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简短(5篇)

红色故事简短(5篇)。

处理文档需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文档的质量和规范,一定要多看范文。可能正在考虑如何才能写好范文呢?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非常不错的“红色故事简短”文章,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红色故事简短(篇1)

夏天的雨后,天空中挂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在这红、橙、黄、绿、青、蓝、紫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火一般的颜色――中国红。

不知道是不是缘分,爸爸妈妈姓名的第二个字都是“红”。从我能认知颜色的时候,我就渐渐地爱上了红色。看到艳丽的红色,我的心情顿时舒畅,会情不自禁地涌出快乐之情。

据说:红色还可以镇压邪魔,驱魔避邪,对身体百毒不侵。在古代,宫殿的砖瓦和宫墙还有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

红红火火更是大红色最传统的含义: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红的对联,燃放起红红的爆竹,穿起红红的新衣,提起红红的灯笼,挂起红红的中国结……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习红红火火,事业红红火火,每天得生活都过得红红火火!

也许说起红色,许多女孩子想到的第一个就是粉红色。可我,偏偏对大红色情有独钟。大红色不比橙色那么鲜亮、不比绿色那么引人注目;也不如金黄色那么高贵、优雅;更不如淡紫色那么梦幻,使人陶醉其中。大红色代表了中国的尊严与庄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选用了庄严的大红色作为国旗――五星红旗的颜色。大红色,同时又是血的象征,一看到大红色,我们就会想起那些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它又代表了中国人民曾经受过的奇耻大辱,代表着祖国的曾经千疮百孔。红色时时刻刻会激起我们的斗志;红色,就等同于我们中国的国色,就等同于我们中国人的尊严。

看着红色,我就想起了庄严的升旗仪式;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听着激情澎湃的国歌,我仿佛看到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延安窑洞里通宵达旦的工作,彻夜不眠的灯光和狼牙山五壮士奋勇跳崖的悲壮情景……

红色是激情、是斗志,更是中国的国色,我爱中国红!

红色故事简短(篇2)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必须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十分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午时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日,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必须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红色故事简短(篇3)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更燃起了我们的民族魂。中国运动健将们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拿下奖牌,最终,中国获得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位列第二,让国歌在东京的上空一次次唱响。

中国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吸引了全中国人民的目光,白嫩的脸蛋,扎着小丸子头,发峰上佩戴一个可爱的小黄鸭发卡,使杨倩更加俏皮动人。谁能想到她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呢!妥妥的学霸!比赛中杨倩身着带中国国旗标志的专有射击服,背挺得笔直,一只眼微眯,目光笃定,神态沉稳,一枪又一枪,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终,杨倩以251.5环的成绩夺得了中国本次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后来在十米七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杨倩惊心动魄逆转击败美国组合再次获得冠军,成为了中国本次奥运首位两金获得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全红婵了。首次参加奥运会的14岁女孩――全红婵,她身着艳丽的红色泳衣,站在十米高的跳水台上,处之泰然,只见她从容不迫地走到跳水台的边缘,转过身,脚尖点地,双手高举,放下,手抱腿,纵身一跃,在空中完成了几个高难度动作后,完美落水,简直一点水花都没有,完成了她的完美一跳,最终,她五跳三个满分摘得桂冠!全场的观众高举中国国旗为她欢呼喝彩!全红婵也成为了奥运跳水比赛最高分获得者,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连跳水名将郭晶晶老师都兴奋地鼓掌,随后还拿起手机挤过去拍照。曾经的跳水运动员也发文称:“眼泪瞬间流下来,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后来的采访中,全红婵被问:“为什么跳的这么好?”“练的,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我只是想给妈妈治病。”这些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全红婵的辛苦。是啊,当我们还在被窝里睡觉时,全红婵已经开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索然无味又枯燥的动作了,很难想象她是如何挺过来的。“天赋惊人”、“跳水奇才”等赞美,让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事实证明,成功没有捷径,是靠努力换来的。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想要有结果必须努力。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天才,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们无论是首次出战的小将,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无论是勇夺桂冠,还是遗憾失败,他们都是奋力一搏,都代表十四亿中国人民展现中国风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永不言弃,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念。那抹鲜艳的中国红,早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难忘!

红色故事简短(篇4)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红色故事简短(篇5)

今天是十月一日国庆节,我们一家步入柯桥古镇游玩。只见马路两边的绿化带上,全部对称地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绿色映衬着中国红,是如此的协调、和谐。秋风习习,到处红潮涌动,看得我心潮澎湃。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街边各式各样的摊位,摊主在大声吆喝着。我的眼睛四处搜寻着我心仪的物品。

突然,一抹中国红映入我的眼帘,街旁有人在卖中国结。我的心儿怦怦跳,疾步来到卖中国结的摊位前。制作中国结的是一位老奶奶,她正可谓是心灵手巧,双手上下翻飞,左右旋转,一根红线在她手中出神入化。我屏息凝视,静静地站在边上,看得眼花缭乱,可就是舍不得离开。好大一会儿,我抬头看向妈妈。妈妈心领神会,说:“洋洋,是不是喜欢中国结?喜欢妈妈就给你买。”我赶紧点头。买到中国结后,我开心得又蹦又跳,舞动着中国结,像得到宝贝似的喜不自胜。我本以为中国结的制作会非常容易,可看到老奶奶巧夺天工的制作,我才知道那是有多难做!这就是中国手工,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

突然,一阵疾风吹来,环卫阿姨好像看到了什么,就停了下来,原来是街旁插在灌木丛中的五星红旗被吹歪了一些。她轻轻地拿起五星红旗,柔柔地拍了拍灰尘后,稳稳地插入泥土中固定住了。接着,她又开始工作起来。

我对这位不起眼的清洁工阿姨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她的胸前口袋里插头一面醒目的五星红旗,清洁车两侧也插着五星红旗,人动旗儿飘,成了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眼前美丽的人和景,我迅速掏出藏在口袋里的五星红旗贴纸,毫不犹豫地贴到了脸上,也深深地镶嵌在了我的心中。

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我爱您!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精]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要怎么才能写出满意的范文呢?有困难时建议多多参阅范文。聚焦范文的写作思路与整体构思,小编为您搜罗了“红色革命故事简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启示,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1

雷锋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

有一次雷锋去安东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

从抚顺一上火车,他就忙个不停。一会儿帮助列车员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一会儿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

刚闲下来,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读报,宣传党的政策……

到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中年妇女没有车票,却要上车。

人越聚越多,场面越来越乱。雷锋走过去,关心的问:“大嫂,你没买车票吗?”

大嫂委屈的说:“同志,我买票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把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看出大嫂急切的心情,知道她不是说谎,就说:“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

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补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

大嫂感激地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回去好把钱给你寄过去。”

雷锋笑着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说完转身就走。那位大嫂感动得眼泪汪汪地向他挥手。

训练结束,雷锋返回抚顺,又在沈阳转车。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背着包袱的老大娘,很吃力地走着。

雷峰急忙走上前去,热情的问:“大娘,您这是要去哪里呀?”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要到抚顺去看儿子。”

雷锋一听大娘跟自己同路,便笑着说:“大

娘,正好我也回抚顺,我们一起走吧。”说着就把大娘背的包袱接过来。

老人高兴的连连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进了车厢,雷锋帮大娘找到座位,又拿出刚买来的面包说:“大娘吃块面包吧。”

“不行!不行!孩子,俺不饿。”老大娘急忙推辞。

雷锋把面包塞到大娘手里说:“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充充饥。”

等大娘接过面包,雷锋就站在大娘座位边上和大娘聊起天来,“大娘,您去过儿子家吗?”

