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扶工作计划

帮扶工作计划。

透过工作计划,我们能够有效地避免忽略工作细节。那么,我们该在工作计划中包含哪些内容呢?希望这篇“帮扶工作计划”能够符合您的要求并让您感到满意。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也请不吝将其与周围的朋友分享,让我们共同成长!

帮扶工作计划(篇1)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教育系统城乡教育结对帮扶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共同提高,制定本方案。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改造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为目的,认真贯彻落实市局结对帮扶通知精神,充分发挥我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切实开展校际帮扶活动,提高两校办学质量。

为使结对帮扶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学校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1.学校管理。学校领导将本校发展规划、办学思路、学校特色、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安全管理经验、学生德育等方面的内容形成报告,每学期定期为友爱小学全体教师做一次报告,帮助该校健全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学校建设。结对帮扶期间,--三小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帮助友爱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每年视学校情况拿出一定资金帮助该校解决部分装备设施问题。

3.教学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集中教研活动。如:骨干教师示范课送教下乡,教研专题讲座,课题研究互动,教学质量联测,读书沙龙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4.干部交流。建立健全的干部挂职制度,每学年,双方学校的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挂职学习,挂职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挂职干部要参加甲方学校重大事项议事决策会和学校行政例会。挂职干部要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和课堂参与教研活动。双方学校校长每学期到对方学校做1次专题辅导报告。

5.教师交流。结对帮扶以两校骨干教师为依托,以青年教师为帮扶对象,双方学校教师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通过网络或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以学校的校园网和腾讯qq为依托,开通双方学校教师联系渠道,通过信息互享、资料交流、问题研讨、教研互动,使之成为两校教师交流研讨、资源共享的平台。另外,双方每年互派青年教师到帮扶学校随结对师傅跟岗学习。

6.学生交流。开展互学互助活动。通过书信访问、共结对子、学习帮扶等活动,建立双方学校学生的联系渠道。开展读书交流、升旗仪式观摩、城乡生活体验等活动。通过思想问题交流、学习经验交流、学习资料交流、生活困难扶助等形式,拓展两校学生活动范围,丰富交往形式,扩大信息的接受量。

三月份:

双方领导共同协商,拟定结对帮扶工作计划。

四月份:

选派结对教师,启动结对帮扶工作。

五月份;

帮扶工作计划(篇2)

为进一步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人员(以下简称“返乡下乡创业者”)返乡下乡创业,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的通知》(川办发〔20xx〕85号)和雅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雅办发〔20xx〕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xx年,力争全县返乡下乡创业人数达到500人,带动就业20xx人,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发放返乡下乡创业担保贷款1000万元以上,切实帮助返乡下乡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组织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培训200人次以上,帮助返乡下乡创业者解决创业经验、能力不足等问题;争创市级示范创业园区(孵化基地)1个,为返乡下乡创业者提供优质创业孵化平台;树立20名以上返乡下乡创业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

各乡镇(街道)、县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的通知》(川办发〔20xx〕85号)规定的各项措施,突出政府主体责任,积极培育引导创业主体,强化基本要素保障,改进金融信贷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精准创业服务,强化创业人才支撑,营造支持返乡下乡创业的社会氛围,从创业立项到创业成功全链条式扶持返乡下乡创业者,确保省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在我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街道)。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全面落实市县两级促进创业各项政策措施。

在全面落实省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的基础上,聚合市级出台的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支持返乡下乡创业。落实好芦山县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管理相关规定,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芦委发〔20xx〕2号)、《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雅办发〔20xx〕8号)等文件中的政策,围绕稳定企业就业岗位、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及就业帮扶、推进企业减负降本、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强化返乡下乡人才支撑、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等方面,集中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经商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三)切实加强返乡下乡创业载体建设。

积极开展县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参与市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和评选活动。为入驻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减免一定期限的场地、设施设备使用和水电等费用,并提供项目孵化、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融资对接、税务代办等服务。组建创业导师服务队伍,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团,为返乡下乡创业者开展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诊断等服务。建立完善创业服务窗口,在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及社区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设立“返乡下乡创业服务窗口”,为返乡下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贷款申请、创业指导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责任单位:县经商科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四)大力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培训。

结合芦山产业发展开展创业培训,从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出发,将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与旅游、纺织、根雕、中药材产业结合起来,不断强化返乡下乡创业服务。积极推行“技能+创业”培训,结合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创业者提升培训等免费培训,不断提升返乡创业者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积极争取县级创业培训实训基地项目,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利用自身创业场所、资金、技术、项目、队伍等资源,为返乡下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训辅导服务。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五)广泛培育先进典型示范引领。

大力培育返乡下乡创业带头人,积极开展创业明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返乡下乡创业者。打造一批返乡下乡创业示范企业,将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带动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打造为返乡下乡创业示范企业。组织参加省市创业大赛、创业集市活动,举办县级创业大赛、技能大赛活动,挖掘一批优秀返乡下乡创业项目和实体,集中展示我县返乡下乡创业成果。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加强对返乡下乡创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各乡镇(街道)〕

