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简短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简短。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简短,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您是否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简短”的情况,如果这个网站对您有价值请动手收藏以备日后使用。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印象深刻,想必这次的观看能让你有诸多心得体会。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写观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了解。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马修老师。马修老师虽然只是代课老师,但是还是很关心孩子们。不但为他们作词作曲,还教他们唱歌,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晋班主任——田老师。

田老师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和音乐老师,刚开始知道她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后,我不禁有些担心。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做班主任,有些事情可能会做不好。但是我们的田老师还是不负校长对她的信任,把我们这一个乱糟糟的班级变得整齐划一,大家也都很喜欢她,也算是改变了大家对音乐老师的一些偏见吧。

田老师就像一支蜡烛,默默燃烧自己,照亮我们。田老师就像一支成熟的芭蕉,我们就像在她边上的一支小芭蕉,她默默释放自己剩下的营养给我们,自己却渐渐消失。

如果把学校看成我的家,那么田老师无疑是最亲爱、最温暖的母亲,给我带来阳光;如果你把学校看成一个花园,那么田老师无疑是香味最浓、最温馨的一朵花;如果你把学校看成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那么田老师无疑是那一道最亲切、最熟悉的风景线。

“风雨后——花儿的芬芳过去了,花儿的颜色过去了,果儿沉默地在枝上悬着……”

GZ85.Com扩展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汇集


如果您需要遵守某些规定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建议,那么您是否想学习如何写作品的观后感?电影的细节描述犹如梦境,虚幻而真实,同时,在看电影时我们也会有许多个人的意见。观看完电影后,撰写一篇观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应该说实话,简洁明了。希望这能对您有所帮助,也请不妨收藏一下哦!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

去年美术课,教师分享了一部好电影给我们──《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弦的画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脑海。一位代课教师──马修,进了一家收养孤儿或不正常孩子的学院,全校仅有几班,通通是难以管教的学生;纵使上课时间,打闹、恶作剧、也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一次,一群学生被马修教师逮到改编歌词,在宿舍里乱唱;从此,他发现他们愿意唱,只是不会唱。于是,马修教师训练他们一阵子,组成的合唱团名号便打响全国!但马修却被任性的校长资遣,那一群原本只会闯祸的野孩子,居然从窗口偷偷丢出一架架纸飞机,滑过的弧线,宛如孩子们内心如刀割的伤痕,代表他们忧愁的哀伤。

多么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课教师,竟能把一群只会为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报答的小孩。整部电影我都睁大了双眼观看,深怕遗漏了哪一小段。它说明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凡事没有不可能。教师的那一份细心、苦心,全在学生身上印证出来;每滴眼泪、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么的真挚诚信。大家眼里的小孩,只是尚未被爱的一面;在漫妙天籁的回声中,才能体悟他们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应有的稚气。唯有如此的感动,才能让你我的心,多一个温暖的慰藉。

一场电影,是属于自我的冒险旅程,让自我的心灵感动;一场电影,是回顾以往时光与满足超现实幻想的方法;一场电影,将多为你我的人生,增添丰富的色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第二次大战之后的法国,一位名叫克蒙特马修的教师用音乐开掘了被大人们遗弃的孩子们童年的乐趣和童年的人生价值的故事。老师马修用他的爱,他的无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帮助这些在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用音乐去引导这些迷途的孩子,激发他们积极和热情的生活态度。把音乐的作用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很是让人感动,校长不让孩子们去送马修,马修一个人走了,显得好孤独。而从天上飘下来一架架纸飞机,里面是孩子们的祝福和签名。马修抬头一看,窗口全是孩子们的手在向马修告别。因为围墙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后的告别。马修在音乐和孩子们的祝福声中昂首挺胸、微笑上路。那一刻,画面美到极至,音乐美到极至,人感动到极至……电影中的歌曲是尚巴堤莫里耶(Jean—Baptiste Maunier)为首的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完成,影片中温暖感人的交响乐曲搭配着唱诗班天籁般的合唱,孩子们的歌声和纯洁的音色犹如来自天堂的声音。

一个爱与音乐交织的故事,一把找回遗忘记忆的钥匙,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翅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3)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可以让人看后,从中感受到爱。1949年,马修去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担任音乐老师,一来到这,就好像看见了孩子们的地狱,看见了学校里各种体罚学生的方法,十分残酷,觉得孩子们十分可怜。他用音乐里包含的爱去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看过这部电影后,我想,老师们的慈爱关怀和宽容——就是无限的爱吧。

对于学生的恶作剧,马修从来没有真正的讨厌他们,一位优秀的老师——马修告诉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习好,就要将爱,一滴不漏地洒在学生们的心里,要把无限的爱释放出来。

看着这部对学生充满了无限关爱的电影,我联想到了现在,老师看上去只想让我们学习,但他的心里却充满无限的爱。老师是如此地爱我们,但我们却认为老师只是一个教学的机器,回复老师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冷漠而没有一点热情的眼神和回答。每一次我们考取一百分后,却会觉得老师脸上的笑容是因为他教学的成果。其实不然,老师的微笑,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爱不是白费的,自己对孩子们洒下了无限的爱。这么看来,我反而觉得这样的学生才是冷漠无情的吧。

生活中的老师可能没有电影中的老师那样充满乐趣和温柔,也许老师看上去会有一些冷淡,但他们拥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了关爱。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让老师得到应有的回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4)

三个博物馆的保安各自深爱着馆藏的三件画作和雕塑。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深入骨髓。比如说罗杰看到了画作《孤独的少女》上特有的光芒。他们对作品的热爱,也表现在熟知作品的一切细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居上层的馆长对这些作品毫无感情,只想更换一些新的作品进行展览。就在这些作品将要搬迁之际,他们三个人上演了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这部影片很好。好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能够将一个人对一副艺术作品的“沉溺”刻画出来。罗杰热爱《孤独的少女》,他为观众解释画作之美,甚至比专业的导游还要准确和详细。在家里只要有时间,他就努力了解这幅作品的一切知识。甚至曾幻想自己奋不顾身阻挡偷画的盗贼的画面。而乔治更有意思,他爱上了一个裸男雕塑,迷上了雕塑对人体肌肉、力量的刻画,每次见到它,都情不自禁地脱衣服模仿雕塑的动作,体会人体的魅力。搞笑的是,在他偷盗的过程中,也情不自禁地脱了衣服。艺术能让我们“沉溺”,导演很好地把人类欣赏艺术品时那种时光也会停滞的“沉溺”刻画了出来。

二是把主角定位为三个底层的普通人,把高雅艺术和平凡人联结起来,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但正如德波顿所说,“一部艺术品应该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那些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安息的每一个平凡人生的价值”。影片在刻画平凡人对艺术品的热爱的过程中,也使自身成为一部有助于我们理解平凡人生的艺术作品。这就是它的好。

谁说底层人没有艺术梦啊?上流如博物馆馆长,也不能理解片中三幅作品的美。反而是卑微的保安,在作品身上得到“沉溺”了。

艺术启迪心灵,是超越阶层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5)

放假了,时间慢了下来,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除了吃便是睡~心里想着:开始学习日语吧.....开始练口语吧....开始看儿童心理学吧...开始看教育咨询师实战技能吧...脑子里很多想做的事情、然而却有点颓废、始终开始不了!心里对目前的自己有几分失望。

然而、我开始看起关于教育得各经典大片、其中一部:《放牛班的春天》,颇有感慨。记得小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看电影,每一次看完都要写观后感。对于这样一部经典电影,感触很深,尤其是对于教育的思考,就写一下观后感吧!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看的经典电影。它是发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的故事,在一所寄宿制学校里,由于学校制度非常严格,很多孩子不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发展,而变成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很多老师都因为承受不住学生的“折磨”而被迫辞职,学生们似乎也无药可救了。然而就当一切已成定局的时候,来了一位足可以改变它们命运的人——马修老师。

“最失败的音乐家”,“小小小小的代课老师”——马修就是我们的榜样。

电影中的院长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只会处以严酷的体罚,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让他们忍受恐惧害怕的心灵摧残。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带着爱来到了这里,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春天。

马修老师也曾经想要放弃,但是想到孩子们内心的纯真和善良,以及对新生活的憧憬,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马修相信,即使有恶,又能够坏到哪去?他们缺少的正是爱,诸如贝比诺是个孤儿,而莫翰奇也只有残缺不全的母爱,只需要一点点爱,就足以点燃他们的心火,让他们明白,自己原来不是活在地狱中,原来自己也是天使。当马修老师把这些孩子组建成为一个合唱团,他们那宛如空谷黄莺般的美妙合声在电影中流淌了一个多小时,特别是皮埃尔天籁般的声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

看着孩子们那因为受到肯定鼓励而分外专注的眼神,那一刻的感动真得难以言喻,也许我们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时曾经遇到的这样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人遗憾:唉,我的童年为什么就没有碰到这样的老师呢?

