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汇编。

关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与外部专家进行合作,以及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自然灾害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应急预案,我们需要提高舆情应对和信息发布能力。为了让您满意,我精心打造了这份“公司事件应急预案”,我们还将为您提供更多社交和品牌建设的建议!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1)

办公区域内发生火情时,各部门员工的任务是扑救火灾、疏散人员、抢救重要物资和维持秩序,危急关头以疏散、救护人员为主。火灾发生后,每一位员工都要牢记自己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关警员、被困人员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5.1火灾发生后,由保安员负责为逃生人员指明疏散方向,并在疏散路线上设立岗位进行引导人员向安全区域疏散。这时切记要提醒大家不要乘坐电梯,如果烟雾较大,要告知大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降低身体姿势有序、快速离开。

5.2人员的疏散以就近安全门、消防通道为主,也可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引导人员疏散。

5.3认真检查起火区域及附近区域的各个单元,并关闭门窗和空调。发现有人员被困在起火区域,应先营救被困人员,确保每一位关警员均能安全撤离火场。

5.4接待安置好疏散下来的人员,通过良好的服务稳定人们的情绪,并及时清点人员,检查是否还有人没有撤出来。

5.5疏散顺序为:先起火楼层及相邻楼层,后起火层上面2层和下面1层。疏散一般以向下疏散为原则(底层向外疏散),若向下通道已被烟火封住,则可考虑向屋顶撤离。

5.6在火场上救下的受关警员、访客以及扑救中受伤的员工,由应急抢救人员护送至安全区,对伤员进行处理,然后送医院救治。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增强职工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抗灾能力,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__集团《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2.较大自然灾害;

3.较大公共卫生事件;

4.较大社会安全事件;

5.其他突发应急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职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的突发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公司其他部门根据分工各司其职。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遵循科学原理,依靠科学进步,依照法律法规,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质准备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分工:

组长:__x总负责,第一时间报告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完成灾后恢复和总结。

副组长:__x调动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工作,防灾减灾。

成员:__x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防灾措施监管,监督整改。

__x搜集信息,修订预案。及时汇报联络,提供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

__x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__x负责应急小分队,实施现场救援和治安。适时进行预案演练。

__x掌握思想动态,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应对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善后,维护安定和谐。

2.应急小分队

队长:__x

成员:____________

(二)部门职责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司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善后处理和工作总结。必要时协调当地人民政府、武警部队和消防部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小分队:

听从应急领导小组长调遣,保持联络。随时准备赶赴应急现场,实施救援和治安。平时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

(3)各分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方面进行生产活动,一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听从指挥,投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全员投入应急救援工作。

(4)综合管理部:

负责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及时通报突发事件,保持通信畅通,落实交通工具和后勤、医务保障,做好灾情评估。掌握思想动向,化解矛盾。表彰先进,查处失职和违纪行为。

(5)生产运行规划部: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灾措施监管,督促隐患整改。保证动力、照明运行安全。配合做好灾情评估。

(6)物资公司:

负责筹集、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确保应急物器材资供应。

(7)人力资源部:

负责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待遇的支付工作,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从业人员的抚恤、补偿、赔偿工作。配合做好安抚稳定和善后处理工作。

财务部:

负责必要的应急资金准备,从事突发事件受灾情况统计报告编制,处理财产保险理赔事宜。

(9)其他部门:

协助综合管理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三、现场紧急处置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联系当地救援力量。组织职工开展自救、互救。根据危害程度,疏散、撤离、安置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实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及其他保障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保护现场。及时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及其他控制措施。

3.立即调用救援物资和安全防护装备,抢修被破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

4.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5.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联系政府部门,强制隔离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必要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看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依法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应急结束

当突发事件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合乎有关部门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包括伤员救治、遇难人员亲属的安抚、抚恤、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恢复生产或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消除突发事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确保企业稳定。

2.清点工作: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

3.救灾报告:

核算救灾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音像资料等,编写救灾报告。

4.总结报告: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结束后15天内,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书面报告集团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情况,接报后救援过程,救援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或处置效果,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综合管理部(办公大楼二楼)

电话:

传真:

3.应急小分队联络方式:

地点:公司门卫一号岗

电话: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责任部门根据具体分工,提供救援物资装备、应急队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治安及经费保障。

(三)宣传培训和演习

1.公众信息交流

向职工说明本企业生产作业特性、危险性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避免、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

对职工和专兼职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培训,应急小分队要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确保战斗力。

2.演习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防患于未然。

(四)奖励与责任

1.公司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职工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不变。

3.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职工,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给予医疗、补偿、抚恤。救援工作中为抢救他人或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报请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追认为烈士。

4.对不服从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监督检查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七、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3)

为及时、妥善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可能发生的民族宗教矛盾消灭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区民族宗教领域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 、适用范围

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宗教活动方面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事件,主要有:

(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因具体的经济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因出版物、广播影视作品和互联网上出现违反民族政策,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的内容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由于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及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过程中发生的磨擦和纠纷;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等,打着民族宗教旗号,进行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活动。

(二)因不尊重宗教政策,不尊重信教公民的宗教感情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因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之间,信仰不同宗教的信教公民之间因宗教信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同一宗教内部因派别、利益等矛盾而引起的纠纷,甚至械斗等;因土地开发、城市拆迁,落实宗教房产、风景名胜区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宗教团体、信教公民利益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因宗教方面大规模聚会,特别是在敏感时期组织的非法聚会;受境外敌对势力或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信教公民参与的对抗政府的事件等。

二、处突程序

1、接到上级指令后,各社区、村携带必要装备(警棍、头盔、袖标、盾牌、防刺服、对讲机)迅速赶往现场。

2、到达现场后应急指挥员担负现场指挥职责,尽快掌握事件规模、现场事态发展状况,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3、协助公安机关疏散围观群众,根据事态规模采取相应措施。

三、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和协调各区有关部门及各街道、社区处置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

(二)指导各镇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工作预案。

(三)及时掌握本地区民族、宗教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因民族、宗教问题滋生突发事件的隐患和苗头,做到心中有数,摸排到人。

(四)有民族、宗教问题的苗头和隐患,要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同时要组织力量做好思想宣传和教育疏导工作,把苗头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及时控制现场,平息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六)研究处置对策,拿出防控措施;

(七)对个别为首分子进行询问笔录,掌握突发事件的全部情况;

(八)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九)对受蒙骗群众进行教育疏散。

四、注意事项

1、参加应急处突的全体人员要按要求携带装备和防护器材,加强自我保护措施,确保应急处突人员安全。

2、现场行动时注意对现场周边的警戒和巡逻,未得到现场指挥领导的命令,不得撤离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4)

(一)、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职责:负责物业管理有限单位和各项目排水设施设备检查维护工作,保证排水系统完好有效;加强各项目的巡视检查,及时查找漏点,避免因漏雨导致的电路短路、设备损坏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各项目的高配间,必须保证正常供电;负责各项目避雷设施设备的检修工作,负责储备必要的防汛、救灾物资;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按照本防汛救灾预案组织维护和抢险工作。

(二)、在防汛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成立四个工作组

1、成立防汛抢险组

组长:成员:

职责:在防汛领导组的指挥下进行防汛抢险工作,各项目经理组织抢险人员对各管理区域进行全面检查,确定积水区域事故发生原因,制定局部应急措施,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2、成立设备保障组

组长:成员:

职责:在防汛领导组的指挥下进行防汛抢险(用水泵进行排水)工作。各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人员利用排水泵等设备对积水严重区域进行排水,保障各管理区域正常。

3、后勤保障组组长:成员:

职责:在防汛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行抢险通讯、统计、后勤保障工作。在发生汛情时,做好单位内部信息的`传递和后勤保障工作,在汛情后,统计汇总由于汛情造成的损失情况。

4、应急救援组组长:成员:

职责:在防汛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行汛情援助工作。当某项目发生重大险情时,及时抽调人员进行救援。

二、防汛物资:雨鞋、雨衣、铁锨、编织袋、手电筒、铁丝、排水泵、

托线盘等,并设专人负责,确保防汛物资24小时可领用。

三、各项目经理为各区域防汛责任人;加强防汛意识培训,对重点部位要检查到位,发现险情及时上报部门或单位领导,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险情扩大。

四、防汛期间所有防汛人员必须保持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

五、遇中雨以上雨情时,项目经理必须在岗值班;遇大到暴雨雨情时,实行全员全岗值班制度。

六、当办公室值班人员接防汛通知后,应及时通知值班领导及全体防汛人员。

七、各项目值班人员接到业主求助信息后,应及时通知当值领导和项目

防汛主要成员迅速到现场查看情况,及时处置;当遇到管理区域内出现大面积积水时,应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调集水泵等相关设备进行疏通、排水,同时上报单位领导。

八、平时,办公室人员内勤人员和各项目客服人员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天气异常情况,同时做好防汛期间值班人员签名,及重大汛情记录。

九、防汛物资应加强管理,汛期结束后交仓库保管,以备后期续用。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5)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道路运输安全畅通,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及时安全运达,保证应急救援行动顺利开展,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安徽省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及国家相关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制订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交通运输系统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工作。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市政府及省交通运输厅统一领导下,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具体负责,各单位分工协作,分级负责。

(2)职责分明、规范有序、功能全面。根据各级相关部门现有职责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程序规范有序。同时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全面的应急反应体系。

(3)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应急支持作用,在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中,优化整合各相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4)平战结合、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做好日常应对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加强应急培训与演习,采用先进应急技术,提高应急科技水平,确保应急工作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局道路运输保障应急组织体系由市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县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三级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各级组织机构在同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开展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工作。

局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指挥体系由组织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应急工作组、专家咨询组组成。

市运管处成立本市道路运输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并督促有关企业成立相应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机构。

市大桥处、市公路管理局、省交通集团铜陵汽运有限公司、市公交总公司分别成立本单位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机构。

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成立相应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机构,并在县(区)政府领导下开展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

2.1局组织指挥机构

2.1.1指挥部机构组成

市交通运输局成立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指挥部,局长担任指挥长,各位副局长为副指挥长,成员由局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以及省交通集团铜陵汽运有限公司、市公交总公司等运输企业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应急办)。

2.1.2指挥部及成员单位职责

2.1.2.1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市交通运输系统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审定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和应急经费预算;负责发布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指挥命令,决定启动和终止道路运输应急预案;负责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应对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保障应急联合行动方案;负责向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报告应急处置情况;负责承办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交办的其他工作。

2.1.2.2成员单位职责

(1)市运管处:负责收集汇总上报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有关信息;负责组建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客运车队和应急货运车队;负责实施道路运输保障应急任务;负责开展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培训和演练;负责承办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市大桥处、市公路管理局、省交通集团铜陵汽运有限公司、市公交总公司:负责组织人力物力,保障应急运输通道的畅通;负责承办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

(3)其他部门:在局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参加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协作。

2.1.3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工作组、专家咨询组及职责

2.1.3.1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道路运输应急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局应急办),由分管局领导任主任,成员由局办公室、运管科、人事教育科、工程科、安全科、市大桥处、市公路局、市运管处、省交通集团铜陵汽运公司、市公交总公司组成,具体职责:

(1)负责贯彻落实上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工作指示。

(2)负责做好局应急指挥部会议会务工作。

(3)负责处理道路运输应急信息,提出启动市级预警和应急响应行动建议。

(4)负责检查指导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工作落实情况。

(5)负责道路运输应急期间24小时值班工作。

(6)负责承办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1.3.2应急工作组及职责

启动本预案市级以上响应后,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指挥部即成立应急工作组,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局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指挥部指示,具体开展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工作。应急工作组下设公路抢通、运输保障、总结评估三个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对处置工作。

(1)公路抢通小组及职责

公路抢通小组由市公路局领导任组长,局工程等相关科室、市公路局、市县乡处、局质监站、局项目办等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

①负责组织公路抢修及保通工作,组织、协调应急队伍的调度和应急机械及物资的调配,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

②会同公安部门拟定公路绕行方案并协助组织实施。

③负责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公路抢通工作。

④拟定抢险救灾资金补助方案。

⑤承办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运输保障小组及职责

运输保障小组由市运管处领导任组长,局运管等相关科室、市大桥处、市公路局、市运管处、省交通集团铜陵汽运公司、市公交总公司等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

①负责具体实施人员物资的道路运输保障工作。

②负责申请开通“绿色通道”工作。

③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运工作。

④拟定运输补偿资金补助方案。

⑤承办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总结评估小组及职责

总结评估小组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局安全等相关科室、公路抢通小组、运输保障小组、专家咨询组等有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

①负责编写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总结。

②对道路运输保障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并向局应急指挥部提交总结评估报告。

③承办局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1.3.3专家咨询组及职责

局应急指挥部设立专家咨询组,由交通运输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工程技术、科研、管理、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由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建和管理。主要职责是:

(1)参与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的拟订和修订工作。

(2)对交通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工作提出建议。

(3)对交通突发公共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对应急响应终止和后期分析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5)为公众提供有关防护和技术咨询。

(6)承办局应急指挥部委托的其他工作。

2.2县(区)道路运输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指挥机构,制订职责范围内的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

3.1预测与预警

3.1.1预测与预警信息分类

3.1.1.1交通运输行业外部预测、预警信息

(1)气象监测、预测、预警信息。

(2)强地震(烈度5.0以上)监测信息。

(3)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测信息。

(4)洪水、堤防决口与库区垮坝信息。

(5)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6)环境污染事件影响信息。

(7)重特大交通事故影响信息。

3.1.1.2交通运输行业内部预测、预警信息

(1)公路损毁、中断、阻塞信息。

(2)道路运输量与运力信息。

(3)道路运输安全信息。

(4)道路运输市场信息。

3.1.1.3预测、预警信息监测

(1)交通运输行业外部信息由气象、地质、卫生、环保、公安交警等对应行业管理部门提供。

(2)公路损毁、中断、阻塞信息由公路部门提供。

(3)道路运输量与运力信息、道路运输安全信息、道路运输市场信息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货运企业负责监测。

3.1.1.4预测、预警信息接收与分析

(1)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道路运输量与运力信息、道路运输安全信息、道路运输市场信息的接收工作,与上级信息中心建立信息共享。

(2)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对接收的外部、内部预测、预警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判断其对道路运输的影响程度、预测道路运输保障应急的需求级别。

3.1.1.5预警分级

参照《国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发生时对道路应急运输保障的需求程度与保障能力将预警分为四级:省级道路运输保障预警、市级道路运输保障预警、县级道路运输保障预警、企业级道路运输保障预警,见表3-1。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市级道路运输保障预警的启动和发布。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县级道路运输保障预警的启动和发布。

3.1.1.6预警启动

局应急指挥部认为需要启动本预案时,按以下程序启动市级预警。

(1)局应急办提出市级预警状态启动建议。

(2)应急指挥部在2小时内决定是否启动市级预警,如同意启动,则正式签发市级预警启动文件,并向省交通运输厅及市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报告,各应急工作组进入待命状态。

(3)市级预警启动命令发出1小时内,局应急办通知相关下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管理机构。

(4)局应急办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和预警信息专项报送工作,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形成突发事件动态日报制度,并根据应急指挥部要求增加预警报告频率。

