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汇总

有关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汇总。

生活感悟总是在反思中得到的,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形成总结和记录。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的大脑富有思维定势,本文聚焦于与“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有关的主题,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还请您收藏并关注我们!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1】

读百年孤独有感

读百年孤独有感(一)

因为书中不可抗拒的悲剧结局,我躺下后睡不着觉。在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兴衰史中,每个人都有无法形容的焦虑和孤独,黑暗中无法抗拒的命运让我无法入睡。这是一部拉丁美洲历史的兴衰史,伴随着城镇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殖民者的入侵、自然灾害的猖獗、原始人民的反抗、斗争、屈从乃至命运的安排。

整本书充满了超自然与鬼魅的色彩,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意境。文本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生动逼真地再现了生活,同时不乏诗情画意、幽默浪漫,许多段落读下来饶有兴致和宽容。

今天整本书大概又过了一下,整理了一下布恩迪亚家族七代百年的谱系,对书中的情节愈发的明晰起来。这本书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拉丁美洲文学书。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

该书是____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该书也是中国第一次获得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国文版授权,据说是天价。____年6月第一版。

我很庆幸选在这个时候来读这本书。我记得我曾经看过这本书的中文版,但我只知道它的名字,从不深入。原来以前的都是盗版啊。

如果十年前读这本书,我未必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我正在看一本书。我更喜欢在作品中体现人性,揭示人性。我相信,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性的东西永远是最基本、最永恒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人性置于广阔的时代变迁之中,举重若轻地把拉美的历史通过一个孤独的家族历史体现了出来,并警示世人,拉美将走向何方?

人们***把《百年孤独》看作魔幻现实主义**,而我更赞同马尔克斯自己所说的:我写的都是现实。我相信超自然自量的存在。

但在比较落后的地区,灵魂和鬼魂都是和人在一起的。譬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想极少人不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所以灵异的事件总是频频出现,你把它看做是迷信也罢,只是人的意识也好,它就是存在着,在现实中,或者在脑海里,反正总有一个所在。你可以把它看做魔幻,也可以把它当做现实。

这本书的译者是我们的同龄人,70岁以后的范晔。他的中国文学也相当不错,语言优美,幽默而无奈。我真以为自己在读中文原著呢。

一个翻译者能够让读者有废寝忘食读下去的冲动,就已经是成功的了吧。哎,跟人家比起来,我们真是惭愧。人家年纪轻轻,翻译起来竟是大家手笔,我辈读此书,竟然还有不认识的汉字,惭愧惭愧啊。

唯一让人不解的是,据网友介绍,其它版本中的猪尾巴似乎是女婴,但在范晔的翻译中却是男婴。我真的很想尽快找到其它版本,或者如果我懂西班牙语,我可以找到原文。

不知道是不是阅历增加了,我读此书,倒是没有太多时光错乱或者身在魔幻或者异国的感觉。恰恰相反,我认为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与中国相似。书中有东方元素吗?还是因为同样曾经遭遇外敌的入侵?

或者是经历了从落后到文明的苦难过程?包括书中人物的命运我在今天的农村仍然可以看到。

这样一部作者倾其心血写了一年多的巨著,当然不是我三天就可以领略其精髓的。这也是我读书的习惯。对于喜爱的书,第一遍往往是要焚膏继晷通读,了解故事梗概,知道其结局,方可安心;第二遍则是理清人物脉络,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之后则不知道是不再读或者是若干遍地咀嚼,取决于对作品的喜爱程度及作品对我的影响。

又是凌晨了,明天继续孤独之旅。

读百年孤独有感(二)

《百年孤独》在新概念选手中颇受欢迎,因此我对它一直有着好奇的渴望和虔诚的心态。最后,我以不成熟的理解和内在的观点读完了这本书。就像看着六代人过着踏实的生活,但我不能没有孤独。

或许命中注定吧,尽管在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这两个名字的循环中家族看似会繁衍下去,尽管吉普赛人、**、战争、火车和香蕉种植园的到来曾一度让这个宁静落后的村庄变得繁荣喧闹,但整个家族还是逃脱不了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的命运。

是文明促成了孤独吗?还是人的内心本来就属于孤独?

