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局关于2020年计划生育攻坚工作的总结

物价局关于2020年计划生育攻坚工作的总结。

岁月横流,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落下帷幕,到了我们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了,工作总结要从上级关注的重点工作和经常强调的问题上提炼经验。我们在写总结时需要注意哪些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物价局关于2020年计划生育攻坚工作的总结。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物价局关于20xx年计划生育攻坚工作的总结

为确保计划生育后进村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中共叶县县委叶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叶发[20xx]17号)和《中共叶县县委叶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后进村攻坚工作的意见》(叶发[20xx]18号)文件精神,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计生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 《决定》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坚持计划生育工作“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指导方针,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锐意进取,创新工作,使我局分包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基本达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要求。
一、宣传发动
首先,我局工作组联合计生委和村计生委的同志召开了联合工作组会议,根据个人特长和工作职能进行了合理分工,并制定出了严格的工作纪律和攻坚预案;其次,召开了村两委和村计生管理员会议,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堰口村的基本情况,进而确定了攻坚工作的重点;最后,我们联合工作组召开了全体村民会议,给他们宣传了计划生育攻坚工作的任务、必要措施和上级政策。增强了村民们对攻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摸底调查
本阶段,我们通过入户调查、走访群众、核对台帐资料等方式摸清了一些具体情况。经过调查,我们得知,该村班子建设齐全,但是没有配备计生管理员,并且村室条件差,根本达不到省标村室的标准,该村对已婚育龄妇女的漏管和健康检查漏检情况也非常严重。另外,我工作组还对四项手术对象和出生现孕情况以及流动人口底子进行了摸底调查,并通过对该村台帐和证明证件了解和掌握了该村对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情况和证明证件的完善情况。
三、公示审核
在本阶段,我工作组通过政务公开栏、广播和张榜公布等多种方式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公示:一是公示健康检查对象名单和今年7月份健康检查漏检对象名单,接纳村民们举报漏管漏检情况;二是公示了四项手术遗留名单,接纳村民们举报引产、流产、结扎、上环遗留;三是公示出生和现孕情况,接纳村民举报出生漏统情况;四是公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寄回合格孕情证明情况和流入人口管理情况,接纳村民举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漏管漏检情况。并且以上情况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广泛的接受了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了群众实行和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四、整改落实
通过摸底调查和公示审核,我们深入了解了该村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逐一进行了整改。1、为该村健全了两委班子和计生管理员,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组织建设底子;2、通过多方筹资,为该村新建了完全达标的省标村室,搞好了该村计划生育的阵地建设;3、完善了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4、规范并完善了台帐管理和相关证明证件,对以前漏记或者漏报的个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做到了有底可查。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使群众大大提高了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使得该村健康检查参检率达到100%,避孕措施落实率达到100%以上,出生统计准确率达到100%。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计生攻坚工作,巩固成绩,弥补缺点,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活动,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树形象,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转贴于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2020年“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总结



一、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成效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xx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xx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xx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省、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动极大力地激发和

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

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对象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0xx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00多个乡镇,主要目标是: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000元的人口发生率低于3%;下山移民取得重大进展,自愿要求下山的高山深山农民基本实现搬迁,半数以上的下山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行政村通公路,通乡镇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提高清洁饮用水比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环境公害基本消除。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三是进一步调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两个积极性,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四是以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欠发达乡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2020年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总结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开始启动

一、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成效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00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00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00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省、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动极大力地激发和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 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对象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0xx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00多个乡镇,主要目标是: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000元的人口发生率低于3%;下山移民取得重大进展,自愿要求下山的高山深山农民基本实现搬迁,半数以上的下山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行政村通公路,通乡镇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提高清洁饮用水比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环境公害基本消除。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三是进一步调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两个积极性,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四是以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欠发达乡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食粮局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xx年,在县委、县当局的刚强领导下,在县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加大了帮扶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现将食粮局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环境总结如下:

一、基础环境

同德乡九头湾村子地处XX、射洪、盐亭三县交界处,属我县的三边乡村子,间隔县城35公里,距乡场镇3公里。占地面积1113亩,此中:耕地面积601亩、林地和非耕地面积512亩。全村子共十个社,总人口276户773人,此中贫困人口63户129人。属省级贫困村子,为20xx年预脱贫村子,全年退出贫困人口11户22人。主要财产是: 乡村子旅游、青花椒种植、中晚熟柑橘种植、乌鱼养殖等。

二、工作开展环境

(一)强化帮扶职责。全力督匆匆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到村子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次,科级干部每年到村子开展工作次数不少于12次,主要负责人全年到村子次数不少于6次。20xx年,帮扶干部人均到村子开展扶贫工作14次,主要负责人到村子8次,实时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了解并督匆匆帮扶步伐落实落地,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进度。

