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一课读后感3篇

天宫课堂第一课读后感3篇。

读书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之一,作品教给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读后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记录文章重点,加以回顾。您是否想起写作品的读后感就大脑空白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宫课堂第一课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宫课堂第一课读后感 篇1

央视《等着我》寻亲栏目是我爱看的电视节目之一,七月曾直播了一期抗战老兵专场,我在肃然起敬的同时觉得可喜可贺。喜的是党、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贺的是今年是我国抗战70周年,天安门前有大阅兵仪式。

望着精神抖擞、佩戴军功章而又白发苍苍的老兵,记忆中那颗散发着耀眼光芒的红色五角星渐渐向我靠近,越来越红,越来越亮。

慢慢地,慈祥的老姨由远而近,来到了我的面前。

老姨姊妹三人,是外婆的唯一姐姐,住在邻村。我记事时她已是一位满头银发、白净而清瘦的小老太太了。

小时候每逢春节,妈妈便择日让我和大弟去给老姨拜年。记得一进窑门,门右边的土炕上会有一位穿着深蓝对襟布衫、盘腿、正抽着旱烟而坐的`老太太,那便是我们的老姨。只见她头顶一方白底浅蓝边竖道手帕,两只三寸金莲分别交叉,压在两大腿下方,白底朝里,黑帮朝外。她的腰杆直直的、端端地,八寸长的铜色烟杆泛着明亮亮的光泽,一匝长的黑色皮烟袋吊在烟杆下有节奏地来回晃动着,烟嘴里的火星随着“吧嗒、吧嗒”的吮吸声音一明一暗,很有特点,我们知道那是她春节固有的姿势。见我们进来,老姨笑眯眯地吩咐表叔接物倒水、生火做饭,不一会连着炕的灶台上便升起了滚滚白气,窑洞里更暖和了。

老姨一生共养育了四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儿子参加了游击队,当了解放军,属彭德怀部下,后来都战死杀场,留有彭老总手谕签名,只是连尸首也未见,年纪轻轻的,还没来得及成家。老姨从未说过这些,是母亲悄悄告诉我的,说听人讲好像在我们村北山背后的一个叫做百子桥一带。(fw76.CoM 76范文网)

老姨不识字,却很有见识,不然怎会送两个儿子去前线打仗?因此,从那时候起,我心底开始对她有了几分敬意。

大概怕老姨伤心,谁也不敢问她关于那两个不在人世的儿子的一些事情。

老姨没有女儿,因此我那时暑假里常去她家玩。

老姨家的院子呈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总是打扫得白白的、光光的。我见她经常坐在院子角落的玉米仓处长久的沉默时,我会跑过去问她好奇的一些问题:为啥只有她家的窑墙上方才贴着“烈军烈属”“光荣家庭”的牌匾?为啥她的孙子都听她的话?老姨便像换了个人似的话多了起来,眉宇间即刻透出几分英气,挺神气地道出答案来。至此,我才明白,老姨家墙上的那一尺长的两块黄底红字牌匾为啥常年挂着,而且分外鲜亮醒目。

八十年代的我国农村还比较贫穷,老姨家的生活境况也不好,单是每年打的粮食就不够吃。全家八口人只有两个土窑洞,两门两窗从没上过色漆。一个窑洞既做堂屋,又做吃饭、睡觉的地方,屋里的几件旧家具连同锅灶案板均摆设的整齐自然,叔婶和表哥们住;一个窑洞老姨老姨夫住,后掌放着粮食及农具杂物,也是满满的,但这并没有影响老姨一家对未来生活的乐观。小表叔勤快,做得一手好饭;婶婶开通明理,当着村委会妇女主任;最耀眼的还数老姨,她面容白暂,笑盈盈的,银发梳理得光光整整,并在脑后挽一发髻,用黑色网状发罩套着,很东方美。

