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围城》读后感

最新《围城》读后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围城》读后感”,仅供参考阅读的文章内容。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作品后,我们可能会对某些情节产生疑惑。 写作是灯塔,可以指引我们在迷雾中找寻出口。

《围城》读后感【篇1】

《围城》出版以来,很多人对方洪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报道称,方洪建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人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毫无疑问,方洪建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但正是因为他是知识分子,是那种玩世不恭、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围城”圈子。方鸿渐有些虚荣和愤世嫉俗,但他的天赋不如辛美,也没有韩雪雨等人完全不懂良心。他希望成为一个大人物,而这种性格似乎决定了他的人生。

方鸿渐的第二次“围攻”,是一个假学位,给他带来了许多灾难。方洪建毕竟是个知识分子。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了自己的良心,给自己找了个最好的借口:“我爸是科举人,我要看‘报纸’,我老公是商人。看看契约。”如果方鸿渐的冷嘲热讽能够彻底,那倒也无妨,但他并没有像韩雪玉那样发扬自己的假文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你说谎,你也需要说出你的良心。”如果你撒谎,你就撒谎,如果你撒谎,它就会变得不伦不类。既然你有良心,就根本不要买学位。既然你不关心你的良心,为什么不把你的学位发扬光大?这让他以副教授的身份咽了口唾沫,触不到岸边。

方鸿渐人生第三次“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处理感情问题时玩世不恭的态度。苏文晚在回国的船上,对对方表示钦佩。但方子什么也没说。后来,当洪建博士被笑话的时候,本来就是外行看热闹,高手看路。苏雯绾片刻就要崩溃。苏医生不指出,很清楚,是因为爱。然而,方鸿渐还是一头栽倒,扮演了仰慕苏小姐的角色,和赵新美争吵吃醋,甚至在月下“以吻定国”,这都是他自己的失误。他以为玩世不恭无所谓,却不知道自己毁了自己和唐小姐本来应该很好的关系,去了三鹿大学。嫁给孙小姐后,一起在上海打工,生活逼迫他放弃玩世不恭的态度,如他所说:

说谎往往是一种兴奋和幸福的表现,也算是一种创造就像在孩子的游戏中欺骗自己。一个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不会把固执的事实考虑在内,觉得自己有能力拿现状开玩笑。在危难和贫困的时候,人们贫穷而目光短浅,不善于说谎。

这不悲哀吗?

《围城》读后感【篇2】

《围城》---读后感

《围城》是由著名**家---钱钟书所著作的一部长篇**。这本书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不难看出。这本书的深度是所谓的非凡。

本书的主人公叫做方鸿渐,他的身份,用现在的话语,通俗而言就是一个“富二代”。

在旧中国的时期,方鸿渐沾了他逝世未婚妻的光,得到“挂名”老丈人的欣赏,于是老丈人和他的父亲送他出洋“深造”,希望孩子学有所成。但大多数富家子弟都有这样的毛病:生性好玩,方鸿渐也正是这样的人。

到了国外,没人约束,拿着家里和老丈人给的钱,他在自己的“花花世界”里面酣歌醉舞,活得倒是逍遥自在,但学得却是滥竽充数。四年时间过去了,方鸿渐不得不离开他的“温柔乡”,回到那离别多年的祖国。

大家本以为他“海归”回来,肯定是学有所成,有一身本事。但却在众人的拜访和邀请下,他那鸡毛蒜皮的“本事”,闹出笑话百出的局面,被人贻笑大方。虽然众人看穿他的“海归”只有表皮却没有深度,但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曾同船归来并且学有所成,可真的称得上“海归学子”的苏文纨小姐看上了这位虚有其表的年轻人。

方鸿渐打算和苏小姐交往的时候,这时出现了视他为情敌的赵辛楣和那可爱活泼的苏小姐表妹---唐晓芙,方鸿渐对于唐小姐是一见钟情,但又同时和苏小姐保持着说不清的暧味关系。

命运喜欢开玩笑,因此也喜欢捉弄人,正当他本以为自己能脚踏两条船的时候,苏小姐却和另一个人定下了婚约,唐小姐随着苏小姐离开了,方鸿渐的结果,不难想象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不幸中的大幸,本视方鸿渐为情敌的赵辛楣,在这样事情的发生下,他俩同病相怜,成了日后的好友。应赵辛楣邀请,他们到三鹿大学任教。方鸿渐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孙茹佳。

就像方鸿渐认为自己的生活又在改变

于平淡的时候,此时的校园内,教师之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又再次让他栽倒了,便草草地和孙柔嘉结了婚。结婚后,方鸿渐本以为孙柔嘉是个小鸟依人,不懂心机的“乖乖女”,但却万万没想到,孙柔嘉隐藏的劣性慢慢体现出来。曾今是“花花世界”中逍遥自在的方鸿渐,此时的他,却沦落为只是一个“妻管严”的小市民罢了。

有人曾说过:“一部作品所蕴含的意义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艺术是取决于生活。”《围城》何尝又不是呢?

