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峰观后感精选

登珠峰观后感精选。

在欣赏优秀影视作品时,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获得更多感悟,相信大家从中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的撰写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非常稀少了,观后感可以更好地帮我们领悟剧中的内涵和深意。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准备的与“登珠峰观后感”相关的内容,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登珠峰观后感【篇1】

总有一种精神顽强不息,总有一种人生价值叫砥砺自我走向成功,就是这位老人成为姚明、刘翔、李娜之后,有一位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的中国体育人。他就是无腿勇士夏伯渝。我有幸在公司领导推荐下阅读到无腿勇士夏伯渝的感人事迹,也总结了以下两点:

1.在砥砺自我走向成功。无腿勇士夏伯渝在装上假肢那一刻起,他并没有堕落在人生的谷底中而是怀抱着梦想开始了挑战不可能的彪悍人生。人生有多少时间能花,这43年里夏伯渝的一双钢铁假制走出了自己成功的道路,脚底的钢爪在白雪上留下了一串印记是记录着他成功的步伐。所以,这种顽强的精神要永远铭刻在每个人心中。

2.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夏伯渝说过一句话,他表示:我不想让我这一生再有遗憾,明年我将再次去登珠峰,这是我一生奋斗的目标我永不放弃。终于,尼泊尔时间20xx年5月14日8时26分北京时间10时41分夏伯渝登上了他人生中的荣誉殿堂。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人要一直坚守梦想,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

结合我们的自身情况,要在推荐**时把我们的*最为目标。在工作时要不断克服困难,把**发展成为重中目标。这就是我看了夏伯渝事迹的感受。

登珠峰观后感【篇2】

《无尽攀登》是一部纪录电影,讲的是无脚登山家夏伯渝的真实故事。

夏伯渝:这一段时间光跑路演了,十几个城市,每次都是七八个到十几个媒体的采访,一个接一个,累身累心。只有在登山的时候,我才感到身心舒畅,好像一切都忘了,只想着向上,赶快登到顶。

成名后的夏伯渝,给无数人讲过自己切肤之痛,每次讲述,都是艰难地重返。

田川:您说自己从不喝热水,大家也一直称您为火神爷。夏伯渝:对,我就喝凉水,洗澡也是用冷水洗或者干脆就到河里洗,都是穷苦条件下逼出来的。我以前是踢足球的,特别痴迷,如果明天要比赛,今天上着课我就开始布阵了。那会儿一天不踢都不行,放假的时候我就自己踢,一直踢到天黑。

一副好体魄,是命运送给夏伯渝的礼物。1975年,只因为想免费体验一次全面体检,夏伯渝报名登山队的选拔。8848对他来说,原本只是课本上的一串数字,没想到却成为了纠缠一生的所在。

夏伯渝:1974年10月我到的北京,1975年1月和登山队开始进藏。田川:所以进队才两三个月就去登珠峰了。夏伯渝:对,当时之所以选拔特别严格,就是因为没有训练的时间。那个时候有20个人突击顶峰,只有几瓶氧气,我一路就没见过氧气瓶什么样。山上刮着大风,别人都在帐篷里,我一个人坐在帐篷外看着珠峰,我就想,如果只有一个人能登顶,那就是我,特别自信。后来我们从8600米下撤时遭遇了暴风,在那里停留了两天三夜。从8600米下撤到7600米的时候,我的一个队友因为体能透支把睡袋丢失了,我各方面体能还都比较可以,没多想就把自己的睡袋给队友了,第二天我还是背着所有装备从7600米走下来的。

△夏伯渝

有人说:“珠峰,也被称为最大的“露天坟场”。据最保守統計,近300多具尸体散落或深埋在雪山之上。海拔8000米以上就像一面镜子,把每个人照得清清楚楚,因为你面对的是死亡。会扔下队友还是分割自己生的希望?这是多少攀登者曾面对的灵魂拷问,或是背负一生的阴影。”

夏伯渝:冻伤是有过程的,先是冻得疼,然后是冻得麻木,冻得失去知觉,最后才是冻伤。下了大本营后天气开始变暖,我的脚就开始化冻了,先是变成粉红色,再是紫红色,最后变成了黑色。我当时想脚冻掉了就踢不了球了,哎呀,特别伤心。田川:您在哪里收到其他队友成功登顶的消息的?夏伯渝:在病床上,从收音机里听见的。当时自己的脚保不住,又听到我父亲去世的消息,给我很大的打击。那一阵是我最难受,最黑暗的阶段。


登珠峰观后感【篇3】

 今天观看一个怀抱登山梦想的人---夏伯渝的视频,让我震撼而备受鼓舞。43年只为一个梦想---登上8848米的珠峰!43年,从少年到白发,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头再来。四次失败面对无情的打击;失去双脚的伤痛,癌症病魔的侵袭,都没有阻止夏伯渝攀登的脚步,从1975年到2018年43年一直坚守梦想,自强不息直到梦想成真。

    43年来,他经历了截肢、父亲的去世、癌症、雪崩、地震、暴风雪、冰川……26岁第一次挑战离顶峰只差200多米刮起了强劲的高空风,攀登者只好撤离到7600米,后因他把睡袋让给一位藏族同胞,导致自己因冻伤失去双腿。后来他又罹患癌症,而病魔让他更加坚定了登顶珠峰的决心!

   为使一生不留有遗憾,65岁第二次挑战遭遇雪崩,错过了剩下的224米。66岁第三次挑战遭遇了尼泊尔大地震。67岁第四次挑战距离顶峰94米,突然刮起了高空风。他回头看到5个年轻的夏尔巴生命,那一刻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梦想牺牲他人的生命。为了大家的安全不得不被迫下撤,死里逃生!

    四度遇阻都没有让这位老人放弃梦想。69岁他第五次向珠峰发起冲锋,于2018年5月14日登上了8848顶峰。当看到一双钢制的假肢,深深的插在8848米珠穆朗玛顶峰山顶的积雪上。那一刻世界上没有一座山比这双假肢的主人更高!当看到他用对讲机和爱人通话:“我终于上来了,四十多年了,没有你的支持是不行的……谢谢你啊,几十年来一直的支持!”这背后有多少难熬的等待和艰辛,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43年不懈的奋斗的勇气与毅力感动我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躬亲践行、一路奔波传播大爱的师父师母;想到走过的点点滴滴;想到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丢了;想到坚定梦想一路前行;想到……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失声痛哭!是来自心灵的触动、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师父师母的心疼、是对自己坚定信念的信心、是力量是感动是喜悦……

   面对茫茫宇宙地球、面对大千世界、面对芸芸众生、面对初心,我是谁?山再高,高不过登山的人;路再险,挡不住坚定的心。路在脚下,心中充满爱!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不忘初心!全力以赴!所有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登珠峰观后感【篇4】

他凭借一双假肢,更凭借自己的坚持不懈与热爱,在43年里,五次冲击珠穆朗玛峰,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被世界最高的山峰接纳,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他也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的中国人。

他就是夏伯渝。由吴京、郭帆担任出品人,胡歌倾情献声,纪录夏伯渝43年执着攀爬的电影《无尽攀登》昨天来到上海路演。夏伯渝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说还有很多山,等着他去爬。

回看自觉震撼

作为一部纪录电影,《无尽攀登》真实记录了夏伯渝为登顶珠峰,所付出的努力、经历的疼痛、面对的挑战,以及始终没有动摇的决心。电影如实呈现了2018年夏伯渝最后一次冲顶所应对的种种艰难,冲顶前的喘气,快磨破的血泡,被冻伤的脸颊,都让人看着揪心。“觉得还是挺真实的,也挺震撼的。有些,确实我都没有注意到。”夏伯渝说自己当时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步攀爬上,“双腿是假肢,对于山路,我其实没有感触的,一脚踩下去,山路具体平不平是不了解的,所以我得用眼睛看着脚底。我身体晃动的幅度越大,假肢对我身体的摩擦就越大,为了保证身体尽量小的晃动,在登山途中我的眼睛始终看着脚底,必须每一步都踩稳、踏实。”

吃苦也很幸福

电影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镜头,夏伯渝都被提问,“你为什么要登山?”开始时候,他没有答出话来。结束的时候,夏伯渝坚定地说:“我喜欢登山。”

