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经典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经典。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经典,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1)

读《人是如何学习的》有感

回首往事,九年过去了。一路上,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担心过,怀疑过,也曾战战兢兢,也曾迷茫徘徊。深知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也曾学习过,每天阅读、做笔记,却没能坚持几天,理由是要抓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借口工作忙。

这次假期学校组织校本研训学习,说实话,静下心、细细读的时间真不多,不过,翻阅中还是收获不少,迷茫的心里点仿佛点起了明灯,曾经的困惑再次释然。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是的,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毫无感情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可爱的生命。

有了爱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前者。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从教学中积累了经验,但我们的职业是非常特殊的,我们面对的是清新可爱的生活,我们面对的是教学生活的每一天,每一个学生都是新的,他们都在发展变化,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的问题有共性的,但更有他们的个性差异。

如果我们要用所谓的丰富经验,一个接一个地教育学生,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自己陷入机械重复的困境,陷入没有光环的平庸,最终扼杀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儿童之间的交际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每个文化群体内部的个体交际风格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有的文化差异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某些差异可能会比其他差异更促进特定类型知识和沟通方式的发展。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思考这些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教育的施施者来说,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成长和知识,而教育者更应该关注接受者本身。《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告诉我们,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对课文的记忆和掌握。然而,对专业知识发展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普通的问题解决技能和大量的事实记忆是不够的。

专业知识包括概念、原则和探究过程的精心组织。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问题解决者。在教室里使用新技术,或者使用任何学习辅助工具,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新的电子技术何其他教育资源一样,需要在社会环境中使用。因此,它们在学生间和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中起到中介作用。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别是那些随着年级的增加而进步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的内容上。

事实上,至少在获得好成绩的意义上,成为一名好学生的能力与测试内容的能力有关,这意味着测试内容对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但是考查学生对事实和过程的记忆,那么学生真正关心的是后者。

看完这本书,我认为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增强有效教学的意识是在必行。在反思和反思中提高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此外,每节课后都要提醒自己积极反思:这节课有效吗?

课上哪一个环节是闪光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那一部分是无效的?

如何在下一课中积极改进,把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2)

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是一个老问题,读完《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后,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很多时候,我们就像一个盲人,走在教学的路上,看不到方向,找不到目标,我们只是茫然地走着。

虽然很累也很尽心,但是距离目标很是很遥远。

作为我们的老师,一个是学怎么学,一个是教学生怎么学。那么学习是什么呢?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经验和探究的基极建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建构知识的过程。好的学习不是来自于老师找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习者一个更好的机会去建构。

接下来我着重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需要正确的方法。孩子们是否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应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面,教会孩子们学会学习。教会他们学会学习,比教会他们学到某一知识更重要。

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这些因素包括:

一.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地处理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去做什么”。

这种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这样做:首先,我机械地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课堂上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学习计划。在常规训练中,学生对学习计划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我要求全班同学制定自己最喜欢的学习计划,并将所有学生的学习计划公之于众,评价谁的学习计划最合理、最有效。最后,我们将把他的学习计划带到课堂上学习。

通过这样的竞选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告诉学生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看谁通过完成计划,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已经尝到了甜头,所以学习计划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因素。

二、不会科学利用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容、稳妥。有的孩子虽然很忙,经常加班,但不忙,实际效果不好。有的孩子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

“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的孩子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种现象都是不会利用时间的反映。

因为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弱点,我经常教育孩子们做事要有效率,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不能成为一个明日复明日的学生,那样成功永远与你擦肩而过。在课堂上,我运用一系列紧凑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工作速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长期的训练逐步的培养孩子们做事的效率。

三、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是指不经思考地重复,很多次直到大脑留下印象。它不需要被理解,不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孩子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习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依赖这种方法的孩子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种现象在我们学生中是常有的,也可见我们教学中的漏洞所在。死记硬背是一种最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是迫于无奈才去做这件事情的,所以即使应付的考试,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也经常要求学生背英语对话,但是必须是在情境中记忆,而非死记硬背。在很大的情况下,记忆使孩子们更感兴趣,更强壮。

