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系列八篇)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系列八篇)。

发现了一篇关于“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的网络文章非常值得一读,欢迎你阅读我的作品为我所写的故事点赞。和书的缘分就像谈恋爱,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生长得疯狂,热烈,在阅读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丰富生活。我们只有将自己的思考细腻地写下来,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1

嘿,世界上的另一个我,你过得还好吗?现在是个什么模样,爱笑还是沉默或悲伤?

是不是同我想象的一样,长了一张不认真的脸庞,笑起来会咧开嘴眯着眼,沉默时喜欢抿嘴,认真起来脸绷得很紧,思考时就面无表情,哭时无声,会在笑得好好的时候或者沉默时认真时甚至哭时突然就面无表情,其实干什么你都没闲着思考。

但是你总是会从眉眼间向我流露你的喜怒哀乐,我不需要猜你,因为你会心疼我思考,正如我心疼你。

假如我们遇见,我一定会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你一眼,只是因为这一眼,就万年。可能你正迎刃有余应酬在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之间,又或者只是独自站在风雨里,背对着我。我兴许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走过去从背后抱着你,什么话都说不出口,却以无声胜有声。

假如我们相识,我会很喜欢听你讲话,而你讲的对于我都终身受用。你也会很喜欢听我讲话,且无论我扯什么野棉花,你都会很认真的听得很投入,就像在听真理。所以我总是得意洋洋,而你会温柔的看着我,然后咧开嘴眯着眼。顺理成章,拜你为师,我成了关门入室小弟子。

假如我们相知,我们一样敏感,多虑,甚至一样清楚自己的缺点并且一直在用理智克制,或者说用头脑去掩盖。你会是个有故事的人,那些故事让你更加成熟,体谅别人,害怕失去,珍惜拥有。所有的经历反省出能力,拖我逃离一场爱的风雪。然后,我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正如我们之前产生的很多巧合。我们的沟通会很容易,因为能想象自己来了解彼此,以至于我总是恍惚觉得我们已经认识很多年了。

假如我们相爱,我们可能会跳过很多阶段,直接相濡以沫。你依然是师傅,会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理清思路。你还是很棒的厨子能给我做美味可口的佳肴,我当然不会让你经常做,只会在你不忙的时候发嗲引诱你做菜给我解馋,然后我就负责在一边拍肺腑马屁,你一定得吃我这一套。如果将来我出差,至少你可以保证不把自己和孩子饿死,或者到处蹭吃蹭喝,如果非要蹭必须保证蹭到,不然太丢孩子---脸了,好歹我也是可以吃百家饭长大的。作为一个服务员,你一定可以评一个最佳杰出贡献奖。你会在我本命年为我求符,无论我在哪里都会亲自送到我手上(这事得再等十二年一个轮回)。在我犯太岁倒霉的时候陪我去庙里拜拜,你可以沿路给我讲解很多我所不知道的古今中外。我一定会很崇拜你,无论什么。无论多忙,特殊的节日你一定不会让我单着,自己再累也要把事情很有条理的都抓清楚安排周到,我生日非要给我惊喜,我拦都拦不住。你会把肩膀给我枕,等我睡沉了你也彻底麻了,才小心翼翼的抽开。你可以轻易的控制我的情绪起伏,在你身边我可以没心没肺的笑,痛痛快快的哭,哪怕我吃天上飞的醋你也会当在地上爬的醋一样好脾气的安抚。

因为彼此,我们变得更加美好。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我在你心里了,那么你一定也在我心里。所以我知道,我在你心里。

我最亲爱的,我会无毒不侵八风不动坐等我的爱人。等我去找你,或者你先来找我。

我的宝,你一定要保重,等我们相遇的未知那天。

那时,我们会相视一笑,说:“你怎么才来啊!”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2

《世界上另一个你》单从书的名字来看,就很富有禅意。生命中每一个个体都有共同之处,在这个世界上,另外一个你应该存在的。你们之间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甚至相似的缺点。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们因为某种原因相遇了,于是命运也因此改变。