为了这份喜欢,夏伯渝1975年付出了自己的两条小腿——在冲顶珠峰前因帮助队友,夏伯渝自己冻伤小腿被迫截肢;为了这份喜欢,四十多年来他经历双腿截肢、癌症侵扰、病痛折磨,始终没有放松过训练,哪怕是在2016年第四次冲顶失败后——距离顶峰仅94米,因暴风无奈下撤,夏伯渝冻伤了身体,有了血栓。“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练力量,负重10公斤沙袋练深蹲,150个一组练10组,引体向10个一组练十组,俯卧撑60个一组练八组,仰卧起坐60个一组练八组,还有背飞,还有二头肌三头肌等等,这些完了,我就骑车去练体能,登香山,骑车往返就是将近50公里。”

完成登顶珠峰后,夏伯渝虽然减少了训练量,但仍保持运动。宽松的汗衫下,夏伯渝结实的手臂和胸肌替他说出心里话,“对我来说,我喜欢登山,登山就是一种享受。”

回家才是终点

四十多年来,夏伯渝在努力,而家人,也在担心。片中说起,他掩面而泣,手掌心里藏着的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愧疚。一次是在登顶成功后,他说“赶紧,向我的家人报告啊”,电话接通,夏伯渝就哽咽了,“四十多年啊,太不容易了,终于上来了。”面对他的报喜,妻子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平安地回来”,这让夏伯渝泣不成声,“四十多年,没有你的支持是不行的。等我回去吧,谢谢你啊,这些年来的一直的支持。”坐在世界之巅,他哭得像个孩子。

夏伯渝在登山中获得感悟。“以前,除了登山我什么都不想,家里有爱人在操持。但其实我登山对他们来说,不管从心理、身体上,各方面都造成很大的压力。”他说,“登顶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

不过夏伯渝又要出发了。“虽然再没有一座珠峰在等我,但因为我喜欢攀登,我还想继续。比如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和探险南北极。”因为疫情不能出国,他就在中国制定了“百城千山”这么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更多的是想呼吁、号召大家一起走出家门,感受运动的快乐。

登珠峰观后感【篇5】

自2018珠峰登顶以来,无腿勇士夏伯渝因其坚持与毅力得到不少关注,体育届最高殊荣之一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授奖肯定,央视《开学第一课》也邀请他上节目,以其不屈不挠的经历激励莘莘学子。但与称颂之相对的是,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

也许是当下浮躁的环境影响了评论者的判断,可也正因如此,有些人的故事,才显得弥足珍贵。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攀登,挑战高度。夏伯渝就是其中之一,43年5次尝试,69岁圆梦珠峰,是世界上登顶珠峰最高龄的残疾人,从此成为当代攀登者和普通人心中梦想、勇气与坚持的标杆与符号。

从1975年的8600米,到2018年的8848.43米,夏伯渝走了43年,这期间的困难非常人所能想象。但真正接触下来,会发现,这名老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苦兮兮的灰色地带,他质朴、乐观、随和,脸上总有温暖的笑容,把攀登这件事,想得远比普通人更简单。

对他来讲,攀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跟大家下班了去打篮球,看电影没什么不一样,它不会多么崇高,也不会多么龌龊,就是自然、纯粹的样子。

GZ85.cOm延伸阅读

登珠峰观后感(汇总5篇)


如何让自己写作品名观后感的过程更得心应手呢?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 观后感就是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和看法以文字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具体感受是观后感中打动人心的方式之一,这是一篇工作总结之家为您特意制作的“登珠峰观后感”请您好好欣赏,如果您想再次浏览此页请及时收藏!

登珠峰观后感【篇1】

这周的德育课,我们一直都在看《挑战不可能》的节目,这个节目讲述的是各类人来挑战常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事情。在这些人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一位名叫夏伯渝的老人了。

夏伯渝老人今年66岁了,他要挑战的是室内攀岩。项目规则是:徒手爬上一座高七米的攀岩墙,摘下上面的小旗就算胜利。当主持人宣布完规则后,我不禁脱口而出:“这太简单了吧。”所有的评委也都疑惑不已:这挑战太容易点了吧,只要有些攀岩经验的人似乎都能完成呀,评委们都认为可能是因为老人年龄有点大了吧。最后当主持人拿来椅子,老人从背包里拿出假肢时,所有的人惊呆了,这时大家才知这是一位残疾老人,他的双腿都安装的是假肢,他要用这双假腿来进行挑战。我也是惊愕不已,这个老人一点也看不出是一位残疾人呀,他一直微笑地站在台上,浑身散发着一种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力量。挑战开始了,老人刚爬到一半时,双腿突然落空了,只能靠双臂支撑着向上爬,看到这儿,我暗暗地为老人捏了一把汗,嘴里不由低声喊道:“加油,加油。”老人就靠着双臂的支撑爬上了顶端,摘下了小旗。评委们站起来了,现场所有的观众站起来了,他们都眼含热泪,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位身残志坚的老人致敬。

主持人介绍老人曾是我们国家登山队队员,在26岁攀登珠峰时,因遇到高空风,遗憾地从离登顶只有200米的地方下撤,在下撤途中,他的队友不慎遗失了睡袋,在7600米高的营地,他把自己的睡袋给了队友,自己却因为冻伤永远失去了双腿,在治疗的时候,他的9名队友成功地登上了珠峰。老人在台上一直微笑着,从他的脸上,我们根本看不出他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艰辛和磨难。他坦然地说他听到队友成功登顶时既高兴也有些遗憾,遗憾自己没有登上峰顶。在明亮的演播大厅里,他坚定地说:“我不会放弃的,我明年将再次攀登珠峰,我永不放弃”!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呀!这是一位勇士!这是一位强者!我深深地被他震撼了,被他感动了。

夏伯渝老人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2016年距珠峰不到1000米时,因队友出现不适,他不得不放弃;2017年他因自己腿部的血栓,不得已做手术没有登珠峰;2018年他终于站在了珠峰的脚下,满怀激情再次出发!肆虐的风夹着漫天飞雪没有吓到他;五米宽的冰缝还有看不到底的深渊,他架个长梯勇敢爬过;摔倒再爬起,他用假肢登上了珠峰!当他把挑战不可能的旗帜插在珠峰的最高顶时,我泪流满面!谁说年龄是障碍?谁说身残志气短?有梦想就要勇敢去奋斗!

节目放完了,我的心却无法平静,“永不放弃”!老人铿锵有力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着。“永不放弃”让我明白了成功总是在经历艰辛,经历苦难,在永不放弃的努力中才能实现。永不放弃,为了理想,为了追求,我也将永不放弃!

登珠峰观后感【篇2】

自2018珠峰登顶以来,无腿勇士夏伯渝因其坚持与毅力得到不少关注,体育届最高殊荣之一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授奖肯定,央视《开学第一课》也邀请他上节目,以其不屈不挠的经历激励莘莘学子。但与称颂之相对的是,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

也许是当下浮躁的环境影响了评论者的判断,可也正因如此,有些人的故事,才显得弥足珍贵。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攀登,挑战高度。夏伯渝就是其中之一,43年5次尝试,69岁圆梦珠峰,是世界上登顶珠峰最高龄的残疾人,从此成为当代攀登者和普通人心中梦想、勇气与坚持的标杆与符号。

从1975年的8600米,到2018年的8848.43米,夏伯渝走了43年,这期间的困难非常人所能想象。但真正接触下来,会发现,这名老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苦兮兮的灰色地带,他质朴、乐观、随和,脸上总有温暖的笑容,把攀登这件事,想得远比普通人更简单。

对他来讲,攀登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跟大家下班了去打篮球,看电影没什么不一样,它不会多么崇高,也不会多么龌龊,就是自然、纯粹的样子。

登珠峰观后感【篇3】

今年5月,由凯时赞助并组建的2019凯时珠峰登山队也挑战了夏伯渝老人的攀登足迹,成为首个亮相珠峰峰顶的在娱乐平台。

在凯时看来,在夏伯渝老人的传奇人生里,挑战珠峰的勇气与韧劲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中。他在屡次遭遇冲击梦想失败打击后,始终没有放弃目标和理想,而是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坚持完成梦想。

据悉,在今年冲顶成功前,夏伯渝已经经历了四次失败。珠峰曾接二连三地打击夏伯渝的梦想,更是让他失去了双腿。特别是在2014年,65岁的夏伯渝再次来到珠峰脚下,距离他第一次挑战登顶已经有40年之久。曾经的登山队友中,也只有他还在坚持着。然而,随着尼泊尔登山史上最严重的山难爆发,尼泊尔政府取消全年的登峰计划,夏伯渝不得不遗憾而归。而到了2015年,再次来到珠峰大本营的夏伯渝与8.1级地震不期而遇,地震引发的雪崩再次让他的珠峰梦想破灭。

