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合集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合集。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合集”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1)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不光尝到了学习中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有深深的体会。

学习,它不单单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挑战自我、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

学习,不单单是孝顺父母,以后好找工作等的个人利益,,更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对于学习,也许有人会犯嘀咕: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比别人差呢?学习,不光要勤奋,更要有正确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头,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学好英语,要四勤,即:勤听、勤写、勤读、勤说。学好数学,要多做题。学好语文,要有语言美。学好史地生政,不要考试前期抱“佛脚”,四本书,那么多内容,怎么可能考试前几天背的滚瓜烂熟呢?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

说到底,还是课堂效率最重要,当你把心放在课堂上时,做起题来会得心应手。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没有谁能超越你。超越自己,永不言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只有联系生活,才不会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更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只有联系生活,才能使我们的知识灵活运用。

这就是学习的法宝,学习的真谛。

淄博市淄川区育才中学六年级:朱静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2)

6月13日,子弟校干部成员在赵校长的带领下,到云山学校参观学习。我们一行得到了云山子弟校的热情接待。行程虽只有1天,可在这1天里,我们参观了云山中学综合实验楼,先进的教学设施让我们感受了其浓浓的育人氛围。在和云山小学教务处对口交流中,领略到了学校先进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教师考核、副科教师教学评价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示,真的是收获颇多啊!

一、云山小学考试制度完善注重质量分析

(1)落实并不断完善各项各学科考务制度;加强了对小学科的教学评价制度,期末教导处对所有的小学科进行两方面的考核:理论知识占30分、学科技能占70分,这样的考评对所有的小学科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也对教师考核提供了依据。当然这项工作的进行是相当繁杂的,教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由此增大不少。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向云山学校那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2)探索和制定了平时、学期、学年成绩综合评价方案;进一步加强重大考试各层面(教导处、教研组、任课教师、)的科学有效的质量分析和评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觉得两校在学生教学质量自评方面做得还都不够,下学期我们准备尝试学生考例分析,加强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寻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3)各学科的教学指标制定细化,每个年级每个班的教学指标都不一样(根据上学年考试情况下调5个百分点制定)这样虽然体现了班级的差异性,但是我觉得依据上学年的教学成绩来定指标还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和不科学性,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让更具合理性的教学指标出台。不过,云山小学小学科的教学指标制定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

(4)云山小学设立了教学成绩奖励机制,根据各学科的教学指标完成情况,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奖励5元钱,这在一定意义上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云山小学注重教师、学生的读书自学活动

云山小学教师、学生读书活动开展得好,“争做学习型学生、争当教改型教师”氛围浓厚,读书活动以自修为主,学生和教师都按月填写读书自学阅读卡,定期检查上交,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督促作用,教务主任介绍说,他们对活动情况实行常抓不懈、定期评比,并组织读书经验交流和评比表彰活动,教师读书成果将纳入业务档案或师德档案。

三、云山小学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等管理工作:

云山小学制定并落实图书馆、实验室、电教中心等管理制度,增强教辅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学校一流设施和设备为教育教学提高一流的服务,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完善图书馆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他们的图书馆定期分批向学生开放,积极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和图书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对比之下,我们学校的这项活动因为受场地的制约,图书借阅下分到各个班级的小图书柜里,但是有的班级忙于作业图书只能在书柜里睡大觉了。我们准备下学期采取教师、学生读书活动评比,并定期填写读书卡。

在云山小学短短的半上午时间里,边听介绍边涉取大量的文本、电子资料:课程计划、教师分工、考核方案、奖励方案、教学常规实施方案、教学工作量化表、各教辅人员职责、各学科理论知识考试样题等,可以说满载而归哦!

为期1天的参观,紧凑而短暂,叹服之余深深感觉到差距的存在,工作中的缺憾与不足,诸多优秀的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在返校后的工作中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参观后思考的问题:

1、小科教学工作有待于加强研究,细化到教学内容和进度的研究。逐步形成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教师评价进一步的落实。

2、学校教科研、年级组建设优势如何更加突现。

3、备课组活动的规范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4、学生、教师自学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

5、学科教学的效率如何进一步提高。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3)

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教师担负着对孩子教育的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使之成为习惯的,哪些是要坚决杜绝的。“学坏容易学好难”,所以,在形成习惯之前,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则,一念之差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前准备学具的习惯

我在茶花小学工作,去年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刚接新班时,很多行为习惯没有养成。有的学生上课时削铅笔,有的学生上课时才发现语文书忘家里了,这种类似的问题出现过几次。我在班里一再嘱咐:第二天用的文具,书,作业本都要准备好,放进书包里,铅笔每天晚上提前在家里削好,不要等到上课时用的时候才想起来削铅笔。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调,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已经很少再出现这种问题了。

二、认真听讲的习惯

首先,让学生做到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让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或者有错误需要纠正的。再次,要做到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并 按要求认真地完成练习,并且每天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开火车认字的游戏,找几个小老师来领读,还可以找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这样,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讲,同时,又不感到枯燥。