怎么时间老是在打转转啊?乌苏拉说道。或许这个家族乃至整个寰宇都是沿着一个无边无际的圆圈运行的吧,所以人类才注定孤独,注定看见繁荣昌盛也只是看见了美丽化作的泡影。

在我看来,孤独的人有两种:自负和自卑。

自负的人通常有自负的才华。他们用超越普通人的眼光看世界。他们的理解水平不同,沟通自然成为障碍。于是他们干脆自行研究,不理会众人,似乎形成了至极的境界而求新的突破,领悟常人所不能领悟的玄妙。

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傲。大多数拓荒者都是在这样一种不可理解的状态下产生的。就像布恩地亚是因为过早地知晓了家族的命运而被视作疯子一样,先驱总是孤独的。

自卑的人大多缺少自负的资本。他们在某些方面低于常人而用更忧郁的眼神看世界,自觉不如众人,交流也自然隔阂了。

当人们有兴趣谈论一些话题时,他们只能挤在角落里作为听众。忙乱是别人的,他们只能用冷漠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僻。

就像奥雷里奥与自卑作斗争一样,封闭的世界注定是孤立的。

自愿地停留在自我狭小的圈子里,自主地抵制着新事物的侵入,也难怪马贡多一直处在孤独之中,注定百年之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愿这最后到来的飓风,能吹散一切封闭自守的落后。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绝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希望如此。

读百年孤独有感(三)

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脸庞似乎有些发热太自不量力了。,我只能说,这是一篇小小的读后感。

拉丁美洲古老的沿海村庄、神秘瑰丽的印第安传说,和一位聪慧而慈祥的外祖母,正是这些最纯朴原始的因素构成了马尔克斯的童年,也构成了《百年孤独》最深处的灵魂。人们仿佛是从《百年孤独》才开始重新发现拉丁美洲的美丽与神奇。因为在这里,文字在魔幻而绚丽的面纱后隐藏着一位拉美作家注视本土的热忱的眼睛。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有史以来最伟大文人的代表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正因如此,马尔克斯成为了唯一的一个没有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引起激烈争议的作家。也正是这个人所共重的马尔克斯,用他无羁然而绚丽的想象为我们构造出了一个让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世界。

毫无疑问,《百年孤独》所以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同它强烈的魔幻色彩是分不开的。在过多的强调与重视理性的时代,书中那随心所欲的描述,严肃的夸张,以及那莫可名状的神秘的命运,无一不使读者对其充满了惊喜与向往。马尔克斯对人类天性中的孤独感进行了深刻的、前所未有的描绘。

主人公们孤僻的神情、倔强而随心所欲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那从未停止过的激烈冲突与挣扎,使手中紧握着这本书的读者呼吸也急促了,心灵的震撼更是无可描述。那从初生之时起便深深蜇伏在心底的、对孤独天性的向往、对原始自然的**般的渴求,以及对所有未知的世界和不可名状的新事物的深深的恐惧,全数冒失地挣扎着要浮出水面、翻江倒海了。

回到书中,从智慧而执著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被绑到橡树上那一刻开始,直至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个因爱情而受孕的婴儿的死亡,这片在忧郁中喧嚣了一百年的土地终于回复了最原始的宁静。

而在这百年家族的历史中,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由始至终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那就是乌苏娅。这个矮小、坚韧、有着完美性格的女人。毫无疑问,她是这个家族在物质、精神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支柱。

在初期,她曾那样雄心勃勃地要使布恩蒂亚家族强大并兴盛;而到了末期,她又徒劳却乐观地要复兴这架因腐朽而吱吱作响的庞大机器只有她才拥有这样的精神与力量,也只有她,了解并爱着这个家族的每一个人。

很明显,整书中仅有的几个性格坚毅勇敢,思维逻辑正常的人(如乌苏娅、雷蓓卡)都是同布恩蒂亚家族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因此,可以说使这个庞大的疯人院日渐走向毁灭的,并不是战争、斗鸡,也不是淫荡的女人以及那些令阿卡迪奥们心醉神迷的异想天开的事业,而是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孤独。似乎,他们的悲剧是在最初始的时候就早已命定了的。