遭遇接连不断的挫折和打击,面临失去双脚、雪崩地震、恐怖冰川、假肢螺丝掉落等种.种突发状况,“无腿老人”夏伯渝终于在今年带着钢铁假肢站在了珠峰之巅。43年之后,已然是69岁高龄的他在世界之巅向全世界证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不仅是“无腿老人”夏伯渝在用行动诠释这种拼搏精神,凯时平台今年组建珠峰登山队也选择了北侧传统路线这条充满挑战的路线向珠峰发起冲击,在整个过程中也充分发扬了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的攀登精神。

据了解,凯时珠峰登山队选择了这条路线,正是由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首创且难度很高的登顶路线。根据线路规划,凯时珠峰登山队必须先后经过海拔5130米北坡大本营、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之后,最终从海拔8300米的C3营地发起冲顶。尽管登山队队员主要以熟悉地形、经验丰富的夏尔巴人为主,且相关训练准备、后勤保障都十分充沛。但在最后的冲顶过程中,登山队不仅面临严寒天气和崎岖山路的考验,甚至还遭遇到珠峰登山史上难遇的“大堵车”。最终,凯时珠峰登山队当机立断,选择将登顶时间提前到5月23日凌晨1点,最终耗时9个小时成功登顶珠峰。

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长途跋涉,尽管凯时珠峰登山队的队员们早已筋疲力尽,但当团队旗帜在珠峰峰顶迎风飘扬,每一个人都无比兴奋和骄傲。事实上,无论是“无腿老人”夏伯渝、凯时珠峰登山队还是无数前仆后继的珠峰挑战者,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敢于朝着梦想目标奋勇前进,这样的攀登者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更是值得大力弘扬的时代正能量。

登珠峰观后感【篇4】

 今天观看一个怀抱登山梦想的人---夏伯渝的视频,让我震撼而备受鼓舞。43年只为一个梦想---登上8848米的珠峰!43年,从少年到白发,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头再来。四次失败面对无情的打击;失去双脚的伤痛,癌症病魔的侵袭,都没有阻止夏伯渝攀登的脚步,从1975年到2018年43年一直坚守梦想,自强不息直到梦想成真。

    43年来,他经历了截肢、父亲的去世、癌症、雪崩、地震、暴风雪、冰川……26岁第一次挑战离顶峰只差200多米刮起了强劲的高空风,攀登者只好撤离到7600米,后因他把睡袋让给一位藏族同胞,导致自己因冻伤失去双腿。后来他又罹患癌症,而病魔让他更加坚定了登顶珠峰的决心!

   为使一生不留有遗憾,65岁第二次挑战遭遇雪崩,错过了剩下的224米。66岁第三次挑战遭遇了尼泊尔大地震。67岁第四次挑战距离顶峰94米,突然刮起了高空风。他回头看到5个年轻的夏尔巴生命,那一刻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梦想牺牲他人的生命。为了大家的安全不得不被迫下撤,死里逃生!

    四度遇阻都没有让这位老人放弃梦想。69岁他第五次向珠峰发起冲锋,于2018年5月14日登上了8848顶峰。当看到一双钢制的假肢,深深的插在8848米珠穆朗玛顶峰山顶的积雪上。那一刻世界上没有一座山比这双假肢的主人更高!当看到他用对讲机和爱人通话:“我终于上来了,四十多年了,没有你的支持是不行的……谢谢你啊,几十年来一直的支持!”这背后有多少难熬的等待和艰辛,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43年不懈的奋斗的勇气与毅力感动我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躬亲践行、一路奔波传播大爱的师父师母;想到走过的点点滴滴;想到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有时候走着走着就丢了;想到坚定梦想一路前行;想到……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失声痛哭!是来自心灵的触动、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师父师母的心疼、是对自己坚定信念的信心、是力量是感动是喜悦……

   面对茫茫宇宙地球、面对大千世界、面对芸芸众生、面对初心,我是谁?山再高,高不过登山的人;路再险,挡不住坚定的心。路在脚下,心中充满爱!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不忘初心!全力以赴!所有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登珠峰观后感【篇5】

《无尽攀登》是一部纪录电影,讲的是无脚登山家夏伯渝的真实故事。

夏伯渝:这一段时间光跑路演了,十几个城市,每次都是七八个到十几个媒体的采访,一个接一个,累身累心。只有在登山的时候,我才感到身心舒畅,好像一切都忘了,只想着向上,赶快登到顶。

成名后的夏伯渝,给无数人讲过自己切肤之痛,每次讲述,都是艰难地重返。

田川:您说自己从不喝热水,大家也一直称您为火神爷。夏伯渝:对,我就喝凉水,洗澡也是用冷水洗或者干脆就到河里洗,都是穷苦条件下逼出来的。我以前是踢足球的,特别痴迷,如果明天要比赛,今天上着课我就开始布阵了。那会儿一天不踢都不行,放假的时候我就自己踢,一直踢到天黑。

一副好体魄,是命运送给夏伯渝的礼物。1975年,只因为想免费体验一次全面体检,夏伯渝报名登山队的选拔。8848对他来说,原本只是课本上的一串数字,没想到却成为了纠缠一生的所在。

夏伯渝:1974年10月我到的北京,1975年1月和登山队开始进藏。田川:所以进队才两三个月就去登珠峰了。夏伯渝:对,当时之所以选拔特别严格,就是因为没有训练的时间。那个时候有20个人突击顶峰,只有几瓶氧气,我一路就没见过氧气瓶什么样。山上刮着大风,别人都在帐篷里,我一个人坐在帐篷外看着珠峰,我就想,如果只有一个人能登顶,那就是我,特别自信。后来我们从8600米下撤时遭遇了暴风,在那里停留了两天三夜。从8600米下撤到7600米的时候,我的一个队友因为体能透支把睡袋丢失了,我各方面体能还都比较可以,没多想就把自己的睡袋给队友了,第二天我还是背着所有装备从7600米走下来的。

△夏伯渝

有人说:“珠峰,也被称为最大的“露天坟场”。据最保守統計,近300多具尸体散落或深埋在雪山之上。海拔8000米以上就像一面镜子,把每个人照得清清楚楚,因为你面对的是死亡。会扔下队友还是分割自己生的希望?这是多少攀登者曾面对的灵魂拷问,或是背负一生的阴影。”

夏伯渝:冻伤是有过程的,先是冻得疼,然后是冻得麻木,冻得失去知觉,最后才是冻伤。下了大本营后天气开始变暖,我的脚就开始化冻了,先是变成粉红色,再是紫红色,最后变成了黑色。我当时想脚冻掉了就踢不了球了,哎呀,特别伤心。田川:您在哪里收到其他队友成功登顶的消息的?夏伯渝:在病床上,从收音机里听见的。当时自己的脚保不住,又听到我父亲去世的消息,给我很大的打击。那一阵是我最难受,最黑暗的阶段。


【集锦】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


珠峰,世界之巅,攀登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然而,无数勇士怀揣梦想,勇攀高峰,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征服,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一

攀登珠峰,不仅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意志和精神的考验。站在世界之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喜悦与自豪。而在这背后,更是凝聚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攀登精神。

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一个队员都发挥着自己的专长,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艰难的时刻,是队友们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继续前行。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同时,攀登珠峰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面对高海拔、低氧气的环境,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异常珍贵。我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攀登珠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不仅仅适用于攀登珠峰,更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和困难。

回顾这次攀登珠峰的经历,我深感收获颇丰。我不仅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更在攀登的过程中收获了友情、成长和感悟。这种攀登精神将伴随我走过未来的日子,激励我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总之,攀登珠峰不仅仅是一次体能的挑战,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生命的宝贵以及坚持不懈的力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攀登精神将继续指引我前行,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二

当我第一次听到关于珠峰攀登的故事,我的内心充满了震撼和钦佩。不仅仅是因为珠峰的高度,更是因为那些敢于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攀登者们所展现出的精神。这次,我决定深入了解珠峰攀登的历程,试图从中体会和领悟那种独特的攀登精神。

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珠峰攀登不仅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历练。攀登者们需要面对严寒、缺氧、陡峭的岩壁等诸多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和毅力。每一次的攀登,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挑战,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一次重新认识。

在珠峰攀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攀登者们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打动。他们面对困难,从不言败,总是坚定地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梦想的追求。

