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读书心得(必备12篇)

中医读书心得(必备12篇)。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写好心得体会呢?外面丰富的世界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总是能让我们感触颇深,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代替当下的感受。对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相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受欢迎的人,根据您的要求工作总结之家准备了这份实用的“中医读书心得”,希望这些分析能够为你提供一些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路!

中医读书心得【篇1】

中医基础理论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马上就要退休了,工作轻松之余有更多时间来关注自己的身体,这时才感觉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于是开始收看健康知识的电视节目,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中医不需要复杂的化验检测,仅凭望、闻、问、切等简单方法,就可以对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判断,并通过调整起居、饮食,运用按摩、针炙等方法就可以解决一般人所遇到的多种疾病,真好!要学好中医,光收看电视还不行,得买一些专业书籍看,我在当当网上购买的《中医基础理论》,是本不错中医入门书籍,书中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理论、经络学说、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学说、养生理论等基本内容作了全面介绍,对初学中医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基本理论书。学了此书,再收看有关健康方面的电视节目,就会觉得更能理解节目中的道理。顺便说,要买书,最好在当当网上购!我在超市购了本《全本黄帝内经》,超市打折卖29.8元,当时感觉很值,爽快掏包将其买回,经常在家翻看,爱不释手……

中医读书心得【篇2】

中医临证求实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求索实践真知——读王少华新著《中医临证求实》新春伊始,隔壁诊室的王少华老欣喜地告诉我,他的新著《中医临证求实》已于20xx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洋洋45万言,叹为观止,每天置于案头,爱不释手。反复揣摩,读到精彩处常情不自禁地诵读有声,心灵的流动、碰撞、交融,有一种难于言表的快乐;遇有不解,忍不住携书当面求教,聆听教诲,更有如坐春风般的满足;每有会意处辄圈点批注,几个星期下来,好多书页竟写得密密麻麻。钱钟书对书与作者有过著名的妙喻:“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见杨绛《钱钟书与围城》)话虽这么说,读者对钟爱的书却总会产生认识一下作者的冲动。我读《中医临证求实》感觉就非常特别,因为不仅对书甘之如饴,对作者的学问与人品也十分熟悉与仰慕。作者生于1929年,为江苏省名中医,兴化市中医院名誉院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著《中医临证求实》除汇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的临证心悟,还反映了王氏四代行医百年求索的轨迹与师传、家传的经验。可谓陈年佳酿,醇厚深邃,足见老骥伏枥,拳拳之心。这是一本临床大家的书。古人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作者生于世医之家,父师子徒,朝夕与共,耳提面命,无论临证、还是平常生活,都浸淫其中,茶余饭后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功力精进。其祖父王润身(1869~1932),为晚清江淮名医赵海仙大师兄江泽之之得意门生,其父王华国(1896~1963)辨证有“眼毒(洞察病情、诊断准确)手狠(用药胆大、恰到病处)”之誉,医事掌故流传甚多。王少华老中医擅长治温病、血证、肝病、脾胃病及妇科病,晚年经治疑难杂证众多,常用变法取胜。现年近八旬,仍活跃在临床第一线。该书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砥砺、体悟与总结,精湛丰盈,开卷有益,当为学医之津梁、全面研究王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极好的教材。这是一本辨证心得的书。作者是医学理论深透又有丰富临……

中医读书心得【篇3】

No.52养生少女速成

懒兔子的中医书,虽然有点故意搞笑,但是里面很多方子都挺好的,不过这本没啥医案,之前看到另外一本比较多。分享一些点:

猪肉汤里加入莲藕,特别滋阴。古时候的打铁匠大夏天在火炉边也不上火,就是靠喝这个汤补阴。可如果不吃早饭,胆汁就无处释放,全部积存在胆囊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结晶,就是所谓的胆结石。)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插图]这个时候膀胱经来上班了,一看,小肠经已经把稀的都分拨给了膀胱。那么问题来了,在膀胱里的都是尿吗?No,那是水液和津液的混合。所以膀胱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两种液体再区分开来。[插图]津液分离出来,继续在身体里流动。那液体呢?也就是尿液,从尿道里排出体外。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憋尿哦,否则很容易憋出病来。[插图]因为人体在这个时间段津液最充足,因此比较适合运动。若膀胱有热就会导致膀胱咳,就是一咳嗽就遗尿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晚上7点上班,9点下班。专门负责清除心脏周围的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最宜步行,可增强心功能。同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但这个时候也是人阴气最重的时候,所以并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很多人都会在晚饭后打球或者健身,其实这不但对身体没有好处,反而会伤身。因为人在夜晚阳气需要收敛,剧烈的运动会发散阳气,导致失眠。[插图][插图]

