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回想起来,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大部分人都会被上司或者老师要求写一篇总结,总结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知道自己,认识自己。写好的总结范文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畜牧经济作为我县传统的支柱产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增收、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无疑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大幅度增强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的要求,我县畜牧业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养殖总量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低,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畜牧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县畜牧业正经历从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转型过度期,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必须通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真抓实干,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畜牧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本文来自www.688cn.cn禽良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养殖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增长,畜牧经济呈现良性增长态势。
一、2005年工作总结
1、畜牧生产形势。全县大牲畜存栏11.5万头,其中黄牛存栏11.4万头,出栏16.5万头;生猪存栏34.3万头,出栏84.9万头;山羊存栏30.6万只,出栏78.7万只;家禽存栏147万只,出栏491万只;蛋产量1.8万吨;肉产量11.1万吨;牧业产值18亿元(现价),同比持平。
今后几年是我县畜牧养殖业的转型期,生产形势将呈现分散养殖总量下降、规模养殖逐年递增、畜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今年以来,各类畜禽养殖水平提高,养殖周期缩短,总体存栏量虽有下降,但出栏率、牧业产值仍然稳中有升,畜牧业结构更趋合理,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2、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局强化管理,勇于实践,开创了人心思进,安定团结的新局面。结合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三、五下午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深入开展“我是畜牧人,我为畜牧多奉献”的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增进了团结,重塑了形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对内设股室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制,股室负责人选择其股室人员,将选兵,兵也可以选择,双向选择,末位淘汰人员进入待岗。通过竞争上岗制度,既选出了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股室负责人,又达到了增进了解、稳定团结、优化组合的目的。
3、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我局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因势利导,注重实效,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区域的形成,上报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猪规模养殖,促进养猪业发展的意见》。目前,以*.*镇为重点的肉牛养殖基地黄牛饲养量达3.5万头;以*.*为重点的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规模养猪数量达10万头;以*.*为重点的黄淮白山羊养殖基地山羊饲养量10万只,大力推广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促进了我县山羊远销沿海发达省市;以*.*及沿*.*河两岸为重点的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年出栏万只以上的规模养禽达22个,专业养禽小区1个。我县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方兴未艾。全县畜牧业初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格局。
4、突出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今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动物防疫任务,在全市春季动物防疫检查评比中位列第一。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我局更是高度重视,今年我县秋季动物防疫的重点是集中精力、及早谋划,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做为一场硬仗来对付。为此,我局在全省第一个及时足额落实了W疫苗配套经费和动物防疫专项经费,第一个召开了秋防会议,第一个领购疫苗。在今年的秋防期间我县共购买W疫苗138万毫升,应免牲畜疫密度99%以上,耳标挂置率98%以上。为此,我县的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得到省防指和市防指的肯定和表扬。在积极防控W病的同时,我局对防控高效病性禽流感工作高度重视。2005年全县动物防疫共免疫家畜141万头(只),其中免疫牛20.4万头、猪73.8万头、羊46.8万只,家禽162万只,应免家畜免疫密度98%,耳标植挂率96%,是历年来的一次,有效缓解了我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严峻形势。
5、推广应用畜牧技术。今年以来,我局重点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奶牛胚胎移植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推广优质牧草新品种奇可利、大力士、苦卖菜,新增牧草种植面积1000余亩,目前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等乡镇。新增规模养鹅场11个,皖西白鹅养殖规模迅速扩张。顺利实施奶牛胚胎移植31枚。举办各类畜牧技术讲座24次,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宣传月、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出动车辆100余次,印发科技宣传材料50000余份。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小生产和大市场联合起来。*.*镇养猪协会、*.*县养兔分会、*.*县畜产品流通分会均运作顺畅,发挥了组织协调带动作用。
6、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理》。畜产品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4月份以来,我局新组建的畜牧执法队伍不断加大对危及畜产品安全的案件查处力度,先后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严厉查处了一批畜产品加工、经营黑窝点、黑作坊。依法查处*.*病害肉加工经营窝点,没收并销毁病害肉品2000公斤,关闭冷库1座;清理取缔*.*病死畜禽交易黑窝点。我局为保障县城肉食品安全,从县站选派6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专司负责城区肉品检疫,做到了有宰必检,严防未经检疫后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市场,严把检疫关,清理取缔病害肉交易,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在四川省资阳、内江等地发生了猪链球菌感染人致死事件后,畜产品安全话题再度升温,我局高度关注,为保障畜产品安全,进一步规范我县肉品市场检疫,从7月27日起组织全县检疫人员对辖区内所有屠宰场(点)和肉品交易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上市肉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害肉上市。通过整治,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不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畜产品安全形式开始好转。城区的肉品检疫力度的加大和强化使我县的市场检疫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良好的监督氛围,严格的执法环境,强大的打击手段,净化了全县肉品市场,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总结