(六)加大返乡下乡创业资金支持保障力度。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确保返乡下乡创业投入持续增长。提高返乡下乡创业补助资金在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中的占比,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加大对返乡下乡创业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银行金融服务,扩大返乡下乡创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和财政贴息支持力度。县级财政统筹所需资金和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充分利用农业农村、科技、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单位)的资金资源,大力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发挥县级财政的引导作用。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县、乡镇(街道)两级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联席会议要定期研究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考核,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街道)〕

(二)加强责任落实。将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各乡镇(街道)、县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牵头起草返乡下乡创业综合性政策文件,承担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返乡下乡创业资金;县发改局负责规划引导返乡下乡创业产业项目、落实农业生产电价政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保障返乡下乡创业建设用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县政府办负责指导开展返乡下乡创业银行金融服务。各部门按照职责履行好支持返乡下乡创业者创业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体系。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政府办、各乡镇(街道)〕

(三)加强督促指导。将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和县级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内容。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下达目标任务,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县人社局加强督促指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化解措施,确保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帮扶工作计划(篇3)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全区“进社区、入企业”走访服务活动,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

一、主要目标

坚持“以民为本、心系群众、奉献社会”的工作理念,以深入开展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为载体,以全区困难党员群众为重点对象,通过资金物资帮扶、生产技能扶助、服务项目提供等多种方式,切实帮助困难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提高“进社区、入企业”活动成果,积极探索建立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全区扶贫帮困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结对内容和方式

(一)结对对象

结对帮困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村(社区)干部、老复退军人、现役军人家庭;生产生活、就业有困难和因病致贫的家庭;重度残疾人困难家庭等。

(二)结对方式

建立委领导、各部门(单位)与困难党员群众结对帮困机制,由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各部门(单位)分别确定1户帮扶对象,明确帮扶责任、帮扶项目和帮扶内容,通过资金物资帮扶、生产技能扶助、服务项目提供等形式,开展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结对帮困时间一定两年,本轮结对时间为20xx年—20xx年(结对安排详见附表)。各街道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建立结对帮困机制,组织开展结对帮困献爱心活动。

(三)结对内容

1、资金物资帮扶。以保障困难党员群众家庭基本生活为出发点,从资金、物资等方面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帮扶资金标准参照民政结对帮困的标准,原则上确定为被帮困家庭人均不少于60元/月,由结对委领导和各部门(单位)按实际走访慰问情况发放。走访过程中要注重与困难党员群众建立信任关系,走进困难党员群众的生活和内心,为他们提供物质帮扶和心理帮助。

2、生产技能帮扶。各帮扶主体根据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与帮扶对象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向被帮扶对象宣传有关创业就业帮扶政策,对有创业就业需求的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推荐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创业项目、争取优惠政策、解决扶助资金等方式,引导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创收。区劳动保障部门要按困难党员群众及家庭成员的能力水平,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困难党员群众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3、服务项目提供。结合“进社区、入企业”走访服务活动,积极做好困难党员群众服务项目提供工作,特别是因病致贫困难家庭的政策帮扶,主动上门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大病医疗补助等政策支持。在走访慰问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困难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认真梳理和研究困难党员群众的现实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切实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是党员干部扶贫帮困的有效载体,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好帮扶活动。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帮扶主体要各司其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帮困对象“广覆盖、保基本、促提升”。牵头委领导要定期开展上门走访服务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困难党员群众的情况,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联系部门要主动做好委领导与结对对象的联系服务工作。各部门(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结对对象的扶贫帮困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各类宣传阵地,及时宣传结对帮扶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经验,努力在全区形成互帮互助、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帮扶工作计划(篇4)

为推进含山县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根据省、市及《含山县县域医疗服务医疗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含政办〔20xx〕14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域医共体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域医共体内部长期、稳定、紧密的对口支援关系。以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为重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实现“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共建一个重点临床科室、新增一项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出一支技术团队”的“五个一”工作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合作共赢的支援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我县能够得到基本解决,切实缓解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管理,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尹寿军

副组长:昂永宏、马玉宁、蔡继刚、鲍从艳、程华峰、陈保平、肖美宝、

金崇保、开含仙、张德林、卢从仁、洪运临、张道明

成员:医共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办、市场部、各临床及医技科室、各镇卫生院医共体负责人

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医院医共体办公室。

三、基本原则

(一)特出重点,长期定点。统筹安排本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资源,按轻重缓急、短缺所需,分期、分重点、分项目制定长期支援计划,建立稳定长效的对口支援机制。一是重点帮扶中心卫生院,力争三年内帮扶一所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医院;二是按照乡镇卫生院自身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支援工作。

(二)目标管理,注重实效。含山县人民医院和受援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功能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明确支援方式、支援目标、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行支援绩效考核制,确保支援工作取得实效。

(三)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建立诚信、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对口支援不仅要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还要与转诊转院、基层首诊挂钩,同时也与各自利益相联系,真正做到利益共享,协同发展。

