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山区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山区社会实践报告。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大家知道总结范文要怎样写吗?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大学生山区社会实践报告》,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

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

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宋老师让我想起了电影《凤凰琴》中的校长。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近视镜,薄薄的两片嘴唇紧紧的抿着,一副教师所特有的单薄的身体,更显憔悴。宋老师是负责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络的,很多资助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通过他中转的。他的家住在废弃小学的旧窑洞里,简单的陈设中大部分是各种书籍,电视机是我所见

到的唯一家电,但平时怕影响孩子学习是很少看的。宋老师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是全校唯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获得者。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这里有一个习惯,晚上要喝小米稀饭,俗称“喝汤”。第一天晚上,我们是在刘爱军家度过的。他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去他家喝汤,在村长家等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了他家。当时天很黑,原本崎岖不平的

山路,在夜幕下更显得艰险难行。在我们后,刘爱军全家才在厨房的一角开始吃晚饭,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吃完以后,我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晓辉给爱军补习了会儿英语。天渐渐的晚了,他的父亲执意要送我们回去,要知道走一趟至少得用半个小时,而当时已经接近十一点,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休息,明天的劳作该怎么办呢?况且我们已给他们一家添的麻烦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拿了手电筒独自往回走,路上田雨和他的母亲拿着灯光微弱的手电筒来接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在村长家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实在等不及了才来找我们。晚上我住在了他家。由于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我一躺下就睡着了,梦里充满了老乡们和善单纯的笑容,孩子们期待信任的目光……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原来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与幸福。他们尊重我、支持我、需要我,而我所做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啊,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感觉多么好呀!第二天,田雨说我在睡梦中也是微笑着的。是呀,这么甜的梦我能不笑么?

江平哥的妈妈总是那样自信的笑着,她家简陋的窑洞里陈设简单而朴素。(江平哥家的穷是出了名的,以前就连卖豆腐的都绕过他家的门,到去别处卖。)面

对贫穷,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了过来,不仅添饱了肚子,而且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文化人。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人民教师和脑科医生。对此,她家的一副对联是最能说明的了:“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横批:“苦尽甘来”。

那种甘甜的滋味,一定像那红红大大的枣子吧。下午,我们快离开杨家凹的时候,田雨的姥姥给我们拿出了储藏了很久的红枣(听说这是只有过节时才肯拿出来的),红枣上有一层灰蒙蒙的东西,要是在家里,我一定会冲了又冲,洗了又洗,可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这的枣树不喷任何农药,完全的纯天然,如果是一层黄土,我就更高兴了,在这里黄土是绝对的主宰,所有的一切都在黄土里生,黄土里长,没有黄土就没有那里生存的根基,再没有什么比黄土更干净的了。于是我毫无顾忌的吃了起来。这里真不愧为红枣之乡,我从未吃过像这样甜的红枣。姥姥又从柜里拿出了几块小冰糖分给了孩子们,这下他们可乐坏了,一个个美滋滋的含着糖,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洋溢在整个窑洞里,就连我也觉得自己到了儿时的童年。多么不可思议,满足他们的仅仅是一块城里孩子不屑一顾的冰糖!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他们从未听说过。而城市里

的孩子天天喝着“娃哈哈”,吃着巧克力,嚼着山珍海味,也无法体会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在物质上无可比拟,不可一视,但在精神上却缺少太多的感动与欢娱。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相互认识,每天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村子或田间地头玩耍,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呵护,每一种植物他们都能说出名字和用途,每一种昆虫都是他们的伙伴,什么捉蛐蛐、逮蝈蝈、打草虫样样精通,甚至连害人的蝎子也不怕。大自然赋予他们健康的体魄,纯洁的心灵和质朴的本性。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的成长是自然的,可偏偏缺少了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知识,没有知识这些山区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呢,他们的希望是什么呢。

我们——这些志愿者,正在用实际行动来点燃这些孩子的希望之火,让他们知道还有许多人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成长中他们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与困难,但他们的精神不会垮,不会灭,因为有无数的志愿者在背后支持他们。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那些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孩子。他们坚持与困难作斗争,从来没有放弃过,那黑黑亮亮的眸子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凝结吗?同时也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人生中有许多事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抗争

,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它,摆脱它,让自己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不断前进!也许是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希望,但更是他们教会了我:要自己给自己寻找希望,奋斗希望!