有朋友圈可以刷的年轻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千万不要生气吵架,也不是怕吵到邻居,主要是太伤容颜了。另一款补中益气汤,现在药店有中成药卖,叫补中益气丸,效果也是一样的,就是药性稍微缓和些。所以在补血的药中,一定要有行气的药;补气的药中一定要有补血的药,这样才能气血相生,气旺血盛。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吃当归、阿胶、红枣补血,可是没有气的推动,这些生出来的血还是没有办法流动。千万不要觉得只要运动就会健康,适度运动才会健康,长期大量流汗不是减少身体的水分,而是津液!好多减肥的朋友每次看到大汗淋漓都会心生喜悦,其实该流泪才对,那流掉的都是心液啊![插图]那减肥减得一身病,值得吗?[插图]好吧,随便了。人生有很多选择,我们都会“两害相权取其轻”,凡事也没有两全其美。所以选择那个对你比较重要的,Doit!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好。孩子要是津液不足,这是首选,有营养,味道好。每次孩子活动后大汗淋漓的时候,除了水家长还可以准备一大杯甘蔗汁或者梨汁。甘入脾,更能被脾吸收,都是滋补津液的好东西。我这就介绍一个《伤寒论》里祛湿健脾的经方,叫“温胆汤”。大家可以喝,也可以用来泡脚。脾湿严重或者脾胃虚弱的人,对汤药吸收的效果有时反而不如泡脚好。[插图]温胆汤: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甘草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大枣15克(撕开),生姜15克。(如果泡脚去大枣,此方计量来源于黄煌教授的《中医十大类方》。)药理:半夏是降胃气的;茯苓健脾除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补中;枳实泄满而祛湿;竹茹降逆止呕,清热除烦。此方最好连续服用10-15天。这个方剂不但祛湿,而且还有一个特别的效用,就是安神。尤其是针对那些因为紧张而出现的症状。比如孩子面临考试了,压力大,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失眠,甚至其他各种各样的奇怪感受,这时用温胆汤就有特别好的效果。因为痰湿生怪病。这个方子在古时候经常用来治神经症的。(看看我们治神经症的药,无毒无副作用,老少咸宜,用了都说好,关键是口味好。)

中医读书心得【篇4】

中医急诊学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中医急诊学,由任继学、隋殿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全国专家学者历经五载,精心打造的一部中医急诊学权威专著,颇具传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是现代临床的中医急诊学精品。中医急诊医学必须立足于中医急诊理论的指导优势,坚持这一特色,才能完全发挥好中医急诊的临床优势,要赋予中医急诊全新的、符合时代进步特色的理论与临床诊疗技术,力求在某些环节上予以突破,必须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这两大环节,必须立足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创新观念,没有一个良好创新机制的理论必然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学术。由于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用西医的学术观念与研究手段难以诠释清楚,必须把临床疗效提高,要进行中医临床病证诊疗标准的规范化建设,引进国际通用标准,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高中医急诊的临床疗效,必须继承经典,挖掘整理中医古籍,培育发掘后备人才,要不断扩大中医治疗急症的范围与拓宽其研究领域。坚持特色,紧跟时代。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分为中医急诊学的范畴与发展简史、基础理论、诊断与辨证、治则与治法、病证的调护五章。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所占篇幅极少;下篇各论分为综合急救、内科急诊病证、妇儿科急诊病证、外、骨伤科急诊病证、其他各科病证五章103证。每证分为释名、临床病象、病位、病性与病情、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救处理、辨证论治、调护、预防、医案精选、历代医书相关内容选要、古今方剂索引、主要参考书目十四个方面,阐述详尽细致,论理透彻淋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药为主体,不涉及西医。书本精装,结实大方,十六开本,四十二行。语言精练,行文流畅,承前启后,举世无双。当当推荐,功德无量,急诊专著,中医弘扬……