这本书是结局,结局前还有一个故事,但我却没有读到,虽然书中说即使没有读到前一本,但这本书会回顾上一本书的故事。但我没有读懂。不知道是故事本身没有打动我,还是译本故事的时候写作手法不同。故事读起来很费劲。也许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原因吧。下面的故事主要内容我转过来的。

本书写的是丹佛与朗的故事。妻子和父亲的离世,让一个男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看待拥有和失去。去慈善机构献爱心,丹佛觉得,无非是获取心灵上的忏悔和抚慰,当妻子用生命去感动丈夫的时候,丹佛忽然发现,慈爱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褒奖,或是心灵上的安慰,而是用行动,改变身边的人,转化悲悯的环境,重新建立一个人的阳光心境。当丹佛的亲人,悉数离去,他彻底改变了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慈善的看法,朗是丹佛和黛博拉帮助的人,现身说法也好,洗心革面也罢,朗从无名小卒,变成一个很独立的个体,这是属于他的私人财富。是慈爱的帮助,使朗重新拾起爱的火种,坚强的走下去。

从故事的情节来看,拯救一个人需要一个切入点,就如开悟一样。尤其是遭遇生活挫折后,能从阴霾中走出来,并且用仁爱之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生活便有滋味了,有追求了。

仁爱之心,并不是为了得到回馈和报答,而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提醒你,再一次爬起来,无所畏惧凶险的压力,无所畏惧生命的悲催。

读一本书,如果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那么此书就值得一读。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3

作者竟然就是主人公:丹佛•摩尔和朗•霍尔,这很惊喜,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持之以恒的善事,不仅会给受助者改善困境,更重要的是会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丹佛和朗的友情就是在善行中建立起来,在日后相处的过程中越发坚实凝固。

黑人,白人;奴隶,奴隶主;一无所有,百万富翁;社会底层,主流社会;体质之外,体质之内;遭人冷眼,受尽尊重……差异的巨大化没有阻止两个人成为挚友,这美好的友谊开始于黛博拉——朗•霍尔的妻子。

黛博拉就是降临人世的天使,坚信上帝,听从上帝安排的指示。当他看到丹佛第一眼,就明白他的善良将会改变整个城市,所以坚持让朗和他做朋友,这才有了撼人心灵的恢宏友谊。

丹佛是个很独特的人,他认为这些所谓的慈善家只是富人为了排解良心不安所做的赎罪,他们不会长久的坚持下去,来的时候带着尊贵和傲气,离去的时候获得自己想要的安心。他拒绝和黛博拉搭话,站在角落里默默观察这对夫妇。发现这对夫妇的独特,他们被受助者亲切的称为“星期二先生”,丹佛放下了心理防线,第一次露出微笑。

其实丹佛那个比喻真的很形象:如果你要和我做朋友,你要考虑清楚。白人一贯思维是有舍有得,他们钓鱼后会把好的拿回去,坏的扔掉;但黑人不会,我们选择余地少,我们照单全收,只要有东西吃我们都会对生活感激涕零。所以,我不希望和我做朋友有放有收,我希望这是一辈子的事。

看这本书真是让我相信人世间少有的美好就是互相信任,你要朋友首先得交出自己的心,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黛博拉善良纯粹,总是愿意去相信所有人身上都有隐藏起来的美德,要对所有的流浪汉微笑,要相信他们有着感恩的心和知足的美德。

尤其在她患癌症的那段日子,流浪汉,受助者自知无法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他们一个个都真心祈祷,祈祷上帝让这位受苦的好人渡过这个难关,这个瞬间我们真切看到闪动在人性上本有的光辉。这其中当然要数丹佛最动人,这对夫妇对他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他们让他发现原有人生之外的美好,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和他对话,救赎他误入歧途的心。在黛博拉生命的这段日子,他会一个人在夜晚默默在垃圾堆旁向上帝祈祷,他不想让白天的祷告中断,也不希望自己所作所为成为一种炫耀,他彻夜付出自己的真心,求得上帝的回应。

