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读后感(集锦十五篇)

传家读后感(集锦十五篇)。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宝藏,不同的人读完作品以后,都会有各自的感受。对于书写读后感,你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吗?编辑在“传家读后感”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并补充了相关资料。

传家读后感(篇1)

4月28日晚,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成果汇报晚会在四川电视台S1演播厅举行,同步录制。据悉,这是国内第一台以“好家规”主题的晚会。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出席。全省21个市(州)的纪委书记、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以及大学生、警察、社区代表等观众方阵数百人,参与了现场录制。

2016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眉山人称“李妈妈”的李俊英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晚会。她说:“三苏的乐善好施、孝慈仁爱、非义不取,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们眉山更是如此。好的家风家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我看来,好的家风就是播啥种子结啥果,是爱的给予,是爱的付出。”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由四川省纪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办主办,华西都市报、四川电视台承办。由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联手主流权威媒体,进行大型公开评选“好家规”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

活动按照全省“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部署,于1月25日正式启动,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川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历时3个多月,共征集到各具特色的家训家规400余篇、家风故事800多个。充分展现了全省各地历史人文特色,全方位展示了川人的家国情怀,是我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评选活动组委会组织专门力量,对征集到的家训家规进行认真甄别筛选,对有违反政策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况的家训家规实行一票否决,最终评选产生十佳“天府好家规”及39项“天府好家规”提名。成果汇报晚会近两个小时,高潮迭起,现场观众直呼“感动”“精彩好看”。

传家读后感(篇2)

    《清风传家》中25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家风故事,都值得党员认真学习和研读。书中有传承医家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钟南山;有至诚报国传家风的黄大年;有干惊天事业、传淡泊家风的于敏;还有新中国发展的特殊时期,为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奋斗在艰苦的一线的党员英模;以及任劳任怨,没有因客观条件而怠于进步的模范精神。这些都是我们涵养家风、滋养今人的精神财富。

《严以治家》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来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他们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将家风败坏的危害和根源宣之于众,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谨防不良风气对家风的侵蚀,做到清廉自守,过好家庭关、亲情关。“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21世纪繁荣富强的中国,国际有地位、发展有力量、群众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重大事件方面,国家的制度优势、道路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物质文化建设随着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少有所学、中有所干、老有所依;每个人都揣怀梦想,都在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梦想而奋斗;国家生态环境逐渐优化,生态保护的思想深入人心,地方不因短视利益做出危害百年的激进决策,上有政策引导、下有执行监督方案,人民的生活环境条件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所目之下竟是和谐美满的场景,美好的生活都在逐步实现。

这还远远不够,国家的高速发展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但仍有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我们不能因目前成果而沾沾自喜,现阶段更应该学习老一辈的家风事迹、革命精神进行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现在还不是坐下来看风景的时候,无论我们在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必须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把当下的工作不折不扣的、标标准准的做成、做好、做精,才是对现美好生活的一种交代,才是对老一辈创业领头人的一种致敬,才是对当下长治久安的社会的一种承诺,才是对革命先驱的一种传承和致谢,才是对下一辈的一种态度和表率,才是对自己一生的一种承诺和价值实现,也是对自己、对身边人的一种保护。

“打铁还需自身强”,持续的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才是保证清风的关键。必须做到“慎微”、“慎言”、“慎友”,高度、持续反省自己的社交网、朋友圈,加强自身的爱好修养,积极传播正能量,集聚正能量,让不正之风无可乘之机。

《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将是我的枕边书、手边书,时刻激励、警醒自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带动正风、清风的覆盖和执行。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脚踏实地、为国奋斗一直在路上。

传家读后感(篇3)

