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2篇)

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2篇)。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菜根谭读后感(精选12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菜根谭读后感 篇1

《菜根谭》的读后感10篇

《菜根谭》读后感(一):其实这是一本很**的书

刚考过一门虐了自己很久了课,结果不太尽如人意,回到寝室发现大家的脸色都很沉重。默默地看着对方,决定不提过去的伤心事。最好换个话题。刚好某手边是这边最近在翻的《菜根谭》,想起里面各种**的段子,居然就又很低笑点()地笑了出来。

寝室姑娘很莫名其妙的看着我,某就说啊,其实这本书挺适合现在看了,它说人顺心太久了反而不好,不如遭遇一下挫折,这样才保持平常心;与其追悔过去的过失,不如预防未来可能犯的错误;太执着于结果而忽略过程,才是最得不偿失的。这些看似被说多然后产生人体免疫的话,还真是透着一股至真味儿,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出现,**了某。。

我只摘抄一些中庸思想特别明显的段子。。辩证意味也很浓。。

【二十九】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三十二】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六十一】

学者有兢兢业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万物。

【八十一】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八十二】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一五零】

作人无点真肯念头,变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头人,处处有碍。

【一五三】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一六二】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一六九】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一七八】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榜道学者,常因道学招尤。故君子不近恶事,亦不立善名,只浑然和气,才是居身之珍。

【二零一】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也有一些段子让人颇费解。。比如洪应明一边说入世不如出世,一边又说出世的人找机会要入世啊诸如此类的。一边说当官不好,一边又说要努力取得功名神马的。。

当你是一个**你需要知道及时退出以免跳入深渊。。说到这,倒是想起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里明明白白写的那些就是愿意建功立业,取得功名,但仍旧有所坚持的人,那也是一种明白的活法啊。

《菜根谭》读后感(二):菜根谭十三句

以今人观之,《菜根谭》不免过于出世。那观物养心的意趣,在现实中也越来越稀罕了吧。读罢,特摘录三百六十句中最得心的十三句,与诸位共享。

注:最末一句是大傻瓜仿前人的杜撰,代简评。

1.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4.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22.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心体。

26.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50.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62.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正所以为拙。

148.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常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170.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172.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240.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283.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如是观,便可解胸中罥矣。

295.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61.会天地真意,物我两忘,生前原不足恃;嚼菜根妙味,归去来兮,身后又何所求?

《菜根谭》读后感(三):听过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一是我不懂得分辨真伪

小时候我们听大人讲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知道那些不一定是真理,只是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大家都遵守的规矩,你遵守可以少吃很多亏,但是有时候也会折损你做人的气节;洪式此书同样是一本人生经验教训总结(应该也包括他之外前人的总结),因此看来许多道理不只是看上去有道理,也确实至今有道理。读此种书难处在于如何去辨别其中的某些不认同的部分,到底是自己阅历不够,还是他本来就是错的,而我们非要在现代仍然试图去牵强附会,我想大多数人是没有那么多际遇去印证书中这许多话的。所以即使这样一本书是正确的,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或者我们怎样才能读这本书使它更实用?对于这样一本书,我的态度是与其字字斟酌,句句咂摸,倒不如观其大略,然后对生活中日常发生的事加以留心,待日后有所经历再来与书中所述作为印证。如若心有戚戚,则用以提醒自己,如若书中所言并不适合更好的生活,乃至与个人生活理念相违背,则没有必要为了遵循不懂的道理而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些话仍无法得到印证,则只能说是时机未到,也没有这样的机缘能够体会,也没必要去纠结,因为人世间所谓生活智慧人生总结许许多多的大师我们又岂能一一完全了解呢?