四.不会听课。

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老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成绩可想而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我教的六年级学生在课前做一个完整的预习,并在课堂上做笔记。

我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以确保他们认真听讲。听力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

上述表现是孩子们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找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就应该帮助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尽早的改掉孩子们的坏毛病,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3)

花了很长的时间很不容易的把《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一本书看完了。要说本书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科学的发展,第二部分是学习者和学习者,第三部分是教师和教学,重点放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学习科学的发展既包括学习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包括新学习科学的特征。学习科学的发展首先受到威廉·冯特的影响,他和他的同事们试图通过内省法要求知觉主体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来对人类的意识进行精确的分析;其次,进入20世纪,行为主义把学习的概念定义为一个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连结的过程。

学习的动力被认为是由内部和外部的力量驱动的。再次,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认知科学的诞生,人们从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发展心理学等多个科学角度来研究学习。假说理论的新的实验工具、方法和方法使科学家们能够对心理功能展开认真的研究。严格的定性研究方法拓宽了人们的研究和学习视野,补充和丰富了研究传统。

新学习科学的特征主要包括:理解性学习、现有知识的应用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等。

学习者和学习者部分主要包括:专家和新手在各方面的差异,学习和迁移的特点,影响迁移的因素,婴儿的能力,儿童的智力和学习观念,如何引导儿童的学习,心理和大脑对学习的影响,经验和环境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教师与教学部分主要包括:教育目标的转变、有效学习环境的设计、一线教师的学习机会与素质、行动研究与职前教育、新技术对学习的帮助等。

在这些众多而丰富的内容和观点中,有两点最能启发我。

1、时代在发展,受教育的对象也在发展。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教师,还是儿童家长,都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教育。

在新的形势下,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设者和生成者。学习者进入正规教育,具有丰富的先前知识、功能、观念、信念和习惯,这对他们的记忆、推理、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这一观点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如出一辙。

新课程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比美国和中国的两种提法,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无一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

它们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作为教师,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书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指出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对文本的记忆和把握。然而,对专业知识发展的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普通的解决问题的记能和大量的事实记忆,是远远不够的。

这中观点又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式的教育方法。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教师的学科地位,而教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学模式已经机械化、产业化,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就是一切。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该书指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做好灵活适应新问题和新情况的准备。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是衡量学习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学习的“迁移”,而且应当是“正迁移”,而不是“负迁移”。

在积极迁移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迅速融入课堂,并愿意学习、探索和参与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虽然只是一种表达方式的转变,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转变是革命性的,足以让学生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快乐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改变旧的观念;其次,需要学习教材、学生以及当前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

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学生才会参与进来。

以上就是我读过《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后我个人的感受和收获。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4)

作者:给你一次机会

上天是公平的,不是因为你是什么重要人物,就可以再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

今天我观看了《我是接班人,学习新思想》我有了深深的感悟。

他主要告诉我们溺水时的过程十分难受,告诉我们不到陌生的水域去游泳,玩耍,告诉我们看到别人溺水时如何处理……

可当我看到视频的结尾后,我泪目了。我知道了溺水时是多么的难受,也知道了父母的感受。

在这大课堂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我学到了“六步两会”,我也学到了溺水时如何自救,也觉到了看到别人溺水时如何处理。

每当我在新闻上看到有儿童溺水时,我会在心里默默的想:难道你们的老师没有教过你“六不两会”吗?为什么你们偏要去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让自己的家长带你们去正规的游泳馆呢?那样不是更安全吗?