《塔莎的传家宝》一书是美国作者托娃·马丁,他还写过《玛莎的花园》、《玛莎的世界》、《玛莎的圣诞节》、、、、、、

这本书带我们一同走进了玛莎奶奶的家,欣赏她的手工作品。塔莎奶奶是一位非常爱制作东西的老人家,她不仅爱做东西,还爱护树木、保护动物……塔莎奶奶也非常喜欢制作花朵,她有的时候用花朵做花环,有的时候绘画花朵,她把花朵当作‘模特’,当然她有时还会把花做成干花,挂在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当塔莎奶奶开始制作蜡烛或者其他事情时,她总是做得大张旗鼓。他目标通常是一天只做500蜡烛,当塔莎奶奶做好不少于500个蜡烛芯时,将它们分别记在四英寸的树苗上,拿到屋外后在水中当他们一根根被浸成棍状,挂在木架上,让蜡烛冷却更坚硬一些,再用手指撑着蜡烛芯,让每一根蜡烛都保持笔直,这时候之前记得硬结就发挥作用了,就这样蜡烛制作成功了。

塔莎奶奶还会做很多事,她会饲养很多动物,制作肥皂和蜡烛,还会染羊毛……塔莎奶奶会做的事就是讲一天也讲不完,她会在一针一线中,享受手作的甜蜜和温暖;会在一笔一划中,汲取绘画的灵感;她会在一眼一目中,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妙。

世界竟然的如此美好,能用双手创造一切,如果每个人都能用双手创造世界的话,那世界就不再发生战争,不再发生那些悲惨的故事。

传家读后感(篇4)

看了《传家宝被》这本书后,我终于体会到,从熟悉的故乡搬到一个陌生地方的辛苦了。

书中述说一个叫安娜的女孩,离开老家俄国的时候,只带了一件洋装和头巾。安娜渐渐长大,洋装穿不下了,她妈妈就把亲戚的旧衣物、洋装和头巾缝制成一条百衲被,让大家能永远记得故乡。百衲被常被当成生日聚会时的桌布、婚礼的遮篷、迎接婴儿的布等等,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它虽然传了好几代,却依然保存得很好,想必他们一定很珍惜这条传家宝被。

我的妈妈是四川人,后来到了闽南生活,所以她很思念家乡。虽然我不太能了解妈妈的感受,不过我觉得我们真的好幸福,能够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成长,又不用离开家乡到远地生活。或许以后,可能会到其他地方读书或在别的国家工作,所以我会珍惜现在住在家乡的每一分、每一秒。

有句俗谚说:食果子,拜树头;食米饭,拜田头。意思是要我们懂得饮水思源,不要忘本。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安娜的母亲说的:我们来缝制一条百衲被,好让大家永远记得故乡。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传家宝被不仅能凝聚家族的向心力,也能让后代子孙缅怀先人,它,源远流长;它,远比留下万贯的家产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传家读后感(篇5)

《传家之物》读后感

《传家之物》是一部由英国作家朱迪思·维恩莱德所著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之间传承的一个珍贵物品,这个物品既是家族的象征,也承载着每个人的记忆和情感。通过这个小物件,《传家之物》展示了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对于人和物的影响。

小说的开篇,我们被带进了一个古老的公寓,墙上挂满了一幅幅油画,摆放架上摆满了各种古董。这个家是一个中年女性艾米丽的家,她是这个家族中最后一位拥有这个传家物品的人。她早早丧失了双亲,长大后离开了这个家族,一直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然而,她的父亲的意外去世却将她带回了这个家。看到这个传家物品,她的记忆重新被唤起,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家族传承。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以及一些富有纪念意义的物品。这些物品被传承下来,代代相传,成为了家族的象征。无论是一副画作、一本书籍,还是一件独特的首饰,这些物品都承载着家族历史和记忆。就像《传家之物》中描述的那样,这些物品引导着我们了解我们的根源,了解我们的父母、祖父母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家之物也会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就像我们的老人一样,岁月的磨砺让他们慢慢失去了曾经的热情和活力。物品也同样如此,在岁月的冲刷下逐渐变得破旧,甚至损失原有的价值。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即使传家之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故事,但当它们从祖先手中传到我们手中时,它们可能只是一件普通的物品。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和回忆。

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些传家之物更像是带有情感和记忆的宝藏。它们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和经历,见证着我们的快乐和悲伤。当我们重新拿起那些物品,触摸那些充满岁月痕迹的纹理,我们就仿佛穿越了时间,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它需要我们亲自去体会。