关于2006年*县畜牧业
发展情况的汇报

按照市畜牧局的部署,我局认真组织人员开展对2006年度我县畜牧业生产情况的调研,总结了2006年工作及生产形势, 深入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步制定了明年的工作打算,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市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情况
2006年是我县畜牧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是上下齐心,成绩斐然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继去年底顶丰公司落户我县经济开发区后,我县对畜牧业特别是对肉牛产业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研究肉牛产业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性措施,采取有力工作机制及手段,形成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2006年7月,宾西牛业公司达产。受该公司及周边肉牛加工企业竞争牛源等因素拉动,特别是在我县肉牛产业政策的感召下,我县肉牛业发展形势持续乐观,牛行较高育肥牛维持在3.9—3.95元(毛斤)之间。农民养殖肉牛获利较丰,生产规模扩大,存栏量增加。上半年,生猪生产情况受全国形势影响受挫,空栏率增加,生产能力削减;禽蛋价格偏低,生产力减少。下半年生猪、禽类价格回升,生产规模恢复,生产能力提高。
预计今年底,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出栏达到11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全县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24 亿元,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50元。预计到今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其中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育肥场发展到350处,规划新建存栏超1000头的肉牛小区17个,部分小区已投入使用;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3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0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个。
二、工作措施
(一)政策引导,机制推进,畜牧业发展获得良好政策环境。宾西牛业公司建厂投产后,县委、县政府对我县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审时度势,积极开展政策的调研、起草和拟定工作。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通过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协调多个部门,起草了《宾县肉牛产业若干扶持政策》,2006年3月7日,以县政府文件形式(宾政发3号文件)下发,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主要内容是:一是信贷扶持力度加大,肉牛贴息贷款数量达到1亿元,周期放宽到三年。二是政府投入增加,对农户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新建青贮微贮窖、冻配改良肉牛年超过一定数量的,县财政都分别制定了补贴政策。三是土地使用政策进一步放宽。四是各项规费得到全面减免。五是开辟肉牛运输“绿色通道”,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06年10月17日,县政府又出台了《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补充规定的通知》(宾政办发42号文件),对养殖数量超过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给予奖励。这些政策一经出台,农民反响特别强烈,发展肉牛生产的热情持续高涨。第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题领导组织,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考兑细则,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肉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各乡镇按县政府要求,都把肉牛产业推进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摆上突出位置,按部署认真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规划,新建和规划了肉牛小区。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宾县委、宾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宾县肉牛产业推进工作考兑细则》(宾发21号文件),根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存栏、肉牛小区、交企业数量等六个方面作为工作指标,层层量化分解,下发到各乡镇,完善了考核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乡镇,予以重奖,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予以处罚。第三,引导农户和宾西牛业公司签订合同,协助宾西牛业公司开展生产对接。我们对宾西牛业公司的生产高度重视,多次和企业协调沟通,向企业征询关于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了牛源及合同对接等实际问题。第四,加快肉牛养殖合作社建设。2006年2月份,我县组织了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赴浙江嘉兴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回来后,全县个乡镇开始先后规划新建肉牛肉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标准化小区生产,实施“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配方、统一良种繁育、统一防疫灭病、统一市场销售”等“五统一”,为企业开展牛源协调工作。今后我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将逐步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小区为保障,实现“企业+合作社+小区(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肉牛产业向现代化集约经营的新阶段迈进。
(二)坚定决心,扎实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宾西牛业公司落户我县,是我县实现由牧业大县向牧业强县跨越的历史性机遇。为保障宾西牛业公司获得足量、优质的牛源,必须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围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规划,人畜分离为基本原则,超常规、大力度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在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规划、新建存栏超1000的标准化肉牛小区17个。目前大部分小区已入户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全县规划新建的小区达到100多栋。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