“没有,我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儿子住在什么地方,只有儿子信上告诉我的地址。”老人叹着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

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看到老人着急的样子,急忙安慰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助您找到儿子。”

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下了车,开始帮着老人找儿子。

东打听西打听,经过两个多小时,雷锋终于把大娘送到她儿子的家里。

后来,这些事被战友们知道了。大家都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2

红军长征队伍里有一名小红军,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11岁,所以大家都叫她“红小丫”。

1935年,不满12岁的红小丫跟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队伍不分白天黑夜一直往西走,她不知道队伍要走向哪里,只知道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意味着死亡。

红小丫还是一名宣传队员,唱山歌、说快板、敲小鼓,她样样在行。

红小丫和其他宣传队员们一边艰难地行军,一边做宣传工作。战士们听到红小丫的歌声,觉得全身都是劲儿。

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红小丫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红小丫不仅会说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

可是,没过多久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伤寒。

红小丫躺在担架上,心里非常难受,她实在不愿意拖累大家,一再要求把她留下。

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红小丫听着大家暖心的话,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早点儿好起来!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红小丫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也能坐起来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红小丫痊愈了。

不知道经过多少生死考验,长征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宣传队长给每人发一块布,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

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衣物都套在身上。

大部队上山前,宣传队必须提前到险要处搭宣传棚。红小丫随着宣传队开始爬雪山。

他们刚走到山前,就感到雪山的严酷。地下的雪冻得硬邦邦,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十分困难。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赶了过来。

红小丫打起了小竹板,同志们,加劲儿走,胜利已经在招手,红军都是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有些和红小丫熟悉的战士和她热情地打招呼:“红小丫,谢谢你!”

冷风像刀子一样刺着她的脸,但红小丫心里好似有一团火,她要和宣传队的伙伴们一起给大家鼓劲,给大家信心。

宣传队跟着大部队继续艰难的前进着。由于年龄太小,红小丫有时只能拉着马尾巴向上爬。

翻过大雪山,红小丫又跟着部队走过草地,最后胜利地到达了陕北。

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年纪尚小的红小丫一路艰辛走完长征,也同时创造了她自己人生的奇迹。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3

试着去想象一下,如果收到一封一个字都没写的空白家书,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费解纳闷。然而这一封无字家书,却真实地记录了一段热血而悲亢的故事。

1931年3月,湖南一位名叫李志强的女子收到了一封信,她凭直觉认为这是丈夫陈毅安的信。陈毅安是一名军人,共产党员,有他的使命和责任,李志强也已经习惯了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在见不到面的时候,他们靠着一封封家书向对方诉说家事与思念,在过去的几年里,她陆续收到了来自丈夫的54封家书,眼前的这一封也一定是,她这么想着。

1930年6月,陈毅安告别妻子,重返战场,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临走前,陈毅安交代已有身孕的李志强说:“照顾好自己,我一定会回来。”李志强一边想着,一边慢慢拆开了那封信,她想象着信里面应该是丈夫满满的思念,交代着他正在做什么,计划什么时候回家。然而当她打开之后,却发现是一张一字未写的白纸。她瞬间愣住了,往事走马,他们是如何相遇,又是如何相爱,如何在黑暗中相濡以沫,又是如何一同梦想着未来的新中国。

陈毅安曾对妻子说过:如果哪天,你收到了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不必再等。原来在进攻长沙的战役中,陈毅安身负重伤,英勇牺牲,年仅25岁。李志强此后终身未嫁,每当夜里明月照进窗子,她都觉得有些不朽的东西正在这一片大地上隐秘生长,成千上万像陈毅安这样的人,正怀着信念和勇气前赴后继,生生不息,终将成为华夏大地上那些不灭的星辰。

这个平凡的故事,可能有万千人会有相似经历,但平凡当中透露出的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红色精神。

中国人一面是温柔敦厚,一面是天道酬勤。我们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百姓,是5464公里黄河的儿女,是6387公里长江的子民。千年之前,我们就有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气魄,有了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周的潇洒。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中国人不靠巧舌,用行动说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中国人讲君子之道,谦逊而不傲慢,博大而深沉温柔。这,就是中国精神。

辜鸿铭那句:但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让人心头为之一颤。不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坚守和延续那份精神。

“去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魂!吾辈楷模,必须谨记,向先辈致敬!”我们有幸生在这个幸福的时代,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忘掉过去,忘却牺牲,忘记耻辱。我们有着更繁重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使命,坚持到底。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4

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有红船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等。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5

前辈们留下的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自从看了《红色革命经典故事》之后,我感觉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红色教育观后感。电影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与鼓励,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付出自己的心血与力量。我们必须珍惜眼前的一切,向那些革命家努力!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

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6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小家伙很机灵,不但站岗放哨,还经常帮助游击队送信。

有一天,海娃去给住在张家庄的八路军王连长送信,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海娃送过这种信。

他知道,只有十万火急的信才粘上鸡毛。海娃走过村外的池塘边,发现池塘里的荷花就要凋谢了,一个个大莲蓬仰面朝天站在水里,海娃想采几个莲蓬。

“不行!”海娃马上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这封信太重要了,我可不能耽误时间。”

海娃正要继续赶路,忽然听到几声枪响,“不好,有情况!”海娃察觉到危险。

他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向枪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发现一队日本兵正迎面走来。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海娃急坏了,“这可怎么办啊!日本兵只要一搜查,鸡毛信就会被发现。”

他到处找地方想把鸡毛信藏起来。

他跳下石头,想把鸡毛信压到石头下面,但石头太重了,他用尽力气,也没能掀动大石头。

已经听到日本兵叽哩哇啦的说话声了,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藏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

然后,海娃采了几个还没成熟的莲蓬,坐在石头上,装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他刚剥开一个莲蓬,日本军官就过来了。“喂!小孩,你在干什么?”日本军官一边问,一边拔出军刀吓唬海娃。

“我……我……我饿,来采……”海娃装作害怕的样子,哆哆嗦嗦地说。

接着,有个日本兵走过来,把海娃全身都搜了个遍,结果什么都没有搜到。

“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日本军官好奇地问。“军官,是莲蓬。”为了打消鬼子的怀疑,海娃还小心翼翼地把一个莲蓬向日本军官递过去。

日本军官拿着莲蓬左看右看。海娃发现日本军官根本不知道莲蓬怎么吃,就故意拿着一个莲蓬咬了一口。

那个日本军官学着海娃的样子,抢过莲蓬,“咔嚓”咬了一口。“哇!”日本军官马上把咬进嘴里的莲蓬吐了出来。原来莲蓬又苦又涩。

“小孩!良心大大滴坏!”日本军官非常生气,把海娃手里的莲蓬抢过来丢在地上,还狠狠踩了几脚。海娃马上大叫起来:“我的莲蓬!我的莲蓬!”

