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处2013年工作总结

客运处2013年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客运处2013年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3年底以来,我处以交通部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目前, 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289条,运行班车765辆10668个座位,平均日发班次1799班;全市126个乡镇,乡镇班车通车率100%,1633个行政村中有1081个已通达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为66%,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正在形成。

一、发展农村客运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交通部门很难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公路稽征、交警、安监、物价、教育等部门,调动乡镇及行政村的工作极积性,将交通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2004年5月,南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顺昌县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要求非试点县参照执行各项优惠政策;2004年12月,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周末学生班车加强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精心组织,落实农村学生周末运输运力和运输组织工作。只有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发展,农民朋友的出行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二)、深入调研、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农村客运与城市间干线客运不同,客流相对较少,公益性明显,且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情况错综复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运网络规划关系到网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为此,南平市政府办公室责成各县(市、区)交通、运管、交警、安监等四个部门联合进行农村客运基本情况摸底,对全市所有未通班车的行政村公路通达能力及开通客运班车的可行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他们深入到各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到村到户走访农民,勘察路况,召开农民、村干部、乡镇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了区域各行政村的公路与班车通达情况,客源、客流流向以及农民的出行要求等第一手资料,为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各县(市、区)确立了农村客运网络发展目标,以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城乡客运站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纽带,连接城乡,车型配套,中、低档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乘车需要。同时,对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客车保有量发展目标、运力投放、农村道路客运覆盖面等也提出了要求,使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三)、试点引路、推动运力结构调整。2013年,我市顺昌县被定为全省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县,市政府下发专门通知,具体指导顺昌县全面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顺昌县共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条,新增农村客运班车18辆,全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62%,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今年内拟再新增农村客运班车20辆,解决29个行政村通班车问题,使行政村通班车率提高到85%。该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交通规费年度包干的经验对全市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确保了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我处拟将试点取得的一些有益做法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早期发展时,由于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处积极推动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新车辆,提高农村客车整体档次。一是在市场准入上要求必须以法人公司为经营主体,强调客运安全,并在发展中引导经营者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两年来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40辆,占车辆总数的17%,并将原有厢农客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型客车代替了厢农客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农村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四)、解放思想、推进管理方式创新。调整和改造现有客运班线,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通达深度,提高客运班车覆盖范围;对条件成熟的市区与郊区、郊县间的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积极推动片区集约化经营,实行一线路一公司,统一发车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内部管理。光泽县打破客运班线“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规定,扩大经营者自主权,允许一车拥有两面客运线路牌,共有16辆客车实行跨县与县境内线路或县境内多线路搭配运行,同一日内运行一班县际线路后再运行县内线路,或运行县境内相对“热线”后再安排运行“冷线”,提高了客运车辆的使用率,引导经营者“车头向下”,带动农村偏冷线路的运营与发展,方便农民出行,切实提高班车通车范围。该县85个行政村中已有78个通达客运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达92%,今年年底可达96.5%,有望率先实现村村通班车。建瓯市推行“一线路一公司”模式,一条或相邻几条农村班线注册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对一条班线或几个乡镇的区域进行片区经营,全市共有5家客运公司经营农村班线,既保持市场合理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又确保市场稳定、有序和安全运行;松溪县落实学生周未班车优惠政策,新增农村学校学生周末运输专用班车6辆,初步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五)、以人为本、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我市地处闽北山区,地广人稀且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公路里程长、等级低、坡陡弯急,道路危险路段多。为此,我处在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过程中,始终把运输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严格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道路客运站的安全管理。严格农村客运企业资质和班线的审批管理,要求以客运公司为经营主体,同时对非等级公路上的班线和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

2、要求客运站重点建立健全危险品查堵制度、从业人员和车辆技术状况、车辆日趟检执行情况把关制度及出站门检制度,把好“站门关”与“车门关”,严禁超载车辆和不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车辆出站。

3、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

4、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客运行为,确保农村旅客运输安全有序。

二、发展农村客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市处在闽北山区,山高、坡陡、弯急,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状况差,人口密度小,要开通农村班车,解决农民兄弟出行难的问题,经济效益和安全工作均无法保障。

1、经济效益差。闽北山区人口密度小,农村客流量极不稳定,客运收入低。交通规费占成本比重过大,造成农村客运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规费征收政策中,承担着农村短途客运的客运班车无论与城市公交汽车或长途客运班车相比,其经营的外部条件都更差,路况差、客流不稳定、旅客数量少、运营成本高,反而不能享受到城市公交的交通规费缴纳优惠政策,显失公平。省交通厅规定的新开通的乡镇、村享受优惠政策的规定可操作性差。所谓客运热线与冷线搭配经营的规定更是严重脱离实际,无法执行。

