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观后感(锦集9篇)

三国演义观后感(锦集9篇)。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三国演义观后感(锦集9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1

我看了两遍《三国演义》一书,新《三国》和旧版《三国演义》连续剧都看过两遍以上,非常获益匪浅!每次我有不同的感觉,所以我决定写下来。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它描述了从汉末时期到晋朝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故事。

开篇看到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脍炙人口的绝句,我的心一下子跌进汹涌澎湃的英雄浪花之中,把我引向神秘的正文!

第一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精辟有道。历史告诉我们:从上周末开始,秦朝七国**统一;及秦亡,楚、汉分争,又合于汉;及汉末,群雄并起,三分天下,后合于晋……

《三国演义》书中有1178个人物,其中有无数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治理国家贤者,还有有勇无谋者和美女。作者罗贯中利用历史人物,阐述了中国忠义、教育、仁义、仁爱文化的精髓,深入人心。描述了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骁勇鲁莽的张飞、许楮、典韦,有勇有谋的赵云、张颌、姜维、陆逊,骁勇狂傲的关羽、夏侯惇等等人物,无不尽显人物性格百态、鲜明而又栩栩如生。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经验教训的分析和思考,我获得了丰富的精神教育和思想教育。

但最让我感觉到的是典型的英雄。先是关羽,他给我印象最深刻。他忠诚于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但因战败降敌而约法三章,一知故主即使万里也要往投。我认为他对皇帝的忠诚是一种难得的、宝贵的忠诚,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典型英雄。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又有“赤兔马”,熟读《春秋》,刮骨疗毒眼不眨,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精神和战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接着就是一位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军事家、谋略家、天文家、政治家、外交家、治理家,他是真真正正的忠臣,他就是诸葛亮,字孔明。孔明熟知天文地理,能文善谋,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做事,鞠躬尽瘁。他演绎出了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口毙王朗、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擒孟获、七星灯挽陨星、木偶像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

这些都是老百姓始料未及的。我心里很崇拜他。他是个神人!

我本想象这样非凡的贤者,相貌应该是伟岸、潇洒英俊、倜傥的,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不过他鞠躬尽瘁的伟人形象,运筹帷幄、深谋远虑的才智和慧眼识人、通晓天文地理的饱学给后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再说曹操。《三国演义》把曹操称为奸雄,我们脑海里也刻下了这样的印象。我本人也觉得他确实是如此,主要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和刘备用烧酒谈英雄,刘备却害怕摔倒在地。他想杀刘备,但没有杀他。这让我感到曹操也有大度的一面。

曹操也是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也让我觉得曹操也很出色。

而与之相比,周瑜却狭隘了许多。周瑜虽是军事家、谋略家,火烧赤壁功劳最大应该是他。可是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发现刘备不是普通人,就想杀了刘备。至少他应该留在东吴,东吴的世界可以是和平的。因此我觉得他目光稍浅些、气量狭小、英雄气不足,但同时觉得他是很有才华谋略、见识卓群、胆大果敢、敢作敢当的英雄、军事家。

最后说刘备,他是杰出的政治家、贤明的统治者,治国有方、爱民如子、重情重义、爱惜人才贤士,他是伯乐,更是懂得如何任用千里马的君王。桃园,哭送徐庶,三顾牟庐等都表明他向往才华,珍惜才华。然而,他也有许多缺点,如优柔寡断、过分执着、愤怒时失去理智,错过了许多有利的机会,从而导致了白帝托孤的终结。

总之,《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们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读了不少于五遍《三国演义》,原因也许也在这吧。名著经得起反复阅读和推敲。好作品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成长。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开拓了我的视野、深化了我的思维、矫正了我的轻狂、警告了我死于安乐、提醒了我要积极进取!!!

行健理工学部

工业设计10级(一)班黄日健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2

纵观历史风云,三国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样,诸葛亮巧答隆中对让人赞叹不已,赤壁之战曹操80万大军被施连环计,最后只剩27骑险逃虎口,整本三国演义荡气回肠,读后给人英武豪迈的感觉。