马贡多就如一座孤独的小岛在与世隔绝的沼泽上径自漂荡。外界的每一样新鲜事物都令这儿的居民们惊奇而恐惧;好似不属于这个地球的吉卜塞人墨尔基阿德斯在这个家族的不断出现(不管是开始的实体还是后来的灵魂),指引了家族中的几代人在银匠工作间的沉迷;养女雷蓓卡与老姑娘阿玛兰塔的坎坷、多厄的爱情;家族中一再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在狂乱激情掩饰下的**;因与**的纵情酒色而导致牲畜的疯狂繁殖;香蕉园工人被**军成批地**,尸体用火车载到海边去丢弃,从此以后,马贡多陷入了无休止的暴雨之中,以及,这个家族中最后一对情侣的真实而又迷茫的爱恋,等等等等这一个个看似荒唐的情节,由始至终都在一种淡淡的悲伤而恐惧的氛围笼罩下被马尔克斯不动声色地讲述着,最终讲述成这样一部流芳后世的不朽名著。直至今天,在我第n次阅读《百年孤独》时,即依旧感到庆幸。

如果我傺读到过这本书,如果我终生都与它错过,那么在我的生活里,将少了多么浓重而绚丽的一笔;在我的思想里,将缺了一场多么令人心悸的洗礼!

我爱《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2】

导语:《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当你读完他的书,你会感觉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

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以下是招聘xx为您搜索和组织,欢迎阅读。

这是一个充满魔幻与狂欢的故事,真实世界的一面镜子,它的困境与迷信;这也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吸引着每一个读者进入幻想。这部作品采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把现实和幻想、直叙与讽喻、写实和夸张结合起来,加上《圣经》和印第安人的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无异绘出“一幅巨型壁画”,但却再现了活生生的现实。

一部《百年孤独》是一本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事实上,两个主题交直在一起:孤独和命运。

一方面,以乌苏娜为代表的几个长寿的女人,代表一种神秘力量,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家族的延续;另一方面,第三代阿卡迪奥为对称,***的孪生兄弟简直就是第二代的兄弟俩的翻版,这象征着一种命运的轮回,一种注定无法改变的轮回。。即使是看上去最高尚最理性的奥雷连诺上校,也在数十年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涯里留下十七个私生子;而***奥雷连诺第二更是将这种情欲发泄到及至,并且神秘的引起了牲畜繁殖力的亢奋。最后,这种盲目的本能在第五代阿玛兰塔乌苏纳和第六代小奥雷利亚诺身上完全而不可阻挡地爆发出来。这种被压抑了好几代的冲动,就像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家里的一切。

马尔克斯自己在解释这部作品的人物的孤独性时,曾认为“布恩蒂亚整个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作者的观点似乎是无可置疑的正确的。

但是间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孤独,我们让孤独在时间里流淌。

然而,**的所有悲局皆果都是由于马孔多居民的落后和无知。他们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日的宁静与淡薄,就是关在小屋里,沉湎于毫无意义的“制小金鱼”、“织裹尸布”、“修破门窗”、“洗澡”等等。因此,他们只能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

百年孤独读后感5篇百年孤独读后感5篇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这个家庭的孤独和苦难是拉丁美洲人民的苦难和鲜血。拉丁美洲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历史悠久的古代神话,原始古朴的印第安习俗,混杂的种族和宗教,偏僻落后的乡村生活,现代时髦的都市文明雨季激烈动荡的政局,所有这些因素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梦幻的历史与神奇的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神奇而不可信的现实,使拉丁美洲陷入了一种孤独的氛围。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是一本透过哈哈镜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诗,他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

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

这也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译者的后记中写到,“这部**是一部反帝、反封建、反**、反保守的作品。”作者把时间写的很混乱,让读者从一个个的片段里找寻故事的连接点。

在书的开头,它已经使用了两年多,这把读者带到了沉重的历史的前面。让人看书的心情变得沉重。我不知道作者描述这些酒鬼时是否有一丝同情。

七代人中没有人知道如何去爱。最后,他们有了爱的结晶,这是整个家庭毁灭的开始。作者在书中作了很多这样的描写。这些带有真实性的夸张,难免让人深思。

也就觉得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凄凉。

“多年以后……当……准会……”这就是马尔克斯向我们展示的时间魔法。

他的使命满足了我们对想象力永不满足的需求。只有在他的使命中,我们才能体验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什么是高于现实和幻想的。有时候想象一下,如果生活如他所描述的那样,人类会活得更真实、更简单、更可爱吗?

