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个人扶贫心得体会(经典六篇)

最新个人扶贫心得体会(经典六篇)。

当我们看待人生的意义有所变化的时候,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好心得体会,一定要有干货,要写出与众不同、自己独有的思想和观点,这是一篇非常棒的“个人扶贫心得体会”网络文章值得大家看看,想了解更多请查看我们的网站!

个人扶贫心得体会 篇1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政策。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参加了一个扶贫走访项目。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参与,我深刻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困难之处。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在扶贫走访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扶贫走访是一种真实感受贫困群众生活的方式。在走访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一些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他们的住房简陋,生活设施匮乏,甚至有些家庭找不到温饱。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贫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刺激,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目前的生活条件。

其次,扶贫走访是了解贫困原因和解决途径的重要方法。扶贫工作并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群众找到摆脱贫困的途径。在走访中,我了解到了一些贫困的原因,如缺乏技能和教育、就业机会匮乏等。这让我明白,在扶贫工作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到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找到适合他们的帮扶方式,促进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善贫困状况。

再次,扶贫走访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途径。在走访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许多贫困群众的无尽绝望和无助,这让我倍感幸运,并使我深感内心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我越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论是大力支持扶贫政策,还是参与志愿服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最后,扶贫走访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共享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了解到,在当前的社会中,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平等和贫困不仅仅对个人造成了伤害,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只有通过扶贫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和公正的发展机会,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通过参与扶贫走访,我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深切感受到贫困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明白了扶贫工作中的难题和挑战。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扶贫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幸福的社会。

个人扶贫心得体会 篇2

教育扶贫就是要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好底色,培养他们刻苦努力、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让他们以更好地姿态在未来社会立足,做国家、社会、家庭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小轩,我的帮扶对象之一。刚接触孩子时,他异样的目光对我好像充满猜测和怀疑,我微笑着走到他身边,弯下腰:“小轩,不喜欢老师吗?”他低头不语,无视我的话语。我拿起他写的作业,字迹不太工整、内容却具体完整。我暗自想,这孩子挺聪明的呀!记得星期五放学,我告诉孩子:“老师放学后去你们家。”孩子听后很高兴。第一次去他们家,我拉着孩子的手走进家门。一间几十平米的租住房,简单整洁。这次我们交流了很多,家长说:“家里的生活负担是孩子爸爸一个扛,孩子自小性格孤僻、要强。在家关心、体贴父母,学习自觉、认真。”从母亲的眼神中我看出他们的和谐、坚强!我也告诉他们孩子在校的表现:上课能认真听讲,发言特踊跃,作业质量高,就是个性要强,不高兴时就我行我素。谈到这一点,我们颇有同感,只要我们共同多给孩子些耐心、细心和爱,孩子就会自信得多,变得越来越好。

此后,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检查他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巩固,每天检查练字,督促书写的改善。还鼓动其他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戏。看到孩子的亮点及时表扬。就这样小轩的学习越来越优秀。

我帮扶的另一名学生是哲哲同学,去他家家访时,他母亲看见我,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老师,谢谢你来我家,你就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管!”她的信任反而让我深感重任在肩。我告诉她孩子在学校学习认真自觉,反应灵敏,就是不善言谈。孩子妈妈也有些担忧,希望孩子能够敞开心扉,快乐学习。对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回校以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谈心,对他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他的过失进行沟通,讲事实,摆道理,告诉孩子要多和同学交流,还让他当上了小组长,督促他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行为!就这样一来,哲哲轩跟变了个人一样,上课敢于回答问题了,作业完成也很积极,课后也能看到孩子与其他学生开学地交流。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空闲时间,叫来我帮扶的孩子谈心,听着他们高兴地谈着自己的梦想,我释然了,这也许就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所在,这也许就是教育扶贫的目的之所在。我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吧,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快乐,用爱伴着孩子们的成长!

个人扶贫心得体会 篇3

关于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日听到某县扶贫办的同志说了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我们实施的‘点穴式’扶贫,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取得明显成效。”

“点穴式”扶贫,形象生动,实质就是精准扶贫。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须练就坚实的识功。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在此过程中不能有一丝懈怠,来不得一点马虎,掺不得一点水分。不难想象,调查走马观花、分析大而化之、统计粗枝大叶,怎能精准识贫?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浅尝辄止。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做到分门别类、分层实施、分兵突围。单就“发展生产”而言,面广量大,方法众多,尤须练好点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而需要科学评估、审慎决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范文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扶贫面不断收窄,扶贫任务日益艰巨,“硬骨头”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已然驶入 “深水区”。“闻鼙鼓而思良将”,做扶贫攻坚的实干家,要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不破楼兰终不回”的责任感,才能带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成就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次扶贫攻坚战的战术特点是“精”和“准”,所以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6个精准”,已经成为工作的必然要求。做到6个精准,要求我们对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标准,既要稳定“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又要注重“红细胞”的造血功能,让扶贫工作在物质丰收与精神突破中实现“共长天一色”的局面,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的有机结合。