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强化对小区建设全程监管。对于不符合建设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为小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5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五是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认真推广实施《哈尔滨市A级绿色肉牛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了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正在全面推进。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多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动物防疫工作关乎畜牧业安全发展大局,必须将之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坚持不懈地予以推进。为此,在今年工作中,我们抢前抓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了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购置疫苗,全面实施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工作。投入22万元,购买疫苗6000余瓶。禽流感、口蹄疫免疫率达到100%。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二是集中开展消毒灭源。共计投入消毒物品200吨,消毒场户20万次,圈舍和环境的消毒面积累计达到1800万平方米。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防治工作专项督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实施双轨责任制,“四长”责任制,使防治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防疫工作有章可循。四是确保了物资贮备,各乡镇备齐了3—5万元突发疫情应急预备资金,常年贮备消毒药10箱以上,编织袋若干条,消毒器2台以上,用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五是加强、宣传到位。大力宣传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常识,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常识,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006年6月份,开展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集中培训1次。六是坚持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同时,加强了化验室监测工作,提高化验室的综合能力,化验室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四)理顺体制,优化服务,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种畜禽管理条例》,提高繁育改良工作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展三元杂交,做好搞好选种选配工作。全年改良肉牛47821万头。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取缔7起无证经营繁改站点,查处纠正10多起种畜禽管理条例案件,有效促进了我县繁育改良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加强繁改技术员培训力度和站点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站点普及率达到50%。全面开展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全年举办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农民5万人次。做好了兽医体制改革相关的调查、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整顿、规范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全年开展县级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1次。做好了乡镇综合服务站项目的申报工作。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规,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严厉打击毁草开荒和破坏草原植被的违法行为,2006年查处毁草开荒案件4起,罚款5000元。积极宣传《黑龙江省草原条例》。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的通知》、《黑龙江省草原条例》等宣传手册,下发给各草原承包户,对退耕还草的农户全部签定了《退耕还草合同书》。积极开展草原改良,强力推进退耕还草工作。改良草原、退耕还草面积达到3000亩。制定草原禁牧工作方案。成立禁牧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胜利、新甸两个乡镇总面积为6万多亩、占整个草原面积65%的草原2007年全面开始禁牧。对全县屠宰场主培训2次,屠宰检疫规程进一步规范。加强兽医卫生执法监督,全年立案6起,结案6起,罚款2500元,兽医兽药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强病害肉案件的查处工作,查处病害猪80头,净化了肉类市场,确保全县人民吃上了放心肉。
三、明年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今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一是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农民人均收入低,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政府财力紧张,虽然千方百计投入近1亿元的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但是还显不足。二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这些都妨碍了养殖户和企业的对接。三是企业和养殖户对接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合同订单式的生产机制还未普遍建立。四是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工作尚需加速。我县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完全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五是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上这些实际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明年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认真予以解决。
2007年的工作中,我们的主要思路是:牢固树立

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提档升级,加速畜牧强县建设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我们将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继续突出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以产业化为核心,坚持把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注重品牌效应,精心培育绿色、特色品牌。注重做好宾西牛业的“生长在黑土高寒地区的宾西牛”的宣传工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落实合同订单式生产模式,做好养殖场户和宾西牛业公司的对接工作。二是引导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养殖场户和企业的购销关系,扶持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处理好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做好合作社的组建和完善工作,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实现养殖小区的企业化管理。五是做好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2007年畜牧业生产的预期目标是:畜牧业产值达到25.8亿元,占农业产值的6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400元;肉牛饲养量达到42万头,其中存栏达到30万头,出栏12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65万头,其中存栏32万头,出栏33万头;羊饲养量6.5万只;禽饲养量1000万只,其中存栏550万只,出栏450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6.4万吨、3.7万吨。全县17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小区全部入户生产,年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达到5万头。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服务龙头企业。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龙头企业的项目引进和服务上来,为企业开展生产原料协调,切实为龙头企业服务。围绕宾西牛业150万头生猪加工生产线,做好相应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做好宾西牛业公司和农户的对接工作,协调宾西牛业公司和养殖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合同订单式生产。加大对现有优惠政策,例如高于市场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的热情。
(二)大力抓好标准化肉牛产业基地建设。2007年重点做好17个肉牛小区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工作。把小区标准化建设作为肉牛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督办事项,保障年新增高品质肉牛生产能力5万头的目标。大力推进饲养方式转变,发挥小区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07年重点建设17个肉牛养殖合作社,发挥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连结纽带作用。
(三)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普及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制定和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的合理监管,建立和实施监测制度。加强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做好畜牧业环保整治工作,抓好排泄物及污染物的治理,促进畜牧业生产逐渐向国际标准靠近。
(四)进一步抓好疫病防控。巩固和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继续全力抓好牲畜口蹄疫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抓好畜禽秋防和基础防疫工作,切实提高免疫质量,各项防疫指标全部达到上级标准,确保全县清洁无疫。
(五)学习贯彻《畜牧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大对《畜牧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种畜禽管理,强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2006年基础上,继续加强标准化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兽药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对违禁药物和饲料的监管。尤其是做好生物制品监管,确保疫苗质量,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六)做好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对农培训,支持新农村建设。普及饲养规程,促进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提高规模效益和生产水平。按照国家和省里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兽医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加强基层综合站改革和管理,提高整体实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

