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习的作文集合

关于预习的作文集合。

写作是通过巧妙运用语言和词汇来展现思想和感情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经过精心挑选,整理了一篇最新的“关于预习的作文”供大家参考。请注意,这篇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作参考,如需做出决策,请自行判断。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1

要说现在在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那当属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是有着高度的重视。

哪怕是在假期里,好多家长给孩子们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而学校里也在放寒暑假的时候,快给孩子们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而这些作业都是超前预习的。

就比如小臭一整个假期里学习的语文和数学,都是下一学期要学的。

有的时候自己也会想,超前预习究竟有着怎样的利与弊呢?

当然有利的地方就是孩子提前对课本熟悉,开学之后面对着新的学期新的课本,对里面的一些内容不会感到陌生,这应该是超前预习的有利的地方吧。

当然超前预习也有一定的弊端,不是有的孩子提前预习了课文之后,就会觉得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已经掌握了,于是在课堂上也就不认真学习了。

可是大家也知道预习毕竟只是简单的学习一下,和课堂上老师系统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不过孩子们一味的觉得自己学习的挺好的,课堂上再不听老师认真听讲的话,那么预习带来的就是弊端了。

因此超前预习的利弊也得因人而异吧。有的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认真听老师讲课,怎么超前预习就是巩固了。

如果有的学生本来心性就不稳定,有一种眼高手低习惯的话,那么超前预习就是弊端了!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2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

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我们制作的预习资料里有前续知识,孩子可以根据相应的知识板块进行复习,做到心中有数。距离开课时间不远了,大家抓紧时间多预习几讲吧。

二是要明确任务。

预习总的任务是先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要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来确定。一般有:①巩固复习旧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理解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③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④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

看,一般是把新课浏览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从而使自己对新教材的“初步加工”有深刻印象。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3

在教学课程中,有的老师讲课基本依据教材,但展开的比较丰富,那么就需要学生事先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对教材做一定的分析理解;有的老师讲课完全是教材的展开、升华,那么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时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做读书笔记。学生课前预习不能盲目,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预习方法,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浪费时间。

预习的方式是精细还是粗略,精细粗略的程度如何,要在预习前想到,如英语每课堂语法单一、单词量少,只要稍做了解就行。但像物理这样的课程,逻辑性强,难度大,最好采用精细的方式预习预习时甚至可动手做些实验。

预习有时需要阅读参考书,对于有关人为知识方面的学习,有可能要参阅更多的课外书籍,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于小说,要了解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学习有关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最好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预习过程中,善于联系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即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每次都能这样新旧知识联系,在听课时就能巩固原有的知识,并促进新课的学习。

预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则记录下来,可不必花太多的时间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时,目标就非常明确,注意力也易于集中。

不宜将预习做为学习的主要过程,以致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对自己觉得较差的一科或几科,要加强学习,多用点时间,搞得精细些,且养成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就会使预习、学习、复习形成一个有机循环。要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会消灭弱科的。

预习不同与自学,它仅是一种“课前自学”,不要求把新内容全部弄懂。如果把预习等同与纯粹的个人“自学”不仅会加重学业负担,而且会影响听课质量,从而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产生。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4

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主动探究乐趣无穷;学习书本和老师的思考,目的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个性张扬使自己得到发展,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会迸发出创造力。教师应不断检查坚持者的实验情况、实验成果,给予必要的鼓励与帮助。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化学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等,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之中,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发挥自主教学的优势。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5

课堂教学一直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展开,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作出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反馈、自我评价等并最终取得成果。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因此,自主学习关注和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体现以学为中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自主学习环境下,强调学生自主作出学习计划等,那么教师需抛弃“教师中心论”思想,尊重学生学习态度、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因素。如需尊重学生的学习计划做一名建议者,在学生学习方案实施过程中做一名引导者等等,最终促进师生关系延着民主方向发展。

新课改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技能目标,还要完成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营造一定教学情境,制造一定心理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帮助,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的发展。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6

学习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预习是个必不可少的一环。

上节课,笔者与大家探讨了怎样预习?预习有什么步骤?的问题。今天,再探讨预习的好处是什么?预习要注意的什么问题?预习有什么要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

