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800字汇总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800字汇总。

或许,在没有定数的时候我们有了一些感悟,此时,我们可以把它写在我们的笔记本上。对经历产生的不同理解,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称之为心得体会,但是,你真的会写心得体会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1

在登场前的后台通道内,所有演员正在有序备场,当场内的国歌声响起,只见演员、工作人员整齐站立,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来面向场内。没有人指挥,这是刻入身体的自觉;没有人要求,这是留在心中的热爱。

手语和口语一样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习惯手势。邰丽华回忆起以前“唱”国歌的时候,由于没有标准,也没有节奏,打手语时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小心翼翼放不开。”最新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用手语版正式实施,邰丽华正是国歌通用手语推广的示范者。最新年全国“两会”上,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坚定、有力的动作感动了网友。“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打起来更有力量了。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手语国歌元素首登奥运舞台

此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将手语唱国歌作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全体演员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合大学的女大学生,在邰丽华的建议下作出了修改,“我们的国歌是铿锵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让人振奋的力量。”此后,导演组增加了12名听障男演员。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观众。

残健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邰丽华特别提到这次冬残奥会上的融合理念,“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说。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体育精神,也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记者说:“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的确,在交流中共进退,在和谐中同成长,正是这样的有爱互助,让手语演出成为开幕式亮丽的一幕,成就了难以磨灭的精彩瞬间。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2

这将是奥运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北京赛区大量利用20xx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并创新性实现所有比赛场馆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能力;首钢老工业区的36项工业遗存得到强制保护,“旧瓶”装上冬奥“新酒”,为“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打上注脚……

“踔厉奋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及的这个词,用来形容北京冬奥会这六年多筹备工作的状态再合适不过。场馆建设和运行、赛事运行、赛会保障、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和文化推广……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每个细节都抠了又抠,力求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正因为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神,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态度,方能达到“有此成功,非偶然也”的底气。

世界期待中国,还在于北京冬奥会将为全球冬季运动开启一个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

曾几何时,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今不仅长城内外,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步伐不断加快,南至两广,西至云贵,东到江浙沪,男女老幼、黄发垂髫,越来越多人踏上雪场、走进冰场,在享受冰雪运动乐趣的同时,奥林匹克运动的种子也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3

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00年到20xx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当晚,作为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和全场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李端感到特别自豪。他的话中既带着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端还曾说过“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将继续绽放光芒。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4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那年由于高烧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16岁时,周景景有机会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一开始她练了4个月的乒乓球,后来江苏队选轮椅击剑队员,她决定选择击剑。现在,她已经获得了8枚金牌了。

残运会,是一个让人受益良多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决赛中,及时调整后的董超很快进入状态,第一枪便打出10.9环的满分成绩,之后更是牢牢控制住比赛,最终成功卫冕,为中国残疾人代表团收获里约残奥会首金。另一名中国选手苟定超则最终排名第八。

据新华社电8日举行的里约残奥会R1-SH1级男子10米气步枪站姿决赛中,伦敦残奥会冠军董超以205.8环的优异成绩成功卫冕,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里约残奥会首金。

当天中午的资格赛上,状态一般的董超仅列第五,与另一名中国选手苟定超磕磕绊绊闯入决赛。董超赛后告诉记者,来到里约后,训练中还算正常,但真到打比赛时还是会有一些压力。决赛开始前,教练针对他的心态变化进行指导。“教练鼓励我放开去打,一发一发去拼,别去想成绩,打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他说。

决赛中,及时调整后的董超很快进入状态,第一枪便打出10.9环的满分成绩,之后更是牢牢控制住比赛,最终成功卫冕,为中国残疾人代表团收获里约残奥会首金。另一名中国选手苟定超则最终排名第八。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5

距离北京冬残奥会开幕还有一天时间,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盛会的气氛更为浓厚。场馆内随处可见的残奥标识和无障碍设施、冬残奥村里无处不在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以及训练场上紧张备战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无不在向我们发出一个讯息——冬残奥会,我们准备好了!

兴奋剂检测站门前新增了无障碍通道,赛道结束区的雪地上搭起了木板路,运动员休息室旁边设置了轮椅假肢存放室……在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残奥会场馆转换工作已接近尾声。据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介绍,场馆中共设置了永久、临时无障碍坡道11个,无障碍电梯23部,无障碍卫生间33个,赛事期间他们还将为坐姿运动员提供专用设施。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只有短短十几天的转换时间,这些天来同事们加班加点,进行了景观标识更换、雪场赛道调整、无障碍设施设置等多项工作,只为能在开幕前完成所有准备。”刘杰说,“我们有信心在赛事期间为各国(地区)残奥健儿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和最细心的服务。”

在群山环绕的张家口赛区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供暖维保工作人员张荣彬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调试供暖机房,检修供暖管道。“虽然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但我们还不能放松,现在正在为北京冬残奥会做准备。”张荣彬告诉记者,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他所在的供暖维保团队全力保障了20万平方米涉奥区域的供、采暖设备稳定运行。冬残奥会上,他们会继续坚守岗位,以同样的高标准完成工作,为赛区人员送去温暖。

2月28日,张家口颁奖广场的志愿者在演练冬残奥会颁奖流程。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承办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的比赛,针对两项赛事中的视障组运动员,场馆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和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经理刘里里说:“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中的视力障碍人士使用需求,我们准备的材料包含中英文和盲文的对照版,呈现形式包括海报版和手册版。”

