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人间有味的读后感1000字6篇

[荐]人间有味的读后感1000字6篇。

工作总结之家栏目推荐你阅读“人间有味的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1

初打开目录,看着呼啦啦的各色菜名,若不是署着梁实秋和那文绉绉的书名,我还以为是本教授烹调的菜谱。读了几篇后,越发觉得有趣。几道菜串起来,居然能够将一个百年前的老北平城,生生的展现在眼前。一团和气的掌柜,步调利索的跑堂伙计,手艺精湛的小巴利,挑担吆喝的街巷小贩,吃法讲究的嗜食饕客等等。一个个的人物把北平老百姓日常生活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出来,仿佛带着一股地道的京腔儿,一下子把人拉回那个看似古老又触手可及的年代。

看好多人评“清欢”二字,都评出了人生境界,我深以为然。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有味”。这个味儿,不单是书中所述,各色美食之色香味,(这色香味几欲从书中透出,每每饭前阅读,必口水横流,食欲大增。若是半夜卧读,则必饥饿难耐,惹得肚子咕咕叫抗议。)更是老北平的韵味儿。这个韵味儿,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精气神儿,是各个手艺行当祖辈相传的规矩,更是那个时代的人们严肃认真却又从容优雅的生活态度。

吃饭,看似最小事,亦是最大事,也最能体现这种韵味儿。

吃乌鱼钱儿就去东兴楼,品瓦块鱼就找厚德福,尝江豆腐要到同和居,馋烧锅鸡只认致美斋。鸡胗要去里儿,毛肚去草芽,烤鸭要带黄油留架装,豆汁儿要配焦圈辣咸菜。到了吃蟹的时候,别地儿不去,只寻肉市胡同的正阳楼,吃着涮羊肉,就着葱花饼,每人一团一尖两只大个儿的螃蟹,完事少不了一碗压轴的汆大甲……

那时候,提味儿用的不是鸡精是高汤,切肉靠的不是机器是手艺,好厨子一辈子做精一两道菜,半辈子带出个把大徒弟。

不似现代,糊里糊涂吃的都不知道是什么化工产品,人心烦躁,不说也罢。

最后要说说梁实秋,其实我每说到梁,便要说起鲁迅。这二位对骂了一辈子,梁骂鲁是含怨胸中尖酸刻薄,鲁骂梁是资本主义丧家走狗。论学术造诣,二位都是文坛大家,我等万万不敢评说,但说起鲁迅今天在大陆的地位,与梁实秋确是天壤之别了,原因除了“政治正确”之外,我想还有别的因素。比如书里写卖酪的小贩搞促销抽签,不想运气极差,连着几签一整挑子的酪都被富家公子哥儿赢走免费吃,自己吃不完还叫上打杂儿的下人一起吃,只剩卖酪的自己咧着大嘴哭。这一段最初读着颇为有趣,尤其是小贩咧着大嘴哭的样子。但细细一想,一个大男人大白天能难过到咧着大嘴哭,必然是因为他起早贪黑的辛苦劳作不仅没能糊口养家,还白白赔掉了许多本钱,这几日家中老小定是不易过活了,和旁边衣食无忧兴高采烈免费吃酪的公子哥对比,更有大大的讽刺意味。

梁实秋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世家,眼里只觉乳酪好吃,抽签有趣,却体会不到平民小贩的生活疾苦,他写着有趣高兴,我却读着心里不是滋味。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2

在红尘市井的街头,在四季流转的光阴里,去试图抓住一些让人温暖的琐碎小事。也许是母亲精致的一碗冰糖芋泥,晶蓝的芋泥里蕴含着母亲的爱与童年的回忆;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深夜遇到的一位喇叭手,分明生着塞满街巷的老人的脸,却由一支歌结下了一种名为乡愁的奇妙情愫;也许是合欢山里默默无闻而又伟大的巫伯伯,为救冒雪登山的年轻人们,好几次差点将自己埋葬于风雪之中这便是《林清玄散文精选》了。虽然是由一个个短小的故事组成,但个个都典雅且富含哲理。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清欢这个故事了。

清欢,一个很优雅的字眼。正如苏轼所言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篇中的作者,年轻时很爱到处游玩。或啜一盅茶,或到山海里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在故地重游时,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使清欢那种感觉,销声匿迹了。于是,作者便想找寻从前的珍贵的清欢。

