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范文系列

《攀登者》观后感范文系列。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们能在线上观看大量电影。此时不妨将心中所感所想写成观后感。写一篇观后感能最直接的记录我们观看作品时的心情,因为观后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总结和思考影片的内容和主题。那么你知道写作品观后感时从哪些角度去写比较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工作总结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范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攀登者》观后感范文 篇1

上周末,爸爸无意换台时看到了正在播放的《攀登者》,我们第二次观看了它,当然,我对这部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部影片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国家登山队经过了牺牲和各种困苦,最终只有3人成功登顶。因为弄丢相机,没有拍下珠峰360度环角,世界并不承认我们登上过珠峰。1973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这次队伍里从各部门抽调了人员,有摄影记者、测绘局、体育局等很多人。一共组成三个小队:突击队、后勤队、气象组。但是这次攀登珠峰也没那么顺利,一共攀登了三次。

第一次攀登时,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时,气象组发现天气发生了改变,副总指挥求胜心切,没有听取气象组的建议,命令大家继续登顶,而气象组又联系不上突击队,突击队遇到十级大风,队伍中有一名队员受伤。第一次登顶被迫停止。

第二次攀登时,因突击队长受伤,在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后,同意新人——李国粱做突击队队长,开启第二次攀登。在攀登第二台阶时,气象组通知有大风,前突击队长建议他们休整,大风过后在攀登,而老队长还是犯了第一次攀登时的错误,命令大家继续前进,突击队拼劲了全力到达第二台阶岩壁。正在准备搭梯攀顶时,不知是体力不支还是突击队掉以轻心,第一位攀登的队员脚底一滑氧气瓶打到队长的头,把他打晕,安全绳拉着所有的人一路下滑,最终队长送上了摄影器材,割断了绳子,牺牲了。

当所有的人都失望了,以为今年没有了攀登的窗口期时,气象组却通过连续四天的观测发现还有一个窗口期。这次在激烈讨论要不要登山时,突击队队长说:“我相信科学。”因此,开始了第三次攀登。气象组的主任为了给突击队更准确的气象信息,一路跟着突击队往珠峰上走。在给出最终可以登顶的指示后,气象组的主任因为肺水肿也牺牲了。最终,突击队在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成功登顶,老队长挖到了他们之前埋在雪中手电筒里的五星红旗,测绘人员立起觇标,测出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为8848.13米。而在第二台阶架设的金属梯被人誉为——中国梯。

这就是整个完整的故事,我看完后心情很沉重,在落后的年代,为了登上珠峰,很多人付出了生命。但,我也学会了很多。我学会了,做事情要有不放弃的精神,那怕失败几次,也不要随便放弃;我学会了,要相信科学,在三次登珠峰的途中,气象组都给了很正确的建议,如果听了这些建议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牺牲。我也要好好学习知识,知识可以帮我建设祖国;我还学会了,不能急于求成,要耐下心来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攀登者》观后感范文 篇2

今天是10月1日,为了庆祝祖国七十岁生日,我和爸爸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时,因为没有拍下顶峰的照片,所以,苏联人怀疑我们没有登上顶峰;为了证明中国登山队能登上珠峰,国家组织第二支登山队伍,他们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终于把中国的国旗插在了珠穆朗玛峰峰顶上。

大家可能觉得登上珠穆朗玛峰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这种事情在电视上见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吗?

登上顶峰需要四个阶段:北坳,大风口,冰裂缝,第二台阶。到达北坳时,才是真正的开始,天气寒冷,风向不定,突击队队长常五洲就是在北坳为了救战友而弄伤了胳膊。当到大风口时,突击队遇上了十级大台风,当时,巨大的岩石都能被刮跑,而突击队员们就是这样随时能被刮跑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到了冰裂缝,地上的冰裂缝全部被雪覆盖,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悬崖,直到冻死。挺过了三个阶段,就迎来了最大的困难:第二台阶。第二台阶最大角度为70度,如果遇上台风或雪崩,就会被刮跑,或者被雪淹没,那时候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突击队队长就是在那里牺牲的。

我很佩服攀登者的勇气,他们不畏严寒,不畏困阻,遇到了台风和雪崩,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一一战胜了困难,因为他们背负着祖国对他们的期望,因为他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攀登者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观后感范文 篇3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不缺英雄。——题记

昨天,经老师推荐后,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攀登者》,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却因突发意外,致使相机丢失,未能留下登顶证据,这一次登山未获得国际认可。

13年之后,中国攀登队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励着第二代。在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重重困难后,中国队终是再次登上了珠峰之巅,将红旗插在了珠峰之上,洗刷了中国攀登者们近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这是第一代攀登者队长牺牲前,挣扎着吐出的最后一句话语。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这是所有攀登队员誓下的诺言,只要不倒下,就坚持到最后一刻。

数次攀登珠峰,克服的是自然极限,耀眼的是不朽精神,闪光的是无畏信念,铭记的是爱国热血。无论风暴,雪崩,冻伤,亦或是截肢,殉难,牺牲。永不放弃,勇往直前。这些可敬可佩的付出和迎难而上、不畏险阻,凝聚在一起的,是不灭的民族精神。

当我看到张泽饰演的曲松林,像孩子般扑在方五洲怀里,放声大哭时,我的鼻头也是酸的,无论身处何方,看到这一幕,都难免回心酸,眼泪是用情至深的证明。

其实,我们都是攀登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珠穆朗玛峰,都要面对风雨,碰过绝壁后,找到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伴随着爱与使命,责任与勇气,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我们看这些电影,不单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英雄,更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

英雄不老,品质长存。

gz85.COM精选阅读

攀登者观后感6篇


推荐一篇关于“攀登者观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从哪方面下手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更合适呢?在欣赏时,我们都会与作品产生一些共鸣。观后感可以更好地反映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撰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发掘电影中的深层内涵,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攀登者观后感(篇1)

今天,我自己来到了电影院,看了一场名叫《攀登者》的电影。

电影刚开始就是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第一次来到了珠穆朗玛峰,攀登这座海拔最高的山。走到了一半,队长不能坚持下去了,把队长给了方五洲,方五洲带着队员,爬上了顶峰,当时为了救队员,把照相机弄丢了,结果没有证据,苏联不相信他们爬上了珠峰,还说他们骗人,经过了15年,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爬上珠峰,承认这是自己的山脉,又爬了第二次,但还是没有人爬上。

最后,方五洲就剩下最后一次机会,要是窗口没了,就爬不上珠峰,但他们坚持不懈,死了也要保护好照相机,要是没了照相机,就没有了爬上珠峰的证据。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后爬上了珠峰,插上了五星红旗。

中国人才是最强大的,即使别人有再先进的武器,我们的勇气也会战胜武器,取得最后的胜利。

攀登者观后感(篇2)

1960年5月24日,人类史上中国人首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惊,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为家喻户晓的登山勇士,如今这部《攀登者》电影,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怀天下,团结合作,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让我们更好的去结合实际做好我们要做的事情,实现我们的目标。

扶贫攻坚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还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尽头,就要奋斗不止。扶贫攻坚如登山,循径而上,则是在创造扶贫工作的辉煌。然而路途艰险,一路上重峦叠嶂,需要每个人付出代价。扶贫攻坚如同一座山峰,我们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登山如此,现在我们的扶贫攻坚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努力了,就离我们预想达到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们努力了,相信到20xx年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攀登者观后感(篇3)

距离《攀登者》要上映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目前这部电影的预售票房已经有5786万,高居国庆档电影的首位。好的演员好的团队用心拍出的好的作品,也本该有个好收获。

电影的预告片也是陆续放出。最新国际版的预告片,比前几个预告片都要燃。作品中首次将电影中的”冲突“情节放出。这使得这部原本充斥着”危险“”挑战极限“的有着爱国情怀的登山类题材的电影,有了更多的吸引人去看的理由。

《点将》版的预告,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平。只是简单地通过点将的方式引出(介绍)了片中的主演,同时非常简单潦草地告诉观众,电影讲述的是登山队伍攀登珠峰北坡的故事。登珠峰北坡,很危险,能登上去再活着回来,在当时,非常不容易。

如果只有这一则预告,没有吴京的金招牌,片子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大的。

直到《最强联盟》人物特辑发布,”吴京品质“才从抽象变明确。演员在拍摄登山镜头的敬业,团结,自我挑战,的的确确让人有了一丝期待。在拍摄团队研究镜头要怎么拍的时候,吴京一句”不用研究了,直接来“干脆利落行动力十足。也更是一种对拍摄的最直白的负责:我直接演,演到镜头后的导演觉得满意为止。

曾经业内和他合作过的人曾经说过,吴京是典型的对别人要求不严,对自己要求很严的人。别人拍摄危险镜头的时候,最好可以替身上。但是他拍摄危险镜头的时候,却是一定要自己上。他是一个在拍摄的时候,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的演员。

虽然很多登山的镜头并不是实地拍摄,但是吴京却感慨说,拍的时候,竟然是比在实地拍都疼。这也让很多登山的镜头在视觉上有一种惊险刺激但又特别过瘾的感觉。

在登山训练营中的不少片段,也满足了人们对登山的猎奇心理。攀登训练时,井柏然手上,当镜头转向他的手的时候,你很难想象这是那个细皮嫩肉时尚又精致的帅气演员。在他旁边的人表示心疼的时候,他却抱着工作人员说”没事”。这时候,出现了字幕“有多疼只有井宝自己知道”。可不,好好的.手上的肉生生地被绳子刮掉,那要多疼?

别的不好说,和吴京这样的演员搭档拍戏,娇气是不可能有的。

比较让人感叹的一点是,这部电影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刻意突出吴京在作品中的核心地位。而是通过多部的剪辑,反复表示,登山是一个集体行动。大概,越是到了吴京这种地位和境界,越是会刻意的避免在宣传时以自己为中心吧。

憋气训练的小花絮是难得的轻松一刻。吴京趴在水盆中不出来,张译在旁边开玩笑说(再不出来要)“叫救护车”。

张译光着脚登山,露在外面的双脚明显已经冻得通红,他却在拍完戏的时候,却自己总结说,下次演得好一点,就不用冻那么久了。

好演员的敬业和素养,真是让人叹服。

在剪辑的最后,出现了一句最有意义的话“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讲,它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对于拍摄这部作品的工作人员来讲,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对于观众来说,可以从大荧幕上见证这件事,也是一件值得让观众骄傲的事。因为我们的国内,我们国家自己的好的演员,把静默于历史中的有意义的事情,最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出来。

英雄,该被铭记,而不该无名。

另外几则预告,包括人物预告,依据是比较平的风格。直到今天,电影的国际版预告发布,作品才算是肯拿出看家本领放了大招。

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上珠峰遇到雪崩的时候,把手中的摄影机掉了。也是因为此,西方不承认中国人曾经登上过珠峰。

也是因为此,曲松林(张译饰)指责他的鼻子说”你凭什么把我的摄影机丢掉“。因为,方五洲曾经丢掉的并不是一台单纯的摄影机,而是中国人曾经踏上过珠峰的铁证。

这时候的方五洲对着曲松林说“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杀了我吗?