四、支援范围

按照本县域医共体范围,含山县人民医院支援乡镇(中心)卫生院有林头、仙踪、清溪、铜闸、陶厂及民营陶厂医院。

五、支援工作内容

(一)制定中长期支援计划

1、在各镇分别帮扶设立相应临床专业诊疗中心,组建专家团队以驻点、巡回、定点等形式开展诊疗工作。

林头镇:外科;仙踪镇:妇产科;清溪镇:内科、儿科

铜闸镇:内科;陶厂镇:内科、外科

具体支援工作计划安排见附表1。

2.根据病人病情及卫生院工作需求,每周安排二天主治以上资质专家坐诊和1次业务查房,随时安排择期和急诊手术。

3.开展专题教学培训讲座,主要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规范,其中林头中心卫生院、仙踪中心卫生院、清溪卫生院每两个月安排1次,陶厂(含陶厂医院)、铜闸卫生院每季度安排一次。

4.设备支援,对各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院进行基础设备和专业设备帮扶支援。

5.根据卫生院工作需求,随时安排各临床科室的现场及远程会诊。

6.帮助医院管理,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特别是医院的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方面。

7.根据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护理、感控业务骨干人员对成员单位开展护理、感控业务指导,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各成员单位护理、感控工作能力。

(二)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1.建立师带徒,临床科室医生包镇、包村联络制度。实行1对N固定师带徒关系,确定某科室、某医生支援哪个乡镇卫生院、联络哪个村卫生室。

2.确定师带徒关系人员、村医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建立手机、微信、QQ等信息化集团联络关系。

3.根据各受援医院20xx年县外转诊率前4位的病种,结合医院发展需求,以重点科室建设带动受援医院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年内林头镇中心卫生院创建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水平,其他卫生院在两年内成功创建人民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4.乡镇卫生院共享含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资源。免费对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提供供应室、医疗救护车急救、医学专业进修培训、质量管理等资源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三)开展医学检验收检和影像远程会诊。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实际工作需求,每周定期到乡镇收集检验及病理样品,对本地不能开展的检验及病理项目由含山县人民医院医院统一检查,发县医院报告单。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域医共体内的影像和心电远程会诊系统。

(四)实行双向转诊。通过医共体之间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双向转诊。医共体内的乡镇首诊病例需转诊应首选含山县人民医院,需县外转诊的也应经县医院审批后向指定的医院签转,对一般乡镇能收治的病例、恢复期病例、慢性病康复病例以及肿瘤晚期非手术治疗病例,要下转到乡镇治疗。

六、支援形式

(一)驻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根据受援卫生院实际情况,对受援卫生院薄弱科室,派出业务骨干每周进行驻点帮扶,重点对受援单位骨干人员临床操作规程、诊疗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受援单位的诊疗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

(二)定期巡诊。根据实际情况,县人民医院成立医疗巡回队,定期在开展巡诊,对城乡居民群众开展健康宣教和疑难杂症诊疗等活动。

(三)举办讲座。县人民医院定期开展医学讲座,对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医学发展新动向、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骨干轮训。医共体各成员卫生院要制定骨干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及优秀乡村医生轮训计划,定期选派骨干人员到县人民医院进行3-6个月的跟班进修,通过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本单位骨干医师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七、组织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含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确定一名院领导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统筹协调,指定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强化绩效考核。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绩效考核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评价、评审等工作结合起来。每年年底接受县卫计委对各单位对口支援工作的考核。每季度对参与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进行量化绩效考评,保质保量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按工作量发放绩效。

将下乡对口支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必须条件。

(三)完善各类资料。县人民医院及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资料管理,及时将各类对口支援资料完善、归档,每项工作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有痕迹,特别是原始的处方、病历、检测报告、工作排班表、讲座课件、上报材料以及支援设备的清单、发票,一定要齐全,分类归档,一目了然。

(四)建立对口支援信息直报制度。乡镇卫生院20xx年3月起,每月5日前按《对口帮扶卫生院直报表》内容,将支援单位的帮扶情况,真实、客观地填写后报至医共体办公室作为县域医共体考核的重要内容。

帮扶工作计划(篇5)

为深入推进胥家堂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本着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结合我场及村贫困户实际情况,特制定2018年扶贫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通过结对精准帮扶工作,实现帮扶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2018年底,让付瑞兰、钟祥红、张作炎三户扶贫对像实现真正脱贫。

二、夯实基础工作

1、摸准底数。结合胥家堂村实际,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实事求是逐户登记,确保贫困对象的真实性、准确度。

2、科学分类。在摸准底数的基础上,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全面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建立帮扶档案,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保障帮扶、基础设施帮扶等方式,帮助其脱贫致富。

3、建档立卡。针对结对帮扶对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核实好的精准扶贫调查核实表,一式二份,结对干部自己留一份,单位存档一份,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建立扎实基础。                         

4、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贫困户脱贫进展为依据,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三、落实好就业帮扶。加大培训力度,组织贫困家庭原有和新增劳动力参与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有条件的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