2、农村公路等级低。近年路面硬化采取就地铺设的方法,虽然改善了路面,但是坡陡、弯急、路窄,防护工程少给发展农村客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起点和终点都在农村的客运车辆,维护检验、防超载等安全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农村运输场站建设严重滞后,源头管理无所依托。

3、非法客运行为整治难度大。目前许多农村客运市场非法车辆载客占有很大份额,这些车辆费用低,经营灵活,与农村客运班车争夺市场。整治这些车辆难度大,必须政府决心大,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见效。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路

1、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形成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及招呼站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客运站场条件,坚持路、站、运同步发展,为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实现打好基础。

2、准确定位农村客运,强化农村客运的公益性质。农村客运建设同农村公路建设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行为性质。因此,政府应当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扶持力度,请求省交通厅对具体扶持政策实行分类、分地区指导,减免山区市农村客运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养路费,切实降低经营成本。

3、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保护合法经营。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堵疏结合,坚决维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运管处工作总结】运管处农村客运工作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运管处2015工作总结】运管处农村客运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运管处工作总结

2003年底以来,我处以交通部加快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289条,运行班车765辆10668个座位,平均日发班次1799班;全市126个乡镇,乡镇班车通车率100%,1633个行政村中有1081个已通达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为66%,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正在形成。

一、发展农村客运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交通部门很难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公路稽征、交警、安监、物价、教育等部门,调动乡镇及行政村的工作极积性,将交通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2004年5月,南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顺昌县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要求非试点县参照执行各项优惠政策;2004年12月,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周末学生班车加强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精心组织,落实农村学生周末运输运力和运输组织工作。只有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发展,农民朋友的出行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二)、深入调研、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农村客运与城市间干线客运不同,客流相对较少,公益性明显,且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情况错综复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运网络规划关系到网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为此,南平市政府办公室责成各县(市、区)交通、运管、交警、安监等四个部门联合进行农村客运基本情况摸底,对全市所有未通班车的行政村公路通达能力及开通客运班车的可行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他们深入到各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到村到户走访农民,勘察路况,召开农民、村干部、乡镇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了区域各行政村的公路与班车通达情况,客源、客流流向以及农民的出行要求等第一手资料,为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各县(市、区)确立了农村客运网络发展目标,以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城乡客运站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纽带,连接城乡,车型配套,中、低档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乘车需要。同时,对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客车保有量发展目标、运力投放、农村道路客运覆盖面等也提出了要求,使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三)、试点引路、推动运力结构调整。

2003年,我市顺昌县被定为全省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县,市政府下发专门通知,具体指导顺昌县全面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顺昌县共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条,新增农村客运班车18辆,全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62%,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今年内拟再新增农村客运班车20辆,解决29个行政村通班车问题,使行政村通班车率提高到85%。该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交通规费年度包干的经验对全市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确保了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我处拟将试点取得的一些有益做法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

农村客运市场早期发展时,由于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处积极推动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新,提高农村客车整体档次。一是在市场准入上要求必须以法人公司为经营主体,强调客运安全,并在发展中引导经营者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两年来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40辆,占车辆总数的17%,并将原有厢农客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型客车代替了厢农客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农村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

岗。

(四)、解放思想、推进管理方式创新。调整和改造现有客运班线,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通达深度,提高客运班车覆盖范围;对条件成熟的市区与郊区、郊县间的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积极推动片区集约化经营,实行一线路一公司,统一发车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内部管理。光泽县打破客运班线“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规定,扩大经营者自主权,允许一车拥有两面客运线路牌,共有16辆客车实行跨县与县境内线路或县境内多线路搭配运行,同一日内运行一班县际线路后再运行县内线路,或运行县境内相对“热线”后再安排运行“冷线”,提高了客运车辆的使用率,引导经营者“车头向下”,带动农村偏冷线路的运营与发展,方便农民出行,切实提高班车通车范围。该县85个行政村中已有78个通达客运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达92%,今年年底可达96.5%,有望率先实现村村通班车。建瓯市推行“一线路一公司”模式,一条或相邻几条农村班线注册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对一条班线或几个乡镇的区域进行片区经营,全市共有5家客运公司经营农村班线,既保持市场合理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又确保市场稳定、有序和安全运行;松溪县落实学生周未班车优惠政策,新增农村学校学生周末运输专用班车6辆,初步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五)、以人为本、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我市地处闽北山区,地广人稀且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公路里程长、等级低、坡陡弯急,道路危险路段多。为此,我处在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过程中,始终把运输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严格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道路客运站的安全管理。严格农村客运企业资质和班线的审批管理,要求以客运公司为经营主体,同时对非等级公路上的班线和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