我最爱看老姨走路的姿态,她虽然常是深蓝衫,黑布裤,冬季穿着宽大的黑棉裤,但总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尤其那对裹着的小脚,连着用一寸很长的黑布条缠着的裤脚,一同随着身体扭动而前后摆动的两只胳膊特引人注目,摇摇曳曳、咯吱咯吱,双耳的银色耳圈跟着荡歌,一起一落很有风景,最终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了。我曾想,年轻的老姨一定漂亮,爱美,风姿卓越。

老姨家的堂屋是我常呆的地方,那时左边的墙上挂着大大小小好几个镜框,相框里的照片排的满满的,仅大表哥的就占到了三分之一,婆婆对孙子的疼爱往往体现在一点一滴上,老姨也不例外。

镜框里的相片我是最感兴趣的了,只要我双腿跪在四条腿的高长条木凳,胳膊撑在长方形木桌上时,老姨就会欣然凑到我跟前指着照片介绍情况。最让老姨得意的是她长孙的四寸半身彩照,浓眉大眼,戴着一顶军帽,帽上的红五角星格外鲜眼,老姨眉飞色舞地说那是大表哥刚到部队照的,英姿飒爽,他很喜欢。这时,她会一遍又一遍地用抹布来回摩擦,久久不愿离开。那幅照片不知不觉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那颗鲜亮的红色五角星也烙在了我的心底。

大表哥身高一米八,国字脸,春节探亲一身绿军装,披一件军大衣,头戴一顶五角星军帽,英俊威武,风度翩翩。

我们管大表哥叫解放军,他来我家拜年,我们都很荣耀,也很高兴,加上他善于言谈,爱好文艺,我们爱围着他叫他讲故事,他会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满足我们,趁他绘声绘色地讲到激动处手舞足蹈时,我们便偷偷去摸他军帽上的红五星,棱棱的、硬硬的、结结实实,他一仰头,我们立即哈哈大笑,他也跟着大笑起来,那一天过得太快了。

老姨们一辈任劳任怨,随遇而安,辛辛苦苦可想而知。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晚年的老姨生活得很平静,家里家外从从容容,而且子孙们又孝敬,可以说是比较幸福的了。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小表叔同样也养育了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参军老姨看到了,也分享了长孙几年美好的快乐生活,而后几年,我的三表哥也如愿似偿参了军。大表哥参加了当时的对越反击战,还立了三等功;三表哥在北京的部队里常受到领导褒奖,也干得不错,只是这些老姨再也看不到了。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我没能送她老人家人生最后一站,成为我至今的一大憾事。

再后来三叔的外孙,也就是老姨的重孙子参军了,在部队亦干了十几年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像老姨这样为革命解放事业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后方普通妇女千千万万,她们不会在人前表功,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想不到索求,但她们个人以及她们的家庭理应受到尊敬和爱戴。

今年是我国抗战70周年,我怀念老姨的心情与日俱增,每当夜晚星光璀璨,我仰望着湛蓝浩瀚的天际,在繁星闪烁中努力寻找一颗最亮最亮的明星,而后肯定那就是我美丽的老姨,她正在天堂上注视着我,平静地与我拉着家常,并叮嘱我好好成长。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伤亡数约为三百多万,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约五十万人,如此众多的人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没有被人们关注。近些年来,在众多组织和个人的不断努力下,老兵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正视和关注。这些曾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人理应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央视《等着我》栏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老兵,为社会各界关爱老兵树立了榜样。

老姨,愿您在天堂里幸福如夏花般灿烂!红星,在我心中永放光芒!

