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土资源系统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总结

岁月悠悠,本阶段的工作结束,但下阶段的工作也已经近在眼前。我们在新一阶段工作来临前对这个阶段的工作做个总结。不能作好工作报告,意味着对过去的工作不能全面认识。工作总结怎么写才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20年国土资源系统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xx年,我市国土资源系统在省国土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灾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灾成效,得到了省政府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地质灾害情况
1、降雨情况
今年,我市11个县区多次遭受暴雨袭击,1—9月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345.2mm ,其中汛期为1052.4mm。5月上旬、下旬和7月中旬,全市出现了三次较大的强降雨过程,其中:5月5日至7日,全市平均降雨量达56.7mm,降雨最大的新田、宁远达167mm。5月24日至28日,全市平均降雨量达68.4mm,降雨最大的道县、江华达183mm。特别是7月15日至17日,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全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平均降雨137.3 mm,蓝山、宁远、江华、双牌、江永等5县降雨量超过200 mm,江华县湘江乡一带达331.9 mm。强降雨给我市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受灾群众达127.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2万公顷,倒塌房屋3285间,受损房屋18866间,直接经济损失共约10.4亿元。
2、地质灾害情况
受降雨影响,我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据县区上报的情况统计,全市发生了579处较大地质灾害,其中滑坡342处,崩塌180处,泥石流42处,地裂缝11处,地面塌陷4处。因地质灾害倒塌房屋919间,破坏公路5310米,损毁农田1113亩,直接经济损失3150多万元。由于预报分析准确,转移群众及时,应急措施得当,全市没有因地质灾害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二、主要的防治工作与成效
今年,我们按照 “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防灾制度,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未雨绸缪,扎实做好防汛抗灾准备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条例,广泛宣传防灾知识。今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系统把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同时,我们充分利用“4.22” 世界地球日、“6.5” 世界环保日、 “6.25”全国土地日等重大节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展览地质灾害图片和举行知识竞赛,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4.8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4000余条。今年的宣传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既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地质环境工作氛围,增强了全社会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又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对地质环境工作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二是切实贯彻条例,及时编制防灾方案。今年4月3日,我们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永州实际,及时编制了《永州市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今年市级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各隐患点的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监测人。各县区场也编制了相应的防治方案。
2、夯实基础,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落实点上防灾预案
我们按照省厅关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在已建立的群测群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切实落实了基层的防灾责任。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了约500余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为全面了解和收集灾情信息提供了保障。依靠这一网络,今年全市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处,及时组织150名受威胁的群众安全撤离。如5月26日道县四马桥镇卜石塘泥石流,由于地灾监测员黄费柱及时发现发灾前兆,为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防灾决策赢得了时间,保护了受威胁的112名村民和学生的生命安全。
3、政府组织,扎实开展地质灾害巡查
进入汛期后,为摸清各重大隐患点变化情况,督促各县区落实防灾措施,应我局请求,5月15日至20日,市政府牵头,国土、水利、交通、建设以及地勘等部门组成4个巡查组,对市级重点防范的2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巡查,基本掌握了重大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巡查结束后,对7处存在重大隐患的地质灾害点,及时向县区人民政府发出险情通报,督促落实防灾责任。今年汛期,市里确定的2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一处发生险情。
今年,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46处,根据各个隐患点的实际情况,逐一制定了点上防灾预案,明确了防灾措施,落实了防灾责任。全市新设警示牌46块,更换坏损警示牌28块,发放防灾明白卡1500余份。
据初步统计,全市共组织巡查600余次,排查险情131处,紧急转移群众1831人。
4、科学防灾,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今年,在充分利用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省气象台开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我局与市气象部门密切配合,成功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共发布预警消息16期,成功预报3期。
一是通过电视媒体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7月中旬,市电视台三个频道的《天气预报》栏目插播了我市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
二是开通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短信群发业务。通过网络向市级领导、县区长、县区分管领导、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县区国土资源局和乡镇国土所的工作人员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短信,共

