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作文6篇

爷爷的故事作文6篇。

作文的质量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字功底以及表达能力,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感悟身边的美好。最近你有看过那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根据您提出的要求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爷爷的故事作文”,阅读本文后您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爷爷的故事作文 篇1

我家村口有三棵古树,一棵是杏树,一棵是枫树,还有一棵是樟树。听爷爷说,每棵古树都有好几百岁了。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坐在古树下乘凉,听爷爷讲那有趣的红军打仗的故事。你听,爷爷又讲起来军神刘伯承的故事。

“你们知道军神刘伯承吗?”我和小伙伴们都摇摇头。爷爷继续讲道:“他是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他用兵打杖非常的传神,总是能出其不意,常常打胜杖,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军神’。今天啊,爷爷给你们讲讲他眼睛的故事。记得在丰都战役时,军神刘伯承在带领士兵撤退时,突然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颅顶,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的眼睛当即破裂流出眼窝,他痛苦的昏倒在地上。”

“啊!”我和小伙伴们都听呆了。“那么办呢?”

“那自然得动手术了,你们看,我们的眼睛是不是离我们的大脑很近呀。”爷爷一边比划着,一边说着:“军神在动手术时要求医生不要给他用麻药,我们知道,麻药可以麻痹神经,这样动手术时就不痛了。但军神动手术时却要求不要用麻药。”

“那他不疼吗?”小伙伴们一口同声的问道。

“你告诉我,你打针的时候疼不疼。”瞬间,我皱起了眉头,点点头。

“疼,那是肯定的。但刘伯承是军神呀,他带领着红军打杖呀,麻药会麻痹人的神经,会让人的脑子变笨,所以他才不用麻药啊!动手术时,他的牙紧紧的咬着毛巾,都将毛巾咬破了。动完手术后,他还跟医生开玩笑说,你刚刚在我的右眼割了七十二刀。”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好惭愧,抗战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是军神和老一辈红军用鲜血和汗水换来了。而生活在新中国的我却连打个针都害怕。我暗暗地下定决心,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勇敢的孩子,长大后可以报效祖国,报效家乡。

爷爷的故事作文 篇2

我的爷爷今年68岁了。他面色红润,浓眉大眼,身体还算结实,只是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

听爷爷讲,爷爷的童年很苦。1950年,也就是爷爷出生的那一年,全国刚刚解放,大家都吃不饱,社会也不安定。到了爷爷上学的年纪了,因为爷爷家里很穷,学费虽然只有几元钱,可还是交不起,爷爷勉勉强强上到小学毕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爷爷只好离开了学校,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爷爷告诉我,在他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段时间,他和别人一起去安地那边的深山伐木并运木头出来烧,木头很重很重,一百多斤;地面高高低低,尤其是碰到下雨天,路上根本就不好走,在加上人小,好几次都差点从山上滚下去,还好别人拉了他一把,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后怕。

那时候去山上伐木运木头,就带了点生米,饿了就抓一把米放嘴巴里吞下肚子,喝的就是山间的水,到后面没的吃了直接吃嫩叶和树皮,把能吃的都找来吃了。我听爷爷说那时的生活很苦,很多人没找到吃的就饿死了,还有些滚下山摔死了,真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曾经问爷爷:“那样的米和树皮树叶能吃吗?”爷爷说:“饥时吃糠赛似蜜呀!”听了爷爷的解释,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爷爷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爷爷经常不由自主的感叹:“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来真的是天差地别!”当我问爷爷的心愿是什么的时候,爷爷亲切而又郑重的说:“我的心愿就是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和你名字的寓意一样,家和万事兴,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你好好学习!”

爷爷年纪大了,我要我多陪陪他,我作为爷爷唯一的孙女,我爱我的爷爷,我心里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其中一个就是:希望亲爱的爷爷身体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也希望所有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健康、长寿!