《传家之物》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思考。家族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它让我们明白了家庭和个人之间的联系。它让我们反思了时间的流逝对于人和物的影响。它也提醒我们,家族的记忆不仅仅存在于物品中,更重要的是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家族的传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延续,更是情感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传家之物》这本小说,我对于家庭和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也更加珍惜家族中那些传承下来的物品,因为它们记录了我们家族的历史和记忆。我也更加重视我们每个人个人的成长和回忆,因为它们是我们走过的时光的见证。在未来,我会努力传承和保存这些宝贵的物品和记忆,让它们继续流传下去。

总之,通过阅读《传家之物》,我深刻地理解了家族与传承的重要性。无论是家族的故事还是物品的价值,它们都让我更加珍惜家人和自己的生活。通过传承和保存,我们可以将这些珍贵的记忆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感受到家族的力量和情感。传家之物不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我们应该铭记并传承。

传家读后感(篇6)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意识到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在家庭中,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承往往通过许多方式和形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传家宝”。“传家宝”不仅代表了家庭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还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价值观和信仰的体现。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们的祖先和家族成员所经历的生活和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

我家的传家宝是一本家谱,家谱保存了我们家族几百年的历史,记录了我们的先祖和他们的子孙的姓名、生辰、父母、婚姻、子女、职业和居住地等信息。在家中,家谱非常尊贵和重要,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在重大的家庭聚会时参与其中,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前辈的故事。每当有新生命诞生或有人离世,家谱都会被更新和完善,以此不断传递我们家族的文化和历史。

在我家,家谱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也是一个家族精神的象征。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非常自豪和骄傲,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身上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一族的血脉,更是一种拥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精神传承。我们身上所承载的文化优良传统和我们所信奉的人生价值观都是在家谱的传承下才得以延续和传递。因此,有了家谱的存在,我们在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挑战时,会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因为我们有着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自我认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传家宝渐渐消失,这让我内心深感惋惜和忧虑。家庭文化传承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如果我们不及时保存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时间的流逝中就会逐渐消失。因此,我相信,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保存和传承家族文化,将它们更好地传递给下一代。

最后,我想说的是,传承家族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在这个日新月异,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份坚定的、强大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来引导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因此,我们需要珍惜传家宝,将其作为我们家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延续和传承家族文化,为我们的家族和家庭留下深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传家读后感(篇7)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题记

假期里,我读了《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这本书。此书分为——“劳动最光荣”、“节俭从我开始”、“勤俭是传统美德”、“为了中国梦” 四个篇章,引用许多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说明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其中的“榜样力量”和“榜样启示”,还有“实用小窍门”等栏目深深吸引着我,令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节俭的故事。他虽然拥有580亿美元多的资产,但在生活中却是以小气成名:

他经常吃便宜的快餐;他从不注意名牌,也喜欢商场里**的商品;他的房间里没有豪华家具,甚至连电视都没有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盖茨认为每一块钱都应该发挥最好的作用,无论你多么富有,你都不能和孩子们一起致富。他认为,在金钱中长大的孩子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所以即使孩子很小,他们也很少给孩子买玩具。

而且在他退休后,还将所有资产全部捐献给慈善**会和国家,一分一毫都不留给自己的子女。

“世界首富” 盖茨都能如此的节俭,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将节俭的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班的苟姚渤就是这么一位节俭的孩子。他的家庭条件很好,但他的衣着总是那么普通,他的学问也是最简单的。他每次吃东西,都会把食物吃干净。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他捡起并吃掉了不小心掉在桌上的米粒,一点也不觉得不自然。

我很不解地问:“苟姚渤,你用得着这样做吗?浪费那几粒粮食又没有关系。

”他摇摇头,微笑着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我们浪费了,就是辜负了农民们的一片辛苦呀!

