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央嘉措读后感系列

仓央嘉措读后感系列。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仓央嘉措读后感系列,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1】

本以为这本书是收集仓央嘉措诗歌的,谁知是讲述了仓央嘉措生平。了解了一下仓央嘉措这个人。读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我越来越发现,现在读完书的感觉,不像以前那样对错分明、非黑即白了,里面多种情绪错综复杂,竟一时说不上来准确的感受。

仓央嘉措,该怎样评论呢?多情,善良,同时又软弱,无能(很喜欢他的诗歌,极其不情愿用这两个贬义词。在当时的政治、宗教体制下,好像一般人没有权势、没有家族支撑很难抗争)。

他本是个普通的孩子,拥有凡人的'家庭、凡人的友情和爱情,可是却被认定是“活佛转世”的灵童。在权力与自由面前,任何人都难逃权力的枷锁。但被动的接受这些权力,是悲剧源头。

他本与卓玛青梅竹马,却因是灵童被硬生生拆散;在酒馆遇到美丽动人的拉则,不料却是个贪钱不念爱的俗气女子;再到最后的仁增旺姆,他们住在彼此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如若是普通人,这便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以“过上了幸福生活”作为结束语了。然而,他的身份造就了他的悲剧。他也曾想“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最终不能实现。

面对桑吉嘉措的控制,他也想挣脱,但终究是势单力薄,或者说他压根就不屑于对权力的争夺(书中对此描写甚少,不能妄下结论)。他想摆脱这种束缚,他向往自由,于是他在面对爱人时,勇敢的去追求,他甚至蓄起了长发,在拉萨街头流连,潇洒于人间。但是这种反抗却是多么苍白无力。读完这本书,总有一种隐隐的伤痛,是惋惜?是悲悯?还是对制度的愤懑?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2】

佛经上说,世间一切皆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与所爱的人别离是苦,与所憎的人相会是苦。仓央嘉措若是选择那条自己不得不走完的活佛之路,也就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人,承受着与所爱之人的别离之苦;不得不失去属于自己的自由,整日陷入那些烦琐的宗教事务与政治事务中。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为何独独让我如此痛苦的活着,难道这就是佛法所要追求的结果吗?于是,仓央嘉措困惑了,他思考:既然是美,为什么不该勇敢的追求?既然是束缚,为什么不该勇敢的摆脱?终于,他在一个重要的场合里做出了一件最惊世骇俗的事情……

自由的代价太高,路途也太险恶。一个普通人追寻自由或许还容易一些,一个宝塔尖上的大人物若要追求个人的一点点自由,往往难上加难。可是,为了自由,仓央嘉措甘愿忍受世人的非议,在二十岁那年,他的第一次叛逆,便惊得世人瞠目结舌:拒绝受戒。我不知道他用了多大的勇气,才敢在万众瞩目的受戒仪式上公然拒绝,才敢为了自己的自由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抗争。他可以不要金钱,不要权利,不要社会地位,只想要回属于自己的自由。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每天十一二个课时的课堂里,以换取进入大学的门票;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磨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习生涯里,以换取将来谋生的一技之长。我们付出了自由,以换取学历、金钱、权利、社会地位,还视这一切为理所当然。殊不知,学历、金钱、权利、社会地位和自由比起来,我们是舍大求小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也许,世间只有仓央嘉措做到了。

年轻的仓央嘉措要求还俗,不过是为了脱掉身上的重重束缚,从此海阔天空,浪迹天涯,随性去爱,随性去恨。可是,他是活佛转世(世人的说法),他的自由、他的责任,从他被确定为活佛转世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不能两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活一世,就注定了要在矛盾中成长挣扎,我们向往自由,却又有推卸不了的责任;我们向往安逸,却又不得不在混乱的社会摸爬滚打;我们想摆脱世俗,却又时时为世俗所扰。或许,布达拉宫就是一座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当繁华落尽时间破碎,红尘一梦醉千年。前世回眸,今生结缘;一宿梵唱,缭绕经殿;飞羽成仙,佑你平安;一世长情,来生与还。这一世,我为佛法而生,却为自由而逝;我若再来,必脚踏莲花,弹指流年,拂歌尘散,用尽我的一生,为爱情,为自由。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3】