天宫课堂第一课读后感 篇2

四(6)中队詹晶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坐在教室里,看着太空的样子,听着三位航天员的讲解,仿佛自己也置身太空,在太空遨游,在执行太空探测任务。

通过课堂讲解,我知道了,从1999年11月20日到xx年10月16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3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3号的6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

看着看着,我惊讶太空的神奇,我思考宇宙的奥秘,我佩服航天员的精神,我赞叹祖国的进步。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飞天壁画等,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如今,我们都一一实现了,并且完成得这样出色,我心潮澎湃,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从小,我也有一个航天梦,现在亲眼见证祖国航天的飞速发展,让我的梦更加坚定。我会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天宫课堂第一课读后感 篇3

航天员们化身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空间站的生活。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失重原因,行走、转身等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太空却成了一大难题。但是航天员们可以从各种仪器得以保证健康,再次有力地说明了当代中国的强大,而且太空实验言语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变成一种似液似物的东西。当航天员用一个仪器放入水中时水立刻形成了一层水膜。向内加入空气还会变成双透镜,一正一反。用泡腾片放进水中时。生成的气泡会在水膜中膨胀,但不外泄。这些实验实在是太有趣了,不仅科普了航天知识,还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之强盛。

观望此刻,我感触颇深。想想当年中国还只是一块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随时都有亡国灭种的危机。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一场又一场战争中夺回国家尊严,实现了站起来并且完全站起来了的飞跃!“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改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

GZ85.Com扩展阅读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400字


2021年12月9日下午15:40,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观看“天宫课堂”后,心中感慨万千,是时候把自己观看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天宫课堂”观后感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400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400字【篇一】

2021年12月2日,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400字【篇二】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随着屈原的这首天问,人类,就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它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领域,上个世纪,它仍然是知识的荒原。可在如今,它已然成为了“三尺讲台”。

奇妙的水珠悬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够在空中直线飞行,不偏离轨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随意变换……这些种种,在地球上我们都是难以体验的。可是在太空中,因为失重,这些奇妙的现象都展现了出来。

看完了这仅四十分钟时长的太空授课,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更是一种点燃人们对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种。如同普罗米修斯的壮举,这堂课给人们对太空的热情带来的星星火种,引发的火势却可以燎原。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儿时的问题,我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于是从此,便对太空有着丝丝的好奇。

但是,随着不断的成长,儿时的好奇心似乎已经被时间长河所磨灭,已有多久没想起太空来了呢。

随着神州飞天,心中的好奇终于又被引发了出来,知道看了这届太空授课,才明白,原来心中对太空的向往,一直存在。

生动的课堂如夜中的明灯,引我们走近太空,帮助我们明晓了知识,同时又点发了我对太空的热情。那么,太阳系之外有什么呢?宇宙还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么样子?

不由得,对太空充满了好奇,想以热情来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领域。仍记得有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宁愿变成一根树根深扎地底,也不愿在星空中飘浮。我却想说,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来满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用热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的领域,这就是我的感悟。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400字【篇三】

太空授课刷新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学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这种基于太空探索实践之上的远程教学,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直播、教育部网站回放,或是以课件形式供反复教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举国学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探索太空给予人类的回报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用的GPS定位系统、太阳能屋顶,吃的方便面、蔬菜包,穿的运动鞋等,都是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实践中发明或研制出来的。因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们研发出救灾和气象监测卫星技术,获得了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发明燃料电池获得了清洁高效的能源,通过卫星传输进行移动通话告别了“通讯基本靠吼”的闭塞……太空探索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资源、航空技术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社会民生的高度会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发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实现,都会拓宽、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思维与活动半径,为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300字


2021年12月9日晚上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主讲的“天宫课堂”正式开讲了,我想您观看“天宫课堂”后,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感触,为了充分回味,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天宫课堂”的观后感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30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300字(篇一)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300字(篇二)

2021年12月2日,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300字(篇三)

作为一个航天工程师的孩子,从小我就对太空有种特殊的感情,对于太空航行、天体理论我都喜爱无比,常常梦到去太空游玩。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我更深切地认识到太空的神奇,体会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句话的意思。