XX年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总结


关于XX年*县畜牧业
发展情况的汇报

按照市畜牧局的部署,我局认真组织人员开展对XX年度我县畜牧业生产情况的调研,总结了XX年工作及生产形势, 深入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步制定了明年的工作打算,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敬请市领导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情况
XX年是我县畜牧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是上下齐心,成绩斐然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继去年底顶丰公司落户我县经济开发区后,我县对畜牧业特别是对肉牛产业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研究肉牛产业工作,出台多项政策性措施,采取有力工作机制及手段,形成了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XX年7月,宾西牛业公司达产。受该公司及周边肉牛加工企业竞争牛源等因素拉动,特别是在我县肉牛产业政策的感召下,我县肉牛业发展形势持续乐观,牛行较高育肥牛维持在3.9—3.95元(毛斤)之间。农民养殖肉牛获利较丰,生产规模扩大,存栏量增加。上半年,生猪生产情况受全国形势影响受挫,空栏率增加,生产能力削减;禽蛋价格偏低,生产力减少。下半年生猪、禽类价格回升,生产规模恢复,生产能力提高。
预计今年底,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出栏达到11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全县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24 亿元,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50元。预计到今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其中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育肥场发展到350处,规划新建存栏超1000头的肉牛小区17个,部分小区已投入使用;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3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0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个。
二、工作措施
(一)政策引导,机制推进,畜牧业发展获得良好政策环境。宾西牛业公司建厂投产后,县委、县政府对我县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审时度势,积极开展政策的调研、起草和拟定工作。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通过两三个月的调查研究,协调多个部门,起草了《宾县肉牛产业若干扶持政策》,XX年3月7日,以县政府文件形式(宾政发[XX]3号文件)下发,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主要内容是:一是信贷扶持力度加大,肉牛贴息贷款数量达到1亿元,周期放宽到三年。二是政府投入增加,对农户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新建青贮微贮窖、冻配改良肉牛年超过一定数量的,县财政都分别制定了补贴政策。三是土地使用政策进一步放宽。四是各项规费得到全面减免。五是开辟肉牛运输“绿色通道”,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XX年10月17日,县政府又出台了《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补充规定的通知》(宾政办发[XX]42号文件),对养殖数量超过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给予奖励。这些政策一经出台,农民反响特别强烈,发展肉牛生产的热情持续高涨。第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题领导组织,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考兑细则,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肉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各乡镇按县政府要求,都把肉牛产业推进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摆上突出位置,按部署认真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规划,新建和规划了肉牛小区。XX年10月11日,*宾县委、宾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宾县肉牛产业推进工作考兑细则》(宾发[XX]21号文件),根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存栏、肉牛小区、交企业数量等六个方面作为工作指标,层层量化分解,下发到各乡镇,完善了考核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乡镇,予以重奖,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予以处罚。第三,引导农户和宾西牛业公司签订合同,协助宾西牛业公司开展生产对接。我们对宾西牛业公司的生产高度重视,多次和企业协调沟通,向企业征询关于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了牛源及合同对接等实际问题。第四,加快肉牛养殖合作社建设。XX年2月份,我县组织了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赴浙江嘉兴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思路。回来后,全县个乡镇开始先后规划新建肉牛肉牛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标准化小区生产,实施“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饲养配方、统一良种繁育、统一防疫灭病、统一市场销售”等“五统一”,为企业开展牛源协调工作。今后我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将逐步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小区为保障,实现“企业+合作社+小区(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肉牛产业向现代化集约经营的新阶段迈进。
(二)坚定决心,扎实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宾西牛业公司落户我县,是我县实现由牧业大县向牧业强县跨越的历史性机遇。为保障宾西牛业公司获得足量、优质的牛源,必须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围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规划,人畜分离为基本原则,超常规、大力度推进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在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规划、新建存栏超1000的标准化肉牛小区17个。目前大部分小区已入户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全县规划新建的小区达到100多栋。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强化对小区建设全程监管。对于不符合建设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为小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5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五是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认真推广实施《哈尔滨市A级绿色肉牛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了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正在全面推进。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页123