时光飞逝,短短的行程就要结束了,我们小组的成员在最后一天晚上,望着璀璨的星空,轻轻吟唱起了一首又一首歌曲,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一切情谊与感受都融入了浓浓的歌声中。在莹莹的星光下,我们望着层峦迭嶂的高山,望着影影绰绰的枣林,我们的歌声一定会飘过去吧,让大山里所有的孩子都听得到。他们定会听出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让他们知道,大山是阻隔不了他们求学之路的,为了理想奋斗吧,为了希望奋斗吧,要知道在无限的爱心下,希望是永恒的。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山区生活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

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

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宋老师让我想起了电影《凤凰琴》中的校长。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近视镜,薄薄的两片嘴唇紧紧的抿着,一副教师所特有的单薄的身体,更显憔悴。宋老师是负责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络的,很多资助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通过他中转的。他的家住在废弃小学的旧窑洞里,简单的陈设中大部分是各种书籍,电视机是我

所见到的唯一家电,但平时怕影响孩子学习是很少看的。宋老师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是全校唯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获得者。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这里有一个习惯,晚上要喝小米稀饭,俗称“喝汤”。第一天晚上,我们是在刘爱军家度过的。他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去他家喝汤,在村长家等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了他家。当时天很黑,原本崎

岖不平的山路,在夜幕下更显得艰险难行。在我们后,刘爱军全家才在厨房的一角开始吃晚饭,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吃完以后,我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晓辉给爱军补习了会儿英语。天渐渐的晚了,他的父亲执意要送我们回去,要知道走一趟至少得用半个小时,而当时已经接近十一点,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休息,明天的劳作该怎么办呢?况且我们已给他们一家添的麻烦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拿了手电筒独自往回走,路上田雨和他的母亲拿着灯光微弱的手电筒来接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在村长家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实在等不及了才来找我们。晚上我住在了他家。由于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我一躺下就睡着了,梦里充满了老乡们和善单纯的笑容,孩子们期待信任的目光……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原来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与幸福。他们尊重我、支持我、需要我,而我所做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啊,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感觉多么好呀!第二天,田雨说我在睡梦中也是微笑着的。是呀,这么甜的梦我能不笑么?

江平哥的妈妈总是那样自信的笑着,她家简陋的窑洞里陈设简单而朴素。(江平哥家的穷是出了名的,以前就连卖豆腐的都绕过他家的门,到去别处

卖。) 面对贫穷,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了过来,不仅添饱了肚子,而且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文化人。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人民教师和脑科医生。对此,她家的一副对联是最能说明的了:“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横批:“苦尽甘来”。

那种甘甜的滋味,一定像那红红大大的枣子吧。下午,我们快离开杨家凹的时候,田雨的姥姥给我们拿出了储藏了很久的红枣(听说这是只有过节时才肯拿出来的),红枣上有一层灰蒙蒙的东西,要是在家里,我一定会冲了又冲,洗了又洗,可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这的枣树不喷任何农药,完全的纯天然,如果是一层黄土,我就更高兴了,在这里黄土是绝对的主宰,所有的一切都在黄土里生,黄土里长,没有黄土就没有那里生存的根基,再没有什么比黄土更干净的了。于是我毫无顾忌的吃了起来。这里真不愧为红枣之乡,我从未吃过像这样甜的红枣。姥姥又从柜里拿出了几块小冰糖分给了孩子们,这下他们可乐坏了,一个个美滋滋的含着糖,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洋溢在整个窑洞里,就连我也觉得自己到了儿时的童年。

多么不可思议,满足他们的仅仅是一块城里孩子不屑一顾的冰糖!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他们从未听说

过。而城市里的孩子天天喝着“娃哈哈”,吃着巧克力,嚼着山珍海味,也无法体会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在物质上无可比拟,不可一视,但在精神上却缺少太多的感动与欢娱。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相互认识,每天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村子或田间地头玩耍,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呵护,每一种植物他们都能说出名字和用途,每一种昆虫都是他们的伙伴,什么捉蛐蛐、逮蝈蝈、打草虫样样精通,甚至连害人的蝎子也不怕。大自然赋予他们健康的体魄,纯洁的心灵和质朴的本性。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的成长是自然的,可偏偏缺少了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知识,没有知识这些山区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呢,他们的希望是什么呢。(待续)

我们——这些志愿者,正在用实际行动来点燃这些孩子的希望之火,让他们知道还有许多人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成长中他们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与困难,但他们的精神不会垮,不会灭,因为有无数的志愿者在背后支持他们。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那些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孩子。他们坚持与困难作斗争,从来没有放弃过,那黑黑亮亮的眸子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凝结吗?同时也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人生中有许多事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

,但我们可以选择抗争,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它,摆脱它,让自己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不断前进!也许是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希望,但更是他们教会了我:要自己给自己寻找希望,奋斗希望!

时光飞逝,短短的行程就要结束了,我们小组的成员在最后一天晚上,望着璀璨的星空,轻轻吟唱起了一首又一首歌曲,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一切情谊与感受都融入了浓浓的歌声中。在莹莹的星光下,我们望着层峦迭嶂的高山,望着影影绰绰的枣林,我们的歌声一定会飘过去吧,让大山里所有的孩子都听得到。他们定会听出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让他们知道,大山是阻隔不了他们求学之路的,为了理想奋斗吧,为了希望奋斗吧,要知道在无限的爱心下,希望是永恒的!

