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会演讲稿 共49份
联谊会演讲稿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联谊会演讲稿、联谊会演讲稿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联谊会演讲稿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当我们面对众人的目光开始演讲时,我们首先就要对自己的发言进行撰写。写好演讲稿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写好一篇演讲稿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23联谊会演讲稿”,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联谊会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校友:
您们好!
首先,我代表历史文化学院全体师生,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最近一段时间,华中师大一直沉浸在百年华诞的节日气分之中,我们历史文化学院也是一样,天天都在“过年”。特别是,您从四面八方(以及从美国和日本)返回学校,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在重返校园的校友中,有1940年代毕业的人,1950年代毕业的人和刚刚毕业的人。
这样的联谊活动是百年才有一次的。我们躬逢其盛,怎能不激动。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到处是鲜花和歌声,既使不是校友,到了桂子山都要变得激动,何况我们!
校友:我们的历史课很值得骄傲。这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我们的历史学科,同母校的华师一样,走过了100多年的光辉历程。换言之,历史学科是一个与母校风雨同舟、有百余悠久历史的学科,是一个最有资格与母校同庆百年华诞的学科。早在1890年,文华书院就开设了西史课程。
自1903年以来,每周都有历史、地理或欧洲历史课程。华中大学文学院设有历史系,系由中大校长和当时的英国学者狄克森牧师共同设立。1931年9月,他返回英国后,英国循道会委派剑桥大学毕业的伦纳德·康斯坦丁(constantine,leonard即甘施礼)前来接替狄克逊的工作。
狄克逊在华中大学教了19年历史,担任历史系主任,直到1950年才回到英国。自1931年以来,华中大学提供了十余门历史课程,包括中国历史,近代欧洲历史以及远东国际关系史。蔡尚思先生1931-1934年任教于华中大学历史学科。
1935年,芝加哥大学硕士陈叔元主持历史系工作。1938年以后,华中大学西迁到云南省大理,历史系主办的《西南边疆问题研究报告》成为当时国内外边疆文化资料的权威刊物。解放前,历史教师也是英国的“甘施礼”。
1949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了历史系。1952年初,华中师范大学有一个历史系,系主任是方衡。解放后,历史学科一直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第二,我们历史学科先后有一批著名的教授,有一批敬业的教职员工队伍。其中有海内外著名
查看更多>>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在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会有个人演讲的时候,我们必然要好好准备好自己的演讲稿。演讲稿可以让自己的逻辑性更强,论点更鲜明,优秀的演讲稿要怎么写才能写出来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同学联谊会演讲稿(分享五篇)”,相信您可以学习借鉴。
同学联谊会演讲稿(篇1)同学毕业三十年联谊会主题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三十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有缘在蒸水河畔相会,砥砺切磋,踏上理想的征程,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在这里交汇;三十年后,借助一批同学的热心努力和母校各位领导的热情安排,我们有幸再次在这里相聚,欢歌笑语,回顾昔日的生活,让我们的友情又在此升华。
三十年时光飞逝,蒸水河的碧波仍在,覆船岭的神韵犹存,半京街的风貌也依稀可辨。然而,人生易老天难老-----三十年前,我们由一个个懵懂少年离开母校,奔赴三湘四水,从此天南海北;如今再回母校,虽然乡音未改,却已人到中年,许多同学甚至“鬓毛已衰”;三十年前,我们的老师如此生气勃勃,到如今,却大多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是啊,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呢?三十年,足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三十年间,赤县神州已经翻天覆地,洪市街巷已经面貌一新,我们的母校也已物是人非,而曾经的懵懂少年都已历经沧桑,人到中年……
然而,有些东西是30年甚至300年都改变不了的。
三十年的时间改变不了我们对母校和教师的关心和向往。在这里,聆听老师的教诲,已经铭刻在我们心中;沐浴在母校的亲切中,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不管怎么斗转星移,它都将永远珍存在我们的心底!
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我谨代表我们36班37班全体同学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关爱之情、培育之恩!!(鞠躬)
三十年的风雨洗礼,也冲淡不了青春岁月在我们心中定格的那些美好回忆:河底的拦河坝,烙下了我们的脚印;船厂山脊下的农场承载了我们的汗水;夏天热气腾腾的河水羡慕我们洗漱时的欢笑和嬉戏,冬天的热水池见证了我们抢水时的斗殴和拥挤;矮旧的教室是我们每天为了自己的肚子和为了更好的人生双重赛跑的起点,宽敞的食堂则是我们每天三次百米冲刺的目的地
三十年了,三十年的时光荏苒,虽然让我们在这次迟来的相见中有点重逢又如初见,却也更沉淀了我们的浓烈而又纯洁的同学之谊。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湖。三十年的分离,三十年的牵挂,给了我们足够的理由重逢。
同学们,大家都说时间催人老,时间不待人。是的,你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