那么,什么是清欢呢?作者说是清淡的欢愉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可能是在专心的看一本书;可能是在静静品一壶乌龙茶;可能是在自己的小小天地里,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掩卷,我不禁沉思。身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似乎早已忘了何为清欢,加上忙忙碌碌的日程安排,心早已结成一团乱麻。因为我们都畏惧乱麻,所以便用娱乐消遣来麻醉自己,整天以放逸的生活为欢乐。可是,这样做真的快乐吗?我们从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对人情世故的敏感,一切事物无感,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书中所说的清欢,想起来毋宁是可悲的啊。当然,如果想享受清欢,觅到清欢,林清玄老师也告诉了我们唯一的方法我们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尘世中给自己留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净土,让自己有时间来喘息,来休整。再以像他一般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去面对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书画琴棋诗酒花。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一个安静的早晨推门出去,去看看这个养育了我十三年的城市。听啊,到处都是小鸟清脆的叫声,万物皆有灵。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街边的包子还冒着腾腾热气。原来生活、世界是这么美好。平时没注意到,大抵是因为被快速的发展洪流冲走了,无心留意生活吧。看着一切,感觉清欢是离我那么近,同时,也感知到了自己的初心。

希望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在自己逐梦的时候,不要丢了那份难能可贵的清欢。葆有自己的一份初心,淡淡的处事,优雅的生活。愿各位都能从容的面对生活,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心灵的清欢,或许能在这新时代里,保持着一份优雅。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3

其實我以前很不喜歡讀古文的。我的文言功底極差,是為了考試而學。看到那些詩句,我們一致認為他們都在無病呻吟,但日後再回想起,其實不過是因為我們被強逼去讀他們的作品。離開了學校,再也不用碰詩詞,頓覺一身輕,卻有點惆悵,我讀了這些多年的東西,以後真的再也不見了。後來偶爾在微博上讀到數句詩詞,頓覺古文很美,一個衝動就決定要再讀古文,於是我想到了蘇軾。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那時不知道這首詞的名字,只記得這一句和作者,也許是因為太簡單了吧。林清玄說他喜歡蘇軾,因為他的詩詞易懂。

眾多詩人,我最喜歡的是蘇軾,因為我喜歡他的豁達,也因為我只認識他這個人,但也僅限於豁達而已。所以我想更了解他,便有了接下來的讀後感。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讀到這裡不禁微微一笑,原來大家所崇拜的蘇軾也曾是個自滿的人。大家都是凡人,有了一定成就免不了會自滿,何況是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可是他後來的發憤,大概不是人人有之,我們都樂於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所以我很是佩服他的行動,而他成功了。

我想提起蘇軾,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他的多次被貶及豁達,於是我誤以為他天生是個樂觀的人。但原來他也曾失落過,會為此而憤憤不平,只是他必須從悲傷中走出,於是接受現實,學會看開,從中作樂,也就練就了後來為人所熟悉的豁達。所以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這樣的,我們經過打磨,有人成了小圓卵,有人成了寶玉,有人鬱鬱不歡,有人擁有自由,我們的差別是這樣來的。

痛苦從來都只是痛苦,只有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於是蘇東坡才成為我們後來認識的蘇東坡。若他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我們不會如此佩服他,而他的半生亦只會沉浸於悲涼中。但不得不說的卻是,儘管知易行難,他依舊實踐出這大道理。

我更佩服的是他為民請命的心,原來他也是勞碌命哈哈~他如此的樂觀,身於異鄉卻仍有心情四出遊玩,又深信及時行樂,應該如陶淵明般自由,卻沒料到他始終有愛民之心。放不下百姓,一心要為民服務,只好一直就在他所厭惡的官場中浮沉。他是注定不屬於官場的,不圓滑、不「堅忍」,難怪屢被奸人所害。所以他是有多麼愛民,才使他捨不得放下那官位,尋一地歸隱?我真喜歡他的堅持,也喜歡他的認真。

蘇軾有那麼多好友,又與妻琴瑟和鳴,想必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一個樂於放下身份與平民交談的人,大概只要道相同就可同枱共飲,進而成友。不拘小節的人之所以快樂,不過是因為他們不用那麼多條約框住自己。

我曾聽說過蘇軾與其妻王弗的關係很好,只可惜紅顏早逝,我那時以為他們是自由戀愛的幸福產物。不過是否有愛情,婚姻卻不是談戀愛,是相守,要磨合,所以很多相愛的人卻步不進婚姻殿堂。想必王弗的性格和順,又與蘇軾互補,才成就一段佳話。