日本军官踹了海娃一脚,海娃顺势倒在地上,日本军官这才带着队伍走了。

等日本兵走远了,海娃急忙爬起来,跑到羊群中,把藏在羊尾巴下的鸡毛信解下来,小心地揣进口袋里。

海娃及时把信送到了王连长手里。八路军根据这份情报,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消灭了前来进犯的日本兵。

大家都夸海娃聪明,还给海娃戴了一朵大红花。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7

11、杨靖宇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之一,1932年受党中上人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任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天几夜,打死打伤敌军20余人,日寇说,只要你投降决不杀你,皇军非常欣偿你的胆识和才华,皇军会重用你!杨将军说,中国人不知道投降,我投降了还有中国吗?由于当地汉奸的出买,伪军,日军围攻他,打死我们将军的是中国人啊!杨将军壮烈殉国可歌可谛!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残忍的铡下他的人头颅,部开他的腹部,惊骇的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敌人无不振惊!

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杨将军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12、程仲一

1938年1月,中共五寨县委成立,程仲一任宣传部长。3月,五寨沦陷后,率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和抗敌自卫队配合八路军一二○师一部袭击驻城日军,迫使日军撤离五寨县城。随后一年,他与王庭弼、白如冰等率晋西北抗日动员委员会部分干部转入大青山,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曾率当地游击队配合八路军骑兵支队消灭归(绥)凉(城)一带土匪武装,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同年秋,任绥东专署专员,率绥东武工队三下丰东,开辟丰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调任绥中专署专员。

曾率专署游击队奇袭三道营火车站,毙伤日军站长以下敌伪官兵多名,缴获20余支枪和大批弹药。在任任绥南专署专员期间,带领武工队在崞县窑子、三道沟、公鸡咀一带与敌作战中连战连捷。1944年2月10日晨,为汉奸出卖,被日军重兵合围于凉城县郭木匠沟一带。为掩护其他人员突围牺牲。时年28岁。

13、廖海涛

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9月20日,红四军攻克上杭城。29日,在红军帮助下,廖海涛领导大岭下农民举行暴动,建立乡苏维埃政府,当选乡苏维埃主席。

在闽西南地区党、政、军领导人会议上,廖海涛当选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随后返回双髻山继续坚持游击斗争。同年的一天深夜,廖海涛率领杭代县游击队奇袭大洋坝民团炮楼,缴获几十支枪、几担子弹。

陈毅、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过长江挺进苏中、苏北建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后,廖海涛任江南指挥部政委。14日,率第二支队四团三营特务连在句容县赤山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九二步兵炮2门。战后,慷慨赋诗:“坚持江南抗敌军,日寇惊呼胆寒心。赤山之战缴敌炮,茅山烽火震南京。”

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军集中步、骑、炮联合兵种共3000余人,对16旅驻地江苏溧阳塘马村发动突然袭击。廖海涛组织旅部及中共苏皖区党委机关转移,率部对敌阻击,掩护机关人员突围,打退日军多次疯狂进攻。战斗从28日凌晨一直坚持到中午,毙伤日、伪军300多名。廖海涛身陷重围,腹部中弹,仍然手捂伤口继续指挥战斗,最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32岁。

14、赵博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15、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红色革命故事简短 篇8

小时候,我心中的英雄是除妖降魔的孙悟空、欲罢不能的哪吒、练就高超魔法又机智勇敢的哈利波特……那都是书籍中作者美好的构想。但在长大后,我认为其实英雄二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是在现实中一个个平凡朴素的人,他们造就了宏大的事业,为当下的和平与幸福奠基了功不可没的基础……

思绪犹如吹散的花蕾飘扬而去。时间的车轮回到了上个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新旧文化猛烈撞击”水深火热的时代,有一群革命先烈为中国的崛起效力与贡献,传播马列主义,创建党组织,其领导人就是一名叫李大钊的革命者。李大钊同志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发扬民主科学精神,抨击封建顽固势力,他决意改造旧中国的激情有力激发了当代青年的蓬勃气焰与进取精神。1927年春天,李大钊心系工作、鼓舞同志士气,在明知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仍不愿离开北平,不久后不幸被军阀抓捕。在狱中,他饱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绝不屈服,于同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时年仅38岁。

阅读并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后,我心中充满了对李大钊的敬仰之情。为了让世间不再沉浸在战乱中,为了开辟出崭新的革命主义道路,为了不让下一代依旧生活在可怕的硝烟里,李大钊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生死看得如此淡薄。毒刑拷打在他们看来是太小的考验,那丝毫动摇不了他作为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就在被执行绞刑的前一天,在提审的法庭上,亲人们都悲痛欲绝,唯有李大钊依旧安定沉着、振奋坚强,因为那坚贞不屈的信念充斥了他的心灵,他已经不再惧怕任何;众目睽睽之下,李大钊一声不吭,仅仅用一个慈祥的神情传达了对家人的爱,并且对他们认真地说:请不要担心我的安危,我们的革命终将走向成功!你们要把我的事业赓续下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每位革命者心中,都燃烧着一束信仰之火,永不熄灭。你问我,信仰之火到底是什么?对,信仰之火,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家国情怀,就是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就是对于革命事业必胜的决心!正是无数像李大钊一样的人筑起祖国的脊梁,才让文明得到了推移与进步,才让今后的人民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生活!他们是飞沙走石前的重重围墙,是电闪雷鸣中的绚丽彩虹,是无限黑暗里一束耀眼的光芒,万里光辉,因他们而闪耀!向他们致敬,他们永远是我值得学习的榜样!

重温经久不衰的历史,感受高尚廉洁的节操,汲取自强不息的力量。昨日为崛起,而今天为富强,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必要刻苦学习、不懈求索,争做祖国明天的栋梁!

最新红色故事5篇


文档处理是职场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实在不知如何动笔时,快去找一找相关范文学习一下。从范文中学习可以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你知道要如何去撰写范文嘛?工作总结之家从各个方面搜集的资料使这篇“最新红色故事”更加完美,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红色故事【篇1】

“十三五”轰轰烈烈地结束,“十四五”在我的期望中莅临人间。在我的心中,仿佛已经缓缓勾勒出在党的领导下,家乡苏州的大好河山……

微风恰起,桃叶轻渡,暗柳追凉,燕啼斜阳。江南烟雨,又迷人眼。循声探寻,长夜温柔,荧火照耀,满城锦绣。老街小巷,又复喧嚣。一抹抹中国红,造就了这番来之不易的天地。

江南四季轮回皆芳华绝代。我曾幻想着,撑一纸油伞,遥遥相望。见一笔青溪由浅而深,柳烟缥缈,弱水三千。便朝夕思量,自难忘。所幸,祖国知我意,吹梦到江南。苏州在祖国“十四五”的良好建设下,不仅在科技树不断创新,还保留了古典的韵味,成为我心中令我魂牵梦绕的江南。

未来的苏州,一定会……

在初春时,绿意盎然,百花齐放。河边杨柳依依,丛中蜂蝶舞动。凝眸燕入长天,云水一方。见一溪静谧的溪流烟雨蒙蒙,缠绵着四野的远山,渲染出令人莞尔的岁月。在炎夏时,古树遮天,蝉声连绵。池中莲叶青青玉立摇,荷花淡雅而不染。仲夏夜晚的萤火虫闪耀灵动,与人相邀,共坠繁星赏风雅。在秋分时,十里枫叶作红妆。而在南飞之雁离别时,霜月已洒满西楼。在寒冬时,银装素裹。红梅娇美,腊梅高雅,白梅冰清,墨梅沉稳……天地玉尘无颜色,百花魁放百媚生。而这华丽风景的背后,需要祖国和我们的奋不顾身。

不过,如果江南只有风景的优雅,未免如谪仙般过于高贵。真正的的江南光景,是在隐秘的巷陌之中。待那除夕团聚时,欢声笑语浸满城,无人憔悴无人愁。又是一年好风光,戏台风月增新貌,轻纱遮面舞灵巧,琵琶绕梁音袅袅。台下观众喜笑颜开,垂髫则穿梭于斑驳小道,你追我赶。前方的男孩高举着精致的风筝奔跑,后方一群孩童犹如见到珍宝,互相争抢着向前。路过的佳人眼里噙着笑意,微微侧身,给孩子们让出追逐打闹的空间。若一轮圆月高挂,百家也依旧灯火通明,欢喜不散。银辉此时已将石桥描淡,耳畔传来声声童谣。白墙青瓦的屋檐下,是挽发妇女哄儿入眠的轻哼曲调。繁华落尽,此情此景,不禁引我深思。

若没有中国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就一定不会有现在的一片祥和安宁。无限风光,必须建立在太平盛世。而在“十四五”之际,我相信,党一定会带领华夏人民,建设比我想象中更美丽的未来!

