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分享6篇)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分享6篇)”,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欢迎阅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会是指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规划和管理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工业化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例如建设绿色城市、推行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并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体现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上。现代社会离不开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然而,过度的资源开采和浪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因此,人们在现代化发展中积极探索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例如推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开展环保科技研究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精选范文网 547118.CoM]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上。现代社会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制定环保法律、推行环保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等方式,加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源地、减少对污染物的排放等措施都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会,表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单纯地掠夺和破坏,而是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这种理念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更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在我看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树立环保意识,理解自然的珍贵和重要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

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这意味着要加大对环保科技和环境治理的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实践。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不能剥夺自然的权益和发展空间,而是要在充分发挥自然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

要加强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人们深入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积极的环保行动。

总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化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它是建立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推行可持续发展。

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要以一种全局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坚决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

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需要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等,这些小举措能够积少成多,产生积极的环保效益。

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往往是短期的、盲目的,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推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思维,寻找更加环保的资源开发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法治环保的良好氛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并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四)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这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社会的追求之一。

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只有当大多数人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才会主动采取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向公众普及环境知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制定和执行强有力的环境法律和政策。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并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相应的财政和技术支持,推动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可以实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同时,还需要开展环境评估工作,对发展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可持续性。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逐渐转变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污染。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为目标,寻找人与自然共生的方法和途径。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人们增强环境意识,政府制定合理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以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这样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世代传承下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会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超越自然规律行事。现代化不是要对自然进行征服和破坏,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效益。我们要摒弃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从生态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平衡。

我们要推动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稳定。现代化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要采取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举措,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后代子孙能够继续享受自然的恩赐。

人们应该加强对自然的认知和尊重,保持谦卑和敬畏之心。现代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人类对自然的深入认知,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自大和傲慢的心态。我们应该警惕人类的无止境的欲望,避免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思想和行动体系,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实行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积极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让子孙后代继续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理解和尊重自然:人类需要深刻理解和尊重自然的规律和生态系统。这包括学习自然的周期和季节性变化,并与之保持联系,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同时,要重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2.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人类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工作。这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以及推广可持续土地利用和农业实践。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并提供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

3. 推广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包括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的使用。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4.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人类需要认识到自身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的关系,确保人类的发展不会对自然产生破坏。这需要建立和强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机制,制定并执行有利于人与自然共生的政策和法规。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不是简单的理念,而是需要付诸实际行动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推广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协同发展的机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并促进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Gz85.coM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优选6篇)


据我所知《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优选6篇)》是众多文章中的代表作。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优选6篇)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涵义的重要论述,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本质特征,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涵义提供了总体框架和基本遵循。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学理上揭示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确立其理论范式,这种范式,就是人民至上、平等互利。就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而言,它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战略全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此,就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中国与世界关系而言,它注重平等互利,即走和平发展道路,注重中国与世界、世界各国之间的平等发展、合作共赢。基于这种理论范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4大支柱,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政党谋强大。

基于上述理论范式与4大支柱,可进一步揭示和提炼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1)领导力量上,它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这是道路在性质上的“定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才能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才能行稳致远。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2)历史方位上,它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方位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中国道路,它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这是道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定位”。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是如此。否则,就会封闭僵化,缺乏创新;(3)奋斗目标上,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核心理念,不断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强起来。这是道路在一定历史方位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即“定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富起来作为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强起来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这层意义上讲的;(4)总体方略上,它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新征程的战略步骤。这是道路中的“定法”,即路径和方略。实现奋斗目标,必须确立实现奋斗目标的总体方略,离开总体方略,确立的奋斗目标难以实现;(5)推动力量上,它整合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这是道路上的“定力”。没有推动力量,路是走不出来的,也走不远,更走不宽、走不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党的领导,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人民作为党执政依靠力量的最大源泉,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在这层意义上讲的;(6)世界维度上,它确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道路上的“定和”。不走和平发展道路,就难以实现确定的奋斗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强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定性到定位,经定标到定法,再从定力到定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政党等领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既符合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框架性涵义。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优选6篇) 篇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伟大创造。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所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重新定义、丰富完善的现代化,有别于既有现代化国家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才不到12亿,而我们要实现的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对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区别于西方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悬殊,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基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去坚持全体人民共享。不同于西方的物质膨胀,中国式现代化更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走的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和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绝不走西方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下先污染后保护的老路,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为中国向来以和为贵坚持求同存异,那么任何殖民扩张、野蛮掠夺的强盗行径,都不是我们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铺展,未来的方向和路径也已经明晰,所以我们必须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只有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时不我待、奋勇前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力量。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优选6篇) 篇3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趋向,但实现现代化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些特点,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形成了鲜明差异,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其中位列第一的重要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能不能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对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至关紧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优选6篇) 篇4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从18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点。第一波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波是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欧美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支撑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但也伴随了殖民、剥削、压迫和环境问题。直到目前,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仍屈指可数。长期以来,大家总是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其实现代化建设并且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根植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并且进行了独力自主的探索,具有十分鲜明和典范的中国特色。