中医读书心得【篇5】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四圣心源》同时买的,不过我买的是《黄元御医学全书》。读了《四圣心源》就爱上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很难读下去,感觉是前者的山寨版。概念是黄老的,内容则牵强附会,东拼西凑,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逻辑混乱,怀疑他能否真正读懂4圣之书,更何况易经了,编者给那么离谱的评价,商业需要可以理解,但误导中医爱好者和初学者,对中医学复兴和发展起反作用,所以几乎从不发表评论的我忍不住说几句。后面引用其他网友的评论供参考。黄元御的医术怎么样,我想看过罗大伦的传记的人都会知道,黄元御完全当得起神医之称。我还记得论坛上有人比较黄元御和彭子益时,提到:用《四圣心源》里的方子,都非常有效;用《圆运动》里的方子,却要打点折扣(当然这还涉及诊断等诸多问题)。后面有人跟贴说:虽然彭子益的方子不怎么有效,但领悟了彭子益圆运动的精髓,开方子就很有效了。我看后,觉得这种论调很奇怪:首先,圆运动的理论是黄元御提出了的,彭子益只是继承,如果说领悟了圆运动的精髓,开方子神效,那么应该归功于黄元御,而不是彭子益;其次,如果你一个不太了解中医的人,领悟了圆运动的精髓,开方子就神效,为什么领悟了圆运动又有丰富行医经历的彭子益开出来的方子反而效果不怎么样呢?当然,我这么分析并不是揭谁的短,而是希望谁要护短的时候,想一想您说出来的话到底是护短还是揭短。彭子益是少数民族,文辞不佳本来无可厚非,因为治病救人毕竟不是应试登科,不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却让人无语。比如以下这段话:后之学者,喜读《(伤寒)来苏集》,谓其书笔墨甚好。笔墨愈好,学理愈非,如此之显,误人多矣。柯氏者,被《内经》所误不自知也。谢观毕竟是学者,胆气不足,只敢说“文词优者技术未必佳”,彭神医却是底气十足,直接说“笔墨愈好,学理愈非”,看来在彭子益那里,是下了铁案,认为“文辞”和“学理”是无法调和的了——要么文辞好,学理……

中医读书心得【篇6】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我是最近才开始关注中医的,看来一些养生类的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对中医有点儿感兴趣。加上我一直都听说很多中医看病很准,治病也很准,所以我一直很相信中医。不过以前我也一直觉得中医很玄,摸摸脉搏看看舌头,就说出什么体虚内火寒凉,什么脾胃不好,以为这是一套中医特有的说辞而已。这本书虽然才看了一半,但是已经觉得很兴奋了。因为作者用很流畅浅显的文字、引人入胜的例子,把中医的基本原理说得很清楚。。原来中医比西医更富理性,对人体、疾病、环境、习惯的把握,比西医更上一个层次。。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西医都该被踩在脚下。中医才是真正治病救人的良方。遗憾的是,现在真正的中医太少了。。希望更多的了解中医、爱上中医,出现更多的好中医……

中医读书心得【篇7】

中医名方全书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中医名方全书,由周德生、谭元生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对华夏几千年医学精华的浓缩,新世纪新成果的总结。是现代理、法、方、药俱全的大型方剂学权威著作。包括古代验方、经典方剂和代表历代名医学术思想的原创方剂,也有流传于民间的秘方、偏方、奇方和医疗实践中发掘的有效方剂。突出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大众性。全书正文827页,以科属疾病为纲,证型方剂为目。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传染病疾病、眼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45章,357种疾病,辨证选方8000余首,搜集新用加减、药物组成,剂量改用法定计量单位。本书对狂犬病、艾滋病、非典的治疗方药,研究突出。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内容翔实,涵盖面广,文字通顺、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本大方,设计平装,十六开本,四十三行。载字量大,双版横行,校勘严谨,训示精当。以病为纲,阐理细详,临床实用,辨证统方。随证加减,活法灵光,内容丰富,文献呈翔。宝典悉出,适宜珍藏,家藏一卷,生病不慌。可行性好,方简效良,当当推荐,功德无量……

中医读书心得【篇8】

关于养生我也看了一些资料,有些大同小异,有些大相径庭,甚至观点全然相反让人无所适从。总之大家还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吧。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里面会有很多药物推荐,我觉得除非你的症状非常严重了,不然还是用食疗,既能享受美食还能调养身体嘿嘿嘿(经济上也更划算毕竟你吃药又不能代替吃饭,完全属于额外的花销)

这里附上亲测有效的方子,每个人体质不同,不保证一定会有神奇效果,但这些属于较温和实惠的方法,适合大部分人。

食疗:①山药薏仁芡实粉泡糊糊(我吃了1个多月消化的问题基本就好了),这样比较方便,不嫌麻烦可以煮粥,我没试过,效果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方子在某宝上买的到,不贵比吃药好多了,还可以当减肥代餐!!!

