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女传观后感汇集八篇

修女传观后感汇集八篇。

编辑今天为大家挑选了一篇关于“修女传观后感”的文章,主要涵盖了该作品的观后感内容。观后感通常作为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撰写观后感需要我们首先对影片有深刻的理解,准确把握影片的基本情节。请大家详细阅读本文,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修女传观后感 篇1

有一个人,她是上帝赐给我们这个世界的礼物,来告诉我们真正的福音是什么,“爱”是什么,来告诉我们,人生来就是要去爱别人,同时也是被别人所爱的。她善良、仁慈,怀着非凡的爱,却做着微小的事情。她用整整一生来邀请我们,邀请我们选择光明——她就是德兰修女。

从德兰修女身上,我领悟到了大爱。如今我们的身边不缺少面包,缺少的是真情、热情。和加尔各答的穷人相比,我们生活在天堂里,但我们失去了体会“爱”的能力。修女在繁华的大街上看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街旁垂首独坐,修女本能的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长时间的保持沉默。老人抬起满脸泪水的脸,说:“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握过这么温暖的一双手。”爱,让被爱的人感觉到了被尊重。

人活着,除了口粮外,更需要爱、仁慈、体恤。你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让爱从我们身边开始,从家庭开始,付出微笑,付出时间给身边的人,直至感觉不到痛苦。如果你甚至对整日相见的那个人都不“爱”的话,那你怎么能爱一个不在身边的人呢?在修女看来,祈祷付诸行动即是爱,乐于付诸行动即是服务,因此没有爱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

看完这本书后,恰巧班里看《最美孝心少年》这个电视节目,我和大家分享了我从中感受到的力量:天助自助者、让我们从身边的父母开始爱起、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在家长会上我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讨论,家长们也都被深深的感动了。

评判

修女从不评判别人。在她看来,评判别人就不是“爱”的表现。“你们不要论断别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们怎样论断别人,上帝也要怎样“审判”你们,你们用什么样的量器来衡量别人,上帝也会用同样的量器来衡量你们。你为什么只看到弟兄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老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开始上学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教导孩子要认真听老师的话。在孩子的心中,老师就像自己的父亲、母亲那样,对他们的影响是如此的重大,老师对他们的一个表扬,会让他们感觉到信心百倍,热情洋溢的坚持去做好长一段时间;相反,老师对他们的严厉批评,无疑是拉远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毕竟年少的学生会因为这儿、那儿而犯些错误。每个人生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尤其是孩子,对赞美和鼓励的渴望最大。因此,每当我和学生交流时,我都尽量保持冷静,尽可能的不说一些“过头的话”,能鼓励学生的尽量鼓励。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以后,我总是先鼓励与表扬他们最近一些好的表现,给他们吃颗定心丸,然后再指出他们的错误。当与身边的亲朋好友交往与交流时,我同样心里只记着别人的恩惠与优点,而将别人的缺点与过错刻在沙滩上,而避免说一些无心的话语,像一根钉子一样钉进别人的心里,给别人造成伤害。在修女看来,这根钉子不管钉在谁的心里,伤痕都是永远存在的。

操场上,看着学生们整齐的步伐,听着学生们响亮的口号,我的内心暖暖的。因为我知道,经过我三年的鼓励和培养,他们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一定会更加的热爱生活,更加的'朝气蓬勃。“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时间的流水浇灌“祖国的未来”,我相信最终会开出艳丽的花朵。

尊严

任何人在修女眼前,都不会感到自己是一粒可有可无的尘埃,而是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她认为,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重要的。无论是生病的,残缺的还是垂死的,都值得我们付出全部的爱。那又怎样去付出自己的爱呢?发自内心的对每一个人微笑,你就多多少少给了这个人一些爱,即使你什么也不做。我想一位美国记者的经历最能道出我现在的心声:也许我能慷慨而友善的对待一个乞丐,或一个穷人,但我无法为那些垂死的患有各种肮脏可怕疾病的人清理溃烂的伤口,为他们洗澡。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我心中的同情、怜悯和信心还很弱小,还不足以承担那样深重的苦难。我知道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让我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我很渺小,我还需更努力。

