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

在看完抗美援朝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后,大家心里有很多感触吧,这样的纪录片很适合在读书的孩子们看,让他们了解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来的并不是很容易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唱着最悲壮的战歌,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们,把家乡背在身后,向着危险出发了。

真正到了战场,实际的危险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危险,战争的残酷比他们想象中的更残酷。

中国人,可能无法唱出完整的抗美援朝战歌,但都能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更增添了满腔热血和激昂。

看了好多表现抗美援朝的影视剧,读了好多关于抗美援朝战士的文字,但听到《1950,他们正年轻》里的老兵们讲述那段历史,没有嘶吼的口号,只有平静的哽咽,他们口中看似苍白无力的文字,却像钝刀子剜心一样,让人感到滴血地疼。挂满他们胸膛的勋章,在我们看是荣誉,在他们看来,却是沉甸甸不愿提及的回忆,是战友们殷红的鲜血和永远停滞的青春。

七十多年过去了,曾经十几岁的少年,都成了八九十岁的垂暮老人,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太遥远了,以至于老兵们在给儿孙们讲抗美援朝的经历时,儿孙们却不太相信。

还好,《1950,他们正年轻》的制作团队,找到了这些老兵,他们想尽量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他们要与时间赛跑,因为抗美援朝老兵们不多了,并且还在减少。刘素谦老奶奶说:你们来得正好,你们再不来,我可能就没了。

得益于《1950,我们正年轻》,我们才能看到二十六位不同兵种的老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有怕鬼的侦察兵任红举,在阴森的小磨坊,发现了肠子流出来,血已流干的指导员,了了指导员的心愿,把指导员埋在异乡,为了自己的良心,用钢笔在枯树皮上为指导员写上英雄的墓志铭:李振唐。

有《奇袭白虎团》的原型包月禄,在他的描述中,并不觉得那场战斗有多么了不起,就是服从命令,听到声响就打,打完就走,也不知道白虎旗是什么东西,缠在腰上,继续走,他说:打仗,命都不是自己的。

有被最好的战友骂“怕死鬼”的薛英杰,冒着敌机运送物资,战友气不过他的谨慎,骂他是“怕死鬼”,因为怄气占了他的位置,一屁股给他拱进了车里,敌机正好扫在战友身上,最好的战友死在了他的怀里,他找遍了烈士陵园,却找不到战友的名字,哭着对镜头说:希望能为老兵说句话。

有爱臭美爱照相的刘素谦,她知道自己的状况不是太好,说:你们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了。她捧着一本相册,相册里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的容颜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纪,他们的青春留在了最惨烈的战火里。

有老兵轻蔑地说:“美国佬他们身上穿着防弹背心,防个屁弹,还不是被打死。”

有老兵平平淡淡地说:“我杀了好多人,我胆子大我不怕。”

... ...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有的胆大,有的胆小,有的有文艺梦,有的爱臭美,他们也会闹情绪,也会吵架,他们被裹挟在战争中,他们讨厌战争,但他们相信未来,他们不希望再有战争,但他们决不投降,他们打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他们做的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1950他们正年轻》,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

影片的最后说: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老兵们正在离我们而去,历史也在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怎能忘记?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二)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上线了。片中,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和平,感人至深。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把威胁挡在了国门之外。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这一段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应该在新时代的中国人心中留下印记。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历时4年拍摄制作,主创团队以“真实、珍贵、热血青春”的创作初心出发,走访了近50位志愿军战士,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抗美援朝战场的故事。26位志愿军老兵首登大银幕,与20多万抗美援朝牺牲战士一起谱写出无悔的“青春”赞歌。

以前梳理中国近现代史,只知道中国在每一次关键历史节点上取得了胜利,只有了解到这些历史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倾听他们的记忆,才能体会到先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多么惨烈的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人民筑成一道血肉长城,将强敌阻于国门之外,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报效国家。