发布手机短信3100多条。
三是通过电话传真准确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消息。为确保防灾信息能及时传送给每一个防灾责任人,我局除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发布防灾消息外,又电话督促县区主要负责人切实抓好落实。
通过以上措施,真正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手机上有短信、电话里有通知,收到了较好的防灾效果。5月6日的第2期预警消息成功预报了双牌县上梧江乡平漯村滑坡。5月25日的第4期预警消息成功预报了道县四马桥镇卜石塘村泥石文 秘 家 园流。7月14日的第11期预警消息成功预报了江华瑶族自治县小圩镇练江村韦家寨滑坡、双牌县茶林乡白水岭村滑坡等地质灾害。
5、常抓不懈,坚决落实地质灾害防灾的各项制度
认真落实了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汛期,市局克服经费紧张、办公场地狭窄等困难,设立了专门的值班室,并添置了一些应急调查设备。市县两级均实行了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做到了24小时畅通,确保了防灾指令和灾情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汛期,市局不但要值好班,还经常对县区局的值班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如迎战“碧利斯”暴雨期间,市局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在值班室,三天三夜没有回过家。
各县区国土资源局的同志更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的工作人员日夜奋斗在防灾抢险第一线。如 5月26日,道县四马桥镇卜石塘村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晚上9点,正在长沙出差的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朱宗炳接到灾情报告后,连夜赶回发灾现场指导救灾抢险,并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现场值班。朱东晖、李旧元等四名工作人员轮流在该灾害点不间断值班20多天,直到灾害隐患基本消除,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7月16日,江永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唐德富,放不下全县最大的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源口乡大田村滑坡,为了100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带领工作人员住进了大田村,在点上现场值班两天一夜。
6、合理调度,适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今年,三次大的强降降雨过程,我局均及时作出发灾的预报,并要求各县区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如7月15日,“碧利斯”台风直逼永州,我市防灾形势十分严峻。晚上6时的防汛会商会上,市委书记曾庆炎根据雨情水情分析指出,这次迎战台风暴雨,重点是防范地质灾害,尤其要加强对市里确定的23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并将23处隐患点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会后,市长龚武生及其他25名市级领导带领工作组火速奔赴11个县区,亲临防灾一线,督查防灾责任和措施的落实,指挥防汛救灾。
15日晚上7时,我局局长秦坤同志接到汛情报告后迅速赶到办公室,亲自给各县区局长打电话,要求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抓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以正式文件把防灾要求下发到各县区国土资源局,以指导基层的防灾工作和督促县区落实防灾责任。
7、及时排险,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处理
今年,全市共派出调查人员170余人次,对45处较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提交了45份调查报告,为政府防灾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其中,市本级先后10次派出调查组,对10处地质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提交了10份调查报告。
5月29日至30日,市政府副市长程晨曦亲自带队,组织政府办、国土资源、水利、交通、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对零陵区邮亭圩镇梅江村地面塌陷、道县道江镇文化路滑坡、江华县蔚竹口乡蔚竹口村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地灾一线解决问题。6月16日至17日,市政府督查室按照我局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提出的意见,派员对部分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8、严密防范,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灾工作
根据省厅的要求,我局切实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特别是厅领导亲临我市指导防灾工作后,使我们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要求各矿山在暴雨或连续降雨时,停止井下作业,迅速撤离井下人员。同时,加强对矿渣废石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防范。正在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项目在强降雨时段必须停止施工,防止施工项目出现伤亡事故。已竣工的项目要严密监视工程的稳定状态,出现险情,迅速撤离受威胁的群众。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地质灾害底子急待查清
目前,我市仅有祁阳、东安、零陵、道县等4个县区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冷水滩区完成了三乡镇一城区的工作任务,其余6个县区还未开展此项工作,其中还包括隐患较多的双牌县和江华县。由于大部分县区尚未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导致全市地质灾害底子不清,防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请省厅在安排此类项目时给予倾斜。
2、地质环境业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市地质环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尚不相适应,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省厅加强对基层地环工作人员的基础业务培训。
3、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全市现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900余处,大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急需治理,而目前完成治理的隐患点只有7处,治理任务艰巨,治理资金缺口很大,请省厅对祁阳县七里桥镇长寿亭村滑坡、金洞林场内下分场内下村滑坡、双牌县麻江乡白水岭村滑坡、江华县蔚竹口乡蔚竹

口村张家组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给予以支持。 M.gZ85.COm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编辑推荐

安监局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以来,安监局在区委、区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切指导下,积极尽力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环境总结如下:

一、增强组织领导

为增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安监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杨德君担负组长,副局长沈天义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监局综合伙,负责开展安监局行业范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提前筹谋,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监局提前安排,研究订定了《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工作》及《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下发至各股室和辖区内各相关企业,督匆匆企业严格落实平安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和汛期各项平安警备步伐,开展汛前地质灾害等平安生产自查工作,做到超前预防有力、严密防控到位,做好地质灾害应急筹备。

