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作文集合

节日习俗作文集合。

本文的重心在于与“节日习俗作文”紧密相关的讨论,请务必保存本文供日后参考。写作是展示人气质魅力的实用途径之一,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方向。写作文要从小事入手,并细致地描写。

节日习俗作文 篇1

在春节到来之际,每一个地方都会过春节,因为地方不同,所以春节的习俗也不一样,今天我就给大家先容一下天津的春节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尾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逛娘娘宫:尾月十五,年货上市,以娘娘宫为中央的宫角宫北大街更是热闹不凡。男孩子到这儿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子到了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则来“洗娃娃”的。只要从娘娘宫栓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是节前必做的事情。

糖瓜祭灶:尾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十二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爷像,点火烧了,等到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这又叫“灶王码子”,年复一年。

吊钱儿:吊钱是用彩纸剪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损坏,否则一年都会不吉祥。

“破五”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响,让邻居闻声,以示正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身上,要除掉“小人”才行,初五晚上放炮,也有辟邪免灾的意味。

以上这些就是天津的春节习俗,不知道大家都了解了吗?

节日习俗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去过这个节日,在千百年来不中断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就会把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而‘压岁’正和‘压祟’同音,所以这压岁钱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平平安安渡过一岁。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依然盛行,孩子们用来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收留。贴春联:为了迎接崭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要贴红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表明旧的事物已经由去,新的事物已经来临,同时抒发夸姣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守岁:大年节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流动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大年节之夜,全家团圆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烛炬在炉边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利如意。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啪啪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的气氛,是节日里的一种娱乐流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祥。

在这里祝大家春节快乐!

节日习俗作文 篇3

转眼,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很多人会在这新的一年里逛花街,那么我们也不例外。

到了荔湾路的花街,我们马上被眼前热闹的场面给吸引住了。那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最引人注目的还不是这个,是那花。那有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仙花……各式各样,五彩缤纷。花街两旁还有灯,那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最外面是树,因为冬天来了,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叶子掉满地,像下了一场“叶子雪”。街上有好多人在忙着卖花,因为他们想在新的一年里多赚点儿钱。我还看到了卖对联的、买家私的、……三百六十行,大部分都有。那么美丽的花街,真想永远都走不完。

这就是美丽的花街,你们想去吗?想去就快点行动吧!

节日习俗作文 篇4

我国传统的习俗有良多,我向大家来先容一些。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要吃,饺子,放鞭炮送走“穷神。”破五还有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状态。

还有一首古诗是还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之一,是:“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只是春节。

春节习俗有:大翦灭、送灶神、贴春联、祭祖、年夜饭、守岁、压岁钱、拜年。

还有冬至吃饺子的又来: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正式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煮熟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在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给庶民吃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冬至整天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好了,就说到这吧,习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要记住噢!

节日习俗作文 篇5

节日习俗作文(一)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兽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节日习俗作文(二)

端午节有一首儿歌,歌词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端午又称为重五,很多习俗也与“五”有联系。用红、黄、蓝、白、黑这五种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代表长命百岁;家家户户吃五红,一般有龙虾、红萝卜、红苋菜、红烧肉、红烧鱼。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还要插:菖蒲、艾草和蒜头,用来驱邪。

对了,端午节时每户人家都会包粽子。()他们包的粽子形态各异,有三个角的.,有四个角的,还有长筒形的,非常好看!根据馅的不同,粽子还可以分为许多种,有肉粽子,豆沙粽子,红枣粽子,花生粽子 ...... 我最爱吃的 , 就是肉粽子罗 , 味道美极了。

端午节最有趣的习俗要数赛龙舟了,为什么要赛龙舟呢?噢,原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当屈原知道自己的国家要灭亡时痛不欲生,就跳进了长江。等别人知道时,便有许多老百姓赛着龙舟去把粽子撒在江里,这样江里的鱼虾就不会吃屈原的遗体了。

你们瞧!这些就是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节日习俗作文(三)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节日习俗作文 篇6

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的节日习俗非常有特色,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节日,每一个节日的习俗都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就说说我们汉族的节日习俗吧!