面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

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这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

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磅礴的气势,而且体现一种宽容的态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的智慧。它是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泉水,它是从睿智头脑中升华出来的美的绿荫。

学生之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有缺点,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

老师之为老师,就在于我们年长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宽容能使我们看到快乐的曙光,享受教育的过程,感悟人生的成长。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教育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美景,而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马修正是这样,在院长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们的过错,一次次宽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耐心的教导他们。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他“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孩子在内疚中悔悟。即便是他发现了那位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他也没有简单化地将他移交校长或警察局,他冷静、耐心地找他谈话,了解那位孩子的作案动机——仅仅是为了买一个热气球,那是他的理想。同样,马修把这位孩子的简直不可饶恕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中,每一个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容易受伤的,他们有调皮、贪玩的天性,难免会犯些小错误,每当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诲,这样的教诲,需要讲求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作为老师都要有一颗包容、宽容的心。

在很多人的一生中,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远比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多,老师对其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然而这种巨大的影响却又是不明显的,因为这种影响是在很多年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一个老师留下一点,在你一生中走过的无数老师,所留下的所有影响也许就是你人生改变至此的原因。

其实,教育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你去慢慢的、小心地探索、发现。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还要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说,马修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6)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让我极为震撼,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教育电影。

电影主要讲述了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来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的学生很顽皮,校长很暴力,总是以暴制暴,所以孩子们就会变本加厉,情况变得糟糕透了,直到马修来了。

马修刚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有位教师的眼睛受了伤,他还从校长口中知道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这件事让马修决定,他要在这些孩子们心中树立威严,但不能像校长一样,一犯错就处罚,应该给他机会,让他们在爱中悔改。马修觉得这些孩子不是无药可救,只是缺少教育。后来,马修知道了是哪个孩子伤害了老师,他没有告诉校长,而是让他去照顾受伤的老师,给了他弥补的机会。

一次,马修回到宿舍发现他的公文包内的东西不见了,他很着急的出去找了,最后在厕所内发现了,他发现了孩子们对音乐很感兴趣,从那天开始,马修的心里有了个想法,他想组建一个合唱团。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创作歌曲,白天教学生唱歌。他发现皮埃尔很有天分,他的歌声很动听。本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就在一天校长外出参加会议,马修偷偷的带他们出去捉迷藏,学校不知怎么的就失火了,就在大家都以为学生们都在里面时,马修带着他们回来了。但是校长却认为他没有好好看守学校,解雇了马修,之后校长也被解雇了。皮埃尔的妈妈听从了马修的建议,把皮埃尔送进了音乐学校,最终成为了一名音乐家。

我觉得春天就是指的马修老师,就是因为他的到来放牛班才有了春天,有了希望和温暖快乐。马修老师很爱他们,他的爱和音乐带给孩子们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7)

今天,老师特意省出了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有感触,如果我也在那里读书的话,我肯定已经跳楼自杀了,你可能不知道在那里的规矩只有三个,一:服从指挥,二:服从指挥,三:服从指挥。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如果一个人对老师做了个恶作剧,伤到老师了,他们之中如果没有人甘愿承认的话,他们校长就会不假思索的让所有人轮流受罚,不管是肇事者还是无辜人。总之,他一个都不会放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救星终于来了,他就是马修。我说马修老师是他们的救星的原因是,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不是一味打骂,也不是动不动关禁闭,无视孩子们的惊恐害怕,而是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个孩子都捡回了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生命中,一个教师对孩子们的影响力是极大的,一位坏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一生都过得暗淡无味,而一个好老师往往可以用一句温柔的鼓励,用一个肯定的眼神,用一句关心的话语。点亮一群孩子的人生,让他们的一生都活得光彩有力。 在这部电影中,马修好似一位放牛人,用自己的爱心找回了丢失了的牛群,用爱化成了一盏盏灯,照亮了前进之路,用爱化成了一个个路标,无时无刻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想说只要人生充满着爱,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爱的脚步,只要你真心的做一件事,你就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马修老师,我会一直支持你,支持你对孩子们做的一切,支持你在教育方面不分贵贱的精神,支持你那良好的教育方式,马修老师,大胆的去做吧,孩子们一直都在为你鼓掌!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应该因为身体有缺点就被别人瞧不起。做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老师。我觉得,每一个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渊博的知识,还有在学生失败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迷茫的时侯伸出的援助之手。电影往往是虚构的,可是,有些电影中却包含着无尽的真理,尽管它们是虚构的,可是它们却可以像一个不容更改的事实一样,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一个永远的印迹,像一个永不消失的光点,点亮我们的生命,指引我们前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8)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

当光明划破灰暗的尘埃,彩虹般旋旎的风光绽放出伟大的乐章,来自天堂阶梯的童声沉寂在复苏的沼泽,当黑夜冲破所有的铚锆,奔向蔚蓝的长穷,那令人人感动的力量,回旋,飘离在人世间最温暖的色泽中。

马修篇:我是马修,一个失败的音乐家,我带着我用心创作的音符,来到了这个狭小而阴冷的学校--池塘之底。那些本应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的孩子,在这里用锐利的目关,残忍的恶作剧收拾他们所有他们要报复的人,他们在痛斥社会,在不满生存中曲折,他们的心灵在腐化,在扭曲,这里如同一个深渊,有着让人窒息的恐怖,这里是坏孩子的看守所,校长总拿至高无尚权威去痛斥或惩罚这些孩子,当校长的愤怒爆发,每个人都可能会遭殃,包括我在内,因为我从即日起将成为他们的老师。当我走进教室,我被这场面所震惊,他们是一个个不安分的狮子,有的在咆哮,有的在打闹,有的则慵懒的睡觉,我一不留神,被杂物所绊倒,我的公文包在这时被孩子抢夺,哎,看得出来,这不但是帮淘气的小鬼同时也是难以对付的,但我并不放弃,因为我懂,他们不是生来的胚子,他们是一群无助而寂寞的孩子,我决定教他们音乐,用动人的音韵教会他们成长,用爱的真谛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春天,因为我相信,音乐是令人向往的,音乐是净化人心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好音质,即使会走音,但我看出他们的用心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孩子在这时刻,多么像一个精灵舞动着那轻薄如翼的翅膀,这时,我发现了他,一个音乐的奇迹。

莫杭治篇:我是莫杭治,哈,一个坏小孩,坏到令母亲绝望,坏到自己都无法承受,我偷窃捣乱,被私立学校开除,我拥有天使的脸蛋,可是我的内心是躁动的,我讨厌被人抛弃的感觉,就像母亲把我留在这里,虽然,我知道她是不情愿的,这里的空气令我作呕,这里晦暗令我害怕,我希望可以逃离着悬崖,就像我希望光明会划破黎明的面纱,这希望扎下种子,直到这个老师复苏了我所有温暖的记忆,马修--这个特别的导师,他使我的生命散发了异彩,使我有了快乐的感觉,我加入了合唱团,我优质的嗓音以我对音乐的灵感,让我散出了夺目的芬香

马修篇:我的合唱团,出现了灵动的色彩,莫行知那纯净,绵缓的声音,感动了我,在这里我寻求到了真实的音乐,孩子们个个都是神采奕奕,天使一般真挚的孩子,我相信,当他们被爱所唤醒,被他人所理解珍惜时,他们会安抚生命中的魔鬼,会变为纯洁美好的水晶,就像佩皮诺一般,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应该得到更多的爱,只是他是个孤儿,他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他会单纯的以为父母在星期六会来接他,佩皮诺一直在等待,等待自己的愿望实现,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是令人怜惜的,我要保护他,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去疼爱这里每一个小生命,因为他们是如此的孤单,需要我不眠的照顾。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


我们经常会看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我们在观看时也会产生许多优秀的想法,观后感中要体现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把握“观”和“感”之间相吻合。你是否在寻找作品的观后感呢?有请驻留片刻,栏目小编为你推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

这周日心部组织我们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虽然很久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但这次再看一次,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只体会到了爱与责任。那帮被关在学校里的孩子们,或许由于缺乏爱或许由于过于溺爱而被送到那里。他们叛逆反抗情绪强烈,与所有管理他们的人为敌,整天调皮捣蛋,搞恶作剧。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样自由散漫没有任何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那个校长和那个音乐老师就是两个典型的对比,校长只顾个人利益和名利,而那个音乐老师却一心为学生只想教好学生,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去感化那些学生让他们发想自己的长处重新振作起来。或许真的是老师的爱心感动了孩子们,有原来和老师作对到最后于老师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可恶的校长,孩子们也唱出了最纯真的声音,当那美丽的声音响彻藏从的时候,老师醉了,孩子们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声,像春天的甘露滋润人的心田。孩子们是多么的纯真,他们终于找回了自我,或会了属于他们的天地。是爱挽救了他们,是责任挽回了他们,最后那势力的校长也得到了报应。