从珠峰攀登中,我领悟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要坚持到底。因为,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只有经历过困难,才能收获成功。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珠峰攀登中,一个人很难完成整个任务,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达到目标。

通过这次对珠峰攀登精神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勇敢地追求梦想,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这种珠峰攀登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三

珠峰,世界的屋脊,人类的极限挑战。每一次攀登,都是对自我的超越,对精神的磨炼。攀登珠峰的过程,不仅是肉体上的艰苦奋斗,更是精神上的巨大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珠峰攀登精神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珠峰攀登精神,首先体现在对梦想的坚守与追求。攀登珠峰,是许多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这种对梦想的坚守与追求,正是珠峰攀登精神的核心。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求,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不能放弃。

珠峰攀登精神体现在团队合作与互助。攀登珠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需要团队的协作与互助,需要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面对困难。在攀登过程中,队员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这种团队合作精神,是珠峰攀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珠峰攀登精神体现在对挑战的勇敢面对。攀登珠峰,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需要面对严寒、缺氧、高山病等种种困难。但是,正是这些困难,锻炼了攀登者的意志,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这种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是珠峰攀登精神的重要体现。它告诉我们,面对挑战,我们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才能不断成长。

最后,珠峰攀登精神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攀登珠峰,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活动。在攀登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尊重自然规律,不盲目冒险。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是珠峰攀登精神的重要内涵。它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它,尊重它,不能盲目冒险。

总之,珠峰攀登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教会我们坚守梦想、追求卓越;教会我们团队合作、互助共赢;教会我们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成长;教会我们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四

攀登珠峰,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极限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刻洗礼。站在世界之巅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攀登精神的内涵与力量。

珠峰攀登精神,首先体现在坚韧不拔的毅力上。攀登珠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高海拔、低氧气、严寒的气候,每一个因素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意志。然而,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一步步向前,最终成功登顶。这种毅力,不仅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心灵的考验。

珠峰攀登精神也体现在团队合作的力量上。攀登珠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的协作。在攀登过程中,我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当我们团结一心,就能够创造出无穷的力量。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珠峰攀登精神还体现在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上。站在珠峰之巅,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脆弱。这次攀登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刻,更加懂得感恩与付出。我明白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我们保持敬畏之心、珍惜生命,就能够战胜一切。

珠峰攀登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团队合作、敬畏生命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适用于攀登珠峰这样的极限挑战,更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这种精神,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五

攀登珠峰,不仅仅是一场对体能的考验,更是一次对意志和精神的深刻磨砺。这种精神,既是对个人极限的挑战,也是对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赞颂。

攀登珠峰精神的首要体现,便是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高海拔、低氧气、严寒气候等重重困难,攀登者们需要拥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前进。正是这种毅力,让他们在困境中不放弃,在挫折中不气馁,最终成功登顶。

攀登珠峰精神还体现在团队合作的力量上。攀登珠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的协作。在攀登过程中,队员们需要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分工合作,各尽其能,共同为达成目标而努力。这种团队精神,让攀登者们能够在困难面前齐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

此外,攀登珠峰精神还包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站在珠峰之巅,人们会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脆弱。这种体验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感恩与付出。攀登者们不仅挑战自己的极限,更在攀登的过程中学会了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攀登珠峰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敬畏生命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适用于攀登珠峰这样的极限挑战,更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这种精神,就能够勇往直前、战胜一切。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攀登珠峰精神为指引,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追求更高的目标。让我们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成长,在坚持不懈中创造奇迹。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领略到攀登珠峰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无限魅力。

珠峰攀登精神心得体会六

珠穆朗玛峰,这座世界之巅,对我而言,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极致坐标,更是心灵深处的一次震撼与洗礼。站在它的脚下,我深感人类的渺小,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坚韧。

珠穆朗玛峰的自然保护区,以其广阔的面积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不仅有高山峻岭,还有森林、灌丛、草原,以及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在艰难的攀登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但同时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登山者们面对巨大的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在攀登的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自然。它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我们应该珍惜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我也明白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我们应该保持谦卑,敬畏自然,而不是盲目地征服和破坏。

珠穆朗玛峰,这座世界的屋脊,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坚韧、勇敢、敬畏和尊重。攀登珠穆朗玛峰,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像尊重自然一样,尊重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事,用爱和善良去温暖这个世界。

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精选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登时代观后感1000字精选 ”,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1)

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向人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是如何压榨无产阶级工人的。在资本家眼里无产阶级工人,就是会吃饭的机器,

工人的生存价值就是满足贪婪的资本家实现资本积累而进行无限期压榨的工具。在影片中,工人们毫无休息时间可言,就连吃饭都要为资本家工作,就像会吃饭的机器一样。就如这样的生活条件,工人们也还是高兴的,在那种条件下,有工作就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资本家无情地压榨,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使用的权力。

直至他们失去工作,才有上街**的觉悟,像主人公一样无意识地领导了一次**反抗之后,被关进了监狱中,这种做法是不会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会改变资本家贪婪的灵魂,那么就改变不了工人的现状。影片中,主人公由于**而进了监狱,可笑的是主人公竟然认为自己进了天堂,保证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便是那个时期无产阶级工人的理想和愿望,

这是他们的可怜之处,但也正是他们的可悲之处,正是他们的这种不求进取的思维模式才让那么残忍的资本主义无人道的压榨方式得以生长和发展!

所以无产阶级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一直反抗,直到消除一切剥削。

从整个故事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剥削是没有底线的,在这种制度体系下,资本家是不会有怜悯之心的,他们不会满足于有限的资产,而尽可能的压榨无产阶级是资本家累积资产的唯一方法,因此想要资本家给一群无产阶级工人带来幸福生活,那是不现实的!

就好比把羊放入狼群,要让狼不吃羊是不可能的。有些资本家可能会反驳说,资本本主义发现的同时也带动了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提高,比如现代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工人同样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我想说,这就好比把狼放入羊群一样,虽然暂时安全,但再多的羊也逃不过总有一天被狼吃掉的命运,羊群想永远生存下去,

唯一的出路就是赶走那只狼。再反关电影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无产阶级工人的出路只有反抗,只有拿回资本家手里控制的生产线,

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体系,才能更好的为大众谋福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生产工人的积极性,更好更多地利用生产资源。就像电影的结尾一样,清晨的第一曙光是属于无产阶级工人的。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2)

看过这本的人应该不是已经看了《金色梦乡》就是读完这本马上要去读《金色梦乡》,时隔快半年我还记得当时一口气读完《金色梦乡》时的畅快,边读边听GoldenSlumbers,一口气写了2000字的文章感慨我真是太爱伊坂了。

很多人说这本不如《金色梦乡》,可能是程序和系统这样的东西其实在这里最终也只是抽象的东西,不像金梦里是为了找刺杀首相的替罪羊那样焦点集中,金梦里的青柳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活下来,整容后变成另一个人生存下来,那些一路帮助他的人都是小小的英雄,而在摩登里每一个人陷进去的人遭受的都是折磨和痛苦。

最受触动的相似点是,永岛丈很像金梦里那个被派来看着青柳最后被青柳父亲对媒体讲的一番话打动流泪的警察,永岛是系统的一个工具,他深知这一点,自己被塑造成英雄,却也无法看清系统的全貌,自觉虚无却还是甘心成为推动国家的一部分,然而这样的人却被渡边的话打动,终于认识到小的目标才更重要,选择了解救眼前这几个想要探究系统背后真相的人,其实得到解救的何尝不是他自己,即使他还是无法摆脱系统的控制,不得不为了工作而去做事,但意识到了小的目标更重要的他,得到了真正对自我的救赎,这也是系统里表露出一丝人性的地方,这本书里绝望处表露的希望,如果没有永岛的觉醒,渡边和佳代子也不可能有选择去北海道旁开咖啡店不理世事的可能。

越是身处高位的人,是否抱着“就是这么一回事”的心态越是至关重要,每一个决定的角度一旦发生微妙的变化,带来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就算只是完成一个个小小的目标。而身处平凡世界的我,从这里看到的,就是伊坂在两本书中都强调的,金梦里青柳的父亲对记者说的做什么工作就要承担什么责任,摩登里最后提到的,工作不是借口,做了错事要感到羞愧,要付出代价。

书中是虚构的故事,但其实仔细想想,这样的系统也许就在我们周身的世界发挥作用,我们可能也只是这个巨大系统的一个小工具,平凡地过一生就是不触发任何搜索的开关,可能有很多人选择了看清楚,于是上演我们想象不到的故事。书中不断提到的“你有没有勇气”倒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常常审视自己,你有没有勇气?你的勇气可以走到哪里?抛开大的理想目标和意义,你有没有为小目标而奋斗,行动的勇气?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3)

《摩登时代——卓别林》这一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它让我们在笑声中体会出来。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让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就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被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时间,帮资本家获得更多利润罢了。

在影片开始时,首先是有一群羊走过,紧接着就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很接近,让我产生一种哑然失笑的感觉。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这么的机械受社会控制着,而查理正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影片中还通过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暗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卓别林扮演流浪汉那时就希望永远都关在监狱里,无忧无虑,就不用为了找工作养活自己而感到烦恼。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就如与卓别林一起流浪的女孩,在那现实社会,只能靠偷东西吃来养活家里的兄弟姐妹,最后,却弄到无家可归。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卓别林这一部电影《摩登时代》让我们在笑声中感受到当时农民工被资本家的欺压,担任了机械的工作,我永远都忘不了主人公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眼里充满的只有迷茫。这就是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4)

今天把它翻出来看,觉得卓别林真的是个天才!