登山有多不易,丢了摄影机有多不能被原谅,可见一斑。

再次登峰的登山队,面对的不仅是登峰时的各种艰难和不易,还有恶劣到冲顶行动要被叫停的天气。登山队员们会喊”我快坚持不住了“,吴京也会执着的坚持”继续前进“。

在登山过程中,惊险场面频出有人跌落悬崖,也有吴京在白雪茫茫的山峰上纵身一跃生死未卜的惊魂一幕。

预告片把以往观众所不知道的登山队员中的小故事讲了出来,也把登珠峰这种极限运动中的危险,刺激,自我挑战决不放弃发挥到了极致。是一部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最后又会热泪盈眶的电影吧。

吴京在接受采访时,也首次回应了这个题材类型的电影,可能会票房不佳的外界的质疑。吴京说,对他来说,他尝试了一个新的类型的电影,本身他就赢了,这也是他最大的财富。

听到了他这番话的观众也表示,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做法,才让他这么成功吧。

以往的国庆节选电影,是看这个还是看那个的问题。而今年的国庆节,大概是先看哪个,再看哪个的问题了。

那么,问题来了,国庆节的三部大片,你会先看哪一部呢?

攀登者观后感(篇4)

此次电影《攀登者》的演员阵容可谓实力超强,不仅拥有吴京、章子怡、王景春、成龙组成的“三帝一后”,还有张译、井柏然、胡歌等演技与人气兼备的优秀演员加入其中,被观众誉为“国民免检阵容”。片中吴京不仅与章子怡合作浪漫情感戏,还与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上演了一段纠葛曲折的生死兄弟情,吴京表示这部戏可以结交张译这个新朋友是最开心的一件事儿:“我们经常聊戏聊到夜里两三点,都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投入到了角色中。”张译则坦言:“他真的特别认真,你能看到他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自我要求特别高。”饰演徐缨的章子怡对于片中与方五洲两人的情感关系也分析道:“爱情是我们登山的动力,而不是阻力。片中他们通过攀登珠峰也让存在两人之间的‘那座山’消失了。”

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两次冲顶珠峰的队长,戏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也成为井柏然、胡歌等饰演的“二代攀登者”们的精神导师,他在片场认真的敬业态度也让同剧组的演员纷纷表示钦佩:“戏内是导师,戏外也是,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吴京称章子怡胖妞”、“吴京解释张译腿瘸”等热搜榜上频频登顶的趣味话题,也体现出“攀登联盟”这个大家庭温暖又欢乐的融洽氛围。在如此高热度的网络讨论下,电影《攀登者》同名主题曲上线发布也为影片再添话题,有网友留言评论称:“谭维维的歌声大气、清澈,有力量感,听后能让人感觉到影片中冰霜凌厉的场面,以及攀登者勇攀高峰的脚步与决心,已开启单曲循环。”随着国庆档的临近,《攀登者》自9月9日开启“海拔”预售后,影片预售总票房突破近4000万,位列同档期预售总票房第一、首日票房第一,稳定领跑国庆档。

攀登者观后感(篇5)

这个国庆档,多部被人们所看好的电影将上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吴京电影《攀登者》,这部戏由吴京主演,当然还有其他几位实力派演员,如章子怡、胡歌、张译等,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实力派演员。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机长》这部戏也很有看点。这部戏由张涵予、杜江等主演,同样让人热血沸腾。不过,要比起明星实力和阵容以及让人更加热血沸腾的电影,当属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了。

《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徐峥等多位大牌导演一起联合导演,演员阵容更是强大到无敌。包括吴京、葛优、马伊琍、张嘉译、黄渤、佟丽娅等等,可以说大半个演艺圈的明星都到了。

正因为这强大的明星阵容,使得很多网友都认为这部戏要赶超电影《战狼2》,票房很可能会载入历史。毕竟,今年国庆是70周年大庆,值得大家纪念的日子。所以,这部戏上映后必然会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认为《攀登者》和《中国机长》都要靠边站了。《我和我的祖国》会引发几代人的回忆,也会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自然会掀起一股观看的热潮。

不过,这部戏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吐槽,因为不少网友发现这部戏中有外国国籍的演员,比如陈飞宇就是美国国籍。还有陈凯歌在网络上也被传是美国国籍,当然陈凯歌本人并不一定是美国国籍。

并且,如果按照一些网友的理论,类似黄渤等孩子出生于美国的,也不太适合出演这部戏,因为黄渤就是美国孩子的爹了,怎么能适合演这部戏呢?对此,不知道您怎么看呢?

攀登者观后感(篇6)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以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这是真实历史的再现,又是国庆献礼片,影片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非常震撼。影片一开始,我也在想影片中的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爬山?”为什么要爬山?这可是要遭到难以想象的艰难,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攀登者还是一步一步向天险攀登,这不仅仅是一次极限挑战,更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强大。

1960年和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的全部经过、主要人物、最后结果大家基本都知道的,所以没有任何悬念,因此要呈现一个能够抓住人心的故事尤为艰难,但《攀登者》做到了。看影片不仅仅是爱国教育,更重要的是宣扬一种正义和灵魂。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大腕,吴京不用说了,我最欣赏的是张译扮演的曲松林,他们第一次登顶后因为拍摄设备的丢失,无法360度拍摄登顶后的资料,这让世界登山协会不承认登峰的成功。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和挫折,好不容易登到了峰顶,还没有得到承认,可想而知,三个攀登者心里是如此悲壮,所以在曲松林责问方五洲为什么要为了救他而放弃抢救拍摄设备时,那个场景让人唏嘘不已,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丢失拍摄设备,为后半段最后两兄弟的和解埋下伏笔。一个是兄弟情,一个是爱国情。两个人都没错,都让观众感动,但我觉得只有人活着,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影片对人的感情除了浓厚的爱国情怀渲染的淋漓尽致外,私人感情处理的也非常到位,一切个人情感都在攀登珠峰面前让了步,最后三对人中,两个人都牺牲了,让观众遗憾之余更为痛心。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人人是自己的攀登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珠峰,这个珠峰必须靠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攀登。

攀登者观后感(模板4篇)


所谓观后感,看完一部作品后就会有所思考,而思考后便能有所写。随着写作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写作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在撰写作品名观后感时,我们是否有可以参考的模板呢?如果您跟随栏目小编一起思考“攀登者观后感”,也许能够带给您一些新的启示。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谢谢!

攀登者观后感【篇1】

吴京carry全场,感觉不会点武功没法登山,和章子怡感情戏贯穿整剧,章子怡为吴京梦想登顶而不断奉献牺牲自己,或许是想表达牺牲小爱成就大爱吧(为自己爱人梦想成真,为祖国正名)为了突显井柏然牺牲的悲壮,特意加了感情戏,感觉比较鸡肋。

整体演员演技毋庸置疑,剧情整体流畅,夜里遇到强风那里效果不错,看着令人揪心,雪崩效果都挺不错,可惜胡歌角色也比较酱油,陈龙完全沦为了背景板。可惜这几个好演员……

井柏然快要登顶成功时却牺牲,所以不到最后成功,都要猥琐发育,别浪(周同学感悟)

胡歌夜里看到女医生冷,把自己睡袋割一半给她,导致自己第二天腿被冻而截肢,个人认为要不是队伍要返回,那胡歌就可能成为队伍前进的阻碍,女医生既然来登顶,应该接受专项训练,不那么娇弱,所以在特定场合,要先把自己顾好再顾别人,不然很可能拖累别人

张译因第一次成功登顶而弄丢照相机一直自责,迫切想弥补过错,为祖国贡献,太过偏激,从而间接导致井柏然的死亡

井柏然在吴京受伤后,奋然自荐做队长登山,为祖国贡献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他经验不足等因素,果然他牺牲了,所以做事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要综合考虑实际因素

最后要感谢历史前辈们为祖国强大所做出的一切努力牺牲,让中国测量出了珠峰新高度!我为中国自豪!

攀登者观后感【篇2】

通过观看攀登者这部电影得知原来世界之巅峰是由英国测量并命名埃佛勒斯。1960年中国登山队在在条件恶劣,途中历经艰险,队长牺牲,并临危受命于方五洲为队长。方五洲他们三人最终登山了世界最高峰,并在山顶留下了五星红旗。中国人终于登上了属于自己土地的世界最高峰,并命名珠穆朗玛峰。

因为登山时为了拯救队友而丢失了相机,所以不能成功拍摄珠穆朗玛峰的影像。因此中国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事实备受国际争议,并得不到认可。期间印尼和中国争珠穆朗玛峰的边界,并以是否成功登上山顶为依据。

于是15年后中央批准再次成立珠峰科考队,对珠穆朗玛峰进行高度,气象等综合科学考察。国家各行业的精英响应国家号召云集珠峰,并在珠峰营地进行了系统的登山训练。在登山途中大家深知登山有可能为此会付出宝贵的生命,但是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大家欣然选择奋勇前进,因为大家知道要为国家争一口气。

经过了几次登山,大家都不怕牺牲,甘愿为国家献身的精神,队友们历经万难,九死一生,最终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并成功插上了五星红旗。世界最终以中国测量的高度为准,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为祖国找回了尊严。

我们的民族曾经被外国人称为是东亚病夫。经过了革命先辈不怕流血的精神才建立了新中国,国人的腰杆才站起来。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如同攀登攀珠穆朗玛峰一样,条件艰苦,多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人民从未退宿。

中国是苦难中成长的国家,经过数代人的付出才把祖国建设成为今天相对盛世、辉煌的、受人尊重的国家。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离社会主义真正宏伟目标还存在差距,所以需要我们像影片中人物一样,要有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的精神去建设祖国,去攀登世界民族之巅。

攀登者观后感【篇3】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每每听到这首歌,都使我心情激荡,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牢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通过观看《攀登者》,在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峰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飘扬。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担,他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低温,风雪,缺氧,这些艰难险阻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着那一颗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奋斗。当攀登者们伫立于世界之巅的时候,有力地诠释了“奋斗”的。《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的品格,也应像天的刚毅奋进一般,奋发图强,自我更新、坚持奋斗,永不止步。

通过《攀登者》我们看到了攀登精神,不论是求学、工作,还是整个人生,都是不断攀登的过程,这个过程困难重重,每个阶段都要克服不同的困难,但是有青春的地方,就会有迷茫,这正是成长与强大的过程,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意志、努力奋斗,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精神在,希望就在,青春应当展现出奋斗的姿态。