我身处于海晏河清的中国,展望着未来宏伟壮阔的蓝图,坚信,中国,一定会不负众望!

最新红色故事【篇2】

夏天的雨后,天空中挂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在这红、橙、黄、绿、青、蓝、紫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火一般的颜色――中国红。

不知道是不是缘分,爸爸妈妈姓名的第二个字都是“红”。从我能认知颜色的时候,我就渐渐地爱上了红色。看到艳丽的红色,我的心情顿时舒畅,会情不自禁地涌出快乐之情。

据说:红色还可以镇压邪魔,驱魔避邪,对身体百毒不侵。在古代,宫殿的砖瓦和宫墙还有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

红红火火更是大红色最传统的含义: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红的对联,燃放起红红的爆竹,穿起红红的新衣,提起红红的灯笼,挂起红红的中国结……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习红红火火,事业红红火火,每天得生活都过得红红火火!

也许说起红色,许多女孩子想到的第一个就是粉红色。可我,偏偏对大红色情有独钟。大红色不比橙色那么鲜亮、不比绿色那么引人注目;也不如金黄色那么高贵、优雅;更不如淡紫色那么梦幻,使人陶醉其中。大红色代表了中国的尊严与庄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选用了庄严的大红色作为国旗――五星红旗的颜色。大红色,同时又是血的象征,一看到大红色,我们就会想起那些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它又代表了中国人民曾经受过的奇耻大辱,代表着祖国的曾经千疮百孔。红色时时刻刻会激起我们的斗志;红色,就等同于我们中国的国色,就等同于我们中国人的尊严。

看着红色,我就想起了庄严的升旗仪式;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听着激情澎湃的国歌,我仿佛看到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延安窑洞里通宵达旦的工作,彻夜不眠的灯光和狼牙山五壮士奋勇跳崖的悲壮情景……

红色是激情、是斗志,更是中国的国色,我爱中国红!

最新红色故事【篇3】

今天是十月一日国庆节,我们一家步入柯桥古镇游玩。只见马路两边的绿化带上,全部对称地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绿色映衬着中国红,是如此的协调、和谐。秋风习习,到处红潮涌动,看得我心潮澎湃。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街边各式各样的摊位,摊主在大声吆喝着。我的眼睛四处搜寻着我心仪的物品。

突然,一抹中国红映入我的眼帘,街旁有人在卖中国结。我的心儿怦怦跳,疾步来到卖中国结的摊位前。制作中国结的是一位老奶奶,她正可谓是心灵手巧,双手上下翻飞,左右旋转,一根红线在她手中出神入化。我屏息凝视,静静地站在边上,看得眼花缭乱,可就是舍不得离开。好大一会儿,我抬头看向妈妈。妈妈心领神会,说:“洋洋,是不是喜欢中国结?喜欢妈妈就给你买。”我赶紧点头。买到中国结后,我开心得又蹦又跳,舞动着中国结,像得到宝贝似的喜不自胜。我本以为中国结的制作会非常容易,可看到老奶奶巧夺天工的制作,我才知道那是有多难做!这就是中国手工,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

突然,一阵疾风吹来,环卫阿姨好像看到了什么,就停了下来,原来是街旁插在灌木丛中的五星红旗被吹歪了一些。她轻轻地拿起五星红旗,柔柔地拍了拍灰尘后,稳稳地插入泥土中固定住了。接着,她又开始工作起来。

我对这位不起眼的清洁工阿姨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她的胸前口袋里插头一面醒目的五星红旗,清洁车两侧也插着五星红旗,人动旗儿飘,成了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看着眼前美丽的人和景,我迅速掏出藏在口袋里的五星红旗贴纸,毫不犹豫地贴到了脸上,也深深地镶嵌在了我的心中。

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我爱您!

最新红色故事【篇4】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更燃起了我们的民族魂。中国运动健将们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拿下奖牌,最终,中国获得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位列第二,让国歌在东京的上空一次次唱响。

中国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吸引了全中国人民的目光,白嫩的脸蛋,扎着小丸子头,发峰上佩戴一个可爱的小黄鸭发卡,使杨倩更加俏皮动人。谁能想到她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呢!妥妥的学霸!比赛中杨倩身着带中国国旗标志的专有射击服,背挺得笔直,一只眼微眯,目光笃定,神态沉稳,一枪又一枪,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终,杨倩以251.5环的成绩夺得了中国本次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后来在十米七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杨倩惊心动魄逆转击败美国组合再次获得冠军,成为了中国本次奥运首位两金获得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全红婵了。首次参加奥运会的14岁女孩――全红婵,她身着艳丽的红色泳衣,站在十米高的跳水台上,处之泰然,只见她从容不迫地走到跳水台的边缘,转过身,脚尖点地,双手高举,放下,手抱腿,纵身一跃,在空中完成了几个高难度动作后,完美落水,简直一点水花都没有,完成了她的完美一跳,最终,她五跳三个满分摘得桂冠!全场的观众高举中国国旗为她欢呼喝彩!全红婵也成为了奥运跳水比赛最高分获得者,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连跳水名将郭晶晶老师都兴奋地鼓掌,随后还拿起手机挤过去拍照。曾经的跳水运动员也发文称:“眼泪瞬间流下来,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后来的采访中,全红婵被问:“为什么跳的这么好?”“练的,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我只是想给妈妈治病。”这些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全红婵的辛苦。是啊,当我们还在被窝里睡觉时,全红婵已经开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索然无味又枯燥的动作了,很难想象她是如何挺过来的。“天赋惊人”、“跳水奇才”等赞美,让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事实证明,成功没有捷径,是靠努力换来的。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想要有结果必须努力。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天才,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们无论是首次出战的小将,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无论是勇夺桂冠,还是遗憾失败,他们都是奋力一搏,都代表十四亿中国人民展现中国风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永不言弃,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念。那抹鲜艳的中国红,早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难忘!