单就方鸿渐的作用而言,它知识代表当时从海外归国的热血青年,以及国内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白白地活着。面对残酷的社会,谈豪言壮语,心里却脆弱而不确定。

其结果也差不多和方鸿渐相似,本以为自己能掌控全局,但却不知道自己只是别人手中一颗棋子罢了,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围城”之中,说得好听,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已。

想想我们今天的社会,像方鸿渐这样的人,我想,有很多很多。因为大多数人都想成为某件事的主人,所以他们互相利用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们往往都希望成为赢家,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赢家并不是靠白日梦而达成的,更多的是在这个如同大染缸中的社会,我们始终要保持着心中那份原有的“色彩”,那么这才是成为一个赢家的真正本事。

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中,即便成为了赢家,也总会有失败的一天,也许在那一天,我们都不得不去碰自己心中的“禁区”,又再次掉进自己的“围城”之中,但希望的是,自己应该永远都要持有自己成为赢家的那份“本心”,这才不会在人生的末路上感慨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围城》读后感【篇3】

《围城》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书。进入大学后,每个大学生都会对自己有更多的要求,为自己制定计划,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者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或者在大学里拿到一些证书,或者在大学里锻炼自己的能力,或者在大学里收获一份爱情。各种事情,找自己的理由来丰富大学生活。我也是一个刚从高考过来的懵懂的大学新手。困惑、忙碌和压力仍然会一直笼罩着我。在这让我有些慌乱的大学生活中,偶然看到了《围城》这本书。它给了我忙碌的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帮助我缓解疲劳,解放我的思想。也让我在人生的这个岔路口停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

小说主人公方建红的婚姻,犹如一座围城。结婚前,他还在围城外望着,要么是羡慕,要么是冲动。想着要冲进去,那里似乎有我的灵魂殿堂。可当他踏入婚姻的围城,他才发现,似乎一切都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试图再次弄清楚。这是对人类无知的讽刺。作者通过写回国、谈恋爱、找工作的一系列事件,将一个人物的性格和灵魂展现在我们面前。方建红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玩世不恭,有点良心。但性格决定命运。他想做一个“大人物”,自己也让自己进入了这个虚荣的“围城”。在处理爱情和婚姻上,他也是愤世嫉俗,这决定了他终生婚姻的失败。

《围城》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美好的爱情蓝图。追逐爱情之后,他们希望为爱情找到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婚姻。 ,但往往从前的海誓山盟会成为笑话,无论是真是假,连争辩的实力到最后都不愿放弃。生活告诉我们:婚姻就像围城,有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此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其中多了一份责任。

虽然婚姻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爱情似乎就在眼前。然而,校园里的爱情毕竟更像是象牙塔里的童话。无论公主和王子如何坚信“他们最终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都是一种经不起时间和现实考验的幻想。也许很快就会发现,爱情会成为两个人的枷锁,只有结束了,才能打开,更好地继续下去。这时,那些曾经的誓言将在现实面前低头,一切都脆弱不堪!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在这个爱的“围城”外面停留了很久或者希望自己也能冲进去,那是因为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美很诱人。人们。所以在围城之外,即使人头攒动,也不会犹豫。但如果有爱情,面对毕业找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爱情变成了责任,就会让人觉得失去了原本美好的感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耐烦,想摆脱它,摆脱它。另一方面,爱情也可以成为友情的桎梏。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会和一个异性好友畅所欲言,可以说遍天下。但当男孩后来向她表白时,两人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谈心过。最终,她放弃了那份爱,结下了永恒的友谊。这种情况绝非特例。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非常具体的关系来相互约束。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人生的大事,友情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的朋友明智地选择了,她勇敢地逃离了那个“围城”,这样她就可以快乐并获得友谊。

《围城》读后感【篇4】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下午的阳光格外和暖,繁华的上海也安静了许多,不再喧嚣、沸腾。

药香微微,炉火上氤氲着朦胧的白雾。那老人午寐未醒,一只小狗偎在白发妇人的脚边打盹。

白发妇人望着榻上的老人,他的手脚细瘦,肤色暗败。老妇人的记性有些差了,一时想不起老人是谁。其实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有些记不清了,她自己又是谁呢?老妇人支颐自问,她想了许久,终于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她是苏文纨,总感觉已经很多年没人叫过这个名字了,又或者是她忘了,老来多健忘。

