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1000字汇总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1000字汇总。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1000字汇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1

《红楼梦》又叫《石头记》,是中国最有名的小说之一,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际也鼎鼎有名,许多人更把它当成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书中的几位主角——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更常被大家拿来当成朋友或同学的绰号,由此可见,这本书受欢迎的程度。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生于清雍正年间,他幼年住在南京,过着富贵人家的生活,但雍正六年,曹家被抄家,家道中落,他因此回到北京,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二十几岁时,他回忆过往的岁月,想起小时候那个大家庭里的许多人物,于是动手写《红楼梦》,一写就写了十年。

本书叙述发生在金陵贾府的故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和贾府的兴衰为主线。贾府众人靠着祖先留下来的基业,过着奢华的生活,最后终于遭到抄家的厄运,而宝玉和黛玉虽然互相爱慕,宝玉却在贾母的主持下与薛宝钗结婚,林黛玉因此抑郁以终。宝玉面对这些打击,在考取举人后,选择出家,走向茫茫大荒。

中国古典小说的结局,往往以大团圆收场,但《红楼梦》却是一出大悲剧,深深打动着我的心弦。

虽然故事结束了,但是它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晕又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2

乳白的灯光下,我端坐在桌旁,翻开《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

《红楼梦》这本书永远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息,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黛玉的葬花吟,宝玉的种菊,湘云的如梦令,宝钗的临江仙……都让我感触至深。它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

它以宝黛爱情为线索,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它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莫失莫忘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贾宝玉,娇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现在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心的平静。这才深刻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3

近来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完以后,让我对它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赋,善恶相兼。正如我们常说的人无完人一样。它一般来说不表现纯粹的“善”人与纯粹的“恶”人。它的“正面人物”并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关非一切皆“恶”。

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与林黛玉,无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义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现了他们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客观地、全面的写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侧面的多样化。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南北国画艺术大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350幅彩色国画。画家随文配图,或描摹情态、或表现场景,或浓墨泌洒,或工笔勾勒,艺术地再现了原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4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也不想为自己作太多的辩解,反正《红楼梦》中,或冠冕堂皇的,或勾心斗角的,或男盗女娼的,皆非我所十分喜欢;我所关注的,或是闺中女儿的玩笑,或是结诗社联诗辞,尤甚的自是宝黛间的点滴。这才发现为什么旧时有说《红楼梦》是禁书的缘故了,想必古人中也有类我这种“无颜”小子吧!呵……

真真实实、平平凡凡的才叫生活。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没有曲曲折折的私奔,没有低俗的诗词剧曲,就那细小的生活小节,鸡毛蒜皮般的小事,正经不正经的情话,最是动人处!

说“女儿”不说“漂亮”就好像煮菜不放盐一样——无味!想是“色”已牵动了人最本原的情感,才被世世代代的多情人讨论个不休吧!描述女孩的,书里写得抽象了,一句一套的,作为现代人的我还真不易理解其中的显著所在区别。反正都是貌美如花,宝黛略胜一筹罢了!可拍成了电视,总可以让我尽个人“所能”,理个大概的次序吧!

写到这时,我却不知怎样往下接了,又打开视频文件看了看找了找。探春,也是极好的。想着,黛玉的才情相貌,宝钗的宽容识体,湘云的豪爽开朗,探春的申明大义,晴雯的直爽兼几分尖酸刻薄,惜春的禅悟空灵,各个都是极好的,要真如我愿合在一起集于一人,可不成了四不像?真要说谁谁漂亮不漂亮,谁能将其性格其才情等抛掉的呢?仅仅看相貌时,秦可卿或还不错,但一想那幕,便立马否定了!

想着想着,都担心自己是否真落入其中的圈子中,成了一“俗物”了呢?担心这个担忧那个也不见得关心一下自己,说这个道那个也不见得反省一下自身了!唉!又狠心对自个说到:如果这就算堕落,那还是让自己再堕落一回吧!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5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这本书的故事主要讲述的事:从小多病而且父母双亡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地与那性格顽劣的贾公子--贾宝玉相恋了,但又应王熙凤从中使了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得知贾宝玉取了薛宝钗,贾宝玉知后自己取得不是林黛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进入空门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实在是让人感觉到惋惜,但是最让人憎恨的却是当时的封建社会传统观念。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的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美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无不彰显出人物的特点。林黛玉的聪明清秀、才华横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宝钗的美丽娴雅、处事圆滑等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们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华的芬芳。

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6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主要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非常聪明,薛宝钗非常大方,王熙凤精明能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总会让人对她产生怜爱,很多事都会使她落泪,这个敏感的女孩让我无法忘记。文中,贾宝玉这个主人公让我觉得他不虚伪,他不爱读书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不想为了所谓的官而装虚伪。他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说谎,他能和黛玉以及大观园里的其他姐妹处的关系很好,是因为他能读懂她们的内心,能看到她们的内心。贾宝玉无为却善良真实。