”我听了苟姚渤说的话,想到《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这本书,不禁为自己曾经的浪费行为而感到惭愧。丰富的生活,让我们不经意间忽略了节俭。其实对于我们而言,节俭也许就是随手拧紧的水龙头;是正反面使用的草稿纸;是吃掉碗中的最后一口饭菜;是离开房间关闭的那一盏灯……我以后要时刻牢记“节俭”这两个字,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传家读后感(篇8)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读本《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一套2册),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全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关于“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的重要部署,注重采写与点评相印证、剖析与警示相结合,事理并重、情理交融、图文并茂。

其中,《清风传家》立足正面引导,深入采访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樊锦诗等25位英模党员,首次集中挖掘他们在家风建设方面的感人事迹,细致讲述他们赤诚报国、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生动展现他们的真情大爱、家国情怀,旨在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从中汲取人格力量,自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严以治家》立足反面警示,通过对近年来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家风问题的深刻剖析,辅以忏悔摘录、警示评点,揭示领导干部自身不正、治家不严给事业和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旨在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谨防不良风气对家风的侵蚀,做到清廉自守,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读本已入选中央宣传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全书突出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读性,叙事生动,说理透彻,既是党员干部筑牢信念基石、锤炼高尚品格、强化廉政教育和家风建设的重要学习辅导,也是面向全社会的廉洁文化建设读本,可供党员干部家属和广大读者学习阅读。

传家读后感(篇9)

牛年春节长假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清风传家》看完了,我觉得这是一部比较生动的教材、一次较为现实的教育。25位先进典型每一位都是一面旗帜,他们既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也以良好的家风警醒世人。读完此书,我既惊叹于他们的丰功伟绩,又感慨于他们的严格自律,真正感觉起到了“拿别人的事儿来教育自己”的良好效果。

在荣誉面前始终淡定,毫无炫耀之心

“谁知父亲和平常一样淡然,只是随意说了几句,弄得于辛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于敏

25位典型每一位都是各自所在行业的佼佼者,有的取得的建树一般人难以企及,有的面对的困难一般人难以忍受,有的长期的坚守一般人难以承受……正是因为非凡的付出才能获得崇高的荣誉,但是他们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深藏心底;从不独揽功劳,而是归于集体;从不原地踏步,而是继续前行。

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识、看待荣誉,因而在荣誉面前止步、自满甚至骄傲、迷失,以至于有时获得的荣誉却成为裹足不前的分界线、思想蜕变的转折点,最终给“洁白”的荣誉带来了抹不去的污点。应当认识到,荣誉是肯定更是激励,是表扬更是鞭策,荣誉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在荣誉面前不能丧失斗志、迷失方向,而应当戒骄戒躁、谦逊谨慎。要视荣誉为过去的评价、崭新的起点,激励自己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物质面前崇尚简单,化解背包之累

“……以高于于漪当时收入几十倍的年薪来聘请,……但她都拒绝了。”——于漪

先进典型打破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俗认识,他们有高调的资本却保持低调的心态、保持平常的行为,他们是追求精神之“富”,却甘于物质之“贫”。在他们看来,屋不在大,可容身就行;食不在精,可果腹即可;钱不在多,可维生正好。

少数党员干部一味追求物质的享受和欲望,他们沉醉于“琼浆玉液”,却不知如同“饮下鸩酒”;沉迷于“古玩字画”,却不懂手捧“烫手山芋”;沉溺于“红颜知己”,却不晓往往“祸起红颜”……物质追求如同包裹,你想要得越多,只会负担越重、背得越累,要想轻松,只有在物质追求上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让自己物质的“包裹”轻些。

在事业面前孜孜不倦,舍弃常人之闲

“父亲平时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看书,案头除了案卷,就是法律书籍。……”——张飚

对于先进典型来说,事业是孜孜不倦、永不停歇的不懈追求。对他们来讲,面对无限而宏伟、浩瀚而艰辛的事业,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更加需要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每当取得一定成绩、攻克一个难点,没有欢呼雀跃、功成事毕,也没有歇一歇、顿一顿,而是选择更高的目标并朝之努力,甚至是虽已年迈、精力不济,却仍然注重充电学习、增强本领。