最新红色故事【篇5】

在世界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就是我们的祖国。它经历了从战争到和平,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如果奇迹有颜色,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回望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未来舍生忘死。我想,这就是仅属于炎黄子孙的爱国心,仅属于中国的颜色,更是仅属于祖国母亲的骄傲!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前几天,我和家人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主要讲的是在淞沪会战时期,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的故事。走出影院时,我百感交集,流下眼泪。我想,这就是中国人的爱国心吧,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祖国。

我很庆幸,中国能够拥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当下我们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为祖国富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我想,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2023红色故事10篇


如何做才能用好范文提升自己呢?我们可以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将范文的结构和要点列成框架的形式,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整理的“2024红色故事”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2024红色故事 篇1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说,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他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一种久违的精神在召唤着他们、激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2024红色故事 篇2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更燃起了我们的民族魂。中国运动健将们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拿下奖牌,最终,中国获得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位列第二,让国歌在东京的上空一次次唱响。

中国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吸引了全中国人民的目光,白嫩的脸蛋,扎着小丸子头,发峰上佩戴一个可爱的小黄鸭发卡,使杨倩更加俏皮动人。谁能想到她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呢!妥妥的学霸!比赛中杨倩身着带中国国旗标志的专有射击服,背挺得笔直,一只眼微眯,目光笃定,神态沉稳,一枪又一枪,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终,杨倩以251.5环的成绩夺得了中国本次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后来在十米七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杨倩惊心动魄逆转击败美国组合再次获得冠军,成为了中国本次奥运首位两金获得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全红婵了。首次参加奥运会的14岁女孩――全红婵,她身着艳丽的红色泳衣,站在十米高的跳水台上,处之泰然,只见她从容不迫地走到跳水台的边缘,转过身,脚尖点地,双手高举,放下,手抱腿,纵身一跃,在空中完成了几个高难度动作后,完美落水,简直一点水花都没有,完成了她的完美一跳,最终,她五跳三个满分摘得桂冠!全场的观众高举中国国旗为她欢呼喝彩!全红婵也成为了奥运跳水比赛最高分获得者,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连跳水名将郭晶晶老师都兴奋地鼓掌,随后还拿起手机挤过去拍照。曾经的跳水运动员也发文称:“眼泪瞬间流下来,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后来的采访中,全红婵被问:“为什么跳的这么好?”“练的,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我只是想给妈妈治病。”这些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全红婵的辛苦。是啊,当我们还在被窝里睡觉时,全红婵已经开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索然无味又枯燥的动作了,很难想象她是如何挺过来的。“天赋惊人”、“跳水奇才”等赞美,让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事实证明,成功没有捷径,是靠努力换来的。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想要有结果必须努力。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天才,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们无论是首次出战的小将,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无论是勇夺桂冠,还是遗憾失败,他们都是奋力一搏,都代表十四亿中国人民展现中国风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永不言弃,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念。那抹鲜艳的中国红,早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难忘!

2024红色故事 篇3

常胜将军粟裕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_______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经典战例——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在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筹指挥下,以_______,在北起临城(今薛城),东至海州,南到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数量上、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大决战。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余人,而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

在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在战役指挥上力求先解决黄维兵团,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2024红色故事 篇4

“男人草鞋”意蕴深 抗日民族英雄少年孤儿当红军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歌唱二小放牛郎 狱中传单鸡毛信的故事 “小萝卜头”学文化小兵张嘎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 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一天,“白公馆”里警钟大响。不多时,地坝的人站了大半圈。成岗一看,墙上岗哨的机枪架满了,一群特务提着手枪站在坝子周围,监视着所有“犯人”。 看守所所长陆青说道:“昨天在胡皓手里抓到张纸条,是哪个写的,站出来说清楚……”成岗一听,纸条,莫非是我写的传单出了问题?不多时,只见几个特务拖着受过重刑的胡皓过来了,只见胡皓的鼻孔、眼睛出血,人已昏迷了。成岗正欲站出来,忽听一洪亮的声音“是我写的!”。原来是齐晓轩站了出来。老齐是江苏人,共产党员,抗战时期来重庆大渡口工厂工作,公开身份是技术员,主要领导工人运动,因被叛徒出卖,前被捕,是狱中地下党领导人之一。就是他叫成岗以仿宋字体把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写出来让狱中同志们传阅,鼓舞斗志。陆青右手一摆,眼睛眯了一下,忽然心中一惊,眼睛一转,便问:“据我所知,你哪里都没有去过,这是你们共产党最近的大事情,你怎么知道的?” “告诉你,那天放风的时候,我看你们办公室没有锁,就顺便走进办公室。从你们报上看到这则消息,所以说是你们告诉我的。”齐晓轩说。 陆青说:“我们的报纸?绝不会登载你们共产党的消息,来呀,去把报纸抱来,让他找。”齐晓轩看了这张看那张,看了大报看小报,终于看到一家民办小报上不显眼的地方登载了这则消息。“你们看,这是你们的报纸吗?”陆青一看顿时呆了。 原来,这张民办小报是成岗隔壁牢房关的黄显声将军给成岗看的。 齐晓轩走向牢房,楼上楼下的同志们、难友都站在铁窗前,看见他回来都很高兴。齐晓轩满脸笑容,向同志们点头致意:“同志们,难友们!我们胜利了,重庆快解放了,五星红旗将在歌乐山上高高飘扬!”“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 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 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 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 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当年红军穿的草鞋,就是群众穿用的普通草鞋,并没有分什么男人、女人的。然而,张南生刚参加革命时,却把自己打的草鞋特别喻为“男人草鞋”。部队不少同志也特别喜欢他打的“男人草鞋”。那是1929年冬,朱德和_率红四军第三次来到新泉,开展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指战员们白天学习军事,晚上学习政治,训练抓得很紧。当时,军事训练内容相当丰富,有队列训练、射击训练、投弹训练,还有班、排、连、营的进攻和防御等等。战士们都穿草鞋参训,不少战士两三天就磨烂一双草鞋。刚参加革命、担任乡苏维埃政府委员的张南生,一有空就去观看红四军的军事训练。一天上午,他亲眼见某连指战员组织一场抢占山头的冲锋训练后,不少战士脚上的草鞋都已磨得不像个样子,有20多名战士还光着脚板走回来。张南生想,红军指战员为穷苦人求翻身而打仗,他们训练这么辛苦,这草鞋一定要尽量满足供应才好。当日下午,张南生回到新泉北村,便立即组织乡干部和一批妇女编织草鞋。当时,张南生还不会编草鞋,便请了一位师傅到家里教他。张南生的父亲张志瑞,见南生这孩子也学起编草鞋的手艺,好不生气,便冲着南生骂道:“我才是个武秀才,武得一字不识,没出息,给你学了那么多年书(张南生在连城旧制中学毕业),也回来学这没出息的手艺,你不觉得丢人?!”张南生不敢惹父亲生气,和气地回答说:“爸爸,你不是常说‘家有万金,不如一艺在身’吗?我多学一门手艺,就多一道财路呵!”他父亲无言可对,只好让他去学。张南生毕竟是读书人,学什么手艺都比别人聪明。他学编的第一双草鞋,样子就蛮像的,而且全用了最好的稻草,很扎实,可就是偏大、偏长了一点。张南生听别人这样议论,就自豪地说:“我这双才是真正的男人草鞋哩。”“哈哈,草鞋编大了还美名为‘男人草鞋’,这也算是你的创造发明啰。”有位妇女这样讥笑他。张南生也滑稽地说:“人有分男女,鞋就没分男女?你们没看见,红四军里头几个彪形大汉,那双脚有多大啊!我这双草鞋送去,他们准争着要的。”“说也对,朱军长的脚就比普通男人大得多,说不准南生哥编的这双草鞋就会被朱军长挑上哩!”又一位妇女这样打趣道。第二天,他们把先编织好的几十双草鞋送到红四军驻地,果然有不少个子高大的军人争着要大草鞋,张南生见了非常高兴。从此,他编的草鞋都比妇女们编的大一些。张南生爱编“男人草鞋”这一故事,便在新泉渐渐传开。1930年5月,张南生参加红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奋战在大江南北。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3月15日,长汀县南寨广场人山人海,红四军在这里召开万人大会,他号召受苦工农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他号召工农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建立革命武装,壮大工农红军。会后,就在南寨广场设立参军报名台。在人山人海的广场中,一位中年男子拉着一位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寸步不离,生怕马上就会丢失的样子。小男孩一定要到报名台看看,中年男子也只好拉着他转了一转。只见报名台前人来人往,穷苦子弟纷纷报名要求参军,看了一阵后,男子便拉着小孩的手回去了。这位被拉着手的男孩小名“松树孜”,当时刚好12岁,原是连城县庙前村一名父母双亡的乞丐,10岁那年流落到长汀县城,天天脸黑头污,衣衫褴褛。一位好心的中年男子将他收留,带他到一个建筑工地做了小工,成了他的师傅。师傅时时处处关心着他,还想认他为“义子”,以后好增加个劳力,帮自己干活。“松树孜”到长汀以后,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新鲜事:红四军入闽,消灭土著军阀郭凤鸣,解放了长汀城。又听了_在大会上的讲话,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投奔革命,参加工农红军。第二天傍晚他偷偷溜出了工地,左拐右拐,进进退退,生怕师傅跟上来。他直接找到红军在城里的一处驻地,要求马上参军。几位红军战士见他年纪小,人又长得矮小,都劝他回去。可他就是死纠慢缠,战士们不得不带他去找部队领导,一位领导听他讲完经历后,终于同意接收。他主动要求到炊事班洗碗、洗菜、打扫卫生。只因怕被“师傅”认出,被拽回去。没几天,部队开拔了。由于父母生前送他念过两年私塾,文字楚楚可观,在炊事班经常为战友写写家信。领导知道后,调他到团部任宣传队队员。他每到一地,随同队员们提着石灰、朱砂桶,到处刷写红军标语。后来,这名“红小鬼”在部队经历了出生入死、千锤百炼,成为我军医疗战线上一名技术精湛、屡建功劳的高级领导,他就是解放后曾任过国家卫生部长和福建省委书记的江一真。“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2024红色故事 篇5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举国上下欢呼雀跃,这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走向成熟!!!我相信,2008年时,中国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哪怕经历了可怕的5。12地震。