丹佛和朗的友情是黛博拉建立起来,但更多的是他们两个之间的融合交流。丹佛在成为朗的朋友后并没有羡慕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对自己过去的生活感到羞耻,在他看来,贫穷或者富贵,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既然我们能借用这种方式活下去,那就是适合我们的,适合我们的就是最好的。而朗也没有去强迫丹佛去改变什么,他倾听他的意见,往往他直接简单的思维令他豁然开朗,他们是共同进步,一起变得美好完整的关系。

你种下一颗种子,悉心培育,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然后会有更多的种子,这些种子终有一天也会发育,独挡一面。善行就是这样,黛博拉去世后,善行并没有因此终止,她一个人改变了很多人,丹佛接过她未完成的事业,将这“火炬”传承下去。

有失去就会有收取,所以黛博拉的离开并非一件坏事,我们要从好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友情看起来是如此不合情理,但读完后又震撼人心。

说实话,不论贫穷或者富贵,我们都只是路过这个世界,这不是我们的终点,所以在人生的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客人。

在这“过程”中经历的时候,留下更多的善和美,即使有一天我们离开了,后人也会感激我们的所作所为,是我们共同缔造了这个世界。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4

一个头发招苍蝇,脾气粗暴的黑人流浪汉,丹佛。一个靠着白手起家,做艺术品买卖的百万富翁,朗先生。两条看似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却在他们即将对这世界完成人类的评价时,相交了,并且改变了一座城市。

没有梦想的童年,没有希望的童年,只配做奴隶的人生,却自认生活很安定。就像法官无耐地看着犯罪者逍遥法外,而好人却懦弱地沉默。不知道丹佛是怎么长大的,不知道当他看到白人开着跑车从他旁边驶过,墨镜的反光闪过他的心里的那一刻,他是什么感觉。

他一生中最好的礼物是辆崭新的自行车,不是二手的,不是别人丢弃的,让他明白生日这个词语是有意义的。

他是黑暗中的黑暗,每天重复着为别人工作,报酬是:让你有地方住,每年有一头猪,就这样,尽管他们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但又有谁会知道?

他只有两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还算善良的农场主。

可世界就是这么可笑,一夜之间,一场大火烧光了他仅有的一切。

他开始流浪,放纵,他的人生就像游戏里的人物的血槽,一个重击,打光了他的一管生命,只是还没被KO.

郎先生和他的夫人,就在这时候出现在了他眼前,说要和他做朋友,帮助他。

这就像是你头上长出了一朵花,一切对丹佛而言是有多奇怪和抗拒,他只想等待结束的那一天。

郎先生坐在驾驶座上像自由女神像,丹佛在副驾驶座上像狮身人面像。有一段对话一直让人记忆犹新:

我听说白人去钓鱼的时候,会捉和放。

捉与放?郎先生严肃的点点头,好奇又紧张。

我真的觉得有问题,丹佛继续说,我就是不懂,因为黑人去钓鱼的时候,能钓到东西会让我们感到骄傲,我们带回去给想看的人看。然后把抓到的鱼吃掉可白人抓到以后就放到水里,真的很有问题。

我沉默了一分钟。丹佛偏过头,所以,郎先生,如果你钓来一个朋友是为了捉与放,那我没兴趣当你朋友。

看完这段话的人,不知道有何感受?