读《百年孤独》,从来只有一个感觉:但愿长醉不愿醒。

百年孤独读后感(二)

今天中午没睡着,脑子里模模糊糊地全是昨天晚上看的《百年孤独》结尾的场景。奥雷里亚诺坐在案台前,有昏黄的灯光,他急迫地想破译羊皮卷,最后所有的一切被飓风刮走,这百年孤独的家族永远地消失了,好像一个王朝的消失,看着一场盛宴最后的狼藉。

好难以想象最后时刻,奥雷里亚诺跟应该是他姨妈辈分的阿玛兰妲。乌苏拉在潮湿的百年老屋里拥抱着对方,安慰着对方对孤独的恐惧。

起床的时候觉得脑子昏昏沉沉的,好像也是被飓风刮过,思维混沌,而感到有那么一种难以描述地孤独。

回过头来看书评,很多人说这本书很难啃,说读不懂,我却是越看越喜欢,我觉得至少今年内我再也不会找到比这本更让我觉得喜欢的**了(也许好几年都如此),甚至想看原文著作。

布恩迪亚家族史简直就是一部微缩人类发展史。从邦迪亚家族最早的一代开始,同龄的年轻人就来到加勒比海附近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名叫马孔多的小村庄。那个时候的人们是自由平和而热情的。

当时,马孔多不受中共控制。可以说这是一个原始社会。我反过头来思考**的控制手段是如何形成的,人们的哲学思维,随着小村的发展有了什么变化(跟破解羊皮卷的奥义如出一辙),对无**主义感到些许困惑,但很快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豁然开朗。其实那个时候布恩迪亚一代家长就像村长(原始社会的族长那般),是一个人治社会。

只是村长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一生都在与自己的思想斗争,与吉普赛先知交谈,甚至在年老时被当作疯子对待。我非常崇拜他,尤其是他那么早就开始想证明无神论,面对神甫想说服他成为**徒时,他只是一个劲反问,你想让我相信上帝存在,你能拿出一张上帝的**吗?(他当时疯狂迷恋照相术)我觉得这人可爱透了。

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因为他们的故乡是他们亲手打造的,怀有深厚的感情而不至于用个人权力去毁灭它。

还值得去了解的一方面是里面的女性形象。除了被奥雷里亚诺上校说是娶进门后让家族衰败的费尔南达,其他的每一位女性都有其自由、独立的一面,尤其是贯穿整一个家族史的一代祖母乌尔苏拉,还有那个与家族密切相关却未入门的庇拉尔。特尔内拉。

虽然里面费尔南达是最让人感到突兀的角色,在我看来,确实是她,最初的导火索毁了这个自由狂放而注定不凡的家族,但是她也是最可怜的女人,一辈子也没做出一个自然人该有的生活姿态,更遑论作为一个女人的姿态。当然,这不能怪她,恐怕这是他们那个时代共有的特征,被宗教文化深深套牢,深深束缚,更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束缚,还爱上了束缚(这是从《娱乐至死》里谈到“人们最终会爱上压迫”得来的启发,想一想,其实自古以来不都是这样嘛,要不然还要什么**控制手段)。

越到后面也越让我感到震惊和无奈。比如说,那一场在火车站疯狂的大**,以及之后我们看到书里写的,**不承认,**将这一天从马孔多的历史中抹去,而后来的人谈论起来还真的会说“那一天什么都没发生”,只有布恩迪亚家族的人守着相信,还有看着那本书的你。那时候,你可以把这个家庭的孤独深深地植入你自己的身体里,仿佛只有正在读书的你和还没有破解羊皮纸的主人才知道这些秘密。

起义后下了三年零四个月的雨,这是一个历史时期即将消亡的标志,也是人类轻视生命的控诉。

当最后那场飓风吹来,这段历史就真的随风飘去了。再也没有人会知道真相。就像今天的我们一样,我们再也无法理解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辉煌,有什么样的伟人没有被记录下来,被孤独侵蚀,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死去。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3】

《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孔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反映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此书以梅尔基亚德斯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友情及家族历代对羊皮卷的破译为暗线。最终奥雷里亚诺破译出——“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这个百年孤独的家庭永远不会出现在地球上。

尼采说过孤独有三种状态:神、兽和哲学家。一个充实自立,一个桀骜不驯,而另一个则是两者的中和体。

这三态完美的概述了家族百年间所经受过的全部孤独,如果乌尔苏拉是那个灵神般的存在,那么阿尔卡迪奥则映射的则是那个野兽。最后,哲学家代表了大多数人,而奥里亚诺上校则是另一个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一生中被暗杀14次,伏击73次,枪杀1次。然而,他开枪自杀后仍然活出奇迹。