刘备从一开始的卖草鞋,变成了后来的一国之君,与他的仁德有很大关系,刘备从新野败兵到江陵时,带着全城的百姓逃走,结果错过了逃跑的时机,险些折了常山赵子龙,但是他赢得了百姓的称赞,可是日后也留下了不少祸害,关羽要杀曹操,被刘备轻轻一个眼色挡下了,可是曹操后来成了刘备的死敌,张飞要杀吕布,被刘备拼死挡下,结果吕布忘恩负义,和曹操里外夹击,把刘关张三人弄的颠沛流离,一系列的惨剧告诉我们,对于那些日后忘恩负义还能成气候的人,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刘备能够登上宝座,与他的任用圣贤也有联系,在这一点上,曹操就和他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曹操和刘备都是求贤若渴的人,可是对待圣贤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时,天天和诸葛亮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并把国家交给诸葛亮,让他大胆管理。而曹操则不然,荀彧进谏让曹操收敛一点,曹操非但不听,而且还让荀彧服毒自尽,为了让徐庶来曹营,他绑架了徐庶的母亲,最后适得其反,徐庶只给曹操出容易被接受的歪点子,使得曹操在长坂坡和赤壁大败,而刘备则不然,他对谋士言听计从,火烧新野,博望坡,使得刘备能够在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同时撤退,这才是让谋士能够全心全意辅佐的路子,像曹操那样的人,要不是兵多将广,早就和袁绍一个下场了。

天欲人亡,必令其狂,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也被写得淋漓尽致,官渡之战,袁绍不听谋士劝说,不仅导致自己80万大军全军覆没,而且还家破人亡,夏侯惇对刘备十分轻狂,韩浩和于禁、李典多次提醒狭处需防火攻,可是夏侯惇自认为埋伏也伤不了自己,结果被孔明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赤壁之战,曹操不思考,就贸然相信敌人的话,结果80万大军只剩27骑,彝陵之战中,刘备不把陆逊看在眼里,结果被杀的片甲不留,自己不久后也死了。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即使决胜,也不可低估敌人,否则就会遭到致命打击。

《三国演义》不仅给我们展示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而且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是本古今中外的好书。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3

在我的人生长河中,看过不少有意思的书。有些让我刻骨铭心,有些让我捧腹大笑,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传奇作品。讲述了三国是怎么形成,并且三国是如何统一的。讲述了无数个传奇故事。

其中,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神通广大,呼风唤雨,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等等诸多传奇故事都由他而来。

但在关于他的诸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空城计了。却说司马懿正追到诸葛亮,诸葛亮在万般无奈之下想出一个好计策,挽回了蜀国的失败。让手上那些老弱病残之士,装作打扫城里的样子。自己却在高楼上悠闲地弹琴,吩咐两名童子在旁边扇风。司马懿看到这种场景,于是怀疑起来,便认为是一个计谋,引他进去。就这样,诸葛亮逃脱了灭亡之灾。

三国演义是一部传奇作品,更是一部经典名著,希望大家能多多研究里面的故事,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4

《三国演义》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着作,是四大名着之一,讲述了一段从东汉末代到西晋初期的历史风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张角的黄巾军在河北起义到西晋的司马炎统一三国,从中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改朝换代,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风吹雨打。

当国家危在旦夕时,无数英雄挺身而出保卫国家。

在《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个性是因人而异的,作者罗贯中妙笔生花,浓墨重彩地把每个人物的个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坚韧不拔、心胸广阔的刘玄德;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的猛将关云长;粗中有细、英勇善战的张翼德;“上识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狡诈多疑、被称为一代枭雄的曹孟德……这些人物交错在一起,演绎着一个个脍炙人口、扣人心弦的故事,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惊心动魄。

在空城计划中,诸葛亮冒险用2500名士兵保卫司马懿的15万大军。他坐在城楼上,身旁站着两名童子,神情自若地弹起琴来,打开城门,让二十名将士伪装成老百姓,在城门下扫地,结果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被诸葛亮的空城计所吓退。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看到这里我不禁地为诸葛亮捏了把冷汗,让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走麦城关羽遇难,就像天空中一颗巨星坠落,得到消息后刘备张飞悲痛欲绝,废寝忘食,下令攻打东吴,从而我体会到了刘、关、张兄弟三人的情谊,回想当年,桃园英雄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日死。”兄弟情深,让刘备热了头脑,让他的性命,国家断送在冷静与冲动之间。

《三国演义》好比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包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它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永远长流。

五年级:一百条裙子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5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其中“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未得能人辅佐,心实不安。突然,他和两位**——水镜先生,司马德国,还有孔明的密友徐元直。

经过这俩人推荐,叫刘备去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卧龙冈去请卧龙先生——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听了很高兴,和关、张二弟一起去了隆中。但前两次未如愿。

第三次去,孔明恰好在。刘备言请出山之意。诸葛亮言:

“我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但见刘备如此诚恳,答应了他出山相助。

当我读到这回时,我就想起一件事:

那是2004年的“五一”长假,我正在家做作业,突然有一道题把我难住了,我左思右想,没想出来,我本想给同学打**,可没**号码。咋办呢?突然,我想起了李洛鑫。我去过他的家。

于是拿起书,朝李洛鑫的家走去。

到了他家门口,轻叩铁门,李洛鑫的妈妈来开门。我说:“阿姨,我是李洛鑫的同学,特来请教他一道题。

”阿姨说:“小朋友,李洛鑫今早和他表弟出去玩了。”我问:

“何处去了?”阿姨说:“踪迹不定,不知去向。

”我又问:“他好久回来?”阿姨说:

“不知。或3个小时,或5个小时。”我听惆怅不已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9点,我下着大雨来到他家门口。我敲了敲李洛鑫妈妈打开的铁门。我问:“阿姨,李洛鑫在家么?