教育的智慧很简单,坚持,坚持对学生的爱,爱可以改变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给我们布置的假期作业,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故事发生在1949年,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它是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的。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用爱心关怀孩子,他费尽心思组织了一个合唱团,为孩子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森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同时也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印记: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学生在纸飞机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影片中马修的行为,莫朗奇的成材,派皮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二、作为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特别对于问题生,没有耐心与恒心是不行的,问题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一两天就能改变他们。

三、教师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马修老师因为爱学生,为避免学生禁闭而对院长撒谎,为避免勒盖莱克受处罚而与之达成私下协议。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是师生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作成功的教育。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面对不同的问题生,才会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靠近问题生,才能取得与之沟通的主动权。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以自己擅长音乐这一能力来博取学生的欢心,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目的。

我会像马修老师一样,用尊重、爱心、情感去感动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3】

今天下午,校园安排咱们看了一场电影,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日记体影片,十分积极向上,叙述了一个坐落法国的一个教养院里的故事

电影首要叙述的是国际闻名指挥家皮埃尔由于要参与母亲的葬礼回到了他的故土——法国。一天晚上,他的老友贝比诺来到他家,给了他一本陈腐的日记:这是他们的教师马修写的日记。看着教师的日记,皮埃尔的回忆又重现在了他的眼前。

1949年,马修因受不到重用,来到了法国的一所教养院。这儿的学生都很不听话,不是犯过罪便是十分难缠。当他发现院长先生运用体罚来赏罚烦了错的学生,他开端厌烦起了院长。他为了不让学生们遭到体罚,学生做了恶作剧伤害了一个人的眼睛,他只让他照料那个人,没有让他遭到赏罚,

当他发现这个教养院没有音乐的时,就在自己的班里创办了合唱团,他期望用这个方法来管束学生,很管用。可是,天公不作美,院长发现了他们,所以,马修被赶走了。可是马修走得时分,孩子们不能来送行,可是,他们用纸飞机来跟教师说再会,并且,他还带走了贝比诺。

这个影片很感人,所以,咱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酬谢爸爸妈妈,酬谢教师,酬谢祖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4】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部影片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48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老师、严厉的制度构成。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了,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序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行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他的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感人了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一个孤儿,总在周六时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走时,佩尔诺一路奔跑起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为哈删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在马修走出学校大门时,收到的是曾不听说教的学生在片上写满祝福和思念的话,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情节深深地感动了我。

感动之余我仿佛也看到了我们的老师看到了他管教我们的情景,看到了他悉心教导我们的情景,仿佛看到我们犯错时轻言细说教我们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老师与我们嬉戏时的情景,我仿佛也看到我们的老师问我们调解纠纷时的情景……此时此刻,我浮想联翩,想起了我们亲爱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向我们的老师致敬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5】

从中能够感受到,马修老师是一个能够包容孩子的好老师,在孩子一次次恶作剧的时候,他没有说任何体罚孩子的话,他相信所有孩子都不是坏孩子。找到弄伤马克桑斯神父的孩子,他没有立刻交给校长,而是让这个孩子去照顾马克桑斯神父,让孩子心中渐渐有悔意,知道自己做错了。他无意中听到孩子用歌声捉弄自己,他不但没有生气,还说那个孩子跑调了,还纠正他,并发现了他们都喜欢唱歌,还给他们建立了一个合唱团,虽然过后遭到校长的反对,但是也没有放弃,转为地下教学。

他用歌声让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慢慢的变得乖起来,其中有两个孩子可能真的不适合唱歌,他也没有放弃他们,依然给他们安排了事情,马修老师是一个对待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好老师,影片的最后,因为马修老师带孩子们出去,违反校规,被校长开除,虽然没有一个学生来送他,但是学生们都以音乐的方式回馈了马修老师,还通过纸飞机的方式给他留言,相信这些学生是真的喜欢他。

最后,马修老师把那个小男孩带走了,那一天刚好是星期六,那一刻,真的很感动。

我觉得马修老师真的做到了我们的核心教育理念,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马修老师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榜样。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6】

今天我在学校里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讲的是在一个下雨天,一位老人在读他的老师的日记。

这本日记讲了:马修老师是一位音乐失业的老师。他被调到了辅养院里的一个班去当代课老师。在那个学院里,几乎那个班所有的孩子都是调皮捣蛋、固执、不怕老师的学生。学校实在没办法,只好用体罚、禁闭的方法老惩罚孩子们。马修老师和别的老师不同的是,他相信这个班的同学都有“春天”的一面,只是没有人给它正爱。

当孩子们一次次犯错时却一次次地用爱心去接纳他们,最后孩子们终于变听话了。他又发现孩子们有唱歌的天赋,特别是莫翰奇的男孩,他有一个金嗓子和天籁之音,在马修老师的教导下,他们变成了一个音乐小队。当马修老师要走时,他们的心已经被马修老师“净化”了。

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去宽容他、帮助他,他才会知道错误,下次才不敢做,不能动不动就惩罚,这样虽然能让他害怕,但是会让害他的心灵,会让它变得更孤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7】

在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一名会员,那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免费收到书友会一些免费介绍新书的资料,也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当时它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影视制品向会员推荐的,从其中的简介中,我隐隐感到这是一部充满温情,感动的电影。虽然我对《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兴趣,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它。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淡化了对这部电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次与这部电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唤起了昔日我对它的期待,也让我在心底暗暗庆幸,自己几乎错过了一部电影。

电影的开始很平淡,两个老人的相遇,对曾经年代的怀念,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有点像《泰坦尼克号》。情节也很简单,讲的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

当麦神父在电影刚刚开始就因学生的调皮而受伤时,让我们没有见到那一群学生便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当马修老师首次进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教室乱作一团,院长进来维持秩序并大声质问时,马修老师对孩子们袒护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试着走入孩子们之间的第一步。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交流与宽容。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也许只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缺少倾诉的对象,但并非不可救药。尤其像孩子与大人们之间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代沟和隔膜,院长简单粗暴的体罚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相反,可能只会引起同学们更强烈的叛逆,也只会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阴影。而马修老师则试着走入他们的内心,于是在第一堂课上,他就让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尽管结果五花八门,但这样的方式却让孩子们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来。同学们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马修老师与院长不同,他不会随便的体罚学生,那怕学生们真的让他很生气。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场合维护着孩子们。然而即使要惩罚学生,他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让乐格克去照顾麦神父而不是将他送到校长室去接受体罚一样,所以当我们看到乐格克因自己的错误做法而流泪时,我们也就感到了马修老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电影的经典部分自然是马修老师将孩子们组建成一只合唱团,充分的给与他们才能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中建立自信,赢得尊重。也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后来进入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将来也逐渐清晰。不可否认,马修确实是一位好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的帮助孩子们,没有私心,有的对工作的热情。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一个人最难办到的就是没有私心。”但在马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与之相对比的是院长的行为,院长想得最多的只有自己的升迁与仕途。尤其是最后院长在回答是自己创建的合唱团时,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院长的卑鄙,而马修老师的不与辩解也让我们感到了他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热衷官职,一个淡泊名利,关心的只是孩子们得学习与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马修老师因得罪院长最后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运,这也让我们不由想起了电影开始时马修老师的自叙:当自己在一系列领域受挫之后才来到的这所学校——。也许以前也正因为马修老师的正直行为才不断被人排挤。这也无疑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的讽刺!虽然马修老师走了,但他却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于是在最后的电影画面中,

在马修老师站在楼下面,头顶不断有纸飞机飘落,在身边慢慢盘旋。马修老师的脸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带有的是会心的笑容。

在最后马修老师蹬车离去时,佩皮诺主动要求与他一起走,当我们听到电影中的一个声音告诉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时,我们也豁然想到在电影开始时的哪一个小小的伏笔,告诉我们佩皮诺每周六就会到校门口等待父亲来接他。同时我们心中也涌起了一阵感动,马修老师被解雇这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也在这时变得圆满。

这部电影其实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与宽容,同样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与宽容则能让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共鸣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8】

昨晚忙里偷闲看了一部很暖心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暖心的同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部电影主题并不算新鲜,剧情也比较简单,没有美女,没有暴力、没有动作,却把轻松逗趣、温馨可爱表现到极致,并充分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问题学生的关怀,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观者共鸣,堪称影界的一股清流。此外,剧中美妙的音乐是这部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觉得十分享受。总而言之,在马不停蹄写论文之余,这部豆瓣评分9.2的电影,能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可以说非常值得一看!(PS:腾讯视频非会员就可以看哦!)

