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锦集十四篇

南京南京观后感锦集十四篇。

接下来由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向诸位分享“南京南京观后感”。随着世界的持续进步,我们总会不断有好的电影观赏,同时,看片过程也会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有时,仅仅观看作品不够,我们还需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写成影后感,写影后感的过程中可能会让我们交到一些惺惺相惜的朋友。你有想过要怎么写这部作品的影后感吗?分享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

电影《南京!南京!》在我的印象中是第一个在片名中使用标点符号的影片,而且还是惊叹号,这既体现了南京大**的惊人,又唤醒中国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死难同胞的缅怀。

这个感叹号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1937年冬天南京一座古都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的破坏和痛苦。

陆川导演曾说过,之所以要拍《南京!南京!》是因为看过一个日本老兵的日记,日记中大致写道:

“南京是个恐怖的城市,每一座建筑物都有可能飞出子弹。”陆川导演说过,在看过这位老兵日记之前,他从来不知道南京沦陷后,还在南京街道中发生的那些巷战。在电影《南京!

南京!》中,刘烨等人饰演的一小队中**人在被炸得破烂不堪的街道上,与日军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斗争,大概就**于日本老兵的日记。这让我看到,当时的中国人民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精神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人民的勇敢。因此,日本在三个月内摧毁中国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虽然巷战中这些中**人打死了少量的日军,但终归逃避不了成为日军的战俘,看到日军惨无人道的把战俘推进房屋,钉死门窗,并向屋内投掷手榴弹,只想知道当时的日军与禽兽到底有何区别,再有就是战俘被活埋被机枪扫射,一个个画面的出现,都让炎黄子孙的心在滴血。

在影片中,拉贝无疑是一个重要角色,一个德国纳粹,却在南京保护了那么多的难民,让人敬佩,由于拉贝的做法,导致日军无法进入安全区进行肆虐的**,因此德国**多次要求拉贝回到德国,并告知拉贝,他的做法是在破坏德日同盟,但拉贝还是用尽了最大的努力留在南京,当拉贝不得不离开南京的时候,拉贝走出安全区的一刻,在汽车旁那一跪倒的姿势,让人更是心酸不已,我想说,拉贝是热爱南京的,他热爱南京的人,但他为不能再保护南京的难民感到于心不安,于是他重重的跪下去了,还有范伟饰演的唐先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他人,自己却惨遭毒手,更让人觉得唐先生的生命值得尊敬。

在影片中,***是让人觉得更痛心,对于女人来讲,可能是让人在心灵上永远无法抚平的创伤,不管是日本妇女、中国妇女、还是朝鲜妇女,总之她们都受到了最大的伤害,最让人感动的镜头是日军要从安全区里的中国女人中,选出100名作为***,那一双双无奈的手掌缓缓举起,一滴滴流血的心,一双双充满恐惧与无奈的双眼,让人感动,更让人感到凄惨。

对于这些小小的镜头穿插起来的一部电影,确实是一部中国人应该**的电影,但通篇看完,却发觉,影片并未有想象中的精彩,总体的感觉,影片细节穿插还是有些过于轻描淡写,而且想要表达的主题分散在各个小片段上,感觉影片有些零散,灵魂的东西难以集中。最后向两位日本演员说声辛苦,正是他们的出演,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理智的看待中日两国的历史与未来,总体来看,电影《南京!南京!

》从历史角度看,应该是一部有价值并且国人应该**的电影,但从电影的角度讲,个人感觉拍摄的技术、串场、效果等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2

《南京!南京!》观后感

这是一部反响很大的片子。以南京大屠杀为体裁的电影很多,但《南京!南京!

》似乎最特别,因此赞誉也很多。我看了两遍,并不是因为喜欢。我不喜欢这种悲惨的电影。

我觉得像南京大屠杀这样残忍的悲剧不是任何人都能直面的。两次之后的感觉是不同的:如果第一次是感性的,那么第二次是理性的。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被电影里感人的情节、残酷的片段和悲惨的场景所吸引,不是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正如老师说的被剧情给拉进去了。第二次是带着作业看的,所以就不一样了,可难受仍然免不了。

这部片子是黑白片。据介绍,陆川导演特意采用黑白片。因为黑白电影能突出真实性,南京大屠杀才是真实的历史。

同时,黑白电影可以使悲剧艺术化,毕竟太血腥的东西不适合广泛传播。比如电影中被杀的中国人和被侮辱致死的中国妇女,如果残酷的画面是彩色电影,其血腥程度不言而喻。

影片开始镜头是一个大远景,满地的尸体充斥着屏幕,在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惨烈和痛苦。紧致是一个空镜头,缓解了人们的紧张,也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认为这种特殊的意义是战后短暂的空白——城市的毁灭,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心中的痛苦。

随后是一个特写,日本士兵角川脸部的特写。角川的灰暗的脸,干燥的嘴唇可以看出战争的艰苦。这部电影是从角川的角度来叙述南京大屠杀的。

这部片子突破了以往的同题材的电影。它展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并剖析中国人、日本人在这段历史中的心理,表现了日本兵人性的挣扎。

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日本士兵的角度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小川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讲述了整个历史。角川既是叙述中人也是叙事的人。

音乐也是这部片子的一个亮点。片中几处出现了日本歌曲,有有声源也有无声源。例如,日本士兵在海边边跳舞边唱歌,当日本士兵牺牲死去的日本士兵时,音乐就会出现。

前者的歌声抒发了日本兵的思乡之情,后者的音乐把日本祭祀的礼仪恰当的展现出来,同时也渲染了气氛。日本人死了日本兵就大肆的祭祀,而中国死了那么多人都不敢有什么悼念的活动。这种强烈的对比强烈地显示了当时中国的弱小和被欺负的局面。

刘烨演的中国士兵等人死前高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忙”时悲怆的音乐起来把气氛升华了。看到此刻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感动吧。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3

1937年对于我们这些八十年代或者是九十年代后出生的人来说显得很陌生,就像是我们的记忆的存盘里面所有的上世的有关于1937年的南京的记忆都被强行的抹杀掉了,仿佛不愿意我们再回忆起那种鲜血淋淋的残酷记忆。。

之后慢慢的长大了,我们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了太多太多的只言片语,一些或模糊或清晰的有可能失真的旧**或影音资料,然后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会定期的有大把大把的相关的各种资料蜂拥而至。于是,不管我们是不是了解与否,就在脑海之中形成了一种不可改变或动摇的事实。我有罪简单的词汇把这种所谓历史传达下来的记忆表达一下:

鲜血——眼泪——死亡——恐惧——愤怒——耻辱——悲哀。这些东西像一顶又一顶重重的帽子压的我们在下面残喘,压得1937年的南京变得鸦雀无声。

因为一些可怕的人物,因为一些大多数人不愿再揭开的伤口,我们用无比仇恨的眼光面对日本的一切,因为无论从哪个渠道得到消息,我们都直接把目标对准日本人。我就从懂事起开始仇恨日本。日本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拥有世界一流的经济生产力和军事战斗力,以集世界上受欢迎的电子工业,日本制造。

其实从建国后中国开始真正发展自己的国力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世界军事法庭上重新向日本讨回公道,特别是他们竟然在教科书上公然篡改历史,显然不把中国人民的感情与创伤放在眼里,我们不怕流血,但我们怕在若干年以后许许多多的子孙都不记得祖先的这一段耻辱的经历以自鉴了,我们是一个泱泱大国,我们有自己的尊严,我们要真理我们要公道。时间飞逝,当年的那些残存德友良知的敢于作证的日本人一个又一个去世,南京留下的人证也大都不在了,如果,假设是如果,在许多年以后我们凭什么解读历史?