少数党员干部满足于得过且过、按部就班,长此以往钝化锐气豪气、丧失雄心壮志、弱化职责使命,具体表现在:缺乏攻坚克难的精神,面对困难望而生畏;存在“本领恐慌”的短板,面对难题不思学习;缺少担当尽责的使命,面对职责敷衍推诿。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汗水的流淌、艰辛的付出、默默的探索,因此党员干部千万不能让自己“闲着”而荒废了自己。

在权力面前高度清醒,不谋一己之利

“他不去给孤寡母亲送礼,怎么送到咱家来了?显然是求我们帮忙。”——郭明义

都说“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前腐后继,就是因为或许系好了使用权力的第一粒扣子,但是却没有系好“每一粒扣子”。先进典型都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因而廉洁自律的大门始终紧闭,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一丝缝儿。在他们眼中,忙可以使用权力帮,但是得帮群众,而不是帮自己或亲朋。

一次并不能代表一直,一次的廉洁自律并不难,一直的廉洁自律非常难。我们党始终强化党章党纪的宣传教育,始终发挥负面典型的警醒作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的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无论在何时、处何地、面对谁,只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秤砣,就能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在挫折面前顽强拼搏,克服退缩之怯

“面对一片空白,叶聪感觉到的不是畏惧和恐慌,而是有挑战、有舞台。”——叶聪

先进典型有着对事业的挚爱、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大爱,而且用一生去守护、践行。这些都激励着他们不畏艰险、砥砺前行,哪怕是面对一穷二白的基础,哪怕是面对异常恶劣的环境,哪怕是对面聚少离多的分享,哪怕是面对身边潜在的危险,哪怕是面对古稀之年的高龄……

随着群众要求的越来越高,工作标准的越来越严,少数党员干部直呼“太难了”“受不了”“不适应”。进入新时代,很多工作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一马平川,而是经常需要“跋山涉水”。党员干部应当强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劲,一路披荆斩棘、“开路架桥”,努力破解一个个发展中的难题。

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杜绝宠溺之害

“……小儿子谢建彪下海创业办加油站。当时谢建彪已经申请到民营企业营业执照,选好了加油站的地址,谢高华仍极力制止。”——谢高华

先进典型不仅以自身的正派使家人耳濡目染,而且以近乎苛刻、“不近亲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他们固执地认为:凡是涉及到家人的行为,即便是正常的有时也是“不正常”的,即使是合规的有时也是“不合规”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家人的行为被他人“钻空子”。对于他们,只会传承上一辈的良好家风,又让下一辈继续继承,这样才能做到“一尘不染”。

一些党员干部对家人关爱、对孩子宠爱,但是有时却用错了“爱”的方式,以至于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亲友、孩子谋取不当利益,殊不知结果反而是适得其反,他们的“溺”其实是“害”。比如,原本是“一张白纸”的孩子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踏实的未来,党员干部把自己的一套“言传身教”给孩子,扭曲了孩子的“三观”,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更有甚者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天然的盾牌,时刻帮助我们抵御诱惑。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小家”,并形成各自独特的家风。不同的家风带给我们的启示也不同,以负面案例为教训,可以对照知不足;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可以汲取正能量。只有每个党员干部都做到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负面案例为警醒,才能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传家读后感(篇10)

 古语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天下之本在家,好家教、好家风、好家庭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也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清风传家》一书以事例为指引,深入记叙了25位党员楷模的英雄事迹。通过采访了解他们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从细微处着手,凸显了他们平凡中的伟大之处。通过细致描述他们的家庭生活事例,赤诚报国、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生动展现了他们的一身正气、无私大爱、家国情怀,加深了我对家庭、家风、家教的认识及理解。