《摩登时代》便是卓别林的一部重要代表作。该片拍摄于1936年,是卓别林对西方大工业社会的弊病批判最犀利、揭示最深刻的作品。在影片的开头,流浪汉查理在一家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繁重而紧张的劳动,使他无暇喘息,甚至在被卷进齿轮当中时,双手还不停止工作。而冷酷的老板还嫌不够,拿来一台喂饭机器在查理身上试验,企图连工人吃饭的间歇也要剥夺掉。然而可怜的流浪汉查理,连这样的工作也无法保住。他不断失业,到处碰壁,挣扎着走向没有尽头的远方……

影片最出色的,当然是卓别林运用的喜剧语言。他善于把主人公置于尴尬的境地,创造出最自然而又最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一个简单的道具,他信手拈来,便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喜剧要素,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掉牙的无声电影,千篇一律的追逐情节,在他的手下,竟显得那样新鲜耐看,妙趣横生。另一方面,卓别林的喜剧要素,是建立在他对贫穷的大众深切的同情之上。这样,他的喜剧影片,能够引起最大多数观众的共鸣,也能够激发起观众的善良和同情心。因此,他的影片不仅在当时深受观众欢迎,直到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为广大影迷所喜爱。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5)

昨晚看的《摩登时代》,至今不能让我释怀。最近看电影很多,也被感动过很多次。可只有《摩登时代》,让我既悲且笑,让我想把这份感动记录下来。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自导自演的一部拍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无声电影。记得大学时我看过,没有看完,但对卓别林滑稽的动作很有印象,还特意模仿过他鸭子式的走路。当时欢笑居多。

而昨晚是一个人无聊,特意找的喜剧。想不到看着看着想流泪。电影的时代意义和所表达的讥讽我不想多说,大抵时代不同。我想说的是引起我强烈共鸣的东西,让我不能释怀的东西。

电影首先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生活如此不易。他机械的上班,木然的被抓到精神病院和警察局。这是小人物的悲剧。还有那个女孩,抢劫超市的工友。都是被现实所逼,为生计所累。每个时代都有底层的人,他们的悲喜如此简单,他们的表情最后木然。人,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就此沉溺,要么踩在沉溺人的头上。

最近总是被感动。我的内心如此敏感。查理和女孩相遇,一起逃亡,开始憧憬自己的家。那个想象的家如此美好,如此丰富,如此细致,却只是想象。到后来女孩在水边找到那所破烂的房子。他进门的那句:宛如天堂。瞬间让我内心崩溃。大概年纪越大,就越想有个家。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爱和被爱是多么幸福。所以查理后面的努力我完全理解,我要上班,我要工作,我要养家。哪怕再苦再累。

电影这段如此之真实。即使中间再多滑稽,也改变不了它的厚重。再后面他们一起努力,在餐厅差点就能开始美好的生活,社会又让他们一起逃亡。在最后的路上,查理说:会好起来的。多笑点,你笑起来很美。

如此完美的结局!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6)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摘要:电影《摩登时代》以艺术的形式深刻而无情的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展示出了在工业时代工人们被压迫的悲惨命运。

关键字:资本主义,机械大工业时代,人的异化,很早的时候就看过大名鼎鼎的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只觉得电影里小胡子的主人公好笑又可怜,从没思考过电影里 表达的深刻社会含义以及导演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情的讽刺和鞭挞。马克思原理课上重温了这部电影,又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摩登时代》以一句“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拉开了电影的序幕。故事发生在20世纪xx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

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涌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动作,男主人公夏尔洛是这个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 了,他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 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 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 夏尔洛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这似乎是人们期盼已久的自由。因为即使他出狱,重新获得自由,却仍然要进入资本主义的牢笼,不可脱身。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后来,

夏尔洛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夏尔洛,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 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最后,夏尔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尔洛看到 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

如果仅仅看这部电影的情节,或许他并不能位列经典电影之列,并且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迷倒一批又一批的观赏者,我想真正让人觉得这部电影伟大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承载沉重的社会话题。

电影一开始那些涌出来的一大群羊象征了在工厂里被资本家向牲口一样驭使的工人们,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

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但是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工厂老板不停地催促工人做工,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于是带出了本片中很好笑荒诞的场景,一个发明家来工厂里想资本家兜售他发明的自动喂食的机器,以此来缩短工人们的用餐时间。而主人公夏尔洛被当作小白鼠来试验机器的作用,引发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笑果。电影抓住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资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无产阶级的压榨和摧残的丑恶面目,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觉到无所适从。

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同时也引起观众对“工业社会对人性异化”的反思,被机器洗脑后的工人展现给人们的永远是麻木呆板的表情。影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但同时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现在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摩登时代》中,还有很多镜头在演绎着卓别林辛酸的生活。影片中卓别林被卷进了巨大的机器,在机器的力量前无所适从,在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滑行,浸透了苦涩的笑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的本质是惟利是图,生产不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资本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7)

影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本阶级的利益不断的不断的要工人工作工作……。影片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加速。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但是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当……,这些种种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

当他因被一妇女被告于警察而被追时,当他被工作折磨得精神短路发疯时,当他被那台机器折磨得一塌糊涂时,有谁流露了同情、怜悯之情,有谁关心和安慰他,没有。这就是部压榨。

查尔斯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当他从精神医院出来后,他在路上救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这也是他。

在这样的时期,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只会一向被歧视,被压榨,被……。可能是命运,也可能是缘分,使这两个人相遇了,一个是受工作压迫而发疯,一个是失去父亲和姐妹,受饿不得以去偷面包,两个可怜的人终在那次面包事件中有了交集。当两个人再次在警车上相遇时,他们彼此都对对方有了好感,可能是同样的命运,亦或是同样的坚持吧。经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人终从那个“牢笼”里逃出来了。但是就他们的努力终究是逃不出的那个“牢笼”,无底的洞啊。

摩登时代观后感(篇8)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摩登时代》以一句“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拉开了电影的序幕。故事发生在20世纪xx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

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涌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动作,男主人公夏尔洛是这个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他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夏尔洛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这似乎是人们期盼已久的自由。因为即使他出狱,重新获得自由,却仍然要进入资本主义的牢笼,不可脱身。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后来,

夏尔洛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夏尔洛,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最后,夏尔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尔洛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

如果仅仅看这部电影的情节,或许他并不能位列经典电影之列,并且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迷倒一批又一批的观赏者,我想真正让人觉得这部电影伟大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承载沉重的社会话题。

电影一开始那些涌出来的一大群羊象征了在工厂里被资本家向牲口一样驭使的工人们,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

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但是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工厂老板不停地催促工人做工,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于是带出了本片中很好笑荒诞的场景,一个发明家来工厂里想资本家兜售他发明的自动喂食的机器,以此来缩短工人们的用餐时间。而主人公夏尔洛被当作小白鼠来试验机器的作用,引发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笑果。电影抓住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资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无产阶级的压榨和摧残的丑恶面目,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觉到无所适从。

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同时也引起观众对“工业社会对人性异化”的反思,被机器洗脑后的工人展现给人们的永远是麻木呆板的表情。影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但同时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现在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摩登时代》中,还有很多镜头在演绎着卓别林辛酸的生活。影片中卓别林被卷进了巨大的机器,在机器的力量前无所适从,在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滑行,浸透了苦涩的笑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1000字精选


好的电影总是会让我们印象深刻,当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观赏的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感受想法,观后感可以帮我们整理累积从影片中获取的知识。当你看到此文,即表明你在寻找作品观后感吧!你不妨看看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 篇1

卓别林在一个流水线拧螺丝,一开始他与那些工人拧得已经十分快了,可老板还要责骂他们。卓别林稍微喘了一口气,滚动带就跑走了那么多螺丝,于是卓别林就钻了进去继续拧。幸好有同事在操控室把他转了出来。

从此,卓别林就疯了。他已经十分投入工作,无法自拔,只要他看见类似螺丝的东西就要用螺丝刀拧。比如:人类的鼻子,他要拧一下;衣服上的纽扣,他也想拧;消防栓上的螺丝钉也要拧;有的人的奶头也想要拧......拧着拧着就招来了警察,警察在追他的时候,他也不忘打卡,真是投入工作......