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但近代以来迭遭内忧外患,从那时起,现代化就成为几代仁人志士求索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随后又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占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随后又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现在,中国已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的现代化不止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且要求精神文化丰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大约有10亿,占世界人口的13%左右;我国有14亿多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8%。我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通富余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有根本不同,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共通富余是本质要求。必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通富余。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关于外殖民掠夺,关于内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马克思曾说:"资原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历史上,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曾经导致了全球势力范围的大洗牌。但是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这个历史铁律。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历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展现出的,是一条非侵略性、非攻击性的和平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还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余、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优选6篇) 篇5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关系到中国的存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升华。

党的领导、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属性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属性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发展了中国。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造世界经济奇迹、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命脉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概括为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达到发达社会标准的过程。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五个前置词,对应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我们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累加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打开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格局。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


真心推荐这篇关于《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的精品文章值得一读。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提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篇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不同,现代化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也存在很大差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服从于资本逻辑,缓解资本积累矛盾、满足资本增殖诉求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力量。与之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造福人民为目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们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既充分发挥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违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使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展望未来,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使人类现代化的总人口规模增加十多亿。十多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现代化。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积极承担责任,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是当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都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担当和博大胸怀。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篇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之所以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出来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之所以说是世界的,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又是“开源代码”,对于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示范。

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释。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重要特色,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九个方面本质要求,指明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五个坚持重大原则,既阐释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又提供了“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人民之问”。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伟大的创举,必然要付出艰辛努力,克服更多艰难险阻,也必然会产生更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自觉主动地解决“三大差距”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做大做好“蛋糕”,又要切好分好“蛋糕”。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一在于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根本的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断奔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要求,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新时代非凡十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夙愿。党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逐步转变为“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虽然在探索中遭遇过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独特的中国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必须坚定不移独立自主推进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发展中国家眼中的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单纯追求经济、政治等单一向度的、非均衡的现代化,最终难以持续;即使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也会因为忽视某一方面的发展不均衡而导致国家衰落。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特别是拉美、中东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历史表明,通过“跨越式”发展追赶世界现代化前沿的过程,必然会牵动整个社会发生剧烈变革,这就需要国家现代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统筹协调、重点推进。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篇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有别于西方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依靠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实现的。但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具有难以克服的弊端:由于社会大部分物质生产力以资本的形式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生产目的不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少部分人、少部分国家的发展以大多数人、大多数国家的欠发展为条件,这种现代化不可能成为全体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西方发达国家顺序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串联式”发展过程改造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发展方式,让科技发展由“跟跑”逐步转向“并跑”和“领跑”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既发挥其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提供就业的积极作用,又克服其消极作用;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消除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对自然、社会及国家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篇5】

我国现代化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而是“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要求不仅实现“衣食无忧”的物质富裕,更要实现“安居乐业”的精神富裕,推动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发展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党也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以精神文明助推物质文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精选6篇)【篇6】

“中国式现代化”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共享发展”是发展基础上的共享,与共享规导下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也不等于同时富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问题,让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长期化的“中心课题”。

首先要做好“驾驭资本”的“大学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收入、房地产、社保、教育、人口、医疗、慈善等制度改革,推进化解贫富差距问题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作用,加强兜底性普惠性民生保障,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其次要做好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学问”。

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共同富裕的短板。最后要做好“示范引领”的“大学问”。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课题,要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上海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探索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引领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心得体会5篇


下面的“中国现代化的心得体会”是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相信您在阅读网页内容后有所收益!

