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计划(优选14篇)

地理学习计划(优选14篇)。

你知道怎么写出一篇高分的范文吗?熟练掌握文档编写能够展示我们的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范文在我们写作过程中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份“地理学习计划”是编辑用心制作的希望能够达到您的预期。

地理学习计划(篇1)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在新的高考形式下,高三地理怎么去教,学生怎么样去学?尤其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怎样去教与学?怎样让学生少做无用功,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高考中取得成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后将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20xx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解决问题也好,创新也好,都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知识的备考,只能是空想。另外地理的知识点很多,没有头绪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的。争对这个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在高三上学期基本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基本梳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虑这些学生已有了知识,但是掌握的又不够牢固,为了避免“炒剩饭”,又要巩固基础知识,我们决定在复习中,以专题为主干,而又比专题复习要详细,这样进一步巩固知识,又避免重复复习。

(三)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能力

我们在回归课本,狠抓“三基”的同时,又不过分依赖复习资料,对资料中过时、过偏、过难的内容,进行大胆舍弃,同时在练习中补充一些有新意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组合,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引申,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四)培优补差,加强辅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尖子生辅导,精心组织,学生学习得到一定提高。对于后进生,我们一对一耐心地进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辅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寻找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五)培养非智力因素

关心学生,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地理学习计划(篇2)

我们高二地理备课组从两个星期前开始了为迎接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经过对高中地理必修三本书一轮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期中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也较多,要想取得学业水平测试的好成绩,顺利完成预期教学任务,抓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工作也显得格外重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经过我备课组组共同讨论,制定出如下复习对策与计划:

一、备课组内各个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立足高中地理教材,认真研究江苏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本年度各地区、以及一些名校的模拟题,提高阶段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组内加强交流与研讨。

二、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精选地理学业水平综合模拟练习。

四、加强对有希望冲A学生的培优工作以及及格线左右的边缘生的保C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行个别辅导相结合,各个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各个班中这样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拿到A,全部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五、注意阶段性知识点的总结。对于学习内容比较多,比较烦琐,如果只是一股脑的老师讲自己装,不知道分类总结,多了往往有知识难以运用,因此要在考试过程中存在下了考场知道题很简单,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答法,不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复习阶段更要注重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回答时有针对性的去自己的大脑知识储备中寻找答案要点,在考试是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六、加强对于学生的图表训练,善于运用图表。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图,使琐碎的地理知识,变成具有现象的、直观的、便于记忆的地图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易与掌握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重点注意对学生培养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的培养。对于人文地理部分而言,有很多同学都是都能答一些,但往往不能满分。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技巧,看到题也知道该答什么内容,但往往答不到点子上,废话较多,这就要有目的地注意的培养答题技巧、答题规范。

地理学习计划(篇3)

我非常荣幸能于20xx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参加国培计划高中地理班的学习培训,每天上午八点至十一点半、下午二点半到五点半学习培训,每半天中途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课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其中10月30日到z县考察了z店北京人遗址和石花洞岩溶地貌,我写下了33页的听课笔记,另外在听讲的过程中写下了34个我的思考,通过培训以及和教师、学员的交流,收获丰富,感受深刻。

上课时发言

一、更加感受到我们学校的办学优势。

一是办学思想科学前瞻。我们这次学习的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困惑,如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说高考成绩,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他们普遍认为二者是矛盾的,顾此就失彼。其实我们学校已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即为了“学生三年后和学生三十年后"的发展,我们就是在进行这样的教育,所以从办学思想上我们学校就已走在了全国中学的前列。

二是办学行为比较开放。一所学校要全面发展就要吸纳更多的人才,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交流,很多学校过分或只注重考试分数,甚至依据小数点后面的几位把教师进行排名,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我觉得做得比较好,既重视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性地看待,评价,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三是校本选修课程有特色。很多学校就是教必修的课程,或者准确地说就是为了高考而教学,当我告诉他们,我们学校开设了二、三十门选修课,我校观星会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时,他们都十分地惊讶,无法相信。

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地理班学习心得

指导观星会学生活动(夜景)

二、自己的教学素质提升

一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我接受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听评课的方法,了解到评课者应该由授课者、学生、同行、专家、领导等组成,其实评课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和授课者;另外对一堂课的评价还有课堂观察,说具体了,课堂观察就是教学过程中对很多元素定量的分析,给评课时提供量的数据。