在王亚平老师的实验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双重成像实验”,是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水会漂浮的特点,在水球中注入空气气泡,通过水和空气的双重折射,形成一个反向人脸中一个正向人脸的奇观。那晶莹剔透的水球给了我一种特殊的感觉,那可能我一生都无法亲身见到的水球告诉了我太空的神秘、宇宙的神奇、世界的奇妙,而这种在地面上要费老大劲都不一定能实现的实验,在太空中只需要一点水、一点空气和几束光就能做到,而它的原理也不过就是简单的光学折射原理。

在那距地面400多公里的地方,那水似乎和地面上没什么差别,可那境界却是很多人都无法达到的。而我希望自己能在那水球的照耀下,达到那境界,直到看见那真正的太空水滴!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300字(篇四)

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直播,由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里的叶光富、翟志刚和王亚平老师主讲。真实的太空探秘者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与我们连线,给我们上课真是太神奇了!

这节课上,最让我兴趣盎然的是——唯独只能在太空里做的水膜实验。在失重环境中,漂浮着一个晶莹剔透、光泽饱满的蓝色水球,水球中可以充入气泡,还可以放入泡腾片,看着水球中翻滚盛放的美丽小泡泡,让人感叹宇宙的神奇与美妙。

三位“太空老师”的出舱活动也非常有趣。首先是翟志刚老师说:“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接着王亚平老师说:“我是02,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继续在舱内的叶光富老师说:“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一群太空先锋,远离地球,“孤独”地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在太空中工作数月,却依旧那样诙谐幽默、充满能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也期许着长大以后能飞上太空,也做一次“太空老师”!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除了读书,观看电视剧和电影也能让我们有所成长的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可以将内心冒出那些想法写成观后感,坚持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重新建立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怎样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由工作总结之家收集整理的《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

大家都知道,三位可敬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已经成功升上了太空,电视上说王亚平还要在太空给我们讲课,真是十分期待,有时候,我还会想,会不会有和我读过的太空小说里有关的内容呢?

今天,终于可以在有关媒体上看到太空授课了。昨天下午老师早早地就宣布说:明天必须好好看完,并且写出读后感。可惜我一大早地就来到妈妈办公的地方了,所以只能在电脑上观看,视频不如电视上的清晰。

我们打开了电脑,妈妈在边上看着,她说她也要学习一点。随着视频的播放,我们仿佛也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太空世界,也越发感觉到有趣了。

我们先看到了三位宇航员在向着我们挥手,都是笑眯眯的,显得很有活力,他们在太空里能做到像武林高手一样,身轻如燕般地在飞行器内飞来飞去的,他们像横着身子攀岩一般地在舱内游来游去,虽然可能做不到十分到位,也可能会有一些气体在阻拦着,但是他们悠然自得的样子也让我十分羡慕。要是我也能到太空就好了,可是还得有未来的学习,现在只能是可望不可即。

我早就知道宇航员的吃饭、睡觉和运动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在看到的时候还是感到十分新鲜。他们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用食品袋包着,里面有炒鸡蛋、牛肉和虾仁之类的,让人垂涎三尺。宇航员喝的饮料和水都是装在水袋里的,他们用吸管吸出来喝,王亚平在喝着一杯柠檬汁的时候还竖起了大拇指,好像味道很不错,令我挺羡慕的。

这三位宇航员做运动时也十分有趣,他们用拉力器或自行车重量器来做运动。在《快乐阅读》中有一篇文章上说宇航员只有在太空里多做运动,才能在回到地球的时候和原来的体型一样,我看到有一本书上说,宇航员在太空静止呆久了,就会身体萎缩,腿竟然像麦秆一样细,实在是太惊人了。

宇航员在太空中测体重也十分巧妙,王亚平首先是给我们演示了一下两个弹簧的情况。一个上面挂了一个比较重的物体,一个挂了一个轻一些的,在地球上应该是那个挂着重物的弹簧往下沉一些,可是在王亚平手中,在太空里,两个弹簧都没有被拉长。他们测体重的质量测量仪也十分独特。聂海胜横在这个质量测量仪上,由王亚平拉动一根固定在舱壁上的有弹力的绳子来控制,机器往外晃了一下又往舱壁撞去,当撞到舱壁的一刹那,显示器上显示出了聂海胜的体重:74千克。比我才重一些呢,看来宇航员只有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才能到达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太空,到达自己心目中梦想的彼岸。