 严以治家,好风传家。家庭作为社会延续的重要纽带,在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至关重要。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家庭”的定义在每个人心中亦不尽相同。通过阅读,其中张伯礼父子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一家两代中医人,言传身教救世人。我想,这就是我心中“好家庭”的答案。“好家庭”不一定要有丰盛的物质、优越的地位、享乐的生活,但一定不能缺少坚持学习的理念,不能忘记人民至上的初心。好的家庭,才能有好的孩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与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满屋香草的卧室,时间长了也闻不到其中的香味。而与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卖臭鱼的店铺,久而久之闻不到鱼的臭味,也就是和臭味融为一体了。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而对于个人来说,家庭教育的熏陶,也该如芝兰一般。张伯礼大夫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个父亲的言传身教,品德修养对孩子、对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也警示我们在日常家庭相处中注重对自身品性的修养。

 最是清风传家远。就像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25位英模党员的事迹中所折射出的好家风,使我读完深受感动,对照自身,我有以下体会: 保持平常心。保持一颗平常心,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表里如一,不因外物的改变而有所变化,自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不骄,败不馁”,始终立足本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持责任心。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漂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真正把全部心智用在工作上,用在为群众谋取利益上。

 保持进取心。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不断创新,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因此,经常保持一颗进取心,多一份主动,多一份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吸纳各种知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锐意创新,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自觉做到立足本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保持廉洁心。廉洁自律是底线。廉洁自律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修养,也是基本的行为要求。要抵挡住各种物欲的诱惑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健康地成长,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清醒的头脑,分得清黑白,辨得清真伪,看得清是非,克己自律,严于自察。

传家读后感(篇11)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般家庭明列条文的家规,并不多见,多是约定俗成的家规。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关于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一般农家,勤俭为本,孝敬老人,对亲友礼尚往来,对邻里和睦相处,对社会惜老怜贫,这便是好家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无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修养,把提水站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合格的水务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水务人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传家读后感(篇12)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价值的缩影。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近日,聆听“清风传家故事”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党员干部应从中汲取清廉力量,始终做到廉洁修身、廉洁从政、廉洁齐家。

廉洁修身,学党史涵养一身正气。修身是立家之本,如果自身不正,必定带坏家风。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党史教育、党纪党规等作为必修课经常学习,并落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开国元勋陶铸“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最美奋斗者张富清“前人不搭捷径,后辈莫求沾光,一切都靠自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做人低调,做事认真”,他们赤诚报国、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令人敬佩,应当接续传颂。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在党史学习中,廉洁修身,做一个堂堂正正、一身正气的人民公仆。

廉洁从政,知敬畏涵养两袖清风。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如果大河不修,小节失守,必定会形成利益为形的家风,最终给整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诸如鲸吞国资的“蛀虫”包宏、“黑金家族”徐长元,都是立身不正、三观偏离、心无戒尺、治家不严的反面典型,震撼人心,发人深省,“薪不尽火不灭,利不久家必亡”。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保持敬畏,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做一个清清白白、两袖清风的人民公仆。

廉洁齐家,好家风涵养端正三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的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家风正则作风正。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比如“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之类的名文经传,世代流传,后人仰慕。党员干部注重家风、家教,教育引导亲人及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风,做一个勤勤恳恳、三观端正的人民公仆。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是用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格搭建起来的,是我们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齐家之要,党员干部要汲取清廉力量,接力传承,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以优良家风推进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好转。

传家读后感(篇13)

内容简介:程水若,无故陷于方家受尽百般折磨,只因她的前身是位牵满天下仇恨的美艳歌姬。她百忍成金,步步挣扎,甚至不计前嫌以现代医术救回方家七少,只盼得有一日,能逃脱此劫,叫天下人不再误解她。然而,一朝离得方家,命运却又与她开了一个玩笑。在衙门口她遭到恶徒非礼,为求自保竟失手错杀一人!无奈之下,她又被卷入了一场政党之争……可程水若秉性非凡,笃信吾命由己不由人。终有一日,她能做回她自己,天下之大,无处不可尽遨游……

传家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起点女生网白金写手——雕栏玉砌。一百五十万点击,人气大作!十五万次网友推荐!最跌宕起伏的穿越种田文,看一位从良美艳歌姬为名誉而战的精彩大戏!