攀登者观后感【篇4】

《攀登者》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述说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三名中国登山队队员虽历经艰难从北坡登上珠峰但因缺少相机拍摄画面素材导致无法被全世界承认,之后登山队也遭解散,三人命运各不相同。

1975年,政府重组中国登山队,这次带着测量珠峰精确高度和拍摄影像资料留证的任务再次登山。要说登珠峰究竟有多难,大家可以先去补习下《绝命海拔》这部电影,还原了96年珠峰山难。冰裂缝、雪崩、八级以上大风、低温、缺氧、无台阶,光听到这些就无不为成功的勇士们感到钦佩。5月27日下午2点30分在经历了前两次失败后,第三次攀登9名队员成功登顶。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还有电影里中青代优秀的演员们演的都特别出彩,看得出很好的把自己融入到了那个时代背景里,动作戏文戏都很OK。虽然戏份不多,但特别想提一下胡歌饰演的杨光。在第一次攀登时,因目睹队友遭大风失去睡袋而将自己睡袋割断了一部分给了他,导致自己的腿被严重冻,最后失去了一条腿,也遗憾的退出了第二次登山。但在片尾成龙饰演的老年杨光靠着一条假肢+努力+毅力+坚持不懈终站上了珠峰顶端,完成了40多年前的遗憾。特意去查了资料,原型人物夏伯渝其实是失去了双腿,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靠假肢登顶珠峰的人。这就是攀登的意义呀,攀登的不仅是珠峰,也是人心中的高峰,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第一次参加@新浪观影团活动就被安排上了提前观影+主创见面,特别喜欢吴京映后交流时所说到的:老前辈们的英雄事迹是应该被记住的,没有他们的临危受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高度和主权完整。《攀登者》这样具有中国精神的爆款你值得拥有,顺便助力下吴京打破自己主演电影的票房吧。

攀登者观后感汇总12篇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内容丰富的“攀登者观后感”网络文章,最近你在寻找作品名的观后感吗?每个人在观看过一部影片后都会有所感受。观后感对于作品的推广和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观后感可以将内心的感动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敬请您认真探究此文!

攀登者观后感【篇1】

国庆档即将来临,巨制献礼大片几乎都已经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宣传模式,但同样是国庆献礼巨制的《攀登者》相对来说却显得过于低调了,点映、路演等等宣传方式都没有,更没有相关影评出现,这让不少网友猜测这部电影是不是质量不太好?

好在9月23日晚上,这部电影终于举办了首映礼,也正式开始了宣传活动,首映礼上邀请了非常多权威的影评人参加,当然还有一些幸运的普通观众。

随后网上就出现了不少的影评,我们发现《攀登者》口碑爆了!清一色的好评,影评人们都称这部电影“稳了”,想必电影真的十分出众。

一位内业很有名气的影评人表示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十分的庞大,与大家的想象完全不同,这部电影仅仅用真实、热血、伟大来形容是完全不够的,荧屏上的壮美的河山让人震撼。

也有影评人称电影超出了他的预期,他看完之后十分感动,而且称这部电影又是吴京的一部佳作,里面的演员都让人惊艳。

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本就都是实力强劲的,看到这些演员都知道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观众失望的,除了演员得到了赞赏之外,电影的剧情也被人肯定,有参加首映礼的观众称自己在观看的时候一直被剧情牵动着,并且电影中的感情线很到位。

其实最初这部电影存在争议的地方就是导演李仁港,这位导演早前拍了不少烂片,此次执导《攀登者》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好在结果让人惊喜,而这部电影的监制徐克也一定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其中还能看出一些徐克电影的风格。

有影评人称这部电影充满着力量,虽然不像是《流浪地球》那么热血,但是能够给人启示与激励。如今《攀登者》首映礼之后口碑爆了,想必正式上映之后,票房也会爆。

近两年来,国产电影的发展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景象,无论是动漫还是爱国题材类的电影,都备受观众们的喜爱,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非常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国庆档,春节档以及暑期档这三个黄金期,各种电影作品的竞争尤为激烈。

今年的十一是建国七十周年纪念日,所以今年国庆档的竞争就更为激烈了,各种重量级主旋律大片都已经是蓄势待发,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庆档三部种子大片首日总预售票房已经达到了1.2亿,相信到时候肯定会掀起一股票房狂潮。随着国庆节的逐渐临近,预售票房前三的三部大片竞争也是愈演愈烈,首先《攀登者》此前一直是稳居第一的位置,但是这几天却被《我和我的祖国》给逆袭了,目前《我和我的祖国》预售票房达到了5448万,而《攀登者》以4996万的成绩只能暂时屈居第二。

要知道《攀登者》这部电影代表的意义可是相当重大的,而且光看阵容就十分了得,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等都是重量级演员,尤其是有吴京这样的票房王坐镇,所以这部电影从一开拍就备受关注,不出所料,自从预售开启之后,《攀登者》的预售票房就一直遥遥领先,稳居2019国庆档第一,但是就在即将上映之际,却被逆袭,也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不过细数一下,《攀登者》被逆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代表的意义也是非同一般,同样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且阵容一点不输《攀登者》,该电影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并且还集结了徐峥、宁浩、文牧野等众多大牌导演,更聚集了黄渤、张译、吴京、马伊琍、杜江、葛优等众多明星,阵容简直不要太豪华。在加上之前放出的预告片也是非常精彩,演员宣传页更是十分给力,所以这段时间的热度一直都很高,总结下来,它的预售票房超越《攀登者》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细心的网友应该会发现,虽然《攀登者》预售票房被超越了,但是对于吴京来说,无论哪部电影成为冠军,吴京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两部电影都是由吴京主演的,所以很多网友都说:能打败吴京的只有他自己。不过话说回来,目前这些成绩都只是预售票房,并不代表最终结果,况且还有《中国机长》紧随其后,究竟谁会成为国庆档的最终票房冠军,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今年国产大片可谓是风云争霸,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态势。

一直备受争议的《攀登者》也如期和观众见面了。从电影初期,一直都很低调,没上映就遭到很多冷嘲热讽,有人说是故意打压吴京。但具体是谁却不得而知。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最新宣传最热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这两部可谓是风头正热,不仅演员整容强大,宣传也是非常到位。网上也是期待一片,和《攀登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吴京是什么人,他只会用自己强大的实力粉碎谣言。

昨晚,《攀登者》在北京举行全球首映。现场还邀请了许多知名大V和普通观众参加此次的观影活动,真让人羡慕,可以抢先观看这部大片。而且点映场也将在9月28日开启。下面主办方还会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大家开始期待吧。

参加观看的大v受主办方的限制,不能对电影的具体情节进行描述。但是从他们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清一色好评,感觉《攀登者》真的不负众望,口碑爆棚。吴京出品,必属精品啊。我们可以看到,在影评中提到最多的关键字是“稳了,稳了”。这可是有着行业经验的大V,说出来的話还是可以信赖的。

其中一位著名影评人这样写到:绝对不是现在大部分网友想象的那样,而是一部完全跳出猜测的电影。预告只显示了电影庞大信息量的冰山一角。用平凡、伟大、热血、真实这些词汇来形容这部电影都不够。

另一位大V博主同样说到:电影真的很好看,完全超出了预期。情节设计很感人,如果你比较感性,很容易哭得稀里哗啦的。演员方面,没有一个人拖后腿,大家都很敬业。他还高度赞扬了吴京这几年选片的眼光,眼光独到,做事严谨,又拍了一部佳作。

另一位大v表示这是一部没有配角的电影,因为每个演员的表现都很出彩。特别是吴京和张译的对手戏很精彩。毕竟这可以两大影帝之间的碰撞,期待吧。

知名编剧汪海林也说张译和井柏然在电影中的表现很棒,这部电影很有力量。

《攀登者》的演员阵容可谓是豪华。有吴京、张译、章子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陈龙等等,其实光看这个演员阵容就知道演员们的表现肯定不会让人失望,毕竟都是实力派。不是流量明星,所以大家这点可以完全放心。

之前大家都在说这部电影最大的悬念还是在导演。早前电影还没上映的时候,很多人看到导演是李仁港的时候都内心一颤:他拍了那么多部烂片,现在来执导《攀登者》,能把电影拍好吗?

其实之前这部影片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和一个人脱不了干系,那就是本片的导演李仁港。毕竟这位导演口碑不好,经常拍烂片,所以很多观众都觉得即使演员再好,剧本再好,让这样一位导演来拍,也悬了。

现在首映了,而且目前口碑还爆棚,看来这次李仁港稳住了。而这次电影的监制竟然是徐克,这倒是让很多人意外,因为他竟然不做导演。不过看过的表示其中有一些情节很有徐克的风格。

关键的是,还有人为这部电影提前预定了年度最佳。

电影出来后,也不少人会拿《攀登者》和《流浪地球》相比,可能会觉得没有《流浪地球》好。但是两者是不同题材的影视剧,一个是科幻大片,一个是剧情片。观影感受自然大不一样,《流浪地球》看完是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而《攀登者》则是深思,震撼,冲击,有人说道:看完呆呆坐在椅子上,默默流泪。

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攀登者》几乎是零差评,一举打破所有谣言。这么多大V可都是阅片无数,但纷纷赞不绝口。想必真的是有真材实料的。

真的期待这部电影,不知道又能达到多少票房。能不能超过《流浪地球》。从《战狼2》到《流浪地球》,再到现在的《攀登者》,只能感叹,能打败吴京的只有吴京。

吴孟达是香港著名演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影帝周星驰共同合作多部热门影片,使他的名气不断上涨,带来了一部又一部经典影片。如今吴孟达已经66岁了,很多演员到了中年时期大都会选择退出娱乐圈来安享晚年,吴孟达却不同,他年纪虽长,却也像众多青年演员一样敢于勇往直前,在当今兴起的影片浪潮中不断沉浮,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影视圈内包括吴京在内的众多演员夸赞。

距离《攀登者》上映的时间越来越近,由于演员阵容强大性,它早已未播先红,在此之前,某关于《攀登者》以及吴京的消息陆续被曝光。众所周知,吴京是一名实力派演员,也是当今著名的影帝,他为拍摄《攀登者》付出了全面的努力,很多人都觉得像吴京这样声名鹊起的影星在影视圈中到了独树一帜的地位,他已经可以靠自己去塑造角色,不用再向任何人学习。但近期《攀登者》花絮曝光,影帝吴京纠正他人台词错误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原来吴京不仅克己律己,对他人的要求也甚是严格,吴京对每一部作品都足够尽心尽责。因此,有很多观众以及粉丝们会认为吴京对待演艺事业的态度是与生俱来的,但吴京本人却说自己是跟吴孟达老前辈学习的,据说吴孟达演戏从来不需要剧本,用自己的演技与记忆力完成对手戏。