我前几年暑假去普陀山,也叫观音山,因为相传那是观音圣地。

上山的路又远又不好走,路上却有很多人,一步一叩向前进,嘴里还念念有词,眼神凄苦,在祈祷着。样子有些滑稽,走过的大人们都很严肃,静静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而天真无邪的孩子却咯咯地笑他们。

我想有些人沉默,是因为他们做了捉与放,明白他们的苦,有些人笑,是因为他们捉了就不会轻易放手。

丹佛在郎先生夫妇感染下,成为了一个融入这世界的人。并且帮助了和他一样,对生活放纵的人,改变了这座城市。

但是当一切都奇迹般地顺利进行,阳光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温暖的时候,郎先生妻子患癌去世了。

我无法去诠释其中有什么不对,又有什么悲伤。也许每个人都有他的使命,完成了使命,上帝会招他回去。所以,请倾尽力量,珍惜这一段人生的所有人和事。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5

在这个横穿物流的世界里,有着许多长相相同却从不认识的人。读完《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本书后,我总会浮想联翩:世界上和我长相相同的人在那里呢?另一个我的性格会和我一样吗?

这本书里,作者郁雨君生动的描写了女孩姚果粒和他长相相同的女孩蓝泰格。一天,果粒发现家中小猫豆沙和窗外一只与豆沙长相相同的小猫对视。没想到,一个古怪摄影师叔叔“不是双胞胎”的计划让自己碰上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孩蓝泰格。两人妨碍毛相同,但性格相反使他们时而发起冲突,时而又有神秘的认同感。异想天开的置换生活游戏让她们感受到各自心灵的另一面。同时也揭开了果粒的身世之谜,让脱线妈妈别丹心和时装女魔头蓝蔚蓝解开心结。

当然,这本书也给我幻想和心得。有时候,我的脑海里时不时地会想:世界上会有多少个我呢?有笨笨的我,有聪明的我,有爱运动的我,有不爱运动的我;有辫子姐姐一样长辫子的我,有短发不露肩膀的我……宇宙天地间会有许许多多的我。世界上是没有陌生人的,只要用心与他们沟通,每一个人都会心灵相同,成为好朋友,还能让很多人喜欢我,乐意与我交流。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要善于沟通,善于交友,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去面对生活。这本书离奇但美妙,悬疑但温暖,读起来不可思议,百读不厌,使你爱不释手。

读完故事后,令我浮想联翩。怎么样,有兴趣可以读一读。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6

文/yelloy

这是一个苦难大于幸福的真实故事,但悲伤过后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直戳心底的感动,它是镶在黑暗里的珍珠,闪闪发亮。《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告诉我们朋友两个字的含义做朋友是沉重的承诺!

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其实哪里都一样,人性相通。你将被里面的信念、坚持、真诚、无条件的大爱所感动。这世界如此残酷,谢谢你陪我一起穿越黑暗。我为本书由衷地潸然泪下。

黛博拉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我想她应该是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读后感里的人物,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泪在她身上。她像天使般美丽,但似乎好远好远。

她在联合福音帮游民做的那些善事,比如:美容院之夜、电影之夜、生日之夜,让他们当中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打开了心扉,生产了好感和信任。她更是朗霍尔的爱妻,她还是丹佛摩尔的引路人。没有黛博拉,主人公百万富翁朗霍尔和黑人游民丹佛摩尔不可能建立那么深刻的友谊。在那个种族歧视的世界里,她把这两个有着天与地距离的人拧成了一股强大的绳,彼此坚固。她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来感召原本善良的人们,燃起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希望之火。后来她的使命完成,上帝把她带去了一叫个天堂的地方用了最惨忍的方式。我将在下文关于朗霍尔的部分再次说到这个让我至今不能从脑子里删除的女人。

本书叙述方式很有特色,以双作者叙述,由他们的童年到老年直至故事收尾。当看到第19回的时候,我被小激动了一把两人终于以真诚的方式第一次正式开口说话,危险易怒的丹佛终于主动试着与朗交谈,我想那出自于他们原本就美丽的心。之前他们各自从小到大的经历到了P96页就像两条不同方向的小溪终于汇入同一条大河一样。然而,这个时候的黛博拉,死神已悄悄向她招手。而丹佛似乎已接到了上帝打来的电话你需要和你的朋友做好准备。

丹佛摩尔,他们这类人自打出生似乎就是为了给主子采棉花,没有应该和不应该,容个身即是活着。卑贱、贫穷、无知、不幸的他是怎样的掉到时间的裂缝而被牢牢卡住!