故事梗概

影片开始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雷蒙马修(男主人公)遗留下的日记,皮埃尔回忆起了童年时光。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1949年,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克雷蒙马修在连续失业后,接受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又名为塘底)的校监工作,故事就此展开。在塘底,大部分学生都是问题少年,十分调皮捣蛋,不守规矩。到任后,克雷蒙发现校长以残暴的手段管治这群问题少年,只要犯错就会受到惩罚,于是他试图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这种现状,即使被学生肆意捉弄,他也没有责骂学生,而是用自己的包容之心和爱感化这群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他选择和学生站在同一阵营,为他们向校长隐瞒一些事实,从而让他们免于受罚。

偶然间克雷蒙发现,这些学生很有音乐天赋,尤其是皮埃尔,然而这所学校并没有开设音乐课,于是,他果断决定组织一支合唱团,并且耐心地教导他们,合唱团的进步十分显著,不仅令其他任课教师拍手叫好,甚至成功吸引了公爵夫人的注意,而这些原本属于克雷蒙的功劳,却被校长强占。影片最后,校长看不怪克雷蒙的作风,解雇他的同时,还不允许学生送别,可就在克雷蒙准备离开之际,忽然有无数带有学生签名的纸飞机从教室窗口飞出,一只只小手在窗边挥动着跟他道别,原本沮丧的克雷蒙最终满怀欣慰地微笑着离去。这群原本内心充满怨恨、叛逆的孩子也成功地被克雷蒙老师感化,是他的爱唤醒了他们善良的内心,是音乐净化了他们的心灵。

我的感悟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引发了我的共鸣,那得从我今年的一次教学经历讲起。

今年暑假我一直待在家里,不曾想一位初中老师上门拖我给她的补习班代课,我很激动,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还从未给一个班上过课,想来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锻炼一番;另一方面,我想起了自己在小学升初中的那个暑假,当时听说可以提早学习英语(我们那边都是从初一才开始正式学习英语),于是满怀憧憬地报了一个补习班,我至今仍对班上的英语老师印象深刻,尽管她只教了我一个月,但却是我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启蒙老师,就像克雷蒙马修之于皮埃尔。

我以为我即将教的小学生们应该也和彼时的我一样,对英语课充满了期待,因为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然而当我正式上岗后,却发现似乎一切并不如我意。我的那些小学生中,调皮捣蛋,不热衷学习者居多,只有极个别女生上课很认真,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的那位初中老师跟我说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早就在小学学过这些内容,现在补习班上的这些学生都算是底子较弱的,你只用多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就好,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你也不必太上心,随他们去吧她的意思大概是这样。听完这些,我的教育观瞬间就被颠覆了,竟不知一直以来令我尊敬的老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从我正式接手这个教学任务开始,我便期待自己能给他们带来一场难忘的学习体验,不求做出多大的成就,但起码也要无愧于心。因此,课前认真备课,授课过程中也尽可能多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包括上课采用普通话,而不是家乡话。可是,事实证明,每一班上都会有优等生和差生,优等生渴望老师的表扬,上课也很积极地表现,而差生似乎并不满足于默默无闻,反而希望制造一些麻烦来吸引大家的注意。面对这种状况,我并有没有按照我那位初中老师说的去做,相反,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被老师关注和悉心教导的权利,我只不过是将这一基本教学原则贯彻落实,对待优等生,自然会明确给予表扬,对待在学习上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也会不停地鼓励他们,甚至在课后跟他们谈心,挖掘他们自身除学习以外的特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他们就像塘底的那些问题学生一样,叛逆不是他们的本性,他们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短短两个星期之后,我的教学任务结束了。我很享受也很舍不得这一教学过程,尽管教学内容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上,着实让我付出了一番心力。正如克雷蒙那样,我希望能够用我的行动感化那些问题学生,哪怕只有两个星期。

看完这部电影,再回忆起当时的教学经历,也让我格外感激那些年我所遇到过的老师们,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我。曾经作为一名兼职教师的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因为我的出现,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更多的可能,尤其是那些所谓的问题少年,野百合尚且有春天,他们为何不能?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9】

我们,是池塘底的孩子。

我们有可怕的建筑,可怕的校规,可怕的校长。

我们有数不尽的顽皮手段,唱不尽的歌,不想忘的代课老师。

我们,都还有梦想。

当孩子们开始屏气凝神、微张嘴角,当他们真正开始放声歌唱时,每个人都在发光,每个人都是耀眼的存在。不如说此刻,他们将自身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他们曾是一群不羁的男孩。睡前弥漫的烟味直冲上屋顶;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而去故意伤人;偷盗、撒谎已成常事;不在意自己的身世苟活在世上;不论被罚多重,好了伤疤忘了痛……

他们现在也是。

一群爱在春天里,放声歌唱的放牛班不羁的孩子。

马修老师说:“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很多时候我们看电影看书会哭,不是在哭角色的悲惨或是情节的壮烈,我们在哭自己。

曾几何时,我们会碰到几个人,多时后回忆,他们总会令人不自觉地想落泪。

她,是一名美术老师。总是直言不讳的指出学生的缺点,我既怕她又爱她。在我的印象中,她对我的称赞多于批评,所以,那些“不堪”的片段反而记得更深。我不是一个经不起批评的人,但我是一个经不起表扬的人。

“你可以有傲气,我也挺喜欢你独特的傲气,但请你好收好放,这种玩意儿一天到晚写脸上没什么意思。”

尽管如此,第二天依旧点评起我的作品。

因为她爱你,所以愿意指出你的不足,直言不讳。我想这应该不是自我安慰。

在很多场合,同学聚会,我们避开不谈这个人,仿佛他从来没有存在过。我不谈他是怕自己会哭。我理解他,他理解我,我们宽容彼此,又有些许距离,这是朋友最好的状态。直到他说他会在春天离去,我不相信,便不理睬,拿这事开玩笑真不像他的风格。

然后春天,再也没他的歌声。他去世了。

确实不像他的风格呢。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却在别人的人生中泼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我在观影中想到的两件事。

我们存在在这个世上,一定有某种意义和目的,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活着不就是为了寻找它们吗?

梦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宝物。它载着一切幻想与美好,象征着人世间最纯洁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认识社会、了解世界、建立自己破碎的世界观,梦想逐渐的被放置在了角落,只是闲暇之时拿来重新审视,不知该笑该哭。那些直至终老仍追寻梦想不忘初衷的人,他们伟大,不可超越,他们的生命似一直在春天里,放声歌唱着。

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不可忽略,不可低估,生命的意义无人能解释清楚,只能自己体味。就像汽车驶进林间小道,两侧的绿树高耸又密集,道望不到尽头,就这样一直开,嘴里的调一直哼,不知何时,唱出了声。

如果可以,真希望放牛班孩子的歌声永远在春天里回响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筛选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吧!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想好如何去写作品名的观后感了呢?如果还没有思路,不妨就用观后感来记录自己欣赏该作品时的心路历程吧。写观后感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懒惰,是一次自我突破的经历。以上只供参考,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

在1949年的冬天,一个通过应试的代课教师踏上冰冷的雪地,望着眼前同样冰冷的铁门。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对自己沦为这所教育“问题学生”的辅育院的小小教师,不禁感到绝望。人生跌入谷底,就连“池塘畔底”这个名字,在他看来都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他叫克莱蒙·马修,一个“过气”的音乐家,发誓永远不再进行创作。对这个辅育院的情况一无所知的他,对这儿的一切感到惊愕——杂乱的陈设,苛刻的院长,还有几乎不能让人省心片刻的学生。他看起来完全是一个落魄的中年人,笨拙地想要从学生手中抢回名册,慌乱地寻找自己的乐谱,在别人询问时却总为学生开脱。

马修老师是善良的。他没有把葛贺克送去院长办公室,而是达成私下协定,并在麦神父病情恶化时温柔地宽慰了他;他为了贝比诺呵斥孟丹;他替郭和颁隐瞒了偷钱的真相……是的,他就像父亲一样爱着这些孩子,却并不骄纵他们。我记得他和莫翰奇母亲的对话:“您没有孩子?”“倒不如说我有60个。”

然而,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影片中的“师生情”题材和打动人心的纯美音乐。一部好电影势必能留给观众一个认真思考的空间,不论是人物,抑或是情节。

片中,莫翰奇似乎是马修老师教育的最好佐证。他在马修老师的帮助下进入了里昂音乐学院进行进修,成为了有名的指挥家。可是,阳光背后总存在阴影,比如孟丹。这个少年似乎一直都是被排斥的存在,有人认为他离开时的回头一笑是在暗示他将归来,同时为之后的纵火事件做铺垫。但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马修老师就像是一位布道者,用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改变了孩子们的心。影片的最后,在贝比诺的语声中,我们看到那个执着等待星期六的小男孩被马修老师抱上了公车。日复一日的等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那天是星期六,贝比诺终于结束了他漫长的等待,跟着马修老师离开。

马修老师再没有时间作词作曲。他将教音乐作为他的终身事业,为此奉献了一生。他在人生的最低谷遇见了“池塘畔底”,他改变了孩子们,孩子们也改变了他。

他们曾彼此救赎。在漫长的岁月里,彼此心中始终留存着浓浓的暖意。它不会为时间所消磨,无论多久,一旦回忆起来,即使身处黑夜,也能看到不灭的光芒。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