三、善于思考和敢于提问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只有个别性格内向,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也不爱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些学生多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下又对他们多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比较活跃,能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去积极思考。从上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课文进行预习。每课课后的生字都要求在课前标注上拼音,并且把新字在课文中圈出来,以便记忆。并且还要求学生们标出自然段。学生们很自觉,每课都会预习。

四、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我们作为教师,也一定要督促孩子们读书写字姿势端正,与家长沟通,控制孩子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帮助学生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引导其形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庭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培养最好在心里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就开始。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养成,只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具有母亲般的关怀,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与热情,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我们付出的汗水总会桃李芬芳。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4)

反思性学习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关注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

自我反思是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时,习惯性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提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既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找到了差距,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又使他们学习揭示概念的本质的一般思想方法,使学生切实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这就超出了题目本身的意义。

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让学生回顾本书课所学知识和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评价就是训练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赞赏,提高学习信心,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重新剖析,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

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启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使学生的思维对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忆交通工具的车轮,反思与圆的认识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经过反思学生发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都在利用圆的认识的知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才使车子滚动向前。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可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课后评价。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想问、敢问、爱问、善问和乐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是产生学习冲动的源泉,是积极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土壤。因为创新始于问题,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心以及对事理的探究。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取舍标准。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想方设法去创设各种不同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自制动画教学课件、根据情境图编数学小故事、精彩的谈话引入、激疑设疑等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教和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不好被老师、同学讥笑,或是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提什么问题,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学生就不愿意提问题。因此教学中,创设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积极地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不要嘲笑和讽刺学生,用赞许的目光和专注的神情,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或许很“幼稚”、很不成熟,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但是我们教师要善于在其中发现闪光点,并通过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获得正确答案。实践证明,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人的思维才会不断被激活,才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树立起“敢问”的信心。

三、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就爱自己提出问题。学生爱问,这不仅说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而且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已增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好奇心。

四、教给方法,培养提问能力,让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最终目的。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会问、善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大多数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问也不例外。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的,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为今后学生能正确地、独立地质疑奠定基础。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逐步教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

五、多种形式评价激励,让学生乐问

问题的提出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为了引导孩子乐于经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调动提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励。首先争取家长的支持,强化问题意识,学生放学回家,建议家长问一问,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提了几个问题?让家长对孩子提问题的情况进行口头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哪个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对那些有创新性的问题,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不仅仅满足于“好”“不错”等简单的评价,“真了不起”“这个问题与众不同”“和老师的想法一致”等话语让学生充满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在每班设立“提问题大王”的奖项,一年级学生重在提问题的多少,二年级以上重在提出问题的价值。每学期定期举行一次提问题能力的竞赛,根据成绩各班评选出“数学提问题大王”,进行奖励。不仅奖励提问题多的学生,也奖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今的数学教学跟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存在着共同弊端:往往是教学生如何解答问题,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根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迷信老师和书本,迷信权威,缺乏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对问题不想问、不敢问、不爱问、不善问和不乐问。但愿这种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情况不再持续下去!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6)

“读书”两字,关键在于“读”,书的价值也在“读”中体现,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我们的目标所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上好阅读课

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还非常小,认识的字也不多,我上阅读课时,通常是我一边读学生一边认真听,并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并能记住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喜欢谁,为什么等等。我还积累了一些词语教学生反复读,并练习说句子等等。

2、抓好经典诵读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我把黑板的一角设成古诗栏,并每两天更换一首古诗,学生利用早到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背诵,我利用早读半小时检查背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还想出了让学生一边拍手一遍背,感受诗的节奏。这样背诗既不漏字也不添字,也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效果很好。

3、出好手抄报

根据读书实施方案,每月都要求做一次手抄报,我通常都会搜集一些与展示内容相关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展开联想自己进行绘画。并选出有创意的进行展示,学生非常喜欢,效果也比较好。

4、参与读书实践活动

读书活动中,每月组织一次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读书征文比赛等。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7)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技能的培养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安排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强化思维能力训练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把3应该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公开课“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猜、量、折、算”等方法,求出了队旗的面积。

3、统计训练生活化

统计训练“生活化”是指把统计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学习技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4、注重知识运用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应用题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譬如为上好“归一应用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有的深入到工厂,了解一周内全车间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的深入到公园,了解公园一周内游客划船的次数;有的深入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当课堂上出示由学生自己搜集的素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并且在教学归一应用题解法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归一应用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5、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要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可以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适时地问:“你认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对它的特征便知晓。还有,对于“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的大小”,学生不是很清楚,只是模糊的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那1000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领略1公顷的大小,同时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当然,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的“求平均数的问题”这一内容时,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向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8)

最近,学校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结合这次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这次学校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我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不好的地方。

有一次,我到老家去玩,发现那儿有黄色的稻谷,有红色的花,还有绿色的叶。我刚要去摘,又想: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一玩就没有了,还是不摘了。这点遵守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爱护花草树木和庄稼"。