吴京这一番话的传出,不禁使人感到震惊,娱乐圈中能够不依靠剧本演戏的演员寥寥无几,更何况吴孟达已经66岁高龄,在记忆力都有所下降的年龄中,依旧能够如此坚持,实在值得人们敬佩,也难怪吴京会对吴孟达前辈赞不绝口。后来人们也想起了吴孟达前辈和吴京共同出演的《流浪地球》,它变得热门也并不是没有原因,参演的演员足够重磅不说,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格外严格。

吴孟达从武打片拍到科幻片,可以说在跨世纪大片中付出了很多汗水,难以想象六十多岁的还需要穿几十斤重的服装演戏,一方面足以证明吴孟达身体健朗以外,另一方面则证明了他对演戏的认真态度,以至于在影视圈中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就算没有像过去那般和周星驰合作获得人气,在新时期中也得到了影帝吴京的赞扬。最近,吴孟达更是被邀请到贪玩游戏公司参观,现场可以真是热闹,气氛丝毫不逊色于小鲜肉的粉丝见面会。

吴孟达已经66岁了,但从照片中看起来,依旧气色红润,不停地和各位“小迷弟小迷妹”互动,非常热情。

吴京和吴孟达一样,都是出了名的老戏骨,他最大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从来不会因为名声而忘本,他在《攀登者》花絮中表现出了对吴孟达前辈的尊敬,能够及时纠正对手的台词,使得《攀登者》的影片质量再次得以提升。吴京和吴孟达的品质都值得人们学习,我们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坚持不懈与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脚踏实地反而会获得更多尊重。

《攀登者》这部影片集齐了众多演员的汗水,距离档期越来越迫近,大家是否期待吴京等人的精彩出演呢

攀登者观后感【篇2】

今天下午,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

电影中开头讲到方五洲和其他三名攀登者一起登珠峰,在途中遭遇雪崩。队长不幸牺牲。可他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第二台阶,零下33度,8680米的海拔。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相机保管员曲松林因雪地太滑而遇险,队长方五洲果断扔掉摄像机,保人命。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登顶了,却因为没有照片被全世界而质疑。1960年,第一次登顶成功了,这过程是多么艰辛啊!但只因一张照片被嘲讽。这种心情只有他们知道。

在1973年,整整过去了13年啊!方五洲终于有了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清白的时候。虽然过程艰难,但他们成功了。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二次登峰时,在第二台阶,他们被十级风暴袭击。那时已经是晚上,温度也越来越低,有些攀登者开始发冷。可偏偏这时候风暴来临,这些攀登者在十级风暴中就像一片微不足道的树叶。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战胜狂风时,可他们却没有放弃,风越刮越大,将他们吹到了悬崖边。他们使劲把梯子转了一个方向,终于他们成功脱险。我很佩服他们,他们在危险时刻并没有妥协,而是想出一切办法改变事实。

在1975年5月24日14点37分,中国人在全世界第二次登顶。中国还测量了珠峰的高度,是8845。13千米。在那个年代,这件事情的成功率连小小的30%都不到,而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到了。

攀登者观后感【篇3】

最近两天《攀登者》点映,口碑崩了。

毕竟了宣传了大半年了,好多人都等着国庆这次的献礼片。

吴京+章子怡,仅仅这两名演员就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可是在点映之后,网络上一片吐槽声。

比较中庸一点的评价是——“不算烂片,但是真的不好看。”

还有网友呼吁让片中演员专心登山,恋爱的戏份太多了……

群里看了的小伙伴也评价,《攀登者》不好看,太尬了!

前20分钟看着觉得还不错,可是章子怡出来的一瞬,就觉得烂了。

不是说章子怡演得不好,可能是导演的剧本问题,不知道怎么说,感觉非常奇怪。

群友补充,能够维持7分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来说,都已经算是善良了。

《攀登者》的演员阵容确实非常强悍,章子怡、吴京、胡歌、张译……

个个都是观众心目中的电影咖,就算不是,也是良心演技派了。

可有时候越是这种大牌堆砌的阵容,才越让人担心。

因为真正打动人心的电影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强悍的阵容,它们靠故事来打动人心。

很多演员演一些后来非常出名的电影的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

《攀登者》导演是李仁港。

看这位导演最近的几部作品,就让人对于《攀登者》的质量和口碑表示担心。

豆瓣全都没超过7分,最高分的一部也是6分多一点点,挣扎在及格线。

真没想到,他就是鹿晗和井柏然那部《盗墓笔记》大电影的导演……

豆瓣前排大部分想看的观众都表示这样的阵容前所未闻,唯一担心的就是导演。

也许是墨菲定律吧……导演可能真的成了这部片中最大的变数。

吴京毕竟是中国票房榜排名前三中上榜两次的演员,票房的带动力还是有的。

也有影迷虽然觉得李仁港是个不确定因素,可是还是表示冲着吴京也要去看!

暂且在这里预测一下票房吧?

感觉票房不会超过20亿。

至少5亿+,因为确实是有吴京和章子怡的电影迷会去买票,不论这部电影的口碑怎么样。

还有一些观众是等等再看的,他们不信奉明星和演员,只相信好故事和好电影。

所以如果口碑真的崩了,这部分票房是会丢失的。

加上点映这样的口碑崩盘,那么上映之后,可能崩的就更多了。

所以个人目测,最终票房18亿左右?(毕竟是国庆档,好多不想出门旅游的,只好去影院了)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攀登者》这部电影中目前网络上吐槽声最高的一些点吧。

(我所在的地区是有点映,可是现在我也没去看,口碑这样有点不想看,还是觉得选择看《中国机长》吧。)

尴尬的感情戏和不当煽情。

其实这种主旋律片都免不了存在一些煽情的戏份,只是有的时候剧情太精彩,观众的注意力就不会太集中在这上面。

吴京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特别是《流量地球》)煽情都很丰富。

让人看得尴尬,但是有时候可能有些观众就是需要这种鼓励,让自己振奋一下。

对于我个人来说,一看到这种煽情就起鸡皮疙瘩,觉得尬到不行。

《流量地球》中介绍韩朵朵身世那段我是真的受不了。

据说这部电影中章子怡跟井柏然还有两段让人能够掉下鳄鱼眼泪的戏份。

让人也不禁怀疑这不是一部登山电影吗?怎么有了这么长的感情段落?

还有有时候煽情就煽情吧,就不用配那么声势豪壮的音效了吧。

就是例如一定要在生死离别的时候配《天若有情》等等这类的音效渲染气氛。

有时候,不配这类音乐反而让人舒服一点,觉得没那么尬。

登山来的太过于容易,让人感觉不出来这是在登珠峰。

原来不是一直登8000多米的高度……

珠穆朗玛峰对外一直宣传着8866等等差不多的高度,原来真正攀登也就3000米。

在电影中,也许侧重点把握得有问题,让人感觉登珠峰更容易了一点。

如果这样的电影在感情戏上花费过多的精力,那么登山的戏份势必会少很多。

而且这两种情感,如果一个轰轰烈烈,另外一个惨兮兮,确实是挺不搭的。

(这里推荐大家看一部极限运动的电影《极盗者》,真的登山就是登山,感情非常少,并且不让人觉得突兀。)

从《攀登者》官方公布的这张剧照猜想可能吴京跟章子怡还有知情互相欣赏的戏份。

或许还要回忆从前……

这两个都40多了,再来演这种怦然心动有点奇奇怪怪的。

附加一句,像这种戏份,回忆杀的时候真的不介意用20来岁的另外的演员来演的。

演员阵容不够科学,实力相差太大了。

如果说是有主演和不是主演的区分的话,那还好。

或者是吴京、章子怡、张译这三个公认的“戏骨级”的演员来作为主演都觉得挺平衡的。

可是问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胡歌据说也是电影界的小迷哥,经验不是特别多,但是演技尚且没有被质疑。

井柏然不知道怎么说,看过他两部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盗墓笔记》)真的没觉得哪里好了……

然鹅,井柏然偏偏和章子怡还有感情戏!

再看看井柏然这张剧照,真的让人产生质疑了。

人家登山者经历那么多艰难险阻,脸上都是伤痕之类的。

这在脸上抹点黑灰是怎么回事?

恕我直言,登山者是登山的,好像不是挖煤的吧?

就算脸上脏,也不会脏的这么均匀,更多可能是一边脸多一边少。

而且摔下山也不仅仅会只是在脸上蹭上点灰这么点问题了。

这都是雪山,脸上的灰是怎么来的?

配音对不上口型。

又是这么个让人尴尬的问题!

这都了,怎么还有这种电影出现?!!

这片子难道是80年代拍好的,现在才拿出来上映???

口型都对不上,真的让人看起来好难受。

之前看《诛仙》也就是这样,口型对不上配音,配音又非常尴尬的脱离……

让人真的出戏感特别明显,就算是想入戏都没办法啊!

而且有预感吴京演完这部电影之后可能要被喷了……

题材很好,演员阵容很强大,投资力度也很到位,但是感觉说实话差点意思。影片整体体现了登山项目的艰难和登山队员的精神,但是前期铺垫过于生硬。

文戏方面有些画蛇添足了,强行加入感情戏突出演员但是对角色刻画过于生硬,感觉看的是演员而不是剧情中的人物。几段感情戏的戏剧冲突让我一度以为在看言情剧。前期铺垫更多的是主观上的介绍,对于登上珠穆朗玛峰发历史意义,各方人员发付出流于表面,人员训练和装备等介绍基本等同于没有,科普性较低,很对关键的历史人物和人物行动看的云里雾里。

武戏方面,开头的登山与中后期的高潮画面感觉刻画的过于戏剧化。尤其是吴京的动作戏方面,如果只是个商业片来说是足够的,但是作为主旋律电影感觉有点过。继中国队长之后,吴京喜得中国蜘蛛侠技能,石头砸了能不倒,徒手能爬上废弃工厂。攀登队的整体决策更像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经过科学决策的过程。

说实话如果不是吴京,这个片子对我的吸引力并没那么大。影片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合在一起就显得极其不协调,尤其是在关键时间点的转折,过于片面和戏剧化,伟光正过于明显。片子能看,但是只是作为商业片而言,不值得因为情怀买单

今年国庆档院线的“三巨头”(《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上映之前,相对最被看好的一部片子是《攀登者》:主题应景又突出,吴京等主要演员有足够号召力等因素,都让观众对其倍加期待。

然而9月28日看完该片的点映后,我可以肯定,《攀登者》无论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都无法获得人们预期的成绩了……