爷爷的故事作文 篇3

在孩子的心目中,爷爷是慈祥可亲的,他不像奶奶那样唠叨,也不像爸爸妈妈那样严厉。他可能退休了,整天在家闲着无事,因此闷闷不乐;他可能年龄大了,却还想发挥余热;他可能失去了老伴郁郁寡欢;他可能退休后又有新的兴趣和爱好;他可能把培养和教育孙子的任务接到自己的肩上怎样才能把爷爷写得有血有肉呢?第一,要有明确的中心。这个要求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爷爷一生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写什么好呢?只有确定了文章的中心,才能去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确定了中心后,如果只写一件事,就得把事情的具体过程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必须有头有尾地交代出来,让人对爷爷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如果写两三件事来表现爷爷的特点或品质,则可选择一件或两件事作为重点来写,其余的事可一笔带过。

第二,要融人真情实感。写人的目的,最终是要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感情。写爷爷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使爷爷这个人物真实、可信。在写爷爷时,一般要叙述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叙述与自己有紧密联系的事。如写爷爷去世的悲痛,在悲痛中想到他生前对自己的关爱、呵护的具体事例,就显得真实可信,就能充分融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使读者的心被打动、被感染。

爷爷的故事作文 篇4

人们都说孙子是爷爷的眼睛,而孙女是爷爷的眼中刺。听了这话,我一点也不信,因为我一直都是在爷爷的百般疼爱中长大的。

打开记忆的闸门,那年爷爷79岁,背略有点驼,双手常背在身后,那模样真像个“大官”。眼睛微眯,嘴角挂着笑意的花甲老人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他的教导与疼爱令我终身难忘。

他是无私的。

村里有个聋哑老人,他没有子女,生活十分清苦,一身朴素,几件褪了色蓝制服,洗的发白的绿军帽,爷爷下定决心,一个月的时间,赚钱买了一个助聋器,他很感动,握着爷爷的手,支支吾吾,泪水划过脸颊,涌到了爷爷的手中,流进了他的心里,这个冬天,我觉得很温暖。

他是善良的。

善良就是一双翅膀,让我们看到世间不同的一面;善良是灵魂的天堂,人们向往的美丽地方;善良是雨水,滋润大地,给人希望。你的善良教会了我很多。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诗中说到:“廉不贪,直不倚”。你就是这样,他人眼中的傻,成了我眼中的敬佩。很小的时候,我陪你去买鞋子。那双鞋56块,你拿下它时,丝毫没有还价的意思。在路上我不禁想起来奶奶告诉我的话,买东西一定要还价,不要太傻。我问了爷爷,您为什么不还价?他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生活就是这样,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他也许是随意的一句,又也许是刻意,不过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自己切身做到不占小便宜,用自己的实力去拼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他是慷慨的。

听爸爸跟我讲,在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很艰苦,我们家都是靠爷爷撑起,他是个人民教师,收入还算稳定,他也时常去救济别人。那年秋意正浓,烟雨如梦。一个拾荒的孩子蜷缩在无人的角落,衣衫褴褛,爷爷撑着把小黑伞,把他扶了起来,带回了家。准备了热水,让他洗好澡。换上爷爷的衣服,给他吃饭,让他暂时住在我们家。后来,听说他开始创业了,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有了一番事业。此后,他每年都会拎一些东西到我们家来。世间万物亦如此,人类身为万物之灵长,在和煦的阳光下,播种种子,让慷慨,轻舞飞扬。

深秋,那个红叶似火的季节,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我出生了,你抱着我,从此,每每想起您,我都会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爷爷您了。您言传身受,在您的教导下,我终于知道如何去用心关爱他人,如何用微笑去面对别人,感谢您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

爷爷的故事作文 篇5

快到春节了,爸爸又开始给我讲爷爷的故事。爸爸给我讲爷爷的故事,目的就是想让我陪他回老家过年。

爷爷的小名叫三毛,爸爸常给我讲的故事是偷爷爷。爸爸说他也是听长辈们讲的,一到闲暇下来,长辈们就会饶有兴致地讲起“偷三毛”的故事。

那时是战乱年代,人们流离失所,曾祖母领着年幼的父亲逃荒逃到徐州。当地一户张姓人家容他们母子,并和曾祖母过起了人家。那个时候,我的曾祖父已经离世。

战乱平息后,逃荒在外的人们陆续返回故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我的大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人在老家艰难的糊口。这些年他和曾祖母走披发,是在亲戚们的照顾下糊口的。在亲戚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仍是要有娘亲的。亲戚们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没有别的好办法,除非把曾祖母叫回来。可张家人怎么会教曾祖母回来?曾祖母是否愿意回来也仍是个迷。怎么办?把三毛偷回来!她总不能舍下两个孩子都不要把。