,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多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动物防疫工作关乎畜牧业安全发展大局,必须将之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坚持不懈地予以推进。为此,在今年工作中,我们抢前抓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了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购置疫苗,全面实施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工作。投入22万元,购买疫苗6000余瓶。禽流感、口蹄疫免疫率达到100%。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二是集中开展消毒灭源。共计投入消毒物品200吨,消毒场户20万次,圈舍和环境的消毒面积累计达到1800万平方米。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防治工作专项督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实施双轨责任制,“四长”责任制,使防治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的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防疫工作有章可循。四是确保了物资贮备,各乡镇备齐了3—5万元突发疫情应急预备资金,常年贮备消毒药10箱以上,编织袋若干条,消毒器2台以上,用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五是加强培训、宣传到位。大力宣传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常识,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常识,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XX年6月份,开展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集中培训1次。六是坚持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同时,加强了化验室监测工作,提高化验室的综合能力,化验室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四)理顺体制,优化服务,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种畜禽管理条例》,提高繁育改良工作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展三元杂交,做好搞好选种选配工作。全年改良肉牛47821万头。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的配种站点,取缔7起无证经营繁改站点,查处纠正10多起种畜禽管理条例案件,有效促进了我县繁育改良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加强繁改技术员培训力度和站点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站点普及率达到50%。全面开展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全年举办培训班100多场次,培训农民5万人次。做好了兽医体制改革相关的调查、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整顿、规范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全年开展县级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1次。做好了乡镇综合服务站项目的申报工作。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规,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严厉打击毁草开荒和破坏草原植被的违法行为,XX年查处毁草开荒案件4起,罚款5000元。积极宣传《黑龙江省草原条例》。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的通知》、《黑龙江省草原条例》等宣传手册,下发给各草原承包户,对退耕还草的农户全部签定了《退耕还草合同书》。积极开展草原改良,强力推进退耕还草工作。改良草原、退耕还草面积达到3000亩。制定草原禁牧工作方案。成立禁牧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胜利、新甸两个乡镇总面积为6万多亩、占整个草原面积65%的草原XX年年全面开始禁牧。对全县屠宰场主培训2次,屠宰检疫规程进一步规范。加强兽医卫生执法监督,全年立案6起,结案6起,罚款2500元,兽医兽药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强病害肉案件的查处工作,查处病害猪80头,净化了肉类市场,确保全县人民吃上了放心肉。
三、明年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今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一是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农民人均收入低,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政府财力紧张,虽然千方百计投入近1亿元的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但是还显不足。二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这些都妨碍了养殖户和企业的对接。三是企业和养殖户对接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合同订单式的生产机制还未普遍建立。四是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工作尚需加速。我县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完全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五是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上这些实际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明年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认真予以解决。
XX年年的工作中,我们的主要思路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提档升级,加速畜牧强县建设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我们将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继续突出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以产业化为核心,坚持把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注重品牌效应,精心培育绿色、特色品牌。注重做好宾西牛业的“生长在黑土高寒地区的宾西牛”的宣传工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落实合同订单式生产模式,做好养殖场户和宾西牛业公司的对接工作。二是引导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养殖场户和企业的购销关系,扶持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处理好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做好合作社的组建和完善工作,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实现养殖小区的企业化管理。五是做好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XX年年畜牧业生产的预期目标是:畜牧业产值达到25.8亿元,占农业产值的6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400元;肉牛饲养量达到42万头,其中存栏达到30万头,出栏12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65万头,其中存栏32万头,出栏33万头;羊饲养量6.5万只;禽饲养量1000万只,其中存栏550万只,出栏450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

为6.4万吨、3.7万吨。全县17个存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小区全部入户生产,年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达到5万头。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服务龙头企业。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龙头企业的项目引进和服务上来,为企业开展生产原料协调,切实为龙头企业服务。围绕宾西牛业150万头生猪加工生产线,做好相应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做好宾西牛业公司和农户的对接工作,协调宾西牛业公司和养殖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合同订单式生产。加大对现有优惠政策,例如高于市场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的热情。
(二)大力抓好标准化肉牛产业基地建设。XX年年重点做好17个肉牛小区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工作。把小区标准化建设作为肉牛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督办事项,保障年新增高品质肉牛生产能力5万头的目标。大力推进饲养方式转变,发挥小区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XX年年重点建设17个肉牛养殖合作社,发挥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连结纽带作用。
(三)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普及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制定和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的合理监管,建立和实施监测制度。加强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做好畜牧业环保整治工作,抓好排泄物及污染物的治理,促进畜牧业生产逐渐向国际标准靠近。
(四)进一步抓好疫病防控。巩固和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继续全力抓好牲畜口蹄疫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抓好畜禽秋防和基础防疫工作,切实提高免疫质量,各项防疫指标全部达到上级标准,确保全县清洁无疫。
(五)学习贯彻《畜牧法》,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大对《畜牧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种畜禽管理,强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XX年基础上,继续加强标准化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兽药饲料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对违禁药物和饲料的监管。尤其是做好生物制品监管,确保疫苗质量,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六)做好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对农培训,支持新农村建设。普及饲养规程,促进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提高规模效益和生产水平。按照国家和省里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兽医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加强基层综合站改革和管理,提高整体实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