其实丹佛当然会有自己的快乐,就是享受和爱的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的大妈妈养育她、信任他;他的艾莎阿姨喂他吃良药苦口的牛立茶;以及他儿时的白人朋友,那个白人小孩帮他从主子仓库里偷来棉花重新装到他的布袋里以此增加他当天的称重量

其实,哪怕是贫穷和卑微。但上帝不断带走了他挚爱的亲人,他过着畜生一般的生活,逐渐由善良变成恐怖。所有造成他不幸的原因,只因为他是黑人!他因为好心帮白人小姐修车差点被人打死;他因为是黑人,惨遭毒手,大妈妈的房子因此被人纵火并且亲眼看到她被活活烧死;他的詹姆斯叔叔得病去世;以及他的华华莫明其妙地死亡他的遭遇和那些痛苦的往事,已经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他有亲近的可能。他看似令人生畏的外表下实质是一个很怕受伤的可怜人,他只能用他自己的待人之道来驾驭自己的生活。长久下来,他不敢轻意释放本性,开拓出另一种生活,只有保持狮子的孤傲才能活的更长久。

丹佛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活在这样一个种族歧视的社会下。幸运的是,黛博拉和朗霍尔站在了他生命的转折点上,真诚地向他招手。丹佛摩尔终于得救了!

朗霍尔,简直是一个爆发户。出生中低阶层的他不甘平平,由投资银行世界猎险从事画作买卖生意,他惊险地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他日渐富有,在财富的催化下,他变得自私、与妻子疏离。

他的妻子黛博拉是一个乐于慈善的美丽天使,她用爱最终把丈夫带进了阳光下。朗在妻子的感召下,前往庇护所服务流浪汉。在那里,他被令人作呕的画面深深震撼,他试着接触危险人物丹佛摩尔,之后他视他为心灵导师,他总能给朗全新的思维角度。在那个看似潮湿、阴暗、恶心的世界里,朗霍尔一次次被受到洗礼。在与丹佛摩尔的交往中,他终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那是一个怎样的沉重的承诺不是像白人钓鱼一样的捉与放。是那么的真诚。

朗霍尔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莫过于面对妻子的死亡,他后悔没有用足全力去爱她。我睁睁地看着朗被撕裂成碎片的模样,一次次为他和黛博拉流泪。故事说到第28回,第128页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地把全书在当天临睡前全部看完的,许多个段落让人看到钻心。

一个美丽善良、充满智慧的女人,用勇敢挽救了已站在边缘的婚姻,直面另一个女人,这样一个星期二太太,她对游民不求回报的大爱,拯救了令人生畏、穷凶极恶的丹佛我想不出为什么上帝对她如此残忍和无情。如果非要加上一个原因,可能上帝觉得派她到人间的使命已经完成,她需要到天堂继续当她的天使。那么,我请问:为什么要以这种如此摧残身心的方式结束她的生命,就不能好好走吗?非得痛苦让生命更丰富完整?看到这儿,我不敢想象我将是如何面对未来的生离死别。所以说,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和善待每一个人,不然没了,就一定会后悔,那比没有过更惨忍。

再回到朗霍尔,故事的最后,很高兴看到他能在人生的大苦难面前勇敢地走出伤痛,我想这是友谊的力量。他发现与丹佛的这段情谊比他想象的来得更重要,使他对生活继续保持乐观积极。在黛博拉走了之后,我喜欢他和二个孩子立马投入到度假中的方式来减轻心身的痛苦,这是黛博拉希望看到的情景。

这本《生命中的另一个你》在朗霍尔亲赴丹佛摩尔出生的地方后最终诞生与世人见面。当我看到这两个家伙在丹佛儿时曾经住过的破屋里捡到一封尘封以久的信的片段后,我和他们都笑了,那时他们都已近花甲。信这样写道我眯着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念出:摩尔先生你好,依照本拘捕令,你将以153元的金额被逮捕。这段情节,让我很回味。