作为一名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承担自己的使命。

历史上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8个月内,先后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而这一场场战争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的流血与牺牲,才换来了这场保家卫国之战的伟大胜利。时至今日,当年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也在陆续“回家”:2021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归祖国大地。在今年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当年,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距离这场战争过去了七十多年,曾经的战士也都成了耄耋老人,但只要一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能够记得清许多的细节,那里有战争的胜利之光,有战斗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也有为战友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遗憾与哀痛。我在观看时被影片深深感动,被他们这些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感动,更是被那场正义之战所感动。正是他们,用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和对敌人最切齿的狠,维护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观看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后的感慨(三)

我一直觉得我和志愿军有单方面的特殊情感联结。因为我的爷爷也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但他几乎从不跟我们细说当年的一切,所以当我坐在影院里,那空荡荡的影院里,看着那些将青春献与祖国的年轻人缓缓道来,我内心的遗憾得到安慰,爷爷回到我的身边,我仿佛靠在他的膝头,在他的讲述中,将他遗失的岁月册页拾起,一页一页,珍重地翻阅。

我的眼泪在听到刘文的故事时彻底开了闸。她被炸断了右腿,只剩一根大筋,被战友背在背上,匍匐着往山上爬。“她还在唱,”任红举老战士说,“她在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影院里还有零零星星几个观众,我们特意坐得很分散,可是那一刻,四下里响起的抽泣声还是那样分明。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影评 《1950他们正年轻》感受作文大全

真正的战争是什么?是一个炮弹飞来,漂亮的女战士只剩下两根沾满碎肉的长辫子。是在水磨房里遇到一位指导员,衣服一掀,露出的肠子发白,血都流尽了,极度痛苦之下,他的头左右摇摆着,透着求死的欲望。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块银圆,嘴里喊着“妹,妹”咽了气。

我好像也疼了起来,我在座位上一边忍泪,一边发颤。

这就是我们这片土地所拥有的年轻的人们。怕疼,怕黑,爱漂亮,爱照相,有时候也跟战友闹别扭,但他们来到异国的战场,目之所及都是无比惨烈的景象,跃上心头的第一念是“这场仗要是打到中国可就完了”。

影片的末尾有那么多可爱的年轻脸庞的留影,层层叠叠,盘旋而上,最终环绕着三个字——中国梦。我的内心无比震动,这三个字一点也不空泛,它就是无数前仆后继、舍身往死的年轻人期盼并相信的未来,也正是我们的现在。

所以我想,年轻的人,今天我一定要和你们相会。在这电影院,在这晴空下人群熙攘的广场,在那个垂头一心一意研究玩具的孩子身旁,在那个飞身跑过追上同学的短裙女孩身边,在那个拉着小娃娃慢悠悠散步的妈妈身侧,在这广阔又宁静的人间。

我一直觉得我和志愿军有单方面的特殊情感联结。因为我的爷爷也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关于抗美援朝,他留下的不多。一张在朝鲜的半身纪念照,一块勋章,一双不足巴掌大的朝鲜娃娃的黑色橡胶鞋,我爸爸那一代是人人穿过的。

有一天,他垂垂老矣,忽然起了兴致,把我唤到身边,嘴里叽里咕噜地学了一句话。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摇摇头。

“这是朝鲜阿妈在叫她的娃娃回家吃饭呢。”

 

GZ85.Com扩展阅读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精选


我们欣赏到了优秀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写观后感的过程也是记录自己观看时内心收获的过程,坚持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发现其中的快乐,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主题相关内容,是编辑为您呈送的,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1

回望历史,1950年距今已是甲子之后又十年有余,这个载入史册的特殊年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一代人的青春,同时也成为文艺创作的热点题材。前不久上映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传说中的龙城飞将,都是普通的志愿军老兵,有炮手、侦察兵、军医、文艺兵、翻译等,入朝作战时才20岁不到。影片通过26位老兵的回忆将战争前线的惨烈,战士们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他们深嵌内心的战友情拼接起来,呈现给今日之青年,今日之中国,唤起民族情感,激发爱国情怀。