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纪大审判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了。《时代》告诉我们,有一天所有内部人士都去世了,那就是日本篡改历史。我们不愿意再用语言叙述那些事情,也不愿意用光影的方式叙述那段历史。

那样显得太残忍了。把尚未愈合的伤口再重新撕裂,然后撒上盐巴,然后躲在无人的角落自己残忍的痛苦与哭泣。

陆川轻松地撕开了这华丽而屈辱的伤口。陆川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草根的贵族后裔。

他是个很奇怪的人,他的东西显得很特立独行,他一直拒绝商业的东西,一直行走在主流与非主流,边缘与非边缘的交界处,他开始用生猛的手法来表达华丽鲜艳的东西,简单中带有一点的撕扯与纠缠不清,明媚之中又带着倔强的草根的丑陋。他有自己的思维,而且绝对不会受任何人的束缚,他写实,在写实之中带着他自己的生猛刻画。从《寻枪》到《可可西里》又用了四年时间升华了这个《南京,南京》。

一种非语言可以诉说的真实让所有的画面与手法失去了颜色。他的作品几乎没有紧凑的情节。他不会讲故事。他只能像他想写的那样安静而缓慢地表达他的散文。他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

一样的开局通向一样的收尾的道路是千千万万种的。

一步一个深邃,一步一个跨度,一步一个情绪。当所有的情感都堆积展开,所有的矛盾激化,你可以看到陆川躲在人群后面,尽情享受。于是,一个心热眼冷的男人走了出来。

不算很长的一部电影我整个看的是相当的难过与痛苦,的确,像很多的人说的一样,画面显得凌乱而粗糙,很丑很丑的情节与解读方式让我们在看的时候是一边痛苦难受以便忍不住的胃疼。高清镜头不时缓慢移动,反映出上世纪末老黑白电影的感觉。把电影里面所有的色彩抽离干净,换上浓郁的化解不开的悲凉清冷的格调,用了最原始的手法最直接的方式讲一个仿佛与我们无关的像散文一样的事情。

冷酷悲情极了。

从另一个特殊的角度打开了我们尘封的记忆。我们试图忘记我们不能忘记的事情。我们强行把它们储存在记忆的死角,像一杯开水一样倒掉。他在解读你的漆黑如墨的记忆。

镜头由模糊变得清晰,画面变得沉静抑郁。一群表情冷漠的军人的身影出现了,大片大片变成了废墟的家园开始刺痛我们的眼睛。

第一个主角应该交给刘烨来解读。那是一个我喜欢的不得了的男演员,但是当镜头切入特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来了,那是一个最没有个性与特点的妆扮了,整个人显得平庸与简单。瘦弱的身体显得病态,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棱角分明的脏脸。

从他出场到死亡的一大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再对其留有其他的印象了,因为他显得太普通太过于平静,面对敌人,面对同胞,面对死亡,面对新生都显得没有任何语言的平静。一个普通的英雄的形象跃然而出。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4

《南京!南京!》影评

《南京!南京》由陆川导演执导,刘烨、高圆圆、中泉英雄、范伟等主演的一部战争、历史题材电影,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2009年4月22日,该片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获得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壳奖。故事讲的是1937年12月13日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一些官员弃城而逃。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誓死保卫这个大厦将倾的城池。

宋希濂系军官陆剑雄(刘烨)在与日军激烈的巷战中,与战友合作。他们顽强的抵抗终于被镇压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士兵和平民被俘虏,随着枪声在长江中流血。

抗战最后失败后,几十万中国官兵惨遭杀害,南京全城沦为死地。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大量的难民涌到这里寻求救助。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归国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和金陵女子学院的魏特琳女士积极营救中国难民,以勇敢和坚忍不拔的精身于日军战斗。然而,具有动物性的日军长期以来一直盯着藏在这里的中国妇女。舞蹈演员小江(江一燕)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她在国家危机中依然坚定地站起来拯救其他女性。唐先生(范伟饰)这样懦弱的知识分子,虽然对凶暴的日军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出卖同胞,但在痛失爱女和小姨子后,难掩良心的诘问,最终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在这场战争中,作为占领者,在日本杀害中国人的过程中,他从一个士兵变成了一台麻木的机器。他没有灵魂,这很可悲。他生活在空虚和罪恶中,并逐渐崩溃。最后,他在痛苦的折磨中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电影的拍摄手法还是比较特别的,首先是用黑白色调,没有用天文数字来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没有用屠刀和尸山血海展现惨烈,没有用血的鲜红告诉我们中国人死的有多惨,好像有纪实的意味,但又不是,总之从那没有血淋淋的场面给我们展现了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一言以蔽之,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罪恶的,但今天的世界仍然是战火熊熊,人类在折磨自己。最后,我想说,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国耻。一个民族只有团结强大,才能不被欺负。另一方面和平不是弱者的祈求,而应该是强者的觉醒。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5

《南京!南京!》观后感

分类:作文 > 读后感 > 观后感 > 《南京!南京!》观后感

版权所有:碧意创作时间:2017-12-13 16:29:51

南京海底世界位于明代孝陵和中山陵四方城二号附近。它是由中国和新加坡共同建设,集教育娱乐和澳大利亚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览场所。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主建筑共4层。

一楼是水族馆,有3000种近万种海洋鱼类。游人可观赏到千姿百态的鱼群、硕大无比的海龟和凶猛的鳄鱼、鲨鱼。海豚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洋生物表演馆,投资1000万元,占地1500平方米。楼顶用透明玻璃直接对着水面,让我们的“演员”享受日光浴。

幽雅的海豚和聪明的海狮将为您带来一场生动、有趣、精彩的海洋动物表演,让您爱不使手!水下隧道是南京水下世界的主题部分。它有74米长。采用180度圆形透明隧道设计。电动传送带把你带到海边。看,近在咫尺鲨鱼还游在您周围,硕大的石斑鱼正张开大嘴欢迎您的到来。

海底世界水族馆,实现您漫游海底的梦想!南京首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在中国古今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远离太平天国,靠近辛亥革命和南京大**。这些人都知道,我不需要说。我说的是我眼中的南京的整体特征。南京的酒吧和南京的小吃让我流口水。

它是一个非常平和的城市,而且非常有包容性,从来不像上海一样排外,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南京,在马路上随便找个人问路,都会操着一口可爱的南京腔为你指点迷津,更多的时候是边上的人也会插嘴,一会就形成了一个小包围圏,每个人都指手画脚,七嘴八舌,简直像开三中全会似的,为你说出最近的路线,最后,你感动之余说句谢谢,他们还会很大爷的回一句莫的似(没事),很明显他们也会南京而骄傲,而帮人指路这种小事算得了什么。

南京人的善良是很有名的,大大咧咧,从不计较,傻里傻气,而且非常可爱,所以南京人都被称之为大萝卜。另外,很多人都说南京话很难听,很粗野,很漂亮的女人,一句南京话掉出来就可以杀了一堆仰慕者。哈哈,是的,南京话比较流行,但你不觉得它也很欢快吗?