中国现代化的心得体会(篇1)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从18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点。第一波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波是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欧美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支撑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但也伴随了殖民、剥削、压迫和环境问题。直到目前,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仍屈指可数。长期以来,大家总是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其实现代化建设并且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根植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并且进行了独力自主的探索,具有十分鲜明和典范的中国特色。

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但近代以来迭遭内忧外患,从那时起,现代化就成为几代仁人志士求索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随后又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占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随后又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现在,中国已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的现代化不止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且要求精神文化丰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大约有10亿,占世界人口的13%左右;我国有14亿多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8%。我国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通富余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有根本不同,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共通富余是本质要求。必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通富余。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关于外殖民掠夺,关于内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马克思曾说:"资原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历史上,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曾经导致了全球势力范围的大洗牌。但是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这个历史铁律。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历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展现出的,是一条非侵略性、非攻击性的和平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还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余、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现代化的心得体会(篇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不同,现代化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也存在很大差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服从于资本逻辑,缓解资本积累矛盾、满足资本增殖诉求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力量。与之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造福人民为目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们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既充分发挥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违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使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展望未来,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使人类现代化的总人口规模增加十多亿。十多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现代化。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积极承担责任,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是当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都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担当和博大胸怀。

中国现代化的心得体会(篇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建党1xx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无数坎坷的道路。1xx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国家经济正在又好又快的发展。1xx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中国现代化的心得体会(篇4)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范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最新论断,是中国现代性话语的最新表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性(化)”内涵丰富,具有“三重超越”性质:一是对前现代性的超越;二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三是对苏式现代性的超越。“中国式现代性”具有现代性的普遍性内涵,也蕴含现代性的特殊性内涵,与西方现代性形成鲜明比较。“中国式现代性”是社会主义现代性、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共享的现代性、人民民主的现代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性、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和平发展的现代性。总之,“中国式现代性”是有“魂”、有“根”、见“人”、见“物”的现代化性,是具有人民性、民主性、共享性、和平性的现代性。

中国现代化的心得体会(篇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伟大创造。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所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重新定义、丰富完善的现代化,有别于既有现代化国家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才不到12亿,而我们要实现的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对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区别于西方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悬殊,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基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去坚持全体人民共享。不同于西方的物质膨胀,中国式现代化更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走的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和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绝不走西方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下先污染后保护的老路,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为中国向来以和为贵坚持求同存异,那么任何殖民扩张、野蛮掠夺的强盗行径,都不是我们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铺展,未来的方向和路径也已经明晰,所以我们必须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只有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时不我待、奋勇前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力量。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6篇


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整理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经过40年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规模和数量问题,目前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何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所有受教育者享有好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相应的投入保障,《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此明确提出,要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各项任务,尤其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有必要在目前的投入水平上进一步提高。

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2012年首次超过GDP的4%,之后这一比例都保持在4%以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是我国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包括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普惠园比例、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内均衡,都直接源于教育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根据教育现代化的任务,逐渐加大教育投入,如果能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5%或者5%,将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各项目标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探索新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有必要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统筹,把对教师的薪酬保障纳入省级财政统筹范畴,并加大中央财政对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只有强化省级统筹,才会推进义务教育的省域内均衡,也为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创造条件。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其次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构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法律支持体系,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的10项战略任务之一,是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重要措施。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明晰政府、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让政府和学校、社会机构、家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保障对教育的投入,并依法监督学校依法规范办学,要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

期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有效破解各项教育老大难问题,通过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等民生问题,切实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2

“中国式现代化”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共享发展”是发展基础上的共享,与共享规导下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也不等于同时富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问题,让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长期化的“中心课题”。

首先要做好“驾驭资本”的“大学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收入、房地产、社保、教育、人口、医疗、慈善等制度改革,推进化解贫富差距问题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作用,加强兜底性普惠性民生保障,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其次要做好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学问”。

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共同富裕的短板。最后要做好“示范引领”的“大学问”。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课题,要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上海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探索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引领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路径。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3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现代化本身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文明发展所追求的方向。正因为大家都追求现代化,它必然有好的东西值得追求。所以不管西方还是我们中国,搞现代化得按照大家都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律来展开。比如,要搞现代化,就得搞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这些都是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经历的事情,它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道理。我们中国共产党也要遵循,也要把这些经验为我们所用,不闭门造车,通过开放来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普遍性、一般性的方面。

但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确实有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所以它肯定有自己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第一个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别的政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干什么?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是要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另外也讲到了现代化的实质。这些都有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这就叫特殊性。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要遵循普遍性规律,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把两个结合起来,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国家追求的现代化的概念有没有变化?过去提到的现代化与现在提出的现代化核心有何不同?