三、增强平安鼓吹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根基知识、司法律例知识的鼓吹遍及,并结合平安生产月运动,对行业企业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鼓吹教导,进步企业员工的自我防御意识和自救才能,降服松懈麻痹思想,有环境实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四、增强地灾防治值班值守

安监局认真订定并执行了汛期值班带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严格按要求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有效确保了汛期实时收集上报行业范畴内地灾信息。

五、增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平安反省

安监局认真阐发我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平安生产工作形势,列出工作内容,把握监管重点,增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的平安生产反省工作。依照反省规划,安监局重点反省了四川永晟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新店加油站、XX市汇泽建材有限公司、XX市永恒机砖制造有限公司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及非煤矿山企业汛期平安工作。重点查看了企业支配安排汛期平安生产工作环境、汛期应急预案订定、应急演练环境、应急救援物资贮备环境等,督匆匆企业做好应急预案修订和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增强汛期平安隐患排查管理工作,增强值班值守。

2020年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总结


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五措并举狠抓“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成效显著。
一、领导重视到位。一是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县国土资源局“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常设了机构。设立了局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法规宣教科(法制办),配备专职普法工作人员三名。三是定期召开会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普法领导小组的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国土资源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四是制定了普法规划。结合本系统实际,制订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这项具有总体性、长期性、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工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得以开展。五是将国土资源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每年与县区分局签订的《国土资源目标责任书》之中,实行普法和依法治理任务指标量化管理。
二、国土资源专业队伍到位。###########一是在国土资源管理队伍的人选上严把了“四关”,即政治素质关、法制培训关、年龄关、学历关;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法,守法,用法的干部选配到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二是采取周五集中学习、离职学习、以会代训、边干边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对国土资源管理法规的学习掌握情况,使其胜任,称职。
三、“四五”普法硬件建设到位。该局为局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专门配备了四间办公室,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20(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多万元,制作了书橱和150多个桌椅,购置了录放像机、vcd、有线电视等普法和依法治理学习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起了普法和依法治理电教室,使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有场所、有地点。
四、“四五”普法规章制度到位。根据机关管理工作的需要,先后制定了近二十项规章制度,其中就包括了普法学习、依法治理检查、督促、考核、总结制度。
五、生动活泼的宣传工作到位。自20xx年以来,我县每年根据国家规定的宣传主题,利用“六.二五”全国土地日,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党校、学校、文艺、法律咨询、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这七块宣传“阵地”,不断强化宣传力度。去年11月份,该局抓住市县委组织部、市县委党校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冬训班”的契机,通过争取,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列入了培训班的内容,专门印发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材料汇编》等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材料1500多份,制定了培训学习计划,采取派出和聘任专人全封闭授课、全封闭学习等方式,举办培训班6期,通过考试,毕业学员1200多人,大大增强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国土资源法制观念,收效显著。去年以来,为搞好采矿权制度改革,该局先后通过《××日报》、《××普法》、市县电视台、市县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全文刊登、播放有关法规政策文件并进行相关报道、撰写文章,组装了20辆宣传车在全县巡回宣传,并在市、县、乡镇驻地张贴通告2000余份、上墙标语2200多幅、宣传栏300多块,为采矿权依法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该局又提出了“1234”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掀起三次高潮,狠抓四个层次。具体内容是: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合理用地用矿”这个主题,突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矿业秩序好转这两个宣传重点,全年在《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宣传月、“6.25”全国土地日和土地市场清理整顿期间掀起三次宣传高潮,狠抓各级领导、执法人员、群众和中小学学生四个宣传层次。20xx年“6.25全国土地日”期间,该局举行了“国土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电视知识竞赛,该次竞赛共有六个代表队18名选手参加,竞赛后的录像带在市县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十次,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6.25”期间,该局又邀请在我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省劳模、部分私营企业主及县乡有关领导、其他各界人士参加了“6.25”全国土地日座谈会,###########也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自“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该局领导发表电视讲话3人次,发表署名文章30篇,出报刊专版9次,局一把手先后到20多个乡镇授课,听课人数达2000多人,在县以上报刊、杂志、内部刊物上发表国土资源普法和依法治理信息1000多条,组织宣传队伍上街宣讲1500多人次,出动宣传车240台次,张帖标语、横幅1500多条,印发文件汇编、明白纸60000份,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国土教育课2000课时,利用市县党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1500多人次。
在搞好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的同时,该局积极向市普法办反映有关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一是将《土地管理法》列入全市“四五”普法规划内容。并抽调专人参加了县普法办公室组成的“四五”普法宣讲团。在县普法办的统一协调下,有计划地在全县宣讲,截止目前,该宣讲团已到市直和基层上法制课30余场,培训普法宣传骨干近600人,受教育者数万人。二是注重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将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列入全县科级普法考试,全县一千多名科级干部参加了考试。三是将《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列入了“乡镇法制一条路、农村普法一条街”创建活动