我抛却红尘眷念,抛弃信仰,长伴青灯活佛。我于红尘往事中划去自己的姓名,携了一蓑烟雨,站在雪域高原之上,不求永生,但求无悔。

我似闻到了酥油的味道,那是佛的味道,我忘却宿世轮回,化身佛前的青莲,听那冥冥梵音,敲打梦中的半生记忆。那经书的油墨香,向我迎面扑来,站在雪域高原的我,接受了世间的顶礼膜拜,可是我没有半点的欢愉。那高原的雪,洁白而又晶莹,我是世间的活佛,可是我也是拉萨街头的浪子,雪留下了我浪荡的半世记忆。

佛,今世的我违背了你的宗旨,根本无法真正的忘却红尘;佛,请原谅我的放荡不羁爱自由,那红尘仿佛才是我最终的归宿;佛,若再有来世希望你还我一个真正的红尘俗世,今生无论怎样我都要为前世负责——伴你终生。

我洗尽浮沉,褪尽铅华,转山转水,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遇。雪域空灵的高空给我的心注入一股淡淡的惆怅,世间万事万物皆只为一个“缘”字。我本世间有情僧,奈何冠以活佛之名。若自小就入布达拉宫,没有享受过尘世的喧嚣,或许我真的会无欲无求,长伴青灯古佛。可是,见过,享受过,也就忘不掉世间的繁华。佛曰:“是劫。”但我甘之如饴。

正如你所说:“我对你眉目传情,你对我暗送秋波。眼光交汇之处,命运也就打了一个结。”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4】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美丽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

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曰: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佛曰:我就算一岁,我也是佛,你就算100岁如果固守自己的心灵那也是人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水湄,绿堤,枫桥。

一潋柔波,撩了风动,软了尘心。

你说,前世我们约定,

在紫藤花铺香的月晚,我们相见。

紫藤花……地老天荒!

长相守,意悠然,纤指冰弦,琴瑟永合。

愿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缘。

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你们只有思之苦,无姻之缘,未看破红尘方为上岸。--------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5】

本以为这本书是收集仓央嘉措诗歌的,谁知是讲述了仓央嘉措生平。了解了一下仓央嘉措这个人。读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我越来越发现,现在读完书的感觉,不像以前那样对错分明、非黑即白了,里面多种情绪错综复杂,竟一时说不上来准确的感受。

仓央嘉措,该怎样评论呢?多情,善良,同时又软弱,无能(很喜欢他的诗歌,极其不情愿用这两个贬义词。在当时的政治、宗教体制下,好像一般人没有权势、没有家族支撑很难抗争)。

他本是个普通的孩子,拥有凡人的家庭、凡人的友情和爱情,可是却被认定是“活佛转世”的灵童。在权力与自由面前,任何人都难逃权力的枷锁。但被动的接受这些权力,是悲剧源头。

他本与卓玛青梅竹马,却因是灵童被硬生生拆散;在酒馆遇到美丽动人的拉则,不料却是个贪钱不念爱的俗气女子;再到最后的仁增旺姆,他们住在彼此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如若是普通人,这便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以“过上了幸福生活”作为结束语了。然而,他的身份造就了他的悲剧。他也曾想“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最终不能实现。

面对桑吉嘉措的控制,他也想挣脱,但终究是势单力薄,或者说他压根就不屑于对权力的争夺(书中对此描写甚少,不能妄下结论)。他想摆脱这种束缚,他向往自由,于是他在面对爱人时,勇敢的去追求,他甚至蓄起了长发,在拉萨街头流连,潇洒于人间。但是这种反抗却是多么苍白无力。读完这本书,总有一种隐隐的伤痛,是惋惜?是悲悯?还是对制度的愤懑?