影片以鲜明的影像风格回望历史,在勇士们苍老却坚定地诉说中穿越时空,讲述战火中永恒的青春故事。首先,影片伊始的空镜头呈现出浓烈的时间流逝之感。沧桑的画外音映衬着不息的川流、远飞的雁群、遒劲的老树,除了扑面而来的时间感,还有历史的宏阔与幽微。随后的黑白影像中,一趟列车开过,车顶上一位孤独的乘客如同被历史裹挟的个体,沉默而执着,好似从雪漫漫、风策策的前景中驶向历史深处。这个段落一气呵成,奠定了影片的整体基调。其次,通过声音降噪加强画面本身的感染力。历史本身是沉重的,如果用音乐来烘托这种沉重,似乎是最直接的方式,但这种音乐抢镜的结果势必削弱画面本身的力量。影片中,宣传员熊朝瑞坐着轮椅观看战争展览,中远景镜头形成她与照片墙恰到好处的对照,青年的和老年的,过去的和现在的,这种画内画外的双重观看强化了影像的张力。当老人开动轮椅从右侧出画时,这静默的影像便具有了明显的隐喻含义。从画面中缓缓离开的她,似乎将那段历史也带离了。再次,适当的日常景观调动了影片的现实观照意义。影片大部分还是访谈,个别日常生活段落的穿插将历史和现实联结起来,日常的表层下仍然可看到历史的印迹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悲悯之感。如独坐在客厅看电视的老兵,静止的画面里只有模糊的同期声,而影像的意义其实已经溢出画面。时过境迁的孤独感就在这画面中生长,直戳观者内心。所以,日常并不都是琐碎的,精微的日常有时反而会支撑起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

《1950他们正年轻》选择了一种质朴的方式来书写历史,这种经由受访者道出的历史细节是珍贵的,让人动容的。影片中的青春颂歌是热血铸就的,对于和平年代的观众来说,震撼而沉重。通过老兵详尽的回忆,观者也会不同程度地形构出一种极限境遇下关于生命和人性的认知与想象,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残酷,另一方面也捕捉到了战争中的人性细节。

厚重的主题意义和鲜明的影像风格对于一部纪录电影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全部。影片在个别细节处理方面还有一些遗憾,这对影像的质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影片中有大量的影像资料,但几乎都未标明来源和出处,多次出现的照片墙,有合影、有特写,也未交代,这种符号化的方式会削弱影片本身的记录效果,如果加上来源与出处,真实的力量会更加震撼。采访者少有的几次提问,使得声音参与到文本的表述中,但并没有为这种表述助力。比如问您的这种经历是否和子女讲过?您平时还会想起抗美援朝吗?您会主动想吗?您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呀?这些问题只看文字是没有硬伤的,但是影片中的声音和语调却给人一种局外人的感觉,采访者并未完全融入受访者营造的历史语境中,这会连带着观众一并出离。所以,声音的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在影片中突然出现的声音。

历史叙述一直是中国电影书写家国记忆的重要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和电影工业的升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技术加持下的影像表达,有了无限的拓展空间。然而,历史本身的厚重与丰富并不见得与技术成正比,人性在历史叙述中凸显,是极限境遇中的抉择,是本能的反应;生命的哲思在历史叙述中弥散,碰触到穿越时空、跨越民族的相通情感。镜头中的老者毫无保留地将尘封的记忆掀开,诉说耄耋之年的祈愿和战火青春的遗憾,他们的叙述或激奋或哀伤,或细微或缥缈,联结起历史的往昔与今日。历史终究是关乎人的,对于历史的影像书写,围绕人的叙述最珍贵。