2、要求客运站重点建立健全危险品查堵制度、从业人员和车辆技术状况、车辆日趟检执行情况把关制度及出站门检制度,把好“站门关”与“车门关”,严禁超载车辆和不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车辆出站。

3、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

4、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客运行为,确保农村旅客运输安全有序。

二、发展农村客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处在闽北山区,山高、坡陡、弯急,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状况差,人口密度小,要开通农村班车,解决农民兄弟出行难的问题,经济效益和安全工作均无法保障。

1、经济效益差。闽北山区人口密度小,农村客流量极不稳定,客运收入低。交通规费占成本比重过大,造成农村客运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规费征收政策中,承担着农村短途客运的客运班车无论与城市公交汽车或长途客运班车相比,其经营的外部条件都更差,路况差、客流不稳定、旅客数量少、运营成本高,反而不能享受到城市公交的交通规费缴纳优惠政策,显失公平。省交通厅规定的新开通的乡镇、村享受优惠政策的规定可操作性差。所谓客运热线与冷线搭配经营的规定更是严重脱离实际,无法执行。

2、农村公路等级低。近年路面硬化采取就地铺设的方法,虽然改善了路面,但是坡陡、弯急、路窄,防护工程少给发展农村客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起点和终点都在农村的客运车辆,维护检验、防超载等安全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农村运输场站建设严重滞后,源头管理无所依托。

3、非法客运行为整治难度大。目前许多农村客运市场非法车辆载客占有很大份额,这些车辆费用低,经营灵活,与农村客运班车争夺市场。整治这些车辆难度大,必须政府决心大,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见效。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路 1、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形成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及招呼站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客运站场条件,坚持路、站、运同步发展,为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实现打好基础。

2、准确定位农村客运,强化农村客运的公益性质。农村客运建设同农村公路建设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行为性质。因此,政府应当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扶持力度,请求省交通厅对具体扶持政策实行

分类、分地区指导,减免山区市农村客运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养路费,切实降低经营成本。

3、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保护合法经营。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堵疏结合,坚决维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〇〇五年八月八日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农村、客运、班车、发展、车辆、市场、安全、经营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运管处农村客运工作总结