之前许多人的担忧又一次应验了——编导李仁港果然没太大进步,虽然这次有优质的题材加成,还有监制徐克帮忙把关,但最后的成片效果还是不对味儿。

对登山来说,把该带的装备带上、把没必要的负重去掉很关键;而《攀登者》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加的“重量”没加够,不该加的东西又多了。

先说优点再谈缺憾吧。

“为什么要登珠峰?”这个问题放在影片内外、放在过去和现在都有不同的答案,对于1960年和1975年的中国登山队队员来说,这更像一个“九天揽月”的使命和梦想。

关于这部分历史,有心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如今物质和精神相对更富足的现代普通人,或许很难想象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追求,但在那个比之世界落后的年代,三年灾害、十年浩劫,“信仰”是众多国人别无选择的最后倔强。

说上面这些话,是想表明《攀登者》的题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可塑性,它允许影片敞开了进行“主旋律”输出,即便有些喊口号和煽情也都能接受——仅从这点出发,影片完成了最起码的任务,任何针对主题本身的指责都是站不住脚的。

与此同时,《攀登者》的实景拍摄、高原风景、专业覆盖、动作设计也都算是加分项,值得赞许。

影片的重头戏,无疑是中国登山队前后两次登珠峰的经历,一头一尾的简略和详尽各有侧重。

方五洲回忆1960年的那次登顶负责“起”,遭遇雪崩、舍摄像机救曲松林、老队长交棒、凌晨三人首次登顶珠峰,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扎实,并且把电影的多个戏眼都埋了进去。

相比之下,1975年的二次登顶含量更多更全,尽管紧凑性明显流失,但是充足的空间展现了更多克服艰险、精彩万分的瞬间,例如首回尝试冲顶前,登山队扎营时遭遇大风的一场戏。

登山队员们预警不足,帐篷、物品、人先后被刮走,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众人充分利用了手头边的自救手段,绳索、冰镐、梯子、抓钩、岩石等,最后在方五洲的力挽狂澜下大家终于得以幸免于难。

虽然按照某些“客观”的登山纪实来说,《攀登者》中的部分场景并不符合现实,可考虑到这是改编历史的商业片而非纪录片,适当的“魔改”无可厚非,只要场面好看就成。

此外,部分演员的表现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其中尤以方五洲和曲松林的联动为佳,这也是《攀登者》最主要的线索之一。

作为首次登顶的同伴,两个人本该是亲密无间的挚友,但由于方五洲在救曲松林时丢了摄像机,导致登顶没能留下影像资料、国内外出现了质疑之声,本该实打实的战绩蒙上了阴暗,曲松林心中的“恩”更多变成了“恨”,久久不能化解,直到李国梁为了摄像机牺牲后他才冰释前嫌。

两位主演中(或者说在所有演员中),张译表现是最好的,除开他自身的历史沉淀外(君不见“团长”中瘸腿小太爷何等风骚),曲松林的角色深度和层次感本来也最容易出彩,不甘、执拗、激进、悔恨、后怕,张译都呈现出来了;吴京的文戏我总觉得偏弱些,好在影片尽量用更多沉闷、憋屈的戏份让他演绎,而这种感觉,正是和多数时候方五洲的处境相符。

接下去该说说问题了。最明显的,要数节奏感失调、文武戏分配不合理,很多本该能出的效果没出来。

《攀登者》作为一部展现国人“精气神”的主旋律电影,展现主人公们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品格属分内之事,最简单见效的方式就是加入更多登山相关的细节,可惜1975年的三次攀登每次都有些蜻蜓点水的味道,总觉得是“想拍特写但没用力”。

后半段的分配和节奏很古怪,好几次我明明都感动了,但下一刻的表现立刻又把这种情绪给塞了回去 ……

好吧,动作戏少、文戏多也行,要表达影片的主旨精神本来就不止一种方法——可加戏也该加到点子上啊,方五洲和曲松林的恩怨纠葛明明最有看点,演员也有能力诠释更多,可到后面却渐渐浮于表面,玩起了惜字如金,倒是方五洲和徐缨的爱情戏占据了C位。

当然,我对爱情戏的编排没什么意见,事实上“家国大义下的儿女情长”一直很有看头;我对章子怡或吴京更没什么意见,两人都是好演员,仅从徐缨与方五洲个人角度出发,他们的表现也没啥问题。

问题是这两个人不来电啊……之前两人的戏路几乎没什么重叠的地方,所以看他们演这种对手戏就容易出戏,可以说是影片的先天不足了,章子怡和吴京都很努力,最终也只能说不功不过。

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戏虽说效果不够理想,但好歹铺垫够、戏份足,看上去至少不会太尬,而李国梁和黑牡丹的感情戏就真的是一场“灾难”了……

坦白说,井柏然和曲尼次仁在影片里炒CP,要比前面两位容易些,演员更年轻,长得也好看……无奈他们的表现太公式化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按部就班完成任务,你要说那个年代的人谈恋爱太含蓄吧,可他们连面上的交流也无神僵硬……直到李国梁牺牲,这对苦命鸳鸯都没太能引起观众的触动。

不走心,或许就是导演李仁港最大的问题,他总想把影片该表达的东西都释放出来,最后却总落个泛泛而谈——先前多部影片的履历,让许多人担心他会不会是《攀登者》最弱的一环,现在看来,他还是没逃脱自己的“魔咒”。

而且,影片在整体设计上存在一个问题,在我看来是要扣分的缺陷:无论基本立意还是实际表现,《攀登者》都着重在“传承”上发力了,曲松林、方五洲、杰布这些初代登山队员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帮助李国梁、杨光等新一代队员再创辉煌,可最终给人的印象却是“新队员的牺牲换来了初代的再次光荣”。

一部电影能着重塑造的人物本就不多,照理来说二代队员里能重点培养两三个角色已经算不错了,结果李国梁坠崖牺牲,杨光伤残下线(杨光的人设也不利落,老胡救不了),其他新队员又缺乏着墨,于是就有了“再次登顶的风头都被方五洲抢去了”的既视感——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在《攀登者》这样一部看重传承延续精神的电影中,如此设计十分别扭且失当,这可不是成龙饰演的老年杨光圆梦登顶就能补救回来的。

《攀登者》今年开机并完工上映,制作周期本就不长,而且据说徐克等人后期还补了不少剪辑做完善……从影片中多次出现音画台词不同步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不低,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赶着国庆节献礼上映,再多给主创多一些时间,该片的品质还能给更好些。

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攀登者》对有兴趣的观众来说仍然值得一看,可注定成不了新一代的爆款。

最后,希望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能淡忘影片中的某些遗憾,而是记住创造历史的中国登山队,记住闻名于世的“中国梯”,记住壮美辽阔的青藏高原……“山就在那里。”这是一句伟大的台词。

9月30日,《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三部重磅影片正式登陆院线,掀起十一影市新热潮。然而,汇集了吴京+章子怡+张译的神仙阵容的《攀登者》上映后却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一部,豆瓣评分只有7.0,且处于继续下滑状态。

下面,就来简要地谈谈口碑失利的若干因素。

所谓共鸣,通常情况下越是接近现实的就越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也便因此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选择通过将真实事件进行改编搬上银幕。

一句“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就足以使电影格调倍增。然而,当影片的取材是现实中出现大众难以理解的事物时,观众还能产生共鸣吗?《攀登者》告诉大家,还真不一定。

,由塔伦·埃格顿主演的影片《飞鹰艾迪》讲述了来自英国的运动员艾迪·爱德华兹由于热爱滑雪运动,哪怕高度近视、屡战屡败,也将坚定不移地参加奥运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看过《飞鹰艾迪》的人很多,不见得每个观众都是滑雪爱好者,然而从艾迪的努力中,观众依旧能感受到那股屡败屡战的精神。可《攀登者》与《飞鹰艾迪》不同,艾迪滑雪失败大不了是被人笑话两句,而登山队的代价是重伤甚至丧命,这便叫观众难以理解,爬个山有这么重要?

两个月前上映的《烈火英雄》同样讲述一群高危从业者,然而消防员的风险背后有着拯救生灵的意义,因而对消防员而言风险越高、意义越重,他们的形象也就越高尚。

而《攀登者》有着如同《烈火英雄》般的风险,却不具备相对应的实际意义,缺乏意义的冒险便很难打动观众。就像前阵子上映的纪录片《徒手攀岩》主创就曾表明许多人都对他们的攀岩行为不理解,觉得他们都是疯子。

为了使登山队员的形象高度化、合理化,影片也给出了一个高大上的理由——爱国。

邓稼先制造了原子弹,这是对中国的军事具有实际意义;杨利伟飞上太空,这对我国的航天事业具有实际意义,若将他们的行为与爱国形成联系观众都是能够理解的。可登上珠穆朗玛峰这对国家的意义在于哪里?电影所表现的仅仅只是一个虚名,并没有将其实际意义展现出来。

实际上,人类第一次登上珠峰,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歌颂的话题,影片只需提及这里的“人类”是中国人,观众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敬意。而电影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将重点放在登顶者的国籍上,却忽略了“人类首次”的意义,使得影片缺乏了“历史性”所带来的震撼。

当然,就算重点刻画国籍而非历史性,影片其实也是可以在为国争光这条线上进行挖掘的。

譬如《叶问》《霍元甲》《黄飞鸿》等影片,这些影片的主人公都是武术大师,而他们所生活的年代都是洋枪洋炮普及的年代,表面上看功夫就像登山一样在热兵器面前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但这些功夫片的亮点就在于通过主角打败洋人来打破海外对中国的偏见、捍卫国家的尊严。如此一来,习武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攀登者》的情况与上述的功夫片大同小异,从“我们自己的山,自己一定要登上去”这句台词可以看出影片同样袒露着一股要在外国人面前表现中国实力的意味。

然而电影里并没有详细刻画出中国遭受歧视状况,既然没有歧视,那么凭空冒出一个捍卫国家尊严的主题未免显得突兀,与影片的内容契合得不够自然。观众只能看到他们的辛苦、坚强,却看不到他们的行为有何伟大之处,对他们的英雄形象便难以产生敬意,从而阻断观众与电影的共鸣,使得影片感染力不够深刻。

当我们说起某部电影时,经常以影片的内容给它归类。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可归类为主旋律电影、献礼片;《中国机长》可划分为行业电影、传记片、灾难片等。可到了《攀登者》我反倒不知如何给它分类。

若说它是灾难片吧,可暴风雪在片中仅仅只是主角们成功路上的阻碍之一,并不是影片重点;

若说它是传记片吧,可影片只是大致地挪用了历史事件的轮廓,人名及故事细节都做过修改;

若说它是主旋律电影吧,不过观众看完了也没明白爬山和爱国有什么关系。

若说登山是一种运动,那我们可以把《攀登者》划分为体育电影,可这样一来又引出了第二个“不明白”——主题不明。

《攀登者》与传统的体育电影不同。传统的体育电影剧情都是围绕着某项运动展开,表现主人公为这项运动所作的努力及这项运动所蕴含的精神。

如《飞鹰艾迪》描绘了一位滑雪运动员屡败屡战的追梦精神,《大灌篮》宣扬了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这些精神品质都是借由他们所参加的这门运动体现出来的。可《攀登者》让一群人登山究竟是想表达什么主题呢?