戎马一生却在迟暮失去了青年时的激情,开始质疑一生得以支持奋斗的信仰。最终同**签订和约,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制得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后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与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一直到死。他在孤独中奋发,因信仰而斗争;他桀骜不驯,企图挣扎那种宿命的孤独;他充实自立,凭借与生俱来的才华领导自由党去追求他们自己的信仰,可最终也只能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中终结。

他渴望抛开孤独,但他永远离不开那早已注定的孤独。他能做的也许只是在孤独中保持骄傲——他是一个人出生的。

这才是真正的孤独,一种宿命的孤独。你永远不能改变,必须改变。在这条无尽的路上,你寂寞到没有影子,因为这条路上只有无尽的黑暗。当你踏上它,你会发现生命是脆弱和微不足道的,你只是命运的牺牲品。正如书中所说,三千名永远沉迷海底的工人是政治的牺牲品。

“**通过所能应用的一切宣传机器,千遍万遍的重复。于是一种似乎官方的说法终于站住了脚,这就是说:没有人死亡,工人们已经满意的回到了家里”。

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消失,仿若人间蒸发般消失。他们在世的亲人只知道他们很幸福,也许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忍受世界上的孤独。

也许在宿命的孤独感之外更有着的是一种宿命的无助感,你似乎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只能任由自己循着命运的轨迹,无力改变,这便是《百年孤独》里的轮回观。

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孤独是文明的深层根源,不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等。孤独常常侵蚀孤独旅行者的心灵,使他空虚和疲惫。在空虚与疲惫中,在迷茫中,在恍惚中,洞察社会,洞察生命的无限,洞察世界的无限。

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经典的问世,《百年孤独》就是这样一本永远的经典。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家庭的经历,也从灵魂上诠释了作者的人生。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4】

每样事物都有两面性,有阳光的一面,同样也有阴暗脆弱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些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人生中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这本书,立刻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绪混乱,唯一清晰的是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性格,就如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孤独,这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孤独是邦迪亚家族的象征。每个成员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佩戴它。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

布提亚一家都是无法表达感情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整天不能和别人说话,有的只是疯狂地追求一个目标,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至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

为了与这幅孤独的画面抗争,家中第一个女人乌苏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孩子们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孤独的深渊。她是整个家族母性的代表,几乎是整个家族历史的见证。是世上,厄休拉不仅在生命意义上,而且在秩序意义上,都始人类在世界上的真正奠基人。但是最后她仍无法战胜这种孤独,遗憾终死。

可以说,这种孤独应该是一种共性,可以从表面反映社会的深层次。同时这一种孤独深入了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们。

家族中的许多女性,最后也跟随着成为了疯狂的人。前前后后出现了不少牵扯到这个家族的女性,她们的改变究其根本还是两种不断循环的男性性格:奥雷连诺和霍阿华蒂奥。

他们的循环驱动着整个故事,让整个家族的命运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从创立小镇,经历许多循环与波折后,又从同一个地方终结。整个家庭的这个循环也是整本书最吸引人的部分。

《百年孤独》可以说是一部拉美历史的兴衰史,拉美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以至于最后安于命运的安排等等,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里面,读来津津有味。本书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说到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这本书,孤独在生活中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么开朗的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每个人处理孤独的方式不同。孤独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想抵制它,但他们不能让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们每天在明亮、嘈杂、繁华之后的某个时刻,总会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孤独。

无论怎样借由其它的活动来抗拒逃避,无论是《百年孤独》里面那些极端或疯狂的方式,或是转换成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方式,虽然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渐渐也从这每天重复的形式中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有时即使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会感到很孤独:当别人拿到好成绩在自己面前笑得开怀时;当别人诉说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种种趣事时;当别人在运动场上一起奔跑打闹挥洒青春时……而既然这种孤独不能避免,为何不尝试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独》里家族的人们不停地想抵抗孤独,最后依然被孤独埋葬,流淌了百年的历史,最后仍被孤独侵蚀。

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想要。孤独无法遗忘,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不会因有人陪伴而隐去。若是换一种方式,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种骄傲的姿态俯视它,反正到最后总要有一个人的时候,不如独自适应社会中的一切,独自承担责任,找到那种适应孤独的感觉,不就不用害怕了吗?