完善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条件非常棒,冬奥村的设施也很好。我已经期待着在这里比赛了!”来自挪威的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员彼得森在“雪飞燕”训练后对记者说,“我有信心在北京滑得更快!”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高山滑雪队领队王响平说:“队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在家门口参赛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从第一场比赛就开始拼。近年来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队伍迎来跨越式发展,从平昌冬残奥会只有一人参赛到这次创历史的22人,我们将努力追求更大突破,充分展现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与赛场风采。”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6

这几天,有时间就看残奥会比赛。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样的比赛,以前只是看看新闻报道。当我看到运动员坐轮椅上打篮球、打乒乓球,看到他们一只独臂在水中奋力向前,看到他们带着假肢奔跑在赛道上,运动员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触动了我,心中不时涌起一阵阵热浪,心疼他们的同时更多的敬佩。此时,更真切地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力量,什么是顽强的拼搏,什么叫不向命运低头。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是激动喜悦和欢乐,那么,残疾人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是震撼。他们中除了少数人是先天残疾外,大多数人本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健全的躯体,健康的器官,但由于遭遇了种种不幸,他们的命运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缺少了肢体,或失聪失明,但他们在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就此倒下!赛场上,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在向命运抗争,在向厄运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每一个残疾人选手,为了体育,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健全人的社会中来,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超越了自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残疾运动员,都是一个奇迹。他们都是战胜自我的勇士,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搏斗的身影都值得人们敬佩,他们创造的每一项运动成绩都值得人们喝彩,观看比赛,我们不再去计较运动员是获得金牌,还是没有拿到奖牌,不再关注他是来自哪个国家,来自哪个民族,我们所感受的就是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尊严,感受的就是顽强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为走进奥运会的残疾人和没有走进奥运会、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的坚强、勇敢喝彩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我们这些健全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进取,不去努力。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幸福安康。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7

“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即,但可指引我们的航程”。xx是北京承办冬奥会的一年,也能因此展现自己辉煌和强盛的。在这个冰雪的世界里,眼泪与汗水相融,喜悦与不甘随行。圣火带来了激情与澎湃。这里,是梦想的舞台!

从1924年至今,冬奥会已经举办了二十三届,而xx年的北京冬奥会则将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加上xx届的冬奥会,那我国则以举办了五场了,这是怎样的殊荣!xx年冬奥会的会徽以蓝色调为主,寓意了冰雪的纯洁,以及明亮的未来。而中国国旗的红色与黄色则正好展示了那一份独有的青春与活力。在冬奥之中,在冰场上,阳光肆意的洒在每个轻快的,舞动的运动员身上,暖暖的光包裹着他们,给在观众眼中的他们,更平添的几分美感。舞于冰上,这是他们扬的旋律,以汗水为浆,雪花在指尖飞舞,橙光落在了长长的睫毛上,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色。在他们身上,是冬奥精神,数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是坚持,和队友共同面对是团结,最美好的青春里耗费精力去练习是奉献,是爱国。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他们是怎能如此坚守着枯燥的`练习呢?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8

举办冬残奥会,将残疾人置身于白色世界之中,享受世界缤纷的精彩,关键的着力点就是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不仅仅是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同情那么简单。心理上的健康与肢体康复同样重要,因为在追求平等的社会氛围之中,残疾人的心态常常被健全人忽略,他们期待与健全人一同展示自己的风采,渴望在沟通上的无障碍和心理上的自我实现。当冬残奥会充分考虑到残疾人不同程度的残疾的特征,在比赛时进行科学的分级竞赛,为其展示和较量聪明才智及竞技才华提供了公正的平台。

冬残奥会带给世界的印象,需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而不是同情的眼光,用健康的心态来看待残疾人和冬残奥会,正视他们身体上的残疾,发现和体会他们精神上的崇高,这是一个健康社会所必需的,也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冬残奥会向全人类传达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携手共创未来的现实和理想时,我们将会从他们身上学到更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挑战困境的能力和力量。这恰恰是人类在创造和谐世界中追求残健同行、和谐共荣的真谛吗!

北京残奥会观后感心得 篇9

北京冬残奥会激战正酣,各路好手尽展风采,中国残疾人选手更是一路高歌,他们敢打勇拼的精神风貌令人折服,网友们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难怪欧美国家将残疾人称为“有特别才能的人”。这种发自内心的溢美之辞,全面地肯定了残疾人“出众”的一面,健全人能完成的竞技项目他们同样能够参与。当盲人以敏感的听力和灵巧的手来展来自己的技能时,当聋哑人以灵活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对运动的感觉时,当残肢者以坚定的意志完成一个个高度动作时……冬残奥会无疑是的舞台,而最出色的“演员”们都是世界一流的,即便没有站上领奖台,即便没有金牌挂在胸前,他们勇于参与的热情和激情,这难道不正是我们难得的观赏良机吗?

人们从关注冬残奥会到正视冬残奥会,我们常常深受感动的是各国残疾人动动员用自己的不屈不挠、自立自强,演绎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其中,包含着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坚持自己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驱使着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这种不放弃、不言败、不退缩的信念,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进而也在升华着人类的精神境界。尽管身体残疾了,但他们的理想没有破灭,追求没有停止,奋斗仍在继续。从他们身上散发的激情,我们可以领略到残疾人热爱生活、追求事业、奋力拼博、珍惜生命的热情和志向,这也是冬残奥会引人入胜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