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比如最早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就是工业化。因为过去都是农业国家,后来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大家觉得这个厉害,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一两百年创造了整个人类几千年没有的生产力,创造了工业革命的神话,所以一开始都要追求工业化。

实际上,现代化是从工业化起步的,后来觉得光叫工业化,可能不足以表达人类社会的变迁。比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和信息化的关系,包括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人们觉得工业化这个概念不够用了,所以才发明了现代化这个词。现代化这个词就包括了这些内容,人们的认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我们共产党进京之前,就讲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也是想追求现代化,后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再后来四个现代化的内涵也有了变化。这都说明,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在不断变化,追求现代化要干的事也在变化,现代化的构成也有变化。

现在,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不是四个现代化而是“N个现代化”,方方面面都得好才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军队国防等都是跟现代化有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就盯着伟大复兴。中国现代化往前走一步就离伟大复兴更进一步。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路径,也是目标,也是方向。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目的不同,现代化的特征和背后的逻辑也存在很大差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服从于资本逻辑,缓解资本积累矛盾、满足资本增殖诉求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力量。与之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以造福人民为目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们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既充分发挥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又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违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了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

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使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展望未来,我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使人类现代化的总人口规模增加十多亿。十多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无疑是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的现代化。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积极承担责任,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还是当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都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担当和博大胸怀。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5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全体14亿中国人民共同迈进的现代化,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目前,世界上除中国外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约为10亿人,而我国就拥有14亿多人口,其现代化的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彻底改写人类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这无疑昭示世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唯一的,只要找准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驰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的富裕,而是涉及14亿多人口的全民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仍面临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不平衡等难题。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防止资本无序运作,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而是“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要求不仅实现“衣食无忧”的物质富裕,更要实现“安居乐业”的精神富裕,推动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发展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党也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以精神文明助推物质文明,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现代化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走具有绿色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坚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绝不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建立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础上的“新路”。这条道路是和平之路,是融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道路。中国民族的血液里从来没有欺负他国的基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坚持。后疫情时代面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难题,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不断实现全世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为世界作出更大的中国贡献。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 篇6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合集6篇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有关《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的信息,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篇1)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关系到中国的存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升华。

党的领导、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属性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属性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发展了中国。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造世界经济奇迹、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命脉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概括为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达到发达社会标准的过程。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等五个前置词,对应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我们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累加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打开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现代化是深度的精微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标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出社会健康发展中的和谐、互容与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最好诠释,是生态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命运与共、再造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层面的本质要求

从世界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体现为一个不断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就必然包含对“世界将向何处去”、“人类将向何处去”的回答。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与对外开放是相统一的,这就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努力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对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以资本为中心,走扩张掠夺殖民的现代化老路,而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需要坚持胸怀天下,用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之中,既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重大突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应以更加自信、自豪的心态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篇2)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范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最新论断,是中国现代性话语的最新表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性(化)”内涵丰富,具有“三重超越”性质:一是对前现代性的超越;二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三是对苏式现代性的超越。“中国式现代性”具有现代性的普遍性内涵,也蕴含现代性的特殊性内涵,与西方现代性形成鲜明比较。“中国式现代性”是社会主义现代性、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共享的现代性、人民民主的现代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性、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和平发展的现代性。总之,“中国式现代性”是有“魂”、有“根”、见“人”、见“物”的现代化性,是具有人民性、民主性、共享性、和平性的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篇3)

我国现代化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而是“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要求不仅实现“衣食无忧”的物质富裕,更要实现“安居乐业”的精神富裕,推动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发展经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党也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以精神文明助推物质文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篇4)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探索形成的智慧结晶。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必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点,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新阶段和新高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中国式现代化个人心得体会(篇6)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新中国72年伟大成就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党的带领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合集6篇)


很多事情我们经历过之后才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看到自己的内心,拉近我们与内心深处那个自己的距离,因此你知道正确的书写心得体会的格式吗?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篇有关“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的文章,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篇1】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各级党组织要把强化纪律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扛起责任、扎实践行。