这也反映了南京人的直率和缺乏独创性。有一个说一,两个说二。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想去南京,你会发现南京人总是喜欢在句子前加一个氨字,比如,吃了它,就去看电影氨。这里有一个关于南京方言的流行笑话,献给你:有个老外要吃馄饨,馄饨做好了,老板娘问他啊要麻辣油啊?

,老外一听大受感动,心想一

馄饨店的老板会说英语。中国人太热情了。然后二话不说给了老板娘一个拥抱,回说iloveyoutoo。

其中滋味看官自己品味吧,如果仍然不明白,就去南京吧!如果你想去玩,有紫金山可以爬,保你爬得很爽,而且,那里有n多条小路可以往上走,所以只要你眼明心细,不从大门入内,绝对是免费的,紫金山最美的时候是九月份,那时候山花烂漫,好看得要死,特别是孔雀园那里,一眼看过去似入花海,而且五颜六色,各种花都有,这对于北方长大的我来讲,简直是仙境,用一个英语单词来形容就是amazing。除了紫金山,还有珍珠泉可玩。当时的门票是35元,最有特色的是烧烤和竹筏漂流。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竹筏漂流也是一种瘾。顺便说一句,我记得竹筏是每个人20元。

珠江之春在浦口,也就是说,它将穿越长江和江北,但不用担心。鼓楼有一条鼓珍线,直接打开珍珠泉。而且,如果你有珍珠泉的票,你可以免费乘车。当然,玄武湖也很有名,但我没去过,所以不能谈。但是听说过的学生说它还是很好的。他们可以划船,还有两个人一起骑的自行车,非常适合情侣!然后咧,还有莫愁湖,**府(国民**原来所在地,太平天国府也在那里)对了,还有夫子庙(有秦淮八艳哦,那也只是传说对于现在我我们来说,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然后今年十月份十运会要在南京举行,南京**立马建了个奥体中心,不过,还真的很好看呐,而且,地铁也修好开通了,还有南京车站,真是的,想想就生气,地铁和南京车站都是从我开始上大学就开始修,结果,我走了,人家就建成了,地铁没坐上,车站没看到,奥体中心连进去都没有过。

哎,算了算了,反正,我以后还要去,再补上,也就是了。不要以为南京有点土哦,现代化的设施可是应有尽有,高楼大厦,大型超市,购物中心那可是都有的,买东西还得认牌子,你可以去夫子庙,新街口和湖南路,顺便说一下湖南路可是全国无假货模范街哦,还在**电视台报道过呢,这里主要卖的是年轻人穿的衣服,很有时尚感咧。更主要的是,这里有很多好吃的,这个我们最后做为压轴戏再说!

说到夜生活,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安全。会有人抢劫我们吗?有没有小偷呀?老大,这个问题你可以放一百个心,南京的治安是一级棒的,三更半夜就是一个女孩子溜达都不会有问题,当然你也别为了反驳我,专挑那阴暗小道走吧!

总之,我在南京很多年了,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违法事件!大家也都说,怎么可能不像广州,还没来吓唬人半死呢!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6

观南京南京观后感篇1《南京!南京! 》是一部以“南京大**”为背景的大型史实记录电影。

刚开场就被被枪声、炮声吓到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深深震撼了我。

当时的南京是个地狱。每个活着的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和恐惧。军队溃败了,大**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责者难民营的安全,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她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了,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于难,他!

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一个助手还有一个助手的家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他让给了另外一个急于求生得人,临走前他告诉老婆自己要留下来找妹妹,…… 后来唐先生当即被压赴刑场,他看见被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军的军官说“你晓得吧! 我老婆又怀孕啦。

我老婆又怀孕啦!” 这是他临终前的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

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

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最可恶的是,日军胁迫难民营交出100名妇女当兵,还有一车从军队里出来的妇女。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眼神直视死者,在黑白屏幕上没有血迹,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里最底的绝望。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穿着长外套、戴着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里活埋的那一刻。他紧闭双眼,没有反抗和歇斯底里。如果你见过那些老人,你会相信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在70年前的中国,70年前的南京!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把这一切拍成电影,写书,用鲜血一次又一次地把国家的伤口撕裂给全世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应该用鲜血来偿还,用牙齿来偿还,用你的生命来偿还你所欠的债务。我们曾经那样地善良,那么地宽容。

我们默默地重建被你们烧成灰烬的家园,我们含泪埋下同胞未寒的尸骨,我们一遍遍告诉后代,是“战争摧毁了一切,我们要牢记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我们输掉的是城市,而他们输掉的是人性!残酷的历史是需要坦诚面对的,时光向前走,历史向后退,中国的年轻一代,该如何触摸自己的前辈曾经遭遇的那个巨大伤口?

日本的年轻一代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的前任对其他国家的所作所为?现在我觉得我们活在这个年代是多么的幸福,不用提心吊胆的担心生命结束的那刻,我们应该很努力刻苦的学习,才不枉费为了和平在战争中牺牲的前辈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学习历史,面向未来!

观南京南京观后感篇2昨天去电影院看了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老实说,以前看过陆川导演的“寻枪”和“可可西里”,对这个导演印象很深,对其拍摄的影片期待很高。所以,对于“南京大**”这样沉重的历史题材影片,我期待有中国导演能够给中国人拍出一部经典纪念影片来。

以前关于“南京大**”的电影也有过几部。记得最早的是“屠城血证”,后来有“南京大**”等。相比较而言,“屠城血证”比“南京大**”要拍得好些。

但也都有负于国人的期待。记得“屠城血证”放映时,我们是学校包场。:“花儿,想死我了!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电影院里响起的哄笑声。那种笑声和悲剧性的电影氛围冲击着,我的心很凉。

类似的情况后来又出现在“南京大**”这部**放映时。由于我们这个导演很“伟大”,把“南京大**”拍成了“南京大**”,所以又让我们一些肤浅无知的同学有了说笑戏弄的谈资。那个用男演员来充当不堪忍受**而跳楼的女子的场景竟然又一次在影院博得了众多的哄笑!