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口号,以“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为奥运会会徽,以“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为筹办理念,中国北京将永远载入史册!!!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奥运火炬吧: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艺术和技术特色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2024红色故事 篇6

20世纪之初,在五四运动的浪潮冲刷下,反动、腐朽的封建制度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抨击和摧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推翻封建社会的统治,尤其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封建制度下提倡的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女子贞节以及三从四德等,仍然在严重地束缚、压迫和摧残着中国农村妇女。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封建地主家庭里,也就必然逃脱不掉当时操持家业的兄长像阎王似的以封建礼教严厉地管束她,使她失去自由。男尊女卑,一方面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

在赵一曼十二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五日,赵一曼的父亲李鸿绪因为咳嗽痰涌昏迷不醒后死去了。按世俗规矩,大哥李席儒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当家人。

父亲病死后,小一曼失去了父爱,家里的生活更是沉闷极了。大哥不仅没有父亲那般行医抓药的本事,反而成天赌博、抽鸦片,还要天天摆着家长的派头。大嫂也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两口子三天两头吵嘴闹气。在这种家庭环境里,赵一曼受到了极大的憋屈,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有一天她便向大哥提出:这样活着实在太没意思了,我要出门读书去!大哥只顾抽烟,耷拉着眼皮,头也懒得抬地哼道:不行,我没钱供你!

2024红色故事 篇7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忙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境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终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泽东,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2024红色故事 篇8

1941年10月5日上午,风和日丽。蔚县大南山的山脚下有个12岁的放牛娃,叫张大义。正赶着地主的牛群,迎着朝阳,唱着山歌,在山坡坡上跑来跑去,他的歌声和老黄牛的吼声,在山沟沟里头回荡。

就在张大义蹦蹦跳跳十分开心之际,突然,他发现前方有一群日本鬼子兵揣着刺刀,探头探脑,贼眉鼠眼地朝中共蔚县县委所在地——瓦子盆村方向窜来,妄图摧毁我县委和民主抗日政府。由于敌人采取闪电式的偷袭,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察觉,而陷入日军包围之中。眼看就要发生流血事件,在这千钧一发十分危机时刻。放牛娃张大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如果不及时报告县委,就会造成重大损失。于是他奋不顾身,向县委驻地跑去。张大义的举动,被狡猾的日军指挥官松田发现了,他指挥鬼子兵向张大义开枪射击,松田还“嗷嗷”怪叫。子弹在大义耳边、身子周围“吱吱”直叫,可张大义哪管这些,送信要紧。跑呀,跑呀,凭着他多年放牛练出来的两条“飞毛”腿,再加上他对地里熟,早把日本鬼子兵甩得老远,刹那间鬼子连大义影子也不见了,急得鬼子兵也“嗷嗷”叫起来。一边放松,一边四处寻找放牛娃。敌人的子弹虽然没打着大义,可鬼子们的枪声却给山上八路军和地方干部送了信号,部队准备战斗,干部们迅速组织群众转移。

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了,可放牛娃张大义腿部受了枪伤,但他咬着牙,忍着疼痛,也隐蔽起来。日本鬼子进村翻箱倒柜折腾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捞到,气得鬼子们乱放了一气枪,烧了老百姓几间房子,就灰溜溜地滚回了蔚县城。

鬼子走后,干部和群众找到大义,给他治了伤。从此,放牛娃张大义智斗鬼子兵,保护群众的事迹在蔚县大南山里山外广为传颂,称颂他是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2024红色故事 篇9

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随后一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他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关于红色故事12篇


时间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落在茫茫大海之中,这段时间的工作上的事情终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我们要写一篇总结来检验这段工作,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帮助今后少走弯路,多出成果。想要写好一篇好的总结还需要什么?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关于红色故事12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关于红色故事(篇1)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这如河的岁月中,涌现出千千万万的爱过英雄,他们的爱国事迹给予我们的感动。

我在课本上看到一篇文章――《抗日英雄赵一曼》,读后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文章中,赵一曼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在一次战头中,她不幸被捕。凶恶的敌人妄想从赵一曼口中知道抗联所在地,但赵一曼忍受一次又一次酷刑,她的右膀被斩断,被戴上几十斤重的铁镣。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赵一曼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她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的一句话使我久久不能忘却,她说:“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的信仰......”这种浩然正气永远震撼和激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巍峨、险峻是上的个性;澎湃、娴静是水的个性;坚强、无畏使中国人的个性!”“苟利的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也是所有中国人一生不变的情怀!

祖国的山河无限壮丽,爱国豪情在我们心中如彩般绚丽,永远、永远......

关于红色故事(篇2)

杨靖宇19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

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关于红色故事(篇3)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英雄,我喜欢的小英雄叫刘胡兰,她的家住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重温刘胡兰的故事。

1946年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山西省文水地区的地主武装也乘机猖狂反扑。革命形势日益恶化,但年仅14岁的中共候补党员、云周西村妇救会主任刘胡兰,坚决要求留下来继续斗争。

1947年1月12日,因叛徒出卖,刘胡兰被阎锡山的部队抓捕。他的父亲刘景谦、母亲胡文秀和二姐刘爱兰都在现场。残忍的敌人在刘胡兰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企图以此让刘胡兰屈服。敌人凶狠地说:你看见了吗?现在轮到你了!你要死还是要活?只要你说一句话,就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当共产党!就这一句,我立马放你回去!面对威逼利诱,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说道:我叫刘胡兰,死有什么可怕?怕死就不当共产党。要杀要剐由你们,要我自白,妄想!