好了以后可以接着吃,也可以换其他杂粮粉或者杂粮粥,少吃一些精致米面还是有好处的。

②生姜红糖水(升级版可加红枣桂圆枸杞菊花等),不讨厌姜味的小伙伴可以试试,不喜欢的话就用括号里的吧,个人觉得好喝!(PS痛经的妹子们可以试试红糖米酒冲蛋,散蛋糖心蛋都行,我不痛但喝了会舒服很多)

③四物汤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女性养生方子,比上面那些贵而且不好喝,我实在喝不下去,但是是有效的。

④阿胶糕好吃,但完全没看出效果,性价比不高,推荐有钱任性的妹子买买买。其他:①运动,什么运动都行,动起来让脸色红润心跳加速就行。跑步爬楼梯瑜伽挑适合自己或者喜欢的就好,重点是动起来!!!②作息,早睡早起身体好,晚上不要超过11点睡觉,这个非常重要,如果你其他都做到了但还是肤色不好长痘痘便秘啥的,那肯定就是熬夜的锅了!11点前睡觉!睡觉!睡觉!!!有事可以早起,别说起不来下定决心就能改,还不会精神不振,我一般是11点到12点之间睡,6点半起床完全起得来。这是习惯问题和意志力无关~

下面是我以前症状可以略过不看,当然最好是对照一下啦~

我的主要问题就是脾胃虚寒本人症状(其他症状请谷歌)手脚冰凉,面色暗沉,晚上一着凉就拉肚子,稍微油腻一点的饭菜肠胃就不舒服很久,每天打嗝很难受的那种等等(但是食量不算小)

初高中时候比较作,初中死活不肯吃东西尤其拒绝吃肉,那时候保持82斤沾沾自喜,高中压力大了(借口,其实就是作息不当加上吃货属性(╹◡╹))就吃吃吃一日三餐+零食+夜宵,我妈说我每天晚上就跟耗子一样找吃的233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饮食规律好好吃饭不要作,nozuonodie!

中医读书心得【篇9】

《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

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

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任老总结的方法很实在。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许多方法也都曾实践过,很有效。今后要重捡这些法宝,有效地运用在后续的学习中。

除了学习方法,老先生们学习中医的精神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启迪。最近几个月,工作项目进度很紧,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家里孩子小,琐琐碎碎的事情也很多。后面几次课虽然都按时参加了,但课后几乎没有时间复习总结。学习的效果也明显差了许多。自责之余,对学习中医的信心也产生了一些动摇。这时,看一位位老先生走过的中医之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许多老先生学医之初大多为生活所困,也是一边谋生一边学习。岳美中先生早年也是边教私塾边读书;李聪甫先生则是在艰苦的学徒间隙读书学习…岳美中先生成名之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要求自己:"要有恒、要专一、戒玩嬉、节嗜好"。其中"戒玩嬉"让我深感动容。岳先生的戒玩嬉指:忌看小说;非星期不着棋,不赋诗;非有应酬不看戏。从岳先生的行文看得出先生的诗赋才情很好,把自己平生的爱好都列入所戒之列,这又是怎样的为学精神!虽然今生也不可能成为岳先生那样的名医,但若能够以这样的精神去努力,踏踏实实的一路走下去,也算是一生的大收获了!