倒不如拿出时间多了解一些其他类似的劝世之书,以及更深刻的原因,比如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变迁,读多一些经典而不局限于经典本身,思考经典为何得以流传,人性的思考和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活的更有意义。

以此看来,倒不用过分纠结于书中一些话来自**,是否有普遍性,其逻辑性如何等等,通过语言了解作者的整个观念及生活态度,所达到的境界,一种活法,有所启示收获即可。多读书,勤思考,常谦虚倒是应该有的做法和态度。

《菜根谭》读后感(四):淡迫却不达观的心灵鸡汤

很久以前,有人郑重地向我推荐《菜根谭》。我想,他大概是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和收益吧。于是,有一个月,在每天睡觉前随手翻阅,断断续续地,终于看完了。

然而,于我,启发收益是没有的。我不喜欢《菜根谭》。

中国是没有哲学的,只有断续零星的思想。幽思默想,没有逻辑的支撑,只能化作玄而又玄的言论。以佛的思想介入,便出现厌世无为的枯槁。

如果世上种种都如禅一般死寂,禅也就失去天国的光辉。而我,总感到佛背后隐约的道。教训自然有着人生切己的感受,但老年人的感慨未必适合于青年人的行动。

有时,洞达了悟、看虚世事,未必是一件好事。从古籍读出现代的内容,或许可以,但以为古人可以指导我们一生一世,则实在是大谬不然。

我想《菜根谭》之所以火热、畅销,是和前几年的励志图书有关吧。其实,《菜根谭》和励志图书有本质的区别。励志图书大多是泊来品,适合年轻人看。

而《菜根谭》,是老年人的心境,淡泊却不达观。

《菜根谭》读后感(五):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一些句子

这里的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放在原文中来看,腔是腔调,弦是弦律,而不是没有琴弦(楼上有人这么理解)。所以总体意思是吹笛和奏琴都不需要强求什么腔调和弦律,心之所至,自然就会有心声被弹出。无心胜有心罢了。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无弦琴【典源】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晋书陶潜传》:

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释义】***明有一张没有弦的琴,常抚弄寄意。后遂用无弦琴、陶琴、靖节琴、彭泽横琴、素琴、琴无弦、琴不设弦、无弦木、无弦、琴中趣等谓无弦之琴,自寻乐趣。或指称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表示弦外情味。

【无弦琴】白居易《丘中有一士》诗之二:行披带素衣,坐拍无弦琴,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黄庭坚《晚发咸宁行松径至芦子》诗:

聊持不俗耳,静听无弦琴。侯善渊《渔家傲》词:独弄无弦琴一操,个中始觉知音少。

【陶琴】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陈室何曾扫?陶琴不要弦。又《喜老自嘲》诗: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

【靖节琴】曾巩《静花堂》诗:客来但饮平阳酒,衙退常携靖节琴。

【彭泽横琴】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诗: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弦。

【素琴】李白《戏赠郑溧阳》诗: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渡酒用葛巾。元好问《密公宝章小集》诗:渊明素琴嵇阮酒,妙意所寄谁能量。

【琴无弦】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诗: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琴不设弦】黄滔《赠友人》诗:超然陶子性,留琴不设弦。

【无弦木】黄庭坚《次韵高子勉十首》之八:三尺无弦木,期君发至音。

【无弦】李白《赠崔秋浦》诗之二:崔令学陶令,北窗长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苏轼《欧阳晦夫遗接篱琴枕戏作诗谢之》:

无弦且寄陶令意,倒载犹作山公看。黄庭坚《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诗韵奉答周彦起》:我学渊明贫至骨,君岂有意师无弦。

【琴中趣】辛弃疾《念奴娇重九席上》词: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

转《菜根谭》读后感(六):当一日一句读

某友人说过,《菜根谭》就像是明朝的微博段子,洪应明放在现代就是一等一的段子手。

前段时间在亚马逊上下了《菜根谭》的电子版,翻开读了几十句,许多都感觉深以为然。到第30句时,大概是觉得一股脑儿吞那么多受不了,停了好多天都没读。今天偶然翻看,又看到第30句,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再一次深以为然,看人看事,许多时候要拉长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不然无法理解人的行为,事的走向。当然这是个人理解。

菜根谭读后感 篇2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能够用鼻来品味,果香能够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我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喜欢读《菜根谭》,他认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先有些事情还能够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持续喜悦的情绪,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能够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能够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一样人的意见,并改变自我,要持续“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我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常常反思自我: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十分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我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职责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期望自我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在进门不远处,都要经过菜根香酒店,也多次在此店享受“菜根”的香味,却不知还有一本名为《菜根谭》的书,可见自我多么孤陋寡闻。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我、改变自我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初见《菜根谭》这部书,见其文字就如同与洪应明本人对话,一句话,足可受用一辈子。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