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点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7

自学预习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预习笔记。科学的预习,能得到以下好处。

预习的好处有四个方面:

第一,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第二,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这些点去听课,能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第三,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

第四,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

当然,要达到预习的好处,必须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有关预习方法、程序等问题,请查阅本栏目的其它文章。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8

课前预习,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对课文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理解与分析。它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课前预先,是学好语文的一个必要环节。

新课改理念也特别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学习的伙伴。预习是必要的,也是学生能力可及的。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预习对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有八个专题。专题有的涉及语文学习,有的是作家作品,有的涉及自然景物,有的引导价值观,有的是名家人物描写,还有人文思想、传统文化、思想方法等,具有多角度、时代感强、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

面对这样一套教材,在教师教学观念发生转变的基础上,学生也要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如单纯依赖课堂40分钟落实教学目标,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预习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由粗读、泛读到精读,如果用心,每一遍阅读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在第一遍粗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笔标注出来。读后将它一一解决掉;在第二遍泛读时多少能明白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了;到第三遍精读时,就有可能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有了一定的印象,或产生了一定的感情联结。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内容,由于时间的流逝,年代远久,很多历史上的事件或人物,小学生不了解,如果我们教师不注重对文本背景资料的教学,不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一定困难,也会阻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影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课前预习中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就可以促进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还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在教学中恰切地运用。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学生在课前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文中的主要人物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周瑜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才设计为难他的。在作品中周瑜显然是个妒嫉心很强的一个人物。但在解读文本时,有的学生却提出大胆的质疑,认为周瑜十分忠诚。原来这个学生是根据《三国演义》小说中的情节描写,了解到周瑜在大军压境,很多人主张投降曹操时,坚定地表明与曹军决战的决心,并为东吴的大业献出了青春。

在教学《李时珍》时,老师的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了解《本草纲目》。在筛选出的资料中,同学们知道了这本书中记载的药物种类近二千种,药方有一万多个,药物形态图一千多幅等,而且很多药还是李时珍亲自试验药性后写下的记录,一段段资料的背后,是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结果,为走近人物、解读文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

课前对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纳,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活动,其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这些资料进入课堂,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质疑激思。”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这也是语文阅读创新思维最明显的表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边读边思,并记录下发现的问题,整理出带进课堂的疑惑……脑袋不空了,学习就有了主动性,这样才能做学习的主人。这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正是我们新课改所倡导的。

在听一节公开教学课时,有位学生对《荷塘月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开头一段写“妻在屋里拍着闰儿”,结尾时却说:“妻已睡熟好久了”,为什么不写“闰儿已睡熟好久了”?闰儿到底睡了没有?这个提问把听课的教师都逗笑了,但授课的老师却肯定了他敢于质疑的可贵的学习品质,然后指出这个问题虽不是文章关键所在,但有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阅读思路不断打开,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因此而加深了一层。

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的预习。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个学生就在预习中发现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同,于是提出了:“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呢?的问题。在这样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带着疑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学生把“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这样的疑问带到了课堂上,我就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巴迪长大后,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怎样的认识?从交流的情况看,讨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不仅认识到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来自两种不同力量的爱都是需要的,而且发现了这两种力量都源于他们对儿子的爱……。

可见,学生敢于质疑,有利于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创新,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做好了语文学习的预习,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而有效率的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有重要意义。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9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关于预习的作文 篇10

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可能涉及到旧课知识。

课前预读对阅读的理解层次要求不高,如果将读书划分为粗读、细读和精读三个层次的话,那么课前预读只要求达到由粗读到细读的层次。

预习前最好能草拟预读提纲,然后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和理解课文。预习提纲可根据与现行教材配套发行的各学科教学目标手册去拟定。手册中每一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且已划分出能力的达标层次。因此预读提纲不一定专门去写,可直接在手册上勾画或作些说明即可,只是要求心中必须有目标,有预习提纲。像这样一种有目标导向的预读课文比完全盲目地去阅读效果要好得多。

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概念、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或者是注眉批、分段落。必要时还需要准备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小看这阅读中的圈圈画画,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