卓别林疯了,那么他的同事也一定快要疯了。当卓别林用汽油喷同事的时候,他的同事竟然不管脸上的汽油,埋头继续工作,这真不符合人性啊!可是当卓别林喷老板的时候,老板却拿出来手帕擦脸。

当警察来抓他的时候没收了他的喷油枪,卓别林又从口袋拿出一把备用的小手枪,真是出其不意。

这部电影表达了老板压榨工人的生活,如果你穿越到了那里,你会怎样?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 篇2

首先这部影片非常好看,不仅会让人愉悦,更是让我觉得很感动。他用一种幽默的效果去展现出那个年代的矛盾。

男主人公虽看着很傻,但傻人有傻福,他也很幸运。并且笑起来很可爱。他刚开始时在工厂里面做的是拧螺丝的工作,可单单是一件事就让他因过度疲劳而精神崩溃。并且住了医院,还失去了工作,可见当时工人们的辛苦。他们就像机器一样的工作,工作时不会有一刻是可以放松的。工作都是很系统化的,我估计是可能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时代的发展。而公司的老板无处不在的通过监控观察他们,而且要使用像喂食物的一种机器也是先让员工当实验品,而可怜的男主人公因此受到机器的虐待。虽说是给观众呈现搞笑的效果,但也揭露并讽刺了工人们受的这种不公平待遇和老板的自私自利。

出了医院后的他看到一辆车的旗子掉了,决定把那面旗子还给车主,没想到却被当成表示反抗的人们的领袖被抓到了监狱。在监狱中受尽了折磨。可好人有好报,在警察们被坏人关起来,他有勇气把那些人都打倒。并且救出了那些警察,还在监狱里过了一段舒服的日子。后来他获释了。但他却想方设法待在监狱,因为在监狱里每天都能按时吃上饭。还不用担心没钱,于是在这过程中遇到女主人公。她很爱自由,可她也想要有自己的家,两人志同道合,都想过个安稳的日子找到工作。可这又谈何容易?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两次进了监狱,而她每一次都会在他出狱时等他。两人找到一个家,虽又破又小,但对两个人来说确像是在天堂。后来她找到了一份跳舞的工作,而且有钱了。也把他介绍给了老板,两人过上了稳定的日子,可女主人公却被通缉了。于是二人又开始了他们的逃跑之旅。在逃亡路上,他们坚信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一起微笑着继续向前。

那个时代,工人们的日子真是不好过,每天都得面对失业的危险。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都听上级的安排,待在监狱里都好过待在外面。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我很欣赏男女主人公面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不如意的事,也都当做一个小插曲,享受此刻的一切,不放过能够享受到的东西。因为你可能下一秒就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了,可说实话,那个年代人们连自己都顾不上。若要为了这些事情伤心难过的话,岂不是很心累?他们的这种生活可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 篇3

我是带着十分沉重的思考看完这部电影的,虽然剧情中笑点很多,但是我却很少发笑,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当中。

这部电影讲述的背景是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当时经济不景气,人多人都面临的失业下岗,此片开头也讲了,正是工业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而同时经济发展要求也为资本家压迫工人带来了更好得借口,工作难求,可是有工作的人却是拿着追求幸福的权利换去相应的报酬,这也是这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整部影片节奏欢快,剧情幽默,寓意深刻,无疑是一部好电影可是我却有一些观点可能与各位朋友不太同。

01卓别林先生所经历的几个工作,除了第一个看起来稍微忙一些以外,其余的工作看似忙不忙不说,他的能力并不能胜任,而且我个人感觉一些不错的工作,他并没有好好珍惜,也不完全是雇佣者的原因。

02其实看电影时我也在想,这部电影是不是资本主义家存在很多过分的地方,后来我也在思考如果真的没有这些工厂,经济是否能够上去,而且转眼这么些年过去了,现在的工作模式比起这部电影拍摄的时间以及一些内容,好像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当然相对于工作时间上是有了一些变化。

03我感觉整部影片对于工作强度以及资本压榨表现力度不太够(纯属个人观点勿喷)

当然卓别林老师演技很棒,无可否认,最后的结尾也很漂亮,宝莲.高戴也为整部剧提供了画龙点睛之笔,最后卓别林让她嘴角挂上微笑的那一幕也很经典。

最后祝大家都能过上自己想要得生活,无论生活怎样,记得带着微笑,向生活比个耶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 篇4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拍摄于1936年。虽然1935年的电影已经进入了有声时代,但卓别林还是决定用电影的形体语言,为经济危机给广大工人带来的痛苦而大声呐喊呼号。辛辣犀利的讽刺、精湛绝伦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以及温馨感人而焕发着人性光辉的爱情,这使得影片至今还散发着不朽的魅力。《摩登时代》讲述一个被机器摧残、异化的流浪汉在工业文明的传送带前窘态毕现、笑料百出的故事。这是一个集幽默、讽刺、控诉于一体的经典影片。同时影片也将当时的社会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故事发生在工业大生产时代,当时经济大萧条,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对工人的剥削更加残酷。故事的主人公――查里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钳工,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大闹工厂,并因此被解雇,成了一个流浪汉。失业的.查里阴差阳错地被当成罢工首领抓进了监狱,在监狱的生活本来衣食不愁,偏偏又遇上了监狱动荡,而重获自由,提前释放。出狱后,查里找了好几份工作,都无辜泡汤。但在窘迫的生活中偶遇一个有着同样命运的流浪的女孩,并勇敢相爱,一起浪迹天涯。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 篇5

一个假冒的魔术师,机缘之下走上了一条救赎自我的道路。《摩登年代》的故事内核,像极了那个从狗熊变英雄的大魔术师奥兹,只是后者走的是英雄主义的救赎,而《摩登年代》则更像是一出从亲情、感情中衍生的奇幻秀。很显然,《摩登年代》让徐峥再一次的踏上了喜剧之王的路子,这帽子或许太高,但断裂的男演员序列中,徐峥填补的是与葛优不一样的喜剧路子,并且这条路子既被大家认可又成为了徐峥本人的风格和标签,甚至是卖点。

所以《摩登年代》里也充斥了很多徐峥走在囧途的画面,只是身边陪伴的不再是王宝强那个二愣子,换成了一个独立、早熟的小女孩,特立独行的画面也致敬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只是小女孩手上抱着的不是花盆和面包,而是一个被撞坏的后视镜。不得不说,《摩登年代》在如何利用徐峥的能量上做的很好,无论是光头还是大脸的特写,或者是徐峥表情的传达,都淋漓的将徐峥在喜剧中的个人特质展现了出来,甚至前松后紧、前乐后悲的情绪转移,也都成了徐峥在喜剧中的形式化表达。所以,观众在看《摩登天空》的时候会有十分的熟悉感,但熟悉并非缺乏创新的同义词。要明白,《摩登年代》早于《泰囧》完成,但出于各样原因才拖延至今上映,未能趁得泰囧的东风。最终,《摩登年代》中所呈现的就很能够合得了观众的胃口。

同样,在传承的同时,影片并未忘记寻找新意。电影中花心的魔术师遭遇了一个固执又顽强的小女孩,在一出错认的你是我爸爸的尴尬中,两人却所以而走上了一段充满了趣味和人情味的救赎之路。魔术师在骗了很多女人之后,所遭遇的就是被人骗。

电影开始的这个回报让这个主角有了良好的成长铺垫,于是当他遇到小女孩和长腿美女和一份非干成不可的工作时,救赎的机会就此到来。而对于小女孩来说,她寻找爸爸的决心即来自于对亲情的渴求,也来自于对自我诚实的证明,因为孤儿院的孩子都说她是骗子。所