从“一”开始

有人对修女说: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百万计,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万计,你救得完吗?你服侍的过来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只要对这一个人有意义,那对这个正在被救助的人来说,就是全部,要想改变更多的数目,总得从“一”开始。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与世界相遇是,我们遇到的,都将是一个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总之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捡海星的小男孩》,虽然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份爱心最终会像“蝴蝶效应”那样得到巨大的相应与回报。

作为一名老师虽说工作平凡,但是把每一件事都做的尽善尽美:一句话,一个学生,一节课,一节教案……这难道不是对从“一”开始这句话的切身实践吗?当面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对复习的内容太多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困惑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起点;当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缺少关爱而顽皮废学的时候,我想对他们的关心更能打动他们……

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能忠于小事却是一件大事。

相信我会让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相信我会让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爱。

修女传观后感 篇2

德兰修女,又译作特雷莎修女,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18岁到87岁去世,把一生献给了穷人中的穷人。

看《德兰修女传》搞清楚了一个问题,爱与一般的慈善之间是有区别的。爱必须是面对面给予和服务,是亲手去抚慰这一个和照料那一个,而不仅仅是一张支票,一张冰冷的没有体温的支票。

任何事,无不是从一个开始的。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整体有意义。没有开始的这一个,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许多个,以至于无限个,也就没有整体。

我确实是个慈善精神不足的人,每次看到慈善晚会上把受捐助的人弄上台,大家带着高他一等的心态捐钱捐物,可怜他、怜悯他,我认为都不如你去跟他生活两天,陪他说话,给他讲讲故事,听他倒出心里话,温暖他的心。

一个本来贫穷的人,突然间因为某个新闻报道而受到关注,获得大量捐赠,就像一个就要溺水的人被突然拉上豪华游艇,本来通过挣扎能学会游泳,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阳光心态,成长为红高粱一样健壮的劳动者,现在上了游艇,好奇、自卑、不适应,甚至无法获得平衡、进而心灵扭曲。

所以,我更敬佩德兰修女和她的教会所提倡的,对每个人微笑,拥抱他,就算一句话不说坐在他身边陪伴他,为他清洗伤口。她和她的修女们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救护穷人,不但在印度获得了大量的追随者,也在全世界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她,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去乡村支教,长期资助贫困生等等,我们就从身边小事做起,你给小区里的老人扶门了吗,你对收垃圾的人说谢谢了吗,你尊重交通协管员听从他们的指挥了吗,你和卖菜的大姐聊家常了吗?让你周围的人感到被尊重,感到愉悦,给他们爱,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而做慈善,我觉得要非常慎重,没有好的方式我宁可不做。

书中215页,“家是爱的源泉,爱是一切美德的灵魂”。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向远方的人表达爱心很积极,比如热情地参加各种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等等,却对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很冷漠。有个作家把这种行为称作“远程爱心”。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不爱,你又怎么可能真的爱远方的人呢,你所做的,不过是为了成就一种个人的功名而已。西方富裕社会,很多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父母子女的关怀,焦虑、疑惑、孤独、寂寞,德兰修女说这是贫穷的另外一种面貌。

能够彼此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是快乐的。所以她认为家庭应该是爱的源泉,除非这个泉眼里涌流出源源不绝的活水,否则我们无法保证我们的善心总不干涸。

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为了成就个人功名吧。一个家暴的人,突然要我佛慈悲皈依佛教,还高喊造福大众,你可知他的真实面目了。

作者在127页有句话,我觉得特别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理:我们也许只能在这种巨大的苦难和同样巨大的爱面前,惊讶地出神,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表述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看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的这一生,我只能惊讶地出神,也无法表述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修女传观后感 篇3

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

记录三次印象最深的:

一、"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小行,却要感奋取法。尤其我明白,爱不应埋藏在心底,因为"没有人将灯点在斗里,都把它放在灯台上,使进的人得见光亮"这灯光便代表着爱。爱不能仅仅施与我们所爱的人,它必须光照满堂,让人人都感到愉快。"