四、落实保障帮扶。加大教育扶助力度,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建立助学计划,确保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读得起书、不因贫困而辍学;加大卫生扶持力度,确保贫困对象看得起病,不因疾病加重负担。加大对因灾致贫家庭的扶持力度,及时落实临时救助,给予物资、资金等扶持。加大保障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动员进村入户,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工作组组长为直接责任人。  

2、实行结对帮扶。结对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3、落实帮扶责任。每月驻村不少于5天,一般干部每年上门联系贫困户4次以上,做到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4、发挥优势帮扶。根据各户实际情况,结合扶贫政策,搭建好项目支援,产业发展平台。

帮扶工作计划(篇6)

全面提高我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建立信息畅通救助及时、解决急难的救助格局,经研究,确定成立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困群体实施精准帮扶,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对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合力救助、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公平救助,加快构建统筹衔接、功能完善、精准实施、兜底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二、明确救助对象的范围

救助对象为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鳏寡孤独老人是指其子女均属低收入家庭、赡养能力较弱且实际生活困难的xx岁以上农村人口;重度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精神病人是指具有本县户籍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者特困人员、孤儿、精准扶贫对象的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或者经县级以上(包括县级)精神疾病专业医疗机构诊断确诊的精神病人。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开展特殊困难群众排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鳏寡孤独老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对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能力较弱无法提供赡养、抚养、扶养能力证明的,由村民代表民主评议认定为事实生活困难的,经公示无异议可参照单人户依程序纳入低保范围。

(二)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加大工作排查,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按月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五有”(有照护协议、有服务标准、有定期探访、有动态管理、有应急预案)工作要求,做到“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要做到愿进全进,年内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要提高到xx%以上。全面推行照料服务卡制度。

(三)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落实分类分档的临时救助标准,对于因病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x-xx倍确定救助标准;对重大生活困难的可一事一议适当提高救助额度。优化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严格落实急难对象xx小时先行救助制度。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已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等困难群众,可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全面公开各级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夯实镇(街)、村(居)主动发现责任,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有效性。

(四)做好特困群体生活照料服务。积极配合县扶贫办,对摸底排查出的特殊困难群众,聘请专业服务人员进行每个月不少于两次的走访、打扫卫生,不少于一次理发。广泛动员社会公众依托社会组织和其他各类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关爱困难群众,投身社会救助。通过爱心捐赠款物和提供以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努力为特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xxxx年x月)。县民政局印发《对特困群体精准帮扶救助实施方案》,成立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各镇街对照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工作举措、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并报镇街党委政府备案。

(二)排查摸底阶段(xxxx年x月)。依托镇街对现有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农村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台帐,逐户建立工作档案,确保一人一袋一册;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信息,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确保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全纳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深入核查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单位监测发现的以及当地通过全面排查、信息共享发现的'特殊困难人员,及时掌握家庭个案情况和兜底保障需求,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三)精准帮扶阶段(xxxx年x月-x月)。各镇街对照工作台账,逐一分析原因,精准研究救助措施并组织实施,上下联动,确保排查出的所有人员全部帮扶到位,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救助帮扶政策,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依规发放资金或提供救助帮扶服务。

(四)巩固提升阶段(xxxx年xx月-xx月)。依托镇街深入开展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完成情况“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于需要政策层面解决的问题,抓紧研究提出解决的思路措施,推动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富有成效的整改落实成果迎接各级评估验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负责统筹推动各项政策精准高效落地,研究解决精准帮扶和资源统筹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二)强化工作保障,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特困群体精准帮扶的重要意义,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救助工作。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宣传我县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经验。要牢固树立获得社会救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社会救助是政府应负的重要责任的观念,让困难群众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享受政策。

(三)加大落实力度,强化责任担当。各级部门要对重度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困群体实施精准帮扶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加大落实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困群体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通报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力度大、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好、工作实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采取通报批评、督办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

帮扶工作计划(篇7)

帮扶工作计划


帮扶工作计划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为某个地区或群体提供协助和支持的具体安排和目标。它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改善受援方的生活状况,推动其自我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帮扶工作计划需要在全面了解受援方的基础上进行。无论是援助一个贫困地区的农民,还是帮助一个社区走出困境,都需要先对受援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调研和分析。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才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例如,在一个贫困山区,计划的第一步可能是建立一个调查团队,走访了解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生产条件、教育水平等信息。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作文5000网 M.zw5000.Com)


帮扶工作计划应该注重实施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只有确保帮助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改变受援方的状况,实现长远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帮助一个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计划的起始阶段,可以提供一些培训和指导,如旅游线路规划、服务意识培养等,帮助当地居民了解和掌握旅游业的知识和技能。然后,与其他地区的旅游从业者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和宣传当地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重点是通过不断的市场培育,让该地区的旅游业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持久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帮扶工作计划应该注重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通过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和职业技能,可以提高受援方的自我发展和自给能力。比如,在帮助一个农业地区提高农产品种植质量和农资利用效率时,可以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在农民中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模式。同时,可以组织培训班,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帮扶工作计划需要注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资源整合。帮扶工作往往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持和资源的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比如,一个社区帮扶计划可能需要与当地的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合作,共同筹集和整合各种资源,如资金、物资和专业人才。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实施计划,取得更大的成效。