以影片的趣味就在此,一个真正的骗子要努力不再当骗子,而一个不是骗子的孩子则要借助这个骗子证明自我不是骗子,话虽拗口,但影像的表现却流畅。影片的影像特质是趣味但不恶趣味,感人但不煽情,所以《摩登年代》破碎了很多人看魔术闹剧的愿望,而是很纯粹很直接的将一个烂魔术师的养成故事温情的展示出来。最终,人们记住的不是会魔术的魔术师,而是一个变得有职责感的父亲,和一段简便感性的亲情之旅。

《摩登年代》的剧作有想法,整体故事亦流畅,欠缺的是某些细节和情节推进上的贴合,比如徐峥与长腿mm的情感进阶就显得突兀,有点为英雄而英雄的突然。但整体来说,放在这个国产片萎靡的时间里,《摩登年代》值得一看。

摩登时代观后感马原 篇6

《摩登时代》观后感

摘要:电影《摩登时代》以艺术的形式深刻而无情的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展示出了在工业时代工人们被压迫的悲惨命运。

关键字:资本主义,机械大工业时代,人的异化,很早的时候就看过大名鼎鼎的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只觉得电影里小胡子的主人公好笑又可怜,从没思考过电影里 表达的深刻社会含义以及导演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情的讽刺和鞭挞。马克思原理课上重温了这部电影,又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影片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摩登时代》以一句“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拉开了电影的序幕。故事发生在20世纪xx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

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涌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动作,男主人公夏尔洛是这个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 了,他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 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 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 夏尔洛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这似乎是人们期盼已久的自由。因为即使他出狱,重新获得自由,却仍然要进入资本主义的牢笼,不可脱身。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后来,

夏尔洛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夏尔洛,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 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最后,夏尔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尔洛看到 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

如果仅仅看这部电影的情节,或许他并不能位列经典电影之列,并且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迷倒一批又一批的观赏者,我想真正让人觉得这部电影伟大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承载沉重的社会话题。

电影一开始那些涌出来的一大群羊象征了在工厂里被资本家向牲口一样驭使的工人们,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

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但是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工厂老板不停地催促工人做工,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于是带出了本片中很好笑荒诞的场景,一个发明家来工厂里想资本家兜售他发明的自动喂食的机器,以此来缩短工人们的用餐时间。而主人公夏尔洛被当作小白鼠来试验机器的作用,引发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笑果。电影抓住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资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无产阶级的压榨和摧残的丑恶面目,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觉到无所适从。

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同时也引起观众对“工业社会对人性异化”的反思,被机器洗脑后的工人展现给人们的永远是麻木呆板的表情。影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但同时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现在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摩登时代》中,还有很多镜头在演绎着卓别林辛酸的生活。影片中卓别林被卷进了巨大的机器,在机器的力量前无所适从,在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滑行,浸透了苦涩的笑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的本质是惟利是图,生产不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资本

攀登者观后感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攀登者观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攀登者观后感 篇1

今年的国庆节即将到来,而在国庆档将有多部电影上映,也是竞争激烈。在这其中,有吴京出演的两部电影,一部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有一部就是《攀登者》。相比之下,《攀登者》更为大家所关注。

电影《攀登者》由吴京、张译、胡歌和章子怡等主演,有了这些实力派演员加盟,这部戏自然是看点很多。不过,这部戏多少受到了题材的限制,使得一些人并不看好其票房。

对此,吴京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出演这部戏就像《流浪地球》那样,主要还是重在参与,其实只要参与了这个过程,自己也就值了。可见,对于这部电影的票房如何,吴京本人还是很有信心。

最近,这部戏的国际版预告曝光,据说将在北美和英国同步上映。吴京在转发时,还以“攀登,用实力说话”给自己打气鼓劲。

很多网友看了新的预告后,认为吴京的确是与众不同。此前的《流浪地球》一开始也不为大家所看好,但上映后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以至于跻身于票房前几名的行列,更被誉为开创了科幻题材的历史等等。

此次吴京主演电影《攀登者》,虽然主要将攀登者的事情,相信依然会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票房和口碑还是会有很好的保证,让我们拭目以待。

攀登者观后感 篇2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1960年,中国登山队经过千辛万苦、重重磨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今天,我在电影院里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登山队员们的攀登精神。

这种攀登精神的背后,是登山队员们不怕牺牲、勇于挑战的刻苦训练,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登山队员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要求大家在三分钟以内完成憋气一分钟和六个科目的循环,但是有一位登山队员说,三分钟没人能做得到。这时候,方五洲气定神闲地脱掉自己的外套,只用了1分钟就完成了六个科目的循环,又憋气一分半,以两分三十秒的成绩完成了所有科目。

除了训练场上的拼命,他们在登山过程中也随时面临着生死危机。有一次在躲避雪崩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道很宽的冰裂缝,在生死关头,方五洲奋不顾身向前一跃,手中的登山锤牢牢的钉在了裂缝对面的雪壁上,他手脚并用爬到平台上,拿出铁钎钉在地上,用绳子为大家搭建起了一条生命之桥。

这就是电影《攀登者》里的精彩瞬间。我觉得中国登山队员有着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攀登海拔8848米的珠峰,随时都可能牺牲,他们勇敢登山的勇气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具备这种攀登精神,在学习上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攀登者观后感 篇3

《攀登者》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一部电影。1960年,3名中国登山者首次从最艰难、最危险的北坡登上了世界的珠穆朗玛峰。然而,由于某些客观因素,这个“首次”攀登的记录没有被国际社会认可。15年后,1975年,9名中国登山者再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以中国人的行动成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做到了西方人认定做不到的事情!

电影《攀登者》中有一段描写1960年中国登山者在北坡8000米以上的某个路段,靠搭人梯登上悬崖的过程。因为搭人梯不能穿布满钉子的登山靴,所有攀登者就只能光脚踩在同伴的肩背。最终导致攀登者因冻伤失去了十个脚趾和半个脚掌。这是一个真实的细节,这位攀登者名叫屈银华。在观影过程中,我发现他无论身处何处都得拄着根拐杖,经常站不稳。这样一位为了攀登梦而毫不退缩,鼎力前行的追梦人,可想也是激励了许多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一句让我印象颇深的,一位攀登队队长说的话:“攀登对于那些无知的人来说,是地狱,但对于我们这帮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天堂”。它同时也在证明梵高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过路的人只看到烟。”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追梦的途中,你得接受他人的偏见,甚至是冷嘲热讽。

影片中,攀登队在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的时候,也遭受了许许多多灾难性的困难:暴风雪,雪崩,冰裂……每一个都足以致命,前前后后将近牺牲或严重受伤十余人,攀登队前队长甚至为了保存完整的录像证明,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摄像机的存在,尽管如此,中国登山队仍然继续完成祖国任务,在物资短缺,窗口期为时不多的情况下,中国登山队不断地创造奇迹,不但成功登顶,还准确测量出了珠峰高度,也是中国高度!这告诉我们:远大的目标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就算命运不公!

很多人都一直有个疑惑,登山对于那时的中国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说,跟祖国的声誉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声誉都背负在中国登山队身上了,为什么呢?珠峰不仅仅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它关系到领土归属、国家的国际形象,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攀登精神的体现。据我所知,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发生了一次争夺战,对象是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直不承认珠峰是两国的国界,找了很多的借口,其中一条就是既然珠峰北侧是中国的领土,那你中国人怎么不登上去留下证据,而尼泊尔人已经冲刺了南坡登上了珠峰,因此登上珠峰成为了国家的政治任务,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登山运动,而是为了宣示国家的主权,保卫领土重要事件。为了能够登上珠峰,中国组建了自己的登山队。历时两个多月的艰难险阻终于把国旗插在了地球的点,这一幕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精神,更加维护了整个国家的威严!这向我们传递的,是要捍卫祖国,捍卫领土的斗志与信念,为了这片领土,我们要把它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

《攀登者》恰逢祖国成立70周年庆典,它不仅回顾了祖国这70年来走过的一些心路历程,更是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看来,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在一步一步向中国在世界的新高度砥砺前行!