周五的下午,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代课老师,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畔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贝比若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贝比若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贝比若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贝比若带走了。贝比若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3)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好老师和一位“坏老师”的 故事 ,通过鲜明的对比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并懂得了一些道理。

先讲这位“坏老师”吧。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不懂学生、可恶至极。他平时只会一味地体罚教育学生,而不懂用规范的言行举止去引导,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让我十分痛心又揪心的是,长期用这种惩罚式管理会带来恶劣的结果。影片中有位同学在一次恶作剧时,没想到却把老师的眼睛给弄瞎了;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这位学生竟然跟报名老师随便报了一个学生。真是好笑至极,让人觉得一味地体罚教育必将适得其反。

那这位“好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他的教育方式和“坏老师”截然不同。面对皮埃尔的种种小把戏,他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包容对待,并真情沟通。比如,有次皮埃尔往他头上扔墨水,他使用了包容引导,通过沟通鼓励这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皮埃尔终于被感动了,改掉了一些坏习惯。

可见,管理学生选对方式是多么重要。尊重学生,都与学生沟通,加以言行引导,远远胜过那种“叫破嗓子”、“手口并用”体罚教育。当然,作为学生也要理解老师的“苦心”加“用心”,一起行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4)

王老师在音乐课上给我们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说的是音乐家皮埃尔回到故乡,回忆起往事。皮埃尔小时候非常调皮,他有着天使的面孔和魔鬼的心肠,没有人喜欢他。放牛班的孩子们都是缺乏管教的孩子,自从马修老师来了之后,大家就开始改变了。马修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还组成了一个合唱团。马修老师发现了皮埃尔天生的好嗓子,还 发 现皮埃尔在晚上偷偷演唱黑板上没被擦掉的歌曲。马修老师发现皮埃尔其实是个非常喜欢音乐的孩子,而且还很勤奋,马修老师用音乐改变这些顽皮的孩子们,但是院长不喜欢马修老师的做法,后来马修老师被院长辞退了。皮埃尔的妈妈听从了马修老师的建议,把皮埃尔送进了音乐学校,最终成为了一名音乐家。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主题曲和插曲,感觉就像天籁之音,每个人的声音都那么美妙,听上去感觉像飞一样,特别是皮埃尔的声音,那么动听,就像是天使在歌唱。我觉得春天就是指马修老师,是马修老师用音乐改变了这个放牛班,给放牛班带了春天的阳光,温暖和快乐。马修老师很爱这些孩子,费尽心血教育孩子们。我特别喜欢马修老师,喜欢他像春天一样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用爱,用音乐,带给孩子们幸福!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通用


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看作品之后内心有很多感慨想吐露出来,为了保留沉浸观看的喜悦和心情,选择写一份观后感是没有错的。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观后感呢?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份观后感呢?下面由我们帮大家编辑的《放牛班春天观后感》,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篇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问题少年,倾情付出帮助每一位少年发掘了自己的特长,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让我联想到了《死亡诗社》的基丁老师。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是多么的相似,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教师,过着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们都相同地用自己的爱去教导学生。

马修老师的出现好比一缕曙光,给学生们原本昏暗无光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融化了学生们冰封的心灵。其实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梦想,成为航天员、消防员,都是年轻的孩子们常常幻想的,只不过由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马修老师为了唤醒学生们的梦想可谓煞费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触的音乐。居中校长那一句责怪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欢的事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决心,但我感受到了马修老师的真诚,就是这样一份真诚的心才能够走进学生们的心房。

其实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借此反思当今社会对老师的态度,其实一位用心用爱去教学的老师他所流露出来的影响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最后都被校长开除的结局一样,正因此许多优秀的老师可能就这样泯然于众人中,一生都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可能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或许也需要反省当今的教育制度,当然我们无法否认这样的制度是最为全面的制度,但这样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赋的人,这或许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篇2

这是一部法国励志教育片,这部片子的起因是来自于一个寄宿学校,里面到处都是问题孩子,体罚在这里是司空见惯,校长为了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其中一个学监(老师)就是因为收了一个孩子的香烟,胳膊上就被剪刀戳了许多个疤,他受不了这帮孩子们,于是就离开了这所学校。

新的学监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来到了这所学校,他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他和一个老校工走进学校,突然发现医疗室的门锁上了,于是就想办法把门打开,结果玻璃碎了,他的眼睛被刺一下,流出了鲜血,并被赶紧送去治疗了。那个学监后来知道是谁干的事了,但是他并没有把他揭发给校长,让他受罚,而是让他去照顾老校工。

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时候,他甚至害怕他们冲进隔间要了他的命。后来他听到孩子们在唱歌骂他,他认为这些孩子只是没有经过训练,他甚至还听到了几个好嗓音。于是他就组成了一个合唱团,教这些孩子唱歌。他们的歌声把他们自己改变了,还改变了这里的老师和校长,这里的气氛不再像以前的那样凝重,而是欢快活泼的声音。

后来有一个坏男孩,他趁校长不在,老师同学都去森林里玩的时候,他放火烧了学校的宿舍,校长认为是老师的失责,于是就将这个失败的音乐家给开除了,并且不许任何一个孩子见了他最后一面,当他走过教学楼的时候,他看见了许多个纸飞机,上面都是孩子们写的告别的话。

就这样,这个老师用音乐,改变了所有调皮的男孩,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篇3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并与孩子们交往的故事。这所学校的孩子调皮捣蛋,校长残忍冷酷,老师淡漠无情。严厉的体制让这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到冰冷。主人公马修到来后,他用宽容温暖孩子们的灵魂,用尊重、理解与相信治愈孩子心底的伤痛,用音乐照亮孩子们的前路,用他的行为为千千万万个教育者做出了榜样。

池塘之底,一群被抛弃的孩子等待着他的救赎。被不幸选中的孩子们,迷失了自我但是却没有磨灭掉灵魂的善良。当合唱团被建立,音乐打开了孩子们的另一个世界,那是如此新奇又令人迷恋!纯净的歌声在空中飘荡,我看到阳光下的花儿在欢快地舞蹈,空气中的尘埃在恬静地微笑。孩子们内心的保护膜在渐渐脱落,这是一场爱的救赎,也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

纵观当下,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不当引导和社会风气的不良蔓延下,又有多少孩子成为他们的牺牲品?没有良好的教育更是导致孩子们无法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我看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富强靠的不是经济发展的有多么迅速,制造了多少炮弹,靠的是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因为青年是我们的希望,传递着我们民族的信念和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充分成长向善,受到正确的教育,心中有国家并为之自豪且努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篇4

国庆假期,我一个人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和别的电影不一样,我把别的电影看完了之后到晚上就可以入睡。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我却难以入睡。我为电影里的好人而感动,为坏人而气愤。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马修先生来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当学监。每个学生一开始都如“小混混”一般。可当马修先生让他们加入了一个合唱团几天以后,他们的学习变好了。歌唱的也好听了。渐渐地,孩子们和马修亲密了之后便偷偷带着孩子们去玩了个游戏。由于学校没人看着,所以就有人把那里烧了,校长看到了怒气冲天,一气之下,把他给开除了。虽然校长不让学生出去送别马修先生,可学生们还是把门锁上,在教室里偷偷唱歌,把告别信折成飞机从窗户上扔下去......

影片一共97分钟,我还没有看完,就感动的哭了,马修先生用他的爱去给每位学生播下一粒美好的种子,到头来,它一定会开花、结果的。正如赵老师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修先生正是那位农夫,他最后一定会有一大堆美好的果实的!

啊!马修先生请您放心,一定会有人把您的那份爱传递下去的!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篇5

《放牛班的春天》充满童真,充满动听的歌声,充满了人性的教育。还依稀记得马修那张温柔的面孔,用神奇的音乐让一群被污染的问题少年得到进化,带他们找到了幸福。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方的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用爱教育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放牛班的春天》反应出来的关于教育的问题也很多,我是个学生,当然不能站在老师的角度谈教育,所以,我就以我的角度来浅谈教育。

首先在我看来,教育,教的是“人”,是“人心”,而不是带着人皮囊的傀儡,作为学生,肯定希望老师把你当人教,而不是其他一些东西。

其次,教育必须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是沟通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那还谈什么教育,不过就是完成一下程序,老师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学生则又浪费了40分钟的生命。

再者,无论是教育,还是学习,都得用心,到今年已经上了十年学了,那么多的老师每一个你都记得吗?不是吧。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是白眼狼,但任然存在一部分不是白眼狼的呀。那么在这部分人上体现的原因便是,老师没有教到学生心里去,他们只是把自己学过的东西像复读机一样,重复出来,不包含一丁点的个性化教育,日复一日,这样的老师也就成了真正的“复读机”了。多年后。当你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时,你能从心底激起关于老师的记忆的浪花吗?