帮扶工作计划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行动,旨在提供协助和支持,改善受援方的生活状况,促进共同进步和繁荣。它需要全面了解受援方的实际情况,注重实施的可行性和持续性,注重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和资源整合。只有以这些原则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实施帮扶工作计划,为受援方带来真正的改变和发展。

帮扶工作计划(篇8)

结对帮扶工作方案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并实施结对帮扶工作,目的在于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并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本文将详细介绍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帮扶模式、工作步骤和评估机制等,并通过生动的案例来说明结对帮扶工作的具体效果。

二、工作目标

结对帮扶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组织,将具有一定资源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与贫困地区进行结对帮扶,共同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 通过帮扶,实现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2.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条件;

3. 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当地人才,打破贫困传递的“代际循环”;

4. 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的可持续性。

三、帮扶模式

1. 结对单位选择

结对单位可以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其选择应考虑帮扶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因素,以实现互补优势。同时,结对单位还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能够提供一揽子的帮扶措施。

2. 帮扶内容

帮扶内容可以包括财政扶持、科技支持、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具体措施可以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帮扶工作贴合实际、切实有效。

3. 对接工作

结对单位与贫困地区应建立定期对接的机制,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项目进展的跟踪以及问题的解决等。同时,可以通过定向招聘、引进技术、设立基地等方式加强结对单位与贫困地区之间的联系。

四、工作步骤

1. 调研与规划

结对帮扶工作开始前,需要进行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帮扶计划和工作规划。调研内容可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人力资源等方面。

2. 制定帮扶计划

根据调研结果,结对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包括具体措施、工作重点、时间节点等。帮扶计划应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3. 实施帮扶措施

结对单位根据计划,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这可以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帮扶过程中要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 评估与总结

帮扶工作完成后,应进行评估与总结,考核工作的实际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评估可以包括社会经济指标、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同时,总结经验,为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参考。

五、评估机制

为确保帮扶工作的透明、公正和有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评估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经济指标评估:通过核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就业人口、产业发展等指标,评估帮扶工作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2. 生活水平改善评估:对比帮扶前后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估帮扶工作对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帮扶措施评估:对帮扶工作中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判断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六、案例分析

以某贫困县为例,该县结对单位为一家大型企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该县发展了茶叶产业,并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该企业还举办了茶叶加工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茶叶加工工人,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

通过结对帮扶,该贫困县的茶叶产量显著增加,茶叶质量得到了提升,市场销售收入明显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该企业还在帮助该县开展观光旅游,提高了当地的旅游收入和知名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该贫困县成功脱贫致富,摆脱了贫困的困扰。

在该案例中,结对帮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企业的帮扶,贫困县的产业得到了有效的扶持,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实现了全面小康。

七、结语

结对帮扶工作方案通过对帮扶目标、帮扶模式、工作步骤和评估机制的详细介绍,以及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本文旨在促进结对帮扶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帮扶工作计划(篇9)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关心和帮助,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制定虹桥街道帮扶困难群众实施方案。

一、成立虹桥街道帮扶困难群众领导小组,明确帮扶困难群众标准,对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困难情况进行排摸和分类,制定帮扶标准,对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患重大疾病产生的医疗费超过该家庭收入的,即可纳入帮扶范围,增强帮扶工作的可操作性;同时开展项目帮扶,缓解困难家庭子女高中、大学阶段的就学困难。构建三级工作网络,按照“个人、公正评估、集体评议、共同帮扶”原则,建立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社区扶贫帮困评估小组,分别负责困难对象发现、评议、调查、审核、上报等工作。

二、做好“一帮二”、“一帮一”、“二帮一“扶贫帮困工作,即: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户贫困居民;普通党员每人联系帮扶1户贫困居民;非党员干部每2人联系帮扶1户贫困居民。要定期走访,为所帮扶的贫困居民办事实,有实效,制定个人帮扶,有帮扶情况记录。

辖区各单位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单位采取与贫困居民“手拉手,结对子”的方式,结合贫困居民生活实际适时开展捐资助学帮扶就业、就医、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等活动。

四、建立扶贫帮困考核机制。把扶贫帮困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辖单位精神文明考核依据,对扶贫帮困工作扎实,取得实效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扎实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将党员领导干部扶贫帮困情况列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重要参考。

为进一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妥善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社区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对居民存在的急、难、愁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帮扶,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市总工会(帮扶)工作站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

市总工会帮扶工作要按照“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社团运作、依托社区、综合帮扶”的工作原则,坚持实行“一口上下”的运行机制,在市总工会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充分调动社会积极因素,有效整合各种帮扶资源,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途径,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缓解社区居民突出的生活困难。