菜根谭读后感 篇3

顾君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菜根谭》一书,老师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但总是不能很好的去领悟每一小段背后的含义。现在,我再拿出那本书,好好研究一下。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以这本书来表现他对贫困的淡漠态度和平凡超然的人生理想,值得后人钦佩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忙得没时间停下来往里看。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刚踏入社会,刚踏入教师队伍,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困惑和纠结。当再次拿出这本书来研读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

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

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爱我的爸妈,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学校踏入社会却毫无经验的我来说,这可以作为职场座右铭。

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挑战,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我并不气馁,而是继续努力工作直到成功。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应该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的因素,在荣誉面前保持警觉,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应该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真的非常感谢我的胡老师,是他让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本书如今对我真是受益良多。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 篇4

寒假刚放假就匆匆赶回老家陪护生病住院的老母亲,其间也没有多少时间能静下来读读书。春节后,老妈妈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照顾她的间歇有了些空闲,想起来5年前给孩子买的《菜根谭》可以拿来读一读。选《菜根谭》的好处有一点,因为书中主要是一些短句箴言,随意翻开一页就可以读,读得很随意,断断续续,尽管看得不完整,但对书中内容多少有些感触。

《菜根谭》是一本小册子,书中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不免有机巧、圆滑,但是总体上讲是要人富于通变,淡泊名利。说毛主席非常喜欢《菜根谭》,他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这也是书籍所带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每个读书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心灵中泛起或多或少的涟漪,让人在繁华中不恐惧寂寞,在冷清中不向往尘嚣,相信《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书。

下面摘录一些比较喜欢和有感悟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势力分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慧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这也就是我们歌颂莲花的原因,不是因为莲花本身多么美丽,是因为她出自于淤泥而依然保持自身的洁净,在这个繁华的社会里我们不求不近和不知,但求近之而不染、知之而不用,才是真正的君子。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对于金钱、名利、地位的追求不能有一点非份之心,一旦染指就没有回头路;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有一点的畏缩和退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应该如何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表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才是做人的好榜样。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道德是功业的根基!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如果不能有最基本的天理道德,那么不管现在赚多少钱、有多少名誉和地位,倒台被唾弃的一天是迟早要来的,例子太多。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厉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顺境多,逆境少,因此越是顺境的时候我们越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逆境都是对我们自身的挑战和考验,也是让磨练我们意志和品格的最好机会。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身边很多朋友、前辈,看他们做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保持了淡然、平静的本性,没有娇柔和做作,都是学习的榜样。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这句话是对管理者提出的忠告!每个领导身边都会围绕大批的人,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有,如何用人、如何听,这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建议:不要偏听偏信,不要自视过高,不要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使用别人的长处,不要因为自己能力低就嫉妒别人的才能而不敢使用。我要深思!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知足者常乐!更快、更高、更强是我们最求的目标,但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在追求目标的旅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放松自己紧绷的心弦呢?这是最好的建议吧。

“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做人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这句话,很值得深思警醒。

《菜根谭》这本书好不好取决于个人的理解吧,虽说不是什么四书五经,佛道经典,但我认为它关于人生的道理还不错,生活中若是遇到一些烦恼,去翻翻这本书是有所裨益的。

菜根谭读后感 篇5

读书使人进步,使人的思想得到净化,最近利用闲暇之余读了一下《菜根谭》这本书,《菜根谭》于精微深刻的语言中表现出旷达高远的知识,书中谈及修养、学习、生活、社会现象、认识态度等等。运用充满审美趣味的佛道思维方法,可以体现不同的生活、工作,为人们使用简单的语言。

在读《菜根谭》的过程中让我悟出了许多人生道理。比如说书中有一句“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藏于玉中,不易为人知。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一样,使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诚实可靠之人,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为人做事要想君子一样坦然于天地。对于一个人的才能来说,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不能轻易使人知道以免遭人嫉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有才华的人要有人欣赏才能有发挥的地方。于是我们有君子之心但还是要带上面具,不是欺骗他人而是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