2003年底以来,我处以交通部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目前, 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线路289条,运行班车765辆10668个座位,平均日发班次1799班;全市126个乡镇,乡镇班车通车率100%,1633个行政村中有1081个已通达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为66%,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正在形成。一、发展农村客运的主要做法(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交通部门很难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公路稽征、交警、安监、物价、教育等部门,调动乡镇及行政村的工作极积性,将交通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2004年5月,南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顺昌县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要求非试点县参照执行各项优惠政策;2004年12月,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周末学生班车加强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精心组织,落实农村学生周末运输运力和运输组织工作。只有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发展,农民朋友的出行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二)、深入调研、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农村客运与城市间干线客运不同,客流相对较少,公益性明显,且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情况错综复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运网络规划关系到网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为此,南平市政府办公室责成各县(市、区)交通、运管、交警、安监等四个部门联合进行农村客运基本情况摸底,对全市所有未通班车的行政村公路通达能力及开通客运班车的可行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他们深入到各行政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到村到户走访农民,勘察路况,召开农民、村干部、乡镇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了区域各行政村的公路与班车通达情况,客源、客流流向以及农民的出行要求等第一手资料,为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各县(市、区)确立了农村客运网络发展目标,以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城乡客运站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纽带,连接城乡,车型配套,中、低档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乘车需要。同时,对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客车保有量发展目标、运力投放、农村道路客运覆盖面等也提出了要求,使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三)、试点引路、推动运力结构调整。2003年,我市顺昌县被定为全省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县,市政府下发专门通知,具体指导顺昌县全面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顺昌县共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条,新增农村客运班车18辆,全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62%,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今年内拟再新增农村客运班车20辆,解决29个行政村通班车问题,使行政村通班车率提高到85%。该县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交通规费年度包干的经验对全市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确保了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我处拟将试点取得的一些有益做法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早期发展时,由于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我处积极推动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新车辆,提高农村客车整体档次。一是在市场准入上要求必须以法人公司为经营主体,强调客运安全,并在发展中引导经营者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两年来报废更新客运车辆140辆,占车辆总数的17%,并将原有厢农客车平稳地清退出了农村客运市场,以乘坐舒适、运行安全的中型客车代替了厢农客车,促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上档升级。二是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农村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四)、解放思想、推进管理方式创新。调整和改造现有客运班线,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通达深度,提高客运班车覆盖范围;对条件成熟的市区与郊区、郊县间的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积极推动片区集约化经营,实行一线路一公司,统一发车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内部管理。光泽县打破客运班线“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规定,扩大经营者自主权,允许一车拥有两面客运线路牌,共有16辆客车实行跨县与县境内线路或县境内多线路搭配运行,同一日内运行一班县际线路后再运行县内线路,或运行县境内相对“热线”后再安排运行“冷线”,提高了客运车辆的使用率,引导经营者“车头向下”,带动农村偏冷线路的运营与发展,方便农民出行,切实提高班车通车范围。该县85个行政村中已有78个通达客运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车率达92%,今年年底可达96.5%,有望率先实现村村通班车。建瓯市推行“一线路一公司”模式,一条或相邻几条农村班线注册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对一条班线或几个乡镇的区域进行片区经营,全市共有5家客运公司经营农村班线,既保持市场合理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又确保市场稳定、有序和安全运行;松溪县落实学生周未班车优惠政策,新增农村学校学生周末运输专用班车6辆,初步解决学生周末乘车难的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五)、以人为本、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我市地处闽北山区,地广人稀且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公路里程长、等级低、坡陡弯急,道路危险路段多。为此,我处在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过程中,始终把运输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1、严格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道路客运站的安全管理。严格农村客运企业资质和班线的审批管理,要求以客运公司为经营主体,同时对非等级公路上的班线和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2、要求客运站重点建立健全危险品查堵制度、从业人员和车辆技术状况、车辆日趟检执行情况把关制度及出站门检制度,把好“站门关”与“车门关”,严禁超载车辆和不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车辆出站。3、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4、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客运行为,确保农村旅客运输安全有序。二、发展农村客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市处在闽北山区,山高、坡陡、弯急,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状况差,人口密度小,要开通农村班车,解决农民兄弟出行难的问题,经济效益和安全工作均无法保障。1、经济效益差。闽北山区人口密度小,农村客流量极不稳定,客运收入低。交通规费占成本比重过大,造成农村客运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规费征收政策中,承担着农村短途客运的客运班车无论与城市公交汽车或长途客运班车相比,其经营的外部条件都更差,路况差、客流不稳定、旅客数量少、运营成本高,反而不能享受到城市公交的交通规费缴纳优惠政策,显失公平。省交通厅规定的新开通的乡镇、村享受优惠政策的规定可操作性差。所谓客运热线与冷线搭配经营的规定更是严重脱离实际,无法执行。2、农村公路等级低。近年路面硬化采取就地铺设的方法,虽然改善了路面,但是坡陡、弯急、路窄,防护工程少给发展农村客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起点和终点都在农村的客运车辆,维护检验、防超载等安全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农村运输场站建设严重滞后,源头管理无所依托。3、非法客运行为整治难度大。目前许多农村客运市场非法车辆载客占有很大份额,这些车辆费用低,经营灵活,与农村客运班车争夺市场。整治这些车辆难度大,必须政府决心大,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见效。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路1、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形成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及招呼站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客运站场条件,坚持路、站、运同步发展,为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实现打好基础。2、准确定位农村客运,强化农村客运的公益性质。农村客运建设同农村公路建设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行为性质。因此,政府应当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扶持力度,请求省交通厅对具体扶持政策实行分类、分地区指导,减免山区市农村客运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养路费,切实降低经营成本。3、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保护合法经营。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堵疏结合,坚决维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〇〇五年八月八日
运管处农村客运工作总结