社区成立工会困难职工帮扶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书记担任组长,社区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社区各项工作人员担任组员。

社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形成与辖区单位工会、各界爱心人士、红十字会等组织相互衔接的帮扶机制。

1.在本社区属下岗困难职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家庭以及其他因患各类严重急慢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

2.因突发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或就医有困难,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要结合“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和学雷锋活动明确重点目标和任务,强化和完善工作方法和手段,使工会重点工作在这一平台提升,让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在这一平台实现。

一是要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摸清底数,掌握情况,要按照职工队伍结构、困难职工情况、职工就业需求等内容形成辖区内职工数据库,并分类整理建立职工电子档案,为职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是要结合“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全面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和辖区内所有企业的性质、生产经营状况及发展目标。

三是要通过社区工会工作(帮扶)站和“职工就业实训基地” 对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进行教育培训,开展技能比赛,实现就业再就业,确保对困难职工权益的有效、长久、持续维护。

四是要积极尝试在社区建立经济实体,如:家政服务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等,为一时难以在企业就业的困难职工提供创业就业的平台。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狠抓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工作,抓好试点,做到以点带面,推动社区工会工作的全面开展。

帮扶工作计划(篇10)

我连支部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扶贫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如下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农三连党支部努力形成党政领导、工会负责、职工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不断提升我连扶贫帮困工作的整体水平而努力工作。

二、目标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连队的经济发展。

2、帮助困难群众落实脱贫解困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病能医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3、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寻找一项致富途径,掌握一项生产技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家庭人均收入逐步达到或超过连队人均收入水平。

三、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

四、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连扶贫帮困连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帮困的意义、作用和措施,扩大扶贫帮困的影响,争取全连职工群众的支持,营造全连职工群众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2、落实扶贫责任。本单位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干部职工编入结对帮扶贫困户,采取每人帮扶一至二户的办法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明确了扶贫责任人的目标任务。

3、加大"就业扶贫"力度。要在解决帮扶对象就业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广避门路,千方百计寻找就业途径,切实增强其"造血"功能。

4、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智力扶贫,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加快帮扶对象脱贫后向致富示范户的转变。使之在帮扶活动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其他的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连党支部加强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扶贫帮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组长连长、书记担任,副组长薛菁担任,成员由彭国玲、周檑、张修泉、易蓉、邓勇等人组成,明确职责,并作为考核各位干部职工的重要内容。真正让各位干部职工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转变作风,联系实际,切实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力争较好完成农三连的扶贫帮困任务。

六、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帮困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政治任务,将其列入连队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切实解决贫困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要坚持物资救助与精神文化救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扶贫帮困新思路、新形式、新办法,确保扶贫帮困工作发挥最大的社会效应。

2、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成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连扶贫帮困领导小组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扶贫帮困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全连职工群众的扶贫帮困热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为搞好扶贫帮困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帮扶工作计划(篇11)

为进一步深化全县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优化整合和有效利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增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打造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健康郎溪”建设,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xx〕15号)及《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操作指南(试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健康郎溪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进一步密切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过度和发展,重构和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整体提高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20xx年我县试点建设郎溪县人民医院与新发镇中心卫生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基础上,20xx年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趋于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县域外住院人次占比比20xx年下降10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住院)基本达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党委、政府组织领导,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二)坚持机制创新。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理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保障、人事管理等,进一步落实牵头医院人事、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坚持分级诊疗。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加快推进医防融合,构建有序就医、分级收治的新格局,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建设内容

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围绕实现五个“一体化”,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机构一体化。

1.成立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郎溪县人民医院、郎溪县中医院分别牵头,整合郎溪十字铺茶场医院、9所乡镇卫生院及辖区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组成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

牵头医院设立医共体办公室、人力资源发展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审计中心、医疗保险结算管理中心、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健康促进中心、中心药房、信息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并明确各部门岗位和职责。

乡镇卫生院保留法人资格,法定代表人由牵头医院院长兼任。乡镇卫生院增挂“牵头医院名称+乡镇(街道)名+分院”牌子;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增挂“牵头医院名称+医疗共同体成员单位”牌子。逐步推行民生工程村卫生室由辖区乡镇卫生院主办。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

2.逐步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将原郎溪县人民医院、郎溪县中医院和宣城和平医院牵头的三个县域医共体调整为郎溪县人民医院和郎溪县中医院牵头的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构成为:郎溪县人民医院与郎溪十字铺茶场医院、建平镇卫生院(南丰分院)、新发镇中心卫生院(东夏分院)、飞鲤镇卫生院(幸福分院)、毕桥镇卫生院和凌笪乡卫生院组成郎溪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郎溪县中医院与十字镇中心卫生院、涛城镇卫生院、姚村乡卫生院、梅渚镇中心卫生院组成郎溪县中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3.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调整成立郎溪县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会),由县长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县医管会代表县政府行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出资人的举办职责。医管会下设办公室,县卫健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牵头医院院长由县医管会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牵头医院副院长由院长提名,经县卫健委党组研究通过后,提请县医管会聘任。牵头医院充分行使医共体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经营管理自主权,落实用人自主权,完善激励保障措施。落实医共体业务发展自主权。各乡镇卫生院设立院长、副院长,由牵头医院推荐、县卫健委任命。