他们的故事真的很感人,让我看到了朋友应该是这样的不厌恶你的卑贱,不贪图你的财富,指引你走向光明,永远相信你,向上帝保佑你。

夫妻应该是这样的用爱化解婚姻中的危机,思想上的共同进步,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永不放弃对方,快乐地活着就是对对方最深刻的爱。

对待别人应该是这样的爱、真诚、信任、友善、理解、关怀、尽可能提供帮助。

这些关系的共性如同丹佛所说不能像白人钓鱼一样轻与放。

至今为止,从没有一本书看到让我如此沉重。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追问活着的意义,更好地面对生命里的每一次得到和失去。不辜负、不浪费。

我眼睁睁地看着故事里的那些人的不幸和孤独感在我面前歇斯底里,面对苦难大于幸福的体验无不为之震撼。我想,当大苦难来临的那刻,也许我们只能做的就是,等待并且让它慢慢过去,连痛苦都只能让步。

种族歧视是窥视人类的一面镜子,但上帝也许还有点仁慈,他创造了在某一刻让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相遇并成为了朋友。说到底,这种缘分都要归功于人们内心深处期盼友善、渴望美好的本真。

我想再提一下丹佛说的那些至理名言,因为我很喜欢

如果你钓来一个朋友是为了捉与放,那我没兴趣当你朋友。

当你走到绝路,再也没办法做什么,这时上帝就接手。

人们以为自己掌控一切,其实才没有。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该过去的也一定会过去。

我学到接受生命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了让我们张开眼睛,知道还有比自己更崇高的力量。

但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不同,跟我一样的不同。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走在上帝为我们铺好路上。

事实是,无论我们是富是穷,或是介于中间,这个世界都不是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方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

真的非常受用。

一个不是小说胜似小说的真实故事,感谢本书的核心人物黛博拉那个上帝派来的美丽天使。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段真挚的情感。富豪朗和流浪汉丹佛之间的一切吸引了我,看了第一页就停不下来,最后我用一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二十万的书。

为了表达对妻子黛比的爱,朗在每个星期二和妻子一起去福利院为游民服务。黛比用微笑、用真诚,逐渐化解游民的敌意,换来游民的尊重。而朗也由原来的被迫转为自愿,在与游民的接触交流中,朗不仅发现了游民的另一面也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比如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有爱心的成功人士:一个富豪每周雷打不动地为流浪汉服务,不图名,不图利, 难道不高尚吗?可是看似充满敌意,不懂感恩的黑鬼丹佛却似三年如一日,照顾另一个瘫痪在床的,85岁的老黑鬼,他的床单总有尿的痕迹,他的房间充满恶臭,而且老黑鬼总是骂骂咧咧,永远不会有说一句感谢的话。而这老黑鬼和丹佛非亲非故,丹佛做这一切,别人也并不知道。直到朗和丹佛真正了解彼此,他们成了朋友,永远的朋友。

比起黛比、比起朗、比起丹佛、比起贝蒂我便觉得自己的渺小。

我父亲某些方面像极了丹佛,自私、狭隘、不懂感恩;常年酗酒、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责任感。跟他相处了几十年,我痛很他、讨厌他,恨不得早日拜托他。可是为了尽我作为他唯一的孩子的责任,在他年老时我不得不叫他和我住在一起。我也曾和黛比一样,希望父亲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帮他戒酒,周末带他去公园,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告诉他保重自己的身体,别辜负美好的晚年生活。可是父亲却屡教不改,时不时和我闹别扭。为此我和父亲吵过、骂过、哭过、甚至几次《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找过心理咨询师。后来我便渐渐放弃,任其自生自灭。

可是黛比她们却从不放弃,甚至想出更多的花样去沟通去融入,甚至是素不相识的流浪汉。

感谢孩子,是她推荐的这本书。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让我相信,坚持就有奇迹。我会见证父亲发生奇迹的那一天。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 篇8

 最艰难的时候,有没有谁,愿意陪你一同走过?