对于纪录电影而言,由于其与真实的天然关联而具有了更为浓厚的历史感,他们正年轻是对民族历史的当代书写,是对青春的礼赞,对生命的敬畏,对战争的反思。回望历史,霜重雪寒,金笳高吹,那年他们正青春,风凛冽,心灼热。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2

9月2日,第8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迎回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9月3日,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公映,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通过对志愿军老兵的访谈,倾听他们对于战争最真实、最动情的讲述,让观众对战争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青春易老,浩气长存;军魂不死,初心不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站在本片里的岁月窗口回眸着,那些老兵的面孔一一浮现,从老人的沧桑里,见证了岁月的峥嵘,几十年后,无情岁月带走了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活下来的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他(她)们的青春芳华,留给我们一本厚厚的人生教科书。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声呐喊,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时光流逝,精神永存,每一位为国奋战的人都会被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3

一张张年轻志愿军的黑白照片,一群意气风发学生样貌的年轻人率先映入观众的眼帘,镜头一晃,一位白发苍苍、胸前挂满勋章的志愿军老战士出现在镜头面前,《1950他们正年轻》71年的时间跨度犹如"一瞬"被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在老人旁白带领之下,我们得以回到那场真实而又残酷的战争之中。

"我的战友梦想是当小提琴家,可是那场战争,炸断了他的手,他的梦想没有了。"这样的故事,《1950他们正年轻》不只一个。70多年前,百万青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把威胁挡在了国门之外,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回来的战士,如今他们怎样了?当年的战场究竟有多惨烈?在军力物力悬殊的那场战斗中,这些年轻人想的是什么?26位平均年龄88岁老人讲述着他们的经历,那个属于他们的1950。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首励志感人的青春赞歌。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4

“正是有了年轻的他们血染疆场,才有了我们的安稳生活,如今山河无恙,盼英魂归乡。”“向岁月长河中的永远年轻的老兵致敬!”“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有一场仗要打,别忘记过去,别忘记现在。”在影片小规模试映后,首批观众纷纷在朋友圈、豆瓣发表好评,还有人提示观影前一定要带好纸巾,因为该片很燃很感动。

一位观众看完片说,“最后的这一幕挺让人动容的,一位志愿军老奶奶说‘你们要是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有了’”。导演宋坤儒表示,这也正是他最大的遗憾,因为疫情的原因,影片拍摄制作周期拉长,导致片中有几位老人已经过世,他们在临终前都还在问影片何时能上映,包括这位观众注意到的刘奶奶。

一位军人观众表示,数次泪流满面,为什么那么多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不愿意讲诉那段硝烟岁月,他们在讲诉中提到更多的是逝去的战友,那是他们刻骨铭心的沧桑心路。观众中,有一位是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后人,她提到,在几年前,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所在部队的番号以及在哪一次战役中牺牲的。导演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我希望大家通过这部电影,能更了解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可能比你们想象的了不起。”

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篇5

三月的南部小城,雾气中还飘泼丝丝银雨,木棉花染上了浓烈的党旗红,团团锦簇傲枝吐焰,好似在讲述1950年的初春,但万家灯火点点,却又令人恍惚然然。走进纪录片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我又跟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武装前进,冲进抗美援朝,追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老兵们的故事,感触最美的血色浪漫。