山区的社会实践报告


山区的社会实践是艰苦又感人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山区的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山区的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

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

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就在经济条件与教学条件之间左右为难着,最终家庭稍困难的学生就此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宋老师就是一个例外。

说实话,第一次看见宋老师让我想起了电影《凤凰琴》中的校长。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大大的近视镜,薄薄的两片嘴唇紧紧的抿着,一副教师所特有的单薄的身体,更显憔悴。宋老师是负责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络

的,很多资助孩子上学的费用,都是通过他中转的。他的家住在废弃小学的旧窑洞里,简单的陈设中大部分是各种书籍,电视机是我所见到的唯一家电,但平时怕影响孩子学习是很少看的。宋老师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是全校唯一应届考上高中的学生,并成为我们首批奖学金的获得者。这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这里有一个习惯,晚上要喝小米稀饭,俗称“喝汤”。第一天晚上,我们是在刘爱军家

度过的。他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去他家喝汤,在村长家等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了他家。当时天很黑,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在夜幕下更显得艰险难行。在我们后,刘爱军全家才在厨房的一角开始吃晚饭,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吃完以后,我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晓辉给爱军补习了会儿英语。天渐渐的晚了,他的父亲执意要送我们回去,要知道走一趟至少得用半个小时,而当时已经接近十一点,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休息,明天的劳作该怎么办呢?况且我们已给他们一家添的麻烦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拿了手电筒独自往回走,路上田雨和他的母亲拿着灯光微弱的手电筒来接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在村长家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实在等不及了才来找我们。晚上我住在了他家。由于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我一躺下就睡着了,梦里充满了老乡们和善单纯的笑容,孩子们期待信任的目光……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原来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与幸福。他们尊重我、支持我、需要我,而我所做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啊,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感觉多么好呀!第二天,田雨说我在睡梦中也是微笑着的。是呀,这么甜的梦我能不笑么?

江平哥的妈妈总

是那样自信的笑着,她家简陋的窑洞里陈设简单而朴素。(江平哥家的穷是出了名的,以前就连卖豆腐的都绕过他家的门,到去别处卖。)面对贫穷,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了过来,不仅添饱了肚子,而且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文化人。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人民教师和脑科医生。对此,她家的一副对联是最能说明的了:“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横批:“苦尽甘来”。

那种甘甜的滋味,一定像那红红大大的枣子吧。下午,我们快离开杨家凹的时候,田雨的姥姥给我们拿出了储藏了很久的红枣(听说这是只有过节时才肯拿出来的),红枣上有一层灰蒙蒙的东西,要是在家里,我一定会冲了又冲,洗了又洗,可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这的枣树不喷任何农药,完全的纯天然,如果是一层黄土,我就更高兴了,在这里黄土是绝对的主宰,所有的一切都在黄土里生,黄土里长,没有黄土就没有那里生存的根基,再没有什么比黄土更干净的了。于是我毫无顾忌的吃了起来。这里真不愧为红枣之乡,我从未吃过像这样甜的红枣。姥姥又从柜里拿出了几块小冰糖分给了孩子们,这下他们可乐坏了,一个个美滋滋的含着糖,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洋溢在整个窑洞里,就连我也

觉得自己到了儿时的童年。

多么不可思议,满足他们的仅仅是一块城里孩子不屑一顾的冰糖!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他们从未听说过。而城市里的孩子天天喝着“娃哈哈”,吃着巧克力,嚼着山珍海味,也无法体会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在物质上无可比拟,不可一视,但在精神上却缺少太多的感动与欢娱。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相互认识,每天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村子或田间地头玩耍,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呵护,每一种植物他们都能说出名字和用途,每一种昆虫都是他们的伙伴,什么捉蛐蛐、逮蝈蝈、打草虫样样精通,甚至连害人的蝎子也不怕。大自然赋予他们健康的体魄,纯洁的心灵和质朴的本性。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的成长是自然的,可偏偏缺少了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知识,没有知识这些山区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呢,他们的希望是什么呢。(待续)

我们——这些志愿者,正在用实际行动来点燃这些孩子的希望之火,让他们知道还有许多人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成长中他们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与困难,但他们的精神不会垮,不会灭,因为有无数的志愿者在背后支持他们。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那些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孩子。他们坚持与困难作斗争

,从来没有放弃过,那黑黑亮亮的眸子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凝结吗?同时也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人生中有许多事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抗争,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它,摆脱它,让自己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不断前进!也许是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希望,但更是他们教会了我:要自己给自己寻找希望,奋斗希望!

