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实习日记

软件实习日记。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软件实习日记,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软件实习日记 篇1

今天的工作内容发生了一点小变化,刘姐通过昨天与我的交谈,了解到了我做测试的基本思路。今天一大早,就交给了我测试任务。我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对网站进行UI测试。

通过实践,我对UI测试进行了如下总结:

界面是软件与用户交互的最直接的层,界面的好坏决定用户对软件的第一印象。设计良好的界面能够引导用户自己完成相应操作,起到向导作用。

界面设计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由用户控制的界面,而不是界面控制用户。

2)清楚一致的设计。所有界面的风格保持一致,所有具有相同含义的术语保持一致,且易于理解和使用。

3)拥有良好的直觉特征。以用户所熟悉的现实世界事务的抽象来给用户暗示和隐喻,来帮助用户能迅速学会软件的使用。

4)较快的响应速度。

5)简洁、美观。

软件实习日记 篇2

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终于快要完成了,这个星期主要是回归测试。就是把提过BUG的单,经过开发修改过后的系统再进行测试。回归全部通过,说明系统的质量不差。测完并且编写用户手册。 回归测试并不减少对系统新功能和特征的测试需求,回归测试包应包括新功能和特征的测试。如果回归测试包不能达到所需的覆盖要求,必须补充新的测试用例使覆盖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有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胜任反复性的工作。必须要懂得与人良好的沟通。描述具体问题时,应准确,最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问题。

在组织回归测试时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各测试阶段发生的修改一定要在本测试阶段内完成回归,以免将错误遗留到下一测试阶段。其次,回归测试期间应对该软件版本冻结,将回归测试发现的问题集中修改,集中回归。

软件实习日记 篇3

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中心时,老师就跟我说,想做软件测试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产品更新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新闻工作,不断的在更新,这就需要你有激情去发现与创造,而你的耐心就要用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了解水平。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当中也是这样的:记得刚来公司实习的时候老板安排我学习对软件测试基础学习,我本想这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可没想到出现了很多问题,还是在师傅一步一步的教导下,慢慢的把自己思路调整过来。对于软件测试的学习我只能保持激情和耐心,一步一个脚印。

软件实习日记 篇4

昨天把所有的记错本学生掌握的正确的知识点还有错误的知识点都统计出来,虽然功能已经实现了,但是我们我觉得这个模块是真的没有做完的,因为虽然功能可以正常的显示了,但是我们没有测试所有的学生的显示的结果是根据我们需求来的,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做测试,我在打印所有的学生的记错本的时候发现我在每一个学生的记错本中打印所有学生的错误知识点了,这就是一个集合没有在循环内生成的原因。

所以我们以后工作都需要自己测试过所有的功能才去提交。这样是一个好的习惯,只要这样我们在工作提交的时候我不需要每个时候都知道我们的工作是否已经完成了,如果不去测试而且把我们做的东西提交上去我们,我们的客户发现我们的产品都不好,让我们的用户觉得这个东西不成熟,这样我们就会失去很多的用户。

软件实习日记 篇5

这周的工作主要是对我们整个系统进行检查bug,由于我们的项目做完过程中是没有需求文档,很多的需求根本就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子,导致我们在做集成测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只能以我们现在需求来判断我们原来做过的系统的功能是否完成的标准。

今天在迁移数据的时候,搞的人很烦,由于我们原来历史数据数据太多的冗余。导致我们现在的新系统的数据一直都说不是很完善。还有就是下午遇到我们我们推荐的题目没有找到在数据库里面导致我们打印记错本的报错。这一些都是数据的不完善的造成的结果。

进过今天的遇到的问题我想了很多,因为今天的发生的问题我们完成可以通过数据的判断可以解决这些,所以以后写代码的时候多考虑如果没有数据我们写的代码会不会报错呢?还有就是我们写的东西不错在界面中报错。

到现在为止我都工作了2个多月了,时间过的飞快,然而自己的想法也是越来越多。因为马上就面临到毕业的时候。一个打算就是自己赶快把自己学校的事情都搞定,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自己毕业后尽量跑到沿海地方去,自己不要只要会搞技术还要学会怎么去处理业务逻辑。这样的自己才能成长的更快。

软件实习日记 篇6

昨天对测试用例设计一般常用方法进行了学习,感觉有点迷糊,心想要是要项目实践我会理解得更彻底。今天主要任务是了解测试用例设计的其他方法。包括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综合策略法。

1、错误推测

在测试程序时,人们可能根据经验或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测试用例,这就是错误推测法。

2.因果图

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方法分析方法都只是孤立地考虑各个输入数据的测试功能,而没有考虑多个输入数据的组合引起的错误。

3.综合策略

每种方法都能设计出一组有用例子,用这组例子容易发现某种类型的错误,但可能不易发现另一类型的错误。因此在实际测试中,联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形成综合策略,通常先用黑盒法设计基本的测试用例,再用白盒法补充一些必要的测试用例。

软件实习日记 篇7

由于自己编程能力还算可以吧,所以软件组的老大就叫我加入开始做一些这次项目的东西,说了一句“我可是没把你当实习生哦”,这话一听当时感觉还好,不过后来一想,我却是吃亏了,他不把我当实习生但给我的却是实习生工资,这点有点想不过去,不过没关系,实习嘛就是学习,有基本工资也不错了,关键的公司提供的条件那是在学校里所得不到的:商业性的问题。

今天将上述实例的方法用到本次项目中,开始项目中的一些任务。仍然使用抽象工厂模式,将自定义窗体封装到类库中,将窗体的控件预留到外部进行实施定义;在xml文件中配置窗体的实际参数,利用反射按从xml中读出的参数动态加载窗体。将上述的实例方法运用到了实际项目中。

软件实习日记 篇8

今天主要研究W模型

V模型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明确地说明早期的测试,无法体现“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在V模型中增加软件各开发阶段应同步进行的测试,演化为W模型(如下图)。在模型中不难看出,开发是“V”,测试是与此并行的“V”。基于“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在软件的需求和设计阶段的测试活动应遵循IEEE1012-1998《软件验证与确认(V&V)》的原则。

W模型由Evolutif公司提出,相对于V模型,W模型更科学。W模型是V模型的发展,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测试与开发是同步进行的,从而有利于尽早地发现问题。

W模型也有局限性。W模型和V模型都把软件的开发视为需求、设计、编码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动,无法支持迭代、自发性以及变更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