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民情日记12篇

访惠聚民情日记12篇。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访惠聚民情日记”,写范文需要注意什么呢?更高效地处理文档能够提升工作效果的质量,这时,范文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提升文章结构技巧,多观察整体框架结构很有益,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仅供您做初步了解!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

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驻兴业社区工作队常常利用下班时间来看望大家以心换心地同他们聊家常,讲解“两会”中的各项好的惠民政策。教他们“学国语、唱国歌”。用“心贴心”的温暖,来塑造他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他们迫切致富的致向,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和底气。

务工人员买合木提感慨地说:“我是第一批来到这里工作的,我和老婆的工资除了一些生活必须品外每个月都能存上三千元左右,我们一家人现在过得很幸福。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一定好好珍惜,靠双手致富。”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2】

3月19日晴,阳光明媚,道路两旁的积雪悄悄融化。下午阔额尔敦村副书记革命江带领我们入户,为配合村委会夏力哈低保登记调查工作,我们选择走访低保户家庭。

过了乡西大桥,进入砂石路面,因积雪融化,道路泥泞。到第一户阿不都扎合家里,院里的雪扫过,院里干干净净的,进到房屋,很简陋但是很整洁。初春的天气还有点冷,日常起居的房屋都没架炉子,女主人在较冷的屋子里串珠子绣花,日子过的很节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已经领取计划生育光荣证。男主人因较年轻未能分到草场。经问询:愿不愿意到县城企业打工?男主人说:因父母年纪大需要照顾,不愿意离乡打工。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本地打小工挣钱,维持一家人生计。

又到了第2家,一进门女主人有点面熟,对面的五斗柜里显眼地放着两个杯盘的盒子,哦,原来这个女主人阿依布布在3月10日晚村里组织的庆“三·八”妇女节活动刺绣展中拿了鼓励奖,做游戏时又拿了一个奖。再看旁边蓝色的墙上,用粉色的纸做了一个心形的卡片,上面用汉语写着:妈妈节日快乐,我爱您!原来是乖巧的女儿为妈妈祝福节日,送妈妈的贺卡,这朴素的爱多么令人感动啊!

下午走访了6户低保户,有4户女主人都在刺绣,有两户盖了新房子,6户男主人都是打小工、短工维持一家生计。可以看出在乡、村两级组织的努力下,妇女们也在积极通过手艺增加家庭收入。如何使村民转变观念脱贫致富?从村民家里出来时我们的脚步变得沉甸甸的,这需要我们住村工作组好好的谋划,为他们脱贫致富找一条好出路。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3】

今年以来,市畜牧兽医局住和什力克乡上和什力克村“访惠聚”工作组通过走访入户记录民情日记收集民情民意,解决了村民关注的实事、难事。

依据春季民情日记记载,该村四组阿不来提·斯提等9户村民提出,通往居民点木桥的马路旁有一根水泥电线杆,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尤其是村民拉运香梨与棉花极为不便,请工作组帮忙协调解决。工作组将这个问题反映到乡政府及乡供电部门,经乡政府分管领导、道路施工方及供电所负责人共同商议,达成移动电线杆协议,目前此事正在实施中,将方便250亩果园及196亩棉花的运输工作开展。

工作组住村伊始,5户村民就联名提出,因浇水路线长,每年香梨园和棉田浇水很不方便,且浪费水资源,希望在和什力克乡道至村委会四组9公里处的柏油路上修建涵渠,需挖开已铺好的柏油路段,通过埋入涵管将路北水引入路南,再进行此路段的扩路铺油等建设工作。面对扩路这个大好时机,工作组征得乡政府同意后,多次与市交通局、住建局联系协调,终于得到相关部门许可,赶在扩建柏油路面及修建人行道前,实施了修暗渠引水工程,惠及1500多亩果园的浇水问题,间接地为村民争取资金1.5万元。

住村工作组为了便于村民到村委会办事停车,与道路工程施工方商议,在村委会大门两侧修建停车场。经过工作组的努力,这一问题得到多方支持,目前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停车场的修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住村工作组又间接为该村争取资金2.6万元左右。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4】

3月4日上午,按照委系统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总体安排,我们下派工作组的先遣人员,先期启程前往**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

早上9:25,飞机准时起飞。也许起的太早赶飞机的缘故,绝大多数人在飞机起飞后,都开始闭目养神,也有个别精神头很好的人,在机舱里小声的说笑着。11:15,飞机准点缓缓降落。排队取了行李后,出门就看到来接我们的联络人员,各小组先遣人员按照要求分头上了指定的面包车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访惠聚工作民情日记。上车后各组清点了人员,车子开始向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进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库木库萨尔乡政府。大家下车后在乡政府食堂吃了午饭,稍作休整后,就随各个村来接的人去了各组入住的村子。我们第七组住村委会大院。