这能怪我身边的同学们的肤浅与可憎吗?也不能全是,最起码,你导演连最基本的职业精神都没有。我们应该拿一些粗俗的东西来亵渎我们屈辱的民族记忆,亵渎我们自己的人格和民族性格。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期待陆川的“大作”。

然而,我承认,我过于追求完美。因此,我依然遗憾。不得不承认,陆川拍摄的南京大**题材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同题材影片。独特的视角也体现了导演对电影主题的独特把握和提升。

在我们的电影里,从头到尾只有沉默和哭泣。除了一个没脑子的声音,每个人都沉浸在电影中。看完这部电影,每个人心里都感到很沉重和压抑,而不是胸口。这样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消退。

这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因为它抓住了人们的心。然而,我却还是不满足。我认为影片并不完美。理由如下:

一、影片进程太过跳跃,显得零散,不够紧凑。据说,陆川一共拍了6个小时的电影,并把它送去审查和剪辑成放映版,放映两个小时。如果我们不谈情节设计和编排,我想编辑可能有问题。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让人看着不够连贯,不舒服,太过跳跃。有些该讲明的地方没讲明,有些该交代的没交代清楚。

二、人物多而杂,主线不明,主角不突出。个人感觉,导演在做这部**的时候,可能构思也不够成熟。虽然这个故事是从日本小川的角度讲的,但它有突显中国人刘烨的意图。

最后,他没有在日军俘虏中复活,越界了。还有平民唐先生、德拉贝、高圆圆、妓女江、小豆子等。由于电影的主题很大,难免会有很多人物,但我认为一部电影一定要有一个主线和一个突出的主角。

这样,才能串起一条线,情节才能紧凑和有序铺开。而事实上,这部影片里的情节感觉就像有一搭没一搭似的,一会到这里一会又到那里。人物因为多而杂,给人感觉到最后就成了一个个符号,不够鲜活和立体。

3、 场景不够大,场景有点薄,感觉不真实。

影片中的南京城感觉不像当时的中国首都。场景好象很局限,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个布景。没有一种纵深的全景的场面。除了日本拍摄被抓获的**人外,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大场景。

4、 这座生死攸关的城市的恐怖气氛还没有完全呈现出来。

影片的英文片名是“生死之城”。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恐怖气氛还没有完全渲染出来。当时的南京是个地狱。每个活着的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和恐惧。

还有那血腥的**。即使**的主题不在于描述血腥**,而在于表达战争中的人性,但没有与血腥残酷的战争现实做对应的人性,是不够立体与充实的。

可能是由于**是黑白色的缘故,所以**里没有一点血腥。哪怕是尸体边上也不见有一丝血的痕迹。虽然很“和谐”,但失去了真实。令人感觉不到战争中的死亡与恐惧。

五、影片依然没有能够交代清楚人性的根源。

虽然影片讲的是战争中的人性。但这种讲述有点为了人性而人性,个人感觉交代的还不够清晰和充分。为什么日本兵一边有着又唱歌又跳舞的人性,一边却又能毫不犹豫地进行**。

一边会给路边的小朋友吃糖,一边又能拎起小孩就往地上摔?为什么日本人从开始的搜索中**人并进行杀戮转而变成对平民的疯狂屠戮和**?

六、影片结尾太艺术性。

影片结尾,小豆子和胖子兵被角川私放后获得新生。镜头前两人互相嬉笑玩闹,他们的背后依然是那座恐怖的死亡之城。小豆子笑得很灿烂很灿烂。

虽然我们都能懂导演的用意。但是,我感觉到的是突兀。因为你整部**都是写实性的,到这里突然来个艺术性的,从思维逻辑和情感上观众是无法一下子适应的。

如果换一种方式,在被角川私放后,两人先是犹豫地慢吞吞朝前走,发现确实安全了后,两人撒手没命地跑,跑得很远很远,直到没力气再停下,然后,再抽空来个象征生的希望的劫后余生式的笑。我想,这更加符合现实并依然能够升华主题。

另,我感觉小豆子的角色也有点理想化。以他这样的年龄如何能够做到在血腥恐怖的战场依然泰然,面对鬼子的杀戮也平静异常。这种超乎其年龄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状态是如何而来的?

虽然小战士有原型。但在战争中的表现似乎比一个**大兵更沉稳与老练。感觉有点不真实。

也许,我过于追求完美,期待一部影片承载和解答太多疑问。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有必要深刻研究同时深刻反省。我想知道的是,我们对于南京大**的研究有多少?

我们对于曾经的对手日本及日本人了解有多少?然后对于我们自己我们又了解多少?

我们自己也是很奇怪的。南京大**中,几个日本士兵就可以用枪逼迫成百上千的中国人乖乖地去受死。那种绝望和麻木是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被迫完成的?

我见过一次死刑处决。那些死刑犯一个个面无表情,没有话语,眼里无光,被行刑的武警一人一手拉着跪地低头,身后是拉响的枪栓声音,旁人听着就毛骨悚然,但那些跪着的死刑犯就如同物体一样,毫无反应。我坚信,那些人被拉到刑场前,灵魂早已经死了,只待躯体挨上一颗子弹。

那么,那些在日军面前乖乖待宰或活埋的人是否也一样呢?虽然是不好的比喻,但只是为了对比当时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不是明知死而活无望后的绝望能够导致一个大活人坐以待毙,放弃一切本能的反抗?

这应该能解释成千上万的中**人按照日军统一的口令转过身去受死的原因吗?或者也能解释被日军活埋时双手合十进行祷告默默受死的中国老妇的心理状态?

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何会那样?

这成千上万的中****里,为何就没有一个生的呐喊与绝死的反抗?为何他们会麻木到如此?

想着想着,我突然又想到了一丝模糊的答案。

对比一下日军在占领南京后举行的祭祀舞中的精神,我意识到了这不仅仅是国民个人对于生死的对抗,而是一种精神的对抗。

抛开民族大义来客观地评价,祭祀舞中随着激壮的鼓点击打爆发出来的就是一种当时的日本人的精神。那是一种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极端精神体现。无论是他们对于攻占别国国土的强烈自豪和成就感还是对于自己的阵亡将士的祭奠和告慰,都是这种被极端化了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正是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才会有那样的攻占和**,毫无犹豫毫无恐惧毫无愧疚。

而反观我们自己,当时的国人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军人尚且苟且偷生。“当官的跑了,我们也就不要为当官的卖命了,自己跑自己的路就是了。

人家的命是人家的,管我p事!”这样的军队你指望不了他们来拯救国民拯救国家。

而普通百姓呢?不管怎么活,能活下去就活下去。谁来当爹都一样。

当年满清不是这样来过吗?八国联军也来过,现在日本人来了。都一样,只要不抵抗,只要做顺民,就能活下去。

活下去就是战乱时当百姓的最奢侈要求。

当有活的希望的时候,他们就苟活。

当活的希望没有了,支撑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断了,他们的精神也就跨了,精神跨了,灵魂就飞离躯壳了。于是,剩下的就是行尸走肉了。那么, 任由**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个时候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他会有民族的精神吗?