各级党组织要履行纪律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要求各级党组织在管党治党上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力度更大,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本和长远效益。各级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要责无旁贷当好纪律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保证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履行好“六责”:一要负起组织领导之责,把严明纪律贯穿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二要负起定规立矩之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扎紧扎密纪律篱笆;三要负起学_教育之责,使党员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强起来;四要负起监督管理之责,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五要负起撑腰壮胆之责,支持纪委全面深化“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六要负起以上率下之责,带头遵守纪律和规矩。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抓经常、抓平时、抓全面,多提醒、多扯扯袖子、多咬咬耳朵,让“红灯”亮在“出轨”前。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回归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专门执纪机关,必须深化“三转”,按照党章要求,回归“原职能”。要突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始终聚焦纪律问题,体现纪律特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执纪理念上要从“以法律为底线”回归到“以纪律为尺子”;工作重心上要从“查办大案要案”转移到“强化日常监督执纪问责”;监督重点上要从单个“树木”拓展到整个“森林”,从盯少数到盯多数;工作路径上要从“以治标为主”发展到“标本兼治”、“以纪治本”,让纪律真正严起来。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篇2】

强化纪律建设,要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搭建全面从严治党的载体和平台。强化纪律建设,关键是要把“明、严、执、问”落到实处。

“明”,就是严明纪律教育。强化纪律建设,不能搞不教而诛。对于纪律,要经常讲,反复讲,不厌其烦,警钟长鸣,让党纪党规广为知晓。几乎所有受处理党员干部在忏悔时都谈到,如果当初组织上教育警醒的力度再大一些,也许现在就不会身陷囹圄。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探索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使纪律教育入脑入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自觉。今年,湖北省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举办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班,采取“听、看、学、谈”套餐模式,对全省17.4万个基层党组织、389.9万名党员和各级非党干部开展了集中教育,成效初显。

“严”,就是严治严管严担当。纪律处分要严到点、严到份、严到位,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凡是把纪律规定当“耳旁风”的,都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从严处理,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要做好“破”和“立”两篇文章,抓住纪律建设这个源头,边惩治、边遏制,边预防、边治本,不断铲除滋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

“执”,就是强化执纪。纪律执行不到位,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要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坚决摒弃执纪“情绪化”、“随意化”倾向,坚决杜绝执纪的弹性空间,以健全的纪律制度、刚性的执纪规范管人管事,让纪律成为始终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持持续的威慑力。

“问”,就是强化问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要把问责作为抓纪律执行的核心、关键和落脚点,健全问责机制,真严真查真问责,形成纪律执行的强大推动力。要强化“一案双查”,通过严肃追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让纪律的力量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得到充分释放。20__年以来,湖北省查处落实“两个责任”不力问题555个,处理739人,党纪政纪处分461人,全省上下引起强烈震动。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篇3】

“五星红旗,永照大地”。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信仰和寄托。鲜艳的中国红,厚积了中华儿女最坚实的民族自信;飘扬的中国红,激荡起中华儿女最澎湃的奋斗力量;永远的中国红,凝聚着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爱国情感。《纲要》深入阐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对实现爱国的共识更深刻、情感更统一,行动更有力发挥着积极引导作用。

永葆心相融的真情,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激发爱国情。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而携手并肩的进取心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的奋斗心同向发力。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新时代,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让中华心一起跃动、爱国情永远激扬,使爱国主义成为我们共同奋进的理想信念。

永葆文同根的深情,在坚守文化精髓中激发强国志。文以载道,文以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流淌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指引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创美好未来。5000年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始终坚定爱国主义流向,交融汇聚;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源源不绝,历久弥新,共同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铸就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人心。在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秉承强国志阔步新征程。

永葆血同源的亲情,在接力复兴大任中激发报国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永远高擎、照亮前方的精神火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时代追梦航线上劈波斩浪。“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青年手中接力传递,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励奋斗圆梦的报国行。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我们要认真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施好爱国主义养料,让中国梦绽放时代欢颜。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篇4】

团结凝聚力量,我们信心满怀。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拓奋进,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实干成就未来,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只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才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首过去,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篇5】

中国建设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是欧美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五条论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接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就现实依据来讲,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

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中国现代化心得体会400字【篇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提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