街上有一对青年男女打闹,苏文纨望着他们,影影绰绰记起了一个人。她原来还能记得那个人的名字啊!方泓渐,她曾经的求而不得,他们也许久没见了,应该有半生那么久。

苏文纨回想那个男子的样子,模糊不清。她对方鸿渐,因为是初恋又求而不得,所以感到遗憾,才会记得这么久吧。方鸿渐真的很普通,若不是她苏文纨快三十岁了,她自命是看不上他的。

她一向孤傲又清高。她在遇见方鸿渐之前也没谈过恋爱,遇见了之后,她觉得她自有方法追求到他。可惜了,她手段用尽,方鸿渐却心有他属了。想来她也是苦的,她自问是个大家闺秀,相貌不差,又是留洋博士。可她和方鸿渐也就只有一场无疾而终的感情,终不成眷属。

苏文纨想,她应该是恨着方鸿渐的吧。她后来仓促之下和曹元朗结婚,依旧与赵辛楣交好,只是后来也不曾有过方鸿渐的消息了。

那一天,她穿着华丽,再次见到方鸿渐,她高傲地没有理睬她。但仍然握住了孙柔嘉的手,挖苦了孙几句,她不服气是真的。她竟被这样的女人打败,也是可笑。

现在她身边的人是曹元朗,他们之间没什么感情,或者是她对曹元朗没什么感情。几十年了,这一路也跌跌撞撞走过来了。

街边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然后“扑棱棱”地飞走了。

她想着,回忆也该结束了。

药好了,药凉了,药可以喝了。

苏文纨将回忆收回,什么也不再想了。

下午的日光翳翳然,苏文纨整发敛容,轻声唤道:“元朗,起来,药煎好了。”

《围城》读后感【篇5】

方鸿渐的心像一堵墙。站在墙外的是苏文纨。她很佩服方鸿渐,但大门没有为她打开。以至于后来,苏文纨嫁作他人妇,再次碰到方鸿渐孙柔嘉夫妻,仍然耿耿于怀。身为大家闺秀,留洋博士的苏文纨,得不到自己所爱之人的青睐,无疑是最可怜的。

而天真烂漫的唐晓芙却轻而易举的捕获了方鸿渐的心,可是她在方鸿渐的城里停驻不久,也就离开了。城里的人来来往往,进城的人来来往往。生活就是这样来来往往的。而最后为你留守在这座城里的,不是曾经你深深迷恋的爱过的人,也不是过去苦苦依恋纠缠于你的人,有可能就是萍水相识,他乡之客,而又机遇凑巧,同时天涯沦落人,一拍即合,而孙柔嘉对于方鸿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方鸿渐对于他生命的中的这四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分别是与鲍小姐的世俗爱情,与苏文纨的虚假爱情,与唐晓芙的理想爱情,与孙柔嘉现实爱情转化为世俗婚姻的过程,四个女人一步一步的影响着他的思想行为,渐渐决定了他的一生。鲍小姐是个轻佻妩媚的女人,她的引诱立马把方鸿渐对于情爱的欲望暴露出来,就算是留洋回来的学生也经不住世俗的**。而另一个温婉贤淑,落落大方,清高自傲,但恰恰是太高高在上,太过完美,让他觉得太过缥缈而可遇不可求。

而苏文纨对他半推半就,明里暗里的追求,让方鸿渐甚为苦恼。拒人千里之外的方鸿渐意外结识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一个和苏小姐不同性格的年轻女子,活泼开朗,天真烂漫,有活力有个性,青春可爱全在她身上诠释的淋漓尽致。唐晓芙就是方鸿渐的初恋,但尽管两情相悦,后来也没能一起到老,她就这样慢慢的淡出方鸿渐的生命,走出他的世界。

对于这段柏拉图式的爱情,它似乎是这本书中最美的一段,因为这段爱情几乎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但是总归只是幻影,理想中的爱情没有掺杂物质权力,没有世俗眼光,却是轻易就破碎的。方鸿渐也从这种关系慢慢地转变,从痛苦到健忘,仿佛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她结婚了,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但她还是一起游山玩水到三鹿大学任教。她是一个典型的小碧玉,温柔体贴,但有一个女人的细心和关怀的性格。所以围城里的这段婚姻,把方鸿渐死死的困在城内,为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拌嘴,吵架。