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亦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让我说,他做王是被动,但感情却是发自内心。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情种,或许正是因为用情至深,才会有流传千古的情诗。每一段认真的爱情,都值得被尊重!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6】

活着,就此安心度日 ——读《仓央嘉措诗传》有感

他的诗歌,如一颗明珠挂在天际,映照着凡间的众生;他的一生,被一缕清风绣在水面,打动了梦中的你我。他,就是仓央嘉措。

本是活佛,却又放逐于红尘。布达拉宫外回眸一瞥,他踟踟蹰蹰不知归何处。终是回头,抖了抖衣上夜雪,踏入了茫茫夜色之中。

政治竞争不是他擅长的。高墙深院不是他所期望的。也许逃避不是逃避,而是对人间烟火的眷恋。佛影在我心中闪过,仿佛月亮从山坡上跳了出来

没有犹豫,闯入人间。欢歌痛饮,通宵达旦,直到遇见了她。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她扭头看了他一眼,他感到雪域高原都颤了颤,眼前的山水全都绿了。眸子闪处,花花草草;笑口开时,山山水水。

“两颗心,一旦遇在一起,哪怕死一次,也够了。”共游山水,他们在菩提树下十指相扣,相视不语;月下之约,他从宫中逃脱,只为将一朵格桑花挽在她的鬓角。下雨便为她撑一把伞,风冷便给她披一件外衣……现在,春天与花朵无关。

但活佛终是活佛。在风雪的裹挟下,他被软禁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里阴森晦暗,仓央嘉措心中更是黑不见底——失去了阳光,又怎么能光明呢?

“我走到**,**就是危险的春天。”一声忧叹在黑暗中飘然而逝。

在虚幻虚幻的佛教王国里,只有一个人打破禁忌,用一根线连结凡人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用雅鲁藏布江不停地想她;一想到她,春苗绿枕在枕头上。

“这么多年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我只能爱你一世

却不能爱你一时”

载着他的风雪终于把他重重地摔在地上,鲜红的袍子映照在雪地上,带着难以形容的悲伤。平静地走向敌人的怀抱,只因佛影掠过我的心。“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我不是去远方耽搁,只是去理塘再回来。”

只一瞬,他从雪域之王沦为阶下之囚。在去“理塘”的路上,他独坐于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患得患失不为真,放心之时,八面和风——他终于紧紧地抱住了自己。

可惜却是晚了。他身染重疴,虚弱不堪。在青海湖畔,他跺着脚,听到了佛祖的回音。

于是他笑了,在敌人的注视下笑了,“我被俗世隐瞒,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倒。我一走,山就空了。”在吟唱了一生的天籁之中,就此圆寂。

世间有无数深情,却只有一个仓央嘉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夜里辗转反侧,但他的一首诗让他们感到安慰: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实践。

对于曾经失去的,要学会放下;对于现在拥有的,要记得珍惜;而对于那些还未到来的,要多一份旷达与慈悲之心。

有时会迷惘,前世,今生,来世,谁不是谁呢?谁又是谁呢?在某一时刻,我即仓央嘉措;在另一时刻,仓央嘉措即你。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下去,谁与谁又还有什么分别呢?不必担忧,因为他人也在担忧;不必孤独,因为他人也很孤独。放下心后,做一个浪子,起身便平步青云。

小贴士: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体现。写作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它离不开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勤奋实践,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7】

我抛却红尘眷念,抛弃信仰,长伴青灯活佛。我于红尘往事中划去自己的姓名,携了一蓑烟雨,站在雪域高原之上,不求永生,但求无悔。

我仿佛闻到了黄油的味道,那是佛的味道,我忘记了人间轮回,化身青莲在佛前,聆听了冥界梵天的声音,敲响了梦中半生的记忆。那经书的油墨香,向我迎面扑来,站在雪域高原的我,接受了世间的顶礼膜拜,可是我没有半点的欢愉。高原上的雪洁白晶莹。我是世上的活佛,也是拉萨街头的浪子。雪给我留下了徘徊的半生记忆。

佛,今世的我违背了你的宗旨,根本无法真正的忘却红尘;佛,请原谅我的放荡不羁爱自由,那红尘仿佛才是我最终的归宿;佛,若再有来世希望你还我一个真正的红尘俗世,今生无论怎样我都要为前世负责——伴你终生。