我可是从来不敢下水游泳,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不会游泳即使会游泳,我也不敢下去,因为水下暗藏玄机:有海草,有旋涡,还可能会有非常快的水流。而且老师和家长经常在我耳边说:不能去不熟悉的水域或者是不清楚的水面游泳,一次小小的欢喜可能会成为一场永久的悲剧。

夏天快来了,很多中小学生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河边或池塘里痛快的洗一个澡,可他们并不知道,一不小心就可以酿成一场悲剧。

我发现这种悲剧经常发生在非常炎热的长期假里,不是那个失足而溺水身亡,就是那个不小心溺水,别的同伴去救他,同时溺水身亡。野外的,不熟悉的水域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第一杀手。

看了那个视频,我知道溺水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在某种时候磕到或者受伤,有的是因为抽筋而无法游动,还有的是因为被海草缠住或者是被漩涡卷走,根本是你无法想象的。

其实我们也不能把水想象着是一种洪水猛兽,我们也可以跟他亲密的接触。要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馆游泳,并且游泳时要做好热身的准备。

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会游泳就下河游泳,其实我告诉你,这些溺水身亡的几乎都是会游泳的。

有一幅画面是你无法想象的。三个小孩子去河边玩耍,不幸溺水身亡,最大的不到11岁,最小不到三岁。所以你要珍爱生命,远离“空气杀手”。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5)

以群体为中心的环境:学习科学的新发展认为,环境在多大程度上以群体为中心对学习也很重要,即对群体意识形成的重视程度。这里的团体有多个方面,包括教室团体、学校团体和学校与更大的团体,包括家庭的联系。

理想情况下,学生、教师和其他感兴趣的参与者分享学习和高标准的规范,这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获得反馈和学习机会。

二、有效的教学

任何一种专业知识都包含一套以上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技能。它还包括组织良好的概念知识和研究步骤。各个学科以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

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是相互作用的。然而,对学科知识结构的理解并不能自动引导教师。这纠正了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即只要教师明白所有科目都是特定的知识,他就可以教授任何课程。

三、教师的学习

在学校中,教师是提高学习的关键。为了用新的学习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需要有广泛的学习机会。对于教师来说,有效的学习需要协调职前教育、早期教学实践和作为职业生涯终身发展的有机环境,使之具有连续性。

四、支持学习的技术

技术已经成为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很可能成为增加知识和学习普及程度的一种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壮大了我们的队伍。

在教学中要依据科学的学习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习学习需求的新方法:

一、迁移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灵活地适应新问题、新情况,即迁移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几个重要特征影响着学生在新形势下转移原有知识的能力。初始学习的类型和数量是专业知识发展和知是专移的关键决定因素。学习情况对提高迁移率也很重要。与复合情境下的知识教学相比,单一情境下的知识教学不利于知识的灵活迁移。

在复合情境中,学生更容易概括概念的相关特征,形成更灵活的知识表征。

二、充分利用新技术。

由于新技术的相互影响,更容易为学生创造一个从实践中学习、接受反馈、加深对知识理解的环境;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将困难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可以使用具体的**软件来提高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从学校环境迁移到非学校环境的概率;

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收集信息的途径,包括数字图书馆、与提供信息的人接触等,这些都促进了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学习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高水平的教师需要掌握“有关教学法的知识”──即如何教授某一特定学科内容的知识,这与一般教学方法的知识不同;

专家型教师应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提供认知地图,引导他们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进步,解决课堂交际中的问题。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6)

思以致学乐而相长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科学组

导入(陈丽娟)各位专家、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们是建设路小学科学组的老师,我叫陈丽娟,这是林娜老师,这是宋盼老师。今天,我们三位将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学校科学组研读《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的感悟,如有解读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美国当代几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会同来自人类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等16位顶尖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学习科学发展研究委员会。他们会对人类学习的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更好地将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发现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关键问题,以便向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家长和政策制定者等传递来自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以及学科(诸如科学、数学和历史)学习研究的最及时的、有用的研究成果。本书正是这一项目的总结报告。