的重要内容,粉刷国土资源管理宣传版面230多幅,制作安装灯箱式宣传牌75个,使人们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得以美的享受。
通过狠抓“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全县用地用矿法制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矿业秩序日益好转,土地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持续下降80%,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结率达90%,群众对国土资源系统服务满意率达100%,连续七年实现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连续三年被省国土资源厅表彰为“省级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市”称号。

2020年汛期抗灾救灾工作总结


**县认真贯彻全区防汛抗旱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并根据今年即将到来的汛期特点以用各种自然灾害隐患存在的形势,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汛期的抗灾救灾工作,防止山洪和地质灾发生,确保全县各类水库安全度汛。该县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该县把汛期的抗灾救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县防洪防汛前线指挥部成员,明确责任主体,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特别是水库管理人员的责任,严格执行防汛责任追究制度。目前,全县61座中小型水库的都落实了安全责任人,各责任人已带领和组织技术人员对各自负责的水库以及堤、坝、防洪防汛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并对有安全隐患的防洪设施进行了修复和加固。
二、加强排查,制定预案。县、乡和各类水库分别制定和完善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汛抢险应急机制,做到“组织、责任、人员、物资、预案”五落实。同时,组织2100多名干部职工分组进村,认真做好在沿江、山谷和山前冲积平地以及在水库坝下等地带居住和生产的群众的安全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气象、水文、地质情况的监测预报工作,力争做到灾害发生前发出预报并及早防范。
三、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县、乡两级防洪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广大防洪防汛一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防洪法》,并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防洪法》和安全防汛知识,提高全民防洪防汛意识。目前,全县已出动宣传360多辆次,广播宣传2900多次,印发宣传资料4.6万份。
四、加强储备,确保需要。该县各乡镇和水库都按规定落实好防汛抢险物资,组织好抢险队伍。目前,全县已储备编织袋7.5万条、桩木50立方米、砂石料450立方米、水泥250吨,落实抢险队伍3600人、运输车53辆、备用发电机8台、防汛预备金56万元。
五、加强值班,科学调度。一是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汛情报告制度,各水库落实已专人进行巡查监测,发现水库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和处理;二是加强对电力、交通等系统水库防汛工作的监督管理和防洪调度,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确保水库防洪安全。

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梧州是典型的山城,城市依山傍水,多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尤其是XX年6月8日,梧州市区范围内普降大暴雨,引发了点多面广、危害性极大的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梧州市委、市政府因此将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列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XX年8月30日止,市区急需治理的210个地质灾害点中有206个已经开工,完工的有197个,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工程投资1.37亿元,房屋拆迁0.25亿元,工程勘察设计等前期费用0.18亿元)。通过近几年梧州市区地质灾害治理的实践,该市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梧州市地质灾害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XX年,广西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梧州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XX年,梧州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XX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并编制了《梧州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该治理方案于XX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广西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内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广西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梧州市内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XX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XX年2月出台了《梧州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梧州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一方面从市内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重庆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并委托广西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梧州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梧州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梧州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目前梧州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梧州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梧州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2020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梧州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2020年),梧州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如“6·8”灾害后,四中后山的山体滑坡整治,由市国土部门提出结合房地产开发的治理方案,经市政府同意招标拍卖,不仅为政府筹措到了3000多万元资金,同时整理出来的100多亩土地得到了集 约利用。
又如,市政府计划利用亚洲发展银行贷款进行市区平民冲地质灾害整治,除对该地约XX户居民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拟在西环路选两个点作为安置小区,建设12万平方米安置房)外,同时对平民冲实施开挖土方及回填,加固、绿化、美化周边坡,即进行综合规划、治理,整体开发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向亚行申请贷款1亿元,地方自筹5000万元,申请国内银行贷款5000万元。最后可以用整体开发取得的土地收益来偿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