讀過傳記以後,蘇東坡在我心中的形象又立體了一些,多帶點人間氣色。他終於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若問我最想成為怎樣的人,如蘇軾般是也。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4

 发现一个现象,经常看到有些年轻朋友在博客,或者朋友圈里贴出诸如岁月静好、春风不躁之类的语句,似乎已经参透人生,领悟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奥义,请注意,是清欢,而不是大欢或狂欢。但仔细想来却觉得单薄乏力,一个初入社会还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年轻人说出这些话,到底是痛过的参悟,还是生生的矫情?

这就如同人生如梦这样一句话,如果是一位老爷爷一边捋着长长的白胡子,一边从口中缓缓说出,想必大家都会一致点头,认为说得对呀,确实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就像梦境一般,到头来都是虚无缥缈,妙哉!而同样一句人生如梦如果是从一位流着哈喇子的黄口小儿嘴中蹦出,那么大家定会先哑口无言、面面相觑,继而哄堂大笑。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活在自己的年龄里,即使说出一些惊世骇俗之语,大家也觉得如同鹦鹉学舌,言之无物。

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书中认为,旅行和经历很重要,这是达到健康、平和心境的必要条件,这点我非常赞同,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有于丹老师那样的条件,可以周游列国,感悟人生。所以,我认为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经历,要多去接触社会,多在生活的磨刀石上磨砺,有条件的话多出去走走看看,体验下异域的风土人情,而不是受了点挫折,就躲在屋子里发发微博,来句岁月静好,就可以在自己受伤的心灵上来一剂麻药,做参透人生状。

苏轼的这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之所以为后人久久流传,原因在于它是一种豁达、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满足的体会,是一种阅尽人世沧桑、洞悉世态人情后品味出的人间真正韵味。人们在初入社会之时本无争名夺利、勾心斗角之心,理想中职场的人们应该是诚实守信、相敬如宾,一派祥和之气,但当幼稚的理想被老辣的现实击打得体无完肤之后,大家都学乖了,开始被染缸浸透,开始浮躁不安,偶尔的欢愉也是大欢、狂欢,这与清欢完全不同,它不持久,没有味。

但是,苏轼却是另外一种人,他在经历宦海沉浮、世间炎凉以后,还能在从容处理世故的同时,坚守本色,体验到内心深处的真正欢愉,不能不说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痛过反思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享受长久的清欢,起码得经历立志、实践、反思这样几道关卡,才能获得这人间真正的韵味。

首先说说这个立志,其实也就是我们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梦想,因为它是前进的方向、奋斗的动力,你想当悬壶济世的医生?汇通天下的商人?还是纵横捭阖的政客这些都可以,或者你想当一名称职的厨师、一名站岗的士兵、一名理发师也可以,梦想不分高低,但总得有一个,而且那个梦想只属于你。

其次要去勇敢地实践,这一关非常重要,因为梦想的种子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且通过实践,你会发现有些梦想是需要修正的,而有的梦想是在实践中才会悄悄出现,命运会在实践的长河中拐那么几道弯、越过几道坎,甚至有时一定要行到水穷处,才到适合你坐看云起时的地方。

最后要善于反思,只顾低头拉车的人,他终究提高不了工作效率,更别提人生方向、人生梦想、人生韵味了,多回头看看来路,想想未来的方向,无需多久,一杯茶、一阵雨的工夫就够了,当你的实践积累得足够多的时候,在某个瞬间,自然就会顿悟,哦,原来人间有味是清欢呀!然后会心一笑,走进一湖烟波中,与好友品茶,与好书交谈

没有穿越过沙漠的人,不会明白水对于生命的珍贵;没有拼杀于沙场的人,不会明白战旗对于军队的意义;同样,没有经历过人生跋涉的人,体会不到真正的清欢,所以,勇敢点吧,年轻的朋友,让我们跋涉过后,再言清欢!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5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2000字:

去年写了《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的上篇,跟着大文豪梁实秋品尝了北京美食。2019年开年之际,补上《人间》读后感的下篇,让我们继续跟着梁先生品尝南方美食。