唤一声最可爱的人,舍生忘死保卫祖国。七十二年前,新生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百废待兴、内忧外患,美帝列强虎视眈眈。为了免得百拳来,英雄的中华儿女奋勇而上,只为打得一拳开。孑然少年身誓师北上,他们扬起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抱着以生命捍卫新生共和国的决心视死如归。战场上,最美白毛女不惧生死福祸兮,巾帼之躯迎战而上,只留浪漫在人间;炮火中,河南兵身负重伤之际,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绝不流泪显军人本色;弹坑里,军乐提琴手血染沙场,战士精神激励同仁,保卫祖国永不悔朝鲜战场遍地是英雄,在长津湖、铁原、上甘岭,创造了无数震惊世界战争奇迹,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志愿军将士总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成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故事无人忘记,激励后人坚定理想信念、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应一句人民的儿女,青稚为战不负韶华。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每一个年轻一代,都生逢伟大建设时期,今天,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成为全国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带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质朴话语,激荡起无数国人的热泪。他们是芸芸众生的平凡人,更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英雄楷模。新时代呼唤英雄,更造就英雄,唯有青年强国家方能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之时,我们要化身热血儿郎,不负人民重托,担起时代重任,牢记使命必达。坚定信仰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干干净净,勤恳苦练基本功,在实践中善于作为,遇困难敢于斗争,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大胆地接烫手山芋、吃吃苦头,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不辜负党不负人民,将自己融入到国家建设事业中去,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定义青春的无悔与荣光,创造时代伟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复兴路近,我们正年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只有坚持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越是艰险越向前,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方能不断创造新的韶华成就,带领今日中国这艘巍巍巨轮,满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驶向不可逆转的壮丽航程。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走访50位中国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多角度还原当年的战场故事。通过电影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当年的历史和更加关注抗美援朝老兵群体,珍爱和平,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供您参考。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一)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影片剧照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二)

“守墓人”:倡议年轻人看抗美援朝故事 传承其精神

片方原本要在沈阳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一起举办观影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临时取消了。导演表示非常遗憾,“我们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陵园里安葬了众多志愿军烈士,我们希望回到这个项目开始的地方,与观众一起,致敬每一位志愿军战士。无论是当年的抗美援朝,还是当下的疫情、洪灾,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才让我们有美好的未来。”

称自己为“守墓人”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肖淑芬女士表示:“作为烈士英灵的守护者,我们倡议,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观看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了解抗美援朝故事,学习抗美援朝精神,站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岗,为下一个百年目标而奋斗。”肖淑芬女士还表示:“这部影片是对先烈们的一种告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众多英烈在这里安眠,这里还有镌刻着所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将士的英名墙。这里也是所有志愿军遗骸的安葬地。《1950他们正年轻》不是一般的纪录片,它是通过英雄战士的回忆与讲诉,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再一次弘扬,我们要传承好不畏强敌、爱国报国的基因,使其发扬光大。”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心得体会(三)

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目前已经被正式定档在9月3日,导演也是解释了为什么定档在这一天的原因,因为在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将会回国,这部电影也是为了来致敬这一群可爱的人

由宋坤儒执导的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将于9月3日在全国上映。片方发布终极海报和一支新的预告,片方表示,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遗骸将回国,选择在9月3日上映,是对志愿军的致敬,倡议大家勿忘历史致敬英雄,一起观看抗美援朝故事。

新发布的海报中,一名战士奔跑在战火硝烟的战场上,画面中花的元素非常抢眼,象征着当年入朝的战士是如花一般的年纪,同时红色的花也暗示鲜血浸染的惨烈。抗美援朝,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异国他乡,我们从未忘记,当年,有百万年轻人响应祖国号召,用血肉为祖国人民筑起一道新的长城,将强敌阻挡在国门之外。《1950他们正年轻》收录了26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影像,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看他们战火硝烟里的无悔青春,激励新一代的年轻人保家卫国,自强不息。

26位志愿军老兵首登大银幕 9月3日上映意义非凡

《1950他们正年轻》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一首励志感人的“青春”赞歌。

70多年前,百万青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把威胁挡在了国门之外,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回来的战士,如今他们怎样了?当年的战场究竟有多惨烈?在军力物力悬殊的那场战斗中,这些年轻人想的是什么?《1950他们正年轻》历时四年拍摄制作,主创团队以“真实、珍贵、热血青春”的创作初心出发,走访了近50位志愿军战士,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当年的战场故事。