即使一个人才华横溢也要懂得低调,做人要低调,做事要要高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使其他人在佩服一个人执行力的同时也赞赏他佩服他。

读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它的意思是达道通达的人是不会惊讶于外界的宠幸或是屈辱,就像闲暇无事看庭院的花开花落一般;无论官居高位抑或是被贬官职卑微也绝不在意,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任其云卷云舒而不要执着或留恋。世人都喜欢得遇荣宠,然而一个人的命运和机遇都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只有放开这些,不管是荣宠还是屈辱,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没有一丝一毫的固执与障碍,相信这样的人生必定悠闲自在、恬淡自甘。

《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天,我们远离了古代的风情与恬静,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城市喧嚣,我们或许在这样那样的生活压力下焦躁不安,《菜根谭》犹如一股清泉,慢慢流入我们的心田,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同时,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陶冶身心,使我们成为一个懂得真义的人。在书中做事的哲学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只需要把本质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菜根谭读后感 篇6

读公司领导推荐的《菜根谭》一文,结合自身工作颇有体会,虽说《菜根谭》不像《孙子兵法》、《论语》等出名,但在为人处世和工作交往方面,内容就显得更加精辟,值得学习。文章中的:“遇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此段话是文章的精髓和主题,体会如下:

1、工作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总要依靠上级的支持,部门的协调和同事的积极配合,只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依靠团体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让领导省心和满意。

2、家庭生活上尊敬父母,工作上尊重领导,是人在社会上生活的根本。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工作将会十分被动,既然领导给与了机会,就要尽全力而为。个人认为:把工作做好,让领导省心,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尊重。

3、学会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自以为是,始终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多向领导请教,同事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像本次机组迎峰度夏检修前,向同类型机组(徐州华美电厂)借鉴长周期运行、检修经验,精心组织,调整运行,有效保证机组了在迎峰度夏期间4个多月安全长周期运行。

4、学会宽容。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角度不同,遇见问题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作为二期具体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各部门的特点,积极协调各部门的协作,了解职工的思想动向,及时改变管理方法,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5、学会感恩。首先人应当感恩,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的关怀之恩和同事的帮助之恩。尤其是工作中,只有领导给与发展的平台,提供机会,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可以说知遇之恩和提拔重用之恩是与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同等最重要的,也是最应该报答的。只有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干好每一件领导交代的工作,不添麻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人。

作为八一热电二期工作具体负责人,我要感恩领导给予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强二期机组节能降耗、安全运行、增加机组利用小时率的管理;加强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等机制,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革创新,面对困难不退缩,遇事多想文章里的“遇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将节能降耗、安全运行紧密联系起来,为八一热电公司争优创效。

菜根谭读后感 篇7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

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它将儒家的中庸之道与道家的无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处世之道。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变幻的哲理,充满诗画,让我不知不觉收益。

菜根谭读后感 篇8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是世人对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菜根谭》的高度评价。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菜根谭》作为一本社会各个阶层都可读、爱读的书,它为我们诠释了许多的人生道理,我们细细品味,方可发现其独特之处。

在书中,洪应明先生为我们阐明了“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有根处发,“厚培其跟,其味乃厚”。

谈及人之欲,大到吞噬宇宙,世间没几人甘心满足于一碟菜根。被后人称为“亚圣”的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连孔子都夸赞其崇高的品德。“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淡泊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平淡却幸福的画面。

现代社会里,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选择多了,又有几人能选择明智。正如我们习惯了各种气味浓烈的食物,却不懂得品尝粗茶淡饭;当我们习惯了各种交通工具,却浪费了双腿的有用性;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却忘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实可贵。太多的习惯让我们忘却了太多的美好,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终究会让我们的人生留下叹息……

看完《菜根谭》,我们受到了启发,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所蒙蔽,对物质的过多欲望会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影响我们理想的实现。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学会体会淡泊的美妙之处;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满足,真正地享受人生。

菜根谭读后感 篇9

翻开书,“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

旧有序,文**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识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之乎者也啊!