还有一次,妈妈给我讲一道奥数题,妈妈让我先看一下题目,我看完后,妈妈正准备讲解,我却大叫:"太难了,我才不学!"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听从父母的教导"。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学习,姿势也很重要。我每天学习时,腰弯弯的,手指也越过了界。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3条"坐、立、行、读书、学字姿势正确"。

小伙伴也有不良习惯。有一次,我与伙伴们一同去烧烤,大家烧得十分开心。可一个伙伴从嘴里吐出一块"飞碟",我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他还不知,还乱扔竹签,差点儿扎到人。这点违反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等垃圾"。

我一定要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把它告诉朋友们,让大家都做个遵纪守法、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拓展阅读】

冰与火对立,善恶共存,好坏参半,才是人间正道。

辛勤的秒针如一头神牛,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一天到晚轮回打转,一个又一个悄然划过,带走我们的热情带走我们的紧致的的肌肤。今天已是支教活动的第五天,“暖阳”社会实践队的支教老师在教学方面已逐渐捉住了门道。但有一个细节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经过连续几天的观察,在教学方面“暖阳”社会实践队的'支教老师主要以教授语数英及一些硬通货为主,但广东金融学院的实践队却偏重于设计一些游戏让小学生们轻松松地上完一节课并不教授硬通货,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接受“暖阳”社会实践队记者采访时还说到:他们经常玩游戏没意思,很无聊。

二元对立,好坏参半,出现两种较为对立的教学方法在预料之中,但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其实小学生需要什么?是游戏?还是知识涵养硬通货?假如,我们把“暖阳”社会实践队支教老师的教学方法看作是应试教育的缩影。然后,把广金的教学方法看作是欧美素质教育的缩影。这个问题将变得更为最重要。

一方面,小学生犹如一只深不可测的口袋,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讲教养、知识、风俗等一点点放进去,让这些东西成为小孩子成长的根基。由此看来,在小学时期向学生传授硬通货和一些应试技巧有其必要性。但是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失去一些玩乐机会,让孩子们感到劳累,毕竟学习硬通货是需要努力。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极富创造力的钥匙。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会不停的思索不停地寻找获取胜利的方面。当今的欧美教育对这一类的研究结果十分重视。然而这样的教育方法也存在着弊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便可能失去为以后夯实基础的机会。每天都在玩乐中度过,虽可开发大脑,却没有其他方面的输入有可能得不偿失。这样的教育方法在欧美国家的教育界质量不断下滑。在寻找缘由时,矛头不得不指向他们的小学教育。特别在日渐强大的当下,这样的讨论的甚嚣尘上。

小学教育是一种奠基教育,不容许有半点差池。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小学教育走向衰落,教育大厦亦将进入风烛残年,摇摇欲坠。最好的教育便是学生最需要的教育,如何需要满足学生们的需要我们在观察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地求同存异,漫漫长路永无止境。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9)

问题探索学习法,就是通过发现问题--设置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来探索学习内容的方法,它侧重的是小学生的自主发现、解决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训。"愤悱"即心有所疑,谋求解惑的心理状态。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就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是学的起点,问是对事物进行思考的标志,问是智者的表现,问是发明的起点。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能够发现问题,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多方面努力去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新的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来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很适合小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而且应用面也是很广的。比如,通过提问题进行阅读,通过提问题思索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提问题加深单词的.记忆,通过提问题探索数学上的秘密。

小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成长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积极性的高低和主体意识的强弱。"问题探索学习法"有利于调动小学生自主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问题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问题的思索比那些被强加在身的道德要求更能让我们小学生深入的思考和付出更多的努力。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迫使我们小学生自己主动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可以使小学生发展更高级的认知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多问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反映出对课题一定的理解,也反映出其逻辑思维的萌芽。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更能达到一种自主学习的效果。问题探索学习法是一个值得我们提倡的好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篇10)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就是法治精神,让大家真正看到党对于建设法治社会的决心和信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将不断加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制观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

要做到依法执教,前提是要知法、懂法,这就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提高师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水平;二是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三是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学法。因此,我们对开展法制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学习《宪法》为核心,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安全法》及与之相应的地方法规为重点,,把学法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运用升旗仪式,学校橱窗,定期组织法律主题专题讲座,每学期开学后的学前教育,班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到学校规章制度再到法律法规使用,都有了明确的认识,提高了分辩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育人。以人的发展为本,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取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是依法执教的主要任务。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让我们更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新时代教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把育人放在首要位置,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学方式,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并给予公正的评价。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劳动的对象是生动活泼的孩子们。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多的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打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不单单着眼于学生的成绩,不单纯以分数的高低评判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了解学生的意愿及接受程度,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性格更是千差万别,对于学生管理不能一味地迁就或纵容。赞扬和鼓励往往对一些学生并不奏效。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何适当?曾听著名的教育家冯恩红说过: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一个适当的地点,再选择一个适当的人进行一场适当的教育,那么任何教育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对被教育者有传授知识、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应起到示范作用。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是学生日常行为的被模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见利忘义,迷失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好的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岗敬业摆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对待学生应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而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坐标,不断创新开拓,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更全面、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

总之,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让我明确了学校教育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文件。认识到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深化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内涵,做到知法、懂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