(二)壮大帮扶步队。依照上级要求,我局在已选派一名第一书记的环境下,又增派一名工作人员,作为驻村子工作队成员,从而壮大了驻村子工作步队,保障了驻村子工作力量。

(三)加大帮扶力度。落实财产帮扶资金6万元,用于村子级文化阵地扶植和财产成长,帮忙落实县级领导帮扶资金10万元。

(四)加大指导力度。全局对九头湾村子的步队扶植、年度筹划、项目实施、财产成长给予了全方位的指导,共反馈可行性看法和建议8条。

(五)开展一对一帮扶运动。全年用于一对一帮扶资金3.4万元。一是开展春节慰问运动,慰问特困户15户,共计0.45万元;二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运动,买书包、文具等学惯用品0.2万元;三是开展一对一走访帮扶运动,给全村子在家群众送食用油150桶、优质大米300袋,共计2.75万元。

三、主要成效

1.完成整村子脱贫摘帽任务。贫困发生率为0.9%,低于3%;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达到14元。硬化村子、社和便民路、财产路2.5公里,实现村子通、社通、户通;建成村子卫生室51.2㎡;建成文化运动室60.5㎡,藏有各种册本1700余册;网络、广播实现全村子通。

2.实现10户21人(8月死亡1户1人)脱贫。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做到了各人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和饮程度安;义务教导、基础医疗有保障;家家户户通电,有网络、电视。

3.做到了辨认精准。今年新增贫困户3户7人,均属重病残疾户。

4.完成农渠改造2.3公里。

5.共种植青花椒300亩。

6.完成财产填充工作,新种中晚熟柑橘105亩。

7.实施平安饮水工程3处,做到全村子户户饮用自来水。

8.新建健身场2处、蓝球场450㎡。

9.对两个社的人居情况进行改造,受益36户。

10.易地搬家23户,危房改造25户。

11.养小家禽养殖5000余只,新建家禽鹏舍26个。

12.全村子电力农网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 预计来岁元月全面完工。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步伐

固然我局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造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争取项目和财产成长资金的力度还不敷;二是贫困户对成长财产的愿望不敷强烈,还需强化引导等。

针对问题,我局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继承增强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运动,不脱贫不脱钩;二是针对抓好农民技巧培训,壮大财产,增加收入;三是主动与相关部门连接,积极争取财产项目和资金。

林业局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我局依照 区委关于《XX区脱贫攻坚工程责任组责任单位 职责分工》的要求,主动施展 自身职能,通过成长 林业特色家当 、介入 林业工程项目扶植 、强化林业生态掩护 、开展林业科技办事 、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等方法 ,实行全局出动,全员介入 ,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提升到位,目标任务明确到位,帮扶方法落实到位,确保户脱贫、村出列、区摘帽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20xx年以来林业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容身 精准抓好林业家当 扶贫

(一)着力打造特色种植基地。应用 林业现代示范区扶植 以及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项目,将独山镇钱店村纳入特色家当 成长 筹划 的重点支持区域,扶植 油茶、油用牡丹木本油料林基地,提升基地扶植 水平,充分 施展 现代高效林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林业家当 培育和成长 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让一批缺经验、少技巧 的贫困户通过家当 成长 ,收入逐步增加,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加快 推动林下经济。积极争取各类 林业生态扶植 项目和资金,并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 林下经济成长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广年夜 贫困农户吸纳到各类 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通过技巧 统一、治理 统一和销售统一等形式,成长 林下经济。充分 应用 六安茶谷、江淮果岭等森林景不雅 、自然资源和林下无公害产品 ,积极成长 集餐饮、住宿、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林业家当 ,优先赞助 贫困农户。

(三)实施林业工程项目扶贫。为切实做好六安茶谷沿线绿化,推动旅游开拓扶植 ,采取 项目绑缚 实施,资金集中使用的做法,紧紧抓住六安茶谷绿色成长 的契机,支持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用 林业景不雅 资源开展森林旅游,并指导其创造 条件申报森林旅游人家、茶谷小院。申报六安市XX区裕青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园项目、木本油料林示范园项目、森林抚养 增效示范园项目、XX区林下经济(牡丹基地)扶植 等项目,同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介入 森林生态旅游办事 业,协助旅游委申报相关林业旅游项目。

(四)引导企业助力扶贫。年夜 力实施森林抚养 、示范园区扶植 。20xx年以来,共有26家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就业、订单、小额信贷分红、办事 指导等多种方法 ,与年夜 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带动634户贫困户受益增收。

(五)林颐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