手包饺子的乐趣,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发挥了幼儿的想象能力。还使幼儿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并把自己包好的饺子煮熟后,亲手喂给爸爸、妈妈吃,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5

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端午节,吃汤圆的元宵节我最欢的是吃饺子的春节了。

记得去年年三十的下午,妈妈就在厨房里忙碌了,她先把好几种蔬菜和肉准备好,然后把面粉拿出来,往里面加水,揉成面团,并把面团擀成饺子皮。等人都到齐后,我们就开始了“家庭版包饺子”。爸爸二话不说就包好了一个饺子当“示范品”,妈妈也不甘示弱包好了一个饺子。我看他们包得这么快,我也开始挑战包饺子,我心想:皮薄馅足的饺子才好吃。于是我就往饺子皮里放了好多馅,等我包好一个饺子的时候,我才发现爸爸妈妈包得都是“白天鹅”,而我包得却是“四不像”,我包得饺子像是生气了,又像是里面装了一颗原子弹,没过一会儿,我的饺子就爆炸了。爸爸看了就对我说:“宝贝,你包错了,包饺子要放合适的馅才能包好一个饺子。”我听了爸爸的话又包了一个,果然好看多了。不一会儿,我和爸爸妈妈就包了许多饺子,妈妈把我们包的饺子下进了锅里,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6

大年三十,我国北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弯月形,还有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称之为“捏福”;有呈“元宝”形的,象征着财富遍地;有的还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象征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无论饺子什么模样,都象征着老百姓对来年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期盼。

饺子的馅心种类更是数不胜数,以前,有最基本的白菜馅儿、猪肉馅儿、韭菜馅儿等等。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又增添了许多新品种,什么海鲜陷儿、冰淇淋陷儿……味道也越来越好了。

可你知道吗?饺子不但好看,好吃,还有许多关于它的习俗呢!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之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过去,大年三十要下好几锅饺子,第一锅先敬各路神仙,敬祖宗,然而才轮到家中的长者和孩子吃,喻为尊老爱幼,其余家人吃第二锅饺子。在山东胶东半岛很多地方的人家煮饺子时,主人还要故意煮破几个,但盛出来时,却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是饺子“涨”了,“挣”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饺子破了,包在里面的菜就会掉出来,而“菜”谐音“财”,合起来就是“涨财”或“挣财”饺子的装盘码放也很有讲究,是不能随便摆放的,还有句俗语呢: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在山东等地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圈摆放整齐,称为“圈福”,又叫“聚财”;有的甚至规定,盘子无论大小,每只盘子只能摆放99个饺子,且要布满整盘,因为“九”谐音“久”,摆放九十九个,就象征着“久久福不尽”。关于饺子,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冻烂了,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想:“我会医术,何不帮他们治治呢?”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起名曰:驱寒娇耳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不知不觉中耳朵都好了。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娇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到过年时便都要煮饺子吃,逐渐成了习俗。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7

一天午觉醒来,我看见妈妈在包饺子。

我看着摆在桌上的饺子,幻想着餐桌上的香气扑鼻的饺子,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正在我垂涎三尺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乖乖,想吃饺子吗?自己过来包吧!”我点点头。走过去学包饺子。只见妈妈先把面皮平放在手上,舀一勺肉馅,不太多也不少,大概占面皮的八成左右。还沾了一点儿水。均匀地在涂在面皮边上,然后对折面皮,拇指在上,食指,中指在面皮下,一折一捏,一折一捏,“缝”紧边口,大功告成了,一个胀豉豉的饺子就包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馅放到饺子皮上,又捏住饺子边,考试,我捏住饺子的这边,那边的馅冒出来,捏住那边,这边的陷又冒出来了。后来,我干脆把面皮放进手里,同时两边一捏,两边都不出陷了,但它的“肚子”却破了,我赶紧拿来另一张面皮,把它的“肚子”补上,这才算包了一个饺子。看看妈妈捏的饺子一个个挺着“将军肚”,活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而我的呢,还没上“战场”就已经先趴下了。大家笑得前俯后仰。我并不灰心,又试了一次。我拿着一张饺子皮平摊在手上,又麻利地用右手夹了一团肉馅,放在饺子中央,接着在饺子皮的边缘轻轻抹了一点点水,然后两手翻飞,最后摊开,一个像小船似的饺子就完工了。我包出的饺子一个个圆鼓鼓的,活像一排排小元宝。

饺子下锅了,盖莲上的.饺子像一群大白鹅扑腾腾地飞入水中。锅里的水开了后,饺子漂起来了,一个个都鼓满了气,活像一个个小舢板在沸水中游。

品尝自己包成的饺子时,我觉得格外香,因为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是最甜美的。

包饺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蕴含着无数哲理。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8

进入大学之后,加入了阳光协会。为了增进同学感情,丰富大学生活,社团举办了别开生面包饺子活动。

最初的时候,其实有点不想去,因为自己不会包饺子。然而部长说可以现场学习,我就抱着锻炼自己的心态参加了,多一项生活技能总是好的。于是,在13号9点,我们开始了包饺子。集合的时候,有些人晚到,有的人没来,所以浪费了点时间。然而这并没消磨掉我们的热情,刚进食堂,其实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自己什么都不会啊。当部长将材料搬上来时,感觉自己无所事事,不知道怎么办。还好绍阁会包饺子,于是就看着他包饺子,发现其实挺简单,看他包了几个自己尝试就包。包了之后又有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弄花边。我和奚朝晖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终于释然。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吃,于是就不再纠结,花边也随性弄。经过长时间的奋斗,饺子终于包完了。我们海蜇激动的心情将饺子拿到厨房下锅。因为我们部包的较多,所以下锅的时间较晚,等的时间也较长。当那一锅锅饺子出炉,我们激动的拍下了我们的成果,心情十分激动。而当饺子出锅,一个个的都忍不住口水,香菇猪肉,白菜猪肉芹菜猪肉,各种馅的饺子让我们口水直流。估计我们的饺子太香,其他部门的人纷纷过来抢饺子,我们的饺子估计被抢了五分之一,可见我们的饺子多么香啊。