为亲戚家的关系困扰烦心。他完全被生活奴役,完全没有自由。

《围城》中的爱情都像浮萍,方鸿渐最终都没有找到属于他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现代人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如《围城》里的人物,像鲍小姐一样放荡自由,游戏人间;如苏文纨那样自私虚伪,抑或是像唐晓芙那样对爱情率真追求,还是孙柔嘉的那样费尽心思嫁的如意郎君,无论是谁,最后都是落寞的结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成为了无数人现实一生的绝句箴言,彼此囚在婚姻的牢笼里互相折磨,始终无法解脱,可叹我们这一生,多少个人像极了方鸿渐。

在事业上,方鸿渐从来没有打破别人为他建的墙。留洋期间浑浑噩噩过日子,未曾认真下过功夫,以至于要回国不敢面对家人,只能硬着头皮伪造证书。而回来靠岳父找的工作就是混日子,毫无意义。

因为苏文纨而起初仇视憎恨的的赵辛楣最后成为了好友,两人一起出发去三闾大学任教,一路跋山涉水苦不堪言,本以为到了大学日子会好过许多,事实却并非如此。教书先生们为了地位利益互相排挤,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而单纯的方鸿渐不懂人情世故,在这场争斗中弄得一脸灰,最后灰溜溜的逃离。

方鸿渐在城墙里挣扎摆脱,撞得头破血流,还是没能出来。这是一个可悲的结局,终于麻木地留在这一生。最后,人们也只能在城里仰望那小小的一角天空,回忆过去来来往往的路人,这些都成为生命里的过客,而这座城,仍然有人想出去,有人想冲进来,体验各自不一样的生活吧。

有人说《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更加优秀,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有用心经营的**。他的实际意义应该提醒我们。方鸿渐的悲剧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爱情,婚姻甚至于事业都是曾经赋予它希望和前进动力的东西,但是就在于他的一次次的对于命运的妥协,对于世俗的将就,让他最后一点点的失去。因为如此懦弱的命运,方鸿渐的一生都处与迷茫的边缘。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有其存在的真谛,应该有对爱的执着和执着无畏的追求;我对婚姻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决心用心去管理和照顾它;对于事业更应该有着一份抱负与展望。

坚定的人生目标让你不至于浑浑噩噩了此一生,至少我们应该活出自己原本的样子,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糟。

《围城》读后感【篇6】

这个寒假很有幸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读完以后,我对这本书有了些认识和感悟。《围城》出版于己于1947年,随即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并曾一度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读《围城》,跟读一般的小说感觉很不一样。总觉得大师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涩,至少是我辈很难读懂的,要想读懂,也要摆上好几本字典在旁边,才能有读下去的勇气,《围城》不是这样,它通俗的可以,从身边琐事娓娓道来,总有那么一处是撞击到你尘世的灵魂。

围城是一部相当好的作品,一部好作品,就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契诃夫的作品追求辛辣幽默,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刺。如书中大量精妙的比喻运用的非常巧妙,为小说的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苏文纨刚出场时,作者对她复杂的心情的描写:“那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如写李梅亭的肖像:“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睛,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多么令人恶心。还有如“鸿渐饿得睡不熟,身子像没放文件的共事皮包,几乎腹背相贴。”是多么的形象。再如写苏文纨和曹元朗的婚礼场面和二人的窘态:“曹元朗穿了黑呢礼服,忙得满头是汗…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象洋蜡烛化成一滩油。苏小姐也紧张难看…新郎新娘脸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干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断头台,是了,是了,像公共场所”谨防扒手“牌子下面那些积犯相惩的表情。”简直惟妙惟肖,其诙谐幽默的效果,真的令人忍俊不禁了!特别是描写鲍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小说基本上分了四个段落,第一段讲了方鸿渐回国后在上海的生活,作者对上海的中产阶级进行了描绘,顺带也议论留学生和老式的大家庭;第二段是去三闾大学的路上,抗战时内地的民生风情可见一斑;第三段则是在三闾大学内,作者对学术界狠狠挖苦和讽刺了一番;第四段是方鸿渐婚后的生活,这一段是全书中较弱的,作者对婚姻本身讲的不多,多注重于全书的收尾工作,完善人物形象,交代主要人物的命运。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是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纵观《围城》全书,赞扬肯定的地方少,讽刺挖苦的地方多,凡是这样的小说,作者必是清高之人,不与书中人物同类。试想如果作者与主人公是同类人,深知自身生活的痛苦和不幸,落笔哪能这样轻巧。从这一点上看,钱锺书不失书生本色,他没有成为一个小说家,而成为一个大学问家,是一点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