王亚平又为我们展示了失重状态下挂在小杠子上小球的运动,在地球上,之前被拿着的小球被人一下子松开,就会摇来摆去的,重心十分不稳定,可是在王亚平做实验的时候,小球却缓缓地像气体一样飘落而下,当王亚平把小球轻轻地推一下的时候,小球竟然转个不停,不像在陆地上那样很快地停下。

我们看了王亚平玩陀螺。当陀螺本来就静止不动时,把它放到舱内,陀螺很悠闲地在舱内飘来飘去,还轻轻地转动着彩色的每一边,像一个风铃、一个风车一样,实在是太好看了!把陀螺事先转好,再把它放回舱内,陀螺就会在空气中旋转起来,是不改变自身方向旋转的,而且只能看见一种颜色。啊,宇航员的生活一点也不枯燥无聊,还能玩这些东西,我从书上看,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精彩游戏在等着他们。可是,一想到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我便十分羞愧。

王亚平从水袋中挤出了一滴水,这滴水珠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快活地跳着舞,王亚平把它吸到了嘴里,滋润了一下嗓子。她把一个镜子边一样的东西放到水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时,它已经成为了一张水膜,薄薄地像特意粘住了一样贴在固定物上,水表面焕发出奇妙而又美丽的光泽,仿佛这是一面娇气的镜子,让人不忍心打碎它,又十分想在里面照一照自己的容颜,好像这层水膜能把人变漂亮一样,的确,它看起来娇柔,让人们也感觉它十分光滑。

王亚平在水膜上加水,使它变成了一个圆滑可爱的水球,在水球里面加气体,用特制的`管子吹进去,还可以吹出两个小水泡一样的东西,真是日月同辉啊,王亚平把水球染成了红色的,像是美丽的夕阳一般,我看着这东西,不知不觉地竟然联想到了火星,真心希望我们中国有一天也能开发火星文明。有几个同学还提出了几个问题。

我看着看着,也看到了有一位同学列出的算式,也听到了另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除了毛细现象知道一点之外,其他的我都听不懂,我想,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满中国伟大的旗帜;我希望,人造卫星和天宫一号能够更加地斗志昂扬;我憧憬,有一年人们的高科技发明能传遍全宇宙;我怀念,天地开辟时的那份纯真,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外星和不明飞行物的奥秘,我想象着,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威严而又美好的梦境。

谢谢宇航员,也同样谢谢大自然和宇宙馈赠的一切的一切。但愿,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树立起人类在宇宙的尊严,还不算晚。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2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但是,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仍有不短距离,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小富即安,重要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天宫_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_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由资源舱和实验舱组成。其中,资源舱为非封闭结构,主要功能是为天宫_号在太空飞行中提供能源和动力;实验舱作为一个密封舱,其主要功能是为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提供洁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载人环境和活动空间。

天宫_号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力量,塑造了中国精神。有人把天宫_号称为“筑梦空间站”,“筑梦”耐人寻味。古今兴盛,皆成于实。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在仰望太空的过程中不断畅想和贡献智慧,我们的梦想一定更灿烂,人类的未来一定更可期。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3

我的航天梦是坐着宇宙飞船到_星座上做客。

我先到水瓶座上,下了宇宙飞船,我看到了几座糖果山;苹果树上长着橙子;橙子树上长着梨子;更令人惊呀的是水瓶座竟然是倒着的,谁让水瓶(水瓶是水瓶座的主子)这么古灵精怪的呢。过了一小会儿水瓶就来了,我奇怪的问:“你怎么知道我来了呢?”突然我的眼睛前出了一行字:我用的是生物显示器,只要有谁着到地面,生物显示器上就会出现。我说:“哦,你还是一位发明家呀。”,眼前又出现了一行字:算是吧,随便弄弄罢了。我们一起笑了笑。我们吃了一顿饭,我就走了。