二是扩大了交流。这次培训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一线优秀教师,我们课堂上都积极发言,课下和食堂里交流的都是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我们为了交流方便,建立了公共邮箱和QQ群,以便在学习中和以后进行交流。

三是提升了技能。比如我学习了如何利用word绘图,这为我命制原创试题和命制高水平、高清晰度的图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武器;学习了PPT课件遥控翻页,观摩了电子白板的使用,也初步了解了可视化地理教学的内涵。

四是感到自身和国家标准、和国内优秀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定要加强学习。比如深入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一个教师不能只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一个优秀教师不仅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渊博的知识,更要养成及时总结、积累资料的习惯。

我还应钻研地理教育专业本身,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计划研究中图版、鲁教版、人教版、和湘教版四种教科书,尽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还要借鉴国外的地理教材,看看它们在一些地理问题上的见解,购买最新的《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地貌学》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小组讨论

三、我的思考

为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可以建设一个录播课的专用教室,录播教室由专人管理,老师和学生在录播教室上完一节课后,走出教室就可以拿着本堂课的教学光盘,在办公室和家里回头看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和找出本堂课中哪些做得较好,还有哪些不足,哪些问题设计得太深了,哪些又太浅显了,可以大大改进教师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也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为了教师上课时能方便地操作课件,可以为每位教师购买一个红点遥控 器,这样教师在教室的任何位置都可以控制电脑,实现对课件的操控,极大地方便教学。

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对老师的培训有待加强,既可以请专家、也可以请我们学校做得比较好的老师来讲,这样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包括PPT、fLAsH和woRD这三个软件必需进行相应的培训,如何制图,制试卷,如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都需要进行培训,这样教师才能做出更好的.课件,制出更美的试卷,既利于教师的成长,也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五年来,我一直和退休的熊老师等一起指导观星会的活动,既丰富了自己的天文知识,也提升了自己天文观测的技能,所以我想参与到学校天文台的建设中,提一些自己的构想,尽早地学习和使用好新的天文台和天象馆。

地理学习计划(篇4)

一、总体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本届高三共有学生12个文科班,各班起点不同,基础不同,教学难度较大。

2、教师情况:本届高三共有地理教师只有5人。

3、任务情况分析:

本学期面临高考,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要对必修地理一、必修地理二、必修地理三、选修地理、区域地理和补充的新课程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二、三轮复习。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力争高考中地理考出较好成绩,要求本备课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所以制定本计划请各位老师参照执行。

二、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精细培优扶弱,实现整体推进。

三、采取措施:

(1)加强教学三研究,即研究高考、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把准高考方向和要求。

(2)遵循备考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中心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群智,增群力;落实高考要求,做到“精细备考,精心设计”,“注重基础,深钻教材”,“讲练结合,提高能力”。

(3)关注新课程特色和地方特色,把握考试命题的特点。对新考试说明要高度关注,把握考纲的变化和要求。如《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提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同时针对广东地方特色,注意教材内容与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的联系。

(4)充分有效利用好各地地理信息卷。

四、复习总体安排

20xx年3月初—20xx年4月底完成第二轮复习任务。在这一阶段,突出基础知识的相互关联,做到形成系统,拔高能力。对必修地理、选修地理、区域地理和补充的新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知识归纳;

20xx年5月初—20xx年5月20日完成第三轮复习任务。在这一阶段,进行知识点专项练习,拟打算按高考试卷分类进行专项设置;

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高考为第四轮复习时间。这一轮主要是针对各类信息及信息卷灵活查漏补缺,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五、活动要求:

1、备课组各成员要按时参加科组、备课组各项活动。备课组活动的内容主要有集体备课,统一命题和阅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相互间的听课和评课活动。

2、备课组各成员在集体备课方面应当做到五个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习题设计统一。每次备课活动要填写好备课记录。

3、集体备课采取中心备课人制度:即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备课人主备,其余成员补充形成二次备课后再到班授课,围绕并落实“五个统一”。电子文档要有备份。

4、中心备课人人必须注意的事项有:

首先要详细的填写我们的集体备课模板,明确新课的教学目的、教学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习题等主要内容的设计。