作为科学老师,我们是如此的欣喜这本书把科学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恨不能把整本书都吃进去,无赖这本书涵盖的内容之多,一看长达35的参考文献目录就够我们啃了。因此,在这次对《人是如何学习的》研读活动里,我们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这一板块中进行了深入的研读。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这一板块分为“专家与新手的差异”和“教师的学习”两个章节。接下来,林小姐将介绍这两章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林娜)

(一)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本章介绍了一些针对各个领域的专家与新手相比较的科研成果,并在这些成果中梳理出了几条有关专家知识的重要原则及其对学与教的潜在意义。

一。专家可以识别新手没有注意到的信息特征和有意义的信息模式。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能够认识到新手没有注意到的特点和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

2。专家获取了大量的内容知识,这些知识的组织反映了专家对学科理解的深度。专家的知识不仅仅是对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罗列,相反它是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组织的,这些感念和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领域。

3、专家的知识不能简化为一些孤立的事实或命题,而应反映应用的情境,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受一系列环境的制约。专家的知识是“条件化的”,它包括对有用的情景的具体要求。条件知识的概念对课程设计、教学和有效学习评价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四。专家可以方便灵活地从自己的知识中提取重要内容。自动化和平滑提取是专业知识的重要特征。流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处理很少需要意识的参与。

5.尽管专家熟悉其学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会教别人。无法保证在特定领域具有专长的人能够教别人学习。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学习的主体。

6、专家应付新情景的方法灵活多样。适应性专家能够弹性处理新情境并成为终身学习者,他们不但应用他们所学到的,还运用元知识不断挑战他们现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并设法超越它。

(二) 教师的学习

本章**教师可以利用的各种学习机会,并从已知学习方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分为四个部分:一线教师的学习机会、学习机会的质量、行动研究、职前教育。

1、一线教师的学习机会。

一线教师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学习和教学。

首先,他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

其次,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学习。

第三,教师通过参加自己学校的学位课程和顾问提供的特定教师改进课程向教育专家学习。

第四,许多教师报名参加研究生课程。

第五,教师从正规的专业工作中学习。

2、学习机会的质量。

即使官方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有效学习方法的继会在质量上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和以共同体为中心。

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学习水平的另一种途径,它使教师能够向社会上所有的学习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是教师提高教学和认式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需求进行设计,特别是在教师确定研究目标和进行合作研究时。

4、职前教育。

培养新教师的职前教育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将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国家的新教师都是由师范教育课程培养出来的,这些课程有很多结构化的变式,但仍有一些要素是共同的:学科知识准备;有一系列的基础性课程;还有一系列实习课程。

众所周知,教师对提高学习水平非常重要。为了使教师能够运用与学习理论相一致的方法,必须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成功的教师学习需要在生活职前,职后和终生持续不断的合作发展机会。

创造这样一个学习科学的机会来建立知识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这并非不可能。

以上两个板块,就是我们对《人是如何学习》第二章和第八章的主要内容的概述。

二、启发(宋盼)

通过我们对《专家与新手的差异》和《教师的学习》这两章的研读讨论,我们认为以下内容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启发。

研究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别主要在于尽快促进新手型教师的成长,迅速适应教师的工作岗位,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交流,有许多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战略是可以交给新手教师的。加强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沟通,有利于缩短新手教师的成长时间,减少新手教师的弯路。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参与专家教师的观摩课,然后对专家教师的课进行研讨分析,学习专家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有效教学监控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育机制和教学能力。

2。促进新手教师对教学经验的自我反思。波斯纳提出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就是: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对经验的反思是导致有些教师能成为专家型教师而另一些教师却不能的重要原因。

反思是思想和行动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变得更加熟练。

而《教师的学习》这一章也引起了我们对教师教研和教学过程的思考。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教学方法知识与具体学科知识相结合,反思学科知识与教学策略。

我们通常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其他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学校的参与等方面来改进课程。由于教师培训往往是由不适合教师需求的讲座和研讨班组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而作者提出了“学习者中心环境”,重视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学定教,试图把学习环境建立在学习者的力量、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者的需要之上。