按照活动分配方案,我们第七小组进驻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下午16:00时,我们在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带领下来到了尤库日哈迪勒克村村委会。村委会书记艾莎·穆萨早在我们来之前,就带领着村上的干部将我们住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放下行李后,村里的干部帮助我们们一起铺被褥、整理房间,看到这些场景,我们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简单收拾过后,在随行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

住村后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和村里的干部向我们介绍了该村农业生产、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具有地方特色很有知名度的农民画等情况,直到深夜。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人口有1200余人,种植土地有6000余亩,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核桃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这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

作为打前站的工作组人员,我们要帮助5日来到的工作组其他同志,做好有关工作、生活细节。同时,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尽快与村干部和群众相互熟悉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好工作创造条件。

晚上的晚饭是村委会妇女主任阿米尼古丽·卡迪尔给我们做的家常拌面,味道很不错。吃完晚饭后,我们简单洗漱了下就躺在床上。屋内很冷,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着未来一年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想着着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想着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该怎样的开始。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5】

今天下午,村民赵春云把一面写有“思民生解民难,做实事暖人心”的锦旗,送到工作队,感谢工作队带来的帮助。这已经是工作队今年自驻村以来收到的第三面锦旗了!

赵春云是村里的养殖户,以前不懂技术,零散养殖。

今年5月参加了工作队举办的养殖培训后,对特色土鸡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月,在工作队的协助下,他成功销售出第一批50只土鸡;7月初,尝到甜头的他又通过工作队引进了100只鸡苗。有技术协助,有销售门路,看到致富前景的赵大爷高兴地合不拢嘴。

第一面锦旗是今年5月,村民叶尔那儿赠送给工作队的哈语锦旗。叶尔那儿家庭条件不好,但为人朴实、积极乐观,工作队队长孙涛决定帮助叶尔那儿养殖鸡苗。

“100只鸡苗我买,养殖上遇到的困难你尽管来找我。”孙队长像哥哥一样的关心让叶尔那儿非常感动。这淳朴的感动,凝聚在锦旗里,挂在了工作队办公室墙上。

“工作队已经热心帮助我3年了,他们代表党和政府关怀我们,送面锦旗表示感谢。”今年6月,村民徐才年送来第二面锦旗时对工作队这样说。

今年在工作队的协助下,徐才年成功卖出600只滞销的土鸡。回想起这些年工作队的帮助,他内心充满了感激。

工作队自驻村以来从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到日常关怀慰问,让小渠子村很多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这三面红艳艳的锦旗是村民对“访惠聚”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激励。

(编自乌鲁木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驻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小渠子村工作队王靖民情日记)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6】

10月12日晚,县政府办公室驻亚格恰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组织村各支力量集中观看了新疆卫视播放的《一家人一家亲》专题片,共计23人参加。

村干部说:通过观看《一家人一家亲》专题教育片,我更加坚定了开展好两个全覆盖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信心和决心,我也要向他们一样帮助结亲户解决他们的困难诉求,带领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阿克陶镇结亲干部说:虽然我们结亲是在本地,但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更要发挥好熟悉本地的优势,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真正做到民族团结一家人,一家人就是一家亲。

亚格恰克村第一书记说:通过观看教育片,我们要严格按照五同五送五推动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真正做到真情沟通、真心服务、真诚交往就一定能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好,在我们的身边也涌现出一批感人为先的事迹。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7】

活动现场吸引了广大群众,工作人员为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有关知识和优生优育常识,倡导健康的日常基础保健知识,同时,社区还邀请县妇幼保健站的医务人员为育龄群众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发放宣传资料50份,解答各类咨询20条,发放计生药具20盒。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对世界人口宣传日的认知,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8】

今天感觉有了新的收获。是喜悦?是经验?是成功?都难以准确表达。

好心情从上午开始,社区书记范霞点名之后,为了让全体工作人员放松心情,范书记抽五人一组上台做拍手接龙报菜名的游戏,大家欢声笑语,长时间的工作压力,此刻一扫而去,年轻同志更显朝气蓬勃。很快我们又投入日常的服务工作当中去了,而心情似乎又有了新的航程。

处理完“文明户”的申报表填写工作之后,范书记让我陪同去宋玉明家。中午的太阳非常明亮,屋顶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雪水沿着屋檐上的冰挂形成金银剔透的水珠淌下,阳光下折射出夺目的一道光彩。宋玉明家单元门口被积水覆盖,上面垫了几块砖,我们踏在砖块上才走了进去。