我又到了双鱼座,一下船就看到了清、明时代的美景,不过没有鸟的叫声,连风都没有,四季如春。我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双鱼座的主子双和鱼。双是女的,则鱼是男的,它们坐在亭子里,我想了想双鱼座上的生物向往安静,因为热闹会使他们劳累,所以我只在远处看了看它们就走了。

我还来到了白羊座,从飞船上就看到了下面的羊们斗架连母的都不例外,打斗时间从来不超过十秒。我一下飞船白羊座的主子白羊就拉着我就到它们家喝茶,我临走时,它们还拿了这里的特产给我,我道完谢就走了。

我来到了金牛座,第一眼就看到了大大小小的牛在干活,金牛拉着我,突然我的脑子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这里是用劳动换来食物的!他递给我一把铲子,随后,我就卖力的干起了活。晚上,我吃着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食物,非常好吃。

我正想去下一个星座,可是,快没油了,我不得不回到地球。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小学生


遥远的宇宙中“天宫课堂”正式开讲了,我想您观看“天宫课堂”后,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感触,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怎么写“天宫课堂”的观后感呢?请您阅读工作总结之家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小学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小学生【篇一】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小学生【篇二】

今天,在班上,老师给我们播了一段天宫课堂的视频。视频中,我了解了许多太空生活地知识,明白了太空有多么奇妙。

看的时候,宇航员姐姐先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生活的地方和日常生活,我惊讶的不得了,在太空,可以飞起来,不好走路,还不好喝水,水得从特别水带里挤出来,竟在半空变成了一个水球,哥哥姐姐们用嘴把水球吞进体内,宇航员哥哥姐姐们还给我们展示了在太空怎么转身,怎么睡觉,还有在太空细胞的变化以及跳动,可有趣了。

在那么多环节里,我还是最喜欢宇航员给我们做水球的环节。他们先做了一个水膜,然后小心地往水膜中注水,慢慢的,水膜开始变成球状,形成了一个大水球,我震惊了,这个水球没有模型模具,居然可以成型。水球成型后,他们还在水球中间打了一个小泡泡,他们的脸从水球后映过来,就好像一个倒着的大脸里有个正着的小脸。大脸一直放大,而小脸却毫无变化,这让我完全呆住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最后,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水球染成了蓝色,把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竟开始起泡,水球变成青色,之后一直变大再变大,之后比脸还大了,真实太有趣了!

通过这一次视频,我知道了许多太空的趣事,宇宙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观后感小学生【篇三】

八年前,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聂海胜、张晓光老师的协助下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在无数孩子心里种下了航天和科学的种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为我们带来了难忘的“天宫课堂”第一课。

在“天宫课堂”里,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在空间站为我们展示了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片等实验,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奥秘。在这么多有趣的实验中,我最喜欢的是水球光学实验,当王亚平老师站在水球面前时,我们看见她的模样是反过来的,这是因为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老师通过水球呈现的是倒立。接着,当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时,她再次站在水球前,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呈现出一正一反的样子。这一现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级观看的同学们不断发出赞叹声,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科学的向往之情。还有好多神奇的实验,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每个实验都很奇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少年强则国强,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有机会上太空旅行。“天宫课堂”向世界彰显了我们的自信,祝愿祖国愈加繁荣富强!