其次要提出备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供讨论或总结备课过程中所收获的新的体会。要重视对学情的分析,解决培优扶差的问题。

地理学习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20xx年地理高考考试说明》为抓手,以“两效”为重点,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狠抓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堂课,用好每一分钟,发展每一位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复习备考策略

1.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集体研究近3年的地理高考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2)重点分析近2两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对地理复习备考的启示;

(3)研究20xx年地理考试说明,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

(4)研究学情、学法和教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研究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

2.周密安排,注重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1)总体目标

强调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考点化;要求学生对学科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以不变的知识点应付多变的题型和能力考查

(2)阶段目标

第一轮复习3月中旬前结束,形式为章节单元复习,注重双基,查漏补缺,彻底清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使知识系统化。

第二轮复习从3中旬月到5月中旬,形式为专题复习,根据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按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联系划分专题,深刻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第三轮复习从5月中旬到5月底,形式为冲刺复习,查看已做试卷中的错题,抓住主干知识,重视地图,关注热点和焦点,讲析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三、主要工作

1、 集体备课 坚持每周四第七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2、 研究教法 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3、 教给学法 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篇6)

复习中采用合理的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二轮复习应分专题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中须做到、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关系

一轮复习应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也不能没有区分度,如果过早地练综合性过强、知识跨度过大的题,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思维障碍,对以后的复习不利。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应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大部分省区实行“3+文综”考试,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近年文综卷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学习和复习。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二轮复习要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整合完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高中地理“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理中的“地形和地形的变化”。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善于提炼主干知识。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要准确理解、清晰记忆、切实把握、灵活运用。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各个主要区域要能准确定位。为此要对主干知识进行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对于知识和能力上的漏洞要认真查找,重点加强。

三、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这样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经过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五、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 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还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

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篇7)

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社会分工及社会组织。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③、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原因:

1、城区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生活质量下降。2、交通网络的建立及通信方式的现代化3、新商业区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家则普遍较低。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

2、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

3、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4、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地理学习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带支,重在贯通。

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从地理的角度提出我国东北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措施:以大规模经营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先进科技和建立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实行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等。学习了德国鲁尔区的兴起,经济衰退,振兴后,联系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煤炭城市焦作的产业转型,宁夏煤城"石嘴山市"经济的转型等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对于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2、抓知识结构,查漏补缺,重内在联系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力求各个击破。

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吃透规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复习不能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应是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基本技能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复习,将基础知识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延伸,以求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具有地理特点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根据各类知识结构的差异,要突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3、重视文字、突出地理图表,重图文转换能力

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从图表中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资料、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复习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重"文"轻"图",对文字知识机械记忆的多,对地理图表记忆、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学生的复习过程就是背书、记答案的过程。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学生读图、作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复习中要强化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出各种信息,并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

4、狠抓落实,强化规范答题,重方法技巧培养加强对于"弱点"的针对性训练。

所谓"弱点"大致有两种类型:知识性弱点和非知识性弱点。知识性弱点,就是学生学习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对这样的知识,尤其是每次考试学生必定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的课本知识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强化练习。非知识性弱点,主要指学生的考试习惯和考试素质。如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粗心大意,表达不清楚,术语不规范,心理紧张等导致考试失误频频。这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考试,心理辅导才能得以解决。

5、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篇9)

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地理学习计划(篇10)

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题量有限,因此命题者通常会从主干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同学们如果能将地理学的主干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始终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如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受高考命题专家们偏爱。对于高考所联系到的,要考查的初中地理知识,其判断主干的标准为“常识性”。如中国地理中,对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的介绍: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性;中国主要的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大城市等等。

在世界地理中,判断主干性知识的标准为“世界意义”,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盟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目前世界主要资源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等。

初中和高中知识的结合复习,更加考查考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面对考题时怎样梳理自己的思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命中题意?这需要考生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应以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为主线,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同时在分析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空泛的理论堆积。

地理学习计划(篇11)

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植被、水文、气候、地貌、土壤)

2、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遍及太平洋和环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能使海水急剧升温,洋面平均温度骤升约3~5℃。

1、海温的强烈上升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减少,水中氧的含量降低,鱼类因缺氧而死亡,秘鲁的渔业生产受到打击。

依据厄尔尼诺现象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体现那些方面呢??