孤独不一定是消极的,它有时是一种动力,让我们用它来体验生活,勇敢面对一个人时的挫败感。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认清自己,孤独时就像是我们与自己的对话,能够听清自己的心,能够在繁华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静,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声音,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境。孤独使得一个人完善,更加有深度与厚度。

享受孤独,享受每一秒与自己的对话,为自己腾出空间。

孤独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个朋友,一个能够让我们时刻认清自己的朋友,足够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与它共处的每一寸时光。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5】

《百年孤独》是我高中时读过的一本很好的书,它主要讲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合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展现了一个壮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名著之一。读完之后我对生命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地出生,在这世间恍惚几十年并不漫长的日子转眼就远去了,然后再孤独地死去。

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融入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永远都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如果有幸,能在茫茫人海寻得一个身体与灵魂都与自己万分契合的人,与之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爱情的联系,然后一起承受生命中不可逃离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宿命的孤独。可是这般的幸运艰深难得。

有的失去了爱的力量,有的爱很深却无处安放,有的在这场爱中死去在所有的爱中,孤独感增加。 生命只是一场幻梦。读到最后,万物归一,才明白镜子之城的意义。

书中家族中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尽管不可避免地与他人打交道,但自己的个性太过鲜明,有人带着恨过一生,有人带着遗憾过一生。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一生是完美的。好好活着,人也就一辈子。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6】

《百年孤独》是一本很厚的书, 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并不亚于我国着作《红楼梦》,但它又与《西游记》一样,充满奇幻色彩。我花了整整一个寒假,才能勉强看懂。作者加西亚?

马奎兹不愧为最伟大的魔术师。他用魔法笔写下了一个传奇的百年世家,一个现实而神奇的历史故事。

在马贡多小镇,布恩地亚家族上演了百年历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布恩地亚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而杀了邻居。因此,死者的鬼魂不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日夜困扰着邦地亚一家。邦地亚一家被迫搬到马贡多小镇。一开始,邦地亚家族很繁荣,但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邦地亚家族的命运迅速改变。一代人不如另一代人,甚至奥雷里奥?

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地方起义以失败告终。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邦地亚娶了阿姨乌苏拉后,生下了一个有尾巴的男婴,这完全符合100年前吉普赛人用梵文写在羊皮纸上的密码,密码的解释者是第六代奥雷利亚诺?

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有尾巴的男孩被蚂蚁咬伤后,被拖进了蚁巢。

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

我对男性几乎一致性悲惨结果实在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可理解,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独,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孤独的高傲姿态。于是我对女性成员有着更浓厚的兴趣。

乌苏拉是全家母亲的代表。她活了100多年,几乎是整个家族历史的见证人。“如果让她死去,**也就‘半途而废’”。这表明,没有她,这个家庭就无法继续下去。

(乌尔苏拉是家族的支柱,也是家族(人类)的始母,具有女性几乎一切的优点。她漂亮,聪明,强壮,勇敢。当丈夫退出男性统治秩序时,她建立了一个与男性原有统治秩序既有继承性又有否定性的女性统治秩序。乌尔苏拉支撑家族,但她的理想女性统治秩序并不臣服于男性统治秩序,她反对暴力、权欲、空想(也许有一定价值)、纵欲(女性也不可避免)等消极因素,她努力使后代成为“永远听不到战争、斗鸡、生活淫荡的女人和胡思乱想的事业”的人,虽然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徒劳,但还是在力图阻止男性统治带来的恶果。

而这个家族其他女性更是“乌尔苏拉”的延续和补充。其中阿玛兰坦的高傲、丽贝卡的野性、雷梅黛丝(俏姑娘)的美丽、丽贝卡·雷梅黛丝(梅梅)的热情,以及雷梅黛丝·莫科特的纯真善良,都是女性相对男性的特质的承载。第五代阿玛兰坦·乌尔苏拉是“创世记”时期第一代,是经过历史发展变迁,赋予了新的女性意义的,融入家族历史上女性特点的总合体。

她的情绪比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陈规陋***十八层地狱。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就在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间,马贡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一扫而光。

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但在我看来,布恩地亚家族所留下的最大财富莫过于女性们的精神,它给我们一个启示:男性统治秩序社会里的强权﹑不公平﹑绝望终有一天会崩溃,女性的觉醒何其重要,这样或许会出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像乌尔苏拉幻想那般,美丽若天堂。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7】