文中曾经的宁荣二府多么繁华,单单一座大观园就让人惊叹。可是就因为后辈太爱财,无视律法,不知满足,不思进取,才会衰败。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7

红楼梦文章阅读读后感800字大学生1

前几天我刚刚读完一本经典《红楼梦》,现在看着桌面上那被风吹起的书角,不由得感叹,书中的故事让我久久回味,扣人心弦。《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故事主线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展开。故事里贾家兴盛起来的原因是贾元春进了皇宫当娘娘,她的命运决定了贾家的兴衰。主人公贾宝玉的性格受到家庭女性众多的影响,性格刚中带柔,他爱上了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并不招贾老太太的喜欢,于是贾老太太哄骗贾宝玉与机灵又讨人喜欢的薛宝钗成婚。林黛玉听闻之后气死了,当贾宝玉发现成婚的不是林黛玉时,黛玉已经死了,挽回也来不及了,悲痛欲绝之下出家当了和尚。因为当时封建社会所谓的父母媒妁之言,造就了悲剧。

每当我想起黛玉那灵动美丽感伤的样子,仿佛她就在我眼前,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的心。她对宝玉那空前绝后的爱恋,她那娇弱的叹息,伤感的愁容,都无一不见证着她是个多愁善感,爱的毫无保留的女子。她的任性,她的赌气无非都是在乎宝玉,她的心思太过细腻,宝玉并没有仔细地去发现去观察她那自卑又深沉的爱,她有着自己对诗文的看法和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性子,宝玉陪伴她的时间太少,这样的绝世女子,宝玉不能够读懂她的心。

于是黛玉会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诗上,她写的诗,十分有文采,也达到听者伤心,闻者落泪的境界。她写的葬花吟,就像是在诉说她悲惨的命运,“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这悲剧的背后揭露了统治阶级繁荣景象背后腐败的根源,揭露了封建制度腐败和没落的道理。阅读经典不仅能帮我们了解到当时人民的思想,社会的现实,还能把经典中我们学会的东西运用到现代社会中,对现代的许多事物进行指导,给予我们新的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思路。

经典是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之后流传下来的,经典里面包含着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有价值的思想,过去的社会现状的投射,还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文化,人民生活的习惯。

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传,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要阅读经典,在经典的熏陶下,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红楼梦文章阅读读后感800字大学生2

一场红楼缘,使花谢花飞;一场红楼梦,使花飞满天。一场散尽于天涯,一场空空如海角。

一切回到初始

看那大观园里一片如其的景色——那一树花儿,已被阳光的索取一点一点的褪去了红色的残妆。风也毫不怜惜的在柳条上乱舞,蒙蒙花絮,如一场迷离的雨,洒遍了整个大观园,洒透了的大观园里的每一处景物,留下的只有一园被风侵略过的枯枝败叶;被尘埃蒙羞了的碎瓷断瓦;被杂乱的蜘蛛网所占领的僻静角落。残渣寂寞的园院就这么人去楼空了……

红楼梦,名如此,文也如此,只不过就是在红楼中做得一场梦罢了,似真似幻。在那场梦中,以宝玉和黛玉的残缺情缘为主线,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如痴如梦的大观园之画。描绘出了宝;玉黛玉之间肝肠寸断的纠葛情深之意;宝钗宝玉之间无可奈何地可怜联姻之事。体现出了当时昏暗的社会环境,满腔悲愤的控诉了残酷无情的封建主义和灭绝人性的婚姻制度、伦理关!系。这些令这场悲剧出现的缘由定将会走向灭亡!

我痛恨当时封建的落后导致宝、黛的姻缘尽失;我痛恨当时贾母等人的心狠,让宝玉与黛玉失去良缘;我痛恨为何一心有善的宝钗也要在宝玉、黛玉之间画上一道永不能清除的重墨。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怪于封建主义社会的婚姻制度!什么门当户对、喜结连理,什么政治婚姻,为后着想,根本就是一面说辞罢了,只是为了体面,为了生计罢了!相比于现在要好了许多,但仍有一些大家户还是为了那些表面上虚无缥缈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下一代的终身幸福,让自己得到一切自己想得到的!