“几年政绩远相闻,采得民谣报使君”。扶贫工作“精”不“精”、“准”不“准”,关键是看百姓是失还是得、是略有小得还是大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制订“战之则胜、胜之则强”的挂战图,拿出真正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让贫困之“痛”越来越少,让幸福之“得”越来越多。同时,要学会在工作中用“巧劲”和“寸劲”,让宏观的扶贫政策变小变细,让贫困群众在政策的善意中感受福祉的温暖。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扶贫攻坚战绝非纸上谈兵,所以行军之路上不会一马平川。没有富强乡村,就没有富强中国,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留不住乡愁的农村。在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全面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在量上“覆盖每一人”,更要在质上“落实每一人”,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真正形成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让成效的取得踏在每一个重点难点的突破之上。

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吹遍荆楚大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万千气象喷涌激荡。只要我们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当好扶贫攻坚的实干家,以百姓心为心,涓滴之恩,当报以千顷澄碧,即使一路暮雪朝霜,我们也会“马作的卢飞快”!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扶贫工程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不仅要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

在第二个国家“扶贫日”临近之时,扶贫“失准”却成为近期热议话题。国家审计署公告显示,广西马山县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还购买了2645辆汽车。对此,国务院扶贫办表示,不论是谁,只要侵害了最困难老百姓的救命钱,“绝不会放过”。

总有一些个人,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视作予取予夺的“唐僧肉”,不仅是马山,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挪用、扶贫对象弄虚造假等问题在许多地方都有存在。不管是扶贫不上心、工作存纰漏造成的,还是故意违规违纪、假公济私所致,都是把救命钱变成不义财,造成地方“争贫困”、群众“装贫困”的怪象。这种“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不仅脱贫难上加难,而且颠覆了扶贫的本意。

过去贫困群众体量大、分布集中,建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如今6亿人先后脱贫,贫困人口剩下7000多万,再搞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只会是“手榴弹炸跳蚤”,费力不讨好。在扶贫对象确定上,如果筛选不公、审核不细、把关不严,难免出现扶助失准、冒领偷领等问题,造成政策资源“跑冒滴漏”。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系于精准。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精准脱贫,需要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 一律”转向“个性化定制”。7000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哪、为何贫困、怎么帮扶,确实工作量极大。非严谨细致不足以求公平,非实事求是不足以树公信,能不能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关乎国家精准扶贫的整体战略部署。

扶贫工作不仅是帮助困难群众拔掉穷根,也需要拔掉基层治理中的“穷根”。比如,不开展养殖培训,不建好销售渠道,把“扶贫羊”送到老乡手中转身就走,第二天就难保不被贫困群众吃了;再比如,见到扶贫款就想方设法“制造资格”分杯羹,遇到扶贫难题就无人问津,好政策怎么有好效果?精准扶贫,本身就是一件高度复杂,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不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怎么能走出光输血不造血的困局?

扶贫工程也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责任是否清晰、认识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扎实、方法是否得当,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正因此,不仅要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当前,这样的“扶贫”同样迫切。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确保中央政策目标不落空,各类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依靠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为落实不力、裁断不公等中梗阻问题兜底。财政转移资金管理机制、基层干部考核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以及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机制等等,都有必要进入改革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扶贫时曾指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让人看了确实觉得党和政府办得好”。此中深意值得认真思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能否在精准扶贫和基层治理上再创一个“中国样板”,牵动世人目光。

个人扶贫心得体会 篇4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普通民众纷纷加入到扶贫大军中,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积极参与到教师走访扶贫活动中,深入贫困山区,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亲身感受了扶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首先,扶贫工作需要持久耐心。走访贫困地区,我亲眼目睹了贫困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的住房简陋,生活设施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教育医疗资源短缺。贫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彻底消除贫困,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投入。教师走访扶贫是一种长期性的行动,需要耐心和恒心,要与贫困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他们进行长期的帮助和指导。

其次,扶贫工作需要注重贫困家庭的特殊需求。每个贫困家庭因为自身的情况和环境的'不同,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也不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比如,在教育方面,有的贫困家庭缺乏教育资金,可以提供经济援助;有的贫困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学习用品和教学资源;有的贫困家庭没有优秀的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支持。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满足贫困家庭的需求。

再次,扶贫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物质上的帮助,还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贫困家庭的生活困境常常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作为教师,我们要不仅关注他们的生活物质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状况。通过与他们交流,我发现很多贫困家庭虽然物质匮乏,但乐观向上,积极奋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种精神鼓舞和自强不息的力量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要通过关心、鼓励和帮助,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最后,扶贫工作需要多方参与合作。教师走访扶贫活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实施力度;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社会组织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普通民众应关注贫困地区的情况,通过购买贫困地区的特产、走访、助学等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扶贫成效。