圈点画线虽然并无统一的规定,但多数人却有一些习惯性的标记方法。

如用圆点(·)或圆圈(o)表示重要精彩的语句;

用双圆号(oo)表示一段精彩内容或语句的结束;

用几个并列三角形(△△△)表示课文中几个并列的观点或事务;

用惊叹号(!)表示自己非常欣赏的语句;

用问号(?)表示对课文中有关问题的质疑;

用波浪线(~~~~~)表示关键性的语句和段落;

用加重点(………)表示段落中关键性的字;

用单直线(_)、双直线(=)和三直线(≡)表示课文中重要程度不同的概念或定义。

每次阅读时可用颜色不同的笔加以勾画,这样有利于区别阅读的层次。不同颜色代笔不同的见解和意义,能使理解步步深入。但要注意:有所不画,才能有所画。阅读中也不要到处去勾画,勾画的太多反而有碍于重点的突出。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会有一套自定的习惯记号,每种记号很自然地表达了他所要表达的意义,既简便明确,又节省了书写的地方。

但有时单靠符合是不能完全表达其意义的,这时就需要眉批,一般在书的天头、地脚、段尾或篇末的空白处都可以随读随写。内容诸如段落 篇章的简单提要,阅读中的个人见解,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以及对课文中的问题质疑,等等。

阅读中不要急于加批语,一知半解,支离破碎,没有领会课文精神实质的批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造成误批。眉批的语言应简短精炼,力求抓住要害,不要期望把一切问题都写透,也无需对个人见解加以发挥,更深入的工作应放在写预习笔记中去完成。

即写预习笔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少,预习笔记中的书写有不同的方式。

最简单的预习笔记可以只写出本节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而一些比较简单的课文预习,或是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时的课文预习,可以只完成“读”和“画”两步程序,而不用些读书笔记。因为通常在“画”的过程中,就已经理出课文的重点、难点、个人的见解以及对问题的质疑了。

最复杂和要求最高的预习笔记,则是在自己对课文已经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写出的阅读笔记,这种笔记能反映全篇课文的知识结构以及各知识点的内容提要,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达到这种高标准要求的,一般是有充裕的课前预习时间或是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

当然,对那些比较简单、理解程度要求不高的课文,多数同学的笔记也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化学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课文,可根据已学过的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对新课文中将要学习的具体物质按照存在、制法、性质、检验和用途的研究线索,独立而有条理地逐一拟出预习笔记。

在写预习笔迹时应留出一定的空白,以便听课时把教师讲授的有价值的内容补充进去。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课文,一般只要求写简单的预习笔记,预习时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待上课听讲时再按教师的讲课思路写出课堂笔记。

预习的最后阶段是对新课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如重要的词、句和段落,重要的概念、定理和结论等,要求能基本记住。

分段细读之后,为了整理自己的预习思路,可以把课文从头至尾再细读看一遍,或者是合上课本,闭目反思,把新课内容从头到尾过一遍。这时如果感到知识连贯、脉络清晰、有条理,就说明对课文的内容梗概和中心思想已经比较熟悉了。回读、默想、反思是一种有效的阅读记忆法。

在阅读记忆中,尽量让新课知识与学过的旧知识建立联系,也就是说在预习时应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这样不仅为新课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记忆起来也容易多了。对于一些新旧知识,譬如相似概念、词句、公式、名称、实验和物质、性质等等,可采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记忆。这种让新知识植根于旧知识的生长点上的预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初步印象会更深刻。

有个中学生记忆东西非常快,一般阅读三到五遍就可以记住一段文章。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他采用了尝试再现法。

即他把所要记忆的材料看过之后放在一边,然后试图回忆所记内容;接着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遍没有记熟的内容,这样反复两三次就基本上记住了所学的内容。

这种阅读中的快速记忆法尤其适用于预习中的记忆。

因为预习投入的时间不多,利用较少的时间记住一些重要的新课知识,进入课堂学习时,便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听课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虽然快速记忆的有些内容保持时间不长,但在其后续的学习环节中这些知识还将不断得到强化,因而能实现预习中的高效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