身处21世纪的今天,学生该有对学习的良好态度。而老师也应该有对教育的良好态度,作为老师,如果你都不热爱教育,只是单纯的为了养家糊口,却任然要忍受内心的煎熬踏进教育的圈子。对不起,您还是退出去吧。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篇6

今天学校召开校务工作会议,有一个特别的环节,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从小就对外国电影不感冒,好像是欣赏水平有问题,看不懂,记不住人物的名子,所以不咋爱看。但这部电影我看懂了,并真的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拍的太好了,教师的爱展示的非常精准。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学生(后来成了著名音乐家)回忆马修老师曾经教育他们的故事。整部影片的基调很平静,颜色很灰暗,但道理和寓意却极为深刻。荒凉的郊外,破旧的校舍、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校规、顽劣的学生...让人悲哀已极。这些偏执、叛逆的少年,被校方的缺乏人性的高压政策激化得越发逆反,简直不可理喻,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事件。

失意的音乐家马修顶替不堪忍受的前任来学校作代课教师,他在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后,采用正面、积极、激励的教育方法逐渐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并组建了合唱队,用优美的音乐滋润那些空虚的心灵。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渐激发出来,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少年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乐家。当影片中响起孩子们圣洁、纯净的和声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遇到一个天使般心灵的老师,他们才找到了心中的梦想,终于唱出了来自天堂的声音,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热爱音乐有着音乐天赋的代课教师用他对孩子们的爱感化了这一班问题少年冰冷、残酷的心……创造了教育的奇迹。而马修最后却被可恶的校长解聘了,残忍地把他和他爱(孩子们爱得他)的孩子们生硬剥离。

电影中孩子们忧郁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始终印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佩皮诺,他的那双明亮的眼睛却时刻显露出忧郁与期盼,他每周六都会靠在大门的铁栅栏上,等待、盼望他的父母来接他,他是多么希望父亲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啊!

电影的最后是马修老师被迫解雇离开学校,当他走到校门口时,没有一个学生来送他,是冷酷地校长把孩子们教室的门锁上,不让孩子们送他们亲爱的老师,孩子们没有办法,只能在纸上写好祝福的话语,叠起纸飞机,纷纷扬扬地从窗口扔下,同时从窗户口还伸出许多只摇摆的小手(窗户高,露不出头),这就是孩子们所能做的对恩师的最后的“告别”。我又一次被感动得落了泪...

我的内心不断地叩问:教育的价值在哪里?教师的价值在哪里?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汇总


希望这份"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能够解决您所遇到的困境。观影现在已经成为了都市人放松身心的一种非常时尚的方式,学习的同时我们会附加上自己的理解。观后感是对现实生活和教育价值的思考和总结,你是不是在想怎么避免写出一篇千篇一律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记得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经典的法国教育电影,讲述了怀才不遇的音乐教师马修感化一群顽劣少年的故事。

剧中的“池塘之底”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该校的学生大多为问题少年,他们性格怪异,行为极端。尽管“池塘之底”纪律森严,规矩繁多,却仍斗不过,也一直无法融入到这群孩子的内心。他们倔强地用反叛,吵闹,伪装等来“报复”社会;他们持续唱着青春的反调,掩饰自己的内心,直至马修大叔的到来。

马修在剧中以一个宽容,理解,睿智,大胆的教师形象出现。面对这一群头疼的孩子,他有着自己的分寸,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极为耐心细致地教导每一个孩子,不是讨好,不是苛责,而是一种平等的尊重与信任。他凭借自己的职务,免除了校长对那个顽童的惩罚,取而代之的是小男孩对受害者的照顾,这有效地使这个恶作剧之王自发羞愧与反省。一路上,他只以一位引路人的姿势出现,把更多时间的反省留给了当事者,而这也不愧是最最有效的办法。同样,面对学生们对他的取笑,他以冷静,理智予以回应,他之所以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那样暴跳如雷,也没有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严惩,是因为只有他才懂得孩子们的心,也许大度与平淡的机智才足以收起他们那一腔不满的怒火。因为自己曾是音乐教师,虽曾许诺过从此不再提笔作曲,可就在这一群过分吵闹与不安分的孩子这里,他看到了每个人的潜质,于是燃起对他们的希望。在他看来,每一个普通的孩子都是脑海中闪动着的音符,他让这群走丢的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那就是对音乐的热爱。作为教师,他正是以这种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赖,理解指引并成就了他的学生。

伴随着孩子们内心纯净欢快的合唱,以及令人宽慰的结局,这电影给我心灵是一种洗礼。是马修这位大师给了放牛班一个明媚的春天,可如今扪心自问,在现实生活中,我自己又能做到马修的几分?而这些顽劣的学生又何尝不让老师们头疼呢,大多时候他们得不到理解,长时间地被误会,被投以阴影。因为这样,也许他们淹没了存在于自身的天赋,但如果他们在一生中遇到像马修这样的老师又是另一番光景。教师或许真正的职责也就在此,指引自己的学生走向属于他自己的道路。

初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几年前考教师资格证培训校的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那会的我以学生的身份来看这部影片:想起过往的学习时光和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老师,伴随着剧中天籁的歌声便觉得那是一种全身的仰慕与感谢。感谢那些曾经给予我信心和希望的老师,就是他们当时的一个的眼神,一句话语就让我从中获得前进的力量。如今,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再来观看此影片,更多地是对自己职业的指引:如何走近问题学生的心灵,如何多一分宽容,如何尽己所能去当好学生的指引者。

面对当代社会快速化的信息网络,有人提出是否日后就可以用远程教育来代替班集体教育体制的质疑,通过这部影片我想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答复了。教师除了教学生书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引路人,譬如让学生少走弯路,纠正错误,或许是尊重彼此而收获的顿悟,不得不说,当一名教师必须是富于理解与博爱的,只有关注于每个孩子的成长,才会用心地去教导和感化每一颗待抚慰的心灵。如此可见,一名好教师其伟大之处不同凡响。

《放牛班的春天》更是整个人类灵魂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2)

马修是一个音乐家,在人生的低谷他来到了“池塘底教养院”当代课老师。池塘底全是淤泥,而“池塘底教养院”里全是一些在外人看来无可救药的孩子。这个教养院的院长是一个只重视自身利益而不顾孩子感受的人,所以这个教养院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一犯错就受罚,而且都是很重的惩罚。马修来得这座教养院,他用音乐教化了这些所谓的“无可救药”的孩子,他让这些孩子找到了自信,在歌声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与快乐,其中一个叫皮埃尔的男孩最明显,他有着好听的歌喉,是合唱团里的独唱。他很伤心,但在伯爵夫人到来的那天,竟意外地恢复了他的独唱。也就是这个被原来老师评价为“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最后去上了一个很著名的音乐学院。但可怜的马修却被那个自私的院长解雇,而他的音乐事业仍然没有起色。

马修或许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一个极其普通的代课老师,但他至少在我心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改变了一群孩子的命运,帮助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和快乐,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有他所存在的意义。或许他在某一方面不够好,但他总会有一个方面是好的,是擅长的。或许他现在还未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特长,但在未来总会找到。或许他真的很差,几乎找不到未来,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一个时刻,我们会突然觉得,原来自己很棒。

突然想到自己,的确,我数学这次考得不好,事实上,也离我的目标差了很多,那天晚上,我就哭了。我其实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数学上,而从小到大,数学也是我的强项,我就想当一名科学家或是数学家。可是到了实外,我是真正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我好的人太多了。我真的不愿认输,而我也没什么特长,我很早就觉得除了成绩好,其它的,我真的都不行。于是我真的很努力了,可是,还有人比我更努力。我曾一度失望,我不愿这样下去,因为我没有什么特长,学习失败了,也就意味着我全部失败了,于是我把学习当成唯一的希望。可是看了这个片子,我明白了,其实我也有存在这个世界的价值,或许现在不知道,但以后,总有一天,我会找到它,并尽力发挥它,发挥好它。加油!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3)

星期五,杜老师又给我们看了电影。呵呵,杜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都很有教育感,有品位嘛!