正如当今非常著名的“可汗学院”这样一个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的教育性系统,可以试图让学生搞懂每一个未来还要用到的基础观念之后,再继续往下教学,进度类似的学生可以重编在一班;再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练习,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从这本书中,我们认识到整合教学知识和具体学科知识,帮助教师反思他们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当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问题,生成疑问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他们不会和不懂的问题,所以帮助教师体验做一名学习者的感觉极其重要。

2。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重视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反馈。

对于教师教学研究来说,评价很重要,因为首先老师们常常不清楚特定的观点是否有效,除非他们试着把这些观点用在学生身上,否则难以肯定;其次,评价结果的反馈除了能提供成功的证据外,还能使人们澄清自己的观点,纠正错误的观念;再次,尤其重要的是能够从哪些正在实施新观点的同事那里得到反馈。没有反馈,就很难纠正潜在的误解。

3、通过建立“共同体”吸引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建立合作的同伴关系。

我们通过书中作者提出的“共同体”这一观点,体会到围绕着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一起分享经验和进行对话的重要性以及共同做决策的必要性。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教师们分享他们在教学和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功与失败,它使教师对共同体的所有学习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是教师改进教学和理解课程的重要途径。在我们今后的教研和教学中,我们也会试着采用这种学习方式,鼓励教师之间在智力上、教学上相互支持,定期碰头,讨论学生的作业,把小组研究形成的一些观点试行,然后把试行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在小组报告,大家一起批判性地分析实施的过程。

总而言之,学习是曲折而漫长的,不仅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做的事情。

三、案例(陈丽娟)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团队。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我,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就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我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包括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课例跟踪,行动研究,撰写**等等,都是实践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最常采用的学习提升的形式。其次,我们在与其他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学习,最常见的就是教学研究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各类学科领域的培训。

对我们一线老师来说,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是我们最经常的学习平台,也是我们离不开的实践反思平台,现在我想就这两方面,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成长感悟。

案例一: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

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他们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实践受到高度重视,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

那么,如何反思教学实践呢?接下来,我想以《测量力的大小》一课为例和大家进行分享。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这种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准备阶段,有助于培养教师的智慧和技能。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所谓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过于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有的甚至抄袭以前的笔记。

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相关内容时,遇到过哪些问题,如学生对测力计的构造有认识,但是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理理解不够;学生对测力计的使用不够规范,尽管使用前老师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孩子们仍然不能正确使用测力计:忘记平视,测量超出测力范围的力等等?

除了反思以前的教学,我们还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我所教的这个班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强,为了加深他们对测力计使用注意事项的认识,我准备引导他们联系温度计的使用得出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而不是直接告知。当然本班学生在学习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时还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物体重力估计不到位,出现超出测量范围的情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向他们展示测功机的损坏,并让他们理解:

超出弹簧的承受能力,弹簧不能复原,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性的测量(即慢慢松手,而不是一下松手)。正是这样,在反思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7)

什么是学习,就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分析、掌握自己的还不知道的知识,人的学习更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挥每种因素的最大效用,让学习更有效。本书《人是如何学习的》让我从理论上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的含义。读完这本书,我想谈谈孩子们的学习和老师们的学习。

首先,儿童的学习。幼儿如何在初始阶段建构知识,为幼儿顺利转入正常的学校情境提供了新的启示。婴儿实际上是在寻求环境刺激来促进智力发展,幼儿的世界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内外兼容的世界,对物质现实准确表征的能力发展取决于观察、聆听和触摸图式的逐步协调。

对于儿童来说,每个孩子都是热爱学习的,可为啥到了小学之后,甚至到了小学的高段,孩子的学习热情就消失了,就是因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抵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教学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方式作为教学手段。只有研究儿童才能做好教育,虽然儿童的大量学习都是自我激励的,自我指引的,但是其他人在促进儿童学习发展方面充当向导的角色,教师就是这样的存在。