西部大开发畜牧大发展实习总结


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我市在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中,不可忽视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大发展。

一.畜牧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产业。

1.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左右,铜梁县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3。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发展前景广阔。

2.畜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转换力强等优势。

一是周期短、见效快,适合工厂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还可带动种植业、饲料、食品、轻纺、皮革、医药、化工等的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而且还能推动小城镇建设、交通等其它产业的发展。二是可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之形成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3.畜牧业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传统的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蛋、奶等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正在被打破,粮食的份额逐步缩小,肉、蛋、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品,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现在肉类消费人平均占有量为45公斤左右,人均消费量438元,与人均粮食消费支出等量。预测,21世纪前12年,年人均肉类消费仍可保持年均3~5的速度增长,在2012年人均占有量将达70~80公斤。目前,我国奶制品占世界平均的十五分之一,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从国外市场看,许多国家以肉、蛋、奶作为主食,把畜产品特别是草食牲畜产品称为“绿色食品”需要量很大。据资料介绍,我国草食性畜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但出口量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30左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有专家预测,中国入世后,种植业将受到很大冲击,但畜牧业及畜牧产品加工很可能是中国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优势产业。

4.畜牧业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阶段性过剩,有更多的粮食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大规模地实现转化增值。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退耕还草,又促进农区畜牧业特别是草畜牲畜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有,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更加重视,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都把发展畜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要求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目前,中央有关方面正在制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必将更加有益于推动牧业的发展。

5.我市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我市地域广阔,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粮食、青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比北方更有优势。同时还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广阔消费空间,重庆大都市辐射范围广,集散效应强,利于扩展外销等优势。而且我市发展畜牧业还具有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户户有养殖,如果加以引导,会起到牵一发动全部的效应。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思考。

1.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发展优质、天然、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产品为目标,把畜牧业发展为真正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产业。

2.大力引导,转变观念。

各级干部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现代农业意识,花大力气引导农民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把种植与畜牧业彼此孤立,把畜牧业当家庭副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农牧结合,农牧联动的新思想,逐步过渡到畜牧业专业化上来,增强市场农业意识,使政府的决策转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真正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发展。

3.培植龙头,推进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畜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但由于目前畜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的小生产意识还不适应大市场趋势。传统的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粗放经营方式,不能给农民带来致富。要实现产业化经营,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必须要有龙头的带动。实践证明,没有龙头的牵引,是不能带来产业化的。过去铜梁发展兔业,是散养的模式,虽是“繁星满天”就是没有“航空母舰”。后来政府以重庆铜梁群益兔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扶持,引导走“公司 农户”的路子,在短短两年间,不仅带动了农民养兔致富,促进了铜梁兔业发展,而且公司规模迅速壮大,建成了西南最大的种兔场,种兔不仅在本县、本市畅销,还销往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地,供不应求,肉兔远销吉尔吉斯等国外市场。1999年公司产值达400多万元。这就是龙头效应。因此,发展畜牧业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找准业主、扶持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上,着力扶持一批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工厂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能起到龙头作用的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营销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的功能。让“月亮”带着“星星”走,牵动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创品牌,实现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大流通的对接,逐步向产、加、销一条龙的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4.加大科技兴牧力度,提高畜牧产品含金量。

科技是提高畜牧品种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加强良种工程建设,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优良品种的研究和推广。二是加快天然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和科技饲养方法的研究,指导农民把种粮、种草、养畜相结合,大搞青贮饲料,科学饲养,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三是要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四是搞好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饲养管理水平。五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由于科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致使出现一方面发展畜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而另一方面科技人才又闲置浪费,“干的人不会,会的人不干”的怪圈。应采取有效措施,理顺体制,激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走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