如果他有,就不需要仁人志士以抛头颅洒热血去唤醒他们;如果他有,革命词曲家就不需要专门写词写曲去激励普通民众抗日;如果他有,就不会有“中国人是一盘散沙”的悲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那时候的败不是败在纯技术的军事力量或军事战略,也不是败在纯物质的国家实力,败就败在我们没有民族精神!我们整体没有民族精神,我们的个体更没有民族精神。

有的只是个人利益得失,个人生死,民族的,国家的算什么东西,那都是虚无缥缈的,自己才是实实在在的!

败就败在这里!这样的思考也能理解为何那时候汉奸会这么多。为何抗日的中国人要打死前面一排伪军才能再打到真正的日本鬼子!

我欣喜地发现,我找到一个根源性的问题。但我能够同样欣喜地发现,我们早已解决了这一根源性的问题了吗?我发现,一思考这个问题,我的心又沉到了无法沉的地方了。

别的不去说它,仅举一个例子,最即时最现实的一个例子“南京南京”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拍的铭记历史反省自己的历史影片;“拉贝日记”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拍的铭记历史反省自己的历史影片;现在,“他们”打起来了。他们在互相诋毁和攻击,说自己是好片,别人是烂片。为的就是票房利益。

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人,这就是现在的中国人的民族精神。

依然一盘散沙!

观南京南京观后感篇3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失败,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南京沦陷。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组织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从而,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

军队溃败了,大**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担着难民营的责任,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进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幸免于难。

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两个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它让给了另一个急于求生的人……后来唐先生即将被押赴刑场,他看见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本军官说:“你晓得吧,我老婆又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

”这是他临终前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然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

当时的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段历史已然成为过去,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怎么能忘记?尽管日本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蒙蔽事实。但近来发生的钓鱼事件有一次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现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们会问自己的主权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

历史永不能忘,我们要将这段屈辱的历史转化为不屈意志,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改变落后挨打的卑微局面,化沉痛为力量,变弱小为强大,弃腐朽造神奇。只有通过我们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我脑海中仿佛又浮现出小豆子在田野上奔跑的情景,他跑着,他笑着。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7

我是在南京读的书,只知道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纪念日,那个时候无非是拉响警笛,在南京的那几年我并没发现当地**有什么纪念活动,反正作为学生的我并没有机会参加,但是仅仅是那几声警笛声,似乎也能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回忆那段历史,如果有其他活动是否会让我们更加难忘那段历史呢?毕业后回到生活的城市合肥,在这里那么多年了,每年的12月13日并不能听见警笛声,别说什么纪念活动了。我想在很多城市都是一样的。我们的下一代会开始忘记历史吗?

中日两国的团结并没有让我们有理由忘记痛苦的教训。

顺便百度了一下,现在这段历史似乎快被遗忘了,我不是剧作家,也不是名人,更不是电视电影导演,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80后,我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忘掉那段历史,更希望有能力的国人拍出一些回忆那段历史的经典电影或电视剧,而不是把那段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拍成了搞笑题材的,我觉得我们有理由提醒我们的后代和我们的同胞,友谊归友谊,但是历史已经发生,不能忘掉。

《南京,南京》观后感

震撼,震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期待已久的“陆川”新片《南京,南京》终于搬上荧幕面向广大观众,其四年磨一剑的呕心力作是光芒尽露!

影片全程以灰色为背景,让人觉得很压抑,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从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黑白电影的效果有一种复古的真实感,加上现代科技的处理,电影的场景真的栩栩如生,基本还原了历代**的场景!

没有《集结号》里那种振奋人心的战斗场面,也没有《投名状》里那种浩大的进攻场景,影片《南京,南京》是在一阵炮轰乱炸后的投降中拉开序幕的,看到那些不顾同胞们的生命,而踏在他们身体上逃跑的士兵,心中不免有几分悲愤,但扣心自问。

到处都是烟。整个南京城都成了废墟。除了尸体,只有尸体。到处都是惊恐的尖叫和祈祷的眼神。这里的生活无足轻重。活活烧死、推入长江、生生掩埋、被当作标靶一样的射杀、刺杀、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杀人方式,均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练!

尽管场面十分残忍,但由于是一部黑白电影,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的血腥,“陆川”导演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拍摄手法,演绎了历吏的一幕,既还原了历吏的真实,又不至于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相比之下二十年前的那部《南京大**》显得特别血腥,该片也精致不少!

虽然在画面上没能给我们带来太大的视觉冲击,但其声响效果却是值得一赞,也许是因为在五星级影院里**的缘故,声道的杜比环绕声响效果,有种如临现场的感觉,一声声枪响,一阵阵子弹穿梭的声音,感觉就像颗颗子弹都打在自己的身上一样,是如此的真实。

影片最初的震撼是在于那些逃亡的士兵,一个个惊惶失措的往城门口爬去时所发出的那一阵阵急促的呼吸声,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真实!

最让人感动的是德国牧师“拉贝尔”临行前的那一跪,其深深的为不能保护那些难民而感到无奈,其善良的一面让我们很难跟其它德国纳粹分子联想在一起。不过,想不到中国人竟然要靠德国人的庇护,想想还真是一种悲哀!

最让人痛心的是范伟饰演的唐先生和妻子离开的那一刻。这是一种生与死的分离。这是英雄的死亡场景。这是一张心碎的**。这是对脆弱生活的一种描述。

比较庆幸的是,“陆川”并没有把该片拍成是一部三-级-片,影片里并没有出现任何禁忌的镜头,也许出现在面前的是一部经过删减过的删减片也说不一定,但不管如何,“陆川”并没有太刻意的去描绘太多中国妇女被凌-辱的场面,不过还是充分的反应出了当时日本的种种兽行。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8

1937年12月的南京,沉浸在颓败和绝望的气氛中。1937年12月的南京,充满哀嚎和绝望的呼喊。在死亡面前,一切变得无力。在淞沪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潮水一般的残兵败将踩踏着战友的身躯冲向城门,满眼的惶恐和急于奔命的慌张。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但是中国没有倒。残兵们在废墟中做着顽强抵抗。但毕竟力量悬殊。最终,队长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但是没有人离去,一直到被俘。面对死亡不是不害怕,不是不惊恐。但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齐声呐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一批人被枪杀,身体像被大风吹过的草地,齐刷刷的沿着一个方向倒下了,但不同的是,这场风永远不会过去了。一批人被活埋了,一批人被烧死了,一批人被淹死了。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南京俨然成为一座死城,这些手拿枪械的禽兽见到可怜的中国妇女犹如恶狼般汹涌的扑腾上去,可怜的妇女只能以躲避作为回防。美丽的中国女同胞放弃了娇柔的秀发,放弃了艳妆,粗布麻衣,短发裹头,以此示人。