然而在《攀登者》这部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只有主人公坚强勇敢,却没能看到登山运动有何精神象征。

也就是说,登山和风雪一样,都只是作为体现主人公精神品质所用的陪衬,它们自身并不具备何种意义,以至于爱国的主题很难融入爬山的内容中,它俩的结合就像鸡蛋炒鱿鱼一样不伦不类。

三、人物塑造

此外,影片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戏过于冗长,发展得也较为突兀。

据了解,1965年出品的经典影片《地道战》导演任旭东原计划在片中加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但最终考虑到这些戏份加进来对故事毫无帮助,还会冲淡影片主旨,便忍心删去。

而《攀登者》偏偏没汲取前人的经验,影片中的男女爱情非但没有增色添彩的效果,反而冲淡了爱国的主题,使观众看得不知所云。

跳峡谷、撑冰柱,吴京俨然成了中国版的巨石强森,在具备票房号召力的同时也使人物脸谱化,仿佛在任何影片中都是一个样子。

《猩球崛起1》《拆弹专家》《我不是药神》请问这三部电影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是它们都有一个戏份不多但死的时候很催泪的配角。在《攀登者》这部影片中,当我看到李国梁从方五洲手里接过队长一职时,我甚至眼前一亮,心想,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吴京居然愿意把出风头的机会让给别人!结果这人马上便当了。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编剧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一个像《拆弹专家》里的小警察那种戏少泪多的角色。可惜李国梁催泪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虽然影片具有多处不足,但实打实的大场面拍摄依然看得出片方的诚意。如果电影能够瞅对方向,对剧本细细打磨,避开那些潜在的漏洞,影片或许能成为一部口碑佳作,而非像如今一样让观众走出影厅后只想着待会儿夜宵吃什么。

推荐原因:

1.演员演技精准到位,主推章子怡与张译。

2.老道的快节奏把控,利用有限时间将内容铺满。

3.动作场面一气呵成,场景相似但是动作层层出新,特效出彩。

扣分原因:

1.商业片气质略显浓重,是缺点但同样也是优点。

2.有些场面的过渡显得不是特别自然,有明显的断档,快节奏剪辑的副作用。

2.集体牺牲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融合,不过分离感大于融合度。

3.多条情感线稍微有点拖沓节奏。

4.后期配音处理有些粗糙,某些场景声画明显不同步,服化道还是缺少点年代感。

备注:

只有一条,不要吐槽故事线简单粗暴,强行加感情戏。原因在于事件本身就很容易描述清楚。说老实话,登山活动最适合的类型是纪录片跟纪录电影。不过拍成纪录片固然细节考究,但是小众内容先天就不适合在影院放映,尤其中国现在的观影环境,那么也就同样起不到现在这么好的内容主题宣传效果。当下这种将简单的故事线适当外延的做法,必然会引起求实党的不满,但是带来的结果已经基本实现了在精准控制范围内的利大于弊。阿来的这次编剧背书,虽然没有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但是显然很稳。所以故事情节不够作为卖点,但也绝对不是槽点。

攀登者观后感【篇4】

不出意外,电影《攀登者》的`好评如潮,作为第一批观众,看完《攀登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活着要有“志气”。所为“志存高远,才能一跃千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更需要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每个人都要做新时代的主人,要在现实生活中临危不惧,以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的真谛。“人生没有更多出彩,只有创造更多精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切实捥起衣袖,大干一场,共同为美好的人生而努力。

以宽广的胸怀铸造人生的辉煌

作为新时代的一员,要彻底地消除狭隘的心灵,要直面人生,直面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用宽广的心胸去包容你身边的人,如果你是一名父母官,你需要有慈母的心来对待所有的人;如果你是一名党员,你需要做好人民群众最忠诚的服务员,要时刻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带领他们克服困难,找到人生的归宿,更不能有抱怨的心理;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的群众,你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与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平易近人,拿出真心与别人相处,这样才能创造和谐的社会状态。当你有了这样的心境,你才能广聚人员,开拔美好的人生旅途,才能保证道路的顺畅。

以独特的风格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个没有“志”的人,是永远也不可能走向成功的,然而,很多人的“志”都不同,同等的“志”,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为人都会受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所束缚,可以说是每一个人在创造中都有一定的独特风格,这种独特的风格造就了人生有不同的价值。很多人总想成功,可总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真正去实践。心中的那个“志”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人生的价值没有实现。

以坚强的毅力超越人生的极限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真正做到“”,要学习前辈们敢于吃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眼前的重重困难,发挥一名新时代建设者的作用,积极超越自我,强化自我,用责任与担当去迎接新任务,新挑战。毅力可以撑起美好的未来,一个毅力坚定的人,是不畏惧任务困难的,是敢于攀登高峰的,是着眼于未来的。新时代新阶段,每个人都有具备坚强的毅力,用强大的毅力阵容压倒一切困难和问题,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无限的精彩。

攀登者观后感【篇5】

七位登顶队员逐渐连续突击主峰。在珠峰艰险的“第六台阶”处,刘连满为托举跑位而耗空点劲,长期停留在8700米处,剩三名队员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峰。这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在在夜里登配珠峰,的现代人类首次出现从北坡成功了登顶。

贡布不过当时拿起了两面国旗飘扬,让国旗在风里飘展。一段曾被到国外徒步者视做“鸿沟”的山岩路段,自己是靠搭人梯多种方式的。惋惜而,加之严重缺乏登顶的视频影像资料信息,中国国际上仍旧对我国成功了登配珠峰存有怀疑过之声。所以多年后再次组织登峰。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1975年,他们背负着前辈的重担,他们肩负着祖国的使命,他们向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人内心意志的征程。低温,风雪,缺氧,这些艰难险阻挡不住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着那一颗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梦想就有征程。

《攀登者》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为了展现真实的景致和环境,真实还原英雄们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难关,这部电影所有的场景都是在珠穆朗玛峰上实地取景,摄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员们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戏。

这部电影的主角们都是小扒耳熟能详的敬业演员,有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和井柏然,他们都是业内拼命三郎的代表,即便是这次在珠穆朗玛峰上,他们也毫不例外地展现了自己的敬业态度,让小扒十分敬佩。

尤其是吴京,本来就有腿伤,而腿伤最惧怕的就是寒冷,不等腿伤痊愈,吴京又说这么多危险的动作他也不好意思用替身,便全都亲自上阵了。

他在大雪中摔摔打打,奔跑跪下跳跃,结果腿伤又加重了。看到最新的片场照片的流露,吴京带着夹板拄着拐杖在片场走路。

即使腿伤还没有痊愈,他也坚持拍戏,在山峰上拄着登山棍缓慢前行,小扒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剧组中的人都称赞吴京敬业,是他们的中流砥柱

只是胡歌的戏份确实有点少了,加起来不到15分钟。

由吴京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将在9月30号上映,距离上映已经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了,那么预售票你买了吗?你会在国庆当天去电影院看《攀登者》吗?我要说我会去!

《攀登者》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从开拍以来就倍受关注,而三个月前的预告片也是燃爆网络,播放量数十亿次,观看者无不热血澎湃,热泪盈眶,而该片一直在传播就是将语文课本中《攀登第一高峰》搬上了大荧幕,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先烈的英雄事迹!

而该片的主演吴京也是备受观众瞩目的演员,导演,他的战狼系列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也让他从一个功夫小子顺利转型导演,可谓是如今国内含金量最高的一个演员,而今年贺岁片中的成功逆袭的《流浪地球》,也再一次证明作为演员和投资人的吴京的眼光!

而《攀登者》这部电影作为新中国70周年的献礼,演员阵容自然是群星闪耀,除了吴京还有被誉为拥有教科书般演技的演员张译,国际著名女星章子怡,实力派男演员胡歌,以及华语功夫巨星成龙。

这些人都是娱乐圈备受瞩目的演员,更是集口碑和演技于一身的演员,他们无论是哪一个提出来都可以撑起一个影片,可是如今汇聚在一部电影内,那么这部电影的质量就毋庸置疑了!

历年来的国庆档都是各类影片厮杀的主战场,而今年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应景的影片也不在少数,而和《攀登者》能够相提并论的唯有《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从三部影片的预售上来看,《攀登者》以6500万的预售位列第一,而《攀登者》想看人数也超过了30万人,这就是《攀登者》已经预定了爆款大片的席位!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于祖国有着深沉的爱意对于革命先烈更是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在1960年那个装备落后的时代,中国三人登山队完成冲刺,从北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足以振奋国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楷模!

而如今被搬上荧屏自然值得每个人观看,也值得我们学习攀登精神,可是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更值得我们每个人观看!

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

那么冷冽的风雪,气象专家多次建议停止攀登,雪崩袭来被吞噬淹没或跌入山谷,山间缝隙甚至要靠登山队员冒死纵身一跃……

终于登顶了,终于留下了影像证明。这个“终于”来之不易。看到预告里“为国登顶”这四个字我挺骄傲的。真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运动员凭借着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创造了奇迹,他们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

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国梯”,让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队员顺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几名登山队员也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部分登山员因严重冻伤做了截肢手术,落下终身残疾。就是他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也在孩子们的身上继续传承下去。

《攀登者》讲述了在没有高科技支持,没有先进装备护航的情况下,中国登山者们在全世界望而却步的珠峰北坡,用血肉之躯,铺就登顶之路,他们搭就“中国梯”,为世界打开通道,他们告诉世界,创造人类第一次,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灵魂。当前,我们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学”在实处,还要“干”在实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初心使命”,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信念。正是有了这种泰“攀登精神”,才不怕山高坡陡,不惧道路崎岖,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无论在多么恶劣与被动的境遇中,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起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从此,泱泱华夏、烈烈神州,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近百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发展变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人民生活的需求,让自然与发展同步,人类与山川共荣。这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实实在在,那样的坚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目标。当下,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勇敢追梦的新时代,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执着的追梦人。我们,为赶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了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而自豪。我们只有团结一致、不懈奋斗,梦想才会照进现实,“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才会为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让国人振奋,让世人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是如此的铿锵;放眼未来,以十九大为新的起点,新时代的巨轮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望魏巍泰山,听松涛澎湃。在民族复兴的路上,我们都是扛着重担的“登山者”。此刻,怎不心潮起伏?面对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虚度韶光,还有什么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样去奋斗呢?“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干”,脚踏实地地“干”,持之以恒地“干”!新时代东风劲吹,登山者岂敢懈怠?让我们饱蘸追梦的激情,做一名新时代的“挑山工”,实实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恳恳地“挑”,挑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攀登者观后感【篇6】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1960年5月24日,人类史上中国人首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惊,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为家喻户晓的登山勇士,如今这部《攀登者》电影,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怀天下,团结合作,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让我们更好的去结合实际做好我们要做的事情,实现我们的目标。