暑假里我读了几本名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苦苦在世上挣扎,人们渴望真情,但是怕孤独的恐惧又无时不刻的侵袭人们的孤独,让人仓皇不安,让人为了逃避恐惧而越来越远。一本《百年孤独》,一个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历程,百年的岁月,如同长江黄河滔滔如流,最终在百年之中,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终点回到起点,社会的发展,家族的变迁,都画着一个圆形的轨迹。

孤独的命运围绕着这样一个家族,一代又一代同名,似乎预示着他们的名运相同。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每个人的精神历程都是一个圆,他们从小就孤独,冷漠,古都似乎是这个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点,成如小说中写道:“布恩地亚家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独神情,长大后,他们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挫败地沮丧,他们又以不同方式,一个个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对他们来说,孤独仿佛一种神秘的命运难以抗拒。

”终点最终回到起点,让人感觉到巨大的苍凉与悲凉。

如书中乌苏拉在非常孤单之时,只好去找她那不中用的被人遗忘在栗树下的丈夫,对他说:“你看看这个空荡荡的家吧,看看我们那些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儿女吧,咱们又像当初那样只剩你我两个了。”而霍基·阿卡迪奥对她的悲叹却是充耳不闻,她这些话好象是在讲给一个死人听,对于乌苏拉来说,岂止只是剩两人,其实只是剩她一个人孤独的生存着。

生性孤僻的阿卡迪奥,在他生命的最后两个小时,他童年时代就一直折磨着他的恐惧突然消失了,在对人生的回顾中,他终于明白自己是很热爱过去最北他憎恨的人们,面对死亡,他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怀恋,他似乎时有所觉悟了,或许那种一之折磨他的恐惧便是对孤独的恐惧,人的存在就是选择,就是选择他的独特生活行动的方式,一直以来他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驱散这种恐惧,但最终未能如愿。

在一百多年的拉美文学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尼鲁达的人性思想、委内瑞拉作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的推崇,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奎兹以其神奇的思维和对现实世界的讲述,创造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体裁,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

说到作者的创作时间和生存环境,不难发现它象征着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政权的统治下。

笔者以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美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波浪式的前进,也不是螺旋式的上升,而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这就是为什么书中的人总是重复一些事情。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

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读这样一部小说,感觉就像是看着作者站在高高的平台上,俯瞰着整个文地亚家族的命运,听着作者讲述一个已经逝去的故事。从外面看马贡多,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一座孤岛。细看这一家七代人的悲欢离合,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悲凉孤独的灵魂。在这个家庭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情感交流,缺乏信任和理解。虽然很多认认为必须打破孤独,进行各种艰苦的探索,但却找不到统一分散力量的有效途径,最终失败了,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他们把文明带到这片土地上,给他起名叫马贡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文迪亚逐渐失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标志着他所创造的马贡多乃至拉丁美洲的现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个循环。

阿卡迪奥和奥雷里奥是家族的第二代,但他们走的是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年轻时曾随马戏团出海,但十多年没有归来;而奥雷里奥走上军事道路,发动了一场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

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利亚诺,本书的上校邦迪亚,是一个具有传奇经验的人。他带领部下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终于让**坐到谈判桌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

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每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后来,奥雷利亚诺见证了这片土地上自给自足农业的最后短暂繁荣。

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入侵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老家终于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再也不会出现了。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

普通人是永恒的智慧,还是历史循环的本质?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但当你读完他,你会感觉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

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8】

“有的人想睡觉,但不是因为疲倦,而是出于对睡觉的怀念,无论走到**,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都以往春天都不复存在,就在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拉苏拉却有着非凡的胆识和开发的精神。

同时,他意识到马贡多陷落在宽广的沼泽地,与世隔绝,这样是无法让他人了解的独一无二的马贡多文明的,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让马贡多贯通外界,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大树上死去,而之后的几代人,缺少像他一样胆识和勇气的人,他们之间几乎没有感情沟通,都陷入了个人的孤独与苦闷之中,他们有着生理上的欲望,对权力的渴望,对求知的渴望,对暴力的崇上,他们同时又拒绝着身边的每一朵美丽的花朵,拒绝远方的呼唤,拒绝遥远世界投来的光芒。

和《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走出小镇的孤独不同,思特里克兰德的孤独是极少人能了解的,他画中的真正愿意,是一种找不到知己的寂寞,他们的孤独是自闭的,他们一个是猜忌,从未放过自己,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做事,从未与人交流,一个人发呆,从未想过创新,他们想要冲破孤独,却无能为力,他们的孤独,是不理解,不了解,不团结。