和往常一样我们从聊天开始,两位老人依然非常热情,茶水和瓜子很快摆了上来,范书记和他们聊家常、子女状况等。我说:“你年龄大了,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身体是第一位的”。他开心的笑了,还说自己力争活到九十岁。

走出单元门,范书记又电话安排专人用竹竿逐一打落屋檐上的冰柱,虽然晶莹的冰柱在阳光下形成了很美丽的风景线,但它融化掉落会伤及行人。我这才深刻体会到:社区服务群众工作真是显微知著,处处都体现社区工作人员为百姓切身利益和安全着想,他们的工作就是在点点滴滴的行动当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的是自己的青春,带来的是居民群众的安宁。

来源:高新区(新市区)安监局队驻北站东路街道北站二路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夏月成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9】

日前,翻开塔城市纪委监察局驻喀拉哈巴克乡肯杰拜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毛颖川的“民情日记”,一个个反映驻村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事情跃然纸上:

“3月5日9点45分,我们正在打扫村文化室,突然听见村民喊‘着火了、着火了’,我们立刻拨打119报警,并组织队员和村民前往木尔扎木提家救火……”

“3月17日,协助村民侯俊河打瓜加工合作社完善合同,准备资料,帮助复印身份证、户口簿,收集照片,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收,又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感觉收获多多……”

“4月20日早晨8点30分,到亲戚拉扎提家走了一趟,收了50个鸡蛋,村民王玉梅送来174个鸡蛋。到村民雷选忠家去收土鸡蛋时,他说,你们工作队替村民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我们家已经卖了600多个鸡蛋和20只鸡,收入近3000元……”

今年以来,塔城市“访惠聚”办公室为规范管理,统一印制了“民情日记”本发放至各驻村工作队。

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下基层、入农家、进地头,边交流边记录,认真记下了群众生产生活、弱势群体困难等情况。对于“民情日记”上记录的,能当时协调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汇报并制定方案尽快解决。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工作队队员都十分高兴,长期困扰喀拉墩村20多户村民的污水管道堵塞问题得到了解决。长期以来,由于污水管道失修,加上部分村民排污不注意,造成喀拉墩村五道巷污水管道堵塞,一到夏天气味难闻。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经过大半天的努力,500多米的污水管道终于畅通了。看着污水井里的污水一点点排走,虽然我们身上有点脏、有点臭,但我们乐在心里。特别是村民得知污水管道疏通后,对我们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这是摘抄塔城市政府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二工镇“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吕成章“民情日记”中的一部分。

目前,各级“访惠聚”工作队第二轮共走访村(居)民96471户(次),征求梳理意见建议610余条,帮助解决困难230余件。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0】

“三·八”对她们来说也只能是寻常的一天

“丫头走,带你去过节”队长徐大龙说。欣喜的我一边跟在队长后面,一边碎碎念着无数种过节的方式“队长,带我看初春小景吗?”“队长,带我去巴扎吃美食吗?”“队长要带我去买礼物吗…”“队长…”一路哼着小曲跟着队长,心里嘀咕,想着会过个什么样有意义的节日。

就这样,一路跟着大家来到了土墙、土屋的一户人家。院子里的老人见到外面的我们,赶忙迎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晒在太阳下一桶桶的雪,跟着进到屋里,一进去是个土炕,炕上两床褥子,几块板子支起来的桌子,看着王连疆老爷爷风湿变形的双手,我不知道刚刚过去的冬天,老两口是怎么度过的……

我们说明给张奶奶过“三·八”节的来意,并问老人还有什么困难,张奶奶只说道:“没什么困难,谢谢你们还记得我,谢谢。”队长又问:“院子里这一桶桶雪是做什么的?”张奶奶“害羞”的说:“等雪化了,要是干净些可以拿来洗衣服……”再后来他们说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脑海里只在重复着奶奶的那句“要是干净些可以拿来洗衣服”。从老人家出来,队长只说了句“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却有千万种”。

离开前,又回头看了看那桶雪,有些领会到驻村第一天队长说的那句“驻村一年,年轻的你会收获生活”。张奶奶那“害羞”的回答教会我要知足生活、感恩生活。抬头望着天空,和煦的阳光带给老两口希望,老人脸上的笑容,是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的“三·八”节礼物,一份会让我受益一生的礼物!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1】