2013年客运车队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3年客运车队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抓竞赛的宣传,竞赛以来,我司共出版板16期,悬挂大型横幅4条,制作宣传条幅10幅,召开职工会、竞赛领导小组成员会、驾驶员安全会等各类会议共计39场次,约1860人次参加。
2、营造竞赛氛围,在各车队建立了龙虎榜和曝光栏,把职工的生产数据上墙和公布,对生产指标完成好的车组进行表彰和奖励并纳入考核。3、抓安全行车工作,对安全行车实行立体化管理,对关健型的驾驶员进行定点帮教,建立和实行安全警示卡和双签手册制度。同时,通过组织安排安全员在重点路段纠违,加强安全宣教力度,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每月开展两次违章人员典训班,从而降低了一般事故,杜绝了重大事故。
4、明确整治重点,告别八种不文明行为,对照竞赛要求,我司重点整治八种不文明行为,下发了整治通知,与司乘人员进行了双签,从8月2日起,分公司安排各车队和机关部室管理人员每周上车进行检查,在检查上以驾驶员操作规范和服务规范为重点,对照“优服务,树形象”竞赛中提到的20种不文明现象和六项整治重点进行整治,截止到日前,全司管理人员共上线检查391人次。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和落实整改力度,分公司还对车队每月的竞赛工作情况和基础工作进行了检查,形成了检查促竞赛,促管理的机制。
5、以9路、115路为主,抓服务品牌,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加大示范线的工作力度,加强示范线的软件建设,先后开展了示范线的自查自纠,职工培训等活动,在抓9路、115路示范线的同时,分公司也注重其它线路的优质服务工作,有意识的对这些线路进行了检查。
6、抓车辆整治,在车容车况和卫生的整治上以车内驾驶室、门泵、玻璃卫生、后五人台和轮胎钢圈为重点进行整治,并作为分公司的特色来抓好。对车容车况进行了三次专项整治,从开展竞赛到现在,我司共组织车况自查1766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治。
7、128路由于芙蓉北路的拓宽和改造,灰尘满天,没有水源,无法保证128路洗车,9车队就调整洗车时间,在128路收班后再送到9路金霞终点站进行清洗,克服困难保证了128路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中有一个较好的车辆卫生状况。
8、为亮化车辆,9路、115路、109路、111路、131路、159路完成了旧的显示牌改装工作,更换新电子显示牌80块。
9、按上级要求做好“xxxx”岗位标准的征集工作,共收到管理岗位、驾驶员岗位标准5条。
10、根据上级要求,于8月26日开通了湘一中青竹湖专线,并对该线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
1、根据工作需要,分公司于8月22日对车队干部进行了调整,从一周的调整情况来看,做到了班子调整,局面不乱,较好的促进了各项工作。
2、关心职工生活,分公司管理层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关心、爱护职工,在气温37度以上,分公司领导都上线慰问和组织、安排送清凉上线,在星期天和休息日也不例外坚持下来。走访慰问职工11人次,发放慰问金约XX元。
3、在开展“优服务,树形象”竞赛以来,我司好人好事层出不尽,据统计,共收到乘客表扬来信18封,市级以上新闻媒介单位表扬报到5次,司乘人员在车内拾金不味10起,折合金额约4000元。

在发生的好人好事上,最典型的有6月9日115—26号驾驶员拾得内有800元现金的钱包交给了失主,有6月17日9路驾驶员郑伟在车内拾得一台古琴及进交给失主,有8月28日在车内拾得乘客手机的驾驶员刘印消,等等。
二、存在的不足:
开展竞赛以来,我们做了实事,也取得了成效,但是,我们清醒的看到,当前存在的违章还不少,交通事故还不断,日常工作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反思,并将在湖南巴士的指导下,继续精耕细作的抓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力争在下阶段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对照上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管理,优化经营,完成竞赛工作目标。
二、根据市场、季节、天气变化,结合客流调查情况,抓好“四个优化”,抓好9月份客流高峰旺季,对所有线路的车辆配备进行优化和调整,合理安排时刻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效益。
三、规范司乘人员工作程序,严格按湖南巴士司乘调规范操作考核细则及标准进行考核,对车辆停站、报站器的使用、工号佩带等项目进行专项整治。
四、结合长沙市九月份三个会议的要求,在思想上再发动,在认识上再提高,与各车队层层签订责任目标书,不得发生新闻媒介的批评曝光。
五、落实各岗位的“xxxx”标准,对每位职工进行抽背,要求每位职工熟记,并按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
六、进一步抓好车辆的维修和维护,维护好车容车况。
七、加强各级管理岗位的责任心,抓好基础管理,加强现场管理,落实站务员每月的工作考核,进一步发挥站务员现场调度的作用。
八、进一步加大竞赛工作力度,通过抓优质服务,打造好9路、115路两条品牌线路,抓好车组的建设,并建立和完善车组的表彰和奖励机制。
九、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力度,关心、爱护职工,打造和谐企业。