福建省有一道菜叫“西施舌”(沙蛤),文中提到,郁达夫曾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记录了“西施舌”这道菜:“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初到闽省的人,尝到西施舌,莫不惊为美味。”实则,“西施舌”自津沽青岛以至福建,在浅海沙地上都可以捕捉到,是沿海人称之为“沙蛤”的软体贝类,呈厚实的三角扇形,外壳是淡黄褐色的,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故名西施舌。梁先生在文中记载,他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岛顺兴楼的席上,文中描述“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乃是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读到这里,你可能想沙蛤吃到过呀,哪里有书里说的美味,但是在今天,沙蛤的做法已经大相径庭,不再是高汤氽西施舌,仅取其舌状之水管部分。现在的做法,多是把沙蛤的软肉都做入菜中,不再是只取其“舌状部位”,实际味道会差别很大,用文豪的话来说就是“精粗之差不可以道里计”。

接下来跟着大文豪继续吃吃逛逛,我们到的下一站是杭州,要介绍给大家的是杭州名菜,西湖醋鱼,先不说味道,书中提到,民国时期要想吃西湖醋鱼,想宴请宾客,也必去楼外楼品尝,“楼在湖边,凭窗可见巨篓系小舟,篓中畜鱼待烹,固不必举网得鱼。普通选用青鱼,即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西湖醋鱼汁里加醋,但不宜加多,可以加少许酱油,亦不能多加。汁不要多,也不要浓,更不要油,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上面可以略撒姜末,不可加葱丝,更绝对不可加糖。如此方能保持现杀活鱼之原味。我们现在在一般餐厅里吃到的西湖醋鱼与楼外楼西湖醋鱼风味相去甚远,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往往是浓汁满溢,大量加糖,无复清淡之致。”想吃西湖醋鱼,还是要到楼外楼,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说道鳝鱼,北方人对鳝鱼是没有概念的,大文豪喜欢到处吃美食,所以知道,在北方只有河南的餐馆卖鳝鱼,做法有两种,一是生炒鳝鱼丝:“鳝鱼切丝,一两寸长,猪油旺火爆炒,加进少许芫荽,加盐,不需其他任何配料。这样炒出来的鳝鱼,肉是白的,微有脆意,极可口,不失鳝鱼本味。”另一做法是黄焖鳝鱼段:“切成四方块,加一大把整的蒜瓣进去,加酱油,焖烂,汁要浓。这样做出来的鳝鱼是酥软的,别有风味。”而且文中还比较了淮扬馆子鳝鱼的两种做法,一种叫“炝虎尾”:“把鳝鱼切成四五寸长的宽条,像老虎尾巴一样,一上略宽,下尖细,如果全是截自鳝鱼尾巴,则更妙。以沸汤煮熟之后即捞起,一条条地在碗内排列整齐,浇上预先备好麻油酱油料酒的汤汁,冷却后,再撒上大量的捣碎了的蒜(不是蒜泥)。宜冷食。样子有一点吓人,但是味美。”另外一种做法是炒鳝糊,加上粉丝垫底又叫“软兜带粉”:“那鳝鱼虽名为炒,却不是生炒,是煮熟之后再炒,已经十分油腻。上桌之后侍者还要手持一只又黑又脏的搪瓷碗,浇上一股子沸开的油,咝啦一声,油直冒泡,然后就有热心人用筷子乱搅拌一阵,还有热心人猛撒胡椒粉。那鳝鱼当中时常羼上大量笋丝茭白丝之类,有喧宾夺主之势。”看来,梁先生还是喜欢吃生炒鳝鱼丝。文中还提到江浙的爆鳝过桥面,令梁先生怀想不已,“爆鳝是炸过的鳝鱼条,然后用酱油焖,加相当多的糖。这种爆鳝,非常香脆,以半碟下酒,另半碟连汁倒在面上,香极了。”看到这里,我就非常想来一碗鳝丝爆鱼面当晚餐,想到了离我们不远的德兴面馆,似乎这道面是他们家的特色面,远道特来吃面的人也非常多。