整体性体现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性的体现三: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某一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区域

(1)作用:能量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①海洋与大气之间:a.海洋输送热能给大气;b.大气将动能 传输给海洋。

1.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如水循环、碳循环、氧循环等,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们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地理学习计划(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为指针,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校本为主渠道,以教研组为单位,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着力打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自身素质分析

(一)个人优势

(1)具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

(2)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可以适应于地理教学工作。

(3)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

(4)能够运用有效地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达到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5)对地理教学保持适当的活力和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亲和力,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为最终目的。

(二)不利因素

(1)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引导、总结,反思。总是对学生作总体关注,却常常会忽视一些个体的关注。使得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2)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力度不强,对学生的耐心不够,对学生学习习惯等细节方面一系列的培养明显做的还不够。

(3)工作的精益求精度不够,个人专业素养和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认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使我的校本研修有头绪,我打算将所有的研修活动整合为一个整体,具体方式有:

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多进入地理教师论坛,增加与其他地理教师的交流的机会,帮助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升。比如:

(1)集体备课;

(2)示范观摩;

(3)听课评课;

(4)专题讲座;

(5)交流研讨;

(6)以老带新(青蓝工程);

(7)教研组活动;

(8)校际结对交流。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认真记、多巩固,多总结,多反思,多交流,多讨论,多向优秀教师请教。比如:(1)教学反思(单节课、阶段性等);

(2)岗位大练兵(三字两话画、)现代教育技术);

(3)教学竞赛(能手赛);

3、多参加校内外的地理教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等的综合能力培养。比如:

(1)试题研究,试卷分析;

(2)学情调查分析;

(3)专题(课题)研究;

(4)教育叙事撰写;

(5)说课(稿);

(6)教学设计;

(7)课件制作。

4、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其他活动,认真做笔记,提出问题并交流,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多看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教育随笔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比如:

(1)论文撰写;

(2)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学习笔记等。

(4)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如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四、研修方式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五、预期成果:

让学生掌握知识本,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它能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它能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努力致力于地理新课程的研究,在课堂中坚持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旧知互相交替以助于学生自然习得新知。并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平时多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三个到,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篇13)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取得20xx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20xx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务。上重点线的人数超过目标上本科线的人数超过要求上专科线的人数超过98%。开展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关注尖子生力争在20xx年的高考中再现地理学科的辉煌。

2.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在创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项工作。根据教学处和教务处各项工作计划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档案资料工作(包括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案、听课本、积分册;教研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科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第二课堂活动报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50%以上;能纯熟制作开发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考点过关,能力过关。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坚持从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统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点。

(2)突出主干,落实基础,做好用好概念系统化。

(3)留意总结,特殊是地理事现象、规律分析与归纳。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学校安排本科组每周于周三下午第八节在五楼教师办公室进行。

(2)上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留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共同提高。

(5)遵照学校安排,坚持做好教学常规。

3、全面备考,习题精选、精练、精评

坚定执行学校提出的习题系列化教学要求,对试题要精心组合。从不同的习题难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留意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回元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地理语言的专业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析题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标我们高三地理科a组决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既要质量、又元数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节课,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础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力争提高第二卷的分数。为荙到这一目的,我们全体高三教师要齐心协力,

共同抓重点,释疑点,收集今年的高考信息。

2.切实搞好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培优工作主要由周、罗老师负责,对象主要以第一层次班的学生为主,清楚措施是:关注尖子学生答题的正确规范,上课加大容量;每两周训练一套高质量的模仿试题;与尖子生进行个别谈话

辅导。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补差工作主措施是,按照考纲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高考的成败标准,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考生的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势必影响到考生的知识水平的畸形发挥。临考之际,良好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的心态,不要使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患得患失,要培养他们大度的心理。

4.加强文科地理的教学,本期文科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轮专题复习任务、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深圳一模、二模和高考作预备。

5.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科组及老师果断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地理学习计划(篇14)

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

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

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

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

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

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

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山脉阻挡,多地形雨;

2、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受地形的抬升,降水多。

成因:1、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成因:

1、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受离岸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成因:1、安第斯山脉阻止向东扩,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2、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其向低纬延伸。3、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成因: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