总之,教师走访扶贫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工作。通过亲自走访贫困地区,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贫困家庭的生存境况和困难,增强我们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帮助贫困家庭,将自己的爱心和关怀传递给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参与到教师走访扶贫活动中,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个人扶贫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师生,我曾参与过多次的师生扶贫走访活动。这些走访让我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的现状和当地人民所面临的困难。同时,我也亲身感受到了扶贫的意义和带给人们的改变。下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享我的师生扶贫走访心得体会。

师生扶贫走访是了解贫困现状的重要途径。在走访过程中,我们深入贫困地区,走进贫困户家中,亲眼目睹了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一些乡村贫困户家中没有任何家具,甚至没有门窗,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他们的主食常常只有杂粮,甚至有些孩子因为贫困而追不上学。这是我们在城市难以想象的。通过师生扶贫走访,我们了解了贫困地区的现状,认识到贫困户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更加珍惜身边的幸福。

师生扶贫走访是了解贫困户心态的途径。走访过程中,我们与贫困户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心态。贫困者往往有依赖心理、心理受创伤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很多人渴望摆脱贫困,但缺乏信心,缺乏动力和支持。我们需要给他们带去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支持。我们通过谈心交流和关爱让贫困户感到更为温暖和关心,进而振奋起他们求助自强的信心。

师生扶贫走访也是了解自己的途径。走访中我们往往要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琐碎的问题,这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这些小事,我们锤炼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我们通过比赛互相切磋,一起写日记整理心得。以上种种活动,都让我们在走访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从事公益事业的信心。

师生扶贫的意义超越当下。扶贫是永久的使命,也是一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一个人只有通过市民的力量,联合众人的.力量齐心协力,才能真正造福于社会。师生扶贫走访激发了我们对画出来的梦想,把自身能力和智慧与社会的需要和公众的期望联系起来。无论现在和未来,我们都会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担当自己应有的责任。

总之,师生扶贫走访是一次高效、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贫困地区的现状,而且还让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协作精神实际上,并且希望通过师生扶贫走访,不仅能够改善当地的贫困问题,更能传递出我们的真挚关怀,为贫困户带去欢乐和希望。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逐渐的实现梦想,贫困将不再存在,黎明将会到来。

个人扶贫心得体会 篇6

今年8月18日至8月19日,我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派,有幸到大关县委党校学习。培训所学知识丰富而全面,涵盖了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我抱着虚心、勤学、好问的态度从培训班学习了规定的各项课程,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党性修养有了提高;对国情、县情、县域文化、民族宗教、县经济发展形势、干部如何成长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公文、外宣新闻等写作知识有了很大的进步,既丰富了我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知识,又开拓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增强了对大关发展战略的了解和把握,明确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培训期间学习体会

(一)谦虚谨慎,态度诚恳,是学有所成的前提。

学习期间,我始终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树立“一人行、也有我师”的思想,抱着“外出学习、取经回家”的诚恳态度,虚心的学习、不懂的请教,通过两天的学习,使自己收获不小,也体会到,无论何时何地,只有保持谦虚谨慎、诚恳好学的态度,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1、学习方式要转变。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需要学习的方面和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如果在学习上心血来潮,杂乱无章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好的结果。因此,必须在学习上结合本职工作,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有目的搞好系统学习,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2、拓展眼界学识,完善知识结构。几位领导通过言传身教,深入浅出的给我们分析了我县的工业、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思想,干部成长、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使我们建立创新理念,跳出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改变自己传统的一些思维习惯,用新的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解决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产生的各种问题都是必不可少的。

3、学习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于工作事务繁杂,自己老是借口忙而放松学习,即使学习了,也只是面上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学习上懒惰的表现,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在新形势和任务面前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广学博览,尽可能地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当今时代,世界、中国、云南、乃至大关都在飞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快,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成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二)勤学苦练,广纳精取,是学有所成的保障。

我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在短短2天时间里,要想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大现实的,这就要求在平时要加强学习,在此次学习中,除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业外、针对授课内容,有不清楚或者不是很明白的内容采取互联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杂志书籍,增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主动和从事相关行业的同事了解实践,树立“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想,经常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同领导以及一些权威读物进行反复对比,找准工作差距,吸收丰富营养。

(三)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古人说:不耻下问,可以为师。两天的学习,使我体会到了多思、多问的益处。学习中、工作中,对不懂的地方,要消除难以启齿的心理,做到敢于问、善于问,绝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当然,不是每遇到一个问题,都不加思索,“问”字当先。在问之前,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不懂的问题,经自己查阅资料、反复琢磨仍无结果时,方能向别人请教。

(四)注重反省,勤于总结,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要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除了树立“笨鸟先飞早入林”的思想,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外,最重要的还要注重反省、善于总结。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准工作差距,才能促使自己去寻找、改进学习和工作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和理论,也才能更好地把经验和理论运用在新的工作中,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