落泪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柔弱,承认了柔弱,拥抱了柔弱,也理解了苍生的柔弱。这柔弱,也是内心的呼唤,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因之,我们向往光明,只见光明。而任何的小德小行,就是心灵透发的光,自自然然的,我们珍惜,呵护,发扬。

二、德兰修女邀请老年记者哈普答应她做最后一事,给重病的老人喂饭。哈普突破心里的障碍,做到了,尽管很笨拙。当得知老人在不停地祝福他时,哈普吃惊,而我在那个瞬间,(fsir)为老人心中纯粹的光明而感动落泪。尽管老人忍受着难以忍受的身体煎熬,他依然在爱的阳光中微笑,风儿是他的祝福,世界随之芬芳盈满。

三、末的最后一个故事,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我很久以前读过,也听过多次,然而这次因德兰修女生命纯粹的爱的光芒,照亮我心中黑暗的角落。

我依然记得,大学里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喜欢感受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说话,却对人产生了隔离和封闭,那种封闭,令我对自己的心灵的感受处于迟钝状态。后,经历了一番心路曲折后,我欣喜自己,心儿渐渐敞开,关照自身的直感。我是多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我疼知人疼",我的感受,不仅是我自己的,也是苍生的。以前,我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小我的世界里头,未能关照更多生命。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又令我见到生命就是爱,这爱本身,就是令生命奔流不息的头。德兰修女,也和古圣先贤一样,他们心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圣贤在我们心里,而我们是圣贤心里的圣贤。在我心中,国学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圣贤的生命去演绎的,他们是光明,他们是头活水,而我们就是这活水中的鱼儿,鱼不可脱于渊啊。当我发现这头活水时,我无比喜悦。而在读圣贤的事迹时,坚定我心中纯粹信仰的同时,又令我找到行为的参照,让我看到,我的心,可以更广大,更博厚,更悠远。

我愿我身,成为爱的道具,化,就是身体的呼吸。在化这条路上,我非常感激明师的指引,令我的向往,有了踏实的脚步。昨日听闻霍韬晦教授的离世,感知身边人的轻轻叹息和遗憾,我明白,人对身体长寿,同样期待。在我,也同样期待,但不管我能活多长,我都要多花时间读书,多思考,多聆听,少说话,多做实事,减少欲望,实修实证。知书达理,明经致用,纯净自然。

修女传观后感 篇4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1000字:

我们都爱科学,但很少人知道爱的科学。——德兰修女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名句中长大的。在这个科技的年代,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事例:某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好大学,留在了大城市,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听到这些话我们眼中总会流露出羡慕的光芒。

学好知识就意味着学会了谋生的本领,就意味着将来生活无忧无虑,不必再为工作发愁。我们经常讲“技不压人”,也意味着鼓励人要多学习一些东西。就是现在作为妈妈的我也一直在想如何不打击孩子的求和欲,让孩子多学科学知识。[合同帮帮网 m.551336.coM]

承然,科技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更拓展了我们的视野。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不用现金就可以支付,手机和电脑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地球成为一个小村庄,太空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的足迹进入太空。

但是这几年来发生的许多事情似乎都在逆转、颠覆我们的思维:许许多多看起来生活富足的人,却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看起来生活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在生活中找不到爱的来源,感受不到爱的力量;许多看起来富裕的家庭却整日争吵,不得安宁。读后感·相反的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去追求人们眼中的富裕,去边远的山区做支教,像是柴静采访的卢克安,在我国云南一待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他和山区人民一样,住一样的房子,穿露脚趾的鞋。