在英语教学中,我本学期要接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有了自主的能力,不是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所以我们应适当尊重学生,和学生进行约定,在教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让学生体会到只有使用语言,才能说话,才能掌握语言。

其次,关于教师的学习。一线教师可以利用的一些学习机会是正式的,大多数是非正式的。了解教师的学习机会,包括教师时间的限制,对于建立一个现实的终身学习前景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平时总是觉得工作累,时间紧,没有时间进行学习,而作为教师最珍贵的就是终身学习,突破现实,没有时间挤时间,碎片化时间学习,重点事件学习,集中时间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我给自己定下了逐渐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目标,那我该如何实现呢?从实践中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对好的教学实践进行监控和调节,或者完全以教育学的推理模型来做分析,教师都是从这种活生生的实验中获得新知识,获得对学生、学校、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解,这成为他们专业实践的一部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在实施之后进行反思,有时反思了没有记录,没有形成修改的方案,不及时清理就会遗忘,现在我将及时反思记录修正。其次,教师在与其他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有时候在正式和非正式的情境下发生,当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新教师,为他提供意见和建议时就属于非正式师徒学习。

作为社区的一部分,教师分享他们在教学和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功和失败。再次,教师通过在自己的学校内参与学位课程学习,参加具体的由顾问开设的教师提高课程而向教育专家学习。第四,继续进行研修学习。

第五,从正规的专业工作中学到生活。

总之,不论是儿童的学习还是教师的学习,都有很多的因素的决定,但是主体的主动性发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自主学习,愿意学习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人是如何学习读后感(篇8)

北博山学校郑海峰

一直崇尚这句话: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用心读书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通过阅读《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这对我国第二次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人是如何学习的》是美国国家研究院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开发项目委员会所主持的一个课题,参与者有16位国际著名的教学研究专家。该项目基于对学习的原始研究。 这是以项对人类学习的多维研究,历时两年,最后以**形式发表。

书中多位教育专家睿智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它滋润着一颗颗甘渴的心灵。他们就像是在与每一位老师近距离接触,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为老师的苦恼和困惑,让人受益。

我想就书中第一章中的两小节《主动的学习》和《教育的含义》,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多位教育专家在这两小节中指出新的学习科学正开始把自己的知识用以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材、资料、**、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主动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无意识的联系和转移,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在这个获取建构的过程中,“疑问”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去思维,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有时会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被称为好学生?

一个学生特别专心,把老师讲的功课,甚至每句话,都听进耳朵,记到心里,从课堂听讲这个角度,这算不算好学生呢?

还有人说,有的学生会听讲,知道哪些重要,能把老师最要紧的话一字也不漏地记住,而剩下的时间,还可以走走神,做做小动作。这还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学生。

读完这些章节,我马上有了一些新的见解。事实上,从课堂听力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是理想的好学生。

如果学生只跟随他们的老师,历史将停滞不前。人类能有今天的进步,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也是许多优秀的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促成自己的学生不断超过自己的结果。正所谓:

长江后浪推前浪。正因为如此,科学和社会才不断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老师在自己班上所做的,是鼓励学生“反对”我们,“打倒”我们。如果争论的结果是我们的老师错了,那又怎么了?其实,不是有什么不好,而是太好了。

在课堂的争论中,老师的看法若被推翻了,那么师生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呢?除了正确认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智力素质,提高思维水平!还有勇气和信心!

要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并不多,想想包括自己在内都感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与技巧,就像书中提到的那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课,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感到学习是一件乐事,不光对此有浓厚的兴趣,思维也奇迹般地飞展穿行,仿佛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如果我们能像书里提到的那位数学老师一样,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由学生当主角,让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么,处在这样一种气氛下,教师还要维持课堂纪律吗?不要了,真的,学生们在踊跃向前惟恐落后的心态下,**还有心思说笑打闹、做小动作呢?倒是下课铃打响时,可能会有许多学生抱怨这么早就下课了,他们还没过完上课的“瘾”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