(5)各应急工作小组开展应急筹备工作。

3.1.1.7预警终止

在市级预警降级或撤销时,局应急指挥部按以下程序终止市级预警。

(1)局应急办根据预警监测追踪信息,确认预警涉及的交通突发事件已不满足市级预警启动标准,需降级或撤销时,向局应急指挥部提出市级预警状态终止建议。

(2)局应急指挥部在同意终止后,以文件形式发出通知,并在24小时内向省交通运输厅及市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上报,各应急工作小组自行撤销。

(3)如预警降级为县(区)级,由县(区)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启动预警。

(4)如预警直接撤销,局应急指挥部负责向预警启动文件中所列部门和单位传达预警终止信息。

3.2应急处置

3.2.1响应级别

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对道路运输保障能力的需求程度分为省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市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县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和企业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四级。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市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响应的启动和发布,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县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响应的启动和发布,企业负责企业本身各类应急响应预案的启动和发布。

(1)市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对符合本预案道路运输应急市级预警条件的突发事件或由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下达的应急运输事件,由市运管机构在市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予以确认,启动并实施本级道路运输应急响应,同时报送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与市交通运输局备案。

(2)县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对符合县级道路应急运输保障预警条件的突发事件,由县运管所在县交通运输局领导下确认,启动并实施本级道路运输应急响应,同时报送市运管机构与县交通运输局备案。

(3)企业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道路运输企业根据本单位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并实施本级应急响应。

3.2.2响应程序

市级响应时,市交通运输局按以下程序和内容启动市级响应。

(1)局应急办对收集到的交通突发事件信息,通过评估确定为市级突发事件的、或接到市政府责成处理的交通突发事件,应立即向局应急指挥部报告,提出启动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市级应急响应的建议。

(2)局应急指挥部应在2小时内决定是否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如同意启动,则正式签发市级应急响应启动文件,报送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并于24小时内通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3)市级应急响应宣布后,局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的类别决定召集应急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现场。

(4)市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局应急指挥部和各应急机构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并根据职责规定开展应急工作。

3.2.3信息报送

道路运输应急信息按照不同的预警级别规定的信息报告时限,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的信息报告机制。市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信息报告,执行“零报告”制度,每天1-2次,由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市公路局负责填报。《信息报告》具体内容包括: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情况、损害程度、防控和处理的情况。

(2)应急物资需求的情况,包括货物种类、数量、包装、作业地点、运输条件、运送时间、车型及吨位要求等。

(3)道路状况、损坏程度,并明确指出运输路径和备选路径。

(4)应急运输带队负责人和驾驶员等相关人员名单、联系电话、车辆类型、吨位、数量、其他相关救援装备和防护器具等配备情况以及备选方案等。

(5)请求上级或同级其他运输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增援的具体要求,包括:车型、吨位、数量、执行任务的时间、线路和地点以及货类和作业要求等。

3.2.4响应终止

市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响应终止时,市交通运输局采取如下终止程序:

(1)局应急办根据掌握的事件信息、应急反应进展情况并参考专家咨询组的意见,向局应急指挥部提出市级应急响应状态终止的建议。

(2)局应急指挥部决定是否终止市级应急响应状态,如同意终止,则签发应急响应终止文件,解除依照本预案规定采取的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3)由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负责指挥的,则必须报其批准。

3.3善后与评估

3.3.1善后处置

事发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配合属地政府,对因参与突发事件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处置的有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3.3.2调查与评估

应急运输状态解除后,总结评估小组具体负责市级道路应急运输保障行动的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评估结果须编制评估报告并按时上报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总结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1)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况。包括事件种类、预案级别、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应急运输的需求特征等。

(2)应急运输的执行情况。包括应急运输预案启动级别、时间、地点、运输线路、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投入的运输人员和装备情况、货运周转量、人员伤亡和装备与货物的损坏情况、运输任务完成情况等。

(3)应急运输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应急运输的经验和措施,存在的不足和教训;

(4)应急运输工作建议。包括对相关预案进行修改与完善的建议、对完善应急运输保障的基础设施、装备及运输组织等工作的建议,对与应急运输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的合理化建议。

3.3.3征用补偿

道路运输应急征用的补偿原则为:“谁征用、谁补偿,谁受援、谁补偿”。具体补偿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4信息发布

市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的新闻发布工作,按照市新闻办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相关规定执行。

4应急运输保障

(1)专家队伍

为确保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决策的科学性,需建立道路运输保障专家应急队伍。专家队伍包括运输管理专家、车辆专家、道路桥梁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统计分析专家等各相关领域专家。

(2)管理队伍

道路运输保障应急管理人员队伍由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企业任命的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领导机构的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道路运输保障应急工作过程中的组织、指挥、管理、协调等相关工作。

(3)运输队伍

各级道路运输保障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建设。应急运输保障队伍的人员构成按其作业性质包括:运输人员、维修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4)应急车辆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应急车辆的储备工作,建立市、县二级应急运力储备,包括客运应急运力储备和货运应急运力储备,储备车辆的类型与结构除了常用的普通货车和厢式车外,还应配备适量的冷藏车、油罐车、大件货物车和危险品专用车等特种货运车辆,以满足不同种类的应急物资运输需求。

(5)车辆集结地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建立客货运输站场信息库,选择交通便利,停车及办公条件较好的站场作为车辆集中停放点,客车车辆,普通货运车辆等集中停放待命,并派驻工作人员进行车辆调度管理;特殊车辆在所属单位集结待命。

(6)应急资金

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所需的各项经费,应根据现行事权、财权划分的原则,按规定程序列入单位年度财政预算中。

5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道路运输保障应急演练。

(2)宣传与培训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应急宣传与培训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并作为年度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应急相关人员每两年应至少接受一次相关知识的培训,并依据培训记录和考试成绩实施应急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应急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

(3)应急能力建设评估

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道路运输保障应急能力评估,建立规范化的评估机制,综合组织体系、重点保障单位分布、应急运力数量、规模、分布等因素,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提出评估方法和程序。

5.4责任与奖惩

(1)道路应急运输保障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3)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重要信息或者应急管理工作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预案管理

(1)本预案是市交通运输局指导道路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的专项预案,今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情况,结合实际适时进行修订,并报上级备案。

(2)县(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应制定本辖区、本单位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运输局备案。

(3)本预案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制定和解释。

(4)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6)

为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乡创建工作,根据《昌宁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昌教体电〔2021〕5号)和县乡各级推进会议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坚持以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善于总结以往各类创建活动的经验,认真借鉴、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谋划和推进创建工作,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做好自选动作,既体现统一标准和要求,又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目标任务

按照“面上全覆盖,点上有特色”的要求,凝心聚力,尽心竭力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四、主要工作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每学年至少要保证10—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要紧紧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扎实开展好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工作。

(二)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民族团结宣传日、宣传周、传宣月为契机,开展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即: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书籍、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了解一位民族团结英模、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演讲比赛、观看一部民族英雄电影、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征文比赛、做一期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报、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文艺节目展演、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把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种子埋入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每名学生。

(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与传承活动,聘请民族技艺大师、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选修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应迅速将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提炼并融入其中,让少年儿童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知道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掌握了解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让广大师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四)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不断增强学校吸引力。依法履行控辍保学职责,确保适龄儿童除身体原因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五)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因地制宜地推行双语教学。依据法律,遵循规律,结合本地实际,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学校各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各民族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在学前和低年级,开展民汉双语教学模式。鼓励师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各少数民族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语言文字。

(五)加快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创建示范学校应达到“十有”标准:一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二是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三是有一张挂牌督战的任务清单;四是有一个重点突出的汇报材料;五是有一批讲解得好的解说员;六是有一条亮点纷呈的检查验收路线;七是有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点;八是有一组宣传标语,一份精美的宣传折页;九是有一份对标对表、实事求是的自检自查报告;十是有一套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我村创建示范学校至少达到“七有”:一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二是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三是有一张挂牌督战的任务清单;四是有一个重点突出的汇报材料;五是有一组宣传标语;六是有一份对标对表、实事求是的自检自查报告;七是有一套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

五、方法步骤

按照“面上全覆盖,点上有特色”的要求,从2021年3月份开始,稳步向“七有”目标推进,努力向“十有”目标奋进,确保7月底前完成创建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黑马村完小成立以校长杨文科为组长,教导主任胡学胜为副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的我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完小办公室,由胡学胜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日常事务收集、整理、汇总工作。规范做好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工作台账。

(二)健全保障机制。健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纳入年初工作计划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结合示范学校创建时限和要求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对照“示范学校测评指标”要求,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每年都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健全检查考核、跟踪管理等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梳理总结工作进展情况,每月24日前将创建工作推进情况报珠街中心学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强化宣传引导。学校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核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民族特色文化学校”等为抓手,围绕党建示范引领、融入教育教学、民族文化传承等重点,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紧密结合师生的实际,注重贴近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区别对象、区分层次、落到一线、不搞一刀切,持续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基本知识。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工作进展、经验和先进典型,每月至少向珠街中心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1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报道信息。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7)

Introduction

In every organization, there is always a necessity for an action plan to be put in place. This is the case since an organization is always prone to facing some sudden mishap or disaster that may bring an abrupt halt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if it is not adequately prepared for. Therefore, it is vital for organizations to put in place a well-detailed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that is tailored towards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any form of occurrence that could happe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essential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What is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a step-by-step guide on what an organization should do during and after a disaster occurs. It details how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respond, how the disaster should be managed, and w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minimize the impacts of it on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workers. The primary aim of the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to ensure that all workers are safe and secure and to provide a quick response strategy that will enable the organization to bounce back to its usual state as soon as possible.

Elements of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1. Risk Assessment

The initial stage of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An organization needs to therefore understand all the potential risks that could happen and the damage that it could cause to the organization. The risks could come in various forms such as natural disasters, cyber attacks, pandemics, or any other form of misfortune.

2.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The second element of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the formation of an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that is composed of personnel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handling the situation. The team should have designated leaders, and the team members should be trained adequately to manage the situation efficiently.

3. Communication

One critical element of any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communication.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have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hat would be used to quickly alert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and other personnel of the occurrences.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prompt and effective.

4. Response Protocols

The fourth element of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response protocols.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should have a structured environment and protocols that would be followed when reacting to an emergency. The protocols should stipulate their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during the situation.

5. Recovery Plan

The final element of a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the creation of a recovery plan. The recovery plan outlines the steps that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take after the incident to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ies. The plan should cover the steps needed to restore damaged property, resume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take care of the injured.

Conclusion

The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is a critical document that every organization should create. The plan would help save the lives of workers and prevent the organization from incurring any significant losses. In addition, a good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could help an organization recover quickly after a disaster. The five elements highlighted above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an effective busines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that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y every organization.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8)

2.1消防监控室值班人员一旦发现消防监控设备报警或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安保人员赶赴现场确认,并通知监控室值班员。

2.2火情确认后立即通报保安主管或当班班长,由其迅速召集人员前往现场灭火、警戒、维持秩序和组织疏散。

2.3立即将火情通报物业经理或直接上报中心领导。

2.4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密切观察火警附近区域的情况,如有再次报警,应立即再次派人前往查看确认。如有人打电话询问,注意不要慌张,并告知:“火情正在调查中,请保持冷静,如果需要采取其它措施,我们将会用紧急广播通知您”,同时提请问询人员关好门窗。

2.5接到现场灭火指挥部下达的向“119”报警的指令时,立即按要求报警,并派人前往路口接应消防车。

2.6接到现场灭火工作总指挥传达的在辖区内分区域进行广播的指令时,立即按要求用普通话(或中英文)进行广播,注意广播时要沉稳、冷静,不要惊慌,语速要适当,语音要清晰。特殊情况下,应派保安员或客服人员逐层上楼通报,通报顺序为:

起火楼层及相邻楼层→起火层上层→起火层下层。

2.7小型火灾组织微型消防队灭火,三人一组。20分钟内无法扑灭的火灾必须撤出应急灭火人员。由专业消防对组织灭火。

2.8详细记录火灾扑救工作的全过程。

公司事件应急预案(篇9)

4.1中心领导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赶赴指定地点或火警现场,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成立临时灭火指挥部。

4.2临时指挥部由中心领导、物业管理部经理、保安班主管、工程班主管、保洁班主管、微型消防队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由中心领导任临时总指挥。中心领导尚未到场时,由物业管理部经理代行临时指挥。

4.3临时灭火指挥部职责:

4.3.1根据火势情况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向各部门下达救灾指令。

4.3.2根据火势情况确定是否疏散人员。

4.3.3立即集合义务微型消防队,指挥义务微型消防队员参加灭火,并保证消防用水的供应。

4.3.4在火势难以控制时,应及时下达向“119”报警的指令。

4.3.5根据火势情况,成立疏散组、抢救组、警戒组,组织救人,抢救和保管重要物资及档案,维持现场秩序。

4.3.6根据火势情况决定是否启用紧急广播进行报警。

4.3.7下令将消防电梯降至首层,派专人控制,专供灭火工作之用。同时停止起火区域的其它电梯运行。

4.3.8根据火势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部分或全部断电、断气、打开排烟装置等措施。

4.3.9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消防队领导准确地提供火灾情况和水源情

况,引导消防队进入火灾现场,协助消防队灭火,并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安顿疏散人员。

4.3.10火灾扑灭后,组织各部门员工进行善后工作。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小编推荐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汇编


防灾减灾手牵手,和谐中国心连心,应急预案执行时需要注意人员安全物资保障等要素。应急预案是一个灾害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综合性规划,为您提供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准备的以下可能有用的“食品事故应急预案”,此资料仅供你参考工作学习之用!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1

为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反应能力,确保对食品安全事故反应迅速、决策正确、措施果断、运转高效、处置得当、处理到位,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新街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一、总则

(一)目的

建立健全我镇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和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各村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镇政府统一领导全镇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各有关单位按照本预案规定和职责分工,认真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4、依靠科学,处置有力。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各村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依靠科学,果断处置,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保持社会稳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食物(食品)种植、管理、加工、包装、流通、储存、消费等过程中发生的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有科学依据证明可能对社会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潜在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食品安全应急工作需要和形势需要,设立新街镇食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职能小组。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指挥救援、排险等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的总指挥由到达现场的最高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其他相关负责人担任。

1.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日常事务的开展和5个职能小组的协调安排。

2.抢救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救援、抢救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救援、排险行动;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3.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排险救援器材、设备、药品等物资;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问题。

4.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是:紧急调用各类医药物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展开抢救工作;准确统计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5.善后处理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等问题;做好其它善后事宜。

6.事故调查组。主要职责是: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核实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严格控制有害渠道,监督召回有毒有害食品;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三、隐患监测与事故报告

(一)隐患监测

各村、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收集、掌握食品安全的有关动态信息

(二)事故报告

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下级向上级报告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四、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事故责任单位及有关部门须按有关政策,对事故伤亡人员或家属给予安抚、补偿。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社会、个人和外国机构向受灾人员捐赠资金和物质,统一由政府接受,并加强管理和监督。

(二)事故通报与调查报告

事故处置过程中,事故调查组要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勘查和取证工作,及时掌握事故的有关情况。事故处置完毕后,事故调查组尽快完成事故的调查报告,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三)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总结报告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总结分析应急救援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形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2