人群里已经分辨不出性别的属性。目的只为躲避日本禽兽的发泄。唯一可以帮助他们的只有一位日本盟友德国的拉贝先生。在拉贝先生的庇护下,生活在安全区的苦难群众得到了简单的生存资源。但紧紧是一点点,日本兵从未停止过发泄的欲望,为了解决日本军纪的问题,日本居然提出加快建设慰安所的方案。目标最后还是锁定在可怜的安全区内,虽然拉贝先生和姜老师据理力争,言辞分明,但在刺刀子弹的威逼下只好妥协。

100位伟大无私的中国女性献出了纯洁的身体换来的却是安全区短暂的太平。这一百位美丽的女同胞,最后多以死表明了世事的无奈。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的顽强。南京,真正的地狱。他让我们见证的不只是日本人的残酷、冷血。还有人民的坚强,那些勇敢地人们以她们的的方式做着最后的抵抗。这部电影通过一个个的特色人物,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面对死亡,他们是坚毅的。面对一个个狰狞的面孔,他们是大无畏的。面对一柄柄冰冷的铁枪,他们是视死如归。他们是民族的缩影,是中国的国魂。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大量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形象,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的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避免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走小豆子,开枪自杀。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2010-11-5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9

号走进**的**国际影城**这部期待了很久的电影南京南京,一定要去看这个**原因有很多,这个**做了很多的宣传,让人联想很有看头。

而且我曾经在南京呆了五年,每年的整个南京城会拉响警报,我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光是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

拉这样的警报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

我也去过南京大**纪念馆。里面的每一个场景都会让你想起那些死去的无辜的人。

而南京南京拍的就是这灾难日的重现。

怀着对这段历史的迷惘一定得好好看一下这部南京南京。看完电影,难过。

我觉得心里很沉重和沮丧。这种情绪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失。一开始,我不明白导演为什么有心情拍这样一部电影。说实话是有点失望的。

整个**的主角好像是一个叫角川的日本军人,其它的人物都表现的散无主题,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日本人拍出来的。

那些我们都熟知的南京大**的镜头譬如两个日本军官杀人比赛,又如把大批人赶到江边机枪扫射,还有将大批的平民和卸了武装的士兵活埋,活活烧死等等,都在影片里表现的非常程序化,就是杀完了事的那种态度,两个小时多的**这最重要的部分却放得很快就过去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其他部分的想象,**的单一和拼凑只是思维的混乱。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翻开历史的篇章,回忆悲壮的南京大**。

日本军队闯进南京时,城内的军人们用身躯铸成了一道道人墙。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帮助。日军以强烈的冲击力推倒了人墙,把士兵们踩在了脚下。大肆的闯进南京。

南京城内所有的战俘都被抓起来了。有的人,葬身在机关枪接二连三的扫射中;有的人被带到海边,又是一阵疯狂的扫射,人们倒在海边,海水冲刷着他们的身体,将他们轻轻拖入海中,顿时鲜血染红了整个海面……

我怎么能不恨日本人呢?我不想让他们为流血付出代价。想一想,当他们的孩子在摇篮中甜甜的入睡时,我们的婴儿却被残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当他们的儿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时,我们儿童却要面对死亡;想一想,当他们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时,我们的老爷爷、老奶奶却流浪在街头无家可归;

正如电影里所说“中国不会亡!”是的,中国没有灭亡,但祖国现在的兴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英雄冲锋陷阵,用鲜血和平,他们何尝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过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这样的生活。

为了祖国他们必须要上阵杀敌。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使中国更加强大这样才不愧对那些抗日英雄,中国才不会重蹈覆辙。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0

13亿中国人民都知道1937年的大悲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居住的土地上爆发。到处弥漫着硝烟,从欧洲到亚洲。

刹那间,原本富饶的土地变成了战争带给我们的鼻烟地狱。然而——

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灾难,更是人类自我反省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平共处?仅仅因为我们的外表、肤色、意识、观念和形式不同?

为什么我们总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却从未打算听取其他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个自以为是的理由便掀起狂澜大波?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很狭隘的站在自己的国家或是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问题,并且一度乐此不疲?

然而,我们很少以整个世界为出发点来考虑人类的未来。

看,那战火中被死亡与杀戮熏红了的一双双眼睛;看,炮声里生命有如草芥,此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只能抬起头看看前面模糊的图景。战场上胜利的呼声伴随着胜利者的**来到了这个城市。呼喊绝望的是战败方手无寸铁的百姓,兴奋狂喜的是握着刀枪胜利的士兵。

哭与笑,一样的龇牙咧嘴,确实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

战争到底是我们所惧怕还是我们所渴望?自古以来,不论西方亦或是东方,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之后便是兵戎相见。战场上短兵相接,双方却都有凄美的故事,壮烈的牺牲,都有过胜利和失败,或许还都产生了各自的英雄,然而却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人”的角度讲,孰是孰非很难用“正义”与“非正义”两个概念来归纳。不错,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他们却又都是血肉之躯,都拥有各自的家庭。

当战争使生命变得容易死亡时,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类力量就会爆发。影片中从被俘的军人陆剑雄只身站起英勇赴死到大伙临死之前发自肺腑呐喊的预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从被包围的难民营里第一个为了大家的安全而站出来自愿充当慰-安-妇的江香君到跟着举起手来的九十九名女性都在诉说着战争中生命的悲壮。那些纤弱的女子怀揣着一丝希望,天真的以为她们的屈辱可以换得大家的性命。最后,营房里的踏板车拉出了扭曲的面孔。

生命在战争的催促下走到了尽头。最后有妈妈温暖的手,家人温暖的拥抱吗?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任何人的家乡都变得非常可爱。

我们不是浮萍,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基础,我们依附于,已成为心仰的信脏。即使是胜利者也依然失声大喊“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日本士兵呼喊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

当驻扎在硫磺岛的日军抓获一名美国士兵兵都了他母亲的信时,所有的日军士兵都被感动了。但这只是一封普通的信!普通母亲希望儿子能尽快回家团聚,希望战争能尽快结束。

而这何尝又不是天下所有战争中的母亲的期望呢?儿女们有如何愿意起家不顾呢?是以陆川导演在《南京!