加强医共体内各单位党组织及群团组织建设。牵头医院党组织受县卫健委党工委领导,实行医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党委的牵头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分设,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行政班子其他成员是党员的原则上应为院党委委员。医共体成员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接受牵头医院院级党组织的领导。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接受牵头医院群团组织领导。

(二)改革运行机制,实现管理一体化。

1.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1)医保基金打包。县医保局将基本医保基金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付,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扣除增量资金风险金(与上一年相比筹资增量10%)、大病保险基金和意外伤害补偿基金等进行预算,98%作为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基金,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预付医共体资金包干使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结余资金由医共体成员单位合理分配、自主使用,分配份额与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挂钩。

(2)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医共体,交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强化疾病防控,购买服务,考核结算,量质并重,医防融合,做实健康管理,减少医保基金支出。

2.密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营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三个清单,实行清单制管理,厘清责任边界,明晰运行关系。

(1)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按照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建立办医清单。清单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发展、建设、补助、债务化解等内容。

(2)建立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充分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体系。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在投入渠道、资产属性和职工身份三个不变前提下,实现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三个统一”:人财物等资源三要素统一调配、医疗医保医药等业务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运维。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疾病目录,促进能力提升与分级诊疗。医共体内部按照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分级收治,统一运营管理,建立防病就医新秩序。

(3)建立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按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建立综合监管清单,厘清监管内容、监管要素、监管流程等,完善外部治理体系。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3.密切服务贯通机制。围绕乡镇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在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等六个方面上下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专家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县乡医务人员双向流动顺畅,县管乡用,实现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专家服务。

(2)医疗技术上下贯通。统一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进服务同质化,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能看得好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Ⅰ、Ⅱ类手术等问题。推进县域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业务中心建设。

(3)药品保障上下贯通。牵头医院加强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医共体内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统一药品采购供应、药款支付和药事服务,保障乡镇卫生院药品有效供应和合理使用。

(4)补偿政策上下贯通。完善医保补偿政策,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支持分级诊疗,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保补偿标准。

(5)双向转诊上下贯通。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上转县级医院,安排专人跟踪负责。疾病康复期,顺畅下转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6)公卫服务上下贯通。融合疾控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实现医防融合,让乡村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妇幼保健、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建立疾控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员下沉驻点服务机制。

(三)加强能力建设,实现服务一体化。

1.加快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做到“县要强”。县人民医院要以“三五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内涵建设;县中医院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我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不断加强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功能。县级医院要积极对接上级医院,通过“医联体”、“科联体”等模式,提升外转率较高及“100+N”病种的救治能力,确保县域内患者“留得下、治得了”。通过开展“府院”合作框架下的医联体建设,进一步促进县级医院提升服务能力。

2.实施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做到“乡要活”。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人口、区位和基础条件等实际情况,将其分为综合型、医防型、公卫型乡镇卫生院三类,实行分类管理,严格标准建设。自20xx年起,县财政对一、二、三类乡镇卫生院予以专项补助。综合型乡镇卫生院要力争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医防型乡镇卫生院要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公卫型乡镇卫生院要达到一级医院标准,提供全科医疗、中医药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牵头医院要按照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要求,建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制度和考评体系,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

3.加强村级卫健队伍建设,做到“村要稳”。对空壳村和即将成为空壳村的民生工程卫生室,采取乡镇卫生院招聘,实行“乡聘村用”,定向进驻村卫生室,明确最低服务期限。推进实施村医免费定向培养三年计划,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牵头医院购置健康巡诊车,成立若干巡回医疗帮扶服务队,以巡诊、义诊等形式到村卫生室开展面对面帮扶指导;加强村医理论、技能培训,每年对村医轮训不少于50学时。充分调动村医、村卫健专干,委托乡镇卫生院与乡镇卫健办共同对村(社区)卫健专干和村医进行考核管理。

(四)加强分工协作,实现利益一体化。

1.明确各类机构功能定位。牵头医院主要承担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与培训,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诊治及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并承担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能。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履行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承担行政村、居委会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治、康复及健康管理等工作。

2.实现上下机构双向转诊。牵头医院制定分级诊疗病种、常见病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严格控制100+N、50+N病种的患者外流,完善双向转诊流程,充实分级诊疗管理人员,实现医共体成员单位有序转诊。鼓励牵头医院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模式与省级医疗机构联合,实现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顺畅转诊。

3.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调动县域内医疗机构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防控欺诈骗保行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部分,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6:3:1进行再分配,促进医共体主动控制费用、节约医保资金,使医疗、医保、患者三方利益相容。

(五)强化关口前移,实现医防一体化。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机构就医环境,优化功能设置布局,合理调配诊疗资源,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费用控制中心建设,实现质控范围全覆盖。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探索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强化医务人员法治意识。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良好氛围。