一、防止食物中毒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餐厅要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关于(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黑板报,宣传画和实物标本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1)防止细菌对仪器污染:食品工业和食品商业系统,以及集体食堂,应对食品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要防止在生产加工和供销过程中污染。须知到专车运输,低温贮藏,工具售货,食品从业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有不适宜从事食品工作病患者或带病者,应及时调换工作。(2)控制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生长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按照食品低温保藏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3)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隔餐熟食品和剩菜饭,在销售或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四)化学性食物中毒预防

(1)有些化学物质与食用面碱、淀粉、食盐等形状相似,以常发生误用,误食而造成中毒。因此,对备有有毒化学物质单位,要加强毒品管理,要严格执行保管和领取制度,严禁把有毒化学物质带回家中使用。(2)加强农药管理和使用。农药要专库保管,不能与食品同仓存放,防止污染食品。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有关规定。(3)包装或盛放有毒化学物质容器,不得用来包装或盛放食品。

(五)有毒动植物中毒预防措施

有毒动植物往往与某些可食食物相似,人们如不加以识别而误采食用,就会引起中毒,如有毒蕈类和野果等。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对有毒或无毒动植物识别能力,防止误采误食,对不能识别有毒动植物,须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无毒才能食用。

二、食品卫生中毒事件应急措施

1、在酒店内发现任何人有中毒症状,无论是误服或故意服毒,应立即报警,并向总经理汇报;

2、由大堂副理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呼救,等待医务人员求援;

3、经警方同意后查看中毒者证件等物品,由警方通知中毒者单位或亲友;

4、保护中毒者所在现场,不要让任何人触摸有毒或可疑有毒物品(如:药物、容器、饮品及食物、呕吐物等);

5、将中毒者私人物品登记、保管或按警方要求交给警方,并签收;

6、将有关资料(警车、救护车车号;到达及离开时间、警方负责人姓名等资料)登记备案;

7、发现投毒者或可疑人员时立即滞留,交警方处理;

8、属在酒店用餐客人,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把客人用餐菜肴和餐具及残渣封存,交由警方化验、鉴定。

在以上突发事件范围以外特殊事件应急处理参照以上措施进行安排。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3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成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仇东水

副组长:吴永成

组 员:朱六才、笪红兵、徐新东、凤维建、束传武、陶友宏

2、机构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日常工作开展:

1、完善制度。制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修订、完善,并上报上级。

2、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熏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

3、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兼职安全员为直接责任人,各教师和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

4、加强教育。加强对广大师生特别是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症状(如腹泻)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出现严重症状者,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底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小店食品、矿泉水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诿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4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确保突发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广东农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农场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是广东省xx农场处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基本程序和依据。

第三条 场内发生以下重特大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

一、重大火灾事故;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

四、电力运行安全及触电事故;

五、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厂内运输机械等特种设备、防爆电器、压力机械、手持电动工具等重大安全事故;

六、重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七、重大急性中毒事故;

八、其他重特大安全事故。

第四条 场属各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农场统一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各司其职。

二、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农场成立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由场安委会、综治办及事故单位领导组成应急指挥中心。

第六条 指挥中心由下列人员组成:

一、总指挥:安委会主任场长担任。

二、副总指挥:由副场长、事故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

三、成员:由场安委会、综治办有关人员,事故单位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事故单位安全员及其他有关人员担任。

第七条 成立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担任,副主任由事故单位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担任。其他人员为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工作地方点设在场安委会或事故现场附近。

第八条 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置重特大事故,统一指挥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故损失的扩大;

二、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产秩序的工作;

三、组织、领导重点防范单位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第九条 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召开处置突发事故工作会议;

二、与应急处理指挥中心和事故现场指挥部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三、及时将所了解的情况向应急处理指挥中心领导报告,并将应急处理指挥中心领导的指示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

四、协调各应急救援单位、队伍之间关系;

五、研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应急处理的信息;

六、参与现场处理;

七、组织召开事故现场会议。

第十条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情况,由事故单位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的现场指挥由事故单位的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担任。现场指挥部应设在现场附近,并设置显著标志。

第十一条 现场指挥部职责

一、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二、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指挥中心领导汇报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三、及时落实应急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领导的指示;

四、向外来求援组织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协同求援安排。

五、协同指挥中心安排上级领导视察现场的有关事宜。

第十二条 现场指挥的职责

一、下令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

二、根据事故发生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三、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和单位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抢救方案,制订具体抢救措施,决定抢救人员的出动、支援和轮换,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

四、根据事故现场需要,设立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小组,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贯彻执行预案;

五、组织划定事故现场的范围,实行必要的戒严或交通封锁;

六、负责与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联络。

七、向外来救援组织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协同组调救援力量。

三、应急抢险和救援

第十三条 为了有效地处置特大安全事故,设立七个应急处理小组。各小组分工如下:

一、警戒保卫小组,由综治部门负责;

二、抢险救灾小组,由事故单位负责;

三、医疗救护小组,由卫生部门负责;

四、善后处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由场安委会、工会、事故单位负责;

五、后勤保障小组,由事故单位负责;

六、事故调查取证小组,由场综治办和安委会负责;

七、信息上报和宣传报道小组,由场办公室、安委会负责。

第十四条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需要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阻拦和拒绝。

第十五条 非抢险救灾单位应服从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参加或者配合抢险救灾工作。

四、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第十六条 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

一、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二、 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三、迅速将发生特大事故的情况报告场安委会有关人员:陈**(电话:xxxxxxx 138xxxxxxxx);并拨打110报警(火警打119)。

四、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广东农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写出事故快报,上报有关部门。

五、事故快报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第十七条 场安委会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下列程序通知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立即报告场领导;

二、立即通知综治办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证据收集工作;

三、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协调组织事故应急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将情况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立即通知工会、医院、办公室等部门参加事故处理工作。

第十八条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或疏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作好标记、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简图,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五、特大事故处理与信息反馈

第十九条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有关领导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广东农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 事故结案后,应当召开事故现场会,对事故情况进行通报,对关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对在突发事故的抢救、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对在发生事故时迟报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在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救灾工作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预案》所称的重特大事故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人为过失或自然因素影响造成3人死亡,或4人重伤以上(含4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含10万元)的事故。

第二十三条 本《预案》由场安委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5

一、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xx市xx职业学校成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处置小组下设现场处置组、救治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和新闻信息组等4个工作组。

xx市xx职业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本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行动,确保应急处置任务完成。

1、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本校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项食品安全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安全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

4、及时向上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xx市教育局

汇报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原料,封存可能被污染食品用具;保护好现场及食品留样、进货单,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学校全力配合事故调查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切实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

5、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及时开展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工作,稳定学生情绪,避免由于信息失真导致慌乱。

(二)工作组组成及职责

1、现场处置组,组长: ,组员: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部门进行事件原因调查,做好与调查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落实相关部门提出的控制措施;负责有关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

2、救治协调组,组长: ,组员: 、相关年级组长及班主任。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救治协调工作,负责与卫生部门联络,配合医疗机构及时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和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和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3、后勤保障组,组长: ,组员: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

4、新闻信息组,组长: ,组员: 。负责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沟通工作,负责与市教育局等的联系,做好舆情监测与媒体沟通;落实信息报送工作。

二、监测、预警、报告

(一)监测

学校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络平台,建立通畅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通过日常的监测,及时研究分析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二)预警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卫生、食堂餐饮、小卖部食品、饮用水、周边环境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对学校发生可能导致重大、较大、一般食品事故的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三)报告

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机制,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及时报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向上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将发生事故情况报市教育局职能处室,并立即协调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若有证据或理由怀疑有人投毒,应当立即报警。

1、报告范围

学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和对师生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食品安全隐患均属报告范围。

2、报告时限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发生(发现)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报告校长,校长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向xx市教育局和上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报告,同时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在2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

总结

报告。

3、报告程序

初次报告:尽可能详细报告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受伤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及报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

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过程、事故原因等。阶段报告应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总结

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作出。总结报告包括对事故的发生、引发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鉴定结论、提出处理事故意见和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保障措施

(一)信息保障

学校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专项信息报告制度,负责处理和传递等工作,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发布的原则,向社会及媒体发布。

(二)医疗保障

学校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配备专职校医,建立校医务室,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第一时间做好现场的救护和稳定工作,同时上报当地医疗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教育主管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协助卫生部门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三)资金保障

学校从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做好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基础性工作,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则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向本级政府专题汇报,申请专项经费。

(四)演习演练

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演习,不断提高全校师生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意识。

(五)宣教培训

学校要对全体师生加强食品安全只是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奖惩

全校教职工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和奖励;对履职不力,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失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四、后期评估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和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五、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xx市xx职业学校制定并公布实施,将定期根据食品安全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学校在防控应急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按照国家及省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事故调查部门的最新要求执行。

六、附则

本预案由xx市xx职业学校负责解释。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6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我单位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查处与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切实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1.1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办公室设在XX部,由XX任主任。

1.3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分工(见附表)

2、机构职责:

2.1领导小组职责:

2.1.1 统一指挥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秩序。

2.1.2 定期组织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并负责对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的年度考核与评价。

2.1.3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处置由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组长本人或授权取他人迅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2.2办公室职责:

2.2.1下发上级有关文件和本单位制订的各项制度、通知,指导各相关部门或人员实施应急预案。

2.2.2根据工作计划和领导小组的指示,在本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培训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检查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

2.2.3接到事故报告,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具体负责人员调度,组织后勤保障,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调查处理组职责:

负责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处理,尽快查明食品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责任等事项。

2.4现场保护组职责:

负责控制和保护与事故相关的场所和物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现场采样和相关技术处理。

2.5医疗救护组职责:

当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医疗救护组人员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救治,必要时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并主动向医疗人员如实报告发病情况,做好财务保障和秩序维护等工作。

2.6后勤保障组职责:

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如车辆及驾驶人员安排、相关器具准备、财务保障等事项。

三、日常工作开展:

1、完善制度、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本单位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全单位。

2、落实职责。XX为本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监督员XX为直接责任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单位法人实行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3、加强教育。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4、添置设备设施。本单位要对照配备标准,逐步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设备设施的配备。

四、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及时打电话向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报告,再由办公室主任逐级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5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组长本人或授权取他了解情况的工作人员迅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立即启动本单位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本单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组长负责救援指挥。组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彻查事故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救治。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要及时将发病人员送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救治。必要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就医时,主动向医疗人员如实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5、现场的控制和保护。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立即停止一切加工行为,控制和保护相关的场所和物品,如立即封存菜肴样品、可疑食品、加工工具、食品原料仓库等,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现场采样和相关技术处理。

6、人员调度。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办公室具体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保障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并如实向相关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做好相关人员思想安抚工作,防止过激行为发生。

五、相关保障

1、通信保障:采取移动通信为主,固定电话为辅的办法,实现应急处置信息快速、准确传输。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应指定值班电话,并做到定人全时值守,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的手机要全时开通,随叫随应,确保指挥信息畅通。

2、运输保障:车辆的确认和调度由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组织实施。应急车辆平时应加强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须储备100公里以上的行车用油。开进中根据实际情况由应急小组统一组织交通勤务保障。

3、生活保障:由应急领导小组拟定保障计划、确定保障标准,统一组织保障,办公室人员具体实施。

六、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7

一、如学校发现疑似病例要停止供餐服务,并及时向属地教育、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待通过相关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供餐服务。

二、如发生疑似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向属地教育、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照学校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科学处置。

三、如发生投诉举报和突发舆情事件,要加强信息沟通,第一时间回应处理师生、家长和相关部门疑问关切,积极妥善予以处置。

1、组长:负责对食堂安全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指挥、组织协调,具体全面负责和协调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

2、副组长:负责现场整体工作安排,配合组长对应急处置的布置安排。

3、信息组:负责与附近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机构等部门联系;负责与病人家属联系;负责应急事件信息收集、汇总和报送,做到信息准确、公开、透明。

4、处理组:负责协助医疗部门的救治工作,并及时掌握相关动态;负责随时了解应急事故状态;协助处理好善后的其他各项工作。

5、后勤组:负责应急物资采购,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负责车辆的安排。

6、现场秩序维护组:负责维持应急事件现场秩序;提供一线的情况,向学生和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8

为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可能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央、省、市、县食品药品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加强合作、部门管理的原则,建立快速反应、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系统联动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

二、组织体系

(一)组织机构

1、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根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需要设立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组长由镇人民政府镇长胡小亮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吴霞担任,成员由镇食药安全办、综治办、财政分局、林业站、水利站、国土所、卫生院、农技站、市场监管所、派出所、兽医站、中心学校负责人员组成。

负责研究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保障体系,发布启动新仓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命令,全面协调和指导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研究解决食品药品的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2、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主任由赵润培同志担任,成员由卫生院、市场监管所、中心学校、派出所相关科室人员组成。是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全镇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和应急处理措施,传达领导小组的命令,协助领导小组组织处理预案的实施,协调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的具体问题,及时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扩大,及时汇总报告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分析总结事故的起因、经过,明确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

(二)组织体系框架

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设事故调查处理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小组。

1、事故调查处理组由派出所、中心学校,卫生院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医疗救护提供依据,查明食品、药品的来源、去向,而且做出处理。

2、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组织抢救队伍,紧急调用各种医药抢救物资,制定科学应急救护措施。

3、警戒保卫组由派出所和综治办成员组成,负责组织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开展对事故涉嫌犯罪的侦查鉴定。

4、后勤保障组设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理人员、车辆的调配组织,后勤保障应急物资的供给与运输等。

(三)应急联动机制

根据镇食品药品的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村民委员会、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其它有关部门要根据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预测预警应急处理

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测报告工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时,诊治病人的医疗单位及所在单位和个人必须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镇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步核实后,立即启动事件调查及医疗救护工作,镇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立即组织人员、车辆到现场核实处理,查堵事故食品药品的来源流向,避免事故扩大蔓延,镇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同时向上一级食品药品安全部门报告。

四、后期处置

应急处理完毕以后,要作发现场的污染物收集处理、清理消毒工作,同时根据情况作好事件调查及有关总结工作,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委员会有相关部门。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9

为维护广阔餐饮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保障餐饮效劳环节食品安全。依据《沧县餐饮效劳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意见,结合我单位详细状况,特制定如下饮食安全应急预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要仔细贯彻执行《沧县餐饮效劳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精神,以便准时实行防治措施。

(二)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的卫生学问,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治理水平,削减食物中毒发生。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应对食品加强卫生治理,特殊是肉类,鱼类和奶类等动物性食品,要防止在生产加工和出售过程中的污染。食品须低温贮藏,用专用工具售货,食品从业人员要重视个人卫生,定期进展身体检查,发觉有不相宜从事食品工作的病患者或带病者,应准时调换工作。

(2)掌握细菌的污染,掌握细菌生长生殖措施,主要是低温保藏。根据食品低温保藏的卫生要求贮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3)杀灭病原菌。杀灭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温灭菌,当肉类食品深部温度达80度时,经12分钟可彻底杀死沙门氏菌。隔餐的'熟食品和剩菜饭,在销售或食用前必需充分加热。

(四)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有些化学物质与食用的面碱、淀粉、食盐等外形相像,因而常发生误用,误食而造成中毒。因此,要加强对有毒物品的治理。