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3篇


优秀的电影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好的电影让我们学会思考,反思并且进步,我们可以将内心油然而生的想法,记录在观后感当中,写观后感时不能让故事情节所占的篇幅太长,如何就作品写一篇全面的观后感呢?下面的内容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篇1)

飞天,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梦想。古有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杨利伟20xx年杨利伟造访太空,到20xx年属于中国自己的“天宫”空间站第一次迎来了自家主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中国航天的脚步不停歇,中国科技的进步永向前。

在“神舟十二”顺利返回地面的二十多天后,载着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又顺利地进入了太空,进入了“天宫”核心舱。12月9日,是万千学生期待的日子,也是无数科学爱好者翘首期盼的日子,时隔八年半,王亚平老师又要在太空中进行“授课”啦!

数着时间,终于等到了下午3点50分,“太空出差三人组”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仍旧是那么的英姿飒爽,仍旧是那么的亲和友爱,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宇航员的距离。

但是,我们惊奇的发现,三位宇航员的脸都“胖了”。王亚平阿姨似乎知道我们的疑惑,她首先就解答了我们——是因为太空失重,人的血液往上涌,所以才造成了面部的浮肿。就在我们还有些担心时,亚萍阿姨说为了保持身体肌肉张力和健康,他们会每天进行运动,还向我们展示了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不止如此,翟志刚叔叔还为我们展示了叶光富叔叔身上的“企鹅服”。许多环扣绷紧了身体的肌肉,提高了肌肉的拉力,自然防止肌肉的萎缩。太空生活真是太有趣了!

太空生活不但有趣,而且神奇!

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观察细胞的变化,是宇航员在空间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已经有足够发达的科技去支撑这一研究。空间站中,有专门的设备培养细胞,还有医学样本显微镜观察细胞。通过对不同细胞的培养和观察,来研究太空中细胞的变化。叶光富叔叔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的心肌细胞,那小小的细胞即使在失重的太空,仍然在规律的蹦跳,甚至发出一闪一闪的荧光!这太令人惊讶了!

我们学生的提问仍然是围绕着“太空行走”和“太空水”,这两个问题,亚萍阿姨在八年前的授课中有讲过,不过今天的实验在过去实验的基础上更加令人惊叹!

在地球上,如此简单的行走、转身、环臂,在太空因为缺少重力就变得非常艰难。叶光富叔叔用亲身试验,让我们看到,在太空中,很难直立行走,很难向左向右转。看到这里,我们一边惊讶于失重的神奇,也一边为航天员们的辛苦付出感到敬佩。是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让我们了解到地球以外的科学。

“水球实验”让我们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在水膜张力实验中,因为受到微重力影响,物体表面张力变得非常强大,一个水膜,经过不断注水竟然变成了一个大水球。不但如此随着水球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看到水球对面物体的倒影;向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竟然可以看到对面物体一正一倒两个影子!这正是物理课中我们学习到的知识,通过亲眼所见的实验,开启了我们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大门。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水球放入半片泡腾片,这可爱的水球中就充满了快乐的小气泡,那神秘的蓝、那可爱的小气泡、那晶莹剔透的水球,像极了我们伟大而可爱的地球家园。

我们沉醉于“天宫课堂”,因为它新颖,因为它神奇;我们自豪于“天宫课堂”,以为它是我们自己的空间站里进行的课程,它是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证明!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未来的我们也将会为祖国航天的发展涂上一笔绚烂的中国红!太空的脚步永不停歇,并将越走与越远!

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篇2)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2月9日下午开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一个个实验,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站太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不同。这堂太空课堂我看得津津有味,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惊叹,真是太奇妙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泡腾片实验了!王亚平老师随着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将泡腾片放入水球里,渐渐地小水球变成了充满气泡的气泡球,像一颗蔚蓝的地球,真是绚烂多彩!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优秀观后感(篇3)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20xx年3月22日下午,xx中学组织学生观看了“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相互配合给青少年带来的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这些实验操作从遥远的太空传到地球上,一下子吸引住了广大师生好奇的眼球。大家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当3位航天员老师展示讲解完一个实验,同学们总是自发的鼓掌。科学实验的开展与空间科学设施的介绍和展示,已经让一颗颗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尤其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真诚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将学生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观看完直播课后,我校物理教师冯永林还带领九年级学生结合空中课堂的实验,开展了实验课程。

xx中学一直以来就注重学生科技创新素养的提升,近年来建设学校科技馆,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科技活动室,为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科学提供场所,培养学生科技兴趣。“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此次观看“天宫课堂”直播,进一步激发了我校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动力,以梦为马,共同奔赴星辰大海。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怎么写精选3篇