寒风中,她慢慢把头转向亲人的方向,深情地望了一眼,然后从容走向铡刀…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5岁,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刘胡兰牺牲的那个冬天特别冷,不久后的春节,云周西村家家户户都没有贴春联,也没有放鞭炮,乡亲们用无声的悲愤来祭奠牺牲的英雄。

1947年3月,毛泽东转战陕北途中,听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挥笔写下8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少年强则中国强。同学们,刘胡兰牺牲时,年仅15岁。他的一生,短暂而光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立志、好好学习,争做祖国未来的合格接班人!

关于红色故事(篇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

“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关于红色故事(篇5)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必须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十分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午时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日,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必须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关于红色故事(篇6)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更燃起了我们的民族魂。中国运动健将们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拿下奖牌,最终,中国获得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位列第二,让国歌在东京的上空一次次唱响。

中国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吸引了全中国人民的目光,白嫩的脸蛋,扎着小丸子头,发峰上佩戴一个可爱的小黄鸭发卡,使杨倩更加俏皮动人。谁能想到她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呢!妥妥的学霸!比赛中杨倩身着带中国国旗标志的专有射击服,背挺得笔直,一只眼微眯,目光笃定,神态沉稳,一枪又一枪,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终,杨倩以251.5环的成绩夺得了中国本次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后来在十米七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杨倩惊心动魄逆转击败美国组合再次获得冠军,成为了中国本次奥运首位两金获得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与我年龄差不多的全红婵了。首次参加奥运会的14岁女孩――全红婵,她身着艳丽的红色泳衣,站在十米高的跳水台上,处之泰然,只见她从容不迫地走到跳水台的边缘,转过身,脚尖点地,双手高举,放下,手抱腿,纵身一跃,在空中完成了几个高难度动作后,完美落水,简直一点水花都没有,完成了她的完美一跳,最终,她五跳三个满分摘得桂冠!全场的观众高举中国国旗为她欢呼喝彩!全红婵也成为了奥运跳水比赛最高分获得者,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连跳水名将郭晶晶老师都兴奋地鼓掌,随后还拿起手机挤过去拍照。曾经的跳水运动员也发文称:“眼泪瞬间流下来,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在后来的采访中,全红婵被问:“为什么跳的这么好?”“练的,我不是天才,我很笨的,我只是想给妈妈治病。”这些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全红婵的辛苦。是啊,当我们还在被窝里睡觉时,全红婵已经开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这索然无味又枯燥的动作了,很难想象她是如何挺过来的。“天赋惊人”、“跳水奇才”等赞美,让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事实证明,成功没有捷径,是靠努力换来的。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想要有结果必须努力。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天才,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们无论是首次出战的小将,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无论是勇夺桂冠,还是遗憾失败,他们都是奋力一搏,都代表十四亿中国人民展现中国风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永不言弃,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念。那抹鲜艳的中国红,早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难忘!

关于红色故事(篇7)

许世友

1906年2月2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随拳师入嵩山少林寺。习武8年中,既学会了十八般武艺,也学了飞檐走壁之术。在回家乡探亲时,失手将以势欺人的地主恶少打死,被迫弃家离寺,四处流浪。后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部队当兵。

1926年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1团任连长,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离队回乡,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

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团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敢死队队长,屡挫强敌,4次负伤。同年11月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转移途中,指挥第34团在漫川关与堵截之敌勇猛拼杀,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向毛泽东请缨上前线,于1938年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10月22日在南京病逝。

关于红色故事(篇8)

“男人草鞋”意蕴深 抗日民族英雄少年孤儿当红军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歌唱二小放牛郎 狱中传单鸡毛信的故事 “小萝卜头”学文化小兵张嘎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 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一天,“白公馆”里警钟大响。不多时,地坝的人站了大半圈。成岗一看,墙上岗哨的机枪架满了,一群特务提着手枪站在坝子周围,监视着所有“犯人”。 看守所所长陆青说道:“昨天在胡皓手里抓到张纸条,是哪个写的,站出来说清楚……”成岗一听,纸条,莫非是我写的传单出了问题?不多时,只见几个特务拖着受过重刑的胡皓过来了,只见胡皓的鼻孔、眼睛出血,人已昏迷了。成岗正欲站出来,忽听一洪亮的声音“是我写的!”。原来是齐晓轩站了出来。老齐是江苏人,共产党员,抗战时期来重庆大渡口工厂工作,公开身份是技术员,主要领导工人运动,因被叛徒出卖,前被捕,是狱中地下党领导人之一。就是他叫成岗以仿宋字体把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写出来让狱中同志们传阅,鼓舞斗志。陆青右手一摆,眼睛眯了一下,忽然心中一惊,眼睛一转,便问:“据我所知,你哪里都没有去过,这是你们共产党最近的大事情,你怎么知道的?” “告诉你,那天放风的时候,我看你们办公室没有锁,就顺便走进办公室。从你们报上看到这则消息,所以说是你们告诉我的。”齐晓轩说。 陆青说:“我们的报纸?绝不会登载你们共产党的消息,来呀,去把报纸抱来,让他找。”齐晓轩看了这张看那张,看了大报看小报,终于看到一家民办小报上不显眼的地方登载了这则消息。“你们看,这是你们的报纸吗?”陆青一看顿时呆了。 原来,这张民办小报是成岗隔壁牢房关的黄显声将军给成岗看的。 齐晓轩走向牢房,楼上楼下的同志们、难友都站在铁窗前,看见他回来都很高兴。齐晓轩满脸笑容,向同志们点头致意:“同志们,难友们!我们胜利了,重庆快解放了,五星红旗将在歌乐山上高高飘扬!”“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 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 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 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 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当年红军穿的草鞋,就是群众穿用的普通草鞋,并没有分什么男人、女人的。然而,张南生刚参加革命时,却把自己打的草鞋特别喻为“男人草鞋”。部队不少同志也特别喜欢他打的“男人草鞋”。那是1929年冬,朱德和_率红四军第三次来到新泉,开展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指战员们白天学习军事,晚上学习政治,训练抓得很紧。当时,军事训练内容相当丰富,有队列训练、射击训练、投弹训练,还有班、排、连、营的进攻和防御等等。战士们都穿草鞋参训,不少战士两三天就磨烂一双草鞋。刚参加革命、担任乡苏维埃政府委员的张南生,一有空就去观看红四军的军事训练。一天上午,他亲眼见某连指战员组织一场抢占山头的冲锋训练后,不少战士脚上的草鞋都已磨得不像个样子,有20多名战士还光着脚板走回来。张南生想,红军指战员为穷苦人求翻身而打仗,他们训练这么辛苦,这草鞋一定要尽量满足供应才好。当日下午,张南生回到新泉北村,便立即组织乡干部和一批妇女编织草鞋。当时,张南生还不会编草鞋,便请了一位师傅到家里教他。张南生的父亲张志瑞,见南生这孩子也学起编草鞋的手艺,好不生气,便冲着南生骂道:“我才是个武秀才,武得一字不识,没出息,给你学了那么多年书(张南生在连城旧制中学毕业),也回来学这没出息的手艺,你不觉得丢人?!”张南生不敢惹父亲生气,和气地回答说:“爸爸,你不是常说‘家有万金,不如一艺在身’吗?我多学一门手艺,就多一道财路呵!”他父亲无言可对,只好让他去学。张南生毕竟是读书人,学什么手艺都比别人聪明。他学编的第一双草鞋,样子就蛮像的,而且全用了最好的稻草,很扎实,可就是偏大、偏长了一点。张南生听别人这样议论,就自豪地说:“我这双才是真正的男人草鞋哩。”“哈哈,草鞋编大了还美名为‘男人草鞋’,这也算是你的创造发明啰。”有位妇女这样讥笑他。张南生也滑稽地说:“人有分男女,鞋就没分男女?你们没看见,红四军里头几个彪形大汉,那双脚有多大啊!我这双草鞋送去,他们准争着要的。”“说也对,朱军长的脚就比普通男人大得多,说不准南生哥编的这双草鞋就会被朱军长挑上哩!”又一位妇女这样打趣道。第二天,他们把先编织好的几十双草鞋送到红四军驻地,果然有不少个子高大的军人争着要大草鞋,张南生见了非常高兴。从此,他编的草鞋都比妇女们编的大一些。张南生爱编“男人草鞋”这一故事,便在新泉渐渐传开。1930年5月,张南生参加红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奋战在大江南北。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3月15日,长汀县南寨广场人山人海,红四军在这里召开万人大会,他号召受苦工农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他号召工农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建立革命武装,壮大工农红军。会后,就在南寨广场设立参军报名台。在人山人海的广场中,一位中年男子拉着一位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寸步不离,生怕马上就会丢失的样子。小男孩一定要到报名台看看,中年男子也只好拉着他转了一转。只见报名台前人来人往,穷苦子弟纷纷报名要求参军,看了一阵后,男子便拉着小孩的手回去了。这位被拉着手的男孩小名“松树孜”,当时刚好12岁,原是连城县庙前村一名父母双亡的乞丐,10岁那年流落到长汀县城,天天脸黑头污,衣衫褴褛。一位好心的中年男子将他收留,带他到一个建筑工地做了小工,成了他的师傅。师傅时时处处关心着他,还想认他为“义子”,以后好增加个劳力,帮自己干活。“松树孜”到长汀以后,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新鲜事:红四军入闽,消灭土著军阀郭凤鸣,解放了长汀城。又听了_在大会上的讲话,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投奔革命,参加工农红军。第二天傍晚他偷偷溜出了工地,左拐右拐,进进退退,生怕师傅跟上来。他直接找到红军在城里的一处驻地,要求马上参军。几位红军战士见他年纪小,人又长得矮小,都劝他回去。可他就是死纠慢缠,战士们不得不带他去找部队领导,一位领导听他讲完经历后,终于同意接收。他主动要求到炊事班洗碗、洗菜、打扫卫生。只因怕被“师傅”认出,被拽回去。没几天,部队开拔了。由于父母生前送他念过两年私塾,文字楚楚可观,在炊事班经常为战友写写家信。领导知道后,调他到团部任宣传队队员。他每到一地,随同队员们提着石灰、朱砂桶,到处刷写红军标语。后来,这名“红小鬼”在部队经历了出生入死、千锤百炼,成为我军医疗战线上一名技术精湛、屡建功劳的高级领导,他就是解放后曾任过国家卫生部长和福建省委书记的江一真。“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关于红色故事(篇9)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红色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父亲发了一封信,要求海娃立即送给八路军。这封信里粘着三根鸡毛,娃娃一看就知道。这是最紧急的信啊