这些现象都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像“卢克安”们能够坚持下去,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幸福,让我们感到宁静和平和呢?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给了我们答案。其实仔细想一想,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无非就是我们内心富足的表现,当我们内心富足了,我们就会让我们的爱流淌起来,当我们在付出、给予的时候,我们不就是幸福时刻吗?但如果想一下我们对父母、对孩子、对枕边人的态度,谁又能说爱的表达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有时家人之间相互微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家人体会到我们爱呢?“那么就让我们从相互微笑来开始我们爱的传播吧”。只要我们有了爱的力量,才可以给我们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在爱中行走》告诉我们关于爱的科学,让我们开启爱的旅程,在爱中找到幸福的源泉。

修女传观后感 篇5

这次去买书,偶然地看到了这本叫《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的书,我蛮好奇的,因为之前我对修女知道的并不太多,更不知道有德兰修女这样的人。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读起来很舒服,以及封面上这个老人看上去十分慈祥。我便让爸爸帮我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爱中行走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德兰修女一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关爱,或者是说她很有爱心。但是我想象的只是修女的一部分,当我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爱。其实我也看过很多伟人的传记或是介绍,但还从未有过像读这本书这样的感触。

当然,刚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她有多么的神圣,伟大。但是这种感觉却是在我读书的时候慢慢走入我的大脑的。刚开始读,只是认为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爱心人士,可能只是物质帮助或经济资助。然而当我阅读到后面部分的时候,我被修女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

其实读完了这本书,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德兰修女使我改变了对爱的认识。以前,我觉得爱一个人,应该付出,但也应该追求回报。但是德兰修女的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也就是说修女的爱是无私的。

这本书背后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两间屋子,两个屋子里都有着一群人,围着一锅汤,每个人都有一个勺柄比自己手臂还长的勺子。第一个屋子里的人只用勺子为自己,所以他们谁也喝不到汤,而第二个屋子里的人是用自己的勺子将汤喂入别人的嘴里,并且他们都高兴地唱着歌。

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当大家互相帮助,心存爱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高兴。的确,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当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非常高兴。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有一些想法,比如,我会希望别人记住我帮了他的忙,或者是希望如果有一次我也遇到了困难,他可以来帮助我,或者也许那个人没有帮我,我会想到再下一次,我就不帮他了。这可能是一种人们都会有的追求回报和要求平等的心理。可是,这种心理我却没有在德兰姆姆身上看到,所以也说明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一心帮助他人。

其中还介绍了小德兰的故事,她是法国里修加尔默罗圣衣会的隐修修女,她虽然在行动上并没有过多的事迹,但是却写了许多东西,她写的这些东西也给德兰姆姆很大的影响。她们都爱上帝,爱耶酥,而且都不畏惧死亡,认为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完美的开始,因为那样才可以真正见到上帝,与上帝对话。

德兰修女对这整个社会的贡献是最伟大的,否则,在她去世的时候,怎么可能使整个世界都哭了呢。正是因为她作为上帝的使者把爱带给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更需要关爱的穷人和被遗弃的人。这也是人们最受感动的地方,她爱那些穷人,并不是给他们金钱,或者给他们大量的物质资助。而是用心去爱他们,让他们得到了关爱,让他们有家庭的温暖。德兰修女和她的追随者放弃了一生本能得到的幸福,来为这些穷人们服务。在印度的时候,一开始,德兰修女只想到去关心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份会使那些穷人觉得自己是在施舍他们,所以那些穷人大多都不理睬她,有的说了一两句话就走了。这时,德兰修女发现这样是不行的,她也必须像那些穷人一样,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吃和他们一样的饭,并且也不能再住在修道院里,她必须要走出修道院的高墙。那个时候她已经是校长了,而她当时的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她失去修女的身份,但她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犹豫。这说明,这些名称在德兰姆姆的心中并没有去救助穷人那么重要的。所以也说明她的这些行动都是发自她内心的,因为她在小的时候,这种想法就在她的心中形成了,她并不是因为一种很偶然的想法而决定付出一生,去帮助穷人的,而在她小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常常将穷人带到家里来,给他们一些吃的和用的,并且说那些穷人是自己的远房亲戚,其实是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才这样说的。德兰修女小时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我认为她从小就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修女传观后感 篇6