攀登者观后感 篇4

距离《攀登者》要上映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目前这部电影的预售票房已经有5786万,高居国庆档电影的首位。好的演员好的团队用心拍出的好的作品,也本该有个好收获。

电影的预告片也是陆续放出。最新国际版的预告片,比前几个预告片都要燃。作品中首次将电影中的”冲突“情节放出。这使得这部原本充斥着”危险“”挑战极限“的有着爱国情怀的登山类题材的电影,有了更多的吸引人去看的理由。

《点将》版的预告,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平。只是简单地通过点将的方式引出(介绍)了片中的主演,同时非常简单潦草地告诉观众,电影讲述的是登山队伍攀登珠峰北坡的故事。登珠峰北坡,很危险,能登上去再活着回来,在当时,非常不容易。

如果只有这一则预告,没有吴京的金招牌,片子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大的。

直到《最强联盟》人物特辑发布,”吴京品质“才从抽象变明确。演员在拍摄登山镜头的敬业,团结,自我挑战,的的确确让人有了一丝期待。在拍摄团队研究镜头要怎么拍的时候,吴京一句”不用研究了,直接来“干脆利落行动力十足。也更是一种对拍摄的最直白的负责:我直接演,演到镜头后的导演觉得满意为止。

曾经业内和他合作过的人曾经说过,吴京是典型的对别人要求不严,对自己要求很严的人。别人拍摄危险镜头的时候,最好可以替身上。但是他拍摄危险镜头的时候,却是一定要自己上。他是一个在拍摄的时候,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的演员。

虽然很多登山的镜头并不是实地拍摄,但是吴京却感慨说,拍的时候,竟然是比在实地拍都疼。这也让很多登山的镜头在视觉上有一种惊险刺激但又特别过瘾的感觉。

在登山训练营中的不少片段,也满足了人们对登山的猎奇心理。攀登训练时,井柏然手上,当镜头转向他的手的时候,你很难想象这是那个细皮嫩肉时尚又精致的帅气演员。在他旁边的人表示心疼的时候,他却抱着工作人员说”没事”。这时候,出现了字幕“有多疼只有井宝自己知道”。可不,好好的.手上的肉生生地被绳子刮掉,那要多疼?

别的不好说,和吴京这样的演员搭档拍戏,娇气是不可能有的。

比较让人感叹的一点是,这部电影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刻意突出吴京在作品中的核心地位。而是通过多部的剪辑,反复表示,登山是一个集体行动。大概,越是到了吴京这种地位和境界,越是会刻意的避免在宣传时以自己为中心吧。

憋气训练的小花絮是难得的轻松一刻。吴京趴在水盆中不出来,张译在旁边开玩笑说(再不出来要)“叫救护车”。

张译光着脚登山,露在外面的双脚明显已经冻得通红,他却在拍完戏的时候,却自己总结说,下次演得好一点,就不用冻那么久了。

好演员的敬业和素养,真是让人叹服。

在剪辑的最后,出现了一句最有意义的话“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讲,它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对于拍摄这部作品的工作人员来讲,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对于观众来说,可以从大荧幕上见证这件事,也是一件值得让观众骄傲的事。因为我们的国内,我们国家自己的好的演员,把静默于历史中的有意义的事情,最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出来。

英雄,该被铭记,而不该无名。

另外几则预告,包括人物预告,依据是比较平的风格。直到今天,电影的国际版预告发布,作品才算是肯拿出看家本领放了大招。

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上珠峰遇到雪崩的时候,把手中的摄影机掉了。也是因为此,西方不承认中国人曾经登上过珠峰。

也是因为此,曲松林(张译饰)指责他的鼻子说”你凭什么把我的摄影机丢掉“。因为,方五洲曾经丢掉的并不是一台单纯的摄影机,而是中国人曾经踏上过珠峰的铁证。

这时候的方五洲对着曲松林说“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杀了我吗?

登山有多不易,丢了摄影机有多不能被原谅,可见一斑。

再次登峰的登山队,面对的不仅是登峰时的各种艰难和不易,还有恶劣到冲顶行动要被叫停的天气。登山队员们会喊”我快坚持不住了“,吴京也会执着的坚持”继续前进“。

在登山过程中,惊险场面频出有人跌落悬崖,也有吴京在白雪茫茫的山峰上纵身一跃生死未卜的惊魂一幕。

预告片把以往观众所不知道的登山队员中的小故事讲了出来,也把登珠峰这种极限运动中的危险,刺激,自我挑战决不放弃发挥到了极致。是一部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最后又会热泪盈眶的电影吧。

吴京在接受采访时,也首次回应了这个题材类型的电影,可能会票房不佳的外界的质疑。吴京说,对他来说,他尝试了一个新的类型的电影,本身他就赢了,这也是他最大的财富。

听到了他这番话的观众也表示,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做法,才让他这么成功吧。

以往的国庆节选电影,是看这个还是看那个的问题。而今年的国庆节,大概是先看哪个,再看哪个的问题了。

那么,问题来了,国庆节的三部大片,你会先看哪一部呢?

攀登者观后感 篇5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地,这一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关于边境问题产生了龃龉。

原来,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两国边界,中国是想把珠穆朗玛峰一分为二,南边归尼泊尔,北边归中国。但尼泊尔想把珠穆朗玛峰据为己有。尼泊尔抓住了我国无人登顶过珠峰的软肋,屡次向中方挑衅,公开叫嚣珠峰完全属于尼泊尔,与中国无关。

尼泊尔的嚣张态度源于他们率先登顶珠峰的底气。

征服世界之巅的理想,最终由一个新西兰的养蜂人和被称为喜马拉雅山挑夫的夏尔巴人实现,这让他们名满天下,也让尼泊尔嚣张了好几年,叫嚣着要独占珠峰。

全球14座海拔在八千米以上的高峰,有九座都在中国境内或边界上。但中国的登山运动仍是一片空白,从北坡攀登珠峰,更犹如天方夜谭!

事关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立马提出体育工作的三项具体任务,第一项就是在1960年登顶珠峰,并成立了中国登山协会。

1960年,在队友一个一个倒下后,冲击顶峰的重任落在了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贺贡布四个人的身上。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氧气、无干粮、无物资,但都一一克服了。当他们遇到被英国人称为飞鸟也无法逾越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为了祖国的荣誉,毅然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了人梯,克服了难关。刘连满甘为人梯在底下撑起队友,耗尽了巨大的体能,无法再继续前进。其他三人把唯一的一个氧气瓶留给了刘连满,你在这里休息,我们去冲顶,回来的时候我们再一块儿下撤。后来,刘连满因为双腿长时间冻伤,只能截肢。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是个值得中华儿女和世界人民铭记的日子。

王富洲三人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极其寒冷的条件下,成功从北坡登顶,攻克了第二台阶,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处,中国人首次登上了珠峰,也成为全世界从北坡登顶珠峰的第一批人。

次年,中国和尼泊尔两国签订了《中尼边界条约》,珠峰北坡归中国所有,这是攀登者们誓死捍卫祖国利益的成果。

致敬!中国攀登者们。

攀登者观后感 篇6

《攀登者》首发预告,最大牌的不是胡歌章子怡,而是这位功夫巨星

因为电影《战狼》系列,吴京成为了知名导演,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可以说目前他导演的作品都有票房保证。近日吴京就有新电影将要上映了,该电影就是《攀登者》,一部以攀登珠穆朗玛峰,重新定位中国高度为主题的爱国电影,影片将在九月底上映,近日则是首发预告。在这之后,影片中的主演以及特别主演都发博给予支持,在这些人中最大牌的不是章子怡胡歌,而是这位功夫巨星。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透露出来的演员大致有胡歌、章子怡、张译以及陈龙井柏然等。胡歌在娱乐圈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他拍摄了多部电视剧几乎每一部都成为了爆款,他的演技和颜值,甚至是为人都无可挑剔。虽然他很少拍摄电影,但只要参与其中,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章子怡拥有着国际章称号,她不是国内知名女星,而是国际知名女星,早前她在国外发展史也是赫赫有名的。她与巩俐一样,拥有着超强的实力和超高的地位,一旦出演某部作品,毫无疑问就会成为其中很大的看点。仅仅从这两个人的加盟就能够看出《攀登者》这次确实下血本了,阵容很强大。

可谁知它的强大还不仅局限于此,除了胡歌章子怡,原来电影中还有功夫巨星成龙的加盟。成龙今年65岁,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拍摄武打片,并且最后因此走出了国门,享有很高的名誉。他拍戏从不用替身,全靠拼命和扎实的武功功底,无论是实力还是敬业程度都令人敬佩。

《攀登者》能够邀请这么多大咖出演,可见他们都一致认为这部片子的题材不错,也很有意义,这就意味着剧情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在演员演技上,有他们的存在,自然毋庸置疑。一部电影在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满足,那么就意味着它将会带来无限的惊喜,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