传家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客观说此书文笔还行,可惜不会讲故事,情节平淡,人物刻画也平淡,看得我郁闷。封面介绍自称“最跌宕起伏的种田文,看一位从良美艳歌姬为名誉而战的精彩大戏”,真是言过其实了。没看出跌宕起伏,没看出这位穿越而来的从良美艳歌姬的精彩,没看出情,倒看出狼狈出来,哦,原来这就是种田文,把它放在普通社会大众中现形。

传家读后感(篇14)

陶行知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节省,他小时候都是妈妈帮他剃的'头。开始,妈妈剃头剃得很疼,所以小陶行知一听到要剃头就东躲西藏。有一次,他悄悄溜进理发店,看见剃头师傅在给小孩子剃头,剃得可好了,一个也没有哭。于是,他就要求妈妈带他去剃头师傅那里学剃头。妈妈说:“那要收学费的。咱们家穷,处处要省着要钱。”一向懂事的小

行知为了给家里省钱,就顺从地让妈妈剃头了。

对,那把剃头刀就是陶家的传家宝,这把剃头刀体现着陶家勤俭节约的美德。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像陶家那么节俭。现在生活富裕了,条件也好了,许多人就把节约扔到了脑后。但我在生活中很节俭,没用的东西我从不买,洗脚水用来冲马桶,淘米水就浇浇花……有一次,天气晴朗。妈妈看是个洗晒的好天气,就去洗衣服了。我看到了,就过去帮忙。妈妈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洗完后正想把最后一遍水放入下水道,我急忙拦住,说:“这些水存起来还可以拖地呢。”“真是我的好孩子啊。”妈妈开心地夸我。

是啊,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一个像陶行知爷爷一样的人。

传家读后感(篇15)

这几天,央视在新闻中推出了一个专题采访节目:询问路人的“家风家规”。我注意一下,

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所问非所答”。

那什么是家规和家风呢?我觉得家规就是规范家族成员的条列,现代家庭并不多见,旧社会的家庭也多是约定俗成的家规。

主要内容为:一是家庭成员要遵守家规,服从家长领导。二是不论务农、经商、耍手艺,收入要交当家人。开支要经家长允许,领取资财,开支后要报账,余者上交,不得隐匿。三是男人外出要奉公守法,不给家庭惹祸,不准结交非类,吃喝嫖赌。四是女眷要守妇道,孝敬公婆,团结妯娌,爱抚幼小。特别首忌淫、盗。五是一般禁止“三姑六婆”进出。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女人贩子)、媒婆、虔婆(妓院的鸨母)、巫婆、花婆、稳婆(接生婆)。当然必要时,媒婆和接生婆还是要去请的。六是有祖传技艺、秘方的家庭,规定“传男不传女”。不传女,是不传给女儿,儿媳妇是可传的。不同家庭,内容不尽相同,不再一一叙述。

关于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一般农家,勤俭为本,孝敬老人,对亲友礼尚往来,对邻里和睦相处,对社会惜老怜贫,这便是好家风。特别是孝敬公婆,尤为世风所重,如 “孝妇泉”的传说讲的就是:一儿媳妇背着年老重病的公公逃难,到一山坡上,公公口渴难忍,媳妇掘地寻水,感动上苍,出一清泉。媳妇一直在此地伺候公公至去世,并掩埋公公于附近,才辞别而去。后人称此山泉叫“孝妇泉”,并建有“辞公寺”以纪念彰表孝妇。

不同的家庭和从事不同职业的家庭也增加不同的家风内容,耕读之家要加上子弟好学上进、尊师重教;尚武之家,要加上急公好义,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等;商业之家,要突出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医药之家主要以医德医风立世;工匠之家,则要有有求必应,工艺不欺的声誉等等。

不论什么样的家庭,生活作风都是家风、门风的重要话题。在旧社会,私奔(自找对象)及寡妇再嫁都是破坏门风的,是不允许的。翁媳关系是很严肃的,若有苟且之事,会被人耻笑。即使大伯哥也不与弟媳直接搭话,时风依然。

因此,我说家风就是家族承传的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