好吧,不转弯说了啊,咳咳。其实这个电影算得上感动的。马休老师真的是用心良苦啊,瞧瞧,在没有这位代课老师之前,孩子们放肆,爱闯祸。院长,还可谓是暴力倾向。犯错,体罚。就这么简单,在这个班级中,马休老师听到了天籁之音,尤其是莫翰奇同学。那声音那个地美妙!!简直就是一位音乐天才。

当然,马休老师在改变孩子们的同时,连院长似乎也有了一丝的改变。他和放牛班的孩子们一起折纸飞机,可惜,不成功,往远处一扔,哈哈,没飞都远就掉在他面前!杜老师和我们看到这儿,也都笑了起来。下课后,院长也和孩子们玩起了踢足球。

放牛班的孩子们我们都很喜欢,真的除了那个心理变态的男孩子,他不把马休老师放在眼里。经常欺负同学,最后,被带到警察局经历了一番严刑拷打,老师们、同学们不信任他,不和他做朋友。可竟然没能想到的是,他竟然在不为人知的时候,放了火,要烧了学院。上天有眼,也许是巧合,正好,在这之前,马修老师带孩子门到后山去玩捉迷藏,才躲过此劫。哎,心理极度变态啊!可惜,院长却把马休老师给开除了!!,还警告马修老师,走前,不允许见到任何一个学生。看得我们是那个悲愤交加啊,但事情瞒不了孩子。在马修老师,路过窗户边的时候,孩子们,都在上面写下,自己的亲手签名,还有莫翰奇的,他是马修老师最的学生!那一刻,相信马修老师不会忘记。

这时,当马修老师准备上车时,贝比诺跑到马休老师面前,希望可以到他一起走,最终贝比诺的等待和执著并没有白费,马修老师带他走了,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

这么好的老师,感动啊,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学会珍惜吧!!

而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幽默和惊险。Carl为了Eliza的梦想出发了。励志的Carl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即使老态龙钟也在所不晚...

Ronaldinho的天真、富有爱心、扶弱除强与老人的顽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私地为了目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最终老人被Ronaldinho打动,两人齐心协力地打败了Carl儿时的偶像。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我们的偶像并不象我们心中那样美好。但我们从偶像那里得到的精神却是我们自己提炼的,是自己想要的。

但冒险之后再次翻看《我的冒险手册》里那些平常而温馨的画面,让我在心里帮Carl说了一句:此生无憾!

当梦想实现时,我们心中难免会有些兴奋。冒险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当他真正真正实现的时刻,那种感觉,难以表述......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4)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电影,又名《唱诗班男孩》、《歌声伴我心》。整部电影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豪华的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始终有着简单、干净、天籁般的童声合唱,使我在和谐、优美的童声合唱中欣赏完电影。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郎后来成了指挥家,因为母亲病逝回家奔丧,期间阔别五十年的儿时的合唱团伙伴皮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当年合唱团的老师基望马图。马修的日记。之所以皮比诺手中有马修的日记,是因为皮比诺当时是个孤儿,马修第一眼见他,他在学校门口希望星期六父母亲会来接他(其实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人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皮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再次回来把皮比诺带走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五十年前他在塘底小学时所发生的一切,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当时的塘底学校,是一所管教问题少年的寄宿学校,那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男孩,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疯狂、残酷的“冷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作为唯一手段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的影子,那厚重的时刻禁闭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手段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怎么也不像是个学校,更像是一座人间地狱。

原来的级长也就是课堂监督因不能制服那帮顽劣孩子辞职了,学校再次请来一位新的级长———马修。当时的马修事业跌入了低谷,可能也是无奈才来到这里的。马修其貌不扬,穿着也很朴素,特别是秃顶的脑袋让孩子们看起来有些滑稽,所以孩子们开始给他起绰号“子弹头”,但正是这个像小丑一样的老师创造了人间奇迹,使这帮十恶不赦的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这些令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莫郎”,并让受他教化的所有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敬慕的心情来怀念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

这个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制服这帮顽劣的孩子,关键在于他有博大的爱心和耐心。当保管员莫桑被学生陷害的`事儿发生后,校长发怒,当找不到人时,就随机点名惩罚无辜,这让新来的马修对孩子们产生了同情心;第一次进教室,孩子们在教室内人体骨骼模型口中叼上点燃的香烟,而马修看到后一改其他老师的盛怒,平静幽默地说,教室内不准吸烟,当然你也包含在内,并顺手把烟灭掉;当走上讲台学生设障碍使自己摔倒后,学生力基抢走他的讲义,并且在同学们手中传开,顿时教室内像是炸了营,当“冷血”校长进门问及原因时,马修还“庇护”学生,只是学生幸免被惩罚;当学生偷了他的讲义在厕所里偷看,他发现后后再次原谅了学生,并在残酷老师的面前再次“庇护”了学生。为了给学生尊严,他斗胆向校长提出建议:一、撤销校长的集体惩罚,二、容许他自己惩罚肇事者,三、以后不再公布肇事者名单。因为当学生犯错误后,校长勒山不是采用教育的手段,而是十五天禁闭、当义工,取消父母探视,甚至严重体罚,校长体罚学生时比打监狱里的犯人还凶恨、疯狂,在这种残暴的手段管制下,顽劣孩子们好像产生了打骂的抗体,变本加厉,当然也有像羊皮同学那样实在受不了这种残暴的体罚而自杀的。得知这些情况后,马修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试图挽救这些迷途的孩子。当他无意中发现这群孩子有唱“泄愤”歌的爱好后,就因势利导,成立了合唱团,使发誓不在创作音乐的他再次哈费苦心地为孩子们写诗、谱曲、分声部,开始了对孩子们的合唱教学———心灵教化生涯,他要用音乐引导孩子们的心灵。当孩子们稍有转变时,校长勒令不让再唱,他就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偷偷地教唱。当莫郎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爱好被唤起时,他独自在角落里唱歌,渐渐的那一群桀骜不驯的孩子被音乐俘虏,而驯服的听从了马修的指挥,并大大减少了捣乱和恶作剧,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次合唱团表演,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莫郎因为过错被“冷落”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马修老师突然转向他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是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声情并茂的唱完成了他的演唱……。最后校长辞退马修时,孩子们把小手伸出窗外挥舞着,无声地向马修述说深深的眷恋,用一架架纸飞机满载了他们对马修的敬慕和留恋,并写满了对老师的最真挚的祝福。尽管马修起初离开时内心有些凄凉,但看到这些被自己教化了的孩子们心灵已被荡涤,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他的内心充满了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感觉到了音乐的神奇力量,也想到了前几年老校长为了在全体教职工内部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和谐的氛围,每周五下午放学后,让全体教师集合在一起合唱,每次合唱时,每位教职工忘记了烦恼忧愁、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使各自的声音与其他人的声音更和谐,使合唱出的声音更优美。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再次明白了老校长当时合唱的用意,这部电影也让我再次领悟到歌声常伴,净化心灵的魅力。

这部电影也让我对马修老师产生了无限的敬仰。面对这些叛逆、任性、他人看起来无药可救的孩子,他却细心观察,找到了一把打开胡子们心门的金钥匙———合唱。工作中,面对问题少年,我们常常推脱自己无可奈何,其实常常是责任心不足,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今天马修老师给我们再次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只要有改变的愿望,有永不放弃的耐心,面对问题少年我们也可以进行所能及的探索和实验。

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话:在教师的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全民族的命运都操纵在小学教师手里。为了尽一个教师的责任,让我们满怀信心和仁爱之心用尊重和真情感动学生,收获教师职业的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电影。它用细腻温婉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与一位学监之间的故事。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两位老人相聚在一齐,以日记为线索,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微微泛黄的扉页,依稀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夹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紧闭着的铁门走去,光秃秃的头顶上顶着同样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马修,此时因为在众多领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进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应聘一个专为问题少年们设置的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学监。

在乐格克设置陷阱致使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后,马修只是让他每一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在莫杭治因为辱骂校长而关禁闭、,他被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于是在放学后独自来到教室练习歌唱,马修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最终甚至还给他“开小灶”;在来自圣菲亚少管所的蒙丹处处与马修作对时,马修不但没有厌恶、疏远他,反而让他成为合唱团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时教育、开导他,当蒙丹最终因为校长哈珊的诽谤而被警察带走时,马修还因为合唱团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渴望关爱的孩子们,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期望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马修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到达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从小受到“行动——反应”的强制性规定的他们,生活在那里实际上毫无自由与欢乐可言,而马修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关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心灵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他们所不曾拥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倾注在马修的身上。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少年们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简直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马修应对孩子们,并不像其他学监那样选择了强硬的手段,或者选择了放弃,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孩子们的歌声,与其说是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说是他们为马修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合唱团的演出十分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向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我的孤儿佩皮诺,最终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向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完美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期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教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教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6)

司马光曾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大道至简,能以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而能以高尚的人格修养教育如何做人实属不易。唯美师爱,知行合一,以爱感人,以理服人,筑美天地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爱是人梯,给予攀登者无穷的帮助。

十年支教路,坎坷不平;一对夫妻档,比翼双飞。李万军、刘延利,伉俪情深,对农村教育更是爱得执着,怎不令人感动?无声世界,忍着汗水打出生命的节拍;绚丽舞台,抹干汗水让每颗星星都出彩。董晶晶陪伴着聋哑孩子,默默奉献青春,怎不令人敬佩?他们一如马修老师,用爱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共同谱出最美乐章。