(2)包装或盛放有毒化学物质的容器,不得用来包装或盛放食品。

(五)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有毒动植物往往与某些可食的食物相像,人们如不加以识别而误食用,就会引起中毒,如有毒的蕈类和野果等。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对有毒或无毒动植物的识别力量,防止误食,对不能识别的有毒动植物,须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无毒才能食用。

二、发生食物中毒的处理

(一)通报

发觉食物中毒事故,马上通知单位负责人做好抢救预备,同时报食品药品监视治理局,事故严峻的报医院急救电话120。

(二)紧急处理

1、开展紧急抢救工作;

2、负责车辆调度,把重病号送往医院抢救;

3、爱护现场,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任务。

(三)缘由调查

1、爱护现场,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样封存;

2、协作防疫部门对留样的食物和现场取到样品进展技术鉴定;

3、分析缘由,依据现场调查和技术鉴定的状况进展综合分析,确定事故缘由,吸取教训。

(四)状况汇报

依据事故的大小状况,准时报上级有关单位。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10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各成员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处置。

(一)先期处置。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封存造成或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他物品,组织回收已售出的造成或有证据证明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他原材料,将中毒人员或吃过同样食物者立即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降低事故的危害。事发地所在村(居)委会负责人负责通知群众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脱离接触可疑污染物。保留好可疑食物,以供医疗检验查明原因。

(二)医疗救护。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迅速赶赴事发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并协调救治过程中所需特殊和紧缺药品的供应。

(三)维护秩序。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维护现场秩序,防止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介入现场调查取证,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当事人应依法控制,开展事故的调查和职责追究。必要时,封闭或者限制使用相关的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防止事件扩大。

(四)发布信息。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发布食品安全事故有关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发布的原则,对媒体发布的信息,应当经应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向社会发布。

(五)后期处置。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后期处置工作。人员安置、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协调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职责单位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姓名(职务,联系电话)负责应急处置中的综合协调,并指定人员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和报送工作。各村(居)委会根据乡预案的规定,具体制定相应工作方案。

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乡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服从指挥或者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职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上述人员如遇人事变动、岗位和分工调整,接替人员自动顶替,以职务和分管工作为准。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11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全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和控制可能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措施、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应当遵循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贯彻统一指挥、群防群控、依靠科学、整合资源、措施果断、严格控制、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

(三)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下列情况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2、事故性质特别严重,超过职能部门应急处理能力的;

3、事故处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实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的;

4、事故原因有可能是新的不明生物所引发,或者隐含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需要实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的。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由镇成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全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并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监督实施。

总指挥:

副指挥:

成员:

总指挥部的职责:

1、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针、政策和预案。

2、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和保障体系。

3、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规则。

4、研究确定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5、审议批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下设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贯彻应急指挥部的指示,统一指挥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检查督促各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

3、研究协调解决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4、根据处理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需要,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5、组织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组。

6、组织编制和修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7、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情况。

应急指挥办公室应当及时对各部门、各村的报告信息进行分析,事故有关情况要及时通报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必要时立即召开应急指挥部会议,组织听取有关意见,讨论决定是否启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处理工作程序。

对符合本预案总则第三条规定情况之一的,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决定按着本应急预案启动处理工作程序,应急指挥办公室应当立即进入指挥状态。应急预案启动后,各部门按照职责进行工作,指挥机构在职权内发布实施措施。

事故的应急准备:

1、对可能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2、根据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依照有关规则确定管辖范围。

3、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责任制。

4、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易发地的监督管理。

5、应当配置和配备专业抢险队伍、抢险车辆,出事后能够迅速到达并进行现场处置任务。

6、定期对事故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7、对公众进行广泛事故应急知识、技术和技能宣传教育,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危害信息,增强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8、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的防范工作,防止人为造成的事故发生。

9、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救援设施、设备工作,做好现场的处置工作的物资保证。

10、对易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地方,要做到勤检查,及时跟踪监督等处理办法。

11、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监测和预警工作机制,根据不同事故,按照品种、类别、环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计划。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评价。对早期发现的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重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当及时处理,并按照本预案的报告程序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三、应急响应

(一)本《预案》所称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食品)药品在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存储、消费等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疾病、伤亡或者对健康构成潜在危险的情况。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1)一次造成死亡10人以上的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2)一次造成患者200人以上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1)一次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100人以上的。

(2)学校、幼儿园等公共餐饮场所和重要活动期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3)事故影响范围跨越行政区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4)以食品药品为载体的恐怖事件,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5)事故性质特别恶劣或者其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6)其它有证据表明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7)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下或者全国性重大活动期间出现死亡或者中毒人数超过30人以上的。

(8)其他性质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外的其他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为一般食品事故。

(二)分级应急响应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划分为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Ⅰ级)。

2、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Ⅱ级)。

3、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Ⅲ级)。

4、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Ⅳ级)。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按不同的启动方式:

(三)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通报与信息发布制度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制定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报告制度,建立重大、紧急事故报告规程:

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分为初次报告、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2、初次报告应当报告的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病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3、阶段性报告应当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在阶段性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4、总结性报告应当报告的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发生和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5、初次报告应在知悉事故后1小时内报告;阶段报告应根据事故处置的进程变化或者上级要求随时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

报告方式:

1、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1小时之内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迅速将事故发生情况报告指挥部总指挥。

2、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的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应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3、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根据事故发生处理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者发现有可能引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问题除按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的同时,应当及时通报应急救援办公室。

5、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报告、举报电话。

6、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7、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向社会发布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信息,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四)指挥和控制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事故处理的全过程,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各部门职责分工密切合作。

(五)紧急处置

1、应急预案启动前,食品药品事故发生地责任人应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为启动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做好准备。

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对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现场。

3、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各有关部门应保证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现场预防和应急处理器具、医疗救护设备、救护所需药品以及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4、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组成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调查组,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初步分析,按照工作职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组织开展查处工作。

5、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调查过程中,需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拦和拒绝。

(六)救护和医疗

卫生部门积极做好事故救护处置工作,根据出现的事故危害程度采取必要的医疗手段。

(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对事故发生地,应急救援人员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服装、眼镜、鞋、手套、口罩等防护设备。

(八)群众的安全防护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圈定事故发生范围,保护好现场,避免群众接触危害源。

四、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指挥办公室及各相关部门应当健全日常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并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制度以及信息采集制度等。

(二)组织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启动后,应急指挥办公室应当根据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立即派出事故调查处理组、人员救治组开展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救治组由卫生院负责;事故调查处理组由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能确定,必要时请其他有关部门参加。

1、事故调查处理组职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人员救治组:组织、协调医疗抢救工作,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安全事故的措施。

五、后期处置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急处理工作程序自动失效,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如果是主观行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事件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及时总结经验。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应急指挥办公室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随时通报处理情况。

六、其他

(一)本《预案》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抢救工作的总的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二)各指挥部牵头单位应根据本预案中的职责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报送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并适时进行演练。

(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抢险的义务。

(四)政府各部门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五)制定与解释部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

(六)预案管理与更新:实行定期评审制度、备案制度,此项工作由应急指挥办公室制定。

(七)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食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12

1.目的

为了规范本所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的检验体系和突发事故的应急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切实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检验能力,最大限度地为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处置食品安全事故提供高效、快速的技术支持,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安全健康。

2 范围

适用于本所食品检验、抽样及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具体实施。

3 职责

3.1所长组织成立应急检验工作小组,负责统一领导食品安全质量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检验工作。

3.2应急检验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质量突发事件的抽样、检验工作的统一指挥、安排、协调工作,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送有关检验结果信息。

3.3 相关抽样站(室)、食品检验中心、业务办和行政办在应急检验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安排下,负责及时做好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4 应急检验工作控制

4.1工作原则: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准备充分、依法规范、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4.2 组织管理体系

4.2.1 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检验领导小组”),负责应对Ⅰ、Ⅱ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的组织、协调。“应急检验领导小组”组长由所长担任,副组长由食品检验中心分管副所长担任,成员由所班子其他成员、食品检验中心主任和副主任、业务办主任、行政办主任、业务监督检查室主任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食品安全应急检验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检验工作的组织、落实、协调和督查。领导小组成员在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应急检验工作。

4.2.2 应急检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 研究决定本所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部署和工作意见;

●组织、协调、指挥所内相关部门食品安全检验工作准备、应急检验处置等工作;

●与上级主管部门就食品安全检验工作情况及检验结果进行及时汇报;

●组织对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离和异常进行研究和正确处置;

●组织对应急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的审定和判定;

● 协调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工作沟通。

4.3 运行机制

4.3.1 监控与预警

本所食品检验中心和业务办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和可发生的食品安全风险的日常信息监控与预警信息报告工作。对所抽查或送检食品安全指标质量状况,适时进行分析和评价,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对发现存有严重不合格项且存在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的食品样品,必须首先采取应急措施,在1小时内向市质监局食品科进行汇报和预警。

食品安全预警依据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食品安全事件可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 对应以上四级食品质量事件发布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Ⅳ级以下情形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不列入分级。

a)蓝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b)黄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c)橙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d)红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4.3.2 预警信息的收集按《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控制程序》文件规定执行。

4.4 应急检验处置

4.4.1 应急检验响应

应急检验领导小组上报并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相关检验人员须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应急检验领导小组成员通讯录上报备案并保证与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讯畅通。联系电话变更随时通报。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领导小组接到抽样检验通知时,必须在30分钟内通知相关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和检验岗位,做好相关技术准备并听从市局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

4.4.2应急检验处理

对于不同级别的食品安全事故预警或报告,实行分级响应的原则。总的要求是:加强值班,力求快速反应,准确判明预警级别,迅速启动相应应急程序,有效组织抽样检验行动。依据四级预警,相应采取四级级响应对策,即Ⅰ级预警实行Ⅰ级响应,Ⅱ级预警实行Ⅱ级响应,Ⅲ级预警实行Ⅲ级响应。

⑴Ⅰ级响应:应急检验领导小组组长、小组成员、所内各部门负责人、食品检验中心全体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并按职责分工认真开展工作。

⑵Ⅱ级响应: 应急检验领导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检验中心全体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并按各自职责认真开展工作。

⑶Ⅲ级响应:应急检验领导小组有关成员,指定区域抽样部门人员、食品检验中心负责人和相关检验人员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并按职责认真开展工作。

⑶(Ⅳ级响应:应急检验领导小组分管成员、指定区域抽样部门人员、食品检验中心负责人和相关检验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并按职责认真开展工作。

4.4.3 应急检验指挥与协调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按程序启动预案后,应急检验领导小组根据预案,统一组织、安排抽样检验工作。建立以市局及相关部门、单位和相关地区协同配合的统一指挥系统,具体负责指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

所内后后勤部门负责配合做好车辆调度、试剂耗材供给、水电及相应的环境设施保障工作,确保抽样检验工作有序进行。

所办和业务办公室要做好与市局的信息交流和汇报工作,及时在第一时间将检验数据结果上报市局。

4.4.4应急检验保障

● 所内各部门须加强对食品快速检测车和相关机动车辆日常维护和保养,食品快速检测车应做到每周例行检查、保养一次,车载电源应每半月检查和充电一次,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车辆有效调用和使用。

● 总工程师须加强对食品检验设备使用状态的日常监管,食品检验中心设备管理人员须做好检验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对涉及到食品卫生安指标的关键仪器设备要进行重点监控,一旦发现有故障,应在24小时内进行修复或调用备用设备,以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的需要。

● 食品检验中心相关检验人员,应保证食品安全指标检验所需的试剂、耗材、标准品和药品等消耗品的储备量及有效性,保证应急检验的需要。

●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处置过程中,所办公室和财务办要为应急检验和抽样工作提供必备的交通、食宿、物资、经费保障。

4.5 应急检验后的处置

4.5.1 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结束后,应急检验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将结果分析报告及时上报市局,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必要时,可邀请市局分管领导和食品科参加结果的分析评估。

4.5.2 工作小结

应急检验领导小组在应急检验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总结,认真总结经验,对在处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中如有玩忽职守、贻误时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6 应急检验预案演练

应急检验领导小组应适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按照预案要求,应适时组织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事故实战演练,包括应急机制的演练、指挥协调的演练、应急抽样的演练、应急检验处置过程的演练等。对每次演练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认真总结,提出应急检验预案存在的缺陷和整改完善措施、应急检验设施的维护与更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强化和提高各项应急检验工作的实战能力。

4.7 责任与奖惩

应急检验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评比、表彰等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对在应急检验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服从指挥、延误战机、行动不力而影响工作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5 相关文件

5.1 LQTPF/E046/0 《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控制程序》

公司应急预案


关于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更新的必要性,我们可以说是必须的。因为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制定好应急预案。这样一来,当灾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迅速应对和救援,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针对应急预案是否有必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呢?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应对和救援来减轻它们的损失。应急预案的制订需要强化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下内容“公司应急预案”是由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给您提供的,阅读本文后您可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公司应急预案(篇1)

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了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必须承担起应对疫情的责任。为了有效应对和控制疫情,制定一份全面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至关重要。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将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建立疫情防控机制

1.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统筹疫情防控工作,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任务。

2.建立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的疫情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员工健康信息等,及时收集、分析和传递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3.加强内外部协作:与相关政府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抗击疫情。

二、加强员工培训和宣传

1.组织员工培训:针对疫情防控知识、个人卫生和防护常识等方面,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疫情意识和应对能力。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企业内部宣传栏、微信群、企业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员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人群聚集和不必要的外出。

三、采取严格的人员管理措施

1.居家隔离:要求近期有过接触病例或从疫情严重地区回来的员工居家隔离,并且监测其体温和健康状况。

2.员工排查:对所有员工进行健康排查,包括体温检测、健康调查问卷等。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报告。

3.出差控制:限制员工出差范围,尽量采取在线会议、远程办公等方式,减少人员流动。

四、加强办公场所的防控措施

1.加强消毒:加大办公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力度,特别是办公用品、公共区域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2.提供防护物资:为员工配备充足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鼓励员工正确佩戴并定时更换。

3.保持通风:保持办公场所的通风良好,如有条件,可开窗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五、应急处置预案

1.疫情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现疫情,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协调相关资源。

2.健全接触者追踪机制:对疫情相关人员进行追踪和登记,及时通知其接触者,并进行健康监测和隔离。

3.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储备防护物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确保应急时的物资供应。

4.紧急通讯系统:建立紧急通讯系统,确保与上级机构、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和员工之间的快速沟通,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以上仅是一份简单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措施需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需要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方案,以确保员工和社会的安全与健康。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公司应急预案(篇2)

企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森林防火问题。森林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氧气和水源,还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森林火灾频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企业制定了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以在发生火灾时能够作出快速反应,减少火灾的损失。

二、预案组织结构

1. 总指挥部:负责整体的预案制定和协调工作,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

2. 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和决策,由总指挥部下设。

3. 防火应急小组:负责具体的森林防火行动,由专业人员组成。

三、预案目标

1. 防止大范围火灾的发生,保护企业内外的森林资源。

2. 保障员工和居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3. 减少财产损失,保护企业的生产设施和财产。

四、预案内容

1. 基础工作

(1)建立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体系,培训员工和居民对森林防火的意识和方法。

(2)制定并保持更新企业内部的森林防火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与义务。

(3)修建适当的防火设施,包括防火墙、防火通道、灭火器材等。

2. 防火监测与预警

(1)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定期对森林进行巡视,及时发现火险迹象。

(2)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通过天气预报提前作出应对措施,防范火灾发生。

(3)建立森林防火信息收集和传递渠道,保障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息。

3. 应急预案

(1)制定详细的火灾报警程序和流程,保证信息及时传递到指挥部。

(2)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3)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和必要的装备,参与灭火、救援和疏散等工作。

4. 紧急处置

(1)火灾发生后,立即启动防火预案,组织人员投入灭火工作。

(2)建立灭火指挥部,统一指挥各类人员的行动,并做好对外沟通。

(3)根据火势和气象条件,调整灭火策略,避免火势蔓延和蔓延。

五、预案实施与改进

1. 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完善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森林防火工作,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3. 对发生的火灾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订预案内容。

六、预案效果评估

1. 根据每次火灾的发生情况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出相应改进。

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预案内容和实施步骤,提高整体应急响应能力。

总结:

企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是保护森林资源、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定详细的预案内容,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联动机制,企业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火灾对生态环境和企业的影响。为了不断提高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企业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进行定期的演练和评估,不断优化预案内容和实施步骤。保护森林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企业的预案制定和实施,能够更好地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公司应急预案(篇3)

疫情防控,再坚持一下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20最新物业公司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以供大家参考!