扶贫攻坚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还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尽头,就要奋斗不止。扶贫攻坚如登山,循径而上,则是在创造扶贫工作的辉煌。然而路途艰险,一路上重峦叠嶂,需要每个人付出代价。扶贫攻坚如同一座山峰,我们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登山如此,现在我们的扶贫攻坚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努力了,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努力了,就离我们预想达到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们努力了,相信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攀登者观后感【篇7】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相信这种远眺祖国河山的豪迈情怀会更加的浓厚,电影《攀登者》就为我们全景展现了这一过程,看完电影《攀登者》想到了人生,我们的人生只有不断向着山顶努力攀登,才能积累更多的经历和经验,才能高 瞻远瞩,指点江山。拿破仑曾经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是这样的豪迈气概和远大理想激励他不断去提高自己军事作战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我认为,我们既要有不断攀登站在高山之巅的精神。

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理想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会激励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斗志,并且激发出不竭的动力。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可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因此,我们要有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理想不断的激励和提高我们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其次要磨砺坚韧意志。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得到鲜花与掌声之前,也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要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无论身处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我们都要学会去磨练顽强的意志,使自己成长的更加坚强和勇敢,在面临各种暴风雨时候能够更加顽强的去战胜各种困难。

攀登者观后感【篇8】

目前大众投资人参投到影视作品当中已经不是件稀罕事,想了解更多影视资讯或者不知道怎么参与可查看影视投资人当前有多部电影可以参与,《紧急救援》《一百零八》《囧妈》《濒海交锋》《大红包》《死亡通知单之暗黑者》《被光抓走的人》《冰之下》《西伯利亚风云》《斩毒行动》《囧妈》《冰之下》《唐人街探案3》等

感觉这个会在国庆档大火,因为这又是一部带有政治目的的电影…… 从《战狼》到《流浪地球》哪一部电影大火的背后没有国家的推动?那这一部也不例外,又是一部“政治正确”电影。

从最新的预告片来看,特效应该还不错,演员阵容更是强大的一批,连极少涉足电影圈的胡歌都在~ 当然啦~电影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拍的对得起观众就是好电影!

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我啥都不想说,我会订十张以上电影票!重要的事情说九遍!!!

既不是为了看吴京,也不是为了看章子怡(虽然也非常喜欢他们),而是为了看偶像阿来的剧本!

为那个写出《尘埃落定》的男人加油!!!

阿来的粉丝们顶起来呀!

!!!!!!!!!!!!!!!!!!!!!!!!!!!!!!!!!!!!!!!!!!!!!!!!!!!!!!!!!!!!!!!!!!!!!!!!!!!!!!!!!!!!!!!!!!!!!!!!!!!

我觉得按照这电影的演员阵容跟题材,票房基本上是可以得到保证的,除非是把故事拍的稀烂,后期口碑发酵不起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既然口碑票房起来了,又是国庆献礼影片,按照套路流程,很大可能是会密钥延期放映的。

至于能不能接上春节档这块大肉,那就要看吴京大爷把国旗举多高了!这次再怎么样也是在珠峰上面举国旗,肯定比战狼2要高出一大截,延期也得比战狼2更久一点吧!哈哈...

攀登者的那段历史:

1、中国和尼泊尔关于珠峰的领土争端;

2、遭遇西藏叛乱及平乱;

3、中苏计划联合登峰及苏联中途退出;

4、印度登峰及最后的退出;

5、中国214人的登山队,从计划、准备、登峰,直到最后王富洲3人带着纸条、国旗和主席半身像登顶。

6、登峰成功后次年中国和尼泊尔签约,珠峰北侧主权归属中国。

期待电影表达历史!

攀登者观后感【篇9】

小时候读毛主席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对于“登攀”的理解还只限于登山,“见山是山”说的就是那时的我。读词之后,小伙伴们心中所充满的,都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和“世上无难事”的豪情。到了80年代初,叶剑英元帅的诗——《攻关》成了众多年轻学子的座右铭,“攻城”、“攻书”、“险阻”、“苦战”等词语让我们开始明白,攀登科学高峰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唯有全力以赴,方能苦战过关。这时候我们再看“登攀”,已然是“见山不是山”了。

《攀登者》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潘多等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人物的名字,早就深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之中,时时鼓励着我们前行。到了,当年的登山队员、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时隔43年之后终于成功登顶珠峰的新闻,依然给了我们许多的震撼和感动。观看气势不凡的电影《攀登者》,让我们有幸直观地感受到了珠峰的险峻、雄伟,体验到登山队员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气概与豪情。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只有一直奋斗在攀登路上的人们,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这两天,中小学的同学正在举行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我因故未能参加,殊为遗憾。遥想当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不正是我们此刻心情的写照么?山还是那座山,人也还是那些人。但不管何时何地,人都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10月2日,我和爸爸妈妈去太平洋影院观看了一部爱国影片——攀登者。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1960-1975年我国挑战珠峰顶的故事,开篇写了挑战珠峰的片段,我国的三名登山人员成功登上珠峰封顶,然而就在挑战珠峰归来时遭到学生和领导的质疑“我们到底有没有登上珠峰?”国际攀登协会有规定:登上珠峰必须360度留影拍照,而他们的摄像机却滚落下珠峰,没有带回任何影像记录,于是,这三名登山者在1973年国家登山队再次成立时,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再次挑战他们1964年成功登顶的珠峰,带回影像资料,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登上了一次珠峰,还能再次登顶!”

经过艰苦的训练,他们整装待发,分为三个部分,后勤部队、突击部队、气象部队。他们告别大本营,带着登山团队一路披荆斩棘,用生死挑战珠峰。在短暂的窗口期(最佳登山时期)内,一搏输赢。

为了保证气象数据的准确性,突击部队带着气象部队首先驻扎到了前进营地,准备在第二天黄昏前到达北坳营地,他们迎着风雪,艰难地行走在漫过膝盖的雪地,前往北坳。到了第二天的夜里,他们才到达了北坳。

第三天,他们整装待发,全员前往大风口。就在快要到达时,突然收到气象部队紧急通知:“大风口的风力现在已达八级,可能还会持续到十级,你们一定要小心,实在不行就原路返回。”然而,突击队队长方五洲仍然命令突击部队继续前往大风口,并对气象部队的主任徐缨说道:“我现在命令部队前往大风口,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我立即命令部队原路后撤。”不过多时,他们便来到了风力强劲的大风口,一赌输赢。

强劲的大风向突击部队猛烈地吹来,这时,大本营来报:“我们命令气象部队撤回大本营,但迟迟不见他们回来,信号也中断了,他们可能在冰塔林,你们赶紧撤回查看一下吧!”队长方五洲接到命令,立即命令部队撤回大本营。

他只身一人来到冰塔林,四处呼喊:“徐缨”,听到了微弱的回应。这时,徐缨也看见了他。就在两人快要相遇之际,方五洲察觉到山顶的一块巨大的雪球滚落下来,砸到了徐缨与他相隔的一座厚重的冰塔,冰塔应声而倒,眼看就要砸到徐缨,方五洲拼尽全力奔了过去,用身体撑住了倒下的冰塔,并叫人把徐缨拉走,自己撑着冰塔,他将冰镐撑向冰塔,自己挪出了倒下的冰塔,自己因解救徐缨受伤了,他们一同返回了大本营。这时,突击队队员提议道:“方五洲队长负伤,现在必须好好休息不适宜登山,我申请作为新队长带着队员继续冲顶。”副总指挥急于求成,不听方五洲的阻拦,将那位年轻的队员选为新任队长。

新队长带着突击队选一佳日(好天气)再次冲顶。这时,气象组发来急讯:“现在风力很大,建议你们先停顿一会儿,再去冲顶。”大本营也发来简讯:“大风没什么,不用管它,继续登顶。”方五洲反对道:“我建议你们先原地修整30分钟,等大风过了再冲顶。”但副总指挥却让突击队员听自己的命令。到了第二台阶时,前方的队员不小心滑倒了,队长连忙去扶,队员的氧气瓶撞到了自己的头上,晕了过去,而队长的绳索也连着队员,于是几名队员也相继滑倒,被队长托向悬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最上面的队员扯着嗓子喊道:“快用冰镐减速!”就在队长滑下悬崖的那一刻,冰镐固定住了绳索,离队长最近的队员向队长说:“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而队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把紧紧攥着摄像机的手伸向队员,然后就用小刀割开了绳索,自己掉下了悬崖。这次冲顶,再次以失败告终。副总指挥含着泪扑进方五洲的怀中:“我--不该--那么着--急--!”

大本营收到通知:“窗口期已经过了,明年再一搏吧。”气象部门徐缨根据科学测算,近期有南压脊暴风大概3天时间,过后会有短暂的窗口期,适宜登顶,经各方讨论最终决定由方五洲带领突击队再次冲顶。

方五洲登顶途中遭遇雪崩,呼吸骤停经人工抢救苏醒后继续前行,到达了第二台阶,就在准备架设梯子登顶时,气象部门的徐缨患病忍痛对方五洲说天气有变先不要—冲顶,然后徐缨便吐血不止就在她迷离之际,方五洲喊道:“我要娶你-我现在就要娶你。”这时,徐缨含泪告别人世,随后方五洲化悲痛为力量带领团队顺利登顶,插上了代表中国的五星红旗,并且测量了珠峰的高度:8848.13米,刷新了历史,让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昂起了头!

以上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这部电影中,我知道了爱国、维护国家的尊严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我知道了要想成为合格的登山队员,需要锻炼好身体,学习登山知识,掌握登山技巧,丰富各种知识,通过拼搏让祖国在世界面前永不低头,我知道了爱一件事就要完成它,做好它,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得更棒、更好,将来为祖国争得荣耀!

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天,天悦影城,几经换票改票,误打误撞走进了《攀登者》的放映厅。

后来才知道我是何其幸运!能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先睹为快。

影片来得始料未及,与之邂逅时也开演过半。前序的铺垫都省了,撞入眼球的,是风暴!携石裹雪的超大风暴,被风暴强行扯开的钢钉,以及裹挟在狂风暴雪中看不清的飘忽忽一团人影……人们的千般预案万般筹备,在无情的自然界面前,竟一击即破!