亲戚来到徐州躲在麦地里,瞅准爷爷一个人在外边玩耍,拉上爷爷就逃,连夜返回了河南。

曾祖母没有如人所愿随后而至。于是,爷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自南下寻母。

曾祖母在那边已经有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自是矛盾的。但终究爷爷把曾祖母叫了回来。这成为父亲的劳苦功高,也是大爷一家最感谢感动爷爷的地方。

爷爷是我们家的英雄,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没有爷爷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庭。我要学习爷爷的机智勇敢,带上祝福回老家陪爷爷一起过年。

爷爷的故事作文 篇6

又值一年清明,缅怀故人,我想追思我敬爱的爷爷。

从小到大,爷爷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形象。他是农民。爸爸时常提起他,讲到他那勤劳的品格,他尊重文化、重视教育的过往,爷爷便一直这样高大的立在我的心中。可惜,爷爷这高大的形像是在亲人的描述中形成的,在我出生前爷爷就去世了,甚至因为家里穷,他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我的爷爷,他是最普通不过,却又是最吃苦耐劳的四川农民。在爸爸的回忆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没有一天,爷爷会闲下来。春分将至,万物复苏,爷爷便要开始在田里育小秧,紧接着就要插秧。我小时候曾在海淀公园里体验过插秧,虽然只插了短短十几分钟,还是把我的腰累得不行,何况爷爷就是这样不辞辛劳地插遍十八亩大田。夏末秋初,爷爷便要打谷了,“他那时要一个人扛着一百八十斤的谷子,真不容易!”在爸爸深情的描述中,我似乎看到了爷爷正挑着担子,穿着褪了色的深色卡其布套装,脚上踏着灰绿色的解放鞋吃力地踩在田埂上负重而行。秋天,河坝里艳阳高照,爷爷带领一家人在烈日下种小麦,种蚕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虽然生活的担子很重,但爷爷凭着他那双粗糙的双手给家人撑起了一片天,养活了一家九口人,甚至还供出了两个外地求学的学生。

爷爷不仅勤劳,他还十分尊重文化,重视子女的教育。

每年春节、清明、中元节,家里都要在爷爷的主持下进行祭祀活动,听爸爸说,他在这些方面是从不马虎的。中元节的那次祭祀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次,这次祭祀会延续好几天,爷爷会拿出祭祀专用的桌子、餐具……亲手做几顿丰盛的佳肴,把所有的祭品工整的摆在案上,口中还念念有词……如今爷爷不在了,我们家却留下祭祀的习俗。每年春节,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赶回老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我想,爷爷的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这样的和乐,他一定会很欣慰吧!

在爷爷的心中,任何事情都要让步学习、让步教育、让步文化。爸爸说过一个细节,爷爷从小就教导他,带字的纸不能随意扔到地下,要尊重中国字,尊重文化。那时家里人口多,生活的担子很重,当时还是生产公社,子女如果不上学,干农活就可以挣工分养家了,这样爷爷的担子就会减轻些,但爷爷没有这么做,即便是四处借钱,他还是供爸爸和小叔去外地读书,要知道爸爸当年可是十里八村第一个出门上大学的农村娃。

我的爷爷他不是一个伟人,他不是一位英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劳作在春夏秋冬永不停歇的农民,一个爱子女并为他们奉献的父亲,一个看重教育尊重文化的中国人!

现在,爷爷的形像在我脑中越发清晰,他老人家就像四川画家罗贯中的作品——《父亲》中的那位老人,他正慈爱地注视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