2020最新物业公司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7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 霍乱、鼠疫、肺结核, 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等;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体表传播等。

传染病疫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些按病原体分类,有些按传播途径分类。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公司、公司物业服务项目管理处应当持科学客观的态度,以政府相关卫生防疫机构为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加大建筑区划内的环境维护和宣传力度;

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紧急措施:

(一) 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者(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二)在传染疾病高发期,公司、公司物业服务项目管理处应当加强环境维护力度,对建筑区划内及周边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开展灭鼠、灭蝇、灭蚊等工作,阻断传染疾病传播途径。

(三)定期联系相关卫生防疫机构,在建筑区划内开展传染性疾病防治宣传,使业主使用人了解基本的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公司、公司物业服务项目管理处相关从业人员应注意多了解传染性疾病预防和处理的相关知识,树立忧患意识,发生疫情时,应在保障自身不被传染的前提下,开展防治工作。

(五)当发现传染性疾病或者疑似出现传染性疾病,公司、公司物业服务项目管理处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及时报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六)建筑区划内若出现经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的疫情后,公司、公司物业服务项目管理处应当在相关机构的指导下协助开展工作。

(七)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下,将建筑区划内发生的疫情情况、防治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建筑区划内所有人员,做好防范措施。

(八)协组相关部门对疫情感染区域进行隔离,设立警戒,禁止人员进去。

(九)根据相关机构的指导使用相应的药剂对疫情感染区周边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十)疫情期间,随时了解收集疫情防治最新信息,并向建筑区划内业主、使用人发布。

(十一) 在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权威的信息宣布疫情得到消除后,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组织环境维护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十二) 在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解除警戒,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建筑区划内的业主、使用人。

二、物业公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操

(一)清洁消杀要求

1、公共服务区域每天消毒1-2次,包括不限于: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会议室、走廊、水龙头、门把手、电梯及按钮等区域或物体表面,使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拖拭(擦拭)消毒;有污染时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2、制作“本区域已消毒”的临时标识,标识底端空白处预留数行消毒时间、责任人签字栏,张贴于主要客户及员工活动的区域。例如:

3、在小区入口、电梯等位置配置免洗的手部消毒液,张贴标识,提醒客户及员工积极进行手部消毒。

(二)人员防控要求

1、项目应储备红外测温仪,根据疫情进展配置在人流出入口。使用前应充分与客户沟通取得其同意,外接商务项目应提前报备甲方,自有项目应取得区域总批准。

2、所有密切对客服务人员,如大堂保安、前台客服、客户区域清洁人员等,在工作时应佩戴好防菌口罩。

3、项目可采购一批防菌口罩,提供给特殊情况下急需的人员使用。其他客户群体,应提醒其自购和进行防范。

4、每日班组会议前,各员工应主动申报自己是否有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如有疑似病例,应立刻按应急要求处理。

三、成立现场疫情应急防范小组

1、应急小组需包括通讯指挥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现场救援组等,确定各组成员和职责分工,事先应对参与应急的全体成员进行应急流程培训,并进行现场演练,相关应急活动应在保证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如项目出现疑似病例:

Ø区域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集团公司,外接项目需同步上报至甲方。

Ø通讯指挥组由中控室人员参与,负责收集应急各环节进展信息,及时传递至各应急分队。应急启动后,中控室应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或当地疾控中心救援。

Ø安全保卫组立刻对病例所在楼层进行警戒隔离、安排人员巡楼检查有无同类情况,同时在外围进行警戒,劝导无关人员不要进入敏感区域。

Ø后勤保障组准备好备用口罩、测温枪、担架、防护服(如有)等应急物资。在征得甲方或上级部门允许下,发布“疑似病例通知”,通知客户及员工进行体温自测,同时通知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按照卫生部门要求进行14天医学隔离观察。

Ø现场救援组负责引导120车辆进入,协助进行疑似病例转移。然后再次对有污染区域进行重点消毒。

Ø现场应急人员均需佩戴好防菌口罩。

Ø信息发布应由总指挥或其授权人员进行,其他应急成员不得通过任何渠道向外发布信息。

四、消毒片使用方法及推荐品牌

(一)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

1.使用方法:每片1g加水0.4-1kg(80-200mg/L),溶解后浸泡、擦拭、喷洒,用喷洒的方式是消毒液于被消毒物体表面接触10分钟。

2.适用范围:用于饮水、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

3. 规格

A:片重0.65g/片每片有效氯250mg;

B:片重1.25g/片每片含有效氯500mg。

4. 消毒剂使用方法:本使用方法是按照B片重1.25g/片的含氯量500mg规格进行配比,如使用A片的规格,数量上请加倍。

4.1 洗手间消毒除臭除味:使用浓度200mg/L[1片(1g)兑500g水]喷淋、擦洗10-30分钟。即每500 ml自来水加一片健之素,溶解后用抹布对洗手间所有设施擦洗10-30分钟,滞留5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注意滞留时间过短达不到消毒作用)。

4.2 物体表面消毒:适用于台面、电梯、家具、门把手、餐具、茶具、桌布等消毒:使用浓度50㎎/L[1片(1g)兑2000g水]浸泡、擦拭5-10分钟即可。即每2000 ml自来水中加一片健之素,溶解后用抹布浸满消毒液,擦拭消毒。滞留5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4.3 公共环境、办公室消毒:使用浓度100-150mg/L[1片(1g)兑666-1000g水]喷淋、擦洗10-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除臭除味效果。喷药剂量需15-20ml/M3。

4.4 地面、墙面、浴室、食堂消毒:每2000 ml自来水中加一片健之素,溶解后喷洒,冲洗或拖擦。滞留1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4.5 拖把、毛巾消毒:墩布桶内放2-3片,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意对有色织物有轻度的漂白作用。

5. 注意事项

5.1 如果使用的健之素是250mg规格者,数量应加倍;用于布类、物体表面、污物消毒的消毒液应现配现用;

5.2 消毒液配制时,先加水后加药片;

5.3 各区域使用消毒剂清洁时每天不得少于两次。

(二)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5.5~6.5%。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被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没在水中,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3、84消毒液的失效原理与消毒原理是一样的,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生成的HClO会分解(2HClO=光照=2HCl+O2↑),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5、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为1年,我们在购买与使用时要注意生产日期,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响消毒效果。

6、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7、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8、使用方法:一般物体表面(洗手间、马桶、物体表面)和公共场所环境(下水管道、垃圾桶、沟渠)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个瓶盖原液),浸泡20分钟后拖地、擦拭或用喷壶进行喷洒。滞留10分钟后用清水将物体表面和地面等清洁干净。

特别要求:

1、相关应急动作请各项目即日起至疫情警报解除日,持续执行。具体应急动作项目需根据自身情况及甲方要求进行调整和部署。

2、疫情期间,请各项目假期值班负责人反馈每日进展信息至各区域品质,节后由项目经理反馈。每日18:00以区域为单位,提报至XXX处。

3、反馈信息包括:

(1)项目开展防范的动作描述、图片。

(2)如出现疑似病例的应急动作,可按特别事件上报方式处理。

2020最新物业公司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范围

本预案对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基层单位、子公司关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基本原则

本预案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努力实现“零感染、零扩散”。在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下,建立疫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和消除疫情的危害,确保疫情不在公司内发生和蔓延。

本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1.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

组 长(总指挥):xx

副组长(副总指挥):xx

组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

2.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xxx

成 员:xx、xx、xx、xx、xxx、xx及各部门、基层单位、子公司负责人

(二)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集团公司、xxx党组及省市有关疫情防控的决策和工作要求;负责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负责疫情防控重大事故的决策;负责指挥协调管理疫情防控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分析、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形势;落实公司疫情决策,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负责组织落实人员管控工作;负责组织疫情物资的统筹协调工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等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防控措施、环境卫生等工作。

3、公司办公室职责

负责与集团公司、xxx、省市政府等上级单位汇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及时沟通、传达疫情防控相关信息,组织协调公司各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4.党群工作部职责

负责做好疫情时期宣传教育,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及时传达上级各有关文件精神,用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报道公司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提示、提醒员工做好自我防护。

5.人力资源部职责

负责掌握员工疫情期间加班、调配等情况;归口负责公司全体职工管控,做好公司内部人员信息登记管理、统计及重点人员监控等工作。

6.综合保障部职责

负责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物资保障工作;严格执行来访人员询问登记制度;对公司公共区域重点组织消杀;做好疫情时期食堂用餐方案及用餐管理;负责公司卫生、消毒;负责公司南厂区职工测温并协助北厂区职工测温工作;负责安保、食堂、保洁等外包人员管理等。

7.质量安全部职责

负责做好职工安全防控、劳动保护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检查、监督、指导职工职业卫生、安全等工作;组织开展职工岗前测温工作。

8.产业发展部职责

负责掌握公司科研、生产任务进度;分析后续任务情况,涉及重大节点任务或交货期的要主动加强与客户沟通,做好相应安排,尽量减少影响。

9.各部门、基层单位、子公司疫情防控职责

落实公司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负责管辖区域及本单位员工可能发生的疫情监控和预防;负责本单位区域内发生疫情的初期处置;向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疫情相关情况。

四、防控措施

(一)对员工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和疫情防控、疾病治疗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告知员工加强自我防护。全体员工在岗工作期间应当佩戴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保持个人良好清洁习惯,避免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回避近距离寒暄、肢体接触等行为,主动配合排查和居家观察,积极参与联防联控。

(二)职工进入公司必须佩戴口罩,人员、车辆进行体温测量合格后方可进入公司;体温测量超过37.3度结合实际情况按要求回家隔离或到医院就诊,并核实疫情期间行程。

(三)综合保障部组织对公共区域及办公区域、休息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设定点位并集中回收和处置废弃的口罩及防护用品。

(四)疫情期间,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和面对面会议;原则上不安排员工前往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地出差,如确实需要,需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并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同时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

(五)严格执行来访人员询问登记制度,控制人员、车辆进出,严禁情况不明、状态异常的人员入厂。严格核查外来人员有关信息,做好身份证、联系电话等登记建档工作,进入厂区人员实行体温监测,登记疫情高发地区车辆。如无必要情况尽量谢绝外来人员进入公司。

(六)在疫情防控期内,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任务安排确定出勤人员,尽可能降低人员密集程度。各级领导要充分考虑发生传染病疫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期间可能带来的人手紧缺问题,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公司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各级健康人员要在不被传染的情况下坚守本职岗位,使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七)各单位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对往返或经停疫情严重地区的员工、存在发热咳嗽等情况的员工、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或可能有过接触的员工的信息,以及外来人员的情况信息进行核实、统计、报告。同时依照规定采取居家或医学隔离措施,向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汇报,并按政府规定报告信息。解除隔离前,禁止入厂。严格控制员工在公司内各种形式的聚集,严格控制员工在公司内随意流动。负责管理区域内(综合保障部承担的消毒任务之外)的预防性消毒。

(八)停止食堂各时段集中就餐,疫情彻底解除前,员工用餐改为配送制。各单位应避免员工聚集用餐。停止员工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使用。

(八)在公司公共区域设置专用的废弃口罩回收桶,指定专人负责废弃口罩的及时清运、处置销毁及监督巡查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

(一)如发现有发烧、干咳等症状的人员时,人员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应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安排对该员工进行单独隔离。

1、员工在公司外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时,由人员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通知其进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并督促其自行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身体健康情况未得到确认前,不准进入厂区。个人和单位要及时如实向本单位、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2、员工或外来人员在公司内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向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报告。人员所属或业务关联的单位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安排隔离。

(二)隔离疑似症状人员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调查其旅居史、接触史,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三)应急指挥部根据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是否有湖北等疫情高发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是否有感染患者接触史等情况,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及处置决定。

1、疑似病例发病前 14 天如有湖北等疫情高发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有感染患者接触史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与上级防疫部门或指定门诊医疗机构进行联系,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治疗和转运。转运时,要用医疗机构的专车将病人转送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将发病情况和有关信息向收治医院详细介绍,帮助收治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综合保障部负责引导医疗机构专车进入和驶出。

2、疑似病例发病前 14 天无湖北等疫情高发区旅居史或人员接触史、无感染患者接触史的,由综合管理部安排防疫应急车辆将病人转运至就近指定的发热门诊进行观察治疗。

(四)全面排查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员并对其进行单独隔离观察 14 天。

(五)综合保障部对疑似病例或异常症状人员的工作场所、隔离点,以及其活动过的场所,接触过的部位进行消毒,对应急车辆进行消毒。

(六)如一次性出现多人发热或陆续出现疑似病例,视情况采取区域封闭或停产停工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员工集中,分散防护。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配合各级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疾控中心)调查情况,作好防护工作。

(七)出现疑似病例,全体人员需积极配合调查,帮助各级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摸清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将疫情扩散风险降至最低。

六、应急处置要点

(一)发现人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并离开患者生活、工作的房间或办公室等场所。在现场附近把守,防止人员进出,等待公司应急组织其他人员的到来。

(二)发现人和其他人员不得接触患者碰触或使用的一切物品。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人员当天活动的室内场所及接触过的物品、食物等,经应急指挥部同意,综合保障部负责先行隔离,为医疗机构人员调查取证保存原始材料。未经应急指挥部同意,不得解除隔离。

(三)应急处置过程中,其他人员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不得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患者发病地点,以防传染。

(四)发现疫情部门应做好人员情绪稳定工作,同时做好生产人员安排,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对密切和可能接触人员、接触地点、全体员工健康状况调查、核实、报告。

(五)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上级防疫部门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史;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六)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需观察隔离的员工设置专门的隔离区,负责安排好被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配给,人员症状监控和信息报告,消毒工作,配合人员转移。

(七)综合保障部布置安排好人力,做好公司各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隔离区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七、应急结束