他叫丹佛摩尔,易怒、危险且令人生畏,但是他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也为人们燃起了希望。他没受过教育,每天不停为主子捡棉花,但积蓄始终是零。后来,他跳上了路过的火车去流浪,万万没想到在那座陌生的城市里,他会遇到一个白人百万富翁,并且成了他的朋友。

他叫朗霍尔,是一个百万富翁,有着敏锐的艺术眼光,以及绝佳的生意手腕。从卖罐头窜升到投资银行,再到买卖毕加索、凡高的名画。他在好莱坞有大庄园、画廊及欧式古堡。而他也想象不到,他的下一页人生,竟是与一名流浪汉一起写下。

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且坐拥亿万资产的高端艺术品经销商,一个是没有读过一天书,从小生活在农场主庄园里的黑奴后代,两个看似没有丝毫关联的人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公益活动互相在对方的人生中携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同于以往书籍仅从单一的角度来诉说一个故事,她是由朗霍尔和丹佛摩尔共同完成的作品,在阅读中不断地切换视角去看同一件事,你就会体会到心灵的奇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在流浪汉的圈子里是不问名字的,明白为什么一个原本目标就是赚钱,慈善的主要目的也是为做场面的富翁却最终愿意将一个黑人流浪汉奉为心灵的导师和救赎者。

两位作者的故事都从小时候开始讲起,肤色的差异注定两人的生活轨迹就像两条各自延展的平行线一样,一条通往富裕高端的天堂物质世界,另一条去向肮脏混乱的地下流浪汉世界,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能够让这两条具有天壤之别的平行线产生交点。然而,当这两条平行线都延伸到同一个背景时间的时候,时光就在那一刹那巧妙的交合,为双方同时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丹佛与朗之间的信任与友谊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一个从小就生活在低人一等世界中的黑人雇工、流浪汉对于白人他始终心怀戒备并用凶悍来掩饰自己的无所适从,并且坚信只有凶狠才能使自己得到最周全的保护。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来自朗与妻子黛博拉真情实意的关怀与爱之后,丹佛选择不再用凶悍来包裹自己,并与朗进行了这样一番真挚的对话:

然后他的微笑变得一本正经,仿佛他忽然看到一束光,然后窗帘又被拉上。他盯着从他咖啡杯冒出来的水蒸气看。关于你的请求,我想了很久。

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请求你什么? 当你的朋友。

我下巴掉下来一英寸。我已经忘记是几时在仙人掌花咖啡店跟他说过,我要的只是他的友谊,他说他会想一想。我很震惊竟然有人花一个礼拜时间去想这种问题。我早已忘了那段对话,但是丹佛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他的答案。

也正是这样一次关于友谊的深思熟虑使得丹佛对于生活、生命、生存的态度慢慢开始转变,他不再需要凶悍来进行消极式的自我保护,转而用一种爱的方式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身边的朋友,于是在得知黛博拉身患绝症时会天真的认为只要自己每夜向上帝虔诚地祈祷,必然能够对黛比小姐的病情有所帮助。并在黛博拉去逝后陪同朗一起渡过难关,代替黛博拉继续爱着这个世界。

对于朗而言,一开始去流浪者之家的公益行为,完全是出于对于妻子的尊重并坚信自己的妻子不可能长久忍受流浪者之家的恶劣环境。但一切在遇见丹佛以后发生逆转,丹佛对于友谊慎重的态度,迫使朗打破了一直因游走在物欲商场中而自然形成的对于友情的无谓态度。而在自己的妻子患病后,使朗惊讶的是,丹佛反而比自己更具有信念和理解力,甚至在面对妻子即将离世的最后时光里成为了他的心灵牧师。

正如全书结尾处所述:人们往往以为自己与别人有很大的不同,被那个在上之人不同地看待,然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流浪者,终要一步一步走向家园。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去体验、去经历、去感悟,并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信念。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有人愿意陪我们一同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