南京!》中安排日军某小分队队长角川正雄在战争的空隙想念战友母亲酿制的清酒,想念本土的饭团,想念自己的母亲。而广受角川欢迎的日本***,在收到角川送的礼物时,也被家乡的味道所感动。

但是,在中国大陆,在1937年的南京,角川亦用他的双手拆散了不知多少个家庭,杀死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孩子,埋葬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思念。当生命遭遇战争,有的逝去了,而有的则留下来看着其他的生命痛苦的离开;麻木的生命也许可以坚强的活下来,而那敏感的,如何忍心?他颤抖过,他犹豫过,但他并不能改变任何事,甚至是自己。

因为他是一名军人。可他也确确实实的属于他自己。这样,理性的自我在战争中挣扎与感性的自我交替,一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要知道,自己手刃的是曾经与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啊!最终,他屈服了。他违抗军令,放走了小豆子和一个叫赵的中国士兵。

后来,尽管他举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永远无法抹去战争带来的噩梦。

战争的痛苦和罪恶不是任何国家独立承担的。这种一发而不可收的战争状态自开始后就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当然,并非每一个战争中的生命都像川端康成那样敏感。

战争可以让人冷静,也可以让人丧心病狂。记得三岛由纪夫曾经写道“当你杀死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产生恐惧;而在你杀了两个人的时候,你会变得麻木;一旦那你有机会连续杀死三个人,就会有一种快慰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许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持续。

战争是人类发动的,但战争的受害者仍然是人类,他们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无论输赢。人与战争,不知道是谁利用了谁。第一批发动战争的人成了战争的奴隶。

生死攸关的城市,我希望人们会记住战争带来的反思,而不是仇恨。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1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南京南京》,虽然看之前已经被网上大量的**和文字血淋淋的教育过无数遍,我也做好了难过的心里准备,可是当电影里幸存者声泪俱下的述说以及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兵得意的讲述,我还是被刺伤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

而更震撼我的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举起的手,都像燃烧的火炬,散发着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又像俘虏们在死亡的威胁下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

》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穿着长外套、戴着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里活埋的那一刻。他紧闭双眼,没有反抗和歇斯底里。如果你见过那些老人,你会相信这是事实。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想说这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能这样结束,留下一点阳光和希望,用浓妆和色彩把小豆的**摆得那么大,以说明他还活着。这幅静物画比那句中国不会死的画更有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学习历史,面向未来!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2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秦淮河畔,江南风过。当战争席卷了原本充满生计的城市,金陵这个六朝古都,只是曾经繁华一时,山围故国周遭在,寂寞潮打空城回,现在回想夹杂着痛苦和屈辱的记忆,而南京不再是城市,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他的存在标志着一段历史痕迹。

每年的11月和12月,空气中总有很多防控警报。我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我感到平静,没有情绪波动。这部电影很直观,带来视觉冲击和震撼。

黑白色调,整个画面都是灰色的,没有炫目的效果,但我们无法让观众平静下来。枪声,炮声代替了城市的喧嚣,目之所及随处可见的事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再也寻不到之前的繁华,也无法再寻觅古都文雅的气息。

站在长江畔不见碧水东流的浩荡,有的只是被江水不断冲刷的尸体,他们此前还是鲜活的生命啊!我所想到的南京是文化古都,而此刻的电影里的它早已不复当年。想想战争,不是建筑物残破残缺。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疤,人们的心也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教堂,高耸而拥挤,成了人们当时最安全的避难所,这令我想起了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几乎相同的情节。同样在南京,在这场在南的日子里,她们成了保护人民的英雄,面对可怕的、不人道的**。然而,教会并不是永恒的净土,最终走向了一个悲壮的死亡协议。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影片,在高二第一次看《南京,南京》是与同学一同前往电影院,一段挥之不去的残酷,我们一直只是知道它的存在,却不曾清晰的见识和了解。当影片中的每一个生命在画面中逝去时,尸体、鲜血,让我心碎、伤心,也让我记住了难忘的历史。他们是无辜的平民,本不应该影响平静的生活,一夜之间,生死攸关。

只有沉重的表情,集中在广场上的人不知道害怕,不代表他们不打架,平静不代表他们不害怕。在死亡面前,无力改变。一群被杀杀戮麻木的屠夫岂会留情?

那个时间里生命已不被尊重。面对这样的影片,观众们不免情绪激动,愤慨,痛恨,许多情绪交织。战争让一切沦为黑暗。

是啊,我们无法不去恨。只是为了冷静下来。只有悲惨的画面能让我们感动吗?当今,社会之下我们缺少了什么?

在灾难和痛苦面前,我们会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感受,隐藏自己的自我意识。这不也是一种麻木吗?经过深思熟虑,它会激起内心的热度和对那些会引起共鸣的事物的真挚的爱。

回想起来,现在,我们不会停留在过去,发展的时代需要更多的思考。苦难带给我们思考,给我们提供教训,在历史的指引下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相信普通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南京也会迎来自己的新生活。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3

记得三年前时,当我听说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后,因种种原因,可我还是硬是腾出了时间到网吧安静地看完了这部电影,当时就感触颇深,并产生了种种莫名的思绪;三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这部电影时,更是让我心里又堵又恨,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是的,《南京南京》——南京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

历史,是一朵娇艳的花,永不凋谢;

历史,是炽热的骄阳,永挂心中;

历史,是一首英雄的赞歌,永远在心中;

历史,是一种激情的鼓励,永远鼓励我们前进!

《南京南京》用真实的人物和当时的录音影响资料,再现了日军轰炸南京, 攻陷南京,**南京的现场。通过当时在南京的几位外国人的亲身经历,完整的叙述了一个城市沦陷的经过,以及战争中,日本军队丧心病狂的罪行这是一部纪实电影,一部我认为可以作为陈述日本在中国所作的罪行,当然,这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日本所犯罪行根本不是一部电影或是一本书等可以完全陈述的。

影片全程以灰色为背景,让人觉得很压抑,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从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黑白电影的效果有一种复古的真实感,加上现代科技的处理,电影的场景真的栩栩如生,基本还原了历代**的场景!

影片是在一阵炮轰乱炸后的投降中拉开序幕的,日本人那一声声的炮响,回荡在空中,炮弹结结实实的砸在南京的城墙上,也结结实实的砸在了我的心上,这是个没有悬念的电影,我们都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所以,在影片一开始,我就的眼眸就湿润了。那赫然的“南京!南京!

”写得就像一副挽联,深深地,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影片没有男女主角见种种的爱恨交接,也没有男主角的侠肝义胆,同时也没有各色主人公间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一个不用帅哥美女来饰演的主角——一座已被日本侵略者所糟蹋城废墟的城市——南京!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民党军抵抗失败,大批国民党士兵逃离南京,南京沦陷敌国。30多万军民惨遭杀害,大批女同胞被**。到处都是烟。整个南京城都成了废墟。除了尸体,只有尸体。到处都是惊恐的尖叫和祈祷的眼神。这里的生活无足轻重。活活烧死、推入长江、生生掩埋、被当作标靶一样的射杀、刺杀、肢解,所有能想到的杀人方式,均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练!