在本公司所辖区域,应隔离时间段内,已隔离病员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生活、工作场所已消毒;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授权宣布应急结束。

八、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

综合保障部应急期间履行警戒任务,并根据应急指挥部命令,执行其他应急任务。

(二)应急物资与装备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储备适量的应急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如: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消毒液及其盛装喷洒器具、红外线温度仪及电源等物资。综合保障部负责应急车辆并配备应急防护用品。

(三)通信与信息

公司通讯联络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方式进行。

(四)经费

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负责保障本预案所需应急专项经费,财务管理部负责此经费的统一管理,保障专款专用,党群部党费、工会经费可支出费用用于防疫防控,在应急状态下确保及时到位。

九、信息报告

(一)本公司 24 小时应急值班电话:白班xxxxxxxxx夜班 xxxxxxxxx

(二)当员工发现疑似疫情病毒感染事件时,应立即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

(三)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接报告后,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报告,并根据应急指挥部意见,通知应急指挥部其他人员。

(五)经公司应急指挥部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时限要求向726所、省市政府管理部门报告。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 1 小时。

2020最新物业公司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切实有效控制传染病,保障公众和职工的身体健康,履行社会责任,维持必要的正常生产经营,根据政府相关防控要求,结合我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预案从主要疫情风险、企业疫情分级与响应、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和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善后处置、保障措施、预案管理等9个方面详细规范了疫情应急处置应对工作,特别要求企业可结合应急管理机构,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确保疫情防控领导重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对策措施到位、责任分工到位、投入保障到位、督促落实到位、防控成效到位。

预案强调,企业要建立员工“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在企业的人员、货物出入口,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对所有进入企业人员进行体温检查,电子健康码查看,健康登记,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企业工作场所、宿舍、食堂、电梯、升降机、安全通道、卫生间、洗手池、通勤工具等公共区域、设备设施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每天消毒不少于2次,员工集体宿舍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人均不少于2.5平方米,保持通风,定期消毒;企业要在复工复产前做好生活交通、经费物资保障,复工复产前防疫物资应储备不少于 7 天正常用量。为便于企业学习掌握应对措施,预案还附有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要点、突发疫情应急响应流程示意图等简明扼要说明。

据介绍,该预案适用于湖北各类在生产及复工复产企业新冠疫情防控指导工作。企业可结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各自实际,借鉴参照,制定完善适用于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及具体工作方案,做好应急准备,以及时有效处置应对,避免暴发“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影响。

公司应急预案(篇4)

物业公司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一、引言

随着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水和暴雨等自然灾害不断频发,给物业管理公司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提高物业公司应对洪水和暴雨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并确保员工和居民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二、目的与意义

1. 提高员工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速度和能力,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2. 保护物业和居民财产免受洪水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损失;

3. 提高物业公司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增强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

三、演练内容

1. 演练主题: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2. 演练方式:模拟现场演练

3. 演练时间:每年一次,洪水和暴雨季节前进行

4. 演练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演练

四、演练流程

1. 演练前准备

(1)召开演练组织会议,明确演练目标,分工负责;

(2)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和流程;

(3)通知员工和相关居民参加演练,提前做好宣传工作。

2. 演练环节

(1)洪水来临:制作洪水模拟器,利用水箱模拟洪水来临的场景。员工根据预案,迅速疏散居民,并组织居民到安全区域。

(2)疏散通道设置:在模拟洪水下,检验小区疏散通道是否合理畅通,是否有堵塞物等。根据演练的结果,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3)防汛措施部署:使用模拟场景,在演练中设置各种防洪设备和排水装置,测试其使用效果。

(4)通讯联络:测试员工之间的通讯联络,如何保持与其他部门和居民的紧密联系,确保信息的畅通和指令的准确传达。

五、演练效果评估

1.根据演练的全过程进行独立评估,包括应急处置速度、组织协调能力、设备使用情况等。

2.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指导员工进行改进,并完善物业公司应急预案。

六、总结

通过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演练,物业公司能够充分利用模拟现场,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和协调能力,加强对防洪设备和排水装置的使用熟练度。同时,演练也能够及时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演练方案,提高演练的实施效果。只有经过多次的演练和反复的实践,物业公司才能不断提升应对洪水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员工和居民的安全。

公司应急预案(篇5)

生产企业消防应急预案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人员密集、设备众多、物资堆放、电器设备等诸多因素增加了火灾风险。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消防应急预案对于保障生产企业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生产企业消防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

一、预案编制

1. 确定编制团队: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消防管理团队,由多个部门的代表组成,如安全生产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该团队将是预案编制的核心力量。

2. 火灾风险评估:通过对生产企业各类火灾风险的评估,包括物料储存、设备运行、用电安全等,制定不同风险级别的预案模板。例如,对于易燃物料储存区域,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3. 预案编制和修订: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消防行业标准,编制生产企业消防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各类火灾的预防措施、报警方式、人员疏散逃生路线、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4. 质量控制:预案的编制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由消防专家和相关部门共同审核,确保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预案实施

1. 预案内部宣贯: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应向员工分发消防手册,明确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2. 检查和维护:生产企业应有专人负责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预案的实施与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定期维修保养是确保消防设备正常运行和有效灭火的关键。

3. 学校与社区合作:生产企业应积极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合作,组织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不断修订完善:预案的修订是持续不断的过程。生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总结:

生产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防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员工及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消防应急预案,是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和确保员工安全的重要举措。但预案仅仅是一纸文字,关键在于实施。生产企业应加强消防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同时与消防部门、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只有不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应急预案(篇6)

为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出现火灾情况下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内有效地扑灭火灾、抢救伤员、疏散伤员和物资,把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预案。

公司现有消防栓4个、干粉灭火器45个,按规定定期检测检修。

电池行业人员密集,电器线路复杂,易燃易爆物品多,一旦出现火源易蔓延引起火灾早成群死群伤。

电池厂库房内的电池的原料可燃易爆且数量多,各种电池的燃烧速度要比普通材料燃烧速度快得多。同时,由于电池短路有可能发生火灾和爆炸。车间生产线员工必须对电池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火灾因素识别:电器开关、用电线路;电池短路;白电油的使用。

(1)第一发现火情人员或得知火情的值班人立即报119和迅速组织灭火让火灾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报警要求:说明失火的具体的地址、失火的位置、单位名称、失火物品名称、火势大小、火灾现场有无危险品、报警人姓名、报警所使用的电话号码。

(2)现场值班员或负责人将火情通知指挥组总指挥(或其它负责人),迅速在指定位置集合,听从统一安排部署。

(3)各组成员由本组负责人通知,按部署迅速展开行动。

所有应急人员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到现场。在应急抢险过程中,本着“救人先于救火”的原则进行。参与抢救的人员要勇敢、机智、沉着,做到紧张有序,一切行动听指挥,有问题要及时上报指挥组。

本方案一经实施,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使每一个人熟知自己的任务。如人员、电话等其它情况有变,要及时对原方案进行修改。

公司应急预案(篇7)

企业联防应急演练预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逐年增加。如火灾、地震、爆炸、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往往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需要制定和实施联防应急演练预案。

首先,联防应急演练预案需要包含应急队伍的组建。企业应当组建一支专业的应急队伍,该队伍由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包括安全、消防、应急救援等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行动,采取有效的措施。

其次,预案应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联防应急演练预案应该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包括企业高层、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员工。高层管理人员应负责对演练预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进行统筹和指导;中层管理人员应负责演练预案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一线员工应按照预案要求,及时报告事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预案需要包含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联防应急演练预案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比如,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组织员工疏散,并及时报警、启动灭火器材;在地震发生时,应加强建筑物的安全检查,并有效组织员工迅速逃离危险区域。各种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预防措施需要在预案中详细说明。

再次,预案需要明确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的配置和维护。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企业需要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比如,对于火灾应急处理,企业需要配备灭火器、消防水枪等;对于地震应急处理,企业需要配备急救箱、紧急照明器材等。这些设备和物资需要定期检修和更新,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最后,预案还需要定期的演练和评估。企业应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演练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突发事件情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演练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预案的实施水平。

总之,企业联防应急演练预案是企业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保障员工安全和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措施。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包括应急队伍的组建、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的配置和维护,以及定期的演练和评估。通过制定和实施联防应急演练预案,企业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司应急预案(篇8)

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于20XX年6月8日停产并退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行业,不再生产。20XX年12月6日对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报废危险品进行了销毁,目前公司存在以下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公司自20XX年得知被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以来,就未向租地农户支付过租金,到目前为止20XX年、20XX年土地租金均未支付(租地亩,租金元/年,合计元)

公司自停产待转以来,管理人员已有近10个月未领到工资,以及公司未发农民工工资且未向政府提交正式工资花名册,以致具体数据无法统计,估计约为360万元。

公司到目前为止未向政府提供公司第三方债权明细,无法统计债务总额,其中公司欠政府债务约为3400万元。

目前,公司面临内部和外部形势均比较复杂,公司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债主,债主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公司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极不稳定。

公司转产工作较为复杂,未涉及的内容全部归于此项目下。

鉴于公司存在以上问题和情况,特制定以下五套方案针对性解救问题。

公司应急预案(篇9)

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确保全县工业公司复工复产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推进全省公司复工复产的通知》、《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有序组织全市工业公司复工复产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十个一律”要求,现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县工业公司复工复产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预案。

一、明确复工复产条件

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人员基本能到岗、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较完整的公司优先安排复工复产。公司在复工复产时要严格落实“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公司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制定公司复工复产工作预案,落实检疫查验和健康保护措施具体做到以下“六个到位”。

(一)防控机制到位。公司要明确疫情防控的内部责任机制,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复工预案。

(二)员工排查到位。公司对拟复工上岗人员要进行全面排查,对上岗人员本人及家属的健康状况、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春节前后生活轨迹等情况进行摸底登记,尤其是要切实掌握本公司员工流动情况(包括春节假期出行、人员接触、返程时间和交通方式等信息),员工返岗时必须持有所在乡镇及公司“双证明”上岗(证明来自非疫区点、非医学观察对象)。明确做到“三个严禁”:严禁重点疫区疫点人员上岗,严禁近期有重点疫区旅居史及重点疫区人员接触史的人员在居家隔离解除前上岗,严禁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上岗。

(三)防控物资到位。公司要准备必需的防控物资,配置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消毒水、口罩(确保到2月底每人每天1个)等疫情防控物资,确保公司防疫需求。

(四)防疫措施到位。落实好封闭管理要求,严控外来人员进入本单位生产办公场所和生活区;落实好员工进出厂区体温检测制度;落实好车间、食堂、办公室、电梯、卫生间等区域的定点定期消杀制度。

(五)人员管控到位。要按照社区防控的相关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做好车间、食堂、员工宿舍、办公室等人员集聚区域的防控工作措施,避免人员集聚、聚餐。有条件的公司要改建增加员工宿舍、倒班房,减少人员上下班返乡、返城流动。

(六)安全、环保工作确认到位。公司在复工前须做好供电供水、空调设施和电气电路、危化品储存的安全检查及环保设施设备的检查,做好厂区内的机械设备、特种设备和作业环境的检查,确保无故障、无遗漏,做到复工复产安全环保。

二、实行复工复产报备制度

(一)成立组织机构。公司复工复产实行报备管理制度在县防控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成立公司复工复产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县高新园区党委书记XXX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XXX副组长,高新园区管委会、工信局、卫健委、市监局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工业公司复工复产验收工作。园区内公司由高新园区管委会牵头负责,园区外规上公司由县工信局牵头负责,规下公司由属地乡(镇、场)牵头负责。

(二)公司复工复产报备。拟复工复产公司在做到“六个到位”的基础上,分别向高新园区管委会、工信局、乡(镇场)提交公司复工复产申请表等报备资料。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达到复工复产条件的公司不得提交申请表,避免因自身原因延误复工复产。

(三)公司复工复产查验。收到公司复工复产申请后,由工作组1天内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对验收合格公司办理复工复产确认书;对验收不达标的公司,提出整改措施,指导帮助公司达到复工复产要求。

三、做好复工复产帮扶

复工复产工作组要强化公司帮扶服务,做到“真诚帮扶、高效帮扶、廉洁帮扶”,积极推动协调解决公司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全力做好防疫物资、用工协调、员工返厂交通物流、原材料保障、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的帮扶工作,全力支持公司复工复产。

四、做好公司复工复产后“六个强化”

(一)强化人员管理

1、公司要做好职工每日健康监测。指定专人落实每日对所有职工进行体温监测,一天不少于两次。

2、公司要做好职工上下班途中管理。对职工上班工作场所、厂区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出入人员必须戴口罩,体温异常者未经检查排除感染不得进入。要求职工固定上下班路线,途中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在外时间。

3、公司要做好职工上安排。在疫情解除前,公司原则上不招录新职工。如必须招聘,一律不得到疫情重点地区开展招聘活动,一律不得从疫情重点地区新招聘职工,在其他地区招聘新职工必须严格审查。

4、公司要减少人员外派出差,不得安排职工到疫情重点地区出差,也不能接受重点疫区人员来访。确因工作需要的特殊人员来访,公司要严格按照隔离医学观察办法先实施医学观察,待观察解除后,方可进入。

(二)强化就餐管理

1、有食堂的公司集中供餐、独立分餐,并尽量分批错时用餐;没有食堂的公司集中订餐、独立分餐。公司应确保职工就餐时距离保持1米以上,禁止聚集用餐。餐具、饮具等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消毒,保持清洁,确保卫生。

2、公司要保持食堂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环境整洁,确保食材及制作过程不受污染。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三)强化卫生防护

1、公司要加强工作场所的全面通风,尽量开窗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安装有机械通风设施或使用空气调节的工作场所,要加强机械通风量或空调新风量,暂停使用中央空调。厂区内所有垃圾分类处置,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处置2、公司要做好公共场所卫生防护,生产车间、办公室食堂、宿舍等重要场所及其设备、门把手、电梯、卫生间、地面等公共部位均要定期消毒到位,每天不少于2次。

(四)强化教育宣传

1、公司要密切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消除和减少疫情带来的感染恐慌及心理伤害,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教育引导职工不信谣、不传谣。

2、疫情期间,公司一律暂停召开职工大会、开展集中培训等人员密集聚集的相关活动。公司要教育职工不到人员密集场所活动,不走亲访友和聚餐,乘坐公共交通时应佩戴口罩。

(五)强化应急预案

1、公司要与高新园区管委会、乡(镇、场)、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疫情防控联动机制,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即就地隔离并报告高新园区管委会、乡(镇、场)、行业主管部门,并按要求第一时间落实定点医院就诊排查,对所有密切接触者按规定实施隔离,落实各项管控措施。

2、公司要针对重要岗位职工因疫情缺员等突发情况,做好安全生产及环保管理防控预案,因疫情导致重要岗位人员不足,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停工停产。公司须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坚决防止因赶工、抢工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环保事故的发生。

(六)强化监督管理

公司要加强对内部复工和防疫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查高新园区管委会、各乡(镇、场)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公司复工前的指导和复工后的监管,抽调专门人员组织开展防疫工作检查,对防疫工作不到位的公司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况严重的责令停产。

园区春节未停车生产公司新增恢复生产线扩大产能参照此预案执行,严格按照“六个强化”执行到位。本实施预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效,防控工作结束后自行废止。

公司应急预案(篇10)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xx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l 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卜成立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专职安全监察员负责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实行“公司一车间一班组”三级安个管理体系。

二、制定预案的目的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公司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制定预案的依据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江苏省的消防法规、本公司消防安全制度为依据,严格依法实施。

四、火灾、爆炸应急措施

一旦发现火情,项目全体职工和消防队员,应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制定的扑火方案进行实施。必须迅速及时地将火扑灭,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制定消防工作预备方案,其具体分工如下:

( 1 )最先发现火情的人要大声呼叫,某某地点或某某部位失火,并迅速按火警铃,并报告义务消防队负责人。向内部报警时,报警人员应叙述:出事地点、情况、报警人姓名;向外部报警时,报警人应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现状及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电话;报警完毕报警员应到路口迎接消防车及急救人员的到来。

(2)消防总指挥负责现场总指挥。由紧急事件联络员打电话通知119 报告失火地点,火势以及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同时通知项目管理部主管领导和报警员,车辆引导员。

公司事故应急预案3篇


我们是否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完善应急预案去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减灾知识进课堂,安全意识传万家, 为了避免事故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损害。应急预案是预见性管理的核心元件,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建议你将这个链接收藏起来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查找!