师爱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即使是身在“池塘之底”,也能一跃而上,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师爱是绿叶,衬托桃李之花,尽情开放。

抬起眼,仰望那理想的峰巅;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人梯。张永华透支了自己,成就了学子,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地,怎不绽放光彩?危急关头,义无反顾;大难面前,以身挡车。女本柔弱,为师则刚,李芳尽父母之责,书师者担当,生前桃李不言,身后万古流芳,怎不熠熠生辉?正如马修老师用师爱保护着一颗颗脆弱的心灵,大爱之花处处开放。

让孩子在幽晦中看到希望之光,感受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即使多么叛逆的孩子,也会在师爱中慢慢改邪归正,逐渐走向成熟。

反观之,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老师如同剧中院长一样,只顾自己的前途,只为自己的利益,不惜残暴高压,最终使可爱的孩子变成了问题儿童。这样的老师没有师爱,又怎能担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唯美师爱,知行合一。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亦是教育的归宿点,是永远不朽的师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放牛班的春天莺啼阵阵,我们的思索柳絮纷飞。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7)

当又一次细细品味了这部影片后,我深深为其中马修老师崇高的教育境界所感动。生活失落的马修老师应聘到了一所问题学生的学校“池塘之底”,他没有像校长那样残忍的对待学生。他对学生怀着一份深深的宽容之心,当孩子犯错时,他善意的替学生隐瞒,是为了让学生免受体罚。更为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音乐让学生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孩子一个个有了自己理想的翅膀,他们有了生机和活力。其中马修老师最成功的学生是一个叫莫杭治的学生。莫杭治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个有着天使脸蛋的恶魔,但是马修用音乐点燃了他的人生理想,他的潜能被充分挖掘了出来,在一次展演中,马修老师在莫杭治的眼中看到了莫杭治的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和感激。马修老师指引莫杭治走上了音乐之路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当一个偷窃巨款的学生郭邦说出要买一个热气球的时候,马修老师没有嘲笑他,只是悄悄地隐瞒了真相,最后他被校长解雇了。他没有后悔,当孩子们为他送行时,他感觉到“每寸肌肤都透出了喜悦和乐观”。

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有着自己的个性。他们有时逆反、有时犯错;有时他们会不做作业不听课,违反校纪校规。个别顽劣的学生会让教师深切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助感和挫败感。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因此而奚落或者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在教育中要象马修一样用爱心和耐心对待学生,不挖苦和讽刺学生,用一颗宽容之心去感化学生。有时宽容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他能引发学生愧疚感,进而引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当然仅仅有一颗宽容之心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找到合适的途径去引领学生成长。马修老师是用自己擅长且喜爱的音乐,而我们呢?那应该是能够唤起学生生命气息的,或许是生活中的某一个事件、某一个故事、某一个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象马修一样,教师不应该有功利性,而要用自己的宽容、爱心和教育艺术去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这样,师生间就能演奏出人世间最美妙的乐章。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8)

曾经有成为音乐家的梦想,曾经有组建一个优秀的儿童合唱团的愿望,但最终还是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我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对孩子而言,他定是一个极不寻常的老师。

在“塘底”这个专收问题学生的学校,所有老师都害怕在这授课的地方,认为在这教书是一种折磨的地方,基望马图老师在这里找到了快乐,找回了自己的梦想,也同时给孩子们带去了希望,带去了快乐。这个平凡的老师身上定有他不平凡之处,下面我一一数来,用以鼓励我们这些同样平凡的老师。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对比其他老师简单粗暴的“行动回应”(关禁闭)的教育方式,马图老师总是给予孩子理解,问清缘由后,给出正确合理的惩罚方式,这正是出于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心理。如面对对莫桑叔叔恶作剧,导致其眼角大量流血后伤口感染,甚至威胁生命的力基,马图老师选择单独与力基交谈,严厉地问了力基情况,他站在力基的角度,保证不告诉他人,也分析这件事的利害关系。马图老师先稳住孩子的心,剖析情况,让孩子明确这样做的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诚实地说出了实情。而后马图老师提出让孩子无偿照顾莫桑叔叔一个月的建议,孩子欣然答应。

对于孩子,我们应保有比对成年人更多的宽容,孩子出于成长期,应该给予他们知错再改的时间和机会,这样孩子才会进步。同时,我们也应了解,孩子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自己犯了错,所以,我们应多理解孩子,耐心等待。

拥有智慧,巧妙育人

莫朗是个有才华的孩子,他的歌声让马图老师疯狂。但这个孩子由于与单亲妈妈沟通少,他一直误解妈妈,也故作叛逆。当见到马图老师和自己的妈妈亲密地走在一起时,他很嫉妒,有些“吃醋”,于是对着马图老师的头泼了满满的一瓶墨水。马图老师第一时间是向孩子的妈妈解释,孩子不是故意的,这是为了缓和孩子与妈妈的关系。但妈妈走后,与孩子面对面时,对孩子犯的错,马图老师还是做出了惩罚。合唱团练习时,莫朗试图与老师和解,然而马图老师并没接受莫朗的和解,以“我们不需要你”把莫朗冷冷地置于一边。然而,马图老师并没抛弃他,在公爵夫人前来欣赏合唱团演出的时候,演奏时,马图老师让孩子开口唱歌了。那一刻,马图懂得了“感激”,唱出了最美的旋律……

教育是无声的,对孩子的爱是无声的,看似冷酷却有情,感动于马图老师这样的教育方式,他用激将法使得孩子明白了什么叫“感激”,马图老师的做法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智慧。

有较强的专业素养

作为音乐老师的马图老师,是个极其热爱音乐的人,并且是个能创作的老师,为了孩子,他创作了许多的优美的乐曲,这也是合唱团成功的原因之一。我也惊讶于在合唱团分配演唱角色时,马图老师只要听一句孩子的演唱,就能为孩子做出定位,这让我很是佩服。

作为教师,应该有这样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传道授业”,才是做好了教师的本质工作。

马图老师是一个平凡的老师,正如影片结尾诉说的一般,一辈子默默无闻。然而我想,拥有这么许多非凡的品质的老师,在他的学生心中,定不会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是一个伟大的老师。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00字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的观后感(篇9)

电影中对于莫翰奇的描述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的心灵”、“天籁之音”,可见他是个不一般的孩子。他心中对母亲的依赖却不愿表露,想唱歌却又故意逃避。“池塘之底”的压抑气氛,让他把自己紧紧的保护起来,以桀骜做外衣。一切的叛逆只是想获得母亲更多的爱和关注。

莫翰奇发现自己的母亲和马修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把墨水泼洒到了马修的脸上。

马修老师取消了他在合唱团中的独唱部分,把他撂在了一边。当最后的真正的表演时,公爵夫人看到站在一角的孤立的莫翰奇时,马修告诉她,“他是个特例。”回答没有多一个字,轻描淡写中,仿佛莫翰奇压根就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这对于莫翰奇来说,惩罚已经很重,而他那一贯无所谓的神情所掩饰的内心,其实是后悔的,怨恨的。他身体斜靠在柱子上,双手插在裤子的口袋里,微低着头,看与不看之间,希望被谅解的内心,一直在挣扎着。

而这些,马修是了解的,他比任何人,甚至比莫翰奇的妈妈都更了解他。这种了解是从马修发现没有参加合唱团的莫翰奇,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尽情歌唱的那一刻开始的,表面上平静的马修,依然难以抑制内心的狂喜,他断定,自己发现了一个天才,一个在音乐方面绝对有天赋的孩子。这个发现之后,马修一直在帮助莫翰奇,帮助这个孩子改掉不好的习惯,帮助他往这条光明的路上引。他的努力,即便在莫翰奇把墨水泼洒到他的脸上也没有停止。所以在这里,在回答公爵夫人“他是个特例”时,马修这只是说给莫翰奇听的,他已经原谅这孩子了,或者说从一开始,马修就压根没责怪过他。马修只是想让莫翰奇知道,自负骄傲,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当马修转过身来,准备开始之前,对着“乐谱架”郭邦挤了挤右眼时,我知道他是轻松的,快乐的,因为马修知道,莫翰奇已经在求得谅解,这足以说明他的进步。

在前段演唱完之后,马修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对莫翰奇发出了邀请,提示他,下面该是最最出彩的男声独唱。莫翰奇从惊讶,到直起身,手从裤袋里拿出来,到满是疑惑,再到确认轮到自己独唱时的那种惊喜,投入,进而微笑感激。正如马修的画外音所说的那样,“我突然读到了很多东西,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还有,对于他是第一次的,懂得去感激。”

这一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做了一次学生过激行为处理的示范,我们教学中也可能会遇到做出过激行为的学生。我们应该学学马修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发火,不批评;先进行冷处理,让学生有自己悔悟的时间;然后充分了解过激行为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最后选择合适的情境,表现出你的宽容与期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以,要用宽容的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用爱让闭塞灰心的孩子们看到了美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