看着这一幕幕的惨象,不论是在三年前那个嘈杂的网吧还是在现在宁静的寝室,我以同样的表情和同样的反应盯着屏幕,我沉默了,静静地……想起现在和平繁荣的生活,想起中国人走在太空里……想起了这种种的一起,突然,两种鲜明的对比,让我百感交集。

能让我泪流的影视是非常少的,然而像《南京南京》这样的能让我多次流泪的电影还是我所**的的第一部。我因国人的团结而感动,当看到日本宪兵提出选择100名中国妇女去做3周的***,否则就要**避难所里所有的中国难民,在这样的情况下,江一燕演扮演的那个妓女第一个举起了手,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表情说:“我去。

”还有当我看到在又一批人在死亡前,他们大大声的喊: “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泪流了,我被国人的团结精神而感动,而泪流。我也为看到希望的光芒而感动,当范伟饰演的秘书,在最后关头,他把逃生的机会留给别人,自己慷慨赴死,在临死前,他微笑着对一个日本指挥官说:“我老婆又怀孕了。

”和在最后的最后,写着:小豆子---还活着。那时,真的莫名的感动的流下了泪。

不管那是否真实,但我认为那是导演留给观众的一丝希望,一丝安慰。是的,我们还有孩子,还有后代,还有那一代中国人民遭受的屈辱和灾难,一定要让我们的后代给他们伸张正义!同时,也更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是的,活着是对敌人最大的威胁,好好活着是最大的“抗日”,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我又突然觉得,我们似乎被以往很多战争电影里的英雄主义情节所误导,以前这类题材的影片,电影里的中**人最后不是以最后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用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我仍然钦佩这种勇气和精神,但我现在不同意。就如同麦克阿瑟将军所说的:

“如果我们的士兵在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以后,那么他可以选择光荣的投降。”如果可以让生命继续,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时候,以更多的方式来争取我们想争取的结果?又想起影片中的那个妓女,当军人们面对沦陷也放弃抵抗的时候,她只有用自己的肉体来换取避难所里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安全,她用这种屈辱的奉献,用另一种方式和角度诠释了什么叫伟大,尽管这样的伟大让人心碎。

“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现在让我们汉族,或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南京!

南京!》。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痛苦和教训,也是一种激烈。历史也告诫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中国强大,才能不被外国欺负。只有坚强起来,人民才能有安全感和自豪感。

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可是留给我们的屈辱却是永远也翻不过去,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战争中为反抗入侵,保家卫国而献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军民,让我们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可忘记。

我想说的是对于日本,我们是应该记住这场仇恨,但或许我们更应该以德报怨,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战争是少数决策者的错误,而并非是整个发动国所有人们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对于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加以惩戒,而对于那些有良知并为“***”而打抱不平的人,我们应该以礼相待。请相信日本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的“角川”,正如中国也出汉奸,比如影片中的“唐先生”。

对于日本人的仇恨不言而喻,但不要只停留在骂的过程中,骂过之后就真的很爽了吗?日本人会因此有什么损失吗?只有弱者才会用骂来泄愤,我们要做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富强伟大!

我认为这是我们最好的报复。当我们强大,日本人因为我们的财富和力量而仰望我们时,我想我们的心会非常舒服和快乐。

看完电影,也许会过度郁闷和悲伤,没关系,站在阳光下,环顾周围行走的人,一切如常。一切都没改变。只是你更了解一段历史,一段需要记住的历史。

我觉的更应该是,需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影片中的经典画面重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小豆子终于逃出来吹蒲公英了,真是感人又欣慰!

南京南京观后感 篇14

当时的南京是个地狱。每个活着的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和恐惧。军队溃败了,大**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南京南京的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南京南京的观后感1《南京!南京! 》是一部以“南京大**”为背景的大型史实记录电影。

刚开场就被被枪声、炮声吓到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深深震撼了我。

当时的南京是个地狱。每个活着的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和恐惧。军队溃败了,大**开始了,尸横遍野,影片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责者难民营的安全,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她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了,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于难,他!

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一个助手还有一个助手的家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他让给了另外一个急于求生得人,临走前他告诉老婆自己要留下来找妹妹,…… 后来唐先生当即被压赴刑场,他看见被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军的军官说“你晓得吧! 我老婆又怀孕啦。

我老婆又怀孕啦!” 这是他临终前的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

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

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最可恶的是,日军胁迫难民营交出100名妇女当兵,还有一车从军队里出来的妇女。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眼神直视死者,在黑白屏幕上没有血迹,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里最底的绝望。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穿着长外套、戴着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里活埋的那一刻。他紧闭双眼,没有反抗和歇斯底里。如果你见过那些老人,你会相信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在70年前的中国,70年前的南京!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把这一切拍成电影,写书,用鲜血一次又一次地把国家的伤口撕裂给全世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应该用鲜血来偿还,用牙齿来偿还,用你的生命来偿还你所欠的债务。我们曾经那样地善良,那么地宽容。

我们默默地重建被你们烧成灰烬的家园,我们含泪埋下同胞未寒的尸骨,我们一遍遍告诉后代,是“战争摧毁了一切,我们要牢记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我们输掉的是城市,而他们输掉的是人性!残酷的历史是需要坦诚面对的,时光向前走,历史向后退,中国的年轻一代,该如何触摸自己的前辈曾经遭遇的那个巨大伤口?

日本的年轻一代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的前任对其他国家的所作所为?现在我觉得我们活在这个年代是多么的幸福,不用提心吊胆的担心生命结束的那刻,我们应该很努力刻苦的学习,才不枉费为了和平在战争中牺牲的前辈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学习历史,面向未来!

在南京看了两部黑白电影后,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一座沧桑古城把我带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使我的心湖涟漪一层层,久久不能平静。

挹江门,南京城墙,最初的抵抗,一群被遗弃的士兵,用他们仅存的力量和日军的抵抗。他们孤立无援,却仍旧誓死抵挡,因为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士兵,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士兵应有的责任!可是,当“小米加步枪”碰上敌人凶猛的火力时,他们终还是败下阵来。

他们成了待宰的羔羊,等候死亡的降临。惨无人性的日军,用五花八门的形式来**中国人:关进废弃的仓库用火烧死;赶到大海中用海水淹死;埋在土中活活憋死;赶到荒野中用枪打死……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发指,令人痛恨。然而手无寸铁的南京人民又能做什么呢?

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掩护受伤的士兵;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冒着当场被枪毙的危险,去解救那些被日军拉上刑车的男人;也许,他们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那一句响彻南京上空的“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责任而死,比如影片中的唐先生。唐先生是拉贝先生的秘书,他和他一起负责难民营的安全。然而,当拉贝被迫离开时,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他把自己交给了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时,他的妹妹却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活摔死,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遇难。

他想哭而不哭,在绝望的情况下,他终于明白了:日军不可靠,中国人只靠自己!所以在拉布的努力下,当他可以带走一个助手和他的家人时,他毅然把生命的力量交给了另一个渴望生存的人。

他当然留下来了,被拖到了刑场,但此时他没有一丝恐惧。他死前非常冷静,连负责这次任务的日本军官都不敢直视他!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那悲惨的历史之后,中国又站起来了!

现在,我们有了和平稳定的生活,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那些有着自己血肉之躯的爱国英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那段历史和那些为保卫国家而牺牲的伟人。同时我们也要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要让现在安逸的生活消磨了我们的斗志。

我们要奋发图强,让中国在世界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