当我看到黛玉将曾与宝玉传情的手帕和她珍爱的诗稿丢弃于火盆中时,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住了,一边替黛玉心疼那些美好的回忆,一边又替黛玉痛恨宝玉的心狠,反正百般是痛。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突然它涌出,划过我冰冷的双颊,留下了一条滚烫的烙印,一滴又一滴的泪落下,砸进了我的心中,也砸痛我的心。因此我知道为何我有伤感了,因为黛玉的那句未说完整的话“宝玉!宝玉!你好……”,也因可惜她的消香玉陨,更因黛玉气绝之时便是宝玉成亲之辰,那时潇湘馆里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

原以为这都是社会的孽缘,可谁知确是命运一早就安排好的戏码,让我们为姻缘前定的说法感到痛恨!就像——“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然而,那些让我们愤慨的结局,却被我们铭记于心: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虽然有天生丽质的聪颖,但却因从小体弱多病,还终日以泪洗面,最后沦落了一个消香玉陨的结局;美丽大方的薛宝钗,虽然性格温和的惹人喜爱,但却因被卷入了贾家的纷争、破败中,最后只能含泪望天,诉说从前的回忆;通灵转世的贾宝玉,虽有通灵宝玉的守护,但却因失了黛玉而俗缘已尽,最后消失在僻静的雾中……曾经繁华一时的大观园却躲不过命运一世的束缚!

梦,该醒了。可我却不懂它是不是有不敢言说的心事,在一个似有若无的红楼午后?

红楼梦文章阅读读后感800字大学生3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你知道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谁吗?她就是探春,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读来令人唏嘘感叹。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描绘了许许多多个性各异的女子,如多愁善感的黛玉,稳重端庄的宝钗,精明强干的凤姐,心直口快的湘云等等,但我最喜爱的,还是睿智果断的探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就是探春。相比较于其他姐妹,探春少了一份迎春的懦弱,又少了一份惜春的孤僻,更多的则是一份有胆有识、坚毅果断的男子气概。当凤姐卧病后,贾府无人持家,乱作一团,但探春的出现,仅经过了几件小事就使得贾府重新走上正轨,从这里便足以看出探春的细心果断,她的政治管理能力丝毫不让凤姐,甚至比凤姐更多了一份冷静凌厉、知书达理。只是正如诗中所说,她生不逢时,出生在了大观园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也是探春的悲哀之处。“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探春的落落大方、精明志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最终还是背井离乡,远嫁海外。但即使如此,她也丝毫不减飒爽英姿,始终抱着乐观的心态。这更展示出探春独特的魅力。《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除了探春外更有很多个性独特的人物等着我们去品读、发掘。相信你读了以后一定也会从中品味出不一样的精彩!

红楼梦文章阅读读后感800字大学生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滚滚红尘演绎出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繁华褪尽,留给我无限的启迪。在拜读着曹雪芹的《红楼梦》时,我看透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字梦阮,号雪芹。他是一个旷世奇才,虽贫穷,但他创作了这部著作。喜欢这部名著,更喜欢其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

宝玉情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就是《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他出身于显赫的封建大家庭里,却是一个叛逆者,他一心追求真挚的感情,毫不顾及家族利益。他和黛玉终究阴阳永隔。一个身心俱碎,含泪九泉;一个万念俱灰,遁入空门。封建社会,给他造成极大的痛苦。

看透世间,我读懂了他.......

黛玉传

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那黛玉的美貌,叛逆的思想,为那花残落到的叹息,无一不浮现在我眼前。她的美貌连王熙凤也感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她的内心敏感,葬花时,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用一抔净土掩风流。听人唱起只为你如花美誉,似水流年,便顺口吟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名句。

看透红尘,我读懂了她......

之所以喜欢《红楼梦》,是因为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刻苦,是因为那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因为那才能不凡的王熙凤、大大咧咧的史湘云、淡然冷漠的惜春、村气十足的刘姥姥......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听一曲红楼吟唱,看世间悲欢离合,梦一回红楼沉醉,品红尘滚滚......

《红楼梦》带给我的不仅是动人的故事情节,也为我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文学梦.....

红楼梦文章阅读读后感800字大学生5

“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梦中事,写尽人间悲欢。有道是,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者。”这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文学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从繁荣和败落的整个过程。

读完《红楼梦》我感到无比心酸,看不明白悲惨的结局。在书的前半部分,描写的繁华的景象:“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何等之繁华啊!这样的四大家族是多么地强悍和富有啊!但最终仍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走向了衰败,这始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红楼梦》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欢饿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爱哭、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为她可怜的身世流泪,叹息。林黛玉自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是那么地孤独。在所有的姐妹中,她其实是最想笑的一个,但又笑不出来。因为当她看到别人躺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想到自己只有伤心的份,怎能不流泪呢?最后。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贾宝玉在举行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而这边寂寞的林黛玉却在寂静地等待死亡,而身边也只有紫鹃一人为她哭泣。就这样,一段门不当户不对的情缘也就此结束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都是悲惨的,从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钗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中挂”,无不一一体现。

《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但又有多少人能读懂曹雪芹先生的梦中泪呢?

红楼梦读后感大学生 篇8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