推荐当下正在扶贫的领导干部阅读这本书,扶贫的关键不在于给予的多少,而在于在给予的过程中投入了多少的爱。

以下为本书中的精彩摘录:

饥饿不单指食物,还包括对爱的渴求;赤身不单指没有衣服,还包括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流落他乡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地,还包括受到排斥和抛弃。事实上,世界上最大的问题除了贫穷和饥饿,还包括孤独与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它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穷人虽然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但他们有尊严和人格。所以,当你为他们做一点事情时,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你是在用爱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施舍。

痛苦就是幸福,下降也是上升,微小与伟大并存,温柔也就是刚强;在世是离乡,而离世则是大归,爱不可爱之人,才是真爱,没有喜乐,正是大喜乐。

她带领团队,依靠的不是管理,而是她的友爱。

富裕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幸福,去用真诚之心爱人吧,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不要考虑为了生命去吃什么,也不要考虑为了身体去穿什么,因为生命永远比食物贵重,身体永远比衣服贵重。

人们不断地施爱予人,不过她们心中的爱,却不会因为施予而流失,恰恰相反,它只会越来越丰裕。

当今的世界一片混乱,人也饱受痛苦。这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找不到爱所导致的结果。人活着不仅需要粮食,还渴求同胞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人们的内心的痛苦,完全是因为缺乏彼此爱护、仁慈和体恤的心。

爱的果实是服务,这个服务就是“我们话语不多,只做实事。”

爱和忠诚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品质,也是人类最重要、最神圣的承诺。忠诚具有一种伟大的力量,不管是对人的忠诚还是对神的忠诚,都是这样。

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伟大和高贵,全都来源于虔诚,包括对于真理、信念和理想,以及对于你所挚爱的事物的虔诚,虔诚具有伟大且匪夷所思的力量。

爱是如此神奇,只要它被种进适宜的土壤里,就会生长出真和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还会生长出更丰盈更充实的爱。

只要有爱,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

修女传观后感 篇7

看过许多的文学作品,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文学家们在书中书写着人性的沉沦,也会给每一个读者描述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每个人都是作为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在母亲的怀里,被抚摸着,亲吻着。让我们在爱中长大,就德兰姆姆说的那样,爱是治愈贫穷最好的药方。

对于德兰姆姆的第一印象是初中时期在课本中所描写的形象,脸上布满皱纹,身穿白色粗布纱丽,脚上有一双破旧的凉鞋,一生都恪守贫穷,穷其一生,只为做一双穷人的手臂,毕生都将为穷人服务。我从不信仰宗教,但在这本书中,我对上帝充满敬畏,我相信,姆姆的一生是一次上帝的邀请,让我们相信光明。她是姆姆,她像一个母亲,爱抚着每一个受伤的孩子,即使在今天,依然温暖着所有被抛弃,被刺伤的孩子。

姆姆的童年是不幸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9岁时,父亲永远就离开了她,是母亲的慈爱与坚强,保住了这个破碎的家庭。尽管生活艰难,母亲还是竭尽全力的帮助穷人,并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母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她。似乎也是上天的安排,在复活节来临的时候,母亲送给他一本《圣方济各亚西西传》,方济各修士的精神和圣女小德兰深深的影响了这个小小的心灵。前者为穷人服务,后者说我的天职就是爱。这大概就是偶像的力量吧,姆姆一生都在为穷人服务。

在二战中的加尔各答,在人们只好在污浊里存活,孩子们在垃圾里玩耍,母亲在垃圾中喂乳,人们喝着阴沟中的水,各种疾病的人们在大街匍匐,许多人在饥寒与病痛中死去。这源于人心的自私,为了利益,泯灭了人性该有的善良。我们的姆姆听从内心的召唤,走出教堂,走出华丽的修道院,她无法无视那些不幸的人们。爱,直到成伤。她其实和一个常人一样,不敢面对这个世界的黑暗与丑陋,但是有了信仰和爱,用坚强的意志,向那些很渴的人们拥抱并用无限的爱填补心里的伤口。