这还得找释义一起看。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其【大意】是说,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细想一下,我们从学校毕业跨入社会,走进企业,走进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也不尽然被大染缸似的涂上杂乱颜色,在各位心中这都有着心底愿望的方向,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而更加确认各自的行事原则!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真诚的信念,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有两个不变的原则。如果一个人能保持纯洁的心灵,说话和举止自然、温柔、快乐,他就能和父母兄弟相处得很好,这比用冥想来调节身心要好几千万倍。

还有几句如,“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注释【大意】是,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说的挺好,如果能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完美的连接在一起,使生活更丰美,使工作不乏味,那会是一种什么境界!

菜根谭读后感 篇10

从作为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读书就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对书的认识选择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萌芽、成长、深入的过程,也曾经经历过一个崇洋媚外、不重视本国自身学术文化的过程。当前相较于国外学者对学术研究的客观和严谨,注重传授一个思维和认知的过程,我国同时代不少书籍过于注重形式和框架,光凭作者主观定义的概念、特点就占去大半篇幅,实质内容则走马观花、轻描淡写,以至于读书至今,我只看见一次我国的文献在西方学者的著作中被援引,甚是疾首。一度也曾觉得戴尔卡内基、卡尔罗杰斯的思想似乎要比我们高很多,一度也曾兴起过以后只看老外的书的冲动,直到偶尔读到了这本《菜根谭》,才是我真正明白,原来我们的先哲也很高明,而且还高的不止一点点。

为这本书毛泽东曾经有过,嚼菜根无所不能。佳评,一本《菜根谭》囊括了中国几千年为人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处处透射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理念,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无论你是成功者、失败者、生意人还是公务员,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智慧。

一、静坐观心真妄毕现

每天,在家里、在单位、与家人、与朋友,我们都时时刻刻都浸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对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内心都无暇思索,只是简单的为工作指标、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为邻里的一句狂言、为小孩的调皮捣蛋而大悲、大喜,难道我们仅仅就是活在别人的口中吗?这真的就是你自己吗?此时此刻,你真的是这样想的嘛?

所以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尝试花一点点时间静坐独思,你会觉得一种心灵的宁静,一种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卡尔罗杰斯),或许白天困扰你许久的纠结就都成了浮云。

二、善喜致福去杀避祸

幸福是无法强求的,只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就能获得幸福的根本;灾难是无法避免的,只要把不合理的想法打消,就是远离灾难的方法。人生在世幸福和痛苦都是我们慰藉自己心灵调味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裁判员、监理师,每一件小事或许都会触动内心的震撼,豁达、开朗,保持乐观地看待人生是我们不断追求幸福的基础,过度刻薄地要求对待自己,只会使烦恼忧愁伴随你左右,歌里唱到“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那我们自己又何苦为难自己呢?我们的灵魂真的是如此的温和吗?

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而已,幸福之神其实就在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秉持信仰和价值,恶行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我们自己,“人在作,天在看”我们自己看的比天还清楚,话说三国曹孟德“知错、改错、不认错”,可还是得靠编一个“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的故事才能勉强克服失眠,孰是孰非、功过对错曹操的良心还是很清楚的,原来一代枭雄也没办法忽悠自己的良心,也时时刻刻收到来自内心的审判、惩罚、煎熬,他,真正快乐吗?他,真正幸福吗?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吃得香、睡得着,还不用去买脑白金。

三、宽宏大量君子之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友”,大千世界、众生百态,为人处世一定要有宽宏大量、清浊并容的雅量,特别是我们搞基层工作的,面对工作中零零总总的群众现象,必须始终保持宽容、接纳的态度,在和谐理解中求得更高层次的大同,不可有自以为清、孤芳自赏的消极态度。

四、忠恕待人养远远害

不执念于责备别人的小过失,不以揭发别人隐私为乐,不记恨人与人之间种种纠葛,三者可以养德,亦可远害。但实则不易做到,引赵一卓的一句话来说,不论过去或者现在,人都挂着两只口袋:前袋装着别人缺点,一切看来那么明显;后袋装着自己缺点,挂在背后老不看见。