我洗尽浮沉,褪尽铅华,转山转水,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遇。雪域空灵的高空给我的心注入一股淡淡的惆怅,世间万事万物皆只为一个“缘”字。我本世间有情僧,奈何冠以活佛之名。

若自小就入布达拉宫,没有享受过尘世的喧嚣,或许我真的会无欲无求,长伴青灯古佛。但是,看过、享受过,也忘不了世界的繁荣。佛曰:

“是劫。”但我甘之如饴。

正如你所说:“我对你眉目传情,你对我暗送秋波。眼光交汇之处,命运也就打了一个结。”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8】

如果世界上还有其他人让我想起,让我心跳加快,那一定是仓央嘉措。他笔下那彪悍、狂野、不羁的**,雪山寒风之外。还有那最温柔细腻的心思都让人人怦然心动。

我认为出生在这个宝座上应该是一个追求爱情的人一生中最大的枷锁。对玛吉·阿美的爱使他平静的生活荡漾起来。夜里相会情人留下脚印在雪上,迫与爱人分开。

仓央嘉措的一生不仅是诗意的,而且是悲剧性的。 在《那一夜,那湖水》中写仓央嘉措与最爱的人玛吉阿米,青海湖畔最后的诀别,其中一段是这样的:他找到了爱的真谛,那是不执着,不放弃,他感谢他的爱人。

原来,一个男人的成长和一个圣人的启蒙,都离不开一个睿智而伟大的女人。

感悟最多的就是一个爱字。爱是修行最好的老师,在《我问佛》中是我给最大的震撼。我感受到来自我内心的虔诚。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可以比过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带着这种残缺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听在耳中,恍在心上。仓央嘉措就是有这种力量,孤寂而又深情。

一个伟大的法王和情感诗人不可能拥有完美的生活,不可能经常被误解和批评。他的爱情,他的爱情诗,他的宝座,他的孤独,他的流浪,以及世界无法理解的深情。正如学者桑田吉美诺布所说:

仓央嘉措最基本的教学就是生活本身。无论它出现在我们面前,它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的诗歌里蕴藏着冷静缠绵,《那一世》里的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见与不见》里坚如磐石的深情,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我不会打扰你的生活,就像你一样默默地,爱你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惯,知道有太多的事情在我们之间被阻隔,我依然坚守在希望的边缘,等待牵手,和儿子一起变老。就这样静静等下去吧,我的爱不会因为你的回不回眸,转不转身,留不留恋而或增或减,你念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只要心中有对方,不在一起又何妨?思念和等待是另一种幸福,是一种美好的心情,是我心中的一种幸福。

感情就应该是这样淡雅如水,静默相守。凡是读过曾央嘉措的诗的人都会爱上它的。世上真的有这么一个柔情又充满感性的男子,无论外貌如何,但他的才行性格,无法阻止我对他的喜欢。

有人说:纳兰容若生于天堂,向往地狱。而我想:

仓央嘉措应该生在地狱,向往天堂。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9】

佛教三世因果轮回的理论,首先是抄了印度诸教的东西,其次这个理论是建立在阿赖耶识不灭的基础上。佛教认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却又说有个阿赖耶识的种子在不断轮回,既然一切无常无我,又如何有个种子在不断积习轮回?既然有个种子能记忆还不磨灭,那毕竟还是有常有我的。于是佛教徒又说种子能长成树,但是种子不是树,树呢也会毁灭,所以这个种子也不是我,树也不是我。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阿赖耶识这个种子不是那个“我”,那前世阿赖耶识种子长成的那个人当然也不是“我”,那到底前世谁造的业,导致今生这个恶报要落到今生的这个人身上?既然自始至终都无我,都是业力在追着阿赖耶识这个种子不放,那又与人何干,人都是虚妄,人何必修?如果阿赖耶识只是一个存储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种子,阿赖耶识又怎么知道自己是痛苦的所以要修?如果说阿赖耶识就是被苦乐污染了的佛性,是这个阿赖耶识要修成那个没被污染的佛性,那么这个阿赖耶识和佛性合体的东西,毕竟也是有自我意识的知道要修,那么到底有我无我?如果这个阿赖耶识和佛性不是一指,是佛性觉得阿赖耶识痛苦,飞来让阿赖耶识修,那么佛性毕竟是有自性自我意识的;如果佛性和阿赖耶识并不是一指而是两者共存于一处,就像一对互相看不对眼的夫妻还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所以想要改变对而修,那毕竟不管是合一的自性还是两者各有自性,毕竟还是有自我意识的。那么到底有我无我?追问到这里,佛教徒几乎要顾左右而言它肆意胡说了,只能说什么一切都是心的化现都是妄念,你试试去拍一下他的光头,看这一巴掌是不是他心的化现是不是都是他的妄念?是就继续打,反正都是他自己心的化现。虽然现代法治社会打人犯法,但是古代禅宗拿大棒子敲人脑袋的事还是经常干的,我们以打人为喻,就能很清楚地暴露出佛教东抄西抄漏洞百出于是不得不用谎言补丁打补丁的问题

仓央嘉措读后感【篇10】

加入诗词朗诵群平台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来那种高昂呐喊式的朗诵习惯。朗读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觉得不单单是那种表演式的诵读,而应该更多的是生活中的那种讲故事的方式。让诗歌走进你的心里,你朗读的不仅仅是凝固的文字,而应该是流淌的乐曲,一堂高深的精神教化。你朗读的时候有情节、有意境,自己快乐的同时也把别人带进你的快乐!

学习诗歌朗诵也接近半年的时间了,喜欢读汪国真、阿紫、仓央嘉措的诗,尤其喜欢读仓央嘉措的诗歌。读仓央嘉措的诗歌,常常让我泪流满面。仓央嘉措不是普通的僧人,他的文化修养和佛学认知高深莫测。他虽然是高僧,但他更是凡人。面对爱情他也有七情六欲,只是他不能回避更不能逃脱,备受煎熬的痛苦非常人所能理解。

读仓央嘉措,其实是在读仓央嘉措的心理,对人性的认知,对爱情的渴望,明知得不到的结果,却要偏偏付出真心,结果是遍体鳞伤疼痛刺骨。伤固然是一种痛,但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愉悦,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快乐!

犹如我追求完美一样,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般都很长,一首诗朗诵起来一处也不出现错误确实很难,但越是这样越激发我的朗读热情。有时候闲下来的时候我要读上大半天,直到读累的时候也不忍放下。诗歌是毒药啊,饮一小匙就倒下了,但还是难以割舍,走路读,湖边读,厕所读……只要没有人的地方哪里都读。爱妻说魔怔了,读诗人的心理你永远不会明白。

你朗诵的仓央嘉措的诗,非常有感觉,那种深情、悲怆、自由、浪漫的诗句,经你的朗诵,更加感人至深。

其实个别音咬不准我倒是觉得别有一番味道,就像好多演员就是特意要说点粤语的口音才觉得有魅力一样,所以不必纠结那几个音。能让听者入情景,有画面感,说明表达的成功。个别音不准挺好,那是你的特点,好分辨。

打开你朗读的这首诗,心里流淌着的是青海湖那清清的湖水。我静静地聆听着你充满激情的朗读,内容、人物及描述的心情也随之进入状态,沉浸在诗歌中。这首诗好,我也非常喜欢,而且我根本不会发现有什么音不准确,我喜欢欣赏,别的都谈不上。

历史的述说,经典的印记,为什么喜欢读诗、写诗的人思想那么脆弱?那是因为,这些动人心弦的故事,一直缠绕着心灵,深沉会使人忘记当前。你读得太投入,我也无法自拔,不要这样,看美好的东西,就像每日初升的太阳,金灿灿的。

读诗能够激发你的创作灵感,加强你的记忆,有助于你的写作。读诗有助于纠正你的发音,使你的声音更加入耳。读诗能够使我在诗(读诗)、书(写作)、影(摄影)的路上走的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