海娃拿着信,赶羊下山了。还没到山口,远远地看到了日本士兵。我该怎么办?信件藏在哪里呢?他一眼就看到了老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封在羊的尾巴下面,盖上大尾巴,什么也看不见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身边。

孩子,你在做什么?老实说,不然就杀了你!

我是放羊啊。嗯,我是放羊啊。海娃故意假装害怕的样子哭了。

鬼子看到这群羊,来个坏主意。他把羊全部拉下来,娃娃被迫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了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人,粮食也找不到。鬼子们饿疯了,让黑狗们杀羊。歪嘴的黑狗喜欢那只老羊,一上来就抢。海娃看到自己爱的羊被带走杀死,恨死了敌人。但是,他更担心鸡毛信,绑在老羊的尾巴下面

老羊好像看到了娃娃的心情,四条腿支撑在地上,歪嘴的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臭汗,得抓别的羊。海娃终于放心了,又在盘中怎么跑。

天刚蒙蒙蒙,鬼子挥大洋刀,带队出发。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鸣的声音,走在前面的黑狗倒在地上。他们踩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但不敢笑。

孩子,你面前的路!鬼子要海娃赶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娃娃很熟悉,他把敌人带到山路上,自己越走越快。敌人气喘吁吁,越落越远。

孩子,慢慢开路吧!海娃娃正在飞。

喇叭!喇叭!鬼子开枪了。海娃倒在草丛里。他明白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大声喊道:鬼子来了!鬼子来了!八路军叔叔,快打!

果然,八路军大叔火了。海娃一开心,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晕倒了。八路军叔叔跑来跑去:啊,这不是娃娃吗?

海娃睁开眼睛,辛苦地说:叔叔,羊……老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过去了。

当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依靠那封鸡毛信寄来的重要信息,八路军打了一场大胜仗,消灭了许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大叔又送给海娃刚收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啊。不要说有多高兴。

关于红色故事(篇10)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忙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境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终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泽东,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关于红色故事(篇11)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国。24日,六连召开攻打隆化的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被选为爆破组组长。

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五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正当我军发起了总攻之时,突然,在一座桥上伪装十分严密的暗堡喷出6条火舌,拦住了部队冲锋的道路,冲在前面的同志倒下去了,爆破组派上去三名同志,都未能完成任务,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董存瑞机智地通过了几十米开阔地,冲入桥下的旱河沟里,进入了火力死角。可是,桥离地面一人多高,两旁全是光滑的墙壁,没处安放炸药,董存瑞焦急万分,看到冲上来却又纷纷倒下的战友,他毅然用左手代替支架托起炸药包,贴紧桥堡,从容地拉开了导火索,向着冲锋的队伍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

隆化解放了,董存瑞用自己19岁的年轻生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1948年6月8日,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同志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六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

关于红色故事(篇12)

20世纪之初,在五四运动的浪潮冲刷下,反动、腐朽的封建制度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抨击和摧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推翻封建社会的统治,尤其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封建制度下提倡的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女子贞节以及三从四德等,仍然在严重地束缚、压迫和摧残着中国农村妇女。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封建地主家庭里,也就必然逃脱不掉当时操持家业的兄长像阎王似的以封建礼教严厉地管束她,使她失去自由。男尊女卑,一方面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

在赵一曼十二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五日,赵一曼的父亲李鸿绪因为咳嗽痰涌昏迷不醒后死去了。按世俗规矩,大哥李席儒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当家人。

父亲病死后,小一曼失去了父爱,家里的生活更是沉闷极了。大哥不仅没有父亲那般行医抓药的本事,反而成天赌博、抽鸦片,还要天天摆着家长的派头。大嫂也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两口子三天两头吵嘴闹气。在这种家庭环境里,赵一曼受到了极大的憋屈,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有一天她便向大哥提出:这样活着实在太没意思了,我要出门读书去!大哥只顾抽烟,耷拉着眼皮,头也懒得抬地哼道:不行,我没钱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