过于专注于别人的过失、隐私,为一点小事而记仇不快,只会让自己久久不能从烦恼、郁闷中解脱,每一次的见面、招呼,都会勾起你对那个所谓的“敌人”的不满和抑郁,或许在别人早已淡忘、笑了之时,你还在怨恨的圈子里不停打转,无尽的纠结,何必呢?多给别人一点原谅,多给自己一点微笑,转眼间,你就会发现幸福是那么在乎你的身边。

五、有过归己有功让人

在企业、机关抑或社会种种,一件大事的成功往往在于一个团队精诚团结,凝聚一心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何别人共同承担过失、共同分享成果的雅量,应该有和别人共度难关、克服困难的胸怀。一个团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每个人责任的减少,如果个体都发现自己的努力始终得不到认可,反而只会引来过失和责备,那何苦还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呢?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是一种美德也是团队激励的重要原则,纵使有功就抢、有难就让、有过就逃的做法在一定时间、一定期限可能会有市场,但长此以往难免招来孤立和怨恨,对自己、对团队来说都是一种损失,用李云龙的话说“咱还得在这块儿混下去呢”。

“同船过渡百年修”,人生不过寥寥数十载,一同共事都是缘分,分享快乐,分享阳光,未尝不是一条通向快乐的捷径。

菜根谭读后感 篇11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

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封建社会中人读此书,可以远避祸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闲逸。今天,时代的发展很迅速,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名利观都有了一些改变,读此书仍受一些启迪,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开导自己,怎样看待人生百态和自然万物。天人一体,天人相应这点古今是相同的,我们既要读书,领会书中要旨,又不能拘泥于书,被书遮掩了耳目,要学用惟时,就像书中所说的: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滑机趣,乃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人心虚,义理来居;人心实,物欲莫入。鸿蒙未辟便分了阴阳,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经世有个一分为二的态度,有个瞻前顾后的眼光,有个大肚能容的雅量,有个得失互转的思想,心乐,便是个福地天堂。

菜根谭读后感 篇12

现在,对饭馆里的饮食自己有一种体会,不论是上点档次的酒店,还是普通的饭馆,食物的味道,吃的时候可能还觉得不错,吃完了,往往胃里或身体有感觉、不舒服,因为饭菜里用了不少的调味品,我们吃的不是食物而是调料。

相比而言,家里做的粗茶淡饭、少盐少油,也许吃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感觉,吃后却觉得浑身舒服,身心满足。

从营养的角度说,味道只是满足了口舌的需要,胃和身体真正需要的只是营养,而大鱼大肉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浓郁的味道则来自过多的添加剂,都对身体无益。

所以,最难品味的味道不是酸甜苦辣鲜,而是淡味,能吃得淡味的口舌是敏感的、身心是舒畅的。至于什么人才是最厉害的人,我们必须得见过很多人、体会过很多人给我们的感受后,才会有自己的答案。都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也有俗语说:师父不作怪、没有徒弟爱,都是在说一个道理,一般人会喜欢追捧那些神奇卓异的人,而且我们看着那些财富、地位比我们高的人,的确是器宇轩昂、自带气场、非同凡响;而更多的人出于闯社会的需要,也常常会把自己包装得特别一点。

那怎么理解“至人只是常”呢?依我个人比较浅薄的见识,见过一些财富、身份、地位很高的人,给人的感觉却像普通人一般平易、平常,甚至比普通人还要安静、平淡。没有谈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他们平淡得像普通人;而一旦谈起事业,我所感受到的是他们济世利民的胸怀、非一般人想象的视野。

记得自己曾听一位法师在一个不大的场所讲经,他出现的时候,自己感觉身心沉浸在一种平静和慈悲之中。我想这就是类似“至人是常”的一种体现吧。

俗语讲,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又讲,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山。现在社会越来越貌相一个人了,而如果我们真的有机缘遇到高人,也得有一双慧眼才能真正认识。我的结论是既然慧眼一时半会我们还不能具备,那就不能轻视我们遇到的每个人。现代鸡汤也会说,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