梁先生对黄鱼的印象深刻,在过去渔汛季节里,在平津一带,春夏之交的时候几乎家家都大吃黄鱼。梁先生记忆中的黄鱼做法是:“我家的习惯,是焖煮黄鱼一大锅,加入一些肉片,无数的整颗的大蒜瓣,加酱油,这时节正是我们后院一棵花椒树发芽抽叶的当儿,于是大量采摘花椒芽,投入锅里一起煮。不分老幼,每人分得两尾,各个吃得笑逐颜开。同时必定备有烙饼,撕碎了蘸着鱼汤吃,美不可言。”书中描写还真是真切,感觉能闻到黄鱼的香味,还能看到烙饼蘸鱼汤的场景。书中还说,“黄鱼的鳔晒干就是所谓“鱼肚”。鱼肚在温油锅里慢慢发开,在凉水里浸,松泡如海绵状,蟹黄烧鱼肚是一道名肴。”可惜现在的餐馆时常以假乱真,用炸猪肉皮冒充鱼肚,行家很容易分辨,但一般的吃客是分辨不开来的。

龙须菜,《本草纲目》记载着:“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根须,长者尺余,白色,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现在则龙须菜几乎到处有,粗长茎白,嫩绿细芽。梁先生提到第一次吃龙须菜是在上海,“上海初次尝到火腿丝炒新鲜龙须菜,嫩嫩的细细的绿绿的龙须菜配上红红的火腿丝,色彩鲜明,其味奇佳。”

梁先生爱吃,书中描述的美食多至几十种,美食的感悟和场景,在看的时候也多身临其境,我就不一一描述了,有爱美食的,喜欢吃吃逛逛的同事们,可以再自己读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我个人在这本书里读到了人间的生活气息,美食的香味,所谓的清欢,是品尝美味时候那种自在,独我的至高的精神境界吧。我乃俗人,终不能理解“清欢”之意,只能关注到“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的读后感 篇6

初识《人间有味》是在掌阅电子书上,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手机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的手机上有一个阅读APP,就是掌阅。我被掌阅上电子书所吸引,它上面很多书都是免费,由于它用起来十分方便,它的VIP有很多很多免费阅读的书,而且都是名著和新书,排版有非常漂亮,字体还可以调节,我渐渐的变成了它的VIP,习惯用它来进行阅读。《人间有味》扉页上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汪曾祺。这立刻吸引我翻开书页,慢慢研读,很少有一本如此诱人的书,在短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毕竟我也是个没大有时间读书的人。

于是在不着急赶路的公交车上,在吃完晚餐后的闲暇时光,除了看看新闻,学习一下强国,然后就开始《人间有味》的阅读。后来,学校又专门为我们读书团队购买了纸质新书,我就更加如视珍宝,随身携带,一有空闲便沉浸其中。

汪曾祺先生在书的开头介绍了许多四方美食,其特殊点、做法及不解之缘,每一道菜什么来头,又是什么烹饪方法,尝起来是何种滋味,娓娓道来,平添了些生活情趣,从他写作出版过去了这么多年,现在读起来还是很接近我们的生活,很多食物和风俗还能有些影子,能勾起了我们的想象。像那些个油滋滋作响,菜冒出腾腾热气,香味扑面而来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像那些“格炸炸,格炸炸”、“起火升到天上,哧——,灭了”犹在耳畔。然而无论在外面吃到多美味的食物,对美食的记忆却永远停留在母亲忙碌的背影里。汪曾祺先生怕是感触到我的心思,他随后写道许多家乡美食,汪先生是高邮人,特别对高邮咸鸭蛋进行了详细描写,真想吃端午的鸭蛋了。对于其他美食的描述有详有略,虽然语言简洁幽默,却丝毫没有减弱他的思乡之情,愈是简略,这种感情愈发浓重,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也有些思念家乡的煎饼、糁(sa)汤和炒鸡了,等新冠肺炎疫情散去,可要出去大吃一通。

引人入胜的,除各色美食外,正是这些幽默有趣的人和故事。现代社会,我们大多人都象被鞭子抽打的陀螺,高速地旋转,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喘息压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我们之所以为人,离不开这一生烟火气,所谓食色性也。我甘愿做个俗人,让生活慢下来,享受这美好时光,爱我所拥有的一切。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从生活出发,诙谐的语言背后藏有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和智慧,善于留心,你也会发现生活的乐趣和美。人,若能春赏百花,夏听蝉鸣,秋享枫月,冬遇浩雪,如此周而复始,长久轮回,该是何等幸运!我们若能在四季轮回里穿行回往,听溪声流水潺潺、望青山松涛阵阵,不枉此生,且听风吟且漫行,此等人生怎能无趣?

愿我们不枉来此生,放下迷茫,治愈心灵,在不知所往的芸芸众生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