”阿姨说:“他昨天晚上7点钟才回家;今早又被他舅舅叫去陪他下棋去了。”我听了,垂头丧气地回了家,一整天闷闷不乐。

第三天早上9点半,我又到了他家门口,轻叩铁门,还是李洛鑫的妈妈开的门,我问:“阿姨,李洛鑫在家么?”阿姨轻声地说:

“嘘。他在书房做作业。进来坐吧!

”我说:“谢谢!我就在外面等。

”过了十几分钟,阿姨说:“我去叫他。”我说:

“不可打扰,等他做完再说。”又过去了20分钟,李洛鑫喊道:“妈妈,我的作业做完了!

”阿姨说:“哦,外面有同学找你。”他立马跑了出来,说: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悦乎?’请进。”我进了他的卧室。

李洛鑫问:“你来我家有什么事?”我说:

“只因前日有一道题做不来,,想来问你,没想到你两次都不在,今幸见到,望李兄赐教。”李洛鑫笑着说:“但恨我智识浅薄,恐不能解答。

”我说:“别这样,我相信你的本事。”他说:

“不行,不行!”最后经过我再三请求,终于答应为我讲题。

掩卷而思,真是无巧不成书,刘备“三顾茅庐”幸得天下,我“三顾李宅”幸解疑难。刘备幸哉,吾亦幸哉!看来要想求得别人的帮助,你必须诚恳地锲而不舍地去请求他(她),不然你就天下难得,疑问难解。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6

细数近世圣贤,几人未读《三国演义》,我在这个假期里,也一样读了三国演义。

三国之中玄奥至深,亦引人入胜,虽名为义,实则为忠、孝、仁、礼、义,这是我们生活中极难做到的。忠义,虽然古代圣人孔子曾经提倡忠君、忠国、忠民,但现在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四忠”之人不可能全有,但有些人一忠也不忠,多少人搞腐败,有价无实不也市上茫茫?

但很多读过三国的人都会从中学会忠,可以在“孔明搀起微小的刘皇叔”学到忠,也可以在“孔明赌命借箭为救主”中学到忠。孝,现今许多学校中都在倡导孝,孝者又能有几人,有多少人为父母洗过脚或说一声“我爱你”?在三国中亦可以学到,徐庶为母亲去曹营,但忠刘之心依然为改,始终“无言”。

仁爱更为明显。刘皇叔以仁政治国,使人民安居乐业。孔明以仁政治国,达到了夜以继日,无物可寻的崇高境界!而现在几位同学能宽容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

”礼便是礼仪,如今,如今表面上叫着“老师好”“叔叔好”,可是又有几句是真心的?这样的问好根本就不算问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不懂礼仪。在三国演义中,即使我们对敌人有礼貌,无论王朗如何辱骂孔明,孔明也不会打断王朗的讲话,这就是礼节!

义,为义气!现在又几个人能做到,又几个人能拿钱,又几个人能帮朋友,又几个人能帮朋友,不计报酬,不计后果!三国中的关二爷就是义的最好诠释,“华容道义释曹操”难道还不能完美表达义字吗?

我还感受到了孔明的一些值得我们学***好品质。好学不倦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学***小成就便自认为登峰造极了,实则不然,我们的小成小就只可说是浩瀚文宇中的沧海一粟,而孔明虽已博览群书,已成圣贤,但在军务繁忙之际亦抽出身来孜孜不倦的学习,这才真诠释了“学而不厌”这个词,而我们常以没时间为理由不看书,而孔明在日理万机之时依然坚持看书,这多令我们汗颜、惭愧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

”他还有一高尚品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诲人不倦”,我虽然是一个学***,但我在很多别人向我请教题的时候,都很不耐烦,孔明日夜操劳、食不能饱,寝不能安,但谁要是向他请教问题,他必然全力以赴,绝不批评、不耐烦,这也让我颜上直冒汗、直“满地找地缝”!孔明之高尚品质令我汗颜、感动之处还有万千,此列举不足百万星光中之一点荧!