从这部电影发布出来的预告和海报中,大家可以看到这段充满着硝烟的年代,我们国家无数的有志之士,为了国家以及民族的尊严和安全,前赴后继奔赴战场,只为创造一个盛世的中国。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


1950他们正年轻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其是一部抗美援朝老兵记录电影,拍摄了当年抗美援朝老兵最近的状况,那么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一】

有幸很早就去看过这部片的样片,我以及与我一起去的同事都哭了。说实话,对于抗美援朝,我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对那场战争并不感兴趣,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残酷的,都与死亡有关。我感动的是这一群老兵,他们经历过那么大的事,很多依然很乐观,还在唱歌。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选择,依然斗志昂扬,让我一个整天想着躺平的年轻人很惭愧。如果当年他们躺平了,我们会怎样?看片子的时候时常会脑子里面想这个问题。

有个老爷爷,想找他战友的遗体,他说电影上了以后,他希望更多人帮他找,一直到他过世,电影还没上映,朋友跟我说起的时候,我也想哭。那个战友救了他的命,自己牺牲了,当年的环境,只能就地掩埋。但中国人,我们讲究叶落归根,这个老兵希望能把他战友的遗体找回来,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些爷爷奶奶,他们在出镜的时候很多都戴了他们的军功章,这是他们的荣誉,也是祖国与人民给他们的感谢。

相比《金刚川》这一类的剧情电影,这部电影更为真实动人,看到这些乐观向上的老年人,我们作为年轻人,受到的激励还是不少的。

有孩子的家长,或者创业者、迷茫焦虑中的年轻人,都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段历史里的普通人,如何敢打敢拼,成为时代的英雄。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二】

有机会观看了这部《1950他们正年轻》,作为一部纪录片,导演邀请了26位当年在抗美援朝参战幸存下来的英雄,他们现在已经很老了,基本都是90岁上下,在电影上映的时候好几位都走了。可是当年,在那战火纷飞的朝鲜,上甘岭。他们都很年轻啊,都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未来的和平,不畏生死,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片中有一位老战士,临终前的愿望是找到自己的战友遗体,带回中国,我看到这一个细节控制不住流泪。

当年的那一代年轻人,在战火硝烟中谱写了无悔青春的赞歌。而且活在当下,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珍惜,感恩,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三】

今天下午去看了点映,讲述了拍摄初衷、出品过程和老兵们的状况等。

开头是极美的空镜中,一位老兵将奉命前往朝鲜的过程娓娓道来。一开始还带着身为17岁学生文工兵的活泼和雀跃,但没多久,就被残酷的战争、以异常惨烈的方式夺走了一个又一个的战友。

然后很多人开始哭,全程没有停下来。

近几年常去影院看纪录片,也发现大都拍得非常好,很用心也让人入心。我想其中尤其动人的是真实的力量,以及非亲历者不能得知的细节。诚如里面某位老兵在讲述跨越70年仍历历在目的往事时不断说的,细节,细节.……他记得那么清楚,以至于我觉得那些细节可能经常在某一刻钻到他脑里面提醒着他。希望大家能亲自去听他、听他们都说一说,但要记得别像我一样忘记带纸巾,并做好心理准备。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四】

一部真实的感人的纪录片,一位志愿军老人说:“战争就是残酷的,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但是不要怕战争” 正是这些英雄烈士,在战争中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为我们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时代。导演说这部片子预算很低,也没想过纪录片能回收票房,每个人都知道结果是什么,会面临什么,却义无反顾地做了。影片的意义对这些志愿军英雄也许是巨大的,“我们还年轻,时间对我们和他们的维度不一样的,我们可能是花了一些时间和金钱,去纪录他们,对他们来说每一分钟都是生命倒计时,他们放弃青春、梦想甚至生命,换取了我们今天70年的幸福和安宁。”

在即将到来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遗骸回国之际,我们致敬志愿军,致敬为共和国牺牲过生命的军人。希望9/3影片上映,大家都能去影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