影片以近乎残酷的写实手法高度还原了1975年珠峰攀登者们的险境与喘息,让人心头一震。

镜头静止,转向皑皑雪原,一座座雪峰林立如柱,浩瀚的雪白不见一粒尘埃,美得令人震撼又窒息。人在其中,真是沧海之一粟!迷途,坍塌,队员搜救,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喜悲!

上世纪70年代是和平的,战火的硝烟已退,国家间转入微妙的较量,为国争光使命之艰巨,等同于捍卫疆土。70年代也是相对落后的,科技尚不发达,通讯尚不便捷,战胜残酷自然所主要依靠的,还是攀登者们的血肉之躯!

中流砥柱方五洲,年轻队长李国梁,气象工作者徐缨……他们是珠峰的攀登者,更是背负着国家使命的人。他们既是伟大的人也是普通人。珠峰的风雪,见证了他们青春的奋斗,也见证了他们再平凡不过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他们个性分明,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随时准备为国家的荣誉赴死。不畏现实,在残酷的自然中坚持着不屈的斗争……

李国梁死了。年轻的队长在生命最后一刻,把摄像机交给战友,自己割断绳索坠下悬崖,让其他战友生还。

徐缨死了。如果她明哲保身听从上级指示,如果她没有自作主张登上雪峰……她是为自己的决定而死的。但是,没有这个决定就没有方五洲登顶的成功!只记得她嘴角沾满血污,脸上的笑却还灿若春花……这一刻,她完成了生命中最伟大的任务。

和平时代的人如何去谈民族精神?去谈爱国信仰?当个人生命与国家荣誉同时摆在眼前,如何抉择……看得见的对手易打败,内心的敌人难降伏。为国家荣誉赴死,是一句平时谁都喊得出的口号,而紧要关头能选择舍弃自我为国捐躯的……唯英雄尔。

攀登者,他们的功绩不亚于血洒疆场的勇士。

影片尾声,字幕打出一段史料: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数据,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米。这个数据不就是当年我在地理课本学过的那个数据吗!……无忧无虑的少年,轻描淡写的数字,如何明白它的分量之重?如今才懂得它所仰赖的,是多少攀登者冰冷却无悔的尸骨……

新中国成立今已70周年,电影事业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等待,如今中国终于交出了震撼人心的冒险类大片。它不是科幻的童话,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

而历史,远比电影更加残酷……

祖国70岁生日,是一座里程碑,未来仍任重而道远。

攀登者的精神,将永远纵贯在祖国源远不息的血脉中,无止无疆。

今年国庆档可谓是三足鼎立,《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和《中国机长》在首日都收获了相当不错的票房与口碑,但从目前的票房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仍然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被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洗脑的我原本也是打算先去看《我和我的祖国》,无奈场场爆满,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去看《攀登者》。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几天网上黑《攀登者》的新闻太多,导致这部片子的上座率并不怎么理想,不过冲着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这些实力派去看一看也没什么毛病。

电影开场用简短的篇幅讲述了1960年新中国第一支登山队攀登珠穆朗峰的故事,过程就不细说了,一大波人从山下出发最后到达顶峰的仅仅只剩下三人,雪崩、风暴对他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张译赤脚登人梯的画面,零下三十多度,赤脚踩在冰雪之上,这是得有多强大的信念和忍耐力。看完回来就查了一下历史资料,还故事原型里还真的就有“赤脚登人梯”这么一段,感动之余也让人无比震撼。

当然,电影也在故事原型的基础上加了很多戏剧化的元素,比如方五洲的感情线、比如李国梁的感情线。

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线在我个人看来穿插得恰到好处,二人的情感也并非是俗套的儿女情长,在方五洲最后一次冲顶的时候徐缨甚至豁出性命去为他播报实时气象情况,这是爱情也是革命的情谊。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动之余,也充满了正能量。

而反观李国梁这个角色,他和黑牡丹的那段感情戏就显得没那么出彩。其实确切地讲,他俩的感情戏份并不多,只有在训练基地里和雪山试训的冰裂缝里两小段,完全可以当作是影片的一种调剂,年轻人嘛,看到帅小伙、漂亮姑娘总会激起一点内心的波澜,我觉得挺真实,不刻意也不违和。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提到的关于摄影机的话题。1960年虽然有三人登顶,但没留下影像资料,这也产生了之后“不被世界承认”的说法。这让当时兼职摄影的曲松林非常内疚,一直耿耿于怀,十五年后再见方五洲仍然埋怨他扔掉了摄影机。(事后我查阅了一下历史资料,不是没有摄影机是因为天太黑,拍不出什么东西,又要赶着下山,所以就没留下影像资料。)

方五洲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曲松林无言以对,具体说的记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要你杀了我去保护摄影机,你会怎么做”。的确,舍弃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摄影机容易,但要你舍弃同伴的生命,你又会如何抉择呢?来自灵魂的拷问,绝大多数人总是能对自己狠一点,却对旁人狠不起来。

直到李国梁牺牲,曲松林的态度终于发生了转变。

人命重要还是摄影机重要?在旁人眼里摄影机就是鉴证国家的荣誉的必要条件,牺牲几个人算什么?可是作为负责人,曲松林担负的不仅仅只有国家荣誉,还有整个团队的生命安全。“安全第一”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勇于攀登的冒险精神没有错,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其实在第一次领导责问方五洲、曲松林、贡杰三人为什么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的时候就有所体现。方五洲一句“为了救曲松林”,让领导直接转了话锋,不难看出他能理解方五洲当时的心情。

整部影片的质感还不错,置景和特效都很逼真,风暴、雪崩等灾难来临时给人震撼视觉冲击的同时,角色们的表现也比较真实,尽管电影里方五洲还是有几个耍帅的镜头,不过也并没有浮夸的感觉,顶多是功夫好点,胆儿大点,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看完的电影的感受比较平静,尽管影片里有不少让人感动的点,但不像《战狼》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那样煽动情绪,这种感动是种平静的感动。

总体来讲,片子还可以,值得一看,不过期望也不要太高,肯定达不到《战狼》那种水准。但这部电影题材不错,喜欢冒险登山的人值得一看。

攀登者观后感【篇10】

爱与情的交织,职责与信念是每个登山者心中的顶梁柱。——题记

在尼泊尔与中国西藏的交界处,北纬30度,矗立着那座不朽的圣山——珠穆朗玛峰。作为地球的至高点,无数登山英雄为其折腰,将自己的鲜血永远地洒在洁白的雪原之上。

“它是属于中国的,我们自己的山,自己登!”1960年的第一次登顶,因未留下任何摄像资料,吃了国际登山界的“闭门羹”。三位英雄备受讽刺、怀疑、打击,从此,那再次登顶的愿望便永驻方五洲队长的心间。

十五年的风云变幻,原本解散的登山队重又欢聚一堂,协作努力,准备再次登峰,这次随同的还有后勤部、气象局以及几十位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他们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却有一致的目标——登顶珠峰。

这何尝不是一场战役,不是一种挑战?

登山——登上珠峰,在峰顶看中国国旗迎风飘扬,是一种自豪,一种骄傲,它证明了中国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故事,细细体味,你会发现它无处不充斥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弥漫着满腔豪情与斗志昂扬的爱国精神,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暖湿着我们的心灵,告诉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我们是,中国人!

攀登者观后感【篇11】

漫漫人生长路,恰似攀登一座高山,我们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无数个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征服那座珠穆朗玛峰,我们要直面困难,从中汲取经验,勇往直前。

在《攀登者》里,主人公为了证明中国,而勇闯珠峰。他一次一次被困难击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身来。雪崩、狂风、队长的牺牲、越过第二级阶梯,困难告诉他:要对任何事尽责任、有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最强大,世界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困难和挫折往往会变成我们成长与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就会从中得到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我们会汲取失败的经验,然后再一次挑战它,最后战胜它。攀登者们先后三次挑战珠峰,仅仅只有一次成功登顶,他们被一次次击败,但又一次次地去尝试,所以困难也是人生的“课堂”,它教导我们要坚持不懈。

当困难与挫折降临,如果我们都以“与我何干”的想法去对待它,那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战胜这个困难,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电影中,老队员因当年主人公为了救自己而丢下摄影机,导致未能取证,最后没能为祖国效力而耿耿于怀。他恨主人公,也恨自己。多年后,担任登山总指挥的他为了完成自己当年的心愿,刚愎自用,不惜让新队员们去冒险,当队员们遇难后,他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最终明白了为自己队员的生命负责比其他的更重要。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能逃避现实,逃避困难,因为困难也是人生的“课堂”,它教导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逃避、放弃,这只能让我们在困境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只有我们直面困难,感悟从中获得的经验,最后用于实践,才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当中更多的困难,所以困难也是“课堂”。

攀登者观后感【篇12】

《攀登者》讲述了在没有高科技支持,没有先进装备护航的情况下,中国登山者们在全世界望而却步的珠峰北坡,用血肉之躯,铺就登顶之路,他们搭就“中国梯”,为世界打开通道,他们告诉世界,创造人类第一次,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灵魂。当前,我们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关键的就是要“学”在实处,还要“干”在实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初心使命”,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信念。正是有了这种泰“攀登精神”,才不怕山高坡陡,不惧道路崎岖,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无论在多么恶劣与被动的境遇中,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起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从此,泱泱华夏、烈烈神州,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近百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发展变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人民生活的需求,让自然与发展同步,人类与山川共荣。这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实实在在,那样的坚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党员干部的目标。当下,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勇敢追梦的新时代,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执着的追梦人。我们,为赶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了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而自豪。我们只有团结一致、不懈奋斗,梦想才会照进现实,“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才会为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让国人振奋,让世人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是如此的铿锵;放眼未来,以十九大为新的起点,新时代的巨轮正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望魏巍泰山,听松涛澎湃。在民族复兴的路上,我们都是扛着重担的“登山者”。此刻,怎不心潮起伏?面对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虚度韶光,还有什么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样去奋斗呢?“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干”,脚踏实地地“干”,持之以恒地“干”!新时代东风劲吹,登山者岂敢懈怠?让我们饱蘸追梦的激情,做一名新时代的“挑山工”,实实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恳恳地“挑”,挑起民族复兴之重任!

《攀登者》讲述的是为弥补1960年中国登顶所留下的遗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吴京饰)、曲松林(张译 饰),“二代攀登者”徐缨(章子怡 饰)、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 饰)两代攀登者组成的中国“最强攀登联盟”,举国之力,向珠峰发起冲顶挑战。

在攀登过程中更是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

“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们在挑战人类极限,他们在书写中国辉煌。山高绝顶人为峰!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它的颜色一定是中国红。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春华秋实,70年不屈不挠,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闪耀在天空,它承载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这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对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懂得了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承担,爱是一种荣耀,爱是一种回报,爱是一种奉献……今天的我们更要向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接过长辈的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