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这种活动让原本不熟悉的社员相互熟悉,了解各自的特点,也锻炼了大家的合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方便。相信这种活动对我们的大学4年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包饺子,增加了我们的凝聚力,让我们真正成为了一个集体!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9

俗语说“元旦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了传承中华传统习俗,丰富师幼校园生活,某月某日,新密市市直第三幼儿园组织全体师幼开展了以“开心包饺子,快乐过元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清晨,伙房炊事人员早早来到幼儿园,准备好香喷喷的饺子馅和五颜六色的饺子面。9:20活动准时开始,首先,教师们给孩子们讲解了元旦的来历和习俗;接着,各班教师、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们和幼儿一起开心包饺子,共同庆祝中国这个特色的节日。你看,有的切、有的擀、有的捏。大家各行其事;有的说、有的笑、有的商讨。场面其乐融融。老师和家长们一会儿做督导员,一会儿捋起袖子加入到包饺子的强大阵营当中,师幼同乐的暖意沁人心脾,孩子们包出来的饺子真是花样繁多、千姿百态,有绿的、红的、紫的、白的,还有敦实厚重的,有别致精巧的,还有四不像的。看着一盘盘别出心裁但都裹满爱意的饺子,看着一张张挂满面粉但都笑容灿烂的面容,吃着一个个模样不一但香溢满口的饺子,别样的元旦喜庆连连。

本次元旦包饺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元旦的由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快乐的成长。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10

“轰——砰!”虽然今年不建议燃放烟花,但偶尔也能看到窗外的夜空上绽放出一朵朵灿烂的烟花,而我正站在厨房里,捏着面皮,欣赏着这幅美景……

正是大年三十的夜晚,我问奶奶:“奶奶,咱们要包饺子了吗?”“是呢哇,还不止要包一种呢!”一听这话,我顿时就扔下了手机,直奔厨房。橱柜上放着四个盆:面团,鱼肉韭菜,牛肉萝卜和猪肉白菜。我一看,顿时就来了兴致,只见奶奶抓起妈妈刚擀出来的面皮,熟练地平摊在左手掌心,右手抓住筷子,夹了一团牛肉萝卜馅,胳膊抬起,手朝左靠,把筷子一扣,正正好好地将馅儿放在面皮中央。再把筷子放在一旁,手指轻轻捏了几下,巧夺天工地就做出来一个圆实饱满的饺子。

我一看,嘿!去年就学会了!于是照着模样,我抓起一块面皮,手里一摊,手拿筷子朝盆里一勾,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圆舞曲。可只听见啪的一声,掉下来一小滩肉馅儿。妈妈一看:“看你这不小心的,又浪费了吧。”我尴尬地笑了一声,先把掉下来的一点用抹布擦掉,再用筷子重新夹了一点。“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重新站起来。”果不其然,这回就夹得恰到好处,再从面皮两头往回捏,捏了几下,我一拍脑袋,“诶呀,忘了一件事儿呢。”放下没包好的饺子,跑回客厅,拿了一枚刚洗好的硬币,塞到了我的饺子里面。“哈哈,谁吃到了这个饺子,牛年要么发财,要么考好!”

热乎乎的饺子被端上了餐桌,谁才能吃到这枚“元宝”饺呢?

包饺子的心得体会 篇11

星期六,我和妈妈在家里包饺子吃。妈妈从街上买来各种包饺子的'原料:饺子皮、竹笋、葱,还有已经绞好了的肉等等。

准备好了一切,就开始包饺子了。我学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张圆圆的饺子皮,先用水把饺子皮的周围沾了一点,再把拌好的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然后以拌好的肉馅为中心点,把饺子皮对折,一只手先捏住,另一只手用食指和大拇指一推,再一捏,呀,这下糟糕了,由于用力过度,饺子“开裆”了,赶紧地拿手去捏住,这时,另一边又露馅了,手忙脚乱的。唉,包饺子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看,妈妈包的饺子一个个像挺着肚子的“大将军”,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伤兵”。看着这么难看的饺子,我有点气馁,真不想包了。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边包边说:“做事可不能半途而废呀……”我听了妈妈的话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仔细观察妈妈包饺子的过程。慢慢地,我终于成功了,一个月芽形的饺子在我的手中诞生了。

看着自己亲手做的第一个饺子,心里特别高兴。这时,妈妈提出来说:“咱们来个包饺子比赛吧,看谁包的又快又好。”我回答说:“好啊”。“预备”,“开始”一声令下,我们俩个快速的包了起来,不一会儿工夫,桌子上就摆满了包好的饺子,数一数,我做了十几个,剩下的都是妈妈做的,这场比赛以妈妈做得又快又好而告一段落。

饺子包好了,我和妈妈商量着该怎么吃,我提议“蒸着吃吧!”于是,把包好了的饺子放在蒸笼上蒸,大约蒸了十几分钟。好不容易等到妈妈说:“大概熟了吧。”我一听,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蒸笼,哇!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我赶紧拿了一双筷子,夹了一个尝尝,又鲜又香。我觉得自己亲手做的饺子,味道就是好,虽然在外观上存在着瑕疵,但也让我懂得了自己动手包饺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