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篇1】

1、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现者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向组长或副组长报告。

2、由组长或副组长立即通知综合协调组,启动突发事件。

3、综合协调组立即通知事件处置组和后勤保障组成员到位,迅速制定临时对策,判断事件级别,并将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事件处置组根据事件级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①发生一般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三级状态”,即由事件处置组成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检查,封存并妥善保管可疑食品,提取样品进行检验。对已进入市场流通的问题食品,立即通知销售部门以予追回。

②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二级状态”,立即上报县质监局,并按上级要求组织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回收、封存或上缴有问题食品,同时向消费者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③一旦发生特大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一级状态”,即在“二级状态”的基础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即企业法定代表人立即宣布停产,迅速向县政府和县质监部门报告,并及时向社会广泛公告有毒食品相关情况。按上级要求将涉嫌有毒的食品全部追回、销毁,同时积极协助县质监局、卫生防疫等部门进行事故源的排查、鉴定。

5、后勤保障组立即出动车辆运送人员和物资,并进行人员救助。

6、综合协调组做好善后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全过程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发生原因,向上级报告结果并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危害程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篇2】

嘉定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与处置雨雪冰冻灾害,保证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的整体能力,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正常运行,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编制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区范围内的雨雪冰冻灾害(指降雪或雨夹雪、霰、冰粒、冻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工作原则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属地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全民共同参与的原则。各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以后简称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明确任务分工,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统筹兼顾、局部服从全局,精心准备、科学应对、以人为本、快速处置。

基本情况

嘉定区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1月最冷、7月最热,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降水充沛,年降水量约1100多毫米。但冬季常有寒流,极端最低气温可达-8℃至-10℃,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降雪过程,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形成较厚积雪机会不多,但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例外的年份,尤其是2008年1月下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持续普降大雪,本区也遭遇了建国五十多年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造成简易厂房、瓜果蔬菜大棚大量倒塌,交通受阻、人员伤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基础设施、通信、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产生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将越来越严重,所以决不能放松警惕,必须把抗雪防冻放在议事日程上,时刻注意做好应对的准备。

2.组织体系 领导机构

《嘉定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区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区应急办负责。

应急联动机构

嘉定区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区公安局,作为本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工作机构

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

区政府设立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机构,由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和各镇、街道分指挥部组成。(1)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组成: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应急办主任担任,成员由区应急成员单位行政负责人组成。区指挥部全面负责与组织指挥全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的各项应急工作,督促检查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准备措施落实情况,研究解决有关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工作的重大问题。

(2)各镇、街道分指挥部组成:指挥长由各镇、街道的行政负责人担任,应急办主任任副指挥长,成员由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分指挥部在区指挥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区域处置雨雪冰冻灾害的各项应急工作。

区应急办公室

区应急办公室在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综合协调本区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处理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区指挥部的日常事务。(2)传达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3)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抗雪防冻救灾工作。

(4)及时收集信息,综合评估灾情,负责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

(5)负责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及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6)完成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赋予的其他任务。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与职责(1)区经委

①组织协调抗雪防冻救灾物资(铁铲、扫把、融雪剂、草包、麻袋等)的储备和供应。②做好雨雪冰冻灾害期间正常的食品、蔬菜等供应保障。(2)区市政局

①加强对城市道路、公路、桥梁、涵洞的积雪清扫和消融,消除隐患,努力保证城市主要道路的正常通行。

②负责做好本区城镇绿化、公路树木的应急抢险,及时处置倒伏树木。

③负责对霓虹灯、广告牌等高空构筑物的监督检查,落实加固措施,消除倒塌隐患。(3)区建交委 ①负责检查、监督全区施工企业、施工工地、建筑工程雨雪冰冻期间的作业安全;督促有关单位清除积雪,确保建设工地工棚安全。必要时协调组织简易工棚、危险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

②组建处置抢险突击队,准备必要的机具车辆和设备物资,听从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全区的抗雪除冰行动。

(4)嘉定公安分局

①加强交通组织与指挥,组织警力做好现场交通疏导;增强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力量,及时处理交通事故。

②利用有效的组织网络和监控设施,在第一时间将路面及通行状况及时通报区指挥部;根据天气与路况,及时调整高速公路的通行方案;维护交通秩序,确保抢险救灾车辆优先、快速通行。

③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做好受困群众的撤离转移,做好行人防滑、车辆安全驾驶的宣传教育,尽力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

(5)区交通局

①负责检查监督所辖陆上、水上交通的安全运行,及时发布交运调整信息、组织调度车辆,努力保证公共客运交通正常,做好长途车站滞留旅客的疏导安置工作。

②及时组织调度抗雪防冻救灾所需的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积极做好出租车在积雪冰冻情况下安全运行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提醒出租车司机减速缓行,确保安全。

(6)区气象局

①负责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向区政府、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②负责统一发布暴雪预警信号和道路结冰预警信号。(7)区卫生局

①负责检查督促卫生系统做好雨雪冰冻期间防病治病工作。

②落实医疗应急救护车辆与队伍,及时救治雨雪冰冻灾害伤员和车祸与骨折病人,做好数据统计与上报。

(8)区水务局

①组织给排水企业做好各项防冻保暖准备工作,加强管线的巡查力度,确保雨雪冰冻期间生活生产用水的正常供应,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②及时掌握给排水设施运行情况,对冻裂管线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抢修,做好重点单位的应急供水工作。(9)区农委

及时掌握并向区指挥部提供本区农业受灾情况,组织落实农业生产自救措施。(10)区民政局

①及时掌握并向区指挥部提供灾情信息,负责安置救济灾民,安排灾民生活,帮助重建家园。②负责社会救援和捐助钱物的处置工作。(11)区房地局

①负责管理全区各类房屋的应急维修、做好危房的监管、加固工作,协助转移危房内的住户,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②负责督促、指导物业管理企业及时做好上、下水管、水箱的防冻保暖工作,加强对住宅小区积雪的清扫,做好住宅小区绿化树木的抢险加固工作。

(12)区财政局

①负责处置雨雪冰冻灾害资金保障;根据抗雪防冻抢险应急处置需要,筹措安排所需资金。②管理和监督处置雨雪冰冻灾害专项资金使用情况。(13)区外经委

①及时向辖区内外资企业通报气象情况,布置相应的抗雪防冻措施,了解企业雨雪冰冻灾害期间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地设法为企业化解难题。

②组织辖区内外资企业开展生产自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协调辖区内外资企业响应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号召,参与社会积雪清扫工作。

(14)供电、电信、燃气部门

供电、电信、燃气等部门应当加强管道、线路巡查维护,及时排除险情,修复受损设备设施,确保重要设施、重点部门的供电、通信畅通,负责辖区内燃气正常供应。

(13)宣传部门

做好对公众的信息发布,雨雪冰冻灾害知识宣传;播发新闻稿件、组织宣传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14)各相关部门

其他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实施和指导本系统、行业做好抗雪防冻的相关工作,并服从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和安排,承担临时性、突击性抗雪防冻救灾任务。

镇、街道

各镇、街道设立分指挥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雨雪冰冻灾害处置工作。3.预警预测 预警分级

预警级别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进行划分,暴雪预警信号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和Ⅰ级(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雪预警分级 暴雪蓝色警报

在未来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暴雪黄色警报

在未来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到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等有影响。

暴雪橙色警报

在未来六小时之内降雪量将达到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等有较大影响。

暴雪红色警报

在未来六小时之内降雪量将达到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农牧业等有较大影响。

道路结冰预警分级 道路结冰黄色警报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道路结冰橙色警报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道路结冰红色警报

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预警的发布

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的信息,区气象管理部门应密切监视,做好未来趋势预报,及时将降雪(水)量、积雪厚度、气温、冰冻情况等信息报告区人民政府、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和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市政局等部门。

由区气象部门视情负责统一发布暴雪预警信号和道路结冰预警信号,预警信号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显示屏等方式进行。

4.应急响应 响应分级 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标准:当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警报(或区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暴雪蓝色警报)时,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应视情向各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转发暴雪蓝色预警信号,实施Ⅳ级应急响应,并向区政府报告。

(2)Ⅳ级响应行动:①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进入Ⅳ级应急响应状态。加强值班、加强与区气象局的联系,组织会商,作出相应工作安排。有关情况及时向区政府、市应急办报告。②各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进入Ⅳ级应急响应状态,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加强值班,加强监测,密切关注积雪变化情况,有关情况及时向区应急办值班室报告。③做好应急队伍和物资、机械车辆设备和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做好清扫积雪包干区域的划分和动员准备工作。④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标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警报(或区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暴雪黄色警报)时;②路面尚存积雪,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警报(或区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道路结冰黄色警报)时;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向各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转发暴雪、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并向区政府报告,由区政府决定实施Ⅲ级应急响应。

(2)Ⅲ级响应行动:①建立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并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组织专题会商,提出专项工作安排。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应急办、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②各镇、街道进入Ⅲ级应急响应状态,建立分指挥部,落实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工作指示,密切关注积雪变化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报告。③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④全区各级应急队伍进入应急值班状态。做好物资机械、车辆设备和应急处置的准备工作,做好积雪清扫动员和准备。⑤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部门应当进行道路、线路巡查维护,加强对重点地段的巡查,及时排除险情。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

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标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警报(或区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暴雪橙色警报)时;②路面尚存积雪,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橙色警报(或区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道路结冰橙色警报)时;③因冰冻雪灾造成区域内严重交通阻塞、电力通讯中断、建筑物倒塌时;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应迅速向各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转发暴雪、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并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报告,由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决定实施Ⅱ级应急响应。

(2)Ⅱ级响应行动:①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召开处置雨雪冰冻灾害紧急会议,作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部署。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应急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政府主要领导报告。②各镇、街道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分指挥部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主要责任人和分指挥部领导进入指挥岗位,落实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应急部署,密切关注本行政区域灾情,发现情况及时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报告。③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领导带头做好24小时应急值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④全区各级应急队伍、物资机械、车辆设备进入应急处置状态,在指定地点集结待命。随时处置各类突发情况。⑤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线路和重点地段的巡查维护,及时排除险情。⑥建立避难场所,加强巡视检查,及时撤离危房中的群众,做好车站积压旅客的疏导安置工作。⑦加强高速公路、主要干道、城区道路、桥梁上积雪冰冻清除和融化,加强交通指挥,尽力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⑧各新闻媒体及时刊播有关预警信息,加强雨雪冰冻灾害知识宣传。人员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发动群众做好积雪清扫动员和准备。

Ⅰ级响应标准

(1)Ⅰ级响应标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报请区政府同意,向各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转发暴雪、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组织实施Ⅰ级应急响应:①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警报(或区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暴雪红色警报)时;②路面尚存积雪,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红色警报(或区气象部门发布本地区道路结冰红色警报)时;③因冰冻雪灾造成区域内重大交通阻塞、电力通讯中断、建筑物倒塌时、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

(2)Ⅰ级响应行动:①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进入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总指挥主持情况会商并召开紧急会议,作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部署。必要时区政府主要领导发表电视广播讲话,动员全区军民全力抗灾抢险;有关情况及时向市应急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政府主要领导报告。②各镇、街道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分指挥部进入Ⅰ级应急响应状态,主要责任人和分指挥部领导进入指挥岗位,落实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的应急部署,密切关注本行政区域灾情,发现情况及时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报告。③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领导带头做好24小时应急值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④全区各级应急队伍、物资机械、车辆设备进入应急处置状态,在指定地点集结待命,随时处置各类突发情况。⑤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线路和重点地段的巡查维护,及时排除险情。⑥建立避难场所,加强巡视检查,及时撤离危房中的群众,做好车站积压旅客的疏导安置工作。⑦加强高速公路、主要干道、城区道路、桥梁上积雪冰冻清除和融化,加强交通指挥,尽力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⑧与驻地部队加强联络,必要时请求部队支援救灾行动。⑨各新闻媒体及时刊播有关预警信息,加强雨雪冰冻灾害知识宣传。人员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学校停课、企业停业(除特殊行业外),高速公路暂时封闭。驾驶人员小心驾驶,车辆应当采取防滑措施。广泛动员发动群众,落实责任区域包干,做好积雪清扫动员和准备。

应急响应的组织 信息报送、处理

雨雪冰冻等灾害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灾情发生后,各镇、街道分指挥部、区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按照相关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险情、灾情,必须在接报后半小时内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值班室口头报告,在一个小时内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值班室书面报告,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立即报告。

指挥和调度

(1)雨雪冰冻灾害引发险情或事故后,事发地的指挥机构负责人应迅速上岗到位,并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收集、掌握相关信息,判明事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并按规定的处置程序,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向区应急联动中心及上一级指挥机构报告。

(2)由区应急联动中心组织先期处置,需要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组织处置的,由区应急办统一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处置工作,各单位或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事发地指挥机构应调集本地区的资源和力量做好配合协助工作,并做好转移周边人员,落实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等工作。

(3)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必要时可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抗雪防冻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抗雪防冻抢险工作。

应急保障

(1)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级处置雨雪冰冻灾害组织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值班,做好应急专业抢险队伍建设和训练。

(2)预案准备:完善各类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制度建设,健全道路除雪抗冻防滑保畅预案,水、电、气、通信应急抢修方案,绿化树木倒伏抢险方案,建筑物坍塌抢险救援方案,人员安全撤离安置方案,交通客运调度预案等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

(3)预警监测:气象管理部门密切监视,做好未来趋势预测预报,及时将降雪量、积雪厚度、气温、冰冻情况等信息通报各级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机构。

(4)物资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必要的抗雪防冻救灾物资储备并合理配置,各级财政做好相应的经费保障。掌握区域内可调度使用的机械设备、车辆装备情况,确保应急调动、征用之便。

信息发布

雨雪冰冻灾害救灾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雨雪冰冻灾害灾情及处置动态等,由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统一审核和发布。应急结束

当雨雪冰冻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时,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视情宣布应急结束,转入常态管理。