今天是6月11日,天气晴。

一大清早,工作队队员、村干部和村警早早的来到了二小队村民托合提麦提达依木家里。他的家里一共有七口人,两个患病的老人,儿子因犯法被判刑,还有三个不满16岁的孙子,的劳动力儿媳妇布合力其木也因交通事故导致肩膀骨折。我们一行到达老人家的麦子地时,联户长已经张罗了附近的邻居在帮忙割麦子,微型收割机的声音“嗡嗡嗡”不断响起,夏收夏种正如火如荼进行。

工作队成员张勇翔这已经是第三天帮助农民收割麦子了,到了地里,他熟悉的背起了机器,开始劳动。天气很热,他一会儿在核桃树下弓着背收割,由于个子高,他得稍微蹲下一点才能效率的工作。不到半小时的时候,他的后背上已经浸满了汗珠。看着他一边擦汗,一边干活的场景。在我旁边站着的村党支部书记帕丽达沙吾提不禁感叹:“小伙子动作越来越娴熟了!”

放眼望去,地里金色的麦子悉数倒下,安静的躺在太阳下沐浴着阳光。来帮助老人收麦子的,最小的是他们的邻居阿不都米吉提艾木都拉,他今年只有16岁。现场机器的轰鸣声,还有劳动者挥洒的汗水,构成了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在一旁拄着拐棍的老人托合提麦提达依木感动的直流眼泪,含糊不清的说着:“谢谢你们惦记着我家的困难,我实在是太感谢了!”联户长艾合买提吾买尔还从自家地里带来了新鲜的西瓜、杏子,分享给大家。休息的时间,村民、工作队员其乐融融的在田边聊天、吃西瓜。工作队副队长凯赛尔达吾提直言道:“我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特别有一家人的感觉。”

一早上两个小时的时间,17个人同时帮忙,直到把家里的12亩麦子全部割完。结束了以后,我们又一同奔赴2小组的另外两家人中去帮助夏收工作。整整的一个上午,所有人齐心协力帮助3户困难家庭收割了21亩麦子。艾拉汗老人抓着我的手,说:“莎莎汗,就在这里吃饭,我去给你们摘新鲜桑梓吃!我家穷,没有什么好招待你们的。”说完就自顾自的去搬梯子了。我们只好留下来,同老人长一句、短一句的聊起来。丈夫和儿子因触犯了法律双双入狱,儿媳妇离开了家里,只剩下两个孙子由老人抚养。说起这些来,老人情不自禁直抹眼泪,第一书记徐伟华轻轻拍着老人的后背,用地道的叶城维吾尔语温和的抚慰着她,在一旁的维吾尔族队员也表态道,会常常来看望老人,帮助她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往村委会返回的路上,工作队员李汉颇有感触,他说:“我们这次夏收志愿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虽然帮助他们很累,但是很值得。”

短短三天的时间,驻村工作队已帮助7户困难群众收割小麦87亩,接下来还将继续帮助他们完成脱粒工作,全力服务“三夏”生产。我也在内心里为正在广阔田地里,挥洒汗水、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的志愿者们点赞。正因为有了大家无怨无悔的付出,有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情怀,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才使得更多的困难户丰产丰收。驻村工作队的干部正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不断谱写为民服务新篇章。作为一名女干部,我也会紧跟工作队的步伐,牢记党员身份,在这片广阔天地,为巴什拉依喀村的发展做出努力!

访惠聚民情日记【篇12】

20xx年8月18日星期五阴

8月18日晚上,应巴哈尔街3巷居民阿不都黑力力·阿西木的邀请,我和副队长苏来曼来到他家,和他一起迎接来自广州的朋友,见证两个不同民族之间多年的友情。

阿不都黑力力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小学习汉语,不到20岁就到内地开始学习做生意,靠着艰苦拼搏的精神,从面料到服装到手机,各种生意辗转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与此同时,他也结识了很多汉族朋友,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友情。今天来到他家做客的正是多年前的好伙伴、好兄弟——来自广州的罗斌。阿不都黑力力的妻子早早做好了抓饭,还特意按照广东人的习惯煲了鸡汤,热情欢迎罗斌一家6口。两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共叙十几年前在一起打拼时互相帮助的兄弟情谊,其乐融融。阿不都黑力力还安排了旅游计划,准备带着他们看看西部边垂的秀美山水。

通过他们的交谈、交流,我看到相隔万里的两家人如此和谐,亲如一家,心里十分感慨,也悟出一个道理: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风俗习惯,都不会影响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各民族只有建立在彼此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在交往中达到相互的理解和情感的交融,也才能培育出真诚的感情,民族团结的才能得到不断巩固。(州党委党研室、州邮政管理局、电信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驻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托甫其社区工作队宋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