2.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优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执行方案,以实施“两卡制”为契机,强化项目绩效考核,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牵头医院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实施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全程健康管理,推行常见病多发病健康教育处方,推动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积极探索居民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药物治疗免费政策。

3.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牵头医院建立“1+N+N+1”团队,即县、乡、村三级医生+卫健专干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采取“联合签约、组团服务”模式,做到县级医疗机构诊疗“专业性”、乡镇卫生院防控“统筹性”、村卫生室服务“可及性”有效结合。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实行免挂号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对下转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跟踪和指导。加强管理与督查考核,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履约率和服务质量。

4.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依托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底前)。县级研究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召开启动大会;牵头医院成立筹备组,制定组建方案和配套制度,召开医共体成立大会。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12月)。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围绕实现“五个一体化”,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三)提升阶段(20xx年)。在对20xx年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分析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台具体改进措施,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健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卫生行业特点,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不断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允许公立医院采取校园招聘方式招聘人才,招聘对象毕业时限可放宽两年。医共体拥有内部人事管理自主权,按照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实行编制统筹、岗位统筹,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并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员统一调配。牵头医院根据实际需要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拥有临聘人员招聘自主权。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牵头医院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单位基本建设、设备配置、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符合政策的离退休人员费用、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助、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由县财政按相关政策要求承担。整合相关医疗资源多渠道化解公立医疗机构债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加强能力建设。

(三)健全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合理提高体现医疗卫生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逐步提高医疗服务在收入中的比例。完善医共体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阶梯式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引导患者向基层流动。

(四)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推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经县医管会批准后,由县财政予以安排,院长薪酬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公立医院党委书记薪酬比照执行。不断优化薪酬结构,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并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乡镇卫生院院长和职工的考核与薪酬分配办法由牵头医院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制定,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探索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制。县疾控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绩效考核比照乡镇卫生院执行。

(五)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县的标准统一、架构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存储及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及综合业务管理等功能,并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推动全县医疗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共享。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建设“健康郎溪”的重要举措,是我县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协调解决运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及时解决改革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职,按照“两包”和“三单”要求,大力支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保管理部门要将医保资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每季度前10个工作日内及时足额预拨到位,体现分级诊疗的改革要求。财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县卫健委负责统筹指导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县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落实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事项等。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深化改革、有利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图,按照任务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进度、责任到人、抓紧落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将对本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导,对未按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和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将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将严肃查处,切实做到有责任、有监督、有落实,确保我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帮扶工作计划(篇12)

原创帮扶工作计划

 

2018年是我县脱贫攻坚的攻坚之年,面临两年建设任务一年完成、已脱贫对象的巩固提升、拟脱贫对象的精准施策和未脱贫对象提前启动的多重压力,我将按照县委的安排,始终坚持“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工作理念,统筹协调文昌镇党委政府和各市县帮扶部门,按照“一明确四强化”工作思路,着力找方法、攻重点、补短板,认真抓好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落地。

一、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分工,抓落实。

文昌镇地处苍溪东北山区,由原文昌、白岩两个乡镇合并而成,距离县城73公里,总幅员面积7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辖21个村(社区),总人口2.35万人。经过精准识别,2014年核定文昌镇权家、得胜、红瓦、桥河、蟠龙、鸳鸯、孙家等贫困村7个,经过前期“精准识别”动态调整,现有建卡贫困人口637户2242人。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567户1367人,易地扶贫搬迁98户375人,低保政策兜底15户37人,医疗扶持救助310户538人。2014-2017年共脱贫贫困人口434户1572人,退出贫困村3个(权家村、得胜村、红瓦村)。2018年拟退出贫困村2个(蟠龙村、桥河村);2019年与全县同步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2018年文昌镇拟脱贫贫困人口72户2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蟠龙村、桥河村),贫困人口42户166人。

二、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严督查。

成立以我为总指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指挥长,党委成员和村书记、帮扶单位负责人、第一书记为成员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制定镇、村两级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工期表,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明确组织保障、脱贫目标、脱贫方式、退出流程和认定流程。将各村年度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分值提高到10分,对完不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均实行“一票否决”。成立镇脱贫攻坚督导组,对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明察暗访。

 三、强化规划引领,指明方向,重保障。

经组织镇党委、政府班子研究,制订了《文昌镇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按照“到村到户、缺啥补啥”原则,再次对全镇19个村,特别是2018年规划脱贫的蟠龙村、桥河村和其余贫困村,逐户摸排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和致贫原因,组织各村帮扶力量制定本年度脱贫(巩固)规划并亲自审阅督促实施;规划本着“一户多策、因户施策”原则,因户制定精准产业发展措施。帮助每户贫困户发展1-2项种养业,确保每一户有持续增收的产业,顺利脱贫。全镇99%贫困户均达到有长、中、短期产业增收项目,党委政府通过项目支持、技术服务、产业扶持基金等措施给予了支持,确保产业发展起来后,能长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