关二爷的品质,也要我认真学习:为朋友两肋插刀、义薄云天。曾经以犯军令状之危险(砍头之危险)义释曹操,我从此也要学会帮助同学,学会帮助朋友。

用自己的好品质,帮助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也有助人的好品质。还有耿直、当机立断的美好品质,让我从心底里告诫自己“不可拐弯抹角、小人之心!”

三国的博大精深就是这样,学会的人在**中会是英雄,未学会的人便有可能会在堕落的深渊中被淘汰了!

这让我想起了在《柯南迷》月刊中的一句话“世界太大,而我们太小,穷尽一生,我们所窥探到的也只能是浩瀚宇宙中的冰山一角。”我们虽然不能纵观“宇宙”,但可以向着“最好”进军!

山东济南历城区济钢文华小学六年级:侯鹏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7

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能使人快乐,读书能使人获得知识。在我读过的书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要属《三国演义》了,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陶尽英雄……”把我带入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作者是罗贯中。**主要讲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大军事集团的斗争和一系列故事。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刻画生动。

我喜欢里面的诸葛亮和关羽。其中关羽对我的感情最深:温酒斩华雄,汉代不斩曹,五关斩六将。

但最终,由于太过骄傲和粗心,蜀国的战略要地荆州放弃了吴国。这就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云长因此丢了性命。由此我想起了我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

由于我的骄傲和粗心,我的数学成绩不令人满意。这真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我大意失分数。

由此我认识到一个真理:做任何事都不能骄傲,要用心去做。战斗的骄傲导致失败。我将努力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诸葛亮复姓诸葛,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人称“卧龙先生”。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刘备请了三次才将他请出山。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我最喜欢“草船借箭”。

故事是这样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能力,想杀了他,让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周瑜很高兴并让他立下军令状。刚开始我还担心他三天怎么会造出十万支箭,简直是天方夜谈,直到了解了他的计划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已算好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鲁肃一定会帮助他并保守秘密,曹操定会射箭。

第三天果然不出所料,大雾漫天,如愿以偿,收获了十万只弓箭,诸葛亮真得很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的勤奋努力的结果。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天才是不勤奋的。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我们一定会获得诸葛亮那样的智慧。(刘尚琪)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8

初二八班吴国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一部白看不腻的书。俗话说“少看三国。”我就十分喜欢看,每一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三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有四次战争,人民生活在深水中。作为靖王之后的刘备就想平定战乱、一统天下。后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投意合就有了以后的桃园三结义。

想要在乱世中称霸,那就要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来辅佐。而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三国没有记载,但据说曹操也派人请诸葛孔明出山。

刘备很欣赏孔明的才华,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在距离诸葛亮的茅庐十里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前往。但要把人才从山上请出来并不容易,于是刘备连续三次去请诸葛亮,诸葛亮就从山上走了出来。

但张飞和关羽并不信服,于是诸葛孔明用实际行动堵住了他们的嘴。稳稳当当的坐在了军师的位置上。从这一连串的故事我想到,一定要以诚待人。

你以诚相见,别人才会对你以诚相见。其实,别人是自己的镜子。你所做的事对是错可以从别人的反应中看出。你对别人微笑,万一发生意外他们也会对你微笑。

但如果你对自己发脾气,别人肯定会对你发脾气。还有就是事实胜于雄辩。别人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可见事实比传言更可靠。如果只凭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张嘴,就是把嘴皮子都说破了张飞也不一定信。孔明的智商比刘关张高。

一句话不说,用战役就堵住了他们的嘴。

我读过几遍《三国》以后,对关于这个任务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一开始只觉得他是一个忠义之人。但在读了几遍之后,我觉得这个人的性格很糟糕。

特别是到了后半部分。败走麦城是因为他太轻敌,才中了庞统的毒箭。其实大意失荆州等一系列的失误都是从败走麦城开始的。

关羽失去荆州的部分原因是鲁蒙的才华。另一个原因就要追溯到开战以前了。当时,孙权想通过联姻加深蜀吴之间的同盟关系,方便地控制荆州。

因为我们都知道刘备来自孙权。一直借着不换。但是关羽的一番话把东吴的使臣说的心中发狠。

使臣一开口,就被关羽回绝了。原话是:“虎女岂能嫁于犬子。

”使臣把这句话原封不动的反馈给孙权。于是孙权就下令强攻荆州。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发展方向。

我希望关羽的性格能更好,也许他不会死得那么冤枉。

《三国演义》清楚地记叙了三国时期的典故。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作者的手法也很细腻。把每个角色的性格都很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观后感 篇9

我最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赵云。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他单骑救少主,在曹军阵营中杀的战袍染红,七进七出……他忠于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另外,我还从网上看到三国武将排名__一吕二赵三典韦……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