时光飞逝,短短的行程就要结束了,我们小组的成员在最后一天晚上,望着璀璨的星空,轻轻吟唱起了一首又一首歌曲,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一切情谊与感受都融入了浓浓的歌声中。在莹莹的星光下,我们望着层峦迭嶂的高山,望着影影绰绰的枣林,我们的歌声一定会飘过去吧,让大山里所有的孩子都听得到。他们定会听出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让他们知道,大山是阻隔不了他们求学之路的,为了理想奋斗吧,为了希望奋斗吧,要知道在无限的爱心下,希望是永恒的!

大学生社区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从来到连城县培田村参加培训到离开培田去福前的时间里,先后参与和负责了培田社区大学遮阳棚的搭建、培训海报的宣传和张贴、培训器材的前期准备、当地吴亚春大叔个人基本情况的采访和整理、所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及部分培训老师的晨练、培训期间的篮球赛、体育组晚会的表演、晚会的现场次序与安全问题。

在从刚到安溪县福田乡福前农场到离开福前的日子里,先后参与和负责了夏令营学生的安全问题和保卫工作、所有志愿者的晨练、所有志愿者的看电影自身的学习与讨论、学生的家访、晚会现场的布置。

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在培田的日子里,由于对当地的基本情况和结构分布不是很清楚,以及晨练的一些口号、口令不是很熟悉,所以在晨练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因为晨练路线的单一性和口令的错误,而产生抱怨声,甚至者出现抵触心理,但是通过金敏超金大哥、王松良老师、蔡普南老师以及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带领,对晨跑的口令越来越熟悉,晨跑过程中加入一些活动改善了抵触心理。

在晨跑中,用到了许多团队建设的技巧,由于自身准备不充分,自身的能力有限,但是晨跑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遇到了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福前的日

日子里,由于一些准备好的想法和一些资源,得不到发挥的空间,自身的主动积极性被打击,心中产生困惑,以致后面的工作开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性不及培田时。但是在后面的沟通中,慢慢的放开手脚,主动积极性慢慢的提高了。

工作心得

1、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和工作实践中,我参与了许多集体完成的工作,和队友的相处非常的紧密和睦,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化了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团队意识。在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这样的团队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几天的工作中,很多是一起完成的,在这个工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和清晰。

2、工作实践的每一步都要精准细致,提前预测安排,力求精细化,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我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令自己相对满意的成绩。能够主动积极自信的行动起来是这些日子我在心态方面最大的进步。

现在的我经常冷静的分析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刻记得工作内容要精细化精确化,个人得失要模糊计算;遇到问题或出了问题要勇于担当、自我反省。

3、在几天的工作实践中,经过实际的教训,深刻理解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规章制度的决定都会对一部分人员是不利的,是他们所反对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制定之前,一定要对这个制度很了解,在制定前,多辛苦下,先摸清其中一部分人群对这个制度制定的看法,减少因为制定后太多人反对,不支持该制度的制定的尴尬局面。但有些制度应另当别论,如为了改变普遍志愿者在大学中养成“懒散”的习惯所制定的晨练,那就要坚持到底的实施,不能因为大多数的反对而放弃。

在这几天的工作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与身边队友(吴敏、梁威、张伊伊、施雅平等)的合作更加的默契,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俊娜姐、魏莹姐等)、老师(金敏超金博士、王松良老师、蔡普南老师等)的沟通更加的深入,都是我的师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沟通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也非常庆幸在刚上路的时候能有他们在身边。如果有下次,我一定会和他们凝聚成一个更优秀的团队,做出更好的成绩。

工作教训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和工作实践,我也发现了自己离一个“合格的乡村建设志愿者”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对平民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处理事情能力的不成熟,也是我以后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地方。仔细总结一下,自己在这些日子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

做得不够好:

1、前期准备工作未能与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好;

在匆匆的赶到福前的情况下,事情多了,本来准备好的计划,实施前应先与工作人员沟通好、协调好。这样有利于工作能有力的实施,确保达到预想的结果。

2、缺少平时工作的总结的记录;

这些天在工作总结上有了进步,但仍不够,虽然每天睡之前都会回想当天所做事,但就是不能通过笔将其记录在案,只是在头脑中总结下,如果每天、每周都能回过头总结思考下并用笔将其记录下,自己工作的是与非、得与失,会更快的成长。在以后的生活中,此项也将作为重点来提高自己。

3、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现场经验;

这是第一次参加志愿者,也是第一次支教当老师。虽然经过了阿福童教育的培训现场经验有所提高,但是在一些细节之处还缺乏认知,具体的做法还缺乏了解,需要在以后多多参与乡建的活动中加强学习力度。

4、做事不够果断,拘泥细节,有拖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