看电影和看书一样,是人类的智慧和艺术,与优秀的作品产生共鸣,带来直击人心的感受,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我们在写观后感时,可以把感受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一份优秀的作品观后感少不了哪些内容呢?栏目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怎么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怎么写(篇1)

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的一天,因为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知道了,为什么三位航天员的脸看上去胖胖的,因为失重环境会导致他们的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会上涌,所以他们的脸看起来胖胖的。

王亚平老师做了好几个小实验,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实验就是“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里面,泡腾片在水球里面不断地冒泡,产生了许多欢乐的小气泡。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气泡的气泡球,而且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的香气。哇!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实验把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不禁在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也特别想去天宫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

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怎么写(篇2)

今天下午,我们收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视频,地面课堂是在中国科技馆,连线了西藏和新疆两个分会场。同学们各有各样,穿得整整齐齐,都很期待上课。

其中,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太空中给我们授课。我映像最深刻的是在太空中拧白布。她把水把挤到白布上,然后拧一拧,没想到水居然不会流下来,而是越拧越不下来,水全覆盖在阿姨的手上,形成了一个水膜,像个透明的果冻,看上去很Q弹。

突然,画面一转,屏幕上显示着阿姆斯特朗的照片。主持人说道:“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而对于人类来说,是一大步。”这是他的自豪,也是他们国家的骄傲。

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宇航员在上面生活,他们不仅要克服失重的环境,同时还要研究科技。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祖国正在不断发展,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作为一位青少年,要相信祖国,相信民族。虽然我还搞不懂水为什么在太空中掉不下来,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一定会明白的。

所以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怎么写(篇3)

我仍清楚地记得上次的“天宫课堂”给我留下的印象,本以为未来短时间内,至少在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是不可能有第二堂课的,毕竟在我的印象中,“天宫课堂”是多年碰不到一次的稀罕事儿。

然而第二次“天宫课堂”就在今天到来了——难得有如此长的在轨时间,只上一节课岂不是可惜了吗?于是今天下午第三节课,老师打开天宫课堂的直播,打开天地之间的连接。

这次的现场实验主要有三个——乙酸钠结晶实验,“液桥”实验和“水分离”实验。用乙酸结晶模拟结冰的实验我见有人在陆地上做过,不过今天这个实验被搬上太空,亚萍老师在失重环境下挤出的乙酸钠溶液如小球般在太空舱内飘着——这是基本操作,然后沾有晶体的小棍轻轻一碰小球,小球马上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成“冰”。这样做实验的好处天宫课堂还会讲到。

“液桥”的形成利用了太空更大的的液体表面张力。“水油分离”则利用离心力分开在太空中不受重力影响的水和油。

在实验之后,宇航员们开始兴冲冲地介绍飞船内那些人类智慧的结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模块化实验柜——顾名思义,这一个个柜子有着各种各样实验的模块。这次直播介绍的是高微重力实验柜和无容器实验柜。高微重力实验柜可以通过气动和磁悬浮营造出一个高微重力的环境,听上去似乎蛮鸡肋的,但它却可以验证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即加速度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而无容器实验柜则利用微重力可以在无容器的状态下更精确地测定物体的物理性质。

实验视频看上去酷极了。往后天上的实验室设备越来越齐全,天地对话越来越方便。也许将来天

地之间的间隔也像现今世界般越来越小。

天宫课程也许真的会变成一节节很普通的课程。

天地之间,距离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