或者上海中心气象台、区气象台解除有关预警信号后,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转入常态管理。

各应急抢险队伍归位进入常态值班;依照有关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应急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5.后期处置

(1)应急工作结束后,区有关部门应当协助事发地政府进一步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工作秩序,尽可能减少雨雪冰冻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2)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应及时调配救灾款物,组织安置受灾群众,帮助受灾群众做好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3)针对抢险物资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储备的要求,抢险物资要及时补充到位。(4)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调研,向区政府提出相应的救助政策建议。

(5)各级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机构应当针对抗雪防冻工作过程、灾情处置环节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制订对策,以便进一步做好今后的雨雪冰冻灾害处置工作。

6.监督管理 演习

各级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机构应不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奖惩

对雨雪冰冻灾害处置抢险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区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对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依据有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预案管理(1)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区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和解释,报区政府审定。各镇处置雨雪冰冻灾害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单位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和单位的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

(2)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公司 雨雪冰冻灾害处置应急预案

1.总则 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与处置雨雪冰冻灾害,保证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我区处置雨雪冰冻灾害的整体能力,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正常运行,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编制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区范围内的雨雪冰冻灾害(指降雪或雨夹雪、霰、冰粒、冻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工作原则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属地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全民共同参与的原则。各镇、街道、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以后简称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明确任务分工,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统筹兼顾、局部服从全局,精心准备、科学应对、以人为本、快速处置。

基本情况

嘉定区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1月最冷、7月最热,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降水充沛,年降水量约1100多毫米。但冬季常有寒流,极端最低气温可达-8℃至-10℃,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降雪过程,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形成较厚积雪机会不多,但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例外的年份,尤其是2008年1月下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持续普降大雪,本区也遭遇了建国五十多年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造成简易厂房、瓜果蔬菜大棚大量倒塌,交通受阻、人员伤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基础设施、通信、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产生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将越来越严重,所以决不能放松警惕,必须把抗雪防冻放在议事日程上,时刻注意做好应对的准备

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篇3】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__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l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卜成立____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专职安全监察员负责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实行公司一车间一班组三级安个管理体系。

二、制定预案的目的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公司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战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制定预案的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江苏省的消防法规、本公司消防安全制度为依据,严格依法实施。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公司成立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公司火灾现场指挥。消防安全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和公司副总经理及有关部门相关成员组成。

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副总指挥:由公司生产经理担任。

成员:

消防应急抬挥部职责: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迅速引导人员疏散,及时控制和扑救初起火灾: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下设六个专门上作组

(一)义务消防队(灭火行动组)队长:保安队长副队长:保安队副队长成员:车间义务消防员,保安队队员义务消防队职责:现场火火、抢救被困人员。义务消防队可进一步细分为灭火器灭火小组、水枪灭火小组、物资疏散小组等。

(二)疏散组组长:安全管理员副组长:车间维安成员:各部门主管疏散引导组职责:引导人员流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的人员,并将其疏散至安全区域。

(三)安全防护救护组组长:仓库主任。副组长:车间助理成员:所有仓库人员,车间助理人员安全防护救护组职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情转送医疗机构。

(四)火灾现场警戒组组长:总务主管成员:总务人员火灾现场警戒组职责:控制各出口,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五)后勤保障组组长:工程部主管副组长:前台主管成员:工程部各水电工、前台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公司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2

公司为生产型企业,针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为维护公司人生安全,有效处理公司突发安全事故,使公司突发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公司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公司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我公司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应急办公室设在专职安全办,应急电话:

第二条公司突发安全事故种类公司突发安全事故含公司重大火灾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重大设备安全事故、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第三条、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一、公司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5~10分钟内向总经理报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同时报人力资源部。公司本着“先控制、后处理、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人力资源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第四条具体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严禁超速行驶和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应指挥员工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县交警大队、保险公司、县安委会及集团公司安全科。

2、公司要迅速抢救受伤员工,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员工送至救治,及时报打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公司在建或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公司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县安委会及集团公司安全科。

3、公司要迅速组织员工抢救,及时报打110、119、120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三、设备安全事故

1、公司要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完好情况,做好电工一线工人的培训工作,适时进行资格证书的审查。

2、事故发生后,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及时抢救受伤员工,并报打120请求援助。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公司各部门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申报公司,经同意后方能实施,公司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

2、事故发生后,应迅速抢救受伤员工,及时将事故信息报总经理及相关部门。

3、及时报打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六、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公司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公司者,公司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公司,并由门卫或保安人员向其发出警告。

2、公司内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打110、1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员工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七、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发生食物中毒安全事故,迅速将事故报总经理,及时报打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企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公司的应急预案


持续发展须防灾,以人为本要减灾, 我们关注灾害后的灾区居民,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分析和探讨,如何在实际应急情况中有效地管理和更新应急预案?我们已经帮您搜集了一些和“公司的应急预案”相关的实用资料,如果我的解决方法能够适合你请把它收藏起来以备查看!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1)

1、抢险救援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写出《灾害情况分析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评审该应急救援预案的适应性,部分条款不适应则予以修订。

2、组织建立单位、业主等相关单位召开恢复生产会,对水涝灾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恢复生产应采取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施工措施。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2)

1、各相关单位、部门及各行动小组要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按照工作预案,进入角色。

2、要对工作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闻警必动,服从指挥,听从调动,围绕一个总目标,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

3、要确保通讯畅通,信息上传下达报告及时。

4、各种应急保障器材,平时完好无损,应急时接得出,用得上。

5、在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期间,责任制落实情况以及人员在岗履职的效能督查工作由寇增林(镇纪工委书记)负责。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3)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我市餐饮业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人员聚集就餐可能引发的疫情防控风险,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有力推动餐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帮助餐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企业有序复工

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根据《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引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0〕43号),切实做好经营服务规范、经营场所环境、服务提供、设备管理、采购进货管理、顾客管理、外卖服务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依据《福建省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工作导则》,结合本地区疫情防控特点和要求,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实施细则》,为餐饮企业复工提供操作指引,指导餐饮企业做好复工工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走访重点餐饮企业,了解企业困难,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市商务局将下发餐饮业复工操作指引,为各(县)市区提供参考。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餐饮经营单位须成立防控工作小组,制定规范、安全的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建立各项操作守则,做好信息采集工作。

二、全面落实帮扶措施

一要认真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闽委办〔2020〕3号)、《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若干措施〉的通知》(榕政综〔2020〕22号),落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通金融服务便捷通道、减免中小企业房租、中小企业税费减免政策等政策,帮助中小微餐饮企业渡过难关。二要落实《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疫情促进商业消费增长措施的通知》(榕政办〔2020〕19号),引导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和模式,帮助限上餐饮企业与互联网订餐平台加强合作,开展线上订餐、线下自提和无接触配送服务。三要宣传指导餐饮企业用好餐饮电商平台的金融支持政策。饿了么、美团等针对餐饮业推出了金融支持。饿了么口碑将向部分全国连锁餐饮企业提供总额10亿元专项扶持资金。美团出台了“七项商户帮扶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商户恢复经营。福州晚报将联合本地银行,为福州餐饮企业提供贷款等服务。

三、鼓励发展网络销售

一要积极引导大中型餐饮企业开展团餐供应。为避免复工企业人员聚集就餐,防止群体性聚餐可能引发的风险,要积极推动大中型餐饮企业开展团餐供应配送服务和外卖和外带销售。

二要推动餐饮企业与餐饮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帮助餐饮企业开辟新的销售模式,拉动餐饮消费;通过线上下单预约、线下定时自提、无接触配送的方式避免人群聚集;大力倡导极速“线上建店”,将传统堂食需求、生鲜采购需求引入线上餐饮、线上零售新服务区域,实现运营转型。

三要组织开展“无接触外卖月”活动,引导餐饮商户开展无接触外卖业务,推动餐饮企业开展家庭套餐、预制菜品(半成品快食)线上销售,帮助餐饮企业走出困境。为避免人员聚集堂食可能引发的疫情防控风险,目前已有500多家餐饮企业参与“无接触外卖月”活动。

企业应急预案 一般企业应急预案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4)

物管公司应急预案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小区的建设越来越普遍化,物管公司的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显。但是,在物管公司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或者突发事件,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不仅会导致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也会严重影响到物管公司的信誉度和声誉度。

因此,编制应急预案成为了每一家物管公司的必备工作之一。所谓“应急预案”,即是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在事前进行的一系列预案制定、组织部署和协调措施等的工作。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物管公司的情况,分析当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推进方案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中最关键的要素,即是对危险源的评估。物管公司应以小区的特点和周边环境为参考,进行详细的危险源评估,可以将危险源分为天气自然灾害、火灾等、社会突发事件、流动人员的影响、公共设施问题等五类。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处理预案,在有限的时间下尽可能地进行防病和救助工作,以确保人员和财物等基本安全。

在物管公司的应急预案中,还需要关注到人员的安全问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无论是否是物管公司员工,必须要将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先行保障人员撤离,再进行事故处理。同时,还应组建清理小组,并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常备一些清理工具,如随身携带的工具箱、拖把等,以便进行清理工作。

最后,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物管公司需要定期检查、测试、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检查评估过程中,物管公司应当评估先前已经发生的事故或者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以及采取的处理方法的有效性,注意调整策略和措施,及时修订改进公司应急预案,确保公司的管理制度更为完善。

总之,应急预案是每个物管公司的保障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周边环境和相关部门的建议进行。制定出适合小区的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节约事件处理时间、降低损失和风险,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让居民感受到温馨、安全、舒适的家的自然风光。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5)

10.1附则

10.1.1本预案从下发之日起生效。

10.1.2本预案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解释。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6)

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是指在发生地震灾害时,洗煤企业所采取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减少地震灾害对企业和人员造成的损失。在地震频繁的中国,制定一套有效的地震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企业、人员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制定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震的强度、震中距离、震源深度等因素。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应设置三个阶段:预防阶段、应急阶段和恢复阶段,以应对不同阶段的地震灾害。在预防阶段,企业应制定细致的防震措施,如加强厂房和设备的固定,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等;在应急阶段,企业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员工安全,减少受灾损失;在恢复阶段,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排查损失,并制定出相应的恢复计划。

其次,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还需要考虑不同工作环节和工种所需采取的应急措施。特别是对于洗煤企业的生产线、设备和生产物资等重要财产,应采取特殊的应急措施。在人员方面,应制定出不同工种在地震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安全避险指南,以确保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

最后,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建立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警报预警系统、通讯保障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应急救援人员的集中指挥机构,警报预警系统是应急预案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讯保障则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制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防震减灾、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只有做好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能够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保证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7)

1、广大员工全员参与,力求创建活动不走形式,务实高效。

2、各环节的活动落实到人,并确保真实记载活动过程,留下各项档案资料。

3、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8)

洗煤企业地震应急预案

随着地震频发的情况越来越多,各行各业都在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对于洗煤企业来说,它们也需要制定一套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以减少损失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地震对于洗煤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危机,它可能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员工的安全带来致命打击。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需要建立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

预先制定一份地震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在实际事故中产生不必要的混乱和错误。所以,洗煤企业应该组织一些专业人士来共同制定一个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这些专业人士包括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生产经理、工程师等。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的第一步是评估可能会出现的地震威胁。这项评估应该考虑大规模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地震的强度、震源、震级等。对于洗煤企业来说,可以评估设备的抗震能力以及工厂建筑的稳定性,以便在地震来临时更好地应对。

地震应急预案的另一项关键内容是人员疏散方案。企业应该考虑员工在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做,包括如何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应该在疏散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企业还应该指定一些员工负责疏散,以及提前将疏散路线和位置告知员工。

此外,地震应急预案还应该包含紧急救援方案。企业在制定紧急救援方案时,应该详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将帮助和救援的流程制定得十分清晰,例如,在地震后救援人员如何进出车间、如何应对火灾和瓦斯泄漏等问题。

最后,洗煤企业应该根据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不断的演练和修正。演练可以检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员工能熟悉应急操作流程,并及时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对于洗煤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通过提前评估地震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实施紧急救援方案并进行不断演练和修正,企业可以减少事故发生和降低损失,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9)

门窗企业消防应急预案

门窗企业是一种可能存在火灾的行业,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必须有一份完善的消防应急预案。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门窗企业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门窗企业火灾的危害

门窗企业主要使用木材、钢材、铝材、塑料等易燃材料,一旦起火,火势往往会迅速蔓延,并且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对人员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还会对企业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门窗企业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

1.门窗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消防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职责和任务。

2.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器材调查和管理,员工安全培训,预见性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火灾处理。

3.防火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确保应急灭火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员工的消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使员工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正确地做出反应。

三、门窗企业消防应急预案的实施

1.门窗企业应制定火灾预案和应急演练计划,建立预警和联络机制,并明确指挥系统和疏散路线。

2.企业应定期进行火灾预案及应急演习,检查设施的有效性及完整性,并在演练情况下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3.从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提升入手,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消防培训,加强员工对火灾的防范和应急措施的理解和掌握。

4.在设施和装置方面,应加强管理和检查,并将防火设施的使用情况记录到专门的管理台账中,定期进行维修和联港检查。

门窗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生产和预防火灾发生,关键在于制定完善的消防应急预案和加强员工应急教育,从而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和协助宣传。同时企业还要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防火设施和消防器材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而减少火灾的发生,为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和利益。

公司的应急预案(篇10)

门窗公司应急预案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经营中,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于门窗公司这样的生产企业来说,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生产的中断、设备故障、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不可预测的风险。为此,门窗公司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企业稳健发展。

应急预案是企业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方案。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判断事件的性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和企业资产完好,降低损失。以下是门窗公司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

一、预防措施

门窗公司应该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落实工作,加强生产设备的保养和维修,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和检查情况,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应对措施

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风灾、洪水、地震等。门窗公司应根据不同灾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例如,在遇到风灾时,需将所有门窗关闭或固定,以避免门窗被风吹开或吹倒,对大型设备也需固定。对于涉及到员工人身安全的工作区域则需立即撤离。

在发生洪水时,公司应及早将厂区内的所有门窗关闭,防止进水,同时组织人员清理厂区道路和通道,保证员工安全疏散。对于因水灾造成的损失,公司应根据保险情况及时申报,做好相关手续。

在发生地震时,需要让所有人员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在墙角处等防震措施下,避免人员受伤。地震后要协助相关救援人员进行抢险和救灾工作。

2. 火灾

门窗公司应该经常检查电线、电器等,保证消防设施能够正常工作。同时针对火灾,门窗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确保在发现火灾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控制。门窗公司还应安排专人处理每天的电力断路器熔丝、远离易燃和易爆品,确保躲闪路线清晰明了。

在出现火灾时,首先要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并开启灭火设备进行灭火,其次组织员工撤离现场,防止人员伤亡。

3. 突发性事故

突发性事故可能包括爆炸、中毒、坍塌以及其他较为罕见的灾难。在发生这类型的意外时,要及时将事故报告上级领导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并立即组织抢救工作。

三、应急演练

门窗公司还应该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意识。通过模拟实战演练,让员工了解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掌握危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的技巧,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最后,门窗公司应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保证企业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坚持对安全的高度关注,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实用的措施降低突发事件的风险和影响,保障员工和企业安全稳定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