一天,姆姆和修女们从阴沟里救出一个人,他一半的身体已经被蛆虫吃掉,修女们还是给他清洗着身体,并尽可能的安慰这个可怜的生命,他说:我像一个畜生一样在街上活了一辈子,但你们却让我死的时候像个天使。没有多久,他就死了,在那些穷人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伟大,姆姆给了穷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尊严。

在慈善的道路上是充满荆棘的,当她不受到人们理解的时;当一个男孩抢走她唯一的食物时;她微笑着,看着他们说:他们只是太穷了。当他体力不支,倒在病床上时,她流着泪说我辜负了他们。

我做义工时,一个老奶奶曾双手合十,对我说道:谢谢你,小姑娘。在她的眼神里,我决定更为坚定的在公益的道路上走下去,去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像姆姆那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留给世界更多的爱。

我们不敢想象,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苦楚,姆姆对于贫穷的定义十分的广泛,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一片面包就可以解决,可怕的是内心的贫穷。当姆姆本能的握起一个老人的手时,他的眼里噙满泪水说: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握过这样一双温暖的手。

姆姆是可爱的,也是我们亲爱的姆姆,鼓舞着更多的人,让我们在爱中行走。

修女传观后感 篇8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1000字:

文/王翁|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记录三次印象最深的。

一.“真正的爱,是能忍受别人的一切缺点,对别人的软弱毫不见怪,对别人的小德小行,却要感奋取法。尤其我明白,爱不应埋藏在心底,因为“没有人将灯点在斗里,都把它放在灯台上,使进来的人得见光亮”。这灯光便代表着爱。爱不能仅仅施与我们所爱的人,它必须光照满堂,让人人都感到愉快。”

落泪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柔弱,承认了柔弱,拥抱了柔弱,也理解了苍生的柔弱。这柔弱,也是内心的呼唤,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因之,我们向往光明,只见光明。而任何的小德小行,就是心灵透发的光,自自然然的,我们珍惜,呵护,发扬。

二.德兰修女邀请老年记者哈普答应她做最后一件事,给重病的老人喂饭。哈普突破心里的障碍,做到了,尽管很笨拙。当得知老人在不停地祝福他时,哈普吃惊,而我在那个瞬间,为老人心中纯粹的光明而感动落泪。尽管老人忍受着难以忍受的身体煎熬,他依然在爱的阳光中微笑,风儿是他的祝福,世界随之芬芳盈满。

三.文末的最后一个故事,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我很久以前读过,也听过多次,然而这次因德兰修女生命纯粹的爱的光芒,照亮我心中黑暗的角落。

我依然记得,大学里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喜欢感受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们说话,却对人产生了隔离和封闭,那种封闭,令我对自己的心灵的感受处于迟钝状态。后来,经历了一番心路曲折后,我欣喜自己,心儿渐渐敞开,关照自身的直感。我是多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感受他人的感受!“我疼知人疼”,我的感受,不仅是我自己的,也是苍生的。以前,我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小我的世界里头,读后感.未能关照更多生命。而《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又令我见到生命就是爱,这爱本身,就是令生命奔流不息的源头。德兰修女,也和古圣先贤一样,他们心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圣贤在我们心里,而我们是圣贤心里的圣贤。在我心中,国学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圣贤的生命去演绎的,他们是光明,他们是源头活水,而我们就是这活水中的鱼儿,鱼不可脱于渊啊。当我发现这源头活水时,我无比喜悦。而在读圣贤的事迹时,坚定我心中纯粹信仰的同时,又令我找到行为的参照,让我看到,我的心,可以更广大,更博厚,更悠远。

我愿我身,成为爱的道具,文化,就是身体的呼吸。在文化这条路上,我非常感激明师的指引,令我的向往,有了踏实的脚步。昨日听闻霍韬晦教授的离世,感知身边人的轻轻叹息和遗憾,我明白,人对身体长寿,同样期待。在我,也同样期待,但不管我能活多长,我都要多花时间读书,多思考,多聆听,少说话,多做实事,减少欲望,实修实证。知书达理,明经致用,纯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