我们汉族里有端午节,提到端午,总要与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据记载,屈原蒲月五日自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现在人们把蒲月五日当成端午节,端午节有赛龙舟,悬艾,吃粽子等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发源于古时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挽救。他们追到洞湖时就不见踪影了。之后每年蒲月五日以划龙舟来纪念。借划龙舟驱披发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吃粽子,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每年蒲月初五,中国庶民家家都浸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良多。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插菖蒲作为重要内收留之一。家家都把菖蒲、艾条插入门中,并把它们制成花环、佩饰,锦绣芳香,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蒲月五,是端阳,插艾叶,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们中国的节日习俗有特色吧,要不,你也来体验一下吧!

节日习俗作文 篇7

清明祭祀就是孝顺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不过风水大师提醒朋友们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风水大师提醒朋友们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4、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这里涉及的是两个时间问题:

其一,是清明节当日扫墓还是前后时间均可?越早越好吗?风水大师认为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还有,对于某些风水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风水大师提醒朋友们要遵守当地的相关习俗去做。

其二,扫墓当日出发的具体时间越早越好吗?

风水大师的回答是也不尽然,需要根据自己情况,最好是在5-7点,即卯时。古代历法中,为一。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但是,风水大师提醒朋友们,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节日习俗作文 篇8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时间在岁首,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过春节的习俗。这些习俗伴跟着中国人走过一年又一年,其中有良多的习俗消亡了,也有良多新的习俗诞生了,在这样的演变中形成了中国最具传统特色的春节民俗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农历尾月初八开始,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事儿当然是熬腊八粥、吃腊八粥。

相传灶王每到尾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报人家善恶。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吊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翦灭炉灶。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每逢此日,鞭炮极多,俗称过小年。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痛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圆,围坐桌旁,共吃团聚饭,主食吃饺子,由于白面饺子外形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四面八方传出的爆竹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交织成大年节欢快的乐章。

大年节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祥,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梳妆得整整洁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一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渡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赐给,亦可在大年节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旧盛行。

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祭祖要带上丰盛的供品、纸钱、香铂,并且还要带上良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灵。初三初四是走亲戚的日子,这时路上到处都是走亲戚的行人,很是热闹。

人们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闻声,以示正在剁“小人”。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春节的强烈热闹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布满村里的大街冷巷,这期间到处灯火辉煌,满街欢声笑语,热闹不凡,盛况空前,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

节日习俗作文 篇9

不尽我们汉族有节日习俗,我们中国的蒙古族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的新年也和我们一样,很繁忙,农历正月,大家都会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等,与此同时,你也会收到相应的礼品。

蒙古族的一年一度达慕大会也非常的庄严,这比如是传统的体育比赛大会,多半是在每年七、八月,这个牲口肥壮,天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的。人数繁多,可达十多万人,那达慕大会最少要举行7——10天,在会上蒙古族的一些强悍的人会进行摔跤、赛马、射箭。这三项比赛是蒙古族最为正视的三项比赛。蒙古族的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他们也有固定的服装,他们比赛是用淘汰制的方式,决出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赛马分两种:快马赛和走马赛、射箭则是蒙古族很古老的项目,也分两种:骑射和步射两种。他们的'比赛也很公平,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与宗教信奉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名额不限,想参加就可以参加,不外想要参加比赛,要先背熟规则,蒙古族的比赛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规则的,假如犯规了,就要被淘汰。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鲜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节日习俗作文 篇10

蒲月初五端午节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浪漫与现实,诗意与快乐为一体,深受人民的喜爱。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端午————一个诗人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是年龄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遭谗去职,还被放逐。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都,他痛澈心脾,便抱石投汩罗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蒲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将粽叶洗净,然后掏出三张粽叶,毛面相对,,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朴的粽子根本难不倒智慧的我。可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我这才舒了一口吻,心里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经由了一些挫折,终于到了最后的步骤————扎棕绳,我把粽子捆了好几圈,这才放心地交给了妈妈,不一会,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孔,再一品尝,啊,粘甜有劲,回味无限。

除了吃粽子这一习俗,小孩还要挂香囊。端午节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外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