有句话是说情到浓时浅亦深,情意最浓的时候,一个浅浅的印记便会显得刻苦铭心,山本耀司说过:“自己”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是会**回来的,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互碰撞,然后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这才是自我。

当闭关锁国的清朝遭受到了外界的强烈冲击,八国联军强烈的侵犯,清朝这才打碎了自身建造的“大清王朝,富可敌世“的臆象,从”茧蛹“中走出来,才意识到外界的经济已有经济革命中国并不强,中国还有一大段的路要赶,同样,这个家族的不亡应当让更多的人,让世界知道,既然孤独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要理解这种孤独,无从止歇地从满地荆棘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路。

生未孤独百年,死不孤独。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9】

我在看《百年孤独》前也问了多少人,这本书怎么样。很多人告诉我,它非常好看,非常好看,非常好看。但他们的评价只有很好看三个字。

我试图看过好几次,每次都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几年后某个朋友跟我提到说这本书很好时举例说,你看头一句: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是不是很赞?其实,我早就听说这句话很有名,但我从来不知道它在**。那个朋友解释说:

这个短句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马奎兹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使之回归到叙事的本质,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人都是这样叙述的。在那一刻,我突然决定重新开始阅读这部伟大的作品。

百年孤独,何谓之孤独?

奥雷连诺上校晚年不停地做金鱼。金鱼一共二十六条。他每天做两个。当它们达到25岁时,他把它们熔化在坩埚里,然后重新开始。

阿玛兰塔的晚年是在缝制殓衣中生活的。她白天缝,晚上拆,直到死。

乌苏娜瞎了之后发现:当其他的人在房子里漫不经心地来来去去时,乌苏娜就凭自己剩下的四种感官注意别人的活动,使得谁也不会突然撞着她;很快她就发现,而家里的每个人却没觉察到。他们每天走同样的路,重复同样的动作,同时说同样的话。

重复,几乎是每个人生命里最大的一件事。每天起床、洗澡、上学、上班、回家、吃饭、睡觉,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你仔细回顾,会猛然发现你几个礼拜、几个月几乎都是这样的日子,毫无特色。

忘记原来的心,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机械麻木的重复,这就是孤独。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对于年轻人,三年五年就是一生一世。但对于中年以后的人,三年五年不过是弹指间的事。

年轻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是浮躁。这种浮躁无处不在。年轻的时候谁都想热烈澎湃的生活。

但那也累,过上几年就吃不消,想要安定。可一旦安定了,冷寂了,日子开始重复了,又倍感无聊,甚至无聊得可怕,可怕到精神空虚,坐吃等死。

有时候我会想,究竟是热烈澎湃的生活好,还是平淡安定的生活好?每个人对于生活道路的选择都不尽相同。但我想,无论是要热烈澎湃,还是要平淡安定,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在我选择的道路上,我一直坚持走下去,走出我的辉煌和意义。

《百年孤独》中有一句话:“无论走到**,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困惑,都不要停止。只有不忘初衷,才能继续前进,最终找到人生的意义。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篇10】

纵观全书,不难看出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我认为这种孤独不仅属于布提亚家族,甚至也不属于拉丁美洲。我认为孤独是全人类面临的命运。换句话说,孤独是人类存在的真理。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导致绝望、冷漠和麻木。

正是因为孤独,我们才受苦受难。放眼市场,虽然灯是红的,酒是绿的,推着杯子换台灯,每个人都更加孤独,更加寒冷,更加痛苦。

从家族的第一个何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明显家族特征的奥雷里亚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对于我们平淡的而又前进的生活,我想这本书给了我更多思考的深度,开阔了另一种世界,另一种幻想,那种孤独的镜像,好像很远,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

在拉丁美洲那片传奇而又广阔的土地上,又突然的好像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故事好远,也好近。最后,被飓风卷走的百年七代人的生命痕迹悄然消散,承载太重的历史也消失了。

孤独是一种顽疾。当死亡成为我们人生道路的终点时,孤独就会随之而来。世界上会有噪音,也会有孤独。无疑,孤独本身就是一道枯涩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马尔克斯的笔却是含笑的。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有些东西,有些经历,有的情感,必须自己去消化,你的心总有一块地方是太阳和月亮都照不到的地方,而这就是你心灵的****,别人走不进来,你只有自己去收拾这片地的荒草,去换取自己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