中医读书心得【篇10】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简单易读的中医知识普及图书。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基本疗法、用中医治疗生活常见病几个方面的内容。中医基础理论这个板块中介绍了中医阴阳五行、经脉穴位、藏象等内容;中药方剂板块不仅介绍了怎么鉴别中药、怎么吃中药还向读者推荐了一些家中常备中药;中医基本疗法中介绍按摩、拔罐、艾灸、刮痧四种最适合在家中使用疗法;在常见病版块中介绍了感冒、疲劳、中暑等病,并根据病因给出合理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次完全读懂中医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深入浅出的介绍学习中医。从整体上把中医几大理论清晰的介绍出来,而且注重这些大方面之间的关系和结合。介绍的严谨而清晰。对初学着来说,有利于建立整体视角,然后针对自己的兴趣,从单个理论入手学习或者提出问题。

一次完全读懂中医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最全面——按摩、拔罐、刮痧、艾灸,实用中医疗法一网打尽。最简单——每一个操作方式都有对应的配图,取穴及按摩方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最实用——家庭保健必不可少的中医保健工具书。全图解——形式多样的图解形式将深奥难懂的中医知识变得一览无余。

中医读书心得【篇11】

这才是中医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三本书都买了。看着比较过瘾。以医道为核心,以人物为主线,以医案为血肉,写出了一个大大的“医”字。罗大伦谈医道:有一天饭后,我坐在母亲的对面,问我的母亲,我的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怎样行医的呢?在以前,我从来没有问过此类问题,在我的心里,一直认为他是乡村老中医,所受的教育不多,医学知识绝对赶不上我们。在我到了这么大的年龄的时候,才突然很想知道他的细节,我让母亲告诉我她能回忆起来的细节。于是母亲就开始给我讲。她说外祖父那时治病,要翻山越岭,到患者的家里,那时候人都很穷,有时候给患者治完了病,看到患者家里一贫如洗,就不收钱,也不吃饭,收起针灸的包,就往回走。母亲说,有一次外祖父走在山梁上,实在饿得不能支持了,就饿昏了过去,在那里不知道昏迷了多久,等到太阳慢慢地升高,照到他的身上,暖了过来,就又醒了,然后爬起来再往回走,回到家时,饿得几乎要虚脱了。“这种情况,为什么还要去治呢?”“因为人家有病,而你是医生啊。”那天,就在那天的傍晚,在吃完饭的饭桌旁边,我流着眼泪听着一件件外祖父的故事,心中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医道,医道,是一种境界,一种悲天悯人、一心赴救的境界,一种即使你的生命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你却仍然毫不顾忌地去拯救别人的境界……

中医读书心得【篇12】

知中医行中医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对于普及中医的图书,在下大略的翻读过有限的几种,但真正引导非专业者进入中医,并能力去陈言、兴趣盎然吸引人们的,毕竟太少了。而甘草医生的这部《知中医行中医》新著,便是少中又少的一部。前些年有唐云的《走近中医》、刘力红的《思考中医》以及古人中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江笔花的《笔花医镜》等等都自有其价值,但由于其切入点的不同,通俗程度的不一、执简御繁的把握等等,都使得读之而不易知、或知之不多、或知而不易行。读《知中医行中医》一书,每篇章前,几乎都很容易找到一份提纲要领式的简语,都能一目了然的展现篇章内的框架,一种硬朗的“骨”。而许多类似的书分量很大,但语言晦涩、思维不清、逻辑多歧使得科普工作流于形式。在《知中医行中医》内,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几乎多以例带论,使医理在可具操作的氛围内,直接运用到日常当中,这是该书较为别出心裁的一面。同时,该书较有特色的另一面,便是经络穴位的引入,纠正了大多医著重药轻外治的流弊,使得在有限的空间浓缩了不少颇有价值的分量,也进一步弘扬了“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的古训。在大略的翻读之下,似觉得该书还有一些突出的特点:1、语言简练,表达直接,如“疾病的产生就是因阴阳失衡。阳盛则热、阳虚则寒、阴盛则寒、阴虚则热。”几乎是一言而终。2、文多妙喻,最佳者乃以极普通的“净化水”事件,鲜明、直白又形象的把中西医之间治则,拉开泾渭分明的距离,其用喻之巧拙已是不言自明。从这一意义上说,中西医结合几乎成了门不当户不对式的搭配了。3、对五脏功能以物象类比,使难言之体变得形象鲜活起来。真是寥寥数语,过目不忘。4、行中医部分,由于切近生活,以身边事说,文字少亢长表达,加上作者之切身经验、验案,行文直爽、诚快读之文,倍感亲切。最后,在如今这个乌烟瘴气的时代里,人生如同抛入汪洋中孤舟,稳定、祥和已是彼岸之事